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延安学习考察的几点感受市政协主席
赴延安学习考察的几点感受市政协主席 杨声东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一直 以来,听过、读过很多关于延安的故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3 月 16 日至 20 日,市领导 干部学习考察团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终于如愿踏上延安 赴延安学习考察的几点感受 市政协主席 杨声东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一直以来,听过、读过很多关于延安 的故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3 月 16 日至 20 日,市领导干部学习考察团赴延安接受革命 传统教育,我终于如愿踏上延安这片土地。在延安短短几天的学习考察中,我始终怀着虔诚 和崇敬之心,登上了巍巍宝塔山,瞻仰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革命旧址,参观了 延安革命纪念馆,聆听了延安干部学院教授所作的《党中心在延安十三年》的专题讲座,重 温了延安时期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革命历史。延安之行不仅使我对延安有了感 性熟悉,而且使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一、实践党的宗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延安时期响亮地提 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 持。延安整风前后,毛泽东同志曾对党的根本宗旨做过精辟的概括: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以向人民 负责为根本,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必须以 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当前,市委、市政府开展 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大调研”“千名干部进街入户大调研”活动,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布置,认真开展好这项工作。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困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在政协机 关工作,还要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彻到为政协委员服务,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服务,以便更广泛地了解民情民意,为市委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提案。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要牢记延安精神的本质,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
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
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 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 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提出 的一句口号,当时延安的情况非常恶劣,缺衣少粮,甚至到了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问题的地 步。在这个时候,党领导根据地的人民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王震将军带领三五 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农垦,又战斗又生产;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领导人亲自带头纺线 织布。可以说,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艰苦奋斗不仅有“艰苦”的含义,更 有“奋斗”的要求,它强调精神上要振奋,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顽强拼搏。过去中国革命靠 党的正确领导,经过无数革命者艰苦奋斗,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进程中,同样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是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轻 易产生大手大脚,不计成本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 方,需要到艰苦的环境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三是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将面临许多新情 况、新问题、新困难,也需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奋发向上,布满信心地研究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战胜新困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我们更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做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表率,做关心群众、勤政为民 的表率,做清正廉洁,做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表率。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吃苦在前,享 乐在后,做到政治上清醒,思想上坚定,精神上振奋,工作上勤奋,生活上简单,永远保持 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做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三、加强学习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注重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把学习摆在首位。在中国 革命的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第一次是五四运 动,它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二次是延安整风运动,它在全党范围内解决了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第三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特点的,全国范围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三次 伟大的历史性运动中,延安时期整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
的意义。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 泽东同志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就是我们党讲学习的光辉范例,党的历史证实 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心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要建设学习创 新型领导班子。本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继续和发扬延安精神,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坚持 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具 备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以科学的发展观更好地统揽全局,推进各项工作。这是一项 艰巨的任务,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顽强的毅力才能做到坚持学习。自己一定要用延安精神来 激励自己发奋学习,而且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 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学习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领导水平和创造力; 在学习中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寻求新突破。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理论学习的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工作的成效中,促进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四、延安精神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延安时期,交通闭塞,物资匮乏,内忧外患,面对国民党的 封锁,毛主席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在轰轰烈烈的大生 产运动中,毛主席在杨家岭开垦了一块荒地,结出了又密又大的西红柿和红辣椒。三五九旅 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使杂草丛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边区军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生存,求发展。到 1942 年底,大生产运动使边 区 150 万人民实现了人财两旺,兵强马壮。今天的延安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大力 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发展战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 业跨越式发展。2006 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 453.1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86 亿元;
