第一篇: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2011-5-12 16:10:00)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四大特点
为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够以能力建设为主线,贴近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第一要务、贴近学员的需求,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形成了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模式。通过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落实我县提出的“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但在调研中也感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县乡机构改革后,各单位领导和人员职数较少,再加上山区稳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干部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师资十分匮乏。目前培训干部主要依靠县委党校,而党校师资力量单薄,举办诸如干部迫切需要的“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和旅游带动”知识等专题培训难以胜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因本地缺师资,授课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参与的热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因师资匮乏难以举办。
三是培训经费难以保障。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出现多头,培训资源没有有效整合,造成资金浪费。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之间存在着多头培训,又各有上级部门的文件依据,有的干部一年中参加同一类别的重复培训,浪费了(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有限的经费。不少行业部门都成立了培训中心,根本没有师资力量,实际上就是机关招待,以获取部门利益,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是干部培训的目的与个人参训动机接轨不够。大多数干部简单地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理解为培训与提拔相结合,而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培训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提拔是使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使用。一些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经过培训后而没有得到提拔,就片面地认为没有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五是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培训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加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基本上都是“官办”的,办学质量的优劣、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无关,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服务观念”。此外,现在干部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他们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六是教育培训与能力提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授课模式。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受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一个方子吃药”,培训形式和方法长期单一,缺乏新的教学手段。
针对以上的矛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实现“两个转变”
干部是带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具备一定的自我知识体系进入培训课堂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一种经验学习模式。他们接受培训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培训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目前培训中“学用脱节”的问题,培训教师在培训理念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告知真理”向“发现真理”转变。要注重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事例去归纳总结提炼出规律性东西,开发学员经验智慧,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对经验的提升,从而在培训中对干部进行思维方式的启迪,增强“发现真理”的自觉性。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为主向双向互动交流为主转变。干部培训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其知识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传授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授课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组班方式上要针对工作实际,把不同层次的干部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板块进行集中培训,如各单位股级干部及一般干部各组成一个板块学习。同时要运用“交流”、“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做到“研讨、课堂、考察、实践、调查报告”五个培训环节,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二)整合资源,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干部(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培训办法,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加强党校及行政干部学校建设,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上级党委要整合培训资源,建议严格培训资格认证,撤消行业部门的培训中心,加大投入,把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建设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从源头上避免多头培训,节约经费。同时,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县外或者市外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引进师资,以及建设远程教育网,运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把党校、行政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二是要利用高等院校加强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具有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因此,上级党组织要加大高等院校与区县联姻的力度,把一些农科院所作为区县干部培训专业知识的基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以改善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三是借助来县专家培训干部。要以县内外重大项目为载体,聘请县外专家学者为顾问,让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边干边培训一批年轻干部。聘请他们举办节假日专题培训班,培训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使实施项目成为培训干部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四是在合作交流中培训干部。要紧紧抓住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教育等社会事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组织事业单位管理者和企业家通过挂职、互派等方式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要正确理解“训”与“用”的辨证关系,注重培训结果的使用
