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聘到招聘——一个有为青年职场身份的转变

时间:2019-05-12 18: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应聘到招聘——一个有为青年职场身份的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应聘到招聘——一个有为青年职场身份的转变》。

第一篇:从应聘到招聘——一个有为青年职场身份的转变

从应聘到招聘

时光总是飞快的流逝,特别是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大学的生活差不多应经过去了三年,不能说非常精彩,也算是不虚此行。从潇洒到沉沦,从沉沦到突破,又在突破中陷入困境,用这样一个过程来概括我的大学生活应该是非常贴切的。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推销自己,让别人认识自己,让别人看到自己;到后来,开始厌倦了这种自我销售,开始沉沦,开始思考;再后来,不知不觉中,在大二下的时候又把自己销售出去了,这次是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社会;后来,便是大三上学期,又开始沉沦;直到大三下的时候开始找到自己的事业以及现在陷入的困境。既然是人力资源的论文,我想从自己大学的这些经历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段时间的有关于个人应聘和招聘的事情。

进入大学以来,我把第一次进入社团时候的面试,当作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应聘。进入大学之前,开始给自己定位,给自己的生活定位,给自己的理想定位。那时候,跟自己说:去尝试任何东西,去潇洒地过属于自己的人生。社团工作是大学经历之中必不可少的一块,于是我告诉自己要进入社团工作。

第一次面试,也算是一个应聘吧,因为要应聘社团中的某个岗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张,因为那时候我做到了一句话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记得那次是应聘旅游学会活动部干事一职,像到公司求职一样,需要填写一个简单的关于个人自己介绍的表格(相当于履历表吧)。我填了,按着竟可能多,竟可能好的填上去。学校里,招纳干事可能不像社会上企业招聘员工,要根据简历先删选出一部分,来参加面试,这次干事招纳,只要报了名,填了表的都可以参加。

那时候,记得自己耍了点小聪明:在暑假期间认识了一个外校的学姐,这会儿刚好利用上了。我像学姐请假,让她帮帮我。于是乎,经过学姐的悉心指导,我把社团活动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所需注意事项等东西全部放入了脑子里,可能那时候不怎么理解,但是在面试的时候全盘托出,并且加上自己的话和见解,便非常轻松的通过面试加入了社团。很久以后,跟原来社团的会长聊起时,说那时候让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怎么对于这些社团活动的工作比他们都了解和详细具体。

这是第一次成功的面试,也是第一次成功的应聘经历吧。大学期间还有很多诸如党员见面会、竞选社团社长、班长等类似于应聘的场合。成功有之,失败的也有之。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关于失败的一些教训和经验。

比如关于应聘社团社长。其实,在面试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并且有着非常强烈的信心,另外一方面,我还得到原来社团干部和社长的力挺,但是最后还是马失前蹄,失败了。可能从中会存在一些不公平,但是如果从社会这个角度来说的话,这样的不公平那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由于自己追求个性,平时比较崇尚自由和激情,这可能给人一种“不正经,吊儿郎当”感觉,缺乏应有的稳重。

2、没有迎合主判官的口味,其实这个社团的指导老师是搞学术为主的,于是这个社团就应该以学术论文为导向,而我却想让社团更加的丰富化,有更多的实践性。如果把这个放到社会中,那么一个应聘者如果要成功的赢得这个岗位那么,必须做到以上说的两点。一,你必须给让人觉得你若在这岗位上的话,是ok的,是复合要求甚至更好的;二,必须复合主判官,也就是面试官的口味。

因为没有成功地继续在社团有更好的发展,于是挂了个部长的名号,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沉沦期。后来,也肯能是我大学的一个转折点的到来,也可能是我没有进入社团所带来的回报吧。有一段时间经常在想,要是我当初当了社团的社长,那么我可能就不能得到现在所拥有的,也不可能在社团里混出个什么好的模样来。

