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

时间:2019-05-12 18: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

第一篇: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2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三、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第二篇:庐山地质实习(南昌大学)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理 081 伍小玉 5 号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 认识庐山地区山地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掌握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 法;认识庐山的地层及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二、实习地点:庐山 实习地点:

三、实习时间:7 月 4 日~7 月 9 日 实习时间:

四、实习内容

(一)地质

1、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20 多公里,长 最宽 10 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 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 1440m,属于中山类型。庐山主要受南北两断层莲山断层和温泉断层影响,东北——西南向岭谷相间分布。下面是庐山的地质地貌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大月山是背斜;中谷及七里冲是向斜;西谷、大校场是次成谷,分别发 育于虎背岭、大月山北斜的一翼;牯岭、女儿城、蚱蜢岭为次成山,虎背岭和五老峰是单斜 山。大月山、中谷及七里冲是顺地貌,次成谷和次成山为逆地貌。

2、庐山地质发育史庐山地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在杨子准地台的南缘。准地台比较稳定,其中的庐山地区 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在前震旦纪(即距今 10 亿年前)到二叠纪,庐山地层处于沉积阶 段,二叠纪沉积以后,在海西运动影响下,地壳稳定上升,从此脱离了海侵历史。侏罗纪(J)1 —白垩纪(K)时,由于受到剧烈的燕山运动影响,使盖层(Z—P)发生褶皱、断裂和微弱的花岗 岩侵入(花岗岩零星分布在五老峰以南至温泉一线,呈岩株状或岩盆状产出)。庐山亦由此断 裂升起,但其四周在晚白垩纪(K2)时下降,发生过陆相沉积。自中更新世(Q2)至现在庐山的新 构造运动十分明显,使庐山主体沿南北断裂带急剧上升,从而造成了目前断块山的形态。上 升证据: ⑴ 从网纹红土的分布高度上看:目前庐山的红土发育高度在海拔 300m 左右,但古红土(中更新统)在山上分布的高度为 800~1200m,上升幅度为 500~900m。说明高度 800m 以上 的 Q2 红土沉积之后随地壳上升而成。⑵ 分布在 1100m 左右的古河谷(宽谷)和古谷中沉积的中更新统红土层,仍然得到良好的 保存,说明上升的时间不长。⑶ 由断裂上升而成的断层仍然很明显,高度大(1000m 以上),未遭强烈破坏,只有少数 河流切过断层崖伸入山内而形成峡谷和深沟。说明断层崖的生成时代比较新近。⑷ 山麓四周广泛堆积了第四纪的砾石层,它与该山快速上升以及高差大有关系。

3、庐山地层与构造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 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 山峰略呈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其岩性一般上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为石 英粗砂岩。因为岩石软硬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因此侵蚀的程度也不同。上部长石石英砂 岩较软,抗风化能力弱,因此很多地方已经被侵蚀,中部石英砂岩出露。如牯岭上层岩石已 经被侵蚀,中层含砾石英砂岩因为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而被保存下来,西谷因为上层长石石 英砂岩被侵蚀而形成逆地貌。牯岭是牯岭向斜的一翼岩层因岩性比较坚硬而保存下来形成山岭的逆地貌,这是一个次 成谷,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岩层的产状:走向是东北 65°——西南 245°,倾向是 155°,倾角是 40°。这是在月照松林处测得的数据,此处岩层已经被侵蚀得差不多了,背面已经崩 塌,其倾角很大。五老峰是单斜山,单面崩塌到鄱阳湖,岩性为总的来说是石英砂岩,但因 为变质作用,夹杂片岩。其岩层的产状为:走向 NE55°——SW235°,倾角 34°,倾向 145°.。牯岭和五老峰岩层都是北东——南西走向,因此可以看出庐山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 倾斜延伸。2 有很多地方由于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如在西谷,岩层发育于浅海,属于南坨 组地层,岩性是含砾砂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产生硅化现象,矿物重 新排列,形成片麻岩等变质作用下的产物。尤其是在仙人洞,变质作用更加明显。沉积石英 砂岩在变质作用下,产生硅化现象,矿物定向排列,形成片麻岩、石英脉。仙人洞本是褶曲 的核,后来片岩风化崩塌,再经后期人工的开凿加大,才形成了仙人洞。

(二)地貌庐山是

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的断块中山(>1000m)。山体内褶曲,断层和单 斜等构造地貌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构造地貌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 5 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 4 列: 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地质地貌图如上。褶皱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 五老峰单面山 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高 1358m。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五老峰断层崖地貌。⑵ 七里冲向斜谷 ⑶ 大月山背斜山 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 砂岩组成。大月山高 1453m。⑷ 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 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 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 成为谷地。⑸ 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 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 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 拔 1310m。⑹ 东谷(又称中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 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⑺ 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虎背岭断层崖地貌。3