“训用结合”是教育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怎样将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让训与用发挥出最大的叠加效应,实现共振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训与用在相互联系、运动发展中始终存在主次定位。如以“训”为主导,即是以“训”定“用”;如以“用”为主导,即是以“用”定“训”。
以“训”定“用”,就是要以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来影响甚至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这是训用结合的“结合点”。
要明确“训”的基础性作用。“训”是“用”的前提和基础。不抓干部教育培训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到干部的使用效果;干部在各级岗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的事业就没有领导者、执行者,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成为干部形成正确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的殿堂,成为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加油站,成为干部成长的阶梯。
要动态掌握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为了动态掌握教与学的全过程,客观、真实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而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需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学员的“述学”制度。教育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就所知、所获写出学习报告并交培训管理者,以使培训管理者及时掌握干部的学习、收获情况和教学情况;教学机构的“评学”制度。培训结束后,教学机构须组织考试,并对每一位学员的在校表现作出评价,同时将考试成绩和表现评价交予培训管理者;培训管理者的“管学”制度。培训管理者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动态跟踪考察,了解参训干部的现实表现。
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体现教育培训作用。时代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成为整个(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干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还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拓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功能。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详细录入干部人事档案当中,包括干部需要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已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未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每一次培训中干部的学习报告、考试成绩和现实表现等;同时将此信息与相关干部处室共享,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进一步延伸干部考察的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建立择优而用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实践中,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
以“用”定“训”,就是要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来设计干部教育培训,这是扩大训用结合的“结合度”的问题。
要突出“用”的导向作用。“用”是“训”的目的和归宿。干部教育培训只有遵循“切合实际,因势利导,按需施教”的原则,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才有出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工作需求为先导,以优秀师资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要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中心和大局,是一切工作的总导向。当前,就是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以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新时期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际,以分析、解决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结合岗位职责和干部队
伍实际,科学设定教育培训内容。
(四)突出“三个结合”,加强“三项制度”建设。
加强培训结果的使用,实行训用结合,这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同时保证培训得以落实的关键措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举办各类培训班都要与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心工作合拍,做到既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又超前于当前工作。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三是灵活多样,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对政治理论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考促学;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单位自行组织为宜。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要加强“三项制度”建设,健全训用结合的保障机制。为真正做到教育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自主择训制度。在坚持正常的点名调训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培训新模式,在一定范围内稳妥地推行干部自主择训,使计划调训和自主择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干部个人报名与公开竞争相结合、自我需求与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二是跟踪培养考察制度。为解决干部培训结束一走了事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门对所有主体班次学员要进行跟踪考察,干部在年终考核述职时也要进行“
述学”,以便随时了解参训干部学以致用的情况,为正确使用干部打下良好基础。三是任职资格和考试制度。建立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拟任副乡局级以上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要逐步推行资格考试。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可结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的考试一并进行。同时,要加强干部学历、培训档案的综合管理,加大学历打假力度,为干部在学习教育培训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热情,并把干部培训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
第二篇: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 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调研报告的四大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 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前提—调查研究
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社会调查报告的材料整理三大步骤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调查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社会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一)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分为两类: 1.单行标题。只有一个正题,直接写明调查的事项、对象、范围。如《关于成都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双行标题。正题下加一个副题,正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副题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如《感情越拉越近——对江苏省“三下乡”活动的调查》。
