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移民开发局《关于建设阳光库区全面实行库区移民工作公开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移民开发局《关于建设阳光库区全面实行库区移民工作
公开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
(2004年10月14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审计厅、移民开发局:
省移民开发局制定的《关于建设“阳光库区”全面实行库区移民工作公开制度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有关市、县(区)要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库区移民工作公开制度的落实;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督查,促进“阳光库区”建设,提高库区移民工作水平。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月十四日
关于建设“阳光库区”全面实行库区移民工作公开制度的若干意见
为推进政务公开,管好用好移民资金和项目,维护移民群众的利益,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库区移民工作的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地范围内开展“阳光库区”建设,全面实行库区移民工作公开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与要求
建设“阳光库区”,全面实行库区移民工作公开制度,是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创新管理机制的迫切需要,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库区移民工作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目标,以库区移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服务移民群众、维护移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制度规范、协调高效的库区移民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为保障,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及时全面、具体真实、注重实效、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原则,按照各自职能和项目管理权限,分级分类负责落实,不断推进库区移民工作事项公开公示的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确保各项工作更加有效规范,移民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维护,党风廉政建设措施更加有效落实,创一流工作业绩,建一流干部队伍,树一流干部形象,促进库区的稳定与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应有贡献。
二、公开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公开的对象
库区移民工作的重要事项,库区建设基金和项目、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和项目、库区维护基金和项目,库区移民补偿资金及其它移民专项资金和项目。
(二)公开的主要内容
库区移民工作的重要事项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库区移民政策和法律法规,单位职能、职责和内部机构设置分工、岗位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时限、监督方式。
各类基金(资金)的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总量、来源、性质、用途、安排依据和原则、计划等。
各类项目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的政策依据。
(2)项目情况: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实施单位及负责人(或项目的受益人),项目资金来源、额度及结构,工程招标投标及大宗物资采购情况,质量标准及效益目标等。
(3)项目审批权限和程序:项目审批单位、项目上报和审批程序、项目审批结果。
(三)实行公开的范围
库区建设基金项目,即1985年底前建成投产的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项目。范围包括:古田溪、南靖、安砂、池潭、华安、东张、东圳、惠女、山美、峰头、东溪水电站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地的有关设区市、32个县(市、区)及移民安置点。
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即1986年后投产的大中型水电站库区后期扶持项目。范围包括:水口、沙溪口、谟武、峡阳、贡川、竹州、斑竹、沙县、高砂、良浅、孔头、范厝、六角宫、水东、雍口、芹山、周宁、桑园、南溪、黄兰溪、棉花滩、万安溪、金山、东留、兰田、龙门滩二级等水电站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地的有关设区市、22个县(市、区)及移民安置点,以及以后陆续建成投产的水电站库区及移民安置点。
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即我省接收安置的三峡工程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接收安置三峡移民的9个设区市、50个县(市、区)的146个移民安置点。
在建水电站库区淹没移民补偿资金。范围包括目前在建的水电站库区:街面、界竹口、大言、黄潭、文潭、北津、白沙、牛头山、周宁、洪口、照口等水电站库区及移民搬迁安置地,包括以后陆续开工建设的水电站库区。
其它移民专项资金项目,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安排用于库区移民的专项资金。范围包括:移民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单位、项目的受益人。
三、公开的程序和办法
(一)库区移民工作重要事项实行分级分类公开
1.公示。凡是事前需要征求或听取意见的事项,基金(资金)项目上报或资金安排分配之前,都要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
2.通告。凡是已决定或审批的事项,都要在相应范围内通告。
3.公示、通告相结合。库区移民工作重要事项在决定之前需要征求意见的,拟报批的库区移民资金计划和项目安排,招标投标的工程项目,都要事前公示、事后通告。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要采取公示与通告相结合的办法,能公示的事项,都要事前公示、事后通告。省和设区市以通告为主。
