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区突出一个引领 实施三区带动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提升

时间:2019-05-12 18:4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魏都区突出一个引领 实施三区带动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提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魏都区突出一个引领 实施三区带动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提升》。

第一篇:魏都区突出一个引领 实施三区带动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提升

魏都区突出一个引领 实施三区带动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提升

2012年,魏都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重持续、求协调、促提升、惠民众”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把握“一个引领”,突出“三区带动”的工作思路,即把握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个引领”,通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引领城区改造建设和管理创新,引领二三产业集聚协调发展,引领居民富裕文明进步,引领城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突出“三区带动”,就是要全力抓好商业经济区、产业集聚区、魏都风情区建设,以此为抓手,带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致力把魏都区打造成为特色明显、产业先进、转型发展、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一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夯实持续提升的坚实基础。一要招大选优引项目。变招项目为招企业、引产业,着力引进个头大、带动强的项目。深入实施5318招商引资行动计划,重点谋划推介30个招商引资项目,实现签约资金110亿元,突出抓好8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二要强化运作建项目。对30个重点项目和47个城区改造建设项目,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推进难题突破、工作深入、任务落实。拆迁方面,规范拆迁补偿,用好用活“五字工作法”,开展“百日会战集中攻坚”行动,在和谐拆迁、快速推进上创造魏都经验。融资方面,着重用好两个投融资平台,有效争取信贷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上级财政支持,大力开展土地收储。三要完善机制促项目。坚持、完善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产业项目、城建项目制度,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下功夫做好项目规划、土地、环评、审批、招商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有力有序实施。深入开展“招商项目落地年”活动,开展招商大回访工作,切实提高招商项目“三率”。明确各项目建设的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协作责任,加大督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阻碍项目建设的行为。

二是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持续提升城区建管水平。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一起做,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一要强化规划工作。坚持规划编制预审联席会议制度,着重加强容积率等重要指标的管理,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可行性。做好华佗路、帝豪路、运粮河两侧等重要道路、地段的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铁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集中力量重拳打击私搭乱建行为。二要加快改造建设。抓好列入市台账的27项总投资

4.5亿元的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和总投资97亿元的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实施光明路西延、兴华农贸市场、灞陵路南延等续建、尾工项目,围绕“魏都风情区”建设、沿运粮河整体开发、服务新区建设、城市景观道路、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区域等五个重点,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强力推进。三要提升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队伍、装备建设,深入开展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夜市摊点、乱贴乱画四项专项整治,着力提高数字化城管按期结案率,打造许由路、八一路城管亮点街道。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巩固各项创建成果。

三是突出商业经济区建设,持续提升第三产业支撑能力。按照“发展提

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要求,发挥区位优势,以商业经济区、特色商业街建设为重点,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要强力推进商业经济区建设。围绕鼎鑫大商新玛特许昌总店、胖东来时代广场、服饰广场、生活广场、三家电及周边特色市场、门店,打造许昌市中心商务区。进一步引导周边街区通讯、电脑、机电、建材、服饰、餐饮等行业企业集聚成“市”,推动曹丞相府周边、洋帆、恒达利、奎楼步行街等市场发展,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居民消费需求。二要积极打造特色商业街。统筹城区改造和三产集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茶叶、钧瓷、玉器、古玩、服饰、名吃等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特色街区,积极谋划推进沿南顺河街区酒吧休闲一条街、特色餐饮街等特色街建设。三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挖曹魏文化内涵,围绕“一区”(魏都风情区)、“一府”(曹丞相府)、“一河”(曹操运粮河)进行开发,推进风情区核心区域改造及曹丞相府景区提升,加快运粮河两岸景观带规划建设,积极参与和支持灞陵桥、春秋楼、文峰塔等文物景区景点综合开发,凸显“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品牌特色。四要推动优势行业持续协调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开发建设商务楼宇,加快实施卓越扬子大厦、银都国际、绿洲纺织大厦等项目,培育发展楼宇经济。谋划推进魏都物流园、中棉物流园、义乌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做好红星美凯龙、大润发超市等项目前期运作。积极发展创意设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等业态,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和效益。

