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开发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我开发区应急管理工作在区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依法、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效维护本辖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将我开发区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科室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管委会制定了一系列的以党政领导为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如:综治维稳领导小组、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普法领导小组、安置帮教小组等,继续实行了《信访领导接待日制度》、《办事公开承诺制度》,每周一有一名党政领导负责接待来访群众。要求各管区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并切实开展预案演练、评估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的力量,增强了战斗力。将应急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到个人,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二、加强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我开发区着力抓好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进一步提高依法开展应急管理的水平,牢牢掌握应对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通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网站、宣传栏、远程教育等多种载体,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一是利用会议宣传,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机制,逢会必讲,时刻提醒大家,保持警惕性。二是利用远教平台,定期滚动播放应急管理常识,使应急管理知识家喻户晓。三是举办应急知识讲座,举办了一场防火知识讲座,通过收看影片、现场示范等让管委会和管区人员面对突发事件如何理性面对。
三、注重疏导,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及时
1、积极调处矛盾,促进开发建设平稳发展。今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健全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协调调度制度,定期回访制度和检查督办制度。一是抓矛盾纠纷排查。坚持做到了一月一次矛盾纠纷“滚动式”大排查和重大节日及活动的重点排查,对各类不稳定隐患和苗头,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起,调处25起,建立了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早介入,及时化解消除隐患,今年共化解七起。
2、抓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信访稳定工作制度,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来抓。同时继续推进“一月一次大接访”、重大信访案件主要领导陪访和领导包案销号等工作机制,对重要的纠纷调解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陪访、亲自抓落实。结合紧密联系群众的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每周二到管区或企业下访。对于个别信访顽固人员一方面及时向综治委报告预警信息,另一方面依法行事进行了重点稳控,采取就近人盯人跟踪的办法,以综治办全体成员、驻点干部及所属管区治调主任实施“一对一”全方位的联络稳控。
3、防汛抗旱工作开展卓有成效。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同安地区多次遭遇强降雨,XX开发区高度重视,全力加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管委会成立了防汛抢险领导小组,由主要党政领导负责,明确了XXX副主任为防汛总责任人,管区书记、主任为各管区(村)责任人。全体干部、全体管理人员严格落实责任制,督促各管区(村)防汛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值班、水情观测、救灾安置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抢险值班室安排专人每日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统计汛情、灾情的最新情况。
四、提高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和培训体系建设
1、强化管理,加强演练。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各管区、基层支部开展“安全教育”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做到警钟长鸣。二是演练突发事件处置办法,组织3次的疏散、撤离、安置的演练。三是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预防,每个节庆日、每个重要节段,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均开展大走访活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2、妥善处理,突出亮点。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我开发区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和信息汇报制度,确保全面掌握情况和信息畅通。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对有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事项、区域分类管理,加强监控,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网络,多渠道、多方面收集信息,建立预警机制,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有可能发生重要敏感时期重点加强防范。三是坚持积极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立即起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深入现场调查处置。四是坚持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坚持党政领导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密切配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程度及时做出处置方案,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展开,使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逐步化解。
第二篇:2011年东湖开发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总结1
2011年东湖开发区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东湖开发区卫生局按照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认真贯彻落实市局的应急工作会议和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准备、事件处臵和事后评估工作。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消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有力保障了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将我区2011年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卫生应急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卫生应急管理、协调机构
区卫生局设立了卫生应急挂靠机构,区疾控中心和乡镇医疗机构均指定了责任人负责卫生应急的协调工作。区卫生局成立了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卫生局局长岳枚任组长,主要分管疾控工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领导。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等单位为成员。
二、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卫生应急人员的处置能力
1、完善卫生应急的专业处臵队伍的建设。建立了区、乡镇医疗卫生应急专业处臵队伍,补充和完善卫生应急处臵队伍的专业和技术结构。
2、认真抓好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从2007年开始区卫生
局每年举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培训班,截止2011年全区累计举办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人数达到200余人。通过培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评估预测工作。2011年区疾控中心参加了区管委会食安办组织的食物中毒卫生应急演练。
三、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制度
切实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我区不断的修订、完善各项部门预案和各类技术实施方案,如制定了《东湖开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东湖开发区甲型H1N1型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东湖开发区食物中毒处臵应急预案》等卫生应急预案,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使卫生应急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四、加强卫生应急资源保障,不断完善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机制
按照《湖北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屋物资储备指南的通知》(鄂卫办【2006】72号)文件要求,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了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同时对7家医疗机构下拨了相应的卫生应急物资;如预防性消毒杀虫及灭鼠药剂、消杀器械、现场采样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等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品种与数量。
五、科学处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针对春季各类传染病流行季节,从2007年开始每年区疾控中心对全区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卫生老师举办春季传染病培训班,截止2011年全区累计举办培训班5期,参会人数达到300余人。今年年初,针对我区个别小学和托幼机构的腮腺炎、手足口病发病较高情况,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加强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宣传,严格指导落实晨检、消毒防范等制度。及时对全区各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进行了传染病防控督导,对存在的问题的学校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全区儿童健康安全。
六、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网络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东湖开发区卫生局今年6月份对本区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专项检查。
从2007年至2011年全区处理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一:2009年11月27日湖北省人民医院报告了一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龚某,经湖北省人民医院积极救治无效死亡。区疾控人员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对龚某居住地外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按甲流重症、死亡病例的报告要求,向市疾控中心上报了相关资料。事件二:2009年10月4日在光谷步行街“绝味鸭脖店”发生33人食物中毒事件。
根据此次事件特邀请省市食品卫生专家张小林、鞠琳、魏泽义等人进行专家诊断,一致同意本次事件报告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本案于2009年11月30日结案。
七、健全部门沟通协作渠道,完善各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
区卫生局按照预案要求,与区公安、教育、宣传部、社发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互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序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八、加强卫生应急知识宣传
区卫生局要求各医疗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群众、个人的防护意识。
八、经费保障
