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两个文明。我区目前共有2.21万残疾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复。为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正努力探索着一条有秀洲特色的不断前进的道路。
一、现状 我区现有残疾人22100名,其中有康复需求的5600名。近二年,全区为各类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共3000余名,其中训练效果明显的2006年有29名,2007年有64名,合计93人。如王江泾田乐村的史建华、油车港上睦村的金雯、王店三建村的潘丹凤等残疾人在康复训练中逐步恢复功能,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一人康复、全家幸福。又如王江泾洪典村的莫城玲,6岁,患先天性脑瘫。康复医生指导其家人训练孩子上下楼梯,训练她的转身能力、语言能力,更鼓励其他孩子与她嬉戏、玩球,从而训练她的肢体功能。在长期不断地训练后,莫城玲目前已能和同龄孩子进行交流、玩游戏,能扶梯上下6—8个台阶,搬椅子行走4—5步。油车港百花庄的沈雪婷,12岁,也是一名脑瘫痪患儿。经过几个月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在家每天坚持配合训练,目前已能独立行走,能把一句话讲完整,较前明显提高。这些成功的例子,为我们每一个康复工作者提供了无比的动力,也为未康复人群带来了无穷的希望。这些人因残疾部位不同、残疾程度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措施、康复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主要措施
1、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康复圈” 2004年以来,我区已建立和健全了74个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指导站,覆盖率达到100%。根据各康复中心、指导站的布局和服务能力,2005年初,我区提出了创建“十五分钟康复圈”,以社区为中心,按照社区指导站到残疾人家庭或者残疾人到社区康复站为半径,让至少80%以上的残疾人在15分钟内能够就近、就地、就便得到康复服务。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康复,普及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增强康复服务能力。
2、努力推广“签约医生”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全面启动残疾人康复签约服务,康复指导员与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全区150名康复指导员与800余名可康复的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由签约医生长期为残疾人进行跟踪服务。区残联还专门印制了康复记录手册,全程记录残疾人康复情况,每个签约残疾人人手一册,每次服务后由康复指导员填写服务内容,康复进展情况则由残疾人或家属签字认可。
3、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 在社区康复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康复器具进家庭”的新举措。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使用简便廉效的康复技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一些康复器具进行训练,为残疾人康复提供更多的方便,效果很好。残疾人家属的康复意识也不断提高,不仅从感情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和理解,而且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指导员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实施康复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技能,让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长期的康复。
4、残疾人康复环境日渐成熟 在各级残联、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基础上,依托各社区康复指导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器材配置、人员配备、资金到位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有地点、有指导、有人员、有经验的良好的康复环境。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为康复环境的优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康复器具的配备偏少,使用率不高。各康复指导站的每年配置的康复器具,配备量不足,无法满足各类残疾人康复使用。由于各方面原因,残疾人到社区康复指导站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效果。二是康复指导员“身兼多职”。现在我区的康复指导员由于是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兼职,这些医生每天要做好卫生服务站日常性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三是个别残疾人对自身康复保护意识淡薄,主动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有些残疾人员不仅不重视自身的康复质量、康复保护,甚至有时社区组织、动员其参加康复活动也不去。四是康复对象的补充上要有所提高。在选择可康复对象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我们要在可康复对象和服务对象中,根据开展服务的情况,填写康复服务档案。特别是要及时补充脑血管致偏瘫、外伤致偏瘫及新生残疾儿入册登记。五是宣传力度仍需加强。残疾人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对残疾人的康复和关怀是社会的责任,特别对康复比较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救助。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对康复典型的宣传,更能增加了未康复人群的信心,对他们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把“发展残疾人事业”写进报告,这一再表明,发展残疾人事业已被纳
入了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大局,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要进一步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健全组织管理,调整充实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核心、康复指导站为补充、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康复网络,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
2、要强化对社区康复中心、指导站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康复服务功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康复服务常规化、制度化。要强化管理、组织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和康复训练质量。
3、要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康复氛围。以健康课堂、社区健康教育、发放康复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康复、残疾预防等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第二篇: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两个文明。我区目前共有XX.X万残疾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复。为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正努力探索着一条有秀洲特色的不断前进的道路。
一、现状
我区现有残疾人22XXX名,其中有康复需求的5XXX名。近二年,全区为各类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共3000余名,其中训练效果明显的20xx年有XXX名,20xx年有XXX名,合计XXX人。如王江泾田乐村的史建华、油车港上睦村的金雯、王店三建村的潘丹凤等残疾人在康复训练中逐步恢复功能,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一人康复、全家幸福。又如王江泾洪典村的莫城玲,6岁,患先天性脑瘫。康复医生指导其家人训练孩子上下楼梯,训练她的转身能力、语言能力,更鼓励其他孩子与她嬉戏、玩球,从而训练她的肢体功能。在长期不断地训练后,莫城玲目前已能和同龄孩子进行交流、玩游戏,能扶梯上下6—8个台阶,搬椅子行走4—5步。油车港百花庄的沈雪婷,12岁,也是一名脑瘫痪患儿。经过几个月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在家每天坚持配合训练,目前已能独立行走,能把一句话讲完整,较前明显提高。这些成功的例子,为我们每一个康复工作者提供了无比的动力,也为未康复人群带来了无穷的希望。这些人因残疾部位不同、残疾程度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措施、康复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主要措施
1、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康复圈”
20xx年以来,我区已建立和健全了XXX个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指导站,覆盖率达到XX%。根据各康复中心、指导站的布局和服务能力,20xx年初,我区提出了创建“十五分钟康复圈”,以社区为中心,按照社区指导站到残疾人家庭或者残疾人到社区康复站为半径,让至少XX%以上的残疾人在15分钟内能够就近、就地、就便得到康复服务。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康复,普及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增强康复服务能力。
2、努力推广“签约医生”
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全面启动残疾人康复签约服务,康复指导员与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全区XXX名康复指导员与800余名可康复的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由签约医生长期为残疾人进行跟踪服务。区残联还专门印制了康复记录手册,全程记录残疾人康复情况,每个签约残疾人人手一册,每次服务后由康复指导员填写服务内容,康复进展情况则由残疾人或家属签字认可。