那是在大二下的时候,我第一次到社会上的企业去面试。过完年,初十就从家里赶到学校来找个工作,想尽快结束自己沉沦的生活。说实话,那次,我听慌张的,因为社会毕竟跟学校不一样,也可能没有多少准备,心里就有什么底气。但是,我还是在那家企业门口晃悠了几圈以后,走了进去,装出一副很有自信的样子。我其实什么都没带,那时候也不知道要带些什么东西,就稀里糊涂地进去了。在那里,填了一份应聘他们公司岗位的一张个人简历。填完以后,我说想跟负责人谈谈,结果被告知负责人不在,等面试通知吧。

出来后,觉得没戏了。回到学校,开始忧郁。大概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原

来是上午应聘的那家企业打过来的,让我过去面试一下。那时候我的心情是既忐忑有兴奋的,去了之后我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却没有说要应聘哪个岗位,可能那时候确实晕了,只知道怎么将自己销售出去,让那个面试官觉得我这人ok。

后来,面试官让我做了他们企业的一个兼职销售。于是开始兼职,用心地去投入到工作中,也不枉自己那么费劲地得到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总的来说,那次应聘还是挺成功的,至少成功的表现了自己,成功的让面试官接受了我。

关于那一次的经验:

1、去面试的路上,我做了充分地准备,准备如何去推销自己。

2、没有明确的目标

3、表现的不够大气,让别人感觉从我的话语和行为举止上还是很稚嫩的。

4、面试时候表现的很自信,而且有点变态的自信,有几个点上对面试官的观点做出了质疑,并且讲述了自己的理由和见解。

那次工作结束后,到了暑假,那个假期我也在一家公司实习了。不过那次进去不是自己面试应聘进去的,而是利用了在第一次工作中所结实的人脉资源,让那个原来企业的经理直接帮我放进后来的那家公司。尽管没有面试,没有参加应聘,这却充分说明了人脉的重要,也说明了关系的重要。

很多在社会上找工作,应聘岗位,如果能找到一些关系或者利用一些人脉资源,那么对于应聘是非常有利的。

到了大三上,开始将很多东西丢弃掉,包括学校里的很多事情,但是又块没有丢掉的是之前工作中建立的人脉关系,这也是走上我现在这条道路的原因吧。其实,那时候,尽管在自己看来进入的了又一个沉沦的时期,但是还是在做一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如写一些创业计划书之类的。

后来便是有人联系我,让我帮忙做一份商业计划书,然后还让我帮忙注册公司。商业计划书是帮忙写了,但是没有帮忙注册公司,因为那时候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都东西放不下,还有很多东西等着自己去拿,就没有下定决心走创业这条路。

再后来,那个找过我的经理人又找到我,说让我跟他一起干,公司注册已经交给另一个高校的学生在做了。那次,我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之后,答应了,帮着他一起干。大三下回学校开始,公司逐步开始注册好了,团队也开始慢慢壮大,那么我在公司负责人力自愿者和一快工作。

在公司,把自己培养成人力总监。于是,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份已经转变了,以前还是自己去应聘,现在要开始自己去面试别人了,而且还是社会企业这一层面的(不同于学校社团纳人面试)。

第二篇:从职场菜鸟到达人的思维转变

从职场菜鸟到达人的思维转变

如何让职场思维助你迅速成长?

职场上,最常用来形容新人的一个词,是「青涩」。

有些场合下,这个词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意思,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并没有这么简单。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个新人,能力不错,态度很积极,也有不短的实习经验,但就是觉得,跟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比起来,还是欠缺了那么一点东西,导致你不太敢把一些事情放手交给他去做。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人,还是显得有一点儿「青涩」。

很多时候,这跟能力和经验并没有太大关系——这几年来,陆陆续续带过好些实习生和新人,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的能力完全不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前辈」差,甚至有许多人犹有过之。

但是,在他们身上,还是缺乏一种从学校思维向职场思维的转变——恰恰是这种职场思维模式,能够将能力催化、放大,发挥出超过100%的效益。而那些在工作中异常顺利的人,也正是这种「职场思维」的得益者。他们与前者的能力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但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却迥然不同。

那么,所谓的「职场思维」模式,具体是什么呢?