为了有效保障全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在区管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区财政局每年年初按照区卫生局预算卫生应急保障经费及时下拨,如有突发应急事件及时追加到位;如2009年甲流防控工作,区财政局及时下拨了30万元的经费保障,使全区卫生应急工作得到了有力保障。
九、现存在的问题
东湖开发区至今无区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平台,由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上报的及时性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
我区现未成立独立的卫生应急办,相关卫生应急管理制度不全,不能完善的修订和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全区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从事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全;处臵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的专业性人员的缺乏及相关检测机构的的不完善。
东湖开发区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第三篇:开发区应急预案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河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廊坊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廊坊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危害范围跨越省级行政辖区,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
2.超出省处置范围的;
3.需要报请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负责处置的。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两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5.在全国性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6.省级政府认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政府认定的其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人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政府认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廊坊开发区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中突然发生的Ⅳ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指导开发区内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体系。整合行政执法力量及技术信息等资源,集中高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二)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三)科学评估,依法处置。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处置和快速应对食品安全事故,推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应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四)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日常监测,及时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环节和因素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和预警,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食品安全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自我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应急演练,加强部门联动能力,训练应急队伍,重点解决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衔接、应急处置主体的配合与协调、资源整合和调配等问题。
(五)反应迅速,协调应对。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食品安全事故做出迅速反应,研判风险,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并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动员和依靠公众力量,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委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应急机制启动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开发区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故级别。达到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食品安全事故标准,需开发区管委会应急处置的,由开发区食安办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成立开发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特别重大、重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按规定分别上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相应处置工作。
(二)指挥部设置 属于I级、Ⅱ级、Ⅲ级食品安全事故,由开发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王金忠同志任总指挥,分管副书记杨宝骞同志任副总指挥,有关单位为成员,服从国家、省、市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属于Ⅳ级食品安全事故,由分管副书记杨宝骞同志任总指挥,开发区食安办主任刘建华同志任副总指挥。
(三)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事故应急处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部署;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审核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向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四)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开发区食安办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各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向市食安办、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建立发文、信息发布和督查等制度,确保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五)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事发地有关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具体职责: 开发区食安办:负责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指挥部办公室各项职责;组织开展事故调查;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组织、监督、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
开发区纪工委: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开发区党政办:负责成立新闻媒体对外宣传部,对外统一宣传口径,责成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事件动态和处置效果,争得话语主动权。受理事故发生现场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管理和网上舆情研判。
开发区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资金的保障及管理工作,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封存、召回在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发现的问题食品,并进行保健食品的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开发区文教卫生局:负责饮用水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及相关技术鉴定工作;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学检测和病因及危害因素的分析;负责为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参与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协助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第一时间调度开发区医院就地积极抢救或联系外地医院抢救,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
开发区维稳办、开发区公安分局和大学城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配合调查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做好事故现场治安管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开发区社会发展局:负责种植环节农产品、养殖环节水产品食品和养殖环节畜牧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及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开发区住房和规划建设局:负责协助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工地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开发区综合执法局:负责协助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无证流动摊贩经营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开发区环保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和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监督环境污染处置工作,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六)工作组架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处置需要,指挥部可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开展相关工作。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启动后,各工作组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指挥部办公室。
1.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开发区食安办会同文教卫生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纪工委、公安局及相关监管部门,或由指挥部确定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做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公安部门负责立案侦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由纪工委进行调查,依法依纪进行问责。
2.危害控制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监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监管部门负责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等,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3.医疗救治组:由文教卫生局会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区人民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结合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制定最佳救治方案,建立救治绿色通道,组织或指导事发地文教卫生局对健康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4.检测评估组:由文教卫生局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学检测和病因及危害因素的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检测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指挥部办公室,并通报相关监管部门。
5.专家咨询组:由开发区食安办牵头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指导和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整和解除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必要时指导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6.新闻宣传组:由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会同事发相关部门,迅速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组织事故处置宣传和舆论引导,学会与媒体打交道,第一时间做好信息发布,抢占舆论先机。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允许发布正在处理之中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