财政总收入 148.15 亿元,人均财力居陕西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 2425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8500 元。我们贺州市总人口与延安市相同,但经济社会发展与延安市相比,还有 一定距离。我们要学习借鉴延安市的先进经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观 统领全局,以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新贺州为奋斗目标,按照“五业并举,工 业优先,夯实基础,
做大总量”发展要求,突出抓好园区经济、通道经济、特色经济和循环 经济建设,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 前,我们正在开展以干部作风整顿为重点的“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要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年” 活动,把延安精神贯彻到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转变作风,规范行为,提高素质,改善经济发 展的软环境上来。发扬延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股拼搏精神,乘势而 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建设富裕和谐新贺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赴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延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经济发展局---叶慧祥
延安,在人们心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
延安,神圣的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精神从这里诞生、成长、并发扬光大。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延安,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6月20日,当我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激动的心情,始终澎湃不已。
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先后参观了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的伟大实践,从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运筹帷幄打江山的光辉事迹中,深入了解了延安精神的真谛。这里的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望着那一排排简陋的窑洞,听着解说员认真细致的讲解,深深地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朴素精神所打动,为他们在如此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形成统一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写出科学的理论著作,领导指挥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而无比钦佩和赞叹。站在革命领袖们工作、生活过的遗址前,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老总和周总理等开国元勋们秉烛夜读,研究作战部署,召开会议时的身影和神态。可以说,延安之行,带给我的是一种情感上的震撼,心灵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
中国共产党87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各界人士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历史。其中,延安时期的13年(1935年-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发展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全面发展并成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伟大时期。
“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来源于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最集中地反映在毛泽东同志延安时期的著作里。毛泽东的190多篇箸作中,有120多篇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写成的。延安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斗争和胜利经验的总结,是辛亥革命以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良特征、品质、作风的综合,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财富。
历史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延安精神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这次赴延安市考察学习,让我们看到了现实差距,也看到了努力方向。今后,我将立足阿左旗腾格里管委会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延安精神为动力,抢抓机遇图发展,构建平台谋发展,创新机制求发展,优化环境促发展,努力推动腾格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赴延安考察学习体会
2007年4月15日至22日,我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十七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赴延安考察学习。在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了宝塔山、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凤凰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干部学院、南泥湾等等,聆听了延安干部学院王诚安教授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专题报告。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
十三年的伟大实践,从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运筹帷幄打江山的光辉事迹中,深入了解了延安精神的真谛。这里的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望着那一排排简陋的窑洞,听着解说员认真细致的讲解,深深地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朴素精神所打动,为他们在如此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形成统一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写出科学的理论著作,领导指挥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而无比钦佩和赞叹。站在革命领袖们工作、生活过的遗址前,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老总和周总理等开国元勋们秉烛夜读,研究作战部署,召开会议时的身影和神态。可以说,延安之行,带给我的是一种情感上的震撼,心灵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
一、小窑洞孕育大思想
中国共产党86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各界人士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历史。其中,延安时期的13年(1935年-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发展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全面发展并成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伟大时期。
“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来源于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最集中地反映在毛泽东同志延安时期的著作里。毛泽东的190多篇箸作中,有120多篇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写成的。延安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斗争和胜利经验的总结,是辛亥革命以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良特征、品质、作风的综合,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财富。