2、河流地貌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层和向斜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 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少数是横切构造发育的较新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作南东-北西向。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与常态河谷不同,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反而是 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 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峡谷 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时,河流侵蚀复活(回春),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峡谷。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锦绣峡谷。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是 河流袭夺而成,共有三处。(1)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 锦绣谷袭夺。(2)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 原来的七里冲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 2km 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 150~300 多 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绣谷。(3)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 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河流袭夺原因为: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 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 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 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综合上述谷地的特点表明: ⑴ 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它是在地壳稳定时,河流长期侵蚀而成。宽谷形成时的当 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庐山上升后,谷地保留在山地上部,仍未受到新的重大侵蚀。⑵ 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重新下切而成的。它从下游开始发育说明 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争论 1947 年李四光先生在专著《冰期之庐山》一书中提出,庐山在第四纪更新世曾经出现过 三次冰期。它们是:鄱阳期(Q1)、大姑期(Q2)和庐山期(Q3),证据是: ⑴ 冰蚀地貌 4 1)冰斗:如大坳冰斗、五乳寺冰斗、鼓子寨冰斗等。2)冰川谷:如大校场、王家坡、七里冲冰川谷。3)羊背石:如白石嘴的羊背石。4)冰窖:如东谷、西谷、天花井、窑洼等。⑵ 冰碛地貌 1)终碛垄:在山下东侧的高垅、新桥一带;在山上的王家坡、莲花寺谷内。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3)漂砾:如西谷中的“飞来石“等。但近20 多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庐山是否出现过冰川及冰川地貌等问题,提出不少质疑。例如关于冰斗与冰蚀盆地的区别,冰川谷与向斜谷和次成谷的区别,冰碛地貌与泥石流、洪 积地貌的区别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用地质、地貌学方法分析以外,还需与古气候 学及古植物学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五、总结这次庐山的实习,虽然每天走很多路,很累,但在实践中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充实的那种快乐值得我们付出那么多的汗水。在这次实习中,不仅知识得到充实巩固,而且 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因为在做土壤剖面和植物样方时,必须分工合作,再将小组成员的测量 结果综合起来,才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任务,而且要学会相信队友,更要学会不懂就问,不 能不懂装懂。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完成实习任务。在这次实习过程中,要感谢带队的三位老师 和班主任,如果说同学们累,辛苦,老师更辛苦,走一样的路程,还要给同学们讲解,同学 们为期三天,老师却是我们的两倍,所以,老师,你们辛苦了,很感谢你们。

5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

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

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

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11月8日 秀峰龙潭.卧龙桥.漱玉洞

(一)秀峰龙潭

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

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

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青玉峡: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

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

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第三篇: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理概况 1.1 庐山行政区划

图1-1 九江市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1.5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地处高山,盛产茶叶。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1.2 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1-2 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

图1-3 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3 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

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所以在庐山庐山整体地层年代复杂,太古代至新生代都有地层分布,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都很丰富,故庐山是很好的地质考察点。另外庐山对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四光正是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如冰川漂砾,冰谷,冰窖等这在后面会详细讨论。从而驳斥了国外认为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理论。

二.实习路线与观察点概述

2.1 第一天行程(2012年6月18日)行程:驻地——庐林湖——庐山地质博物馆——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天气:小雨转阴,有雾。2.1.1庐林湖

图2-1 烟雾环绕的庐林湖 图2-2 风和日丽的庐林湖(非现场摄像)

坐标:E:115°58′4.0″,N:29°33′10″,海拔981米。

庐林湖是我们达到庐山后所观察的第一个观察点。根据学习与观察我们得知,庐林湖是一个冰斗湖,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深约70米,本是一个冰窖,后期冰坝被冲毁,后来人工修建了一水坝。并且根据研究是庐山在第四纪冰期时最大的冰窖,并在其内部发现了冰川纹泥。大量的囤冰使得其深度大大加深。从而在冰期过后冰雪融化形成这样一个湖。其三面峭壁,内部积水,也符合其为一冰斗湖的特点。在庐林大桥的另外一侧,有一个小型水坝。这里可以看到非常陡峭的峡谷,充分体现了庐山上部宽谷,下部峡谷的特点。另外这里植被丰富,以常绿阔叶与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2.1.2庐山地质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参观了庐山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地质特点。在其地址博物馆内,存在许多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的证据。我们的主要参观地点就是当年毛主席在庐山办公避暑所待得庐林一号别墅。现在已被改造成庐山博物馆。里面有庐山的地质地貌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庐山对于当年中国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庐山政治文化上的偏重较多。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大都存放在博物馆内。只有一幅由南京博物馆保管。博物馆内还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等等。这里充分体现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历史气息。

图2-3 “芦林一号”别墅现已改名为庐山博物馆

这里的地质博物馆有很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有一个展柜便陈列了作为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证据的冰川漂砾(见图2-4)。其有一个房间让我们看到庐山的模型(见图2-5)。使我们了解了庐山大致的地貌。另外还有庐山古板块的构造模型以及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模型。其中还有许多庐山的岩石标本,我们发现其多以变质岩,沉积岩为主。这个博物馆给了我们机会去了解庐山的人文,地质等各种知识,使我们的脑海中对庐山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图2-4庐山博物馆的冰川漂砾标本 图2-5 庐山博物馆内庐山全貌模型 2.1.3黄龙寺

坐标:E:115°57′46.6″,N:29°33′10.0″,海拔908米。

黄龙寺这里是一个人文景点,是我们路过的一个观察点。在其寺前有三棵年岁非常古老的树,当地人称为三宝树。我们在从地质博物馆行走至黄龙寺处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常绿针叶林,树木非常高且茂盛。可以说在这里是一个感受庐山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绝佳之地。而三宝树是相当古老的三棵古树。其中一棵银杏树据说已有1500年的寿命。这可以说是代表着庐山文化与生命力的三棵古树。2.1.4 黄龙潭 乌龙潭

黄龙潭坐标:E:115°57′35.4″,N:29°33′12.3″,海拔817米。乌龙潭坐标:E:115°57′39.2″,N:29°33′17.21″,海拔837米。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黄龙潭,乌龙潭本是两个景观,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相似。并且距离相隔也不是很远,故放在一起描述。其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从而形成小瀑布。

图2-6 乌龙潭 图2-7 黄龙潭

2.2 第二天行程(2012年6月19日)