(二)社会调查报告——前言
社会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 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
(三)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人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
2.横式结构。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
3.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
(四)社会调查报告——结语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总之,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五)社会调查报告——附录
有的社会调查报告还有附录部分。内容包括:部分原始资料、少数典型个案资料、调查统计图表的诠释和说明,正文中有关材料的出处,参考文献,旁证材料,以及其他必须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分析方法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社会调查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社会调查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 8 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社会调查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 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00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社会调查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课题结题报告的写法
第一.课题研究概述的写作 课题研究概述讲清楚五个问题:
㈠ 讲清为什么选了这个课题。即开展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⒈背景;
⒉实践价值,即实践意义; ⒊理论价值,即理论贡献。
㈡ 讲清这个课题研究了什么。即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⒈研究目标; ⒉研究内容。
㈢ 讲清这个课题怎样研究的。即开展了哪些研究活动以及怎样开展这些活动的。(重点)
⒈大体的研究阶段;
⒉具体的研究活动的内容、形式,略举个案说明即可。㈣ 讲清这个课题研究得怎样。即研究目标的达成度。(重点)⒈理论成果及其可资证明的材料; ⒉实践成果及其可资证明的材料;
⒊学生成长成果及其可资证明的材料;
⒋教师提高成果及其可资证明的材料;
⒌惠及学校和社会的成果及其可资证明的材料。
以上五点是一般要写到的内容,并非是要按照这五条一条一条地来写。㈤ 课题成果推广及尚存问题的研究解决思路 ⒈ 课题成果的推广情况;
⒉ 课题研究的尚存问题及后续研究解决的思路。这一部分的提示:
⒈ 篇幅:不能超过结题报告的三分之一。所谓概述,就是只要讲个纲要即可。因为上面㈠㈡的内容,已在课题论证报告和中期评估时汇报过了;㈢的内容,前面也已汇报过研究活动计划,具体活动的开展可略详细些。至于㈣,还要在下面的研究报告中集中加以阐述,这时不必详细展开。
⒉ 表述:要用现在完成和做得怎样的语气。有人图省事,就把课题申报、评审书上的内容照搬过来,这是不对的。㈠㈡的内容固然大致一致,但经过三年左右的实际研究,也应该有所变化,语句上也应该变化一下。至于㈢和㈣的内容,研究开始时是说,我准备怎样研究,我估计会取得怎样的成效;而结题时应该说,我进行了哪些研究,我取得了哪些成果。时态是不同的。开头用的是将来时,现在要用完成时。
第二.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这个内容是重点。㈠ 研究报告的本质与特征
研究报告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篇基于课题研究的论文。因此,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的特征: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汇报。一般的工作汇报只要你怎么做就怎么写,11 报一笔流水帐,把事情说清楚即可。它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总结。虽然经验总结也要有中心,也要有理有据地进行阐述。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思维方向:实践→经验。经验,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理性认识,它可以一点或几点,但不必讲究系统性。它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论文。教学论文的思维方向是:理论→实践,但它的基础仅仅是自己的某一教学实践,只是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他人的理论观点来阐述自己想要成立的某一理论、理念或观点。研究报告的显著特征是:
⒈ 它以成功进行课题研究为基础;
⒉ 它论证的是自己从课题研究中得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或新理论;
⒊ 它的思维方向是:理论→实践,理论统率全文是其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在课题研究报告中,理论阐述一定要到位,要充分 ㈡ 研究报告的论点要求:
⒈ 整个报告必须有一鲜明的总论点,并在总论点下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在分论点下又可设置若干个小论点。
⒉ 所有论点都必须正确、准确、鲜明、表述简约。
⒊ 总论点能统率全文,分论点能统率部分,小论点能统率段落。⒋ 所有下位都必须从属于上位论点和总论点。
⒌ 同一层次的论点之间必须讲究一定的逻辑顺序。同一层次的论点之间不能重复或部分重复(即部分交叉),同一层次的论点不能用在上下层次上,上下层次的论点也不能放在同一层次中。
6.一般来说,总论点宜置于文首,分论点宜置于部分或方面之首,小论点宜置于段首,也可置于文中或文尾,但要醒目。>㈢ 研究报告的结构要求:
⒈ 报告导论应给出总论点,揭示中心思想,最好是经研究得出的理论模型或行为模型。
⒉ 正文应围绕总论点或理论模型或行为模型展开论述。⒊ 总论点下的几个分论点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结构: 横式结构: 纵式结构:
第三.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
首页格式:关于《》的结题报告(黑体,二号,加粗,居中,下沉一行)执笔:某某某(只能一人;楷体,四号,加粗,居中,下沉一行)正文导论(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两个字位置,下沉两行)一、一级标题(一后用顿号,黑体,小四号,与上行距空半行)
⒈ 二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后用点号,不能用顿号,且打后半角,仿宋体,小四号)⑴ 三级标题(用小括号,且打后半角,宋体,小四号)所有标题都不能顶格,即开头必须缩后两个字的位置 正文(宋体,小四号)
主持人:某某某(首页末尾,楷体,小四号,“主持人”三字加粗)、课题组成员:某某某 某某 某某某 某某(最多11名;楷体,小四号,“课题组成员”五字加粗,姓名之间空开半角,不用顿号,单名单姓中间空开一字之隙)末页格式: 正文结尾„„„„ 附录:
二个以上用附录
一、附录二„„表示(楷体,五号)参考文献:
序号用①②③,注明书或文名称、版本及页码或报刊名及出刊日期,作者等(楷体,五号 注释:
序号用①②③(楷体,五号)
第三篇: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
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第四篇: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
《“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
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
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
?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 调研报告的四大特点
为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够以能力建设为主线,贴近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第一要务、贴近学员的需求,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形成了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模式。通过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落实我县提出的”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但在调研中也感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县乡