7.维护稳定组:由开发区维稳办公室牵头,开发区公安分局和大学城公安分局配合,会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公安派出所,加强对事故发生地治安管理,维护好事故现场秩序,积极化解因事故造成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如事故涉及较大范围的经济赔偿问题,可单设民事赔偿组,负责指导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七)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应急救援机构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在文教卫生局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四、报告与评估
(一)信息报告 1.建立报告、举报制度
开发区食安办和有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与举报系统,向社会公布受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举报电话,并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任何单位、个人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早发现、早报告的要求,向开发区及有关部门报告、举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隐患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责任报告单位
①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
②医疗卫生单位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2)责任报告人
①行使职责的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②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③消费者和了解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的知情人。3.报告时限和程序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发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文教卫生局报告。
社会发展局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事故举报,应当立即向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
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在发现或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应及时向开发区食安办及有关部门报告、通报,并在知悉食品安全事故后做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做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做出总结报告。对经核实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报请同级食安办协调监管部门处理。对于食品安全事故核实、处置过程涉及跨行政区域的,应及时报请上级食安办协调。开发区食安办在接到一般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报开发区应急办和开发区管委会,并报告至市食安办。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蔓延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通报。发生一般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采取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直至事故结束。
4.报告内容及要求(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事故评估
1.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开发区食安办、文教卫生局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由开发区食安办会同卫生等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评估。
2.食品安全事故评估是为核定食品安全事故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污染食品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2)事故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3)事故发展蔓延趋势。
五、应急响应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I级、Ⅱ级、Ⅲ级和IV级响应。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
(一)先期处置
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救治病人,妥善保护可疑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不得转移、毁灭相关证据;按照相应的处置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涉及该事故的人员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2.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事发地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机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及时对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现场动态信息进行评估,对初步判断为IV级以上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按规定上报。
开发区食安办对于初步判断为IV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应迅速做出综合分析,按照分级响应权限通报各相关部门,并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同时,做好启动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分级响应
1.核定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的,应急响应分别报请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批准并宣布实施,在上级政府及上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发区管委会迅速成立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指挥部各工作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为上级政府及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派出的应急支援队伍提供条件保障。
2.核定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IV级)的,应急响应由开发区管委会决定启动并组织实施。
(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开发区食安办应立即向开发区管委会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向市政府报告事故情况。
(2)开发区食安办立即组织有关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启动IV级应急响应的建议,经批准后,由开发区管委会启动IV级应急响应并组织实施。
(3)IV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开发区管委会立即成立开发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和办公室。指挥部组织成员单位迅速到位,并根据需要启动事故调查组、危害控制组、医疗救治组、检测评估组、专家咨询组、新闻宣传组、维护稳定组等工作组,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按照相应职责分工做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4)指挥部开通与市政府、市食安办及开发区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及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毗邻县(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增援或保障。
(5)指挥部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为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救援。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一般(IV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针对事故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按照预案组织有关部门或工作组,视情况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
1.文教卫生局及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有效利用医疗和药品资源,组织和救治食品安全事故患者,并采取妥善安置、救助等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人员伤害。
2.文教卫生局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检验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尽快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建议。对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3.市场监督管理局应依法就地或异地封存与事故有关的食品、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待现场调查完结后,责令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设备、工具及容器,消除污染;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原料,依法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予以解封。
4.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研判事故发展态势,并向事故可能蔓延的地方政府通报信息,提醒做好应对准备。事故可能影响到国(境)外时,及时报请市政府、省政府、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协调有关涉外部门做好相关通报工作。
5.依法从严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哄抢财物等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6.必要时,启用本级财政设置的应急资金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四)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要遵循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直至响应终止。
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级别提升。当食品安全事故随着发展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国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2)级别降低。对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应当相应降低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的,并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一般(IV级)食品安全事故由指挥部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提出调整响应级别的建议,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应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实施。
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下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为食品安全事故响应级别调整和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五)信息发布
一般(IV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由指挥部或其办公室统一组织,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及运输工具补偿;应急及医疗机构垫付费用、事故受害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及时支付以及产品抽样及检验费用的及时拨付;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涉外和涉港澳台的有关善后处置工作等。
事发地乡镇、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妥善安置慰问受害、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考核奖惩 1.考核奖励