(二)公开的范围应与公开的对象和内容相适应。省、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根据公开的对象和内容,在相应的范围内公示、通告。
(三)公开工作由有关承办单位和人员按程序办理。库区移民工作重要事项公开,由移民管理部门或具体承办单位的业务处(科、股)室,根据有关要求提出方案,经领导审核后,对外公布。所有库区移民基金(资金)项目,都应在实施地点和项目受益范围内进行公示、通告。
重点做好到村入户项目的公示、通告。到村入户项目应在事前公示,广泛征求意见,项目审批后应通告,接受监督。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项目还应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通告。
四、公开的形式和时限
(一)公开的形式
1.省移民开发局的公开形式:主要在省政务网站、《福建移民》、《福建库区信息》和省移民开发局网站(拟建)上公开。
2.设区市移民管理部门的公开形式:主要在市政务网站、政务公开栏、公开厅、电视、报纸、简报上公开。
3.县(市、区)移民管理部门的公开形式:主要在政务网站、政务公开栏(墙)、公开厅,电视、广播、简报上公开。
4.乡镇(街道)的公开形式:主要在政务公开栏(墙)、公开厅,电视、简报、便民手册、明白卡、宣传资料上公开。
5.村(居)的公开形式:主要在村务公开栏(墙)、村民代表会、移民代表会、明白卡、宣传单上公开。
公示、通告的形式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予以创新,要坚持采用便于群众知晓和监督的形式,并实行定期、不定期公开公示和事前公示、事后通告相结合。
(二)公开的时限
1.资金和项目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2.省、市、县(区)应在重要工作事项和资金计划正式决定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通告。
3.批准实施的资金和项目计划、批准的实施项目应在审批(或收到批文)10个工作日内通告。
(三)反馈意见的受理
公示、通告单位负责反馈意见的受理。在公示、通告中要将联系机构、联系电话、联系人、监督电话、通讯地址一并公布。对干部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公示、通告单位要认真调查核实,视情况做出解释或处理。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应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对署名的,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本人或单位。对违规违纪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上述情况都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要形成共识。做好库区移民工作重要事项的公开工作,有利于加强库区移民工作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库区移民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利于确保移民资金专款专用、提高移民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抓好这项工作。
(二)要加强领导。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公开的目标责任,落实具体承办机构、承办人员,明确办理程序和要求,主动适时公示、通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三)要严格标准。坚持从库区移民工作的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真抓实做,高标准、严要求,不马虎应付,不走过场,不避重就轻,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既要注意简化
办事环节,更要注重实际效果。要真正做到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便于群众周知、办事和监督。政策依据、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及时主动更新。以往已推行库区资金项目公开制度的库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完善、规范和提高。
(四)要上下联动。移民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必须根据各级移民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管理权限,实行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分级负责,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五)要加强监督。一是实行公开公示事项备案检查制度。市、县(区)公开公示项目报省移民开发局备案,县(市、区)公开公示事项同时报各设区市移民管理部门备案,乡镇(街道)、村(居)报县(市、区)移民管理部门备案。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并进行必要检查督促。二是定期审计制度。要重视和加强对移民资金项目的内部审计,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配合当地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三是监督制度。实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设立举报电话、监督信箱,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督促公开公示制度的落实。四是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公开公示工作以及移民资金项目审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六)要统筹兼顾。要把加强库区移民工作公开公示制度与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行业管理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库区”活动、维护和促进库区稳定与发展结合起来,与推动依法治库、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落实省委反腐倡廉“六个机制”、搞好廉洁自律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实行公开公示,推动库区移民工作跃上新台阶。
各市、县(区)移民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移民开发局备案。
省移民开发局