机构改革后,各单位领导和人员职数较少,再加上山区稳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干部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师资十分匮乏。目前培训干部主要依靠县委党校,而党校师资力量单薄,举办诸如干部迫切需要的”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和旅游带动”知识等专题培训难以胜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因本地缺师资,授课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参与的热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因师资匮乏难以举办。
三是培训经费难以保障。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出现多头,培训资源没有有效整合,造成资金浪费。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之间存在着多头培训,又各有上级部门的文件依据,有的干部一年中参加同一类别的重复培训,浪费了有限的经费。不少行业部门都成立了培训中心,根本没有师资力量,实际上就是机关招待,以获取部门利益,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是干部培训的目的与个人参训动机接轨不够。大多数干部简单地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理解为培训与提拔相结合,而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培训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提拔是使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使用。一些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经过培训后而没有得到提拔,就片面地认为没有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五是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培训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加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基本上都是“官办”的,办学质量的优劣、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无关,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服务观念”。此外,现在干部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他们对授
课老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六是教育培训与能力提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授课模式。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受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一个方子吃药”,培训形式和方法长期单一,缺乏新的教学手段。
针对以上的矛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更新观念,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实现”两个转变”
干部是带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具备一定的自我知识体系进入培训课堂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一种经验学习模式。他们接受培训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培训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因此,要解决目前培训中”学用脱节”的问题,培训教师在培训理念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告知真理”向”发现真理”转变。要注重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事例去归纳总结提炼出规律性东西,开发学员经验智慧,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对经验的提升,从而在培训中对干部进行思维方式的启迪,增强”发现真理”的自觉性。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为主向双向互动交流为主转变。干部培训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其知识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传授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授课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组班方式上要针对工作实际,把不同层次的干部分层次分类
别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板块进行集中培训,如各单位股级干部及一般干部各组成一个板块学习。同时要运用”交流”、”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做到”研讨、课堂、考察、实践、调查报告”五个培训环节,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整合资源,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培训办法,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加强党校及行政干部学校建设,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上级党委要整合培训资源,建议严格培
训资格认证,撤消行业部门的培训中心,加大投入,把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建设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从源头上避免多头培训,节约经费。同时,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县外或者市外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引进师资,以及建设远程教育网,运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把党校、行政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二是要利用高等院校加强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具有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因此,上级党组织要加大高等院校与区县联姻的力度,把一些农科院所作为区县干部培训专业知识的基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以改善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三是借助来县专家培训干部。要以县内外重大项目为载体,聘请县外专家学者为顾问,让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边干边培训一批年轻干部。聘请他们举办节假日专题培训班,培训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使实施项目成为培训干部的又
一个重要渠道。四是在合作交流中培训干部。要紧紧抓住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教育等社会事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组织事业单位管理者和企业家通过挂职、互派等方式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正确理解“训”与“用”的辨证关系,注重培训结果的使用
“训用结合”是教育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怎样将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让训与用发挥出最大的叠加效应,实现共振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训与用在相互联系、运动发展中始终存在主次定位。如以“训”为主导,即是以“训”定“用”;如以“用”为主导,即是以“用”定“训”。
以“训”定“用”,就是要以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来影响甚至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这是训用结合的“结合点”。
要明确“训”的基础性作用。“训”
是“用”的前提和基础。不抓干部教育培训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到干部的使用效果;干部在各级岗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的事业就没有领导者、执行者,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成为干部形成正确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的殿堂,成为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加油站,成为干部成长的阶梯。