3、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在社区康复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康复器具进家庭”的新举措。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使用简便廉效的康复技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一些康复器具进行训练,为残疾人康复提供更多的方便,效果很好。残疾人家属的康复意识也不断提高,不仅从感情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和理解,而且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指导员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实施康复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技能,让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长期的康复。
4、残疾人康复环境日渐成熟
在各级残联、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基础上,依托各社区康复指导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器材配置、人员配备、资金到位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有地点、有指导、有人员、有经验的良好的康复环境。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为康复环境的优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康复器具的配备偏少,使用率不高。各康复指导站的每年配置的康复器具,配备量不足,无法满足各类残疾人康复使用。由于各方面原因,残疾人到社区康复指导站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效果。
二是康复指导员“身兼多职”。现在我区的康复指导员由于是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兼职,这些医生每天要做好卫生服务站日常性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是个别残疾人对自身康复保护意识淡薄,主动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有些残疾人员不仅不重视自身的康复质量、康复保护,甚至有时社区组织、动员其参加康复活动也不去。
四是康复对象的补充上要有所提高。在选择可康复对象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我们要在可康复对象和服务对象中,根据开展服务的情况,填写康复服务档案。特别是要及时补充脑血管致偏瘫、外伤致偏瘫及新生残疾儿入册登记。
五是宣传力度仍需加强。残疾人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对残疾人的康复和关怀是社会的责任,特别对康复比较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救助。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对康复典型的宣传,更能增加了未康复人群的信心,对他们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大、十*大把“发展残疾人事业”写进报告,这一再表明,发展残疾人事业已被纳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第2页
入了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大局,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要进一步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健全组织管理,调整充实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核心、康复指导站为补充、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康复网络,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
2、要强化对社区康复中心、指导站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康复服务功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康复服务常规化、制度化。要强化管理、组织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和康复训练质量。
3、要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康复氛围。以健康课堂、社区健康教育、发放康复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康复、残疾预防等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第三篇: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认真抓好社区康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四个重点;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康复工作任务;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推动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
一、全面组织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㈠严格按照省下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配套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个康复项目。
㈡指导和督促我市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定点机构,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㈢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㈣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时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㈠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我市实际,投入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选拔基层有实际经验康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着重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三是各县(市)区要按照省残联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㈡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对已被省残联确定的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机构,要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训练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1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阳新县作为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做好迎检工作。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复工作任务,各县(市)区残联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康复项目,确保全面完成省和市级下达的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㈠做好终期检查、自查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人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市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
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㈢在各康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将要进行的“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表彰做准备。
五、谋划好“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
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调研,为“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康复工作计划。
第四篇: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20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20xx年,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认真抓好社区康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四个重点;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十X五”各项康复工作任务;制定“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推动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
一、全面组织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㈠严格按照省下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配套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个康复项目。