二○○四年十月九日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创新政务工作模式实施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创新政务工作模式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14〕115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发改委《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创新政务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8月21日
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创新政务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
省发改委
(2014年8月)
证照是指行政机关和取得法定资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下统称证照形成单位)依法生成或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批文、证件、执(牌)照、鉴定报告、证明材料等,以及公众向证照形成单位提交的各种申请文件及相关证明材料。为创新政务工作模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关于“确立电子证照、电子文件作为法定办事依据,普遍推行电子证照和全流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的改革决定,现就加快电子证照在政务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建成全省电子证照一体化共享应用服务体系,建立“两同步两优先两支持”的应用机制,同步生成、同步发放纸质和电子证照,优先受理和验证电子证照,支持公众在线应用电子证照办理行政审批业务,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开展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应用等。具体进度如下:
2014年,省级行政机关完成近5年存量证照以及全省所有组织机构代码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的电子化转换;省级行政机关至少两个行政审批或公共服务事项开展全流程电子化办理。设区市全面完成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建设和行政服务中心应用部署,至少有20个部门完成不少于两类证照的电子化转换;有条件的设区市选择部分行政审批或公共服务事项开展全流程电子化办理。
2015年,基本完成全省各级行政机关所有证照的电子化转换;省级各行政机关、各设区市60%以上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支持全流程电子化办理以及60%以上市场监管事项依托电子证照共享实现信息网上查验比对。
2016年,省级各行政机关、各设区市80%以上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支持全流程电子化办理;80%以上市场监管事项依托电子证照共享实现网上查验比对。基本建立电子证照常态化应用机制,显著改进行政管理方式。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电子证照平台体系
坚持“整体部署、协同推进;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原则,在省级和设区市建设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政务信息实名制安全送达系统(以下简称政务通平台)、证照目录系统,汇集共享省市两级电子证照,形成全省电子证照库;统筹建设全省网上办事大厅,改造各级证照生成单位的业务系统、OA系统、审批系统等,实现与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对接,支持在线生成、发放电子证照以及在线共享、查验、复用电子证照。加强全省法人库建设,确保法人信息规范和完整,为电子证照生成提供准确的组织机构代码。(各级数字办、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各级行政机关配合)
(二)加快电子证照生成
遵循“谁生成谁负责”的原则,把控好数据质量,确保电子证照照面信息与业务信息一致。
1.同步生成增量电子证照。推行电子证照生成常态化,将电子证照生成作为业务流程的正式环节,在生成纸质证照的同时生成电子证照,并推送至电子证照库。(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取得法定资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配合)
2.加快存量证照电子化转换。按照证照目录,对已颁发过的所有有效存量证照进行电子化转换,确保完整生成证照。对于业务数据全省集中的部门,可由省级或省市部门进行集中转换,各级部门对所属证照生成质量负责;对于各自管理业务数据的部门,自行实施转换。(各级行政机关负责)
3.建立电子证照常态化管理。建立电子证照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随业务办理同步生成、随业务信息变更同步更新或废止。发现电子证照有误或缺失,要及时核对纠正、补充、更新。(各级行政机关、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4.外来人员电子证照生成。为外来人员建立电子证照档案,在首次办理业务过程中由各级行政机关、各设区市行政服务中心采用扫描方式加数字签章方式将外来人员所持非本省政府部门颁发的证照进行电子化,并归入全省电子证照库统一管理。(各级行政机关、各级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5.推进公文全程网络化办理。推广公文电子化应用,推进办公系统与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电子证照共享服务平台的一体化集成,为证照系统提供所需的批文或证明材料。(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中心负责,各级行政机关配合)
(三)推行电子证照应用
大力推行电子证照作为法定办事依据,推动部门间充分共享,提升审批、监管等工作的电子化水平。
1.开展电子证照推送服务。各级行政机关应依托政务通平台,与发放纸质证照同步向证照所有人推送电子证照,交由公众自我管理和应用,并积极推送其他政务信息,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各级行政机关负责)
2.优先受理电子证照。支持公众使用数字证书、电子签章生成办理政务业务所需的电子申报文件。优先受理电子文件、电子证照形态的申报材料。相关的纸质材料可以同步提交,或留存公众备查。(各级行政机关负责)
3.加强证照共享和验证。在强身份认证或确定身份的基础上,凡是可以通过共享获取业务办理所需信息或证照的,不再要求公众提交相关纸质证照和申报材料。要通过在线共享、比对、机读等方式验证证照,减少人工验证出错,杜绝假证伪证。(各级行政机关负责)
4.简化优化证照年检。通过共享其他部门信息,解决监管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问题,实现对管理或服务对象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减少证照年检种类和频率,倡导多年一检。确需年检的,要创新年检模式,推行年报公示制度,不再要求公众到达现场办理年检。(各级行政机关负责)