开发区食安办定期组织对各有关部门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可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2.责任追究
开发区纪工委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救援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应当会同各工作组及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完成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逐级报送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七、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
(二)演习演练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开发区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第四篇:开发区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开发区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河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廊坊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廊坊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危害范围跨越省级行政辖区,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
2.超出省处置范围的;
3.需要报请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负责处置的。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两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5.在全国性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6.省级政府认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政府认定的其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人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政府认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廊坊开发区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中突然发生的Ⅳ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指导开发区内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体系。整合行政执法力量及技术信息等资源,集中高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二)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三)科学评估,依法处置。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处置和快速应对食品安全事故,推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应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四)预防为主,全程控制。
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日常监测,及时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环节和因素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和预警,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食品安全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自我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应急演练,加强部门联动能力,训练应急队伍,重点解决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衔接、应急处置主体的配合与协调、资源整合和调配等问题。(五)反应迅速,协调应对。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食品安全事故做出迅速反应,研判风险,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并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动员和依靠公众力量,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委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应急机制启动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开发区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故级别。达到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食品安全事故标准,需开发区管委会应急处置的,由开发区食安办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成立开发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特别重大、重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按规定分别上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相应处置工作。
(二)指挥部设置
属于I级、Ⅱ级、Ⅲ级食品安全事故,由开发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王金忠同志任总指挥,分管副书记杨宝骞同志任副总指挥,有关单位为成员,服从国家、省、市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属于Ⅳ级食品安全事故,由分管副书记杨宝骞同志任总指挥,开发区食安办主任刘建华同志任副总指挥。
(三)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事故应急处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部署;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审核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向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四)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开发区食安办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各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向市食安办、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建立发文、信息发布和督查等制度,确保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五)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事发地有关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具体职责:
开发区食安办:负责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指挥部办公室各项职责;组织开展事故调查;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组织、监督、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
开发区纪工委: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开发区党政办:负责成立新闻媒体对外宣传部,对外统一宣传口径,责成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事件动态和处置效果,争得话语主动权。受理事故发生现场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管理和网上舆情研判。
开发区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资金的保障及管理工作,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封存、召回在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发现的问题食品,并进行保健食品的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开发区文教卫生局:负责饮用水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及相关技术鉴定工作;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学检测和病因及危害因素的分析;负责为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参与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协助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第一时间调度开发区医院就地积极抢救或联系外地医院抢救,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
开发区维稳办、开发区公安分局和大学城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配合调查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做好事故现场治安管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开发区社会发展局:负责种植环节农产品、养殖环节水产品食品和养殖环节畜牧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及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开发区住房和规划建设局:负责协助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工地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开发区综合执法局:负责协助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无证流动摊贩经营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开发区环保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和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监督环境污染处置工作,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六)工作组架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处置需要,指挥部可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开展相关工作。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启动后,各工作组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指挥部办公室。
1.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开发区食安办会同文教卫生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纪工委、公安局及相关监管部门,或由指挥部确定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做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公安部门负责立案侦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由纪工委进行调查,依法依纪进行问责。
2.危害控制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监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监管部门负责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等,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3.医疗救治组:由文教卫生局会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区人民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结合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制定最佳救治方案,建立救治绿色通道,组织或指导事发地文教卫生局对健康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4.检测评估组:由文教卫生局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学检测和病因及危害因素的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检测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指挥部办公室,并通报相关监管部门。
5.专家咨询组:由开发区食安办牵头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指导和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整和解除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必要时指导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6.新闻宣传组:由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会同事发相关部门,迅速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组织事故处置宣传和舆论引导,学会与媒体打交道,第一时间做好信息发布,抢占舆论先机。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允许发布正在处理之中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