01、自我驱动思维

别再说「可我只是个实习生呀」

如果评选一句「实习生最不应该说的话」,毫无疑问这句肯定能当选第一名。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他们带实习生时,只要听到这句话,肯定就不会让他转正了,无论他的能力多么突出、对岗位多么熟悉。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自己给自己设了限。

而这是最最忌讳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个公司重用一个人,未必是因为他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的潜力——能力再强也总会被后来者赶上,但潜力不会。而一旦你抱着「我只是个实习生,做好我该做的就行」的心态,那么,对公司来说,你的潜力也就到头了。你做得再好,也就是一个最优秀实习生的水准。既然你无法带来惊喜,那为什么不另找一个能超出期望的人呢?

这句话推而广之都是适用的:我只是个文案,我只是个前端开发,我只是个设计师,我只是个销售……当你用雇员的眼光看待自己,你的上限就被局限在这个职位的范围内了。无形之中,你就为自己增设了一道「天花板」。

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待自己。

几年前我初出茅庐的时候,面试过一个文案职位,当时的主管对我说:你如果只想做好一个文案,那么你做到死都是一个文案。当然,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文案,但这有什么用呢?我已经能看得到你的上限了,那么你的价值也就已经确定了。你必须努力。做好文案的本职工作是本分,在这个基础上,你要去接触其他同事的工作,要尝试站在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你才有可能突破。

这成了后来我对实习生的要求。如果你想进步,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站在你上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了解上级的工作,问自己:如果你要接替他,需要做到什么?这样,你才会去了解整个大局,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怎么开展,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人就是这样的,当你把目标设在80分时,你或许只能拿到60分,努力一把,也只能到70分;但当你望着100分时,也许你咬咬牙,就到了80分。如果我们觉得进步不够大,很多时候,也许只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

做好一件事情,有时是因为一份酬劳,有时是因为挑战自己获得的成就感,前者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我希望你会选择后者。

02、行动力思维

想法的价值就在于被执行

创业圈里有一句老生常谈:想法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把想法实现的过程。

这句话在职场上也完全适用。

很多新人总是热衷于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创意,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确实没有太大意义。要知道,你能想到的东西,很多人也同样能想到,它很有可能一点也不「新」。退一万步讲,即使你真的提出了一个从来没有人想到的新颖想法,在没有切实可靠的执行方案之前,也没有太大意义——想法是无法带来实际效果的,你没法只靠一个想法带来用户、占领市场,更何况,有很大的可能性,它是做不出来的。

不要怀疑。我们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这其中,能得以执行的不到10%,能坚持做完的不到1%,能获得预期效果的不到0.5%。我们总是会在想象中忽略许多琐碎的细节,然而在执行的时候,正是这些细节累积起来,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阻碍。

举个例子,你想到一个点子,但当你真正去执行的时候,会发现问题重重:

标题怎么写?

分享文案怎么写?

图片风格怎么做?

页面怎么设计?

场景怎么设计?

操作选项怎么设置?

怎样才能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

怎样才能在降低门槛的同时不牺牲游戏性?

