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视角解决大问题——河南省开封市以改善民生促和谐发展纪实
“小”视角解决大问题
——河南省开封市以改善民生促和谐发展纪实
“如何才能把一座城市的大事做好?从百姓‘小’视角着眼就能准确找到答案。”在河南省开封市,从市领导到各个县区、局委领导,这句话成了大家开展各项工作的参照标准。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新一任市委、市政府围绕民生“小”问题思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令百姓称道,促社会和谐的显著成效,在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中,寻求到了改善民生的新途径,谱写了以民生改善促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三轮车“老大难”问题变成了“福民工程”
“过去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三轮车在街道上乱停乱放、乱拉客。一夜之间,这些三轮车突然‘蒸发’了不说,包括三轮车师傅在内的开封百姓还都说好。”2月28日,当一位来自洛阳的游客听到一位市民这样的描述,感到兴趣十足。
三轮车治理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弄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但开封街头不见了三轮车,非但没有端掉三轮车师傅的饭碗,反倒把这件事情变成了福民工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得从头说起。多年以前,随着下岗再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封市街头非法营运的无证三轮车泛滥成灾,用简易铁皮随意“改造”而成群的三轮车成群结队,聚集在车站、广场等活儿拉客,成为古城开封街头“一景”,市民对此深恶痛绝。但由于牵涉面广,治理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渐成“顽症”。统计表明,2011年11月,开展三轮车整治活动之前,开封市区共有三轮车3.8万辆,其中有8000余辆是非法营运三轮车,居全省之首,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对此问题,开封市委、市政府领导经过反复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制定了“依法取缔,有偿收购,综合帮扶,有情操作”十六字方针,出台了《关于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在对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坚决依法取缔的同时,对人力、居民家用和货运三轮车规范管理。其间,全市新闻媒体、各级政府机关广泛宣传,密切配合,取得了市民的支持和三轮车主的理解,规范整治工作仅用半个月,3万余辆三轮车就全部得到规范整治。
三轮车无法挣钱了,靠什么养家?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开封市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措施,普遍开展对口支持,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该市已提供就业岗位25650个,为1703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举办就业洽谈会7场。经过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审核等环节,790户、2031人批准享受低保,1906户、2580人调整低保补助标准,20人获得医疗救助。开封市大批企业主动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有57%三轮车主实现再就业。这些三轮车主们说:“政府处处为咱考虑,咱也得为政府、为国家考虑。只要气顺了,干什么都能养家!”
三轮车乱象消失了,城市面貌改观了,车主就业解决了,整个社会和谐了。开封市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又开展了一系列顺应民意的配套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两改一建”顶天大困难,造幸福工程
近年来,老城区改造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老城区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滞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等极为不便,对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愿望日益增强。今年新春伊始(2月9日),开封市紧锣密鼓地组织召开了开封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下称“两改一建”)动员大会,要求并号召举全市之力,力争用四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58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用开封市委书记
祁金立和市长吉炳伟的话讲,就是“顶天大困难,造幸福工程”、“宁愿自己睡不着觉,也要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目的就是通过借助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东风,抢抓郑汴一体化重大机遇,让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成为“资源变资产”的城市新空间、“包袱变财富”的产业新高地、“难点变亮点”的管理新平台、“潜力变实力”的发展新引擎,努力打造一个“宋韵彰显亲切温润,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之城,从根本上改善旧城区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目前,在开封市109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内,需要改造的棚户区面积约580万平方米,工作十分艰巨。为此,经过科学谋划,积极运作,2012年,开封市共确定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1737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3426套,廉租住房2600套,经济适用住房270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3011套);确定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55个(其中迁村并居4个,城中村改造15个,棚户区改造36个),总改造面积达353余万平方米(比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今年303万平方米任务数还要多50万),占地约8000亩,征收资金约200亿元,共涉及居民35636户。与开封以往每年改造约20—30万平方米的旧城棚户区面积相比较,今年一年开封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量比之以往10年的还要大。
百姓“出行难”变成了“出门乐”
历史文化古城的交通不能“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值得!这是新一届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施政纲领的主导思想之一。
以往,公交车辆老化、破损严重;老城区背街小巷道路严重损坏,排水设施不完善,市民出行难„„是市民通过市长热线反映最多的问题。对此,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解决这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开封形象的问题入手,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购进66辆新型公交车投入运营,并开辟、调整8条公交线路,解决市民出行难题。目前,220辆新增出租车已经投放市场,还将投放80辆出租车;近期,又将新增100辆公交车,用以缓解“打车难”问题。
为解决三轮车退市的运力保障问题,开封市政府一次性投入6500万元,更新公交车辆254台,延长调整32条公交线路,延长运营时间,每天全市增开公交班次达到1000次,提高公交车出行分担率5个百分点,实现公交“快”开封。
开封旧城内许多背街小巷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一场雨过后,满地泥水让人无法出门。开封市委、市政府在省“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中,把解决百姓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拿出专项资金2245万元,对115条背街进行改造。针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群众提出的老城区夜间照明问题,开封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方案,拨付11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开封市城区主、次干道路灯改造工程,对15条亟待更新照明设施的道路进行了路灯线路改造。目前,开封成了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有一条没有名字的老街道,路难行问题是出了名的,群众成它是“走路绊着脚,骑车像喝多,遇到下雨时,几天不出窝”,对此,市民们怨声载道。今年春季,市里拨专款对该街进行整修,如今,路上花草茂盛,路下管道相连,路面平坦整洁,市民们称这条街为“和谐街”。一位75岁的白姓居民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俺是出行难,因此怕出门,如今俺是想出门,出门乐。”一句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小额担保” 贷款解决了职工就业“大难题”
“小额担保贷款可解决了俺的大问题”,这是开封盛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朱瑞贞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他说,靠着这笔贷款,他走出了下岗再就业的困境。