7.维护稳定组:由开发区维稳办公室牵头,开发区公安分局和大学城公安分局配合,会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公安派出所,加强对事故发生地治安管理,维护好事故现场秩序,积极化解因事故造成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如事故涉及较大范围的经济赔偿问题,可单设民事赔偿组,负责指导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七)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应急救援机构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在文教卫生局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四、报告与评估
(一)信息报告
1.建立报告、举报制度
开发区食安办和有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与举报系统,向社会公布受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举报电话,并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任何单位、个人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早发现、早报告的要求,向开发区及有关部门报告、举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隐患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①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
②医疗卫生单位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
(2)责任报告人
①行使职责的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②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③消费者和了解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的知情人。
3.报告时限和程序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发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文教卫生局报告。
社会发展局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事故举报,应当立即向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
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在发现或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应及时向开发区食安办及有关部门报告、通报,并在知悉食品安全事故后做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做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做出总结报告。对经核实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报请同级食安办协调监管部门处理。对于食品安全事故核实、处置过程涉及跨行政区域的,应及时报请上级食安办协调。
开发区食安办在接到一般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报开发区应急办和开发区管委会,并报告至市食安办。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蔓延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通报。发生一般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采取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直至事故结束。
4.报告内容及要求
(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事故评估
1.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开发区食安办、文教卫生局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由开发区食安办会同卫生等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评估。
2.食品安全事故评估是为核定食品安全事故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污染食品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2)事故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事故发展蔓延趋势。
五、应急响应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I级、Ⅱ级、Ⅲ级和IV级响应。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
(一)先期处置
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救治病人,妥善保护可疑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不得转移、毁灭相关证据;按照相应的处置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涉及该事故的人员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2.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事发地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机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及时对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现场动态信息进行评估,对初步判断为IV级以上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按规定上报。
开发区食安办对于初步判断为IV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应迅速做出综合分析,按照分级响应权限通报各相关部门,并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同时,做好启动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分级响应
1.核定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的,应急响应分别报请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批准并宣布实施,在上级政府及上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发区管委会迅速成立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指挥部各工作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为上级政府及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派出的应急支援队伍提供条件保障。
2.核定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IV级)的,应急响应由开发区管委会决定启动并组织实施。
(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开发区食安办应立即向开发区管委会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向市政府报告事故情况。
(2)开发区食安办立即组织有关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启动IV级应急响应的建议,经批准后,由开发区管委会启动IV级应急响应并组织实施。
(3)IV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开发区管委会立即成立开发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和办公室。指挥部组织成员单位迅速到位,并根据需要启动事故调查组、危害控制组、医疗救治组、检测评估组、专家咨询组、新闻宣传组、维护稳定组等工作组,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按照相应职责分工做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4)指挥部开通与市政府、市食安办及开发区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及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毗邻县(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增援或保障。
(5)指挥部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为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救援。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一般(IV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针对事故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按照预案组织有关部门或工作组,视情况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
1.文教卫生局及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有效利用医疗和药品资源,组织和救治食品安全事故患者,并采取妥善安置、救助等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人员伤害。
2.文教卫生局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检验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尽快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建议。对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3.市场监督管理局应依法就地或异地封存与事故有关的食品、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待现场调查完结后,责令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设备、工具及容器,消除污染;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原料,依法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予以解封。
4.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研判事故发展态势,并向事故可能蔓延的地方政府通报信息,提醒做好应对准备。事故可能影响到国(境)外时,及时报请市政府、省政府、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协调有关涉外部门做好相关通报工作。
5.依法从严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哄抢财物等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6.必要时,启用本级财政设置的应急资金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四)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要遵循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直至响应终止。
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级别提升。当食品安全事故随着发展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国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2)级别降低。对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应当相应降低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的,并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一般(IV级)食品安全事故由指挥部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提出调整响应级别的建议,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应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实施。
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下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为食品安全事故响应级别调整和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五)信息发布
一般(IV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由指挥部或其办公室统一组织,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及运输工具补偿;应急及医疗机构垫付费用、事故受害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及时支付以及产品抽样及检验费用的及时拨付;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涉外和涉港澳台的有关善后处置工作等。
事发地乡镇、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妥善安置慰问受害、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考核奖惩
1.考核奖励
开发区食安办定期组织对各有关部门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可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2.责任追究