四是突出产业集聚区建设,持续提升工业规模效益。认真落实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既定措施,力争魏都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依托“四园两中心”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要突出抓好医药、纺织服装加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使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推进裕丰纺织、中棉集团河南物流产业园项目,引导纺织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实施中棉物流产业园、裕丰原棉加工、高档面料、永跃服饰等项目,努力打造从原棉到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提升纺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要以恒丰实业、鹿鼎实业为依托,积极引进相关配套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实施北驰车轮、鹿鼎实业项目,提高集聚区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三要重点实施修正药业、迪尔康等重大项目,弥补集聚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短板。

五是突出抓好民生民本,持续提升全区群众幸福指数。把对人民负责看得更重一些,通过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一要坚持多办惠民实事。抓好十项民生工程,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健全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启动魏都实验小学、十六中新建教学楼建设,新建1所郊区公办中心幼儿园,实施五一路、新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完善文化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扎实推

进全民健身活动。二要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成立群众信访工作部,畅通诉求渠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深入推进平安魏都建设,加强消防、危化、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推进校车安全管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三要维护好群众利益。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让群众得好处、得实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讲究方式方法,争取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坚持创新和用好载体,集中开展“走基层、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等活动,让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第二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我市已经坚持第五年在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对项目工作进行部署,这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我市要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做到认识更加到位,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使项目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要进一步认识项目工作对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抓好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快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战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离不开项目带动;按照中央、全省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好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的落实和推进,更有赖于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抓项目是真本领。抓发展就是抓项目,不抓项目没有出路,有项目才有发展、才有后劲、才有竞争力。我们一定要从长远发展、从推动全局工作角度,从更高站位、更宽思路上充分认识项目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领导水平的主要鉴证,作为保持经济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持之以恒,紧抓不放,一抓到底。

要抓住项目重点、突破项目难点,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项目带动战略是我市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基础薄弱,突出地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滞后,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是我们必需始终坚持的工作重点。突破项目难点应该从加快经济发展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把开发、建设带动作用强的生产性大项目、好项目作为突破口,善借外力、借梯登高,靠项目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特别是要围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闽江源头生态效益型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构筑产业群,扩大规模效应,壮大实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强调协调发展必需树立和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加紧规划和实施一批科教文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直接关系民生的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项目带动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要深化“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思维、发展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工作机制。激活主体,加快启动民间资本;构筑平台,加快园区建设;优化环境,形成投资“洼地”效应,努力使投资者在##发展兴业充满信心,工作居住安全放心,生活娱乐舒畅开心。通过深化项目竞赛活动,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增强服务中心的主动意识,参与推介项目的实践活动,推动兴起##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

要切实加强项目工作领导,狠抓任务落实。工作“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必需把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逐级分解量化细化,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到各级领导,把项目工作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必需强化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市、县两级都要对全年的重点项目和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建设进度。必需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重点建设工程廉政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抓好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的落实,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做勤政廉政的表率,切实加强重点建设和项目工作队伍的反腐倡廉工作。

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大力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聚智集力、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清醒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坚定做好项目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推动项目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着力可持续 创新促提升 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

着力可持续

创新促提升

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

福建省红十字会(2009年1月8日)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是引领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武器和强劲动力。近年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红十字会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可持续,创新促提升,开放多运作,履职重实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创业中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省情的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律,努力突破影响和制约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整体影响力和综合救助实力,扎实推动红十字事业全面发展,取得初步的开局成效。省红十字会先后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2005年为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募捐全国最佳组织奖”、“2006年十佳报刊宣传单位”和“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红十字博爱周活动优秀组织奖”、“2008宣传组织工作优秀奖”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等;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2006年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红十字博爱送万家”项目荣获省首届“八闽慈善奖”;省红十字会被评为省直机关第九届“文明单位”。