要动态掌握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为了动态掌握教与学的全过程,客观、真实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而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需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学员的“述学”制度。教育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就所知、所获写出学习报告并交培训管理者,以使培训管理者及时掌握干部的学习、收获情况和教学情况;教学机构的“评学”制度。培训结束后,教学机构须组织考试,并对每一位学员的在校表现作出评价,同时将考试成绩和表现评价交予培训管理者;培训管理者的“管学”制度。培训管理者要对参训人
员进行动态跟踪考察,了解参训干部的现实表现。
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体现教育培训作用。时代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成为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还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拓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功能。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详细录入干部人事档案当中,包括干部需要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已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未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每一次培训中干部的学习报告、考试成绩和现实表现等;同时将此信息与相关干部处室共享,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进一步延伸干部考察的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建立择优而用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实践中,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
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
以“用”定“训”,就是要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来设计干部教育培训,这是扩大训用结合的“结合度”的问题。
要突出“用”的导向作用。“用”是“训”的目的和归宿。干部教育培训只有遵循“切合实际,因势利导,按需施教”的原则,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才有出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工作需求为先导,以优秀师资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要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中心和大局,是一切工作的总导向。当前,就是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要求,以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新时期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际,以分析、解决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结合岗位职责和干部队
伍实际,科学设定教育培训内容。
突出“三个结合”,加强“三项制度”建设。
加强培训结果的使用,实行训用结合,这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同时保证培训得以落实的关键措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举办各类培训班都要与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心工作合拍,做到既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又超前于当前工作。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三是灵活多样,突
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对政治理论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考促学;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单位自行组织为宜。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要加强“三项制度”建设,健全训用结合的保障机制。为真正做到教育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自主择训制度。在坚持正常的点名调训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培训新模式,在一定范围内稳妥地推行干部自主择训,使计划调训和自主择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干部个人报名与公开竞争相结合、自我需求与工作实
际需要相结合,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二是跟踪培养考察制度。为解决干部培训结束一走了事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门对所有主体班次学员要进行跟踪考察,干部在年终考核述职时也要进行“
述学”,以便随时了解参训干部学以致用的情况,为正确使用干部打下良好基础。三是任职资格和考试制度。建立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拟任副乡局级以上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要逐步推行资格考试。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可结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的考试一并进行。同时,要加强干部学历、培训档案的综合管理,加大学历打假力度,为干部在学习教育培训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热情,并把干部培训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
第五篇:调研报告写法(定稿)
3.1《企业调研报告》比赛内容及相关要求
3.1.1《企业调研报告》写作大纲
1、背景简介
2、调研目的3、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2)数据来源
3)调研实施过程及问题处理
4)数据处理方法及工具
4、调研结果
1)企业市场现状
2)主要竞争对手调研
3)目标市场调研
5、结论与建议
1)调研结论
2)存在问题
3)发展建议
3.1.2《企业调研报告》写作大纲内容说明
1、背景简介
对行业特点、行业的经济运行环境等简要总结回顾。
2、调研目的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
3、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说明此次调研是针对哪个企业进行的,以及选择该企业的理由。
2)数据来源
说明此次调研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是实地调研还是网上资料收集,对消费者是拦截访问还是电话访问,是观察法还是实验法等。
3)实施过程及问题处理
调研如何实施,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等。
4)数据处理方法及工具
用什么样的工具、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
4、调研结果
将调研所得以及经过统计分析的数据报告出来。对调研结果的介绍要尽量简洁,描述形式通常以表格或图形为主,并对图表中的数据资料所隐含的趋势、关系或规律加以客观的描述。
1)企业市场现状
说明市场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市场总额与份额统计,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人员配备等。
2)主要竞争对手调研
调查各竞争对手的市场状况,以及他们在研发、销售、资金、品牌等方面的实力。
3)目标市场调研
产品消费群体特征,消费方式以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5、结论与建议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研究前所提出的问题做明确的结论,并针对调研获得的结论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对该企业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营销建议和措施,供决策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