行程: 驻地——水电大坝——大天池——龙首崖——仙人洞——锦绣谷——如琴湖——花径公园——街心花园。天气:小雨转多云。2.2.1 水电大坝

坐标:E:115°57′17.7″,N:29°33′13.8″,海拔804米

这个观察点我们主要观察到庐山上面宽谷,下面峡谷的地貌特征。这里可以清楚的观测到庐布山的峡谷地貌。并且能观察到其与庐山的地层走向是一致的。

图2-8 庐山电站大坝 图2-9 电站大坝附近地貌

由图2-9得知,这里的植被多以阔叶林为主,这是这里海拔较低的原因。因此这一路下来我们得以看到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的过程。其水源主要来自于东谷,庐林湖,大校山谷底,属于背斜的一部分,有引水管引向山脊发电站。2.2.2 大天池

坐标:E:115°57′3.5″,N:29°33′37.0″,海拔878米。

图2-10 大天池入口处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大天池是由流水的冲击从而形成一个湖穴。而又由于地下水的补给使其常年水位稳定。其形成与维持的原因与小天池相同。2.2.3 龙首崖

坐标:E:115°56′58.6″,N:29°33′33.9″,海拔842米

龙首崖其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垂直节理的风蚀风化,断裂。再加上崩塌与流水的长年侵蚀,从而形成了一孤崖拔地而起的壮观美景。

图2-11 龙首崖附近陡峭地貌 图2-12 龙首崖

2.2.4 仙人洞

坐标:E:115°57′30.6″,N:29°33′56.3″,海拔959米。

仙人洞据说是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就其形成原因,是其山体岩性不同且产状近乎水平,使得差异风化风化及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了这个高达7米,深逾14米的佛手岩。并且在其中能够看到明显的石英脉。

图2-13 仙人洞

图2-14 仙人洞附近道家寺庙

2.2.5 锦绣谷

锦绣谷险峰坐标:E:115°57′43.4″,N:29°34′9.8″,海拔997米。锦绣谷天桥坐标:E:115°57′50.9″,N:29°34′10.2″,海拔 1021米。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图2-15 锦绣谷风景 图2-16锦绣谷陡峭的悬崖

锦绣谷是一个风景优美,又比较狭窄险峻的峡谷,又被称为窄谷或丈谷。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在这里能够看到很多明显的X型节理。另外在这里还有有天无桥的锦绣谷天桥。在天桥我们可以看到河流的袭夺现象,即溪谷的河被锦绣谷河流袭夺。

2.2.6 如琴湖 花径公园 街心花园

如琴湖坐标:东经115度57分50.2秒 北纬29度34分5.6秒 海拔1026米。花径公园坐标:东经115度58分0.5秒 北纬29度34分4.4秒海拔1023米。街心花园坐标:东经115度58分49.9秒北纬29度34分21.6秒海拔1094米。

这三个地点因为距离接近切都是第四纪冰川存在证据的地点,故放在一起描述庐琴湖与庐林湖成因类似。在第四纪时期冰川都是一个冰窖。而花径公园则有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这将在后面具体描述。街心花园则是典型的冰川V型谷。以上三处地点都是庐山村在第四纪冰川的证据。

2.3 第三天行程(2012年6月20日)行程:含鄱口(含鄱岭,太乙峰)——植物园。天气:多云。2.3.1 含鄱口

图2-17(a)含鄱口美景 图2-17(b)站在太乙峰上含鄱岭 图2-17(c)含鄱岭入口

含鄱口门口坐标:E:115°58′47.7″,N:29°32′50.2″,海拔1122米。太乙峰坐标:E:115°58′54.1″,N:29°32′47.0″ 海拔1129米。

在含鄱口不仅能够看到庐山陡峭壮丽的山岭,而且可以看到庐山的最高峰汉阳峰,也可以看到十分著名的五老峰,如果天气好还可以看到山脚下的鄱阳湖。在含鄱口有一个十分陡峭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名叫太乙峰,其是一个由于冰川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冰川角峰,也是庐山十分典型的冰川角峰。而一旁的含鄱岭则是一个典型的冰川刃脊。2.3.2 植物园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植物园是一个让人了解庐山各种丰富植被的好去处。这里不仅有庐山大多植被的样本,也有在温室里培养的一些庐山气侯下不能生长的植物。在这里我们发现这里地势较为低洼,据老师介绍这里在第四纪冰期也是一个囤冰的场所。

2.4 第四天行程(2012年6月21日)行程:驻地——三叠泉。天气:晴转多云。2.4.1 三叠泉

坐标:E:116°1′39.1′,N:29°33′58.6″,海拔862米。

虽然第四天只去了这一个点,但是这足以使我们筋疲力尽。三叠泉上下共有六千级台阶,并且景点入口离驻地也有5,6公里,因此这趟路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到达以后我们还是被三叠泉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了,体会到了庐山瀑布的美。

在青莲涧U型谷与九叠谷的交汇处有一个长达120米的阶地。因为九叠谷也是一个冰川U型谷,因此这个阶地由三期冰川阶地叠加而成,后又经流水侵蚀加深了阶地的高度就形成了庐山十分美丽的三级瀑布三叠泉。

图2-18 三叠泉美景 图2-19 前往三叠泉路上的悬崖峭壁

2.5 第五天行程(2012年6月22日)

行程:驻地——小天池——湖口县。天气:小雨。

2.5.1 小天池 湖口县

小天池与大天池相似都是地下水补充导致。而我们在湖口县主要是在一个码头参观了鄱阳湖沿岸,因为天气不好所以都没有久留。

三.庐山地质特征 3.1 庐山的岩石与地层

3.1.1 庐山的地层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3.1.2 庐山的岩石特征

就庐山的不同区域来讲其东部主要是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西面主要是硅质灰岩,它是沉积岩的一种,具有隐晶质结构,形成时期大概是志留纪;而庐山的北面主要分布的就是沉积岩。

就岩石的总体分类来讲,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图3-1 冰渍泥剖面有大量的砾岩

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3.2 庐山的地质构造

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大马颈—虎背岭背斜;牯岭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