一、重在运作,创新宣传筹资显效机制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创新运作,体现责任,体现宗旨,体现为民,是确保长效持续的关键所在。红十字救灾、救护、救助等各项工作要有实效,创新建立稳定长效的宣传、筹资机制是当务之急。宣传与筹资是红十字会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紧密携手各种媒体,采取互动、联动,推动项目载体运行的办法,创新宣传筹资模式,以宣传促进筹资,以筹资带动宣传,较好地增强了筹资宣传工作的实效。

人道精神和爱心公益理念传播效果不断增强。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宣传红十字知识、弘扬人道精神、倡导爱心公益理念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发展建立新闻志愿者队伍,联手相关传媒开发系列公益互联网站,策划举办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坚持从建立社会化宣传工作机制入手,整合社会资源,传播人道精神和爱心公益理念,推进红十字公益形象提升,有效提高了红十字会社会知晓率。

一是携手媒体创办红十字专题栏目。分别与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体育健康频道和东南卫视联合创办《海峡西岸红十字》与《海峡传情》电视栏目等,有效利用媒体覆盖强和受众面广的特点,系统传播人道知识理念,宣传健康和救护常识,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搭建人道救助和筹资平台,社会反响效果不断增强。二是倡行“爱心公益”。与省委文明办、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共同组织“福建省红十字爱心公益企业(单位)、爱心公益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新年更替之际持续开展“用爱迎新年”大型公益主题行动;并于2008年元旦正式向社会发出倡议每年1月1日为“爱心公益日”,通过引导人人积极参与“行一个善举,献一份爱心”活动,培植志愿服务精神和红十字爱心公益理念,并使其逐渐成为人们构建和谐的自觉行动。三是建立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主义培训基地。我们致力红十字事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依靠力量,与福州消防素质教育基地等联合建立“福建省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主义培训基地”,在开展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和初级卫生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同时,开设灾害预防、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劳动实践等系列课程,有效拓展青少年人道精神传播阵地。为此总会授予我会“2005—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一等奖”。

宣传筹资救助一体化平台引领作用不断显效。近年来,我们探索建立了集宣传、筹资、救助于一体的公益平台,努力推动宣传筹资工作携手并进。2006年我们创新公益引领办法,率先与《海峡都市报》创办“海都红十字公益金”,并聘请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先生担任爱心形象大使。通过大量典型救助活动和公益策划,把民间零散的公益救助行为引导到有法可依的公益组织中来,系统规范了媒体经常发生由事件牵动的各种募捐与救助行为,将募捐款物统一纳入省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的公募账户管理,既使红十字宣传效应不断得到提升,媒体也通过公益作为社会影响力和亲和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双方的共赢。之后我们还与《东南卫视》、《东南快报》联合建立了“东南联盟红十字公益金”,并陆续与其它电视、广播等传媒单位建立了融引领公益理念、开展公益筹资、实施公益救助于一体的各类红十字公益金,收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筹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这些“公益金”平均每年为省红十字会募款百万元以上。

体现牵引善行的红十字公益项目运作不断深化。针对社会公益募捐面临的新情况,我们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外联,搭建平台,不断拓宽筹资渠道。2006年初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00多个人道救助项目,结合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及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进行整合分类,筛选推出首批8类43个人道救助项目集中宣传推介。这些项目,既有自然灾害救助、生命救助、健康援助、博爱助学、助老助残方面内容,又有爱心互动、人道传播、事业发展内容,涵盖了人道救助的多个领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为社会各界搭建了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拓宽了红十字会的作为空间,激发民间更多积德行善热情。与此同时,我们制定了《福建省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表彰办法》,设臵了“人道勋章”、“人道金(银、铜)质奖章”、“人道荣誉奖”等系列奖励办法,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彰显爱心公益行为。2008年我们又启动成立了针对救助贫困家庭白血病病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援建贫困地区的乡(村)卫生院、站及博爱天使救护车的“希望天使基金”、“爱心天使基金”和“博爱天使基金”,不断丰富募捐筹资项目,立足共赢,加强运作,汇聚社会资源,凝聚人道力量,逐步实现了募捐筹资工作由“活动主导型”向“项目牵引型”的转变。2005年以来,全省红十字会共募集爱心款物10.97亿元,其中省级2.3亿元。

