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理学院08信算2班郭威
2010年的暑假已经远远过去了,但是这个暑假紧张而又充实的集训生活却历历在目。
早在4月下旬,我校的数学建模提高班便开始授课,那时的我对此充满好奇,于是在求知欲的驱使下,我满怀信心地参加了培训。培训时间设在周末,每每室友们在享受睡眠的安逸或游戏的欢乐时,我却往返与寝室与教学楼间,脑海中被大堆大堆的数据公式完全占据,吃饭睡觉都在思考……虽然错过了周末的休闲,但从未感觉到后悔。我在体验着坚持的乐趣。6月中旬,学校举办了数学建模竞赛,我和队友邱竞骋、李永明两天两夜奋战不休,通宵达旦,为能够写出一篇令我们自己满意的论文共同努力。最终成绩揭晓,我们组拿到一等奖。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坚持走完建模道路的决心。这一切都为暑期即将踏上的建模之路作了铺垫。
7月9日,暑期集训班正式成立,当日下午,所有建模成员到求是中楼报到,抽取座位,调试机器。建模负责人王义康老师激情陈词,为我们全体师生做动员。他告诉我们,建模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与毅力,需要团结协作,需要相互信任,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需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壮志……建模最精彩的不是最终能得到什么奖项,而是在于整个过程的经历和感悟,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王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心潮澎湃,热血翻涌。我那时已经意识到,前面的路必定是无比艰难曲折的,但我仍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走完它。我在那一天正式启程了。
集训的日子确实是单调乏味的。每天清早起床,吃过早饭直奔教室听课;午饭之后回到寝室稍解倦意,又背起电脑去往机房;晚饭后仍然在机房继续奋斗直至深夜。三点一线已然是我们建模班成员的真实写照。杭州骄阳似火,闷热无比。我们顶着烈日奔走在路上,或淌着汗水面对密密麻麻的电脑程序冥思苦想,本来应有的思乡情结未知去向,甚至今夕是何年也全然不知了。也许是沉浸其中吧,也许已然麻木了。每两天一次的课后作业,每三天一次的个人论文,每四天一次的优秀论文阅读,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这些让人望而生怯的挑战,已经不知道是怎样挺过来的了。无论如何,二十天的魔鬼式训练终于到了尽头。但暑期集训仅仅是告一段落。
经过两个星期的休整后,8月20日,我们重新回到建模集训班。比赛的日子近了,我们的斗志被激发起来。这次是模拟比赛,实战演习。三人一组,严格按照比赛要求,三天72小时完成一篇建模论文。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它不仅在考察着上一阶段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在考验每个建模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建模不是个人独立的参与,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晶。这样的过程是值得回味的,这其中,有绞尽脑汁而毫无进展时的绝望,有灵光一闪后思路源源不断的激动,有强忍住的泪水,有无法抑制的欢笑,有大喜,有大悲……三次模拟赛不知不觉过去了,这个短暂的第二阶段集训在9月5日缓缓落下帷幕。
这就是我的暑假建模集训历程。我还记得我们的口号是:精彩源于坚持,搏过才知其美。我要感谢这个集训,让我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我要感谢这个集训,让我学会拼搏,让我懂了坚持;我要感谢这个集训,让我认识了无私奉献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和真诚热情奋发向上的同学们。这是一次有意义的人生路。
以下是我的建模论文。
第二篇:国家数模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国家数模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地点:华中农业大学逸夫楼机房A301、A30
3实践对象:有志愿参加本国家数模竞赛的大二学生