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①莲花洞正断层;②好汉坡正断层;③大月山正断层;④庐山垄正断层;⑤红石崖逆断层;⑥温泉正断层。另一组NW走向的有:⑦息肩亭逆断层;⑧九奇峰逆断层;⑨仰天坪正断层。

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

3.3 外动力地质作用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在含鄱口可以观察到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产物高岭土。另外庐山各个风景的形成都是离不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的作用的。例如三叠泉的形成就有流水加高阶地的作用。

3.4 庐山的地质发展史

在绵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首先实在2500-800百万年。庐山地区本是是一个海槽,在1800百万年前海槽受到挤压而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大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1800-1000百万年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在850-800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及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了大陆褶皱基地,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的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这在学术上成为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

其次是在800-200百万年,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西日的山脉风蚀已尽,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海水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群,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这称为地台陆表发展阶段。最后是盆岭构造发展阶段即从200百万年前至现在。,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岭山岭,相间为特征。96-65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长状态,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住拆离断层,将古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65-23.3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2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三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

四.庐山地貌特征 4.1 构造地貌特征

4.1.1 褶皱地貌

单面山:背岭,五老峰 背斜山:月山背斜山

背斜谷,向斜谷:东谷—莲谷,王家坡谷 向斜山:女儿城,牯岭单斜构造的猪背岭

褶皱地貌部分观察点介绍:

五老峰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南翼因断层落于山南,峰高1358米。岩性为大月山粗砂岩。

大月山背斜:向东北,是倾伏背斜,尤其是向西南有明显的倾伏,背斜部位岩性坚硬,因而形成背斜山,且受构造控制。

王家坡:位于小天池到长岭一带它不仅是一个向斜谷,也是一个典型的冰蚀地貌,是第四纪冰川的产物。

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它与莲谷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东谷向西南倾斜。4.1.2 断裂地貌

庐山的断裂地貌也是很多的,由于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东南侧的温泉大断层和西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强烈抬升,下盘上升形成陡峭的断层崖,最高处达1000米以上,阶梯状断层崖也发育的相当完好;压性断裂谷深窄一线令人窒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息,悬崖绝壁,蔚为壮观。而现在的庐山仍然处于断裂上升运动中。断裂地貌部分观察点举例: 龙首崖(见图2-12):在天池寺附近,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深不见底,一块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是典型的断层陡崖地貌。

虎背岭断层崖: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

五老峰断层崖: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向递降。断层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图3-2 五老峰全景

4.2流水地貌特征

4.2.1宽谷

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小天池、莲谷—王家坡、西谷、东谷、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部分宽谷观察点介绍:

王家坡:位于小天池到长岭一带。是一宽谷地貌。

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是以向斜构造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向斜谷地。

西谷: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是以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发育在南沱组(Zy1 n21)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弱的次成谷地。4.2.2峡谷

流水侵蚀地貌部分观察点举例: 石门涧:位于庐山西侧,部分河段迂迥曲折,成为深切河曲,刻入山体300-600米,五千米水平距离内下降800余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瀑布(海拔800米)、石门涧瀑布(海拔550米)构成梯级瀑布悬挂在陡崖之上。且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耸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是典型的狭谷地貌。

三叠泉谷底:位于七里冲——青莲寺宽谷下游,谷壁悬崖直立,深切300-650米,止谷口水平距离360米,落差440米,并形成著名的三叠泉瀑布。除此之外还有剪刀峡,锦绣谷等。潜蚀洞:仙人洞(具体介绍见2.2.4)。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河流袭夺现象部分观察点介绍:

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向南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因为裂点上溯不远,且西谷内由晚更新世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尚未受明显破坏。

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原来的七里冲向北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

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河流袭夺发生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相邻几个水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总有一个水系发展成为主水系。其侵蚀活跃,下切较深,使其支流的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也较为强烈,甚至切穿分水岭,夺取分水岭另一侧位置较高河流的河源段。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由新构造运动等非河流因素引起的河流袭夺,称为被动河流袭夺。

流水溯源侵蚀下切:黄龙潭、乌龙潭、三叠泉。

这三处的统一特点就是都由于高度差的原因形成了瀑布,从而为溯源侵蚀形成了基本的条件。4.2.3山地夷平面

庐山山上和山麓均存在夷平面,后由于地壳上升,地面遭受侵蚀切割,夷平面面积不断缩小,大约被侵蚀了90%左右。但是夷平面在现在仍然分布广泛。其中,仰天坪、牯牛岭一带存在比较典型的夷平面。夷平面的变形说明了第四纪以来庐山及山麓的不等量上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体的侵蚀与水流的作用会导致夷平面面积的进一步缩小。4.2.4阶地地貌

峡谷中第一级平台不发育或已破坏,宽谷中第一级平台不明显,在峡谷和宽谷中一般只存在第二、三级平台,但在峡谷与宽谷的过渡地段发育了第一级平台,如东谷的下段形成V字形谷地,两侧残留有第一级平台。

4.2.5裂点:

庐山地区的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

旋回裂点: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如大校场谷地裂点。

构造裂点: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由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如三叠泉瀑布、王家坡瀑布等等。

岩性裂点: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水瀑布,如秀峰的龙潭瀑布等。

4.3冰川地貌特征

4.3.1侵蚀地貌

U形谷:如王家坡U型谷,其底部的左边形成河流,但右边却没有河流,这正好成为冰川存在的又一证据。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冰斗湖:庐林湖,如琴湖等(详见2.1.1)。

冰川T字型擦痕:花径公园飞来石,上面有冰川运动造成的T字型擦痕(详见4.3.2冰桌介绍)。

冰川角峰:因冰雪侵蚀作用形成的金字塔形的山峰称为角峰。太乙峰是较为典型的冰川角峰,峰体苍劲,挺拔峻峭,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