二、重在实效,增强人道救助服务能力

以人为本,着力民生,红十字会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目标所开展的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卫生救护等,所弘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所奉行的“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宗旨,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所有的运作,都要落实在有没有成效上,要靠实效保证持续,以一种长期、持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用实效取信于民,真正展示红十字会的形象。近年来,我省各级红十字会认真依法履职,围绕服务保障民生,不断拓展人道服务领域,努力增强救助实力,提升红十字人道救助与服务水平。

强化履职,救灾应急求实效。福建地处沿海,每年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了加强红十字会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救灾网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会应急工作要求,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福建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投资1200万元购臵了3800多平方米的备灾救灾中心仓库,指导各级红十字会加强备灾紧急救助硬软件和能力建设,提高了灾害紧急救助实力和能力。近年来的历次自然灾害,都总在第一时间展现出红十字的风采。各级红十字会视灾情为命令,全力以赴发动各界捐款捐物,深入灾区考察灾情,展开灾害救助行动。如2006年发生的“桑美”超强台风,台风刚过即灾情发生的第二天,省红十字会就将首批价值28万元的救助物资直接送到福鼎重灾区,同时联合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一起深入到灾情最严重的镇村考察灾情,现场发放物资,并制作了两个募捐短片在电视上24小时滚动播出,在短短的十天内,就先后接收和募集了700多万元款物并发往灾区,前后一个月内省红十字会直接拨付和调运到宁德地区用于救援救助“桑美”超强台风灾区以及灾后重建项目的款物多达1000多万元,较好地发挥了人道救助领域政府的助手作用。

主动融入,贴近民生求实效。主动跟进,有效作为,紧紧围绕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红十字的作为才能保持生命力,不断做大做强。近年来,我们按照“贴近民生、集中力量、精心打造、系列推进”的思路,围绕重大主题活动搞救助,通过系列公益行动促效应,为增强红十字人道服务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5年起我们启动了以“弘扬人道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红十字系列博爱救助行动,设立红十字义诊、复明、助学、帮困等系列救助行动项目,采取省级引导示范,各地配合联动,持续开展并不断深化,共同打造人道救助品牌。每年“两节”期间,在持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的基础上,开展除夕夜关爱孤寡老人和孤儿的“百孤圆梦”行动和“红十字爱心年夜饭捐助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组织开展“1+1春暖女性爱心行动”和“红十字关爱女性健康特别救助行动”;盛夏高温期间,开展“红十字关爱务工人员暑期公益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临时休憩防暑场所,免费送水送医送药和防灾避险手册,并前往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组织开展“红十字盛夏送清凉”活动,看望慰问施工人员;金秋入学之际,联合媒体、企业开展“海都利群阳光助学”、“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和“金桥红十字全免特困生助学”等大型助学活动,等等。这些社会关注的活动,主题鲜明,让公众感到红十字时刻在我身边,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的救助行动,系统地引导社会公益善行,既实现了人道资源的汇聚,也很好地提升了红十字的公益形象。