实践形式:此次数模暑期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午授课,下午做题;第二阶段是全天做题;第三阶段是组队模拟
实践目的:针对有意愿在数学建模领域发展的学生,提供较为科学的专业培训,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为我校在国家竞赛中发挥更好的实力贡献一份力量
引言:这是迈入象牙塔的第二个暑假,也正是南方气温给的福利,仿佛可供挥霍的时间长的可以。但是,就像是冥冥之中给了自己一个约定:我想,我应该去做一件事情,用尽全力,仅此一件。所以,我选择把时间都给了数模。我觉得我就是一片属于秋季的叶子,在旋落入地、漂无所依之前要挥洒掉所有的精力去炫耀,炫耀那微不足道的梦想,炫耀我竭尽全力要去寻找的方向。我希望我可以在数模中,找到自己对自己的希望。现将此次实践报告的内容作如下详细汇报: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参加培训的大多数都有选过《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这两门课程。但是那时候学习的知识只是一种再简单不过应试教育的附属品而已。上课、作业,考试,然后将学到的东西全额还给老师。一点也没有意义,除了拿了个学分,就是得到了又一次浪费时间的经历。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知识,此次培训上午特意给我们进行授课。每天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讲课风格,有针对性的专题,轮番刺激我们的意志。然后下午采取统一做作业的形式。针对每天的讲课内容出一些题目,题目很活,没有往常垂死的鱼般腐朽的气息。本次培训有严格的时间安排:每天上午8:30开始,下午14:30开始,截止到晚上12:00之前,全天的疲惫可以画上句号,前提是你不那么追求完美。如果你个性要强,把题目纠结到明早也是概率很高的。
第二阶段:强化训练
如果第一阶段叫做“牛刀小试”,这一阶段就是“拉上战场”。没错,本轮训练就是要避免有的人滥竽充数,没有实力却攀附队友,所以特意对我们写作、编程等综合能力进行一次考核。要想在这一次的筛选中晋级,怕是没有先前那般顺利。每天几道题,没有出处,甚至百度也会时不时抛弃我们。于是,一个人,像是一支部队,在数模颠簸的路上,越走越远。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不管我们在哪方面有特长,都可以留在这个基地里继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徒手挣扎,又依靠自己的擅长忙着喘气。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
筛选了部分人员后,我们九十来人被老师精心的编排进行组队。跨学院、跨专业,只为了我们能够配合的更加优质的配合。这一阶段都是华农建模基地的老师亲自出的题,难度甚于国赛。对于我们的安排是三天三夜的比赛,第四天休息,老师判卷,第五天讲评。节奏是紧中有松,让我们在“魔鬼训练”进步。
在暑期实践中的主要收获
有的时候,自己也说不清会一直坚守的意义。只是觉得这件事情我就是应该这么处理。本该如此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心情去纠结后来会如何。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数模到底于我可以解决什么,而我这样做又是基于一个怎样的心理。我只是知道我不是为混个综测,不是为混个学分,也不是单纯的为一个国赛。也许是想让自己实现成长,实现一种成熟的向往。人总要去做一件应该做的事情,然后从中学会成长。其中必会有所经历,它将填满我们人生阅历的每一页。
第一轮教会我不抱怨。总会有声音在耳旁:为什么我要留在这里?武汉这么热!不是人呆的地方啊!我也很想神吐槽。但是我没有勇气:我没有力量去反驳我做的抉择,我没有理由去反驳我最初的坚持。数模给了我不回家的理由,冠冕堂皇,不带牵强。也有过身边不坚定的人在碎碎耳语,可是我却连安慰都不能给的心安理得。对于一个刚开始就准备留下来的我,怎么能拯救总是在左右徘徊、不坚定的你们呢。数模教会我,既然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二轮教会我应该努力。是水的可以,人家在午夜时分还在秉烛夜学的时候,我却一整个下午游走在光顾琳琅满的街巷;人家在小波分析、蚁群算法弄得柳眉蹙起的时候,我正在这边一边度娘一边谈笑风生说的天花烂坠,好不逍遥。所以,在两天四场的考试中,我能做到的只是把键盘敲得啪啪直响。第一次,我感到,这真的是我一个人的战场。我是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只赴死亡的目的地;我是军师,却已黔驴技穷,万千百姓和我一同看不到光明。是失败的可以,恰如落花流水般伤痕累累。而我留给考试的空白,在翻看成绩时候,兵荒马乱的情绪中,尘埃落定:还好我留下,还有机会可以弥补先前每天刷微博刷到high,甚至嘲笑他们不懂得享受的意义的那番参不透的愚昧。