历史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延安精神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二、民主党派也要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政治格局,也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总结形成的。中国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正确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符合中国国情与我国民主党派实际情况的。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早在1940年3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中,第一次提出了“三三制”的政权建设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只有汉奸反共分子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其中,必须保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正是这样一种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格局,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回顾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历史,从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各民主党派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将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即共同主张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共产党一道,坚持抗战,坚持团结与进步,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为和平民主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著名的“五一号召”,我国八个民主党派积极响应,抛弃了“不右倾、不左袒”的中间路线和有人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想法,最终正确地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国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共同纲领》,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各民主党派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奠定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个民主党派参加的多党合作的格局,是对毛泽东提出的“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的践行与深化。由此可看出,中国的民主党派与延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
第四篇:赴延安考察学习体会
赴延安考察学习体会
茹佰宁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来临之际,长安六中党支部在董文利书记的带领下,于2011年6月17日至18日,组织51名党员和随当学习积极分子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察,我作为一名党员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的身心接受了深刻的洗礼,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在延安短短半天多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等重要党史发生地,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延安革命遗址。我们在毛泽东主席铜像前重温入党诗词,向党宣誓。
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学习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到了延安精神是的党的先进性重要体现。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浴血奋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斗争和胜利经验的总结,是辛亥革命、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因而始终保持着历史的活力,对于我们当前的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让我亲身感受了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延安南泥湾人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打败了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救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为了战胜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党中央、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实现了丰衣足食,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凯歌。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贯穿在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更表现在政治品质和精神状态上,实质是一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勤俭创业,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
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央红军在经过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延安后,系统地总结了革命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彻底清算了“左倾”和“右倾”错误,终于寻找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即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正确路线,从此迎来了中国革命新的伟大高潮。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中,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其重要的标志正是延安精神的产生和逐步丰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具有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而不能拘泥于过去的***惯、老办法,更不能用过去的老方式、老路子去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过这次红色之旅,我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国革命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决心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开拓创新,充实人生,将延安之行作为一个转折,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秉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为党、为人民、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五篇:赴延安考察学习交流文章
赴延安考察学习交流文章
2004年3月11日至18日,团市委组织24名团干部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考察团参观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的故居及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地址,并在中共七大召开地举行了重温入党、入团誓词仪式。抚今追昔,所有考察人员无不在思想深处上了生动的一课。参加考察的团干部纷纷表示要领会好、学习好、继承好延安精神,立足实际,认真学习,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共青团工作。现摘登部分团干部的考察报告,供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学习交流。
李丽(市人民医院团委书记)
近日,团市委组织的赴延安革命圣地考察团的24名团委书记,跨过一座座紧紧相连的青山,一路欢声笑语,一路奔放豪歌地来到了向往以久的延安。延安这块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敞开热情的怀抱,拥抱来自古密州的赤子。
滔滔延河水,承载了全国人民的重托;巍巍宝塔山,唤起了备受欺凌的民族。让我们一同走进延安,了解延安,感受延安,追忆延安。
延安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显赫,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座边镇小城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中心。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树立了不朽的旗帜----延安精神。今天,延安精神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人。宝塔山、延河水、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这一个个名字是那么熟悉,早已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一个个革命历史遗址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这些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令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旧居里那架在炕上的床,周恩来旧居里那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任弼时则把自己的一生比作骆驼,不唯索取,只有奉献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得到启迪,令我顿悟人生。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享用一生。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时代。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
在党的七大会堂旧址,我们面对庄严的党旗,进行了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我们感慨万千,肃然起敬,心中涌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毛泽东挥手之间,一次次拨正革命的航向,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周恩来握手之间,在亚非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邓小平抬手之间,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敲响了新时代的锣鼓。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江泽民举手之间,高擎起民族复兴的圣火。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好戏连连。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到了--胡锦涛拉手之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诠释三个代表,使中国踏上了世界的航线。