刃脊:是指平行发展的两冰斗分水岭变得越来越窄形成像刀刃一样的山脊。如含鄱岭便是典型的刃脊。其呈东北—西南向延展,长达1250m刃脊标高1286m,山脊如刀既仄且陡。4.3.2堆积地貌

冰川泥砾:如芦林冰碛泥砾剖面,其是40—7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一起,其中埋藏的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均是研究冰川成因的有力证据。(见图3-1)

冰桌:俗称飞来石,约在40—20万年前,在西谷冰川U形谷兼冰窖中,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先落入谷底,随后又有一块冰川漂砾突兀而架其上形成“冰桌”。

冰川漂砾:在庐山地质博物馆就存在着冰川漂砾。见图2-4及4-1。

冰窖:庐山植物园地势低洼,其在第四纪冰川时便是一个冰窖。庐林湖,如琴湖也是囤冰的场所。同样也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冰窖。

图4-1 庐山博物馆陈列的另一块冰川漂砾 图4-2 飞来石即“冰桌”

4.4鄱阳湖湖岸地貌特征

4.4.1鄱阳湖基本特征和成因

鄱阳湖的演变:鄱阳湖区第三纪时是一巨大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时,西侧断裂上升为庐山,东侧陷落为鄱阳湖入江水道。第四纪时,今鄱阳湖区再度下沉。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海浸时,沿江平原洼地和鄱阳湖区潴水成湖即古彭蠡泽。古长江在今长江以北鄂、皖两省的龙感湖、大官湖一带穿泽东下。古赣江纳江西诸水,经湖口沿今长江东流,在彭泽以下汇入古长江。此后,长江南移夺赣江古道,彭蠡泽淤积。长江分泽为南、北两水域,北部水域为今湖北、安徽间诸湖泊,南部水域即鄱阳湖。

鄱阳湖的基本特征:鄱阳湖为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面积3960km2,外形像一只歪把的葫芦。鄱阳湖的水位变化很大,夏季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开阔;冬季是枯水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4.4.2在鄱阳湖大桥处可观察到湖岛(鞋山),湖蚀崖,湖蚀平台,湖湾,湖岬 以下介绍主要的几种湖滨地貌:

图4-3 鄱阳湖景观

湖岬:这里波浪作用力最大,侵蚀作用很强,湖湾处波浪作用小,沉积作用强,致使岸线向着平直的趋势发展。

湖蚀崖:鄱阳湖的湖泊水位变化很大,在低水位时,湖岬部分出露沿湖蚀崖分布的狭长型湖滩;在高水位时,湖湾部分的换会受到湖浪的侵蚀发育低矮的湖蚀崖。有时湖蚀崖被水冲开,剩余的部分矗立在湖边形成湖蚀柱。这些湖蚀柱主要是由坚硬的基岩或质地坚硬的网纹红土构成。

湖蚀平台:波浪对湖崖底部不断冲刷掏蚀,形成湖蚀穴,导致陡崖逐渐崩塌,岸线逐步后退,同时由于水位相对平稳,波浪长时间作用,形成了湖蚀平台。若水位不稳定或间歇性稳定,则可能形成拥有多重阶地、平台的湖蚀平台。(见图3-12 湖蚀平台、湖蚀柱形成示意图)

4.5长江九江段河流地貌及九江平原的地貌特征

张家洲的形成:张家洲位于下游分汊河床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使江水减速,泥沙沉积形成。此外,还有部分人为原因。

九江98年长江溃口:此岸段位于长江的凹岸,长期以来受到凹岸主泓线的冲刷侵蚀,岸线不断南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五.气候、土壤、植被和地下水特征 5.1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状况受大范围气候制约,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与山下同纬度的九江、星子平原地区相比,又具有东亚季风控制下的独特山地小气候特色。

5.2土壤

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另外由于人为的作用,形成了适合耕作的水稻土。海拔400m-900(800)m,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在海拔900(800)m-1100(1200)m的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既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性质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以上的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草类易生长,形成了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山地沼泽土。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5.3植被

庐山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并且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了庐山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分异。下面叙述垂直带植被的主要种类组成:

5.3.1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

600——800m以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代表树种有大叶栲、石栎、青冈栎、小叶青冈栎、樟以及甜槠等常绿乔木树种,灌木层代表植物有杨桐、厚皮香、油茶、马银花、天台乌药等种类。5.3.2 山地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

分布范围是南坡海拔800-1100m,北坡600-900m。乔木层代表有青冈栎、小叶青冈栎、甜槠、天竺桂等常绿乔木种类以及茅栗、化香、四照花、灯台树、枫香等落叶种类。灌木层代表种有柃木、马银花、天台乌药、杨桐、厚皮香、油茶、等常绿种类以及映山红、山胡椒、钓樟、蜡瓣花等落叶种类。5.3.3 山地温带落叶林:

分布在庐山南坡海拔1100m以上,北坡900m以上。乔木层代表有茅栗、四照花、灯台树等等,灌木层代表种有满山红、映山红、胡枝子等等。

5.4地下水

大小天池,是庐山地下水研究的绝佳场所。详情见2.2.2。

六.总结与感想

图6-1 我们的班级合影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为期5天的庐山实习结束了,我们在这里的几天可谓是收获颇丰啊。不仅能够把已经学过的的书本知识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是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纯熟,也使我们的身心更加亲近于自然。使得平时待在都市中生活惯的我们能够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自然的气息,更加重要的是,平时缺乏锻炼的我们也得到了充分的机会去动动懒惰的身躯了。另外,这次的实习使得我们平时没有机会了解的同学增加了相互了解的机会。总之这次实习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也让我们被城市现代气息所深深影响的九零后去掉了些浮躁,多了些耐心与沉稳。