第三轮教会我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许第一轮的我们还需要默契的磨合。我们配合的状态不是最优,彼此分工后还是会有操作上的牵扯。讨论时,不见别组的剑拔弩张,情绪激昂。只是陈述着、陈述着,然后各自去做。就像聚过头的蚂蚁,传递好信息,便自然而然的又继续先前的轨迹。第一次模拟的成绩不上不下,居中的略显尴尬。教练在那里点评,眉飞色舞;同学在那里详介,激扬文字;指导老师的鼠标点来点去,不由得眼花缭乱。然后word版自评,一个邮件,尘埃落定,记忆封印。第二次模拟,用力挖掘,只记住了是通宵的节奏。先前没有思路时,思维停止就像读了水管一样让人难受的无话可说;先前处理数据时,数字频闪就像是没有画面的黑白电视剧雪花缭乱;先前查找资料时,下面一排的网页让电脑反应的比没拍死的小强再出现在视线中的事件发生还慢;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时候,只能反反复复看着题目,连下一步该做些什么都不知所踪。这些纠结,很苦涩,但是却不再清晰了。包括那次不理想的成绩,都幻化成风,消匿,无影无踪。那次模拟,我是三天三夜睡了九个小时,然后第四天,闹铃没有叫醒我,旷了课,睡到了晚上六点,爬起来觅食,眼里还是一顿浑浑噩噩。这些真的都忘了,只记得我们是一个团队,有着共同的荣耀。只记得我们是一个团队,一直一起努力着。第三次模拟,二十来页的论文写到最后真的没话了可以说,就连思路都支离破碎,充满了应该怎么写下去的迷惑。真的有种就此停笔,呼吸新鲜空气的欲望。但我不能,因为键盘上灵活的手指此时只懂得机械般的操作。如果这时候的我,让风吹了一下,那是该往左还是该往右的摇摆呢。
自身知识与素质还存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
在本次实习中发现本身的不足:
我还不够努力。我总是想让自己尽可能舒服着。我静不下心来编程,我静不下心来去重复一个简单的事情,我总是把一件事情做着做着,然后忽然就觉得看不到希望。我没法通宵达旦,我没法委屈自己去把这次任务,而不是作业做完。
我还不够乐观。虽然我没有把怎么办挂在嘴上,但是我却将不耐烦挂在了脸上。我不够乐观去传递希望,我不够乐观去坚持信仰。我总是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一筹莫展,总是对解决完了的问题弃如草芥,不加以深入的分析。我想我可以做到站在更高的地方更加拼命的成长,仿佛破土而生的小草,即便压着自己的是石子也误不了阳光洒在身上的妩媚与妖娆。
我还不够细致。我每次都想自己的懒惰妥协,我每次都向别人的简略屈服。我总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简单怎么弄。我开始懒得像是睡了很久的猫,没有了年轻的味道。我总是想不到别人的可以想到,我总是看不透别人言语中的轻易提及。我看问题还是很狭隘,我分析问题还是很片面。
我还不够顽强。
我还不够坚持。
我还不够……
针对以上主要不足,从以下方面改进:
我要把我说的慢慢付诸于实践,譬如整的去认真的研读几篇文献,真的去尝试怎么编排新颖的格式,真的去看些算法、真的去研究点编程和方法。
我要把我的想法定位好,不再动摇。决定一个前进的方向需要很好的判断力,只要确定是对,我觉得我应该义无返顾的走下去,对于既知的艰难险阻,不再逃避,而是迎上去,看看我想象中的它有没有我的意识顽强。不再让自己可笑的懒惰左右掉思想,我要每天开心地笑,传递给自己和周遭世界满格的正能量。不管我会遭遇什么样的结局,中间的过程都要洋溢着努力和温馨的味道。
我要给自己、队友、还有我的朋友们喊加油。只为了我们这次一致的选择。
实践感触
时间匆匆,不会留恋有关我们青春的歌。在指缝中挤着,流过。我的大三即将开始了,而开始也意味着就要结束了。眼看着我就要告别我大二的青葱岁月了,我的心里面还是有点清波荡漾的。又要开始自己飞行了,劳苦奔波,为了一纸文凭甚至要出卖真实的自我……
但是,经历了这次很有内容的旅途,我想我会不管未来的道路上布满了多少荆棘坎坷,我都会坚定的走下去,深一脚浅一脚,不会回头,不再退缩。虽然未来还是当初不清晰的模样,但我还是有信心会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一切的一切就如唱的个鼓舞人心的那首歌: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活好每一分钟......