面对党旗,我们议改革、求创新、谋发展。党旗下我们年轻人以怎样崭新的形象、风貌、姿态、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难忘延安,难忘延安精神,难忘与我一同去延安的朋友。
王梦玲(经贸局团工委书记)
回顾这七、八天的考察,确实是大开了眼界,启迪了思想,受到了教育,加深并增强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本思想的理念。追踪历史和政治那段漫长的烽烟古道,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使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历史的发展是不能也无法逆转的。当考察团步覆在那方圣地上的时候,不仅使我想起,脚下的黄土大地非同一般,她是华夏后裔世代经营的繁荣昌盛的“华夏中原”,既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封建王朝代复一代的帝都、要塞。两千多年前,这里先是狼烟四起,诸候争霸。继之便是七雄并列,干戈不息。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自身的法则为其规律,历史前进的车轮更是如此。由乱到治,由分到合,最终走向统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任何企图破坏统一、阻拦历史、背叛祖国的行径,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三个文明”继往开来。我们这次所看到的古址、文物、景点、圣地确实不少。但真正从其要义上讲,精髓便是“秦砖汉瓦”。在这一点上,世界上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是没有敢与之媲美的。一块砖便有一串兴衰故事,一片瓦便印记着世纪风雨春秋。透过轩辕庙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古国文化的悠久。中国的政治、物质、精神,就是从愚昧精犷的古代艰难地发展而来的。正是这一源头孕序了今天的“三个文明”。今天这“三个文明”的确定,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我们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地新面貌。所以,我们每个人不但要致力于今天的“三个文明”,更要珍惜、维护古代的思想文化。
三、创业艰辛,守业不易。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当我置身在延河旁、宝塔下、窑洞前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一盏灯火、一滴水珠,这要燎原大地、汇成百川是何等艰难啊!然而,六十看后的今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六十年的风雨,六十年的历程,六十年走的这条路,是用鲜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走到革命摇篮,经过了革命圣地地洗礼,才晓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业是何等地艰辛。今天,祖国大地开遍了鲜花,是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浇灌的沃土而生发的。从而使我感到今天的来之不易。要把创业者打下的江山守卫好、保护好、建设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因此,立足本职,面向未来,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瑞滨(密州学村团委书记)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我的孩提时代,在我的学生时代,在我参加工作以后,时时都会有一种情感涌动在我的心间,因为我念着一个令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地方,一个令我梦绕魂牵的地方--延安。是她那巍巍的宝塔山照亮了我们前进的征途,是她那滚滚的延河水成就了中华一代伟人,她那博大的胸怀令我向往,她那厚得的底蕴使我崇敬。一路走着,虽然离延安尚远,虽然车马劳顿,但我的心已经飞到延安。我已经能够聆听到母亲延安的心跳,感受到她的体温。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我知道,这就是延安--我的延安,一个令我心神向往的地方。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应当让我们的脉搏同延安一起跳动,就应当真正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延安精神,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一、不怕吃苦,立足实际,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即清贫又枯燥。搞教学研究,做高考题,可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面对的都是几乎完全相同的知识点,应该说,枯燥是在所难免的。许多教师能固守清贫,但却忍受不了枯燥。我想,我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为了我的学生,也为了我自己,如何从枯燥的书本中教出丰富多彩的知识。
二、联系社会,搞好开放式教育。延安精神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得以创立的,恰如鱼和水的关系。
而我们的教学、教育也不应该脱离人民和社会。学校办学的宗旨是先育人再教书,这也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与社会各界联合,达到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实学校“送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栋梁,改变一个家庭,惠及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着“让每一位学生走上幸福之路”。
任炳然(市联社团委书记)
当我们跋山涉水到达延安时,大家齐声高呼:延安!我们来了!
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6万人。延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我们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三处革命旧址,观看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活战斗的团片展。参观考察,忆往事,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此次延安革命教育,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很多知识,感慨万分,受益匪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次旅行考察。延安,革命的圣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王磊(市燃料公司团委书记)
延安,在我心中是一个多么生命而又向往的地方。“两万五千里,万水千山,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小时候唱的歌曲时时缭绕在耳边,六十多年前的热血青年、进步学生,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以生命为代价奔向延安。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民族英雄刘志丹等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在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开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延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并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孕育出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这里有我们要学习的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叶剑英曾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这漫长的、艰苦的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任弼时作为中共领导人不辞辛苦,为了人民的事业日夜奔波,累倒在办公桌前。
这里又有着无比崇高的爱情,邓颖超在缅怀周恩来时说:“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虑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把我们的爱熔化在人民中间,熔化在同志之间,熔化在朋友之间,熔化在青年儿童一代”。
我们从高耸的宝塔,肃穆的会址,朴实的空洞,枣园的灯光中,找到了革命先驱的红色脚印,寻访到了延安精神的光辉轨迹。
王永杰(市第二水泥厂团委书记)
取道黄陵县北上百余公里,当车子在黄土高原的柏油公路上蜿蜒前行时,顾盼车侧,万壑千沟,黄土刀削壁立。大家感叹着大自然奇伟的造化之功,体味着“山高路远坑深”的真正内涵。这沟壑连绵不绝,藏兵百万巧掩装想是不成难题。也正如主席所言:“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也正是这种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解决困难的作风和鱼水深情,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战胜一切困难。这才是真正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想你“蒋校长”于亿万人民当中捉“朱毛”,谈何容易。
我们可以想象出“七大”代表是在多么险恶的环境中怎样跋山涉水汇集到延安。也可以想象出在战争年代把各地的党代表集中如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谈何容易!一代伟人旧居仍在,犹闻当年延河饮马声。
行前,我们曾谒过人文初祖--轩辕帝陵,挂甲柏前留影时,深为炎黄子孙同脉同根的我们而感到自豪,怀念始祖万世恩泽,民族豪气顿生。汉武仙台上东南望,想那一峡海水隔宝岛,即是同惠始祖恩泽,你跨过那湾浅浅的海水,真正四海归心大统于神洲又有何不可呢?