可以说去庐山的吃住条件不是很好,毕竟我们这一代从小都好吃好喝的供着。到达驻地之后先是一阵抱怨,但是每每从山上下来之时,都想好好吃一顿,好好睡一觉,因此这在不知不觉中磨掉了我们或者只说是我从小养下的坏习惯,在以至于耐性上得到提高。这也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品质。在平时学校中对于宿舍的抱怨以及食堂的不满早当时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另外,每天密集的行程使得我们不能轻易喊累,记得在下三叠泉的时候。我们最后都累的四肢齐用了,在路上遇到缆车站纠结了许久,最后还是坚持爬下去了。这一路下来,流了许多汗,湿了很多衣服,但是我们的能力,无论是意志力还是体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庐山的这次实习本质还是想要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我们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实习。这一路上有赵老师在每一个观察点认真细心的讲解,也有同学们用GPS定点,记坐标,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每每遇到我们应该掌握的地质现象,老师都会认真讲解其类型,成因,性质等等信息,使得我们在书本上学习过的东西更加清晰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在这一路上,我们观察了庐林湖,了解了其是第四纪冰川时的一个冰窖。又看了冰川剖面,发现了很多砾石。又在锦绣谷看到了十分险峻的山峰,以及很多X型节理。如此多的观察点,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还有,就是这次整个庐山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一个班的同学互帮互助,大家团结一致,一起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例如,我们寝室一个同学在路上不小心滑倒,在一个山坡上,胳膊等多处都划伤了。还好他反应灵敏,没有受到太重的伤,这是值得我们庆幸之一,第二便是在他划伤后,我们几乎每个同学不是帮助他拿东西,就是帮他上药,亦或是加以语言上的祝福安慰,可以说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班的凝聚力啊。

最后就是要感谢一下陪伴我们实习的几位老师。他们不仅要带领我们前进,还要为我们讲解知识,晚上还要去查看我们是否平安就寝。这几天他们过的远远比我们辛苦,在这里要向他们表示真挚的谢意。

七.附录说明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因此有一部分都是参考网上以及课本的知识,也能给自己的语言加以整合而成的。参考的资料主要有百度百科,一些外校同学的实习报告,以及课本的概念等。另外大部分的图片来源主要是班里同学的现场摄像,由于我们水平不是很高,再加上天气等因素,多少有些不完美。还有一些图片,截图主要就来自谷歌地图,百度图片等截取。再此向提供我以完成实习报告的同学,老湿,以及各个网站,以及网上资料的编纂提供者表示真挚的谢意。

第四篇: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自然地理与地质地貌

实习报告

院:

级:

名:

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 8月

一.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及形成原因: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降—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为最高。

二、实习时间:2015.08.22——2015.08.29 实习路线:

2015.08.22

庐山博物馆-> 芦林湖

2015.08.23

宾馆->三宝树—> 黄龙寺-> 黄龙潭 ->石门涧

2015.08.24

宾馆->庐山会议博物馆->别墅群->王家坡->诺娜塔寺->望江亭

2015.08.25

宾馆->大教堂

2015.08.26

宾馆-> 月照松林->飞来石->如琴湖->天桥->仙人洞 2015.08.27

宾馆->植物园->五老峰 2015.08.28

宾馆 -> 黄龙寺旁 2015.08.28

宾馆 -> 三叠泉

实习目的:

普通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地质地貌学》、《地理学》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一次综合性教学活动。首先,它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习,是在学习了地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彻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增强感性知识。其次,是学生实际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理论来源于实践,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地质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综合、深化地理理论水平。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现象及其解决问题;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放大镜、地质锤、海拔仪、GPS的运用

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三、实习记录及内容:

时间:2015.08.22

星期六

晴 路线:庐山博物馆-> 芦林湖

芦林湖 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为庐山添一胜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击水畅游。芦林湖是1955年建成的人工湖。水库堤上建有芦林桥,长120米,高32米,湖水面积200亩,两座彩色的湖心亭倒映湖中,湖上碧波映群峰,青山绿水,为庐山胜景添色不少。庐山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东谷,芦林湖畔,九奇峰下。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一号别墅。

别墅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院内松柏交翠,花草争芳,环境幽静秀丽。

2015.08.23 三宝树—> 黄龙寺-> 黄龙潭 ->石门涧

黄龙潭 河谷断裂作用,水流自裂隙流下,是断层发育而成

石门涧

产状:倾向265°倾角60°

描述:石门涧箱状峡谷,是指谷坡直立,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多形成于岩石坚硬且垂直剪切节理发育,河流快速下切的地段。石门涧本是一条冰川U型谷,冰后期由于冰川消融侵蚀基底岩石,加之砂岩中垂直剪切节理发育,被流水改造成了箱状峡岩。对面山为一背斜,枢纽处有一大断裂,近南北走向,河流直角拐弯;山体上有三条沟谷,其中相邻两条走向基本一致,而最深、流水最多的沟谷是大断裂所在。

鹰嘴石:

鹰嘴石是由于此处岩石非常坚硬,而周围岩石相对又比较软弱,岩石在断层,节理裂隙等共同作用下变得破碎,后期渐渐掉落,最后就剩下了那块坚硬的岩石飞突于空中,形似鹰嘴,故叫鹰嘴石.鹰嘴石在作为景区一大亮点的同时,也可能是危险所在,因为鹰嘴石的临空面非常大,一旦内部被压住的岩块被切断,比如受断层影响,或竖直节理裂隙的切割,就极易掉落,后果不堪设想.滑脱褶皱:

千佛峰滑脱褶皱较为典型,岩层在滑动中强烈变形,似乎杂乱无章,形态万千,好象有众多佛像坐在一座山峰上。一般滑脱褶皱越向上部的白由空间,褶皱变形越强烈。滑脱褶皱是在伸展应力条件下,岩层间沿润滑层产生浅层次拆离形成拆离滑脱正断层,断层上盘的岩层向下远距离滑脱并形成分布极不均匀的滑脱褶皱。

2015.08.24

宾馆->庐山会议博物馆->别墅群->王家坡->诺娜塔寺->望江亭

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剪刀峡

描述:剪刀峡为一大断裂,走向为320°,周围有4条次生断裂,酷似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峡;主断层延伸很远,穿越公路一直向上。谷地由石英砂岩等构成,是罕见的第四纪冰川U形套谷。据李四光学说解释,这是由于冰川时期形成最初的U形谷,经流水冲刷、侵蚀,将两边河床上的岩石打磨、搬运后而形成的。

小天池

描述:小天池谷地属于宽谷之一,向东北方向倾斜,由大校场层长石石英岩组成,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弱,容易侵蚀破坏。小天池为外动力作用沿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为次生谷。

成因:褶皱隆起过程中,处于背斜构造轴部的天池地区,其走向与背斜构造轴向相垂直,周围西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上的断裂比较发育,分别形成与地质构造方向一致的具有反时针方向扭动的压扭性断裂和与地质构造方向垂直的张扭性断裂,构成一种网格状构造。这“一扭一张”,控制了天池及东、西小天池的外貌和走向,这种来自地壳内部的力量成为天池形成的内营力。而天池的真正形成,还得益于冰川作用的外营力。否则,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谷或洼地而已。曾有两个说法:一是冰川成因说,是第四纪冰川刨蚀的冰斗演化形成的湖盆,因积水而成;二是寄生火山口成因说,说小天池是与天池主火山口同时喷发的小火山口,后来,积水演化而成了这宁静秀美的小天池。

2015.08.25

宾馆->大教堂

大月山水库位于庐山大月山北部,高程1240m,一面环山,三面为坝体,所倚山体是其水源补给源,共发现三股表面水流,山体植被茂盛名为防止土体流失奠定了一定基础。

该坝体为均质土坝,内坡面干砌石护坡,但其砌筑质量较差,护坡石经微风化,破碎程度较轻,但坡面却不均匀,有局部沉陷。外坡采用草坪固坡,为新植草坪,坝上路面为沙土路,存在大暴雨条件下坝体土体流失的隐患。

描述:芦林湖东侧冰碛泥砾剖面:该剖面是40——2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积物,由黄棕色泥砾组成,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其中埋藏着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同时,该剖面也是庐山第四季冰川遗迹的有力证据,剖面由两条冲沟汇聚成一沟谷。冲沟的成因:

1)冰川的冰劈作用使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再由冰川的搬运作用将破碎的岩石搬运走,从而形成小沟。

2)冰期结束后,水流的冲刷作用和下蚀作用不断磨损沟壁和沟底使得小沟的宽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2015.08.26

宾馆-> 月照松林->飞来石->如琴湖->天桥->仙人洞 月照松林 在牯牛岭脊背间,倚靠东西两谷高处,由街心公园延绵到林间小道,便达此处。这里盘岩悬露,纵横叠置,嶙峋怪特,上下左右全是松树,夺空拔起,宛如一支浩瀚天兵集结,翠影婆娑,石壁上有陈三立题的“虎守松门”和“松涛虎啸”等石刻,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里是观赏皓月的胜地。每当月中十五左右,晴空夜晚循松林路至此,望着那空玉轮般的月亮,就象一盏天灯,悬挂在银灰的松林间,显得分外优美宁静。飞来石

成因:

1. 泥石流 2. 冰川 如琴湖 天桥 描述:天桥上为一小型滑坡体,到顶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滑坡舌、滑坡鼓丘,滑坡裂隙等显著特征。天桥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内部充填了许多豆荚状石英脉(成因:正断层张裂形成),天桥临空面很大,所以为一特色景点。天桥下为锦锈谷,两者间有一走向为南北朝向的沟谷,流到锦锈谷时河流直角拐弯,沟谷两侧还有断层崖,在同一高层上经测得两翼岩性不同,一翼为石英砾岩,一翼为长石石英砂岩,并且测得产状倾角74°和75°,所以足以证明天桥处为一断层!锦绣谷是冰川U形谷,谷长约1600米,是110~90万年前冰川刨蚀作用的结果,后经流水侵蚀和崩塌作用,谷被改造成两壁呈悬崖状的嶂谷。天桥成因:经正断层切割作用后,山体下部份岩石变得很是破碎,又后期的长时间流水作用的冲刷,把底部掏空,形成极大的临空面,造就天桥。锦绣谷成因:a.剪节理使岩石破碎崩落后,后期冰川作用搬运。

b.锦绣谷为砂岩,软硬岩层交替。

c.南北、北东、北西方向的剪节理,而锦绣谷是东西方向,使得岩石破碎更为厉害。

d.又处在大断裂上,流水冲刷后形成沟谷。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是:

a.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b.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天桥裂点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第一,裂点上溯不远;第二,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明显的破坏。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后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

点位:狮子口悬崖

描述:狮子口悬崖因酷似一个张大的狮子口而得名。悬崖顶部植被茂盛,而崖壁则几乎没有植被,说明此处当时被一大断层近于直立所切割,从悬崖周围山体和岩层可以看出,这些山体本是一体的,并且处在同一背斜上,但由于被大断裂所切割,一部分山体沿着切割面向下滑落,发生错位,在背斜枢纽部分的岩石,因背斜的倒“八”张裂和大断裂的切割作用,岩石相当破碎,后期又被因断裂形成的沟谷的流水冲刷作用带走大部分破碎的岩石,所以呈现现在中间部分为一大沟谷,而几乎无山体,并且植被相当茂盛的原因。点位:N29°33'