第三篇: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数模培训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数模培训
整整一个暑假我都留在了学校,一个暑假和一群好学的同学一起
学习数学建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有辛苦,有开心,更多的是一天一天知识的补充的充实感。
这两个月,第一阶段主要是数模知识的补充。这个过程中,常常
会发现自己在数学上有好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自己在数学上的修为还有待提高啊!数学建模是一个经历观察、思考、归类、抽象与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捕捉、筛选、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与方法的产生与选择的过程。它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因而第一阶段的数学建模知识补充显得十分关键。第一阶段我有以下的收获:
第一:初步掌握了一些数学软件的运用,包括matlab、lingo、sas等的应用。
第二:了解了小波分析及数值分析的作用和方法。
第三:了解了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知识
第四:对多元统计方面的知识优化有了系统的认识。
第五:对时间序列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如何运用 sas
解决时间序列问题。
第六:进行了优化的上机操作,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七:得到了微分方程知识补充。第二个阶段,是建模的模拟训练。四次训练,三天三夜为一个单
位,三个人为一个小组,这是一个十分磨练人的过程。不只是身体上的磨练,更是精神上、意志上的磨练。每一个三天,我们三个人和时间赛跑,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来完成题目,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每个队员休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时间做题。
每一次建模模拟训练,都会让我发现,工作量十分大,一是要学习的东西多。虽然在模拟训练以前大量的建模知识,包括平常的自学。训练时中仍然需要自学补充许多知识。再者,还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数学建模不是一般意义的解题,它允许你使用任何已有的东西,包括别人的研究成果、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等(当然抄袭是不允许的)。同样也不要求对所引用的方法给出严格的证明,它的要求是让你应用一切可用的方法资料对给出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考题)分析,给出一个合理的模型及解答,当然这个模型必须符合实际有实际应用价值。数学建模特别注重学习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能力。
而这个阶段的过程的收获似乎不再局限于知识方面的收获了,它包括:
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各队员间的协作配合。其实,在紧张的72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数学论文,其中遇到的困难是难以预料的。三天里,有过争吵,闹过矛盾,但更多的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达成共识;有发现新方法的快乐,也有证明方法错误的苦恼。合作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团结一致,需要我们有宽阔的胸怀来接受别人的意见,为了一致的目标共同努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个人服从集体很重要。做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坚持个人看法,有各种的不满,我们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已经选定的题目上,个人服从集体服从大局。做题的过程中,可能队员间对问题的理解有所不同,此时虚心的听取其他队员的理解和看法,耐心的把自己的看法讲给自己的队友,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变得至关重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等于成功”是这个暑假四次训练给我的又一个收获。
通过这次数学建模学到东西还有很多,包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观察;然后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学到所有知识,很多东西是要我们自学的,这就培养了我们自学能力,还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因为模型要建立在真实数据上,就要求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了。
我觉得数学建模向我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了我的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我认真求实、崇尚真理、追求完美、讲究效益、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它也提高我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过去强调数学知识的“有用、可用”,到使我所学知识的“想用、能用和会用”,让我有更多自主的实践,把我的知识,把应用知识、探索发现、使用计算机、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品质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实际体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建模虽然就告一段落了,学到的方法知识却伴随着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数学建模”课已使“数学建模”的核心思想深深在我意识中扎根,使我在今后学习中越来越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创造性的去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参加数学建模,不仅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也使我对经济、管理、医疗、环境等知识方面有了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为人处事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这次建模模拟训练不论是在知识面上还是在动手能力上都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尽管一路走来十分辛苦,但是却使我多了一种充实自我的经历,多了一份创造的经验,多了一份坦然面对的自信,让我能游刃有余于知识研究中的各种突发情况,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的更顺畅。让我能更加坚强,更有毅力的面对以后的种种处境。
—电气094
祝丽燕
第四篇:暑期数模培训心得
暑期数模培训心得
首先,我觉得数模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是用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在参加这次培训之前,我并不知道数模是怎么回事,感觉它很神秘,可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经过几天的学习渐渐的对建模有了不少的了解,知道了它能够解决不少的实际问题,而且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定量的,甚至定性的分析事物的变化,能给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不少方便。