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碰壁、妥协、让步,最终,即使能够做完,实现的效果跟一开始预想的也很可能完全不同。很多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想法当成思考的终点。不是的,想法只是思考的开始。当你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很棒的创意时,那仅仅意味着:你的思考终于走上正轨,可以「真正开始」思考了。在它被执行出来之前,它一点价值也没有。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需要迭代?因为大家知道,对于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是让它赶紧上线运行,后续再慢慢去优化、升级。你就算做出了一个60分的产品,也比只有一个100分的想法好,因为前者可以切实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后者不行。

03、结果导向思维

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这句话可能有点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在社会上,衡量你价值的,不是你有多优秀,有多努力,而是你做了什么。

知乎上有一句话,叫做:无须刻意经营你的人脉,当你能够为别人提供价值时,你自然就拥有了人脉。这句话尽管功利,但确实是事实。人脉基于交换,交换的是什么?就是彼此为对方提供价值的能力。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有着怎样的内心,你受过怎样的挫折,你有过怎样的努力,它只会问你,你能为它带来什么。

趁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它会让你明白,当你摔倒的时候,沮丧、失落、哭泣,都是毫无作用的。这个世界不会像父母一样,你一哭,一撒娇,就给你颗糖;也不会起恻隐之心,帮你一把,让你赶上别人。如果你坐在原地嚎啕大哭,你只会看到别人一个一个地越过你,把你甩在身后。唯一有用的,是赶紧爬起来,反省失败的原因,加把劲,迎头赶上别人。

·「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呀?」

·对不起,如果光凭努力就有用的话,我们还要绩效考核做什么?

你必须尽快转变思维:那些我们很熟悉的观念,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已经尽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是一个优秀的人,因为他很努力」等等,在职场上,基本没有价值。公司并不需要一个勤奋努力、但却没法带来实际效益的员工。因为,如果努力了却没有结果,要么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要么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对——无论哪一种,都说明你并不是一个好的员工。

这也是从学院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最艰难的一点。在象牙塔中,我们有老师,有父母,出了什么差错也会有人一层层帮我们扛下来。但是在职场上,你要开始学会去负责。

「没完成」就是没完成,你的责任并不会因为你是否尽力而减轻,「我已经很努力了」永远不是做不好的借口。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帮你,没有人能够永远帮你收拾残局,你能做的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反正我努力了,做不好也没关系」的退路。

越早明白这一点,越早学会独立和担当,才是成为一个优秀职场人的必要条件。

04、解决方案思维

我要的不是问题,是答案!

前些日子同事招了个实习生,很聪明的小姑娘,入职几天,就摸清了流程,并且时不时会对同事说,这里的流程有一些问题,不太合理,那里的目标不太明确,我们的做法是不是有点跑偏,目前的方针是不是真的有效果,等等。

终于有一次,同事忍不住问她,你说的都挺有道理,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她说:啊?这不是你的事情吗?我就是帮你找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是许多新人常犯的错误。提出问题确实是好的,很多老板也十分欢迎,但是,这样并不够。

为什么呢?一方面,老板是非常忙的,每天都有自己的排程,需要考虑和统筹的事情很多,你抛一个问题给他,期望他自己去思考,通常不会有什么效果,只会让他觉得更烦。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或是没有人手。如果你真的每天都能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那多半是这个组织本身出了问题,你应该考虑的是赶紧离开。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你提出一个问题,同时告诉他你的解决方案,给出预计的期限和结果。这个方案必须是你可以立刻去执行的,并且有能力为之负责的。简而言之,要让他做判断题(选择「做」还是「不做」),或者选择题(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而不是论述题(思考应该怎么做)。

不同的解决方案,出发点不一样,需要的资源、时间、人手也不一样。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解决问题(阅读量下跌)?这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而不是把问题抛给上级:我发现官微阅读量下跌了诶!赶紧解决!这还用你说么?

做策划方案也是一样的。其实策划方案要怎么做?很简单,把「该怎么做」讲清楚就可以了,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新人寥寥无几。许多新人喜欢在PPT里加上洋洋洒洒的背景分析、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消费者分析……这些是没用的。

真正重要的只有两点:这个PPT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一个细致而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把流程讲清楚的方案,比起连篇累牍的分析和论述,更能为你加分。

在工作中养成这样的习惯:所有的思考,最终都汇集到「可以怎样解决」上面,那么,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下载从应聘到招聘——一个有为青年职场身份的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应聘到招聘——一个有为青年职场身份的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