5.实行全流程网上审批。坚持“网上审批为原则,网下审批为例外”,在行政审批中推广全流程电子化收件、网络化流转的审批模式,减少提交纸质材料,减少网下办理比例。优先选择附件简单规范、办理量大的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无纸化办理。(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服务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6.支持市场监管信息共享。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市场监管工作中充分利用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在线查询、验证、比对功能,及时发现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行政许可过期、吊销、撤销、注销后继续经营等违规情况,提升监管工作的效率。(各级行政机关负责)
7.推广电子招标投标和采购。鼓励依托电子招标投标平台或政府采购平台,开展全过程电子化招标投标交易、政府采购,以及网上评标和电子监督,减少不必要的纸质材料和人员往返。(省政府采购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设区市政府办负责)
(四)加强数字证书及电子签章应用
加快推动政务活动全流程网上运行,减少线下业务活动。凡是推行政务全流程网上运行的,要统一使用符合标准的数字证书、电子签章等安全保障技术。自2015年起,各类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普遍推行数字签名认证,不再支持企业法人使用账号密码,以强化安全保障。(各级行政机关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省发改委、省数字办、省效能办和省经济信息中心要建立工作推进小组,负责全省电子证照工作总体规划、协调部门联合推进工作并进行日常督查检查。各级行政机关和行政服务中心要充分认识推进证照电子化应用的重要意义,把推动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优先列为电子政务深化应用重点和创新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全省整体推进电子证照建设应用工作。
(二)加强标准规范。省经济信息中心要会同省档案局做好《福建省电子文件证照共享服务技术指南》的维护工作,根据新的业务要求定期修订。省数字办要会同省委机要局(电联办)制定《福建省电子文件证照使用管理办法》,指导电子证照建设、共享、服务有序开展,并加强落实国家密码管理局颁布的《安全电子签章密码应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行业标准(CM/T0031-2014)),规范电子证书和电子签章应用。
(三)创新档案管理。省档案局修订现有政府档案管理办法,制定电子形式档案归集、管理和利用规则,支持将电子文件、电子证照作为归档文件,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效力。
(四)加强跟踪督查。省效能办会同省数字办加强跟踪督促,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督查,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省经济信息中心加强电子证照的运行管理、监督,每月通报各部门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五)加强舆论宣传。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服务中心、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宣传,普及电子证照知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应用,让公众切实感受到应用电子证照办事的便利。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实施
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03日 文号:中府办函〔2014〕
205号
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2014年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3日
2014年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4年拓展完善省网上办事大厅和中山分厅相关工作方案,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广东省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4〕262号)要求,高效推进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省网上办事大厅中山分厅(下称中山分厅)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和中山分厅建设工作的总体组织架构内,按照省、市两级统一标准规范推进电子证照系统建设,以便捷应用为导向,以规范标准为基础,以安全可控为保障,建成证照互认、系统互联、数据互通的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
二、工作目标
到2014年底,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逻辑系统建设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为提升中山分厅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围绕民生服务、工商登记、投资审批等相关事项,开通电子证照应用服务,实现新增纸质证照与电子证照同步签发、既有纸质证照逐步电子化。根据省电子证照相关标准规范,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文书证照具有同等效力。
三、主要任务
(一)编制中山市电子证照通用目录和服务目录。根据省电子证照通用目录(一期)和服务目录,梳理中山市涉及证照产生和使用的办事项目、申报材料,编制中山市电子证照通用目录(一期)。以个人身份标识、组织机构身份标识、资质、许可等证照为重点,围绕民生热点、工商登记、投资审批等领域事项,编制2014年中山市电子证照服务目录,明确各部门须开通的电子证照服务和应用电子证照的范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委办负责,8月底前完成)
(二)梳理部门证照。证照签发部门要围绕应进驻中山分厅事项和应规整下级事项的办事结果,统一梳理规范本单位签发的证照;证照使用部门要围绕应进驻事项和应规整下级事项的申报材料要求,统一梳理规范本单位事项办理所需的证照。(各部门负责,7月底前完成,各部门指证照签发部门和证照使用部门,下同)
(三)电子证照目录注册。按照全省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统一的电子证照综合管理系统,各部门对本单位签发的证照进行注册发布和使用授权。(各部门负责,8月底前完成)