我们的培训一共10多天的时间,开始的几天主要学习了两个软件lingo和matlab,这两个软件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首先,LINGO是用来求解线性和非线性优化问题的简易工具。LINGO内置了一种建立最优化模型的语言,可以简便地表达大规模问题,利用LINGO高效的求解器可快速求解并分析结果。其中,适用代码解决问题简洁明了,但是它的结果不能用图形形象的表达出来。而MATLAB作为线性系统的一种分析和仿真工具,是理工科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工具,它作为一种编程语言和可视化工具,可解决工程、科学计算和数学学科中许多问题。MATLAB建立在向量、数组和矩阵的基础上,使用方便,人机界面直观,输出结果可视化。其中,编写代码较为繁琐,但是它能将结果用不同的图像直观的变现出来,研究人员可以直接读出被研究的事物或数字的变化规律。
在这次的培训过程中,我收获颇多。我们培训期间,南昌的天气是非常的热,而且食堂超市都放假,可以说是没吃没喝,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我坚持下来了。这无非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不难发现在我们培训期间,不少同学当了逃兵,没能坚持到最后。我觉得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心是不可或缺的。少了这些必定会被困难,挫折打败,胜败不用我说了。
团队合作是基础。参赛队有3人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必须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人都明确的分工,在做完自己的工作的同时,还有尽可能的帮助自己的队友,问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这样一来整个团队的工作效力就会大大提高。而且在互帮互助的同时,我们还收获了友谊,更加了解对方。
我感觉我很幸运,因为我没有中途退出,我坚持下来了。不管结果怎么样,过程也是值得欣赏的,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一定都是荆棘,还会有美丽的风景。对于那些中途退出的同学,他们少了不少经历,我只能说很遗憾。。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竞争
调查
调查问卷设置了15题,其中,有13题是选择题,1题多项选择,最后一题是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问卷题型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情况设置的.以下是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对问卷作出的详细分析和相关的就业现象分析以及找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在:
1.通过问卷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虽然就业难。但还是有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要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容易,通过问卷也发现不是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满意自己的专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对各专业的了解程度低和家人干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现在部分学校“跟风”扩招和人群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有关,大学通常是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招生,就业率很高的热门专业容易引起大部分学校“跟风”扩招,这样长期下去就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培养过剩,而这些本来在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因为专业饱和渐渐地在毕业时变成就业率越来越低的专业,而一些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就业难题。
2.专业不对口也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普遍且对就业造成了困难,根据一些网上资料显示:专业不对口实际上也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大多都从事一些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等社会需求量大、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型技术知识、重视社交能力协作能力人脉关系的工作,并且专业不对口造成很多大学生不断跳槽的现象,专业不对口让工作寿命非常短暂。
3.工资薪酬会很大地影响大学生选择工作,在问卷调查中选择3000以上的工资薪酬的比例最大,很多大学生都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而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滞后,一味追求稳定,择业上偏向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那些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嗤之以鼻,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认为没发展没前途。这些滞后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另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在问卷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用考研的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其实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问题,不过在就业环境差或经济不景气、自身觉得欠缺一些就业素质时,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就业素质也是可取的好办法。而在问卷中,毕业后就求职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想要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就出现了低就业的现象,对于自主创业这个选择的人很少,我觉得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学生只一味的学习在校期间学校所教的知识,他们认定了这些知识只针对自己的专业,所以就业时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和低就业。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可能IQ很高,但EQ却相反,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问卷中有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缺乏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能吃苦耐劳也造成就业难,另外大学生学历比其他就业人群要高,会有大学生好高骛远,这些综合起来其实也就是大学生缺乏一部分就业素质。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1.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中高校跟风,热门专业逐渐变“冷”,其实是就业供大于求造成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应该涵盖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高校层面。
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准备好吃苦。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简单地,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3.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