开发区纪工委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救援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应当会同各工作组及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完成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逐级报送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七、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
(二)演习演练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开发区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第五篇:2015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应急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2014年,我公司四大类突发事件为零,人员伤亡为零,经济损失为零。
二、应对处置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各类事件,迅速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司着力加强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并以演练周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2014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零损失。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为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安全事故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了应急处置的责任分工,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公司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应急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审批应急预案,决定实施应急预案,发布应急工作指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公司建立了包括应急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在内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迅速上报,绝不允许迟报、误报、漏报甚至隐瞒不报,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坚持领导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岗位责任制和值班制度,加强对值班工作的监督力度,实现了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实现了值守工作纵深到底。同时完善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建立了危险源清单,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了应对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了重点监控。
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部分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方面入手,制订了具体详细的工作程序,明确了责任和分工,推进了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应急情况发生时,救援及时,公司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把救援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公司成立了应急抢险突击队,各预案明确了救援小组,进行了人员分工,主要人员发生变动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应急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和执行力。
以演练周活动为契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根据演练情况,对演练中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修正。通过演练,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
(四)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今年初,公司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了总体部署,要求各项目部做好日常巡查和例行检查工作,并根据季节变化及上级安排开展春季、秋季、冬季安全大检查和反三违、防火等专项安全大检查,强调按公司要求上报事故隐患情况、落实处理措施、反馈处理结果。积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深入生产一线排查隐患,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公司还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做到安全检查层层把关、隐患处理层层落实,有效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扎实推进应急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二是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根据工程进展和实际需要对预案进行修编和增订,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标准体系。
(二)着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大力普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增强员工对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三)做好突发事件的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治理。对危险点、危险源进行深入检查和分析,强化监管力度。同时不断完善检查制度,及时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不断消除危险点和危险源,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充实应急救援的物资储备,优化应急救援装备,以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同时应根据实际,聘请各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二)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增强我县的建筑施工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阿地住建发【2014】25号文件的具体要求,我们开展了防灾减灾专项整治活动,现将专项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做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结合我县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防灾减灾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工地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对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和塔吊、施工用电、脚手架、基坑边坡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切实消除各种灾害事故隐患。我们采用隐患排查与日常安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和指导各施工项目部自查自纠,采取三定方案,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做到每一个施工现场都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都不放过。期间共排查施工工程项目7个,排查出一般隐患1条。通过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减少作业人员违章违规行为,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2、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
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 生。我县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管理,首先,重点检查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 和 过程控制,施工现场实物和内业资料的相符性。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 定的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起重设备等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 性较大的工程必须进行专项审查论证,要求施工项目部对重大危险工程的监控及施工情况作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阶段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
二、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1、为了做好建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预警机制,我们创新工作思路,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及季节性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与***气象局和电信局沟通,及时地给各施工负责人预告天 气变化情况,同时有效防范暴雨、大风、雷电等重大气象灾害对安全施工的影响。
2、我们要求各施工项目部在办理安全监督备案时应编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组织项目经理、安全员、各施工管理人员等针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通过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演练组织和参与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三、大力开展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为了做好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我们要求每一个施工项目部在施工场地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施工安全员讲解咨询等形式 强安全教育,普及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和技能。通过 广泛宣传,普及了各施工人员的防灾减灾安全常识,为我县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确实提高我县施工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学习掌握防灾应急知识,我们邀请自治区消防部门的专家通过电子多媒体课件教案,对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各类火灾的预防、灭火的基本方法以及火灾逃生等消防常识进行了认真讲解。培训过程中,专家认真深入分析了建筑工地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防火事项和易滋生的火灾隐患、引发火灾的施工细节,讲述了火灾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严重损失,组织观看了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典型火灾案例,并就如何加强单位消防管理,强化人员意识、消防技能,筑牢单位消防安全防火墙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又向建筑工程负责人讲解了火灾基本类型、火灾发生的原因、火场自救和逃生方法等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并结合工地存在的违规用火用电、无证人员切割、焊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事故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专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培训讲座和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我县建筑行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面对各种事故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安全和谐城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带领下,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我县建筑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专项整治工作,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增强我县建筑业从业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我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平安**、和谐**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