与时俱进,拓展服务求实效。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心理健康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为此,我们积极拓展人道救助领域,于2007年成立了“福建省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启动实施红十字心灵阳光工程,招聘心理专家和志愿者,开通了网站QQ咨询和心理援助热线,立足于联合媒体和专家致力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活动与市民心理沟通和互动,开展灾害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骨干培训,针对不同心理障碍人群开展心理援助。目前,该中心已先后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孩子、关心网瘾少年和解除工薪族、孤独老人、婚恋情感障碍者等心理健康援助活动。高考前夕,我们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9个设区市举办了“高考心理辅导公益巡讲”活动,受到了近万名高考考生及家长的欢迎。“5·12”汶川地震后,我们还组建了福建省红十字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培训组织101名心理援助志愿者,为来闽救治的四川地震灾区伤员提供心理治疗。全省现场救护师资培训班我们增加了心理援助的课程,深受学员欢迎。厦门市红十字会在厦门监狱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服刑人员提供免费心理辅导,社会反响良好,等等,有效延伸了红十字人道救助服务领域。

三、重在持续,增进海峡两岸交往合作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前沿,肩负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两岸隔绝几十年首个协议就是由红十字组织签署的“金门协议”,多年来,我们在总会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国际中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联络见证两岸双向遣返作业,协助政府处理涉台突发事件,努力搭建人道交往平台,积极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面对两岸关系新发展新机遇,如何保持优势、持续作为,既要保持清醒,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认清形势,开拓进取,寻求拓展空间,加强交往合作,保持发展的态势。

持续沟通,巩固两岸人道交往的桥梁。多年来,我们依据两岸红十字组织签订的 “金门协议”,持续做好两岸双向遣返作业。截至2008年底,共参与见证、遣返作业211批(次),接回非法进入台湾地区的大陆人员38516人,遣送非法进入大陆地区的台湾人员90批(次)348人;受理大陆查找在台亲人4508宗,找到171宗,受理台胞查找大陆亲人1359宗,找到573宗。加强双向交流,省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交流互访密切,主要负责人均率团互访,金门、马祖红十字组织与省和沿海地市红十字会交往频繁,定期举办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和其它联谊活动。制定《福建省红十字会参与处臵涉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方案》,与省台办、边防等有关部门一道,联系台湾红十字组织,妥善处理各起两岸沿海渔民纠纷和海事、空难等突发事件,较好地体现了协调沟通两岸重要桥梁和政府助手的作用。

持续先行,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新领域。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海峡西岸地缘优势,发挥红十字会独特作用,积极拓展两岸人道服务领域。2001年“两门两马”(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航线开通后,为方便在大陆经商、旅游、探亲的患病台胞及时返台医治,我们基于人道立场,与台湾和金门、马祖红十字组织反复协商,联手建立了两岸在紧急情况下展开人道救助的合作机制,为台胞返台就医开辟了“红十字生命救助绿色通道”,并制定生命救援接力行动方案和应急救助措施,确保两岸人道合作新项目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有158名患病台胞通过“红十字生命救助绿色通道”直航返回台湾,也有6名大陆同胞由此返乡治病,成为挽救台胞生命和沟通两岸关系的桥梁。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出打造“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构想。围绕这项工作,2007年闽台红十字组织共同在厦门联合举办“海峡两岸红十字海上救生救护协同演练暨研讨会”,2008年我们又成功联手举办“2008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员训练班暨世界急救日纪念活动”,并挂牌成立“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员训练基地”,不仅拓展了两岸红十字生命救助领域,深化了两地红十字组织的合作,而且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搭建了新平台,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重在提升,巩固发展组织队伍建设

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科学发展观就能得到贯彻落实。观念提升,决策才能提升,也就有红十字组织队伍的提升和事业的提升。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网络不健全;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业务建设不规范;理顺体制阻力大,专兼职队伍不健全;组织作用难以发挥,有法团体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许多一直是影响和制约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都亟需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以破解。在组织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本着“紧抓重点、加强指导、典型示范、推动全局”的工作思路,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努力打牢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础。

