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城市化后遗症严重 建筑垃圾处理登上社会舞台1
武汉城市化后遗症严重 建筑垃圾处理登上社会舞台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上关于“武汉沙湖遭开发商填湖建房,饱受建筑垃圾污染”的报道将绿色化城市发展提上了政府日程,一时间,关于处理建筑垃圾,整治城市污染成了武昌乃至武汉市的棘手工程。
据了解,武汉市武昌沙湖原先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是国家一级鸟类的栖息地,又加上其悠久的历史,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武昌最具标志性的湖泊。但是这两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沙湖大桥、地铁维修站、沙湖公园等一系列工程纷纷上马,尤其是一些开发商非法填湖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更是将原本风景宜人、水波荡漾的万顷沙湖一步步蚕食。
其实,这几年,不仅仅是武昌的沙湖,我国很多城市内的水域已经随着城市化的建设消失殆尽。据有关专家介绍,湖泊、河流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能够有效调节城市温度和改善空气质量,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河道已经被现代化发展的遗留物——建筑垃圾所填充和污染。
如何保证城市大发展的同时又能将城市污染度降低到最小呢?我国首家从事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企业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卢洪波说道,通过国内外环保专家和建筑垃圾处理设备企业的不懈研究,最终得出建筑垃圾是可以通过一种叫移动破碎站的设备进行回收,然后被制成人工砖等墙体材料和再生骨料,为建材行业在原料投入上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去年,我国首善陈光标进军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消息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建筑垃圾处理问题。这几年,陈光标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此次他开始投身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就是看到了这是一个新型、朝阳的产业,极其符合当前环保型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他的建筑垃圾处理事业最离不开的一个武器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移动破碎站。据卢洪波介绍,移动破碎站根据破碎物料的不同分为反击式移动破碎机、圆锥式移动破碎机、鄂式移动破碎机等几大类型,非常适合对各种建筑垃圾的处理。
建筑垃圾所产生的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处理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也相信,通过移动破碎站这种神奇的设备一定能为我国绿色城市的建设提供巨大支持。
原文链接:
第二篇:基于武汉、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中的人口城市化对低碳管理体系影响研究
基于武汉、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中的人口城市化对低
碳管理体系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人口城市化呈上升趋势,国务院批准武汉、长株潭两城市圈进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必然要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然而人口城市化又使得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人口城市化对低碳管理体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举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两型社会;人口城市化;低碳
Abstract: The trend of China urbaniz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ssumes escalation.The State Council authorizes Wuha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two city circle to carry on “two societies” the synthesis coordinated reforms pilot area construction, must speed up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dvancement inevitably.Howeve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opulation caus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rop in quality.The low-carbon economy's development model was an efficient path to solve this
question.This article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which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opulation has brought to the low-carbon management system,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gave examples to show.Keywords: two-oriented society;population urbanization;low carbon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
一、积极建设两型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的一般概念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增多的现象,但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决不仅仅是人口的简单移动,它在实现路径上包含了以下一些全新的内容:一是农业人口不断地转向非农业以至变为城市人口的人们,能够在充分人性化的转化过程中实现城市化;二是使城乡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就业,并且打破了人为的歧视,新增城市人口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自然转化,逐步获得了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和社会上的认同和保障。三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能够被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充分关注,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基本得到满足。2006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3.9%,2010年为47%,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中国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要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二、两型社会建设中低碳管理体系的基本现状及对策
(一)低碳管理体系的基本现状
1重点已明晰,措施需完善
城市温室气体的高排放,决定了两型社会建设低碳城市、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节能减排指标”已经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对能耗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成立专门部门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完善低碳管理体系。但是两型社会建设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发展又不得不呈现高耗能和高排放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城市的建
设。所以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低碳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2建设低碳城市的管理实践有序进行,但政策有待配套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已经启动低碳城市交通;低碳城市建设也已经先行先试;低碳合作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政府还缺乏完善的低碳 管理配套政策,没有充分运用公共财政、公共财税和公共权力,来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鼓励和扶持 “ 三低”企业和“ 三低”消费,限制和惩罚 “ 三高”企业和 “ 三高”消费,培育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的发展。