㈡指导和督促我市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定点机构,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㈢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㈣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时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㈠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我市实际,投入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选拔基层有实际经验康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着重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三是各县(市)区要按照省残联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㈡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对已被省残联确定的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机构,要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训练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xx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阳新县作为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做好迎检工作。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X五”康复工作任务,各县(市)区残联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康复项目,确保全面完成省和市级下达的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㈠做好终期检查、自查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X五”规划和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人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市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
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㈢在各康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将要进行的“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表彰做准备。
五、谋划好“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
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调研,为“十X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康复工作计划。
第五篇: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多学科、多领域,涉及法律法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工作规范、科技研发等多个层次,卫生、人口计生、民政、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工商、公安和残联等多个部门,其中,卫生部门的主导作用是很突出的。
据我区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区有残疾人1.49万人。按照中国残联对于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推算要求,全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应为0.9万人。2014年,全区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已经建有康复需求档案的残疾人有0.85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0.6万人。在0.6万人中,视力残疾人0.03万人;听力言语残疾人0.12万人;智力残疾人0.04万人;肢体残疾人0.38万人;精神残疾人0.06万人。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实施了康复救助、社区康复达标等重点项目,扩大了康复服务覆盖面,全面提高了我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自2012年以来,全助区有2.2万残疾人得到了机构训练、假肢装配、白内障复明、辅助器具配发等基本的康复服务,其中,有1.4万贫困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救助,初步满足了残疾人基本的康复需求。
残联要针对各个专业政府部门进行的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做具体的配合工作。配合的目标要以完成专业政府部门的康复工作任务为导向。配合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1、通过残疾人建档立卡,摸清相关的康复需求;
2、经费支持或者购买其专业服务;
3、开展相关的残疾康复知识的宣传;4,购买服务要组织专家进行服务评审;
5、通过人大、政协提案的方式督促、提醒各专业部门重视和履行康复工作的职责。
具体而言,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联组织系统主要职责:
1、健全组织机构。目前,全区6个街道63个社区,共配备兼职残联理事长、专干、残疾人专职员7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53名,做到了基层康复管理人员配备到位,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100%。
2、保障康复工作资金。2002年以来,区财政投入经费累计***万元(以前投入多少,宋科不知道,叫问杨阳),实现年均递增**%以上(中残联要求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3元的要求投入康复经费)。卫生、人口计生、民政、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工商、公安也投入了相应的康复资金。但从总体上看,我区康复经费做到了财政为主、多渠道投入、逐年增长,有力保证了各项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服务网络。目前,我区残联系统建有1个区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3个街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发挥龙头示范和辐射指导作用。全区康复服务网络依托和平区中医院、劝业场街社区医院、南营门卫生院、天津安定医院和特教学校,建立了区级视力、智力、听力言语、精神、肢体和辅助器具康复资源中心,在辖区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设立康复服务指导站、康复站。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实施率达到100%,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9.7%,康复服务有效转介率90%以上,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3.76%。在视力残疾康复、残疾儿童康复、肢体残疾康复、精神残疾康复和辅助器具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白内障致盲患者手术率达到100%以上,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配置率达78.54%,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率达到90%以上,残疾儿童机构训练率达到80%以上。
4、康复救助。我区在民政、卫生等部门的配合下,开展了白内障手术、假肢装配、辅助器具配发、残疾儿童进机构训练、贫困精神病人和成年智力残疾人减免费康复训练、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康复救助工程,受益贫困残疾人累计达到**万多人,有效满足了贫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
根据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康复”部分第20条的规定,残疾人康复器械、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的任务明确划给政府有关部门,不属于残联康复工作的范畴。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即医疗康复应该由卫生部门负责。还有教育康复,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是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教育部门承担了学龄儿童少年的特教工作。“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也是由教育部门承担的。同样,依照残疾人保障法第17条规定,残联组织不宜承担社区康复工作责任。因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残联只能负责组织和指导“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而不能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而社区康复的主体工作是由民政部门主管的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和卫生部门主管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开展的,按照残疾人保障法第15条、17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残联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中的“有关部门”,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上,在“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向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有关工作人员和志愿工作者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方法”上,都具有康复工作的责任。残联自主进行的专业服务项目,目前集中在聋儿语训、盲人定向行走、低视力康复和智力残疾康复、肢体康复、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等领域。
其他部门的职责不好说,说多了,得罪其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