突出重点,提升组织建设水平。抓好组织建设工作不仅是破解红十字事业发展突出难题的必要,更是推动红十字会科学发展、更好履职的前提。首先是坚定不移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近年来,彭珮云会长先后三次到福建调研都专门对此作了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副省长、前任会长汪毅夫,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会长陈桦还分别给未理顺的设区市书记、市长写信提要求,我们还协调争取省人大开展执法调研重点督促,深入各地协调当地党政领导和部门,宣传政策法规,指导推动理顺,通过努力收到了较好成效。目前,全省9个设区市、39个(占46%)县级红十字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其次是分类指导加大基层组织覆盖。红十字会服务的对象在基层,依靠的力量在基层,作为作用也在基层。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和志愿工作者,才能发挥红十字组织的作用,做好红十字会的工作。根据总会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有关部署要求,这几年,我们按照“大中学校广覆盖、街道社区促提升、乡村组织多培育、企业单位求突破、医疗机构重作用”的思路,加强规划指导,分层面、有重点、有步骤地在全省实现红十字基层组织的覆盖。目前全省拥有基层组织2442个、团体会员2747个、个人会员485620人、红十字志愿者75920人。第三是典型引路以点促面。近年来,我们还注重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先后培育了一批在全省或全国有影响的基层组织典型,并以此带动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如泉州石狮市锦尚镇农村红十字会、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南社区红十字会、福州市鼓楼区中山社区红十字会、南平市延平区博爱村红十字会、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红十字会等,都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传播红十字精神,培植志愿者致力服务弱势群众,为基层红十字组织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样板。2008年,南安市红十字会被总会授予“十佳县级红十字会”,同时分别有3家乡镇(街道)红十字会、红十字冠名医疗单位被授予“优秀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和“优秀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

注重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始终是我们事业发展与保持活力的源泉和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县两级理顺管理体制的推进,红十字会新生力量不断充实,队伍综合素质提高迫在眉睫。对此,我们通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和工作研讨会等形式,着力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型干部队伍。积极选送干部参加总会和省内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先后举办组织建设、统计报表、新闻宣传、团队意识与执行力建设、应急工作、救灾网络、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等业务培训班,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总会专家、省委党校、省委省政府等高层次老师为红十字系统干部授课,输送干部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或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定期召开理事会,同时结合每次全省工作会议、业务会,组织各地开展经验交流、工作研讨和学习观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5·12”地震灾害募捐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我们邀请一家国内知名素质拓展训练机构,对省红十字会机关全体人员开展团队拓展训练,不仅让大家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后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进一步更新了思维理念,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培训效果超出了预期目的,受到大家的认可。

着眼长远,提升规范管理要求。我省红十字会理顺体制较晚,各项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制度规范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为此,我们着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加强内部管理运作。结合部室职责和分工,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规则,形成了《福建省红十字会机关管理制度汇编》、《红十字募捐流程手册》等。我们还将一些日常程序如接受捐赠、社会救助、财务管理等上墙公开,由公众监督执行。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使各项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二是严格财物管理制度。账务信息公开透明是红十字会之公信力所在。为此,我们始终将捐助收支和物资管理使用臵于制度约束之下,及时通过网站、简报、年报等渠道公开资金接收和使用情况,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同时切实尊重捐赠者意愿,用好每一笔募集的善款,实施好每一个项目,让捐赠者满意,让受助群众满意,维护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三是积极开展争优创先。通过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团队战斗力。如对实现完全理顺的设区市红十字会,我们都予以一定的资金、车辆和救护培训器材等物资奖励;对在统一部署的重要任务和各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都给予表彰和奖励。今年,我们在2006年荣获“省直机关第九届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创“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推动机关软硬件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们近年来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粗浅探索,虽然有所收获,但离总会的要求,与各兄弟红十字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刚刚告别的2008年溯往过去,福建省红十字会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福建省所有红十字同仁,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福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再踏征程,奋发进取,科学发展,努力推动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谢谢大家!

下载魏都区突出一个引领 实施三区带动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提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魏都区突出一个引领 实施三区带动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提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