(二)长株潭城市群完善低碳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
1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将“ 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圈“ 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引领城市圈政府把建设低碳城市的成效作为 “ 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目标与战略措施。
2完善低碳城市建设决策管理体系,配套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杠杆。
成立城市圈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一体化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手段,引导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
强调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打破各 自为战的利益分割,克服一些不合理机制的障碍,尽快将设想变方案、将方案变行动,将项目进笼子,将机制抓落实,仍然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以建设“ 两型社会”为契机,完善低碳管理体系需要突破的地方。
三、统筹解决人口城市化和低碳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是,中国必将经历城市化进程,这一进程具有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特征;中国的城市化仍未完成,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阻挡地向前推进。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即城市化率在20%~70%之间,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过程,人均耗能和能源强度在同时期快速上涨。
首先需要为新增城市人口提供足够的住房,对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城市绿化等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消耗更多能源。
其次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城市化推进和收入水平提高,能源消费特征会发生转变,导致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农村人口移居城市后,将以电力替代煤炭、木材等传统能源,收入水平提高使人们更倾向于消费清洁、方便的电力。最为显著的是城市交通发展会导致更多化石燃料及电力消费。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快速增加,按照保守估计,到201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总量将达到1466万辆,其中,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约1400万辆。
武汉、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在人口城市化建设中切实加强低碳经济战略研究。围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消费模式、低碳城市群建设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支撑两型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引导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1垃圾低碳处理
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体系。长株潭在三市的建城区实施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基础结构。在城市边沿区建设以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热电联产的大型沼气工程。
武汉城市圈通过分散式处理方式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分别处理,循环利用,减少社区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合理设计碳吸收绿地,打造碳中性社区,在园区社区内设置“碳补偿树林”,鼓励居民通过植树进行“碳补偿”,打造碳中性社区。
2低碳城市群建设
长株潭在三市已建成的以中央电空调供应能源的大型建筑,实施废热循环利用的改造工程,为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城市群,打下坚实基础。
武汉城市圈在建筑方面,推广安装能效控制系统,依照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建社区推广
绿色建筑和节能装置,使建筑能耗大幅度降低,实现建筑的低碳化。
3低碳交通出行
长株潭实施城市群新能源公交车一体化的普及工程;实施城市群太阳能热利用的普及工程;实施城市群绿色照明普及工程;加大力度实施沼气发展的普及工程;推行光伏发电,比如,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梅溪湖,要建成高科技创新园区——湖南硅谷,准备电热供应上完全使用太阳能,建设成湖南的太阳谷;同步推行生物能源工程,在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生物质能液体燃料的产业基地。
武汉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推出了城市自行车租借系统,上万辆自行车租借点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设立自行车专用道;积极倡导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如轻轨和地铁系统。
4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消费体系。消费行为和消费取向对生产方式和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重生产、轻消费”现象,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公平消费,通过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选择,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应用及生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产品,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
四、其他低碳城市
1中国电谷,低碳保定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到2009底,保定市对近5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进行了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累计完成了107个小区庭院照明太阳能改造工程,仅此一项就实现了每年节约2900吨标准煤,年节电约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等1900吨。上海市——打造低碳世博引领城市节能减排
未来几年里,上海计划通过一个系统的建筑节能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公共建筑的耗能情况。通过安装用能实时监测系统,将上海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直接与房管局和电力公司的数据库联合在一起,通过数据统计设置公共设备的用电定额,分阶梯向公共建筑收取用电费用,促进节能。整个世博园区,从选址、规划开始,到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上海始终贯彻“低碳”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上海也积极落实“碳补偿”措施,尽可能抵消世博会的额外碳排放。
以崇明为例,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个二氧化碳零排放区域。在这座新城内,八成以上的固体废弃物将实现循环利用,热能和电力将通过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光伏直接获得,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也将有望在此建立。
参考文献:
[1]王胜今,人口社会学(第二版)[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12.[2]刘承良,余瑞林,熊剑平,等.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J].地理研究,2007,1.[3]周强.用长株潭试验区发展成果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J].湖南社院学报,Vol.10,No.3(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