(四)推进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建设。采用全省统一开发的标准版本建设和推广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支撑市、镇电子证照服务应用,实现省、市两级证照互认、系统互联、数据互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10月底前完成)
(五)推进部门网上办事系统与电子证照系统的对接。根据电子证照服务目录,以提高网上办事深化率为目标,推进中山市各部门网上办事系统(国家部委、省垂直系统除外)及企业专属网页、市民个人网页与中山市电子证照系统的对接,完成省、市电子证照互认通行。实现网上办事可提交电子证照作为申报材料,办理过程可进行网上证照查验,事项办结可同步签发电子证照和纸质证照。(各部门负责,11月底前完成)
(六)推进电子证照服务和应用。
1.对列入电子证照服务目录的证照,要开通电子证照服务,同步签发电子证照和纸质证照,加快推进存量纸质证照电子化。对列入电子证照服务目录的证照材料,要在办事指南中鼓励办事人使用电子证照,实行网上证照查验,减少纸质申报材料提交,提高网上申办审批效率。(各部门负责,12月底前完成)
2.各部门向办事人推广申报材料采用电子证照,引导企业和市民更多的应用电子证照进行网上办事,促进电子证照广泛应用。(各部门负责)
四、保障措施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加强技术力量和经费保障,稳步推进建设工作。及时收集企业和群众的使用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电子证照系统相关功能。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企业和群众积极应用电子证照进行网上办事。市监察局对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工作进行效能监察。
附:名词解释
1.证照:由政府部门或取得法定资质的专业服务机构依法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证照、证明、批文、鉴定报告、办事结果等文件。
2.电子证照:经电子签名、与纸质证照文书具有同等效力的证照数据电文。
3.应规整下级事项:由本级部门指导和规范业务、由下级部门具体办理的事项,此类事项列入下级部门应进驻事项目录。
第三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全面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全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意见的通知(写写帮整理)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全面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全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
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省直属机构: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全面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全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为深化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全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是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为我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举措;是拓宽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渠道,保证新进人员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就业的重要途径;是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防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的根本措施;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的有效办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工作。没有建立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的地区,要全面建立公开招聘制度;已经建立公开招聘制度的地区,要认真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原则,坚定推行并着力完善公开招聘工作,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3-
聘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各级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在组织开展公开招聘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增强招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健全招聘工作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严格按照招聘办法和工作程序精心组织,确保招聘工作平稳顺利实施;要认真执行回避制度,在招聘工作中应予回避的人员必须实行公务回避;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则,确保招聘工作不出泄密问题;要加强招聘工作重点环节制度建设和招聘方式与测评内容的创新,不断提高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六、落实公开招聘制度的纪律要求
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对应公开招聘而未按程序进行公开招聘或搞“假公开”、不按规范程序操作等进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对违反公开招聘工作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取消考试或拟聘资格;已经聘用的,一经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对违反公开招聘工作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相应处理;对违反公开招聘工作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公开招聘制度的严肃性。同时,要建立实行基层事业单位新聘工作人员服务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