静立在延河大桥留影时,我思潮澎湃、意风气发,远处宝塔山上宝塔亮,近处大厦高楼施工忙,脚下延河之水绵绵去,笑看圣地延安换新装!
杨现富(开发区团工委书记)
这次考察活动以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提高共青团干部素质为主线,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历程,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考察归来,感受颇深。
首先,为当地恶劣的生存条件所震惊,也为现在的经济发展之迅速而自豪。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时期,虽然期间仍有些地方的路途较为颠簸,但延安周围大多数地方已修好了高速公路,坐车从西安需七个多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宝塔山下。沿途可看到到处是黄土,水资源很缺,可想而知当时当地生存条件是很差的、落后的。看到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枣园、王家坪、杨家岭等地,他们生活俭朴,甘守清贫,却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了一生。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现在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老革命家们用鲜血和苦难换来的,这么想着,也更坚定了我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投身到现实工作中的信心。其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正确的党。在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后,又致力于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开发区的共青团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为我们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也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共青团十五大精神为契机,推动开发区共青团工作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一定紧紧围绕市委和开发区工作的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好团的工作,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再次,我们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应深入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和共青团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狠抓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丰富青年的精神世界,增青年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作用。研究青年的需求,着眼青年的变化,推动和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在工作中多动脑筋,多出点子,多做实事,在新的征途上开拓出党政满意、青年拥护、社会认可的新局面。
卢德鹏(昌城镇卢家河崖村团支部书记)
只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只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只要有你追我赶、永不落后、永不言败的“超前”精神,胜利终会属于我们。这是我考察的最深感受。
在延安窑洞,我曾惊奇地问,沟沟壑壑的高原,何以吸引了无数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甘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而今,我终于明白,革命的路上,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姹紫嫣红,只有狂风暴雨,只有生死离别和火的考验,但革命的路上,更有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源,铁的信念,那是一座万代不倒的丰碑。
革命早已胜利,历史也已远走。当我们站在中共七大礼堂庄严的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浑身充满了力量,心中升腾起一种信念,那就是我们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续写“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展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飒爽英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祖国的重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要用自己更加丰硕的业绩告诉历史,告诉未来,所有光荣与骄傲不仅仅属于革命战争年代和长眠于地下的英灵,它还将属于我们新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
张志华(密州路学校团委书记)
到延安的时候,我们一起高呼:“啊!延安!我来了!”我能感觉到,全车人的热血都在沸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我想只有来到延安,只有第一次看到延安的朋友才有的感觉!我们默默的在颠簸的汽车上仔细的看着现在的延安,回想当年的延安„„
杨家岭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重要的一笔,在中共七大会议遗址,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大家都激情飞扬,清澈的心境让我们真正理解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
延安,一个多么神圣的地方,让多少人留恋忘返,让多少人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我们今天得以来到延安一睹延安的风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枉此行,这将是我们永恒的记忆。她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外表,更重要的必将深刻的影响我们的后半生„„
张金刚(密州街道五里堡社区团支部书记)
甲申孟春,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在团市委的组织下,我们一行二十四人由鲁至陕,行千里,在西安、延安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学习。所见所闻所感,使我充分认识了中国文明之古老,中华河山之壮丽。特别延安之行,看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业之艰难。此次西行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对我整个身心是一次充电,并必将影响我的一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西安无疑是中国的一部历史博物馆,它展示着历代王朝之变迁。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由一穷而白走到了幸福的今天。看今日中华,港澳回归,WTO已加入,申奥成功,神舟六号升天,百业俱兴,繁荣昌盛空前,历代王朝无可比拟。这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之体现。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们游览了王家坪、枣园等,亲眼目睹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战斗的恶劣环境,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当年工作居住的低矮、狭小、简陋的窑洞,走进了摆满长凳的延安整风的会议室,走进了中共“七大”的会址,并在那里重温了入党誓词,感受到了革命前辈虽处贫困却乐观向上的激情。我有时也为付出未有所得失去目标,也曾遭遇挫折而身心疲惫,来到延安,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恶劣斗争环境,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激情、豪情与感动让我身心全变。为此,我只有更乐观、更勇敢的面对生活,创造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