E105°57'

海拔:980m

仙人洞 描述:仙人洞高深各约10m,洞上部还有不高的稀疏植被,岩层近于水平,其厚度不一。洞左壁为一竖直节理裂隙,右壁为三层岩层,上顶为岩层覆盖,洞内节理发育,呈现不同方向,使得渗隙水丰富。仙人洞发育在女儿城砂岩的岩壁上,处于虎背岭背斜的轴部附件,下为莲花洞断裂。从岩性上看,是巨厚的女儿城砂岩中夹有砂质页岩和千枚岩,而上覆岩层破碎,垂直节理发育,在冷热冻融层向地下水等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软弱的页岩、千枚岩等侵蚀较快,向里凹陷,而女儿城砂岩则突出,久而久之,形成今日仙人洞。右侧产状:倾向40°,倾角10°;左侧倾向220°,倾角12°

成因:a.仙人洞处于背斜中段,由于背斜“倒八”张裂,向斜“顺八”张裂,节理裂隙非常发育。

b.洞左侧断层使洞壁形成剪节理.c.两组剪节理交叉将洞内岩体与母岩体分离.d.由于后期水流,冰川作用将分离的岩体冲走,即形成洞形.e.洞内泉水发育,加上山体中的水滴长期沿裂隙渗透,使岩层发生崩落.2015.08.27

宾馆->植物园->五老峰

点位:N29°32.954'

E115°58.759'

海拔1070m

植物园

U型谷

描述:第四纪冰川遗址--冰窖,直径约11米,呈碗形,内有清澈的泉水,冰窖底部有明显的被刨蚀的痕迹,为U形谷地貌。冰窖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陡峻,谷内坡势平缓,并堆积有晚更新世的冰碛泥砾层。

成因:由于冰劈作用导致岩体崩解,而后期在冰川作用的搬运作用下,崩解的岩体被搬运走,从而留下琬状构造--冰窖.点位:N29°32.876'

E116°00.614'

海拔:1318m

五老峰

角峰 描述: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岩石节理先由构造运动形成,再由于冰劈作用使节理裂隙进一步张裂.成因:.由于冰川的刨蚀作用,物理风化作用使得岩石张裂,随着地理崩塌,山脊逐渐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状构造,即刀脊,刀脊交汇的山峰称为角峰.2015.08.28

宾馆 -> 黄龙寺旁 2015.08.28

宾馆 -> 三叠泉

点位: N29°34'

E116°01'

海拔 630m

三叠泉

成因:三叠泉在河流的溯源侵蚀、造山运动等地质作用共同作用下,地壳升降频繁,后期又由于冰川摩擦、流水冲刷而成。三叠泉是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巨大的转折功能使得地质断层切割阶梯,也即循着冰川琢成三级“冰阶”,三叠泉的水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会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第一级大磐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磐石,再喷洒到三级磐石,形成三叠。

三.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实习的日子我们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一根警醒自己的惰性、使自己始终保持自强不息良好心态.我觉得收获真是非常的大。可能使我从家两点一式的生活所致,还有我对社会的渴望了解。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的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学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老师们是如何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再比如对困境的一种适应和敢于面对的良好心态,吃的差一些,睡的差一些,都并不是主要的,适应才是强者的生存之道.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庐山的这段实习,我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深的了解的了自己的不足,该往哪个方向而努力,这些都是以前所部了解的。我想通过这次实习,我会认识到自己的更多不足,在学校的学习会更加努力,更加严于律己,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实践,做合格的毕业生!这里也是我们初涉社会的开端,迈向美好而残酷的未来,我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即使人生路如顺德四通八达的公路,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前进,永不言败!

第五篇:大学地质考察实习报告

一.前言

实习1目的,2任务,3时间,4地点,5工作。

二.地层:

实习地区各地质时代的1岩性特征2所含化石3地层的接触关系等

三.地质构造:

实习地区各种1褶皱2断层3节理的性质和时代特征,并附上地址素描图

四.其他地质现象:

如1风化作用2块体运动3矿脉4原生陈沉积构造,详细描述并附上素描图

五.结束语:

实习的1收获和2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3对这种教学的建议

。。。。。。。。。。。。。。

棋梓桥: 湖南省中部,东临湘潭,西接娄底,水资源丰富。矿区位于连山倾伏向斜的东翼,矿体为中泥盆系棋梓桥组灰岩的第四段,矿体延走向长1110m,水平宽300m,厚216—235m,矿石质量较好,含氧化钙平均含量大于50%,氧化镁小于2.5%,提交a2+b+c1级灰岩矿石储量5008.2万吨。

下载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 实习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2012.8.26——2012.9.1地点:江西庐山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印证书本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掌握地貌野外调查的基......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最终版)

    目录 一 实习目的 ............................................................................... 1 二 实习时间 .......................................................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何例春 学号:2014100572 班级:14地质工程 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一、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董(合集5篇)

    实学生姓名:学 号:专业班级:实习单位:实习时间: 习报 董 伟 进 7101309006 水 电 092 庐山风景区 2011.5.09--5.13 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学号:7101309006 班级:水电092 姓......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范文合集

    实习总结与心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已经实习三个多月了,感觉最深的就是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初在培训的时候,我每天累死累活的看代码、敲代码......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15篇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1 首先感谢郎中中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更要感谢学生们在实习期间带给我的快乐与启发!短短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瞬即逝......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1 我知道,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不赚钱就称不上兼职。赚钱是兼职的最重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在我看来除了我们现在的专业学习这个主......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 大学毕业生实习总结1 通过此次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点的体会:1.首先是个人角色的转换及整个人际关系的变化学校里成绩不错的学生变成了未知领域里从头学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