朱瑞贞曾是一位下岗职工。2003年依靠政府提供的5万元个人小额担保贷款,自主创业建起了自己的公司,经过几年的拼打,如今企业资产已超过4000万元,并解决了200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开封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该市更是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为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封市认真落实小额贷款政策,完善制度、简化程序、扩大规模、提高额度,确保了小额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激发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拓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开封又制定了《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统一放贷操作办法》,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小额贷款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2011年,开封市为致力于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006笔,共计8.3亿元,占省下达任务的26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创历史新高。这些创业贷款直接扶持创业者13995人,吸纳带动26368人就业。
针对担保基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封市通过压缩其他开支的办法,从就业资金中拨付4000万元,用于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同时,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策。截至目前,开封为个人提供了创业贷款4.6亿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兴办各类经济实体15000个,辐射带动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企业主发放贷款1.3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
“目前,开封市小额贷款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小额贷款已成为开封市解放思想与改善民生对接中的一根‘杠杆’。小额贷款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程也成了开封的亮点工程,全民创业成为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网民点击率最高的热点话题之一。”开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玮介绍说。
“随着‘工业强市、开放带动’战略效果的显现,开封市已经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开封市市长吉炳伟介绍说,“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民生财政’的转变,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今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还要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确保新增财力投入比例逐年提高。”
如今,在河南开封,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民生财政”带来的实惠。在城市,路好走了,环境美了,公共设施增加了,低收入者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在农村,“村村通”让油路通到家门口,农家娃上了现代化的课堂,自来水进了村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家带来了幸福的希望。随着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大家的心气都提起来了,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开封市各项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一个彰显新时期新景象的《清明上河图》正在中原大地展开„„(来源:人民网)
第二篇:以发展促和谐——海南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海南州是一个半牧半农地区,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各地的发展很不均衡,处于河湟谷地的地区各方面发展较快,一些山大沟深的乡镇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是,海南州立足实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浓墨重彩地勾画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事业兴旺发达的和谐蓝图。
为了围绕构建“和谐海南”,努力促进全州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海南州以经济社会建设为重点,优化发展环境;以扶持弱势群体为重点,改善民生环境;以保持社会稳定为重点,打造平安环境;以城乡环境建设为重点,构建生态环境;以社会信用建设为重点,营造诚信环境;以依法行政为重点,创建法治环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建设文明环境;以改善投资环境为重点,创造开放环境;以增强社会动力为重点,形成创新环境。海南州是一个农牧业大州,农牧民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79.33。切实解决好农牧业、农牧区、农牧民问题是海南州缩小城乡差距、消除贫困、促进全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根本问题。用工业化方式组织农牧业生产,全力推进现代高效畜牧业建设,重点抓好羔羊育肥出售、发展草产业、牲畜舍饲半舍饲圈养、优良畜种推广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工作,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托水电、矿产、畜牧、旅游、中藏药等优势资源,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资源转换和新型工业化进城。
作为一个以草地生态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欠发达生态脆弱区,海南州土地沙漠化面积达1900.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982.2万亩。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篇:网格群众小会议解决民生大问题嵊泗县推行网格群众会议纪实
网格群众小会议解决民生大问题
----嵊泗县推行网格群众会议纪实
“阿拉昨天反映的关于随意倾倒生活建筑垃圾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已经协调县建设局和城管大队到现场进行了踏勘,将建筑垃圾倾倒场改址为马关中柱山围垦区域内,原建筑垃圾倾倒场推平。县城管大队将于5月8日起在县电视台就改址一事及相关事项进行公告”。6月8日上午9点,菜园镇金平社区网格群众会议异常热闹,社区党总支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坐在会议桌旁,仔细听着网格群众代表各抒己见发表意见。网格群众会议,也称网格民情恳谈会,从2008年开始嵊泗县网格群众大会就从未间断过。
“侬别看这个会议小,它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啊!”五龙乡黄沙村居民蒋大爷说。今年,黄沙村争取到政府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用于农房风貌改造工程,可是在怎样进行住房改造和确保这项民心工程安全、高效运行问题上,村民意见不一。为此,社区专门召开网格群众会议,通过讨论、辩析,与会的党员、村民、渔民老大和妇女骨干代表一致建议:设立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监督组、验收组,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督,有序开展资金拨付、现场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采纳了网格群众会议的意见,并采取网格群众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及时通报工程进度,取得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黄沙村居民544户全部签订改造合同,签订率100%,群众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实践证明,网格群众会议不仅能够统一 村民思想,而且还能够发动群众以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社区大大小小的烦琐事,都可以通过网格群众会议得到解决。”菜园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张志燕如是说。菜园镇金沙社区石柱村金XX,母亲是精神病患者,父亲离家出走,自己又在读高中,生活相当困难,无力继续接受教育。这个问题被拿到网格群众会议上进行讨论,最后决定由镇社会事务办牵头负责解决。开会的第二天,张主任就申请了法律援助,帮助小金的父母办了离婚手续,享受了低保政策。去年,小金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本科,每年需要近2万元的学费,考虑到家庭条件,她决定放弃读大学的机会,选择就读学费较低的大专院校。张主任得知后,积极帮助小金向县慈善基金总会、民政局和暖促办反映,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帮助小金圆了大学梦。
“网格群众会议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民主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对话沟通、职能部门协调、共同商议解决的方式将矛盾化解于沟通中。”嵊泗县网格办主任说。四年来,网格群众会议征求民情民意1700余条,解决邻里纠纷400多起,被广大网格群众称之为老百姓参政议政的“政协小会议”。
通联:中共舟山市嵊泗县纪委陈碧松 电话:05805081909 手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