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庐山地理实习小结
庐山地理实习小结
一周的野外庐山地理实习终于在天晴的时候结束,似乎大家都恋恋不舍的回到学校。我们在一周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大家更团结,更活泼,似乎对野外更有兴趣了。在多变的庐山上,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还切身感受到山上的气温的温凉,果真是避暑圣地。当我们瞬间从30多度的南昌去到庐山25度左右的地方,瞬间感觉好凉爽。
在去之前听说条件很艰苦,做好一切心理准备,不过到了山上才发现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很多,吃的住的都还比较满意的。曾经的以为我们实习路线将会是不走寻常路,也许是没有游客的路线亦或是老师带领我们走一条新路这类的猜测。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带领我们走了一些风景名胜,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也学习到专业知识,还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绚烂的一抹色彩。
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惊讶,高兴,再到后来的不舍,贯穿我们整个实习的心情。实习一共进行了七天,在这七天里,每天都是很早起床,吃完早餐就开始出发,虽然身上的东西不是很重,大家的心情似乎都还不错,可是开始爬山,又走了很久之后大家似乎有点不太好的感觉了。即使每天爬山,走了十几公里的路,大家还是坚持到底,在一天的行程结束之后,大家还是在积极讨论当天的知识点,总结得失。
其实对于每天的行程感觉也不是很多,只是花在走路上的时间很多,真正在实习点的时间有点少,比如在庐山植物园时候才有了一个
半小时,大家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有序的参观了植物园。看到了很多我们平时没有认识到的植物,加上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庐山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待在那里的时间很少,却有很多收获。感觉整个实习行程比较仓促,还没有完全感受到实习的那种氛围。对于以后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希望可以再优化一些路线,多一些实习的内容和专业知识,比如多加上一些气象等。还有实习准备应该准备比较充足一点,对于学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应该还要加强。对于实习内容我觉得还是有待改进一点,系统性和条理性还不够明显。
此次庐山地理野外实习,一共七天的行程,第一天从月照松林再到气象站,我们观察了地质和气象,在行程中还进行了植物的采样和样方调查,大家懂动手按老师的要求操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对实习的内容和操作过程准备似乎不太充足,似乎还是存在一些不满意之处。在气象站我们还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一些庐山相关的知识,还学习到一些庐山的文化,比如宗教,建筑,政治等。庐山奇观中形象的表达了庐山的一些地理知识,对此我们深有体会,比如三月桃花四月开,说的就是庐山的气温比同纬度还有低,所以有了避暑圣地之称。不仅学到地理知识,还了解到一些庐山文化景观。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观察最多的是岩石的产状,几乎每天都会进行测量和学习。大家都自己动手使用罗盘,让我们感到很兴奋,对地理又有很多兴趣。不仅自己动手完成测量,还认识和使用了很多实习仪器,似乎大家都变成地理学家,虽然每天走路很多,却也在实习中找到乐趣。在最后一天的好汉坡上,真正觉得是一种挑战。可以用
笔直来形容那条路,我们不得不佩服修路的人,那么陡峭的路,走到山下都是一种勇气,更别说修出这样一条路出来,也算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吧。我相信在实习之后,一定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动力和支持的。
第二篇:庐山实习小结
庐山实习报告
09旅游管理(本)
学号
姓名
2012年5月9日—13日,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庐山见习活动。对于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大三的一次专业见习是必须的,因为它是我们的大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仔细想想,在大学期间,除了大二暑假实习外外,其他时间班级里也没有出去过,而且对于已经大三的我们来说,以后集体活动的机会,恐怕也是很渺茫了,就这样我们的庐山之行就浩浩荡荡的进行了。我满心的期待这次的旅行,同时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查了许多庐山的资料、庐山的气候。
2012年5月9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60名学生一同坐上了前往庐山的汽车。大约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江西九江,那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由于我们的实习基地在山上需要我们沿着盘山公路而上。唉,庐山那400多个弯道对于我们这些晕车的人来说那真是一种折磨,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欣赏庐山的美景,我们只能忍了„„
到达实习基地,很短的时间我们就安排好了住宿,我们班30多个女生都住在一起,虽然条件不好,又很拥挤,不过这样的机会真是很难得,也很让人吃惊,吃过午饭,稍事整顿后,9号下午我们正式开始了庐山实习的行程,接下来的五天四夜,收获颇丰。不只是专业知识上,并且使自己在人文修养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不虚此行了。
庐山简介: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是座地垒式断块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中国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1982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景观”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可贵,让我们所学到的与实际真正联系起来。
行程安排:
第一天下午,美庐—含鄱口-植物园——牯岭街
首先我们感受的是庐山的“石头房子洋铁皮”的建筑风格以及庐山的历史文化。“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因为建筑面积使用得很少,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美。
接下来来到了植物园,庐山的植物园中的草坪和小径都很吸引人,当然植物园里的树木更是让人有种流连忘返的感觉。参天大树、珍惜树种、什么都能看到。含鄱口,因为我们的那天下午下很大的雨,含鄱口雾气很大,完全遮住了我们远眺的目光,因此我们打算选个天晴的日子再来。
经过一下午的折腾虽然累到不行,缺索性和几个同学又一起去牯岭镇转转,感受下庐山景区的人文气息,品尝了下庐山的特色餐饮石鱼炒蛋。
第二天,三叠泉——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御碑亭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去出发去到三叠泉,因为要看瀑布就要下到山谷谷底,三叠泉的路修的十分陡,一个石阶也就只能容下一个脚大小,由上向下看去长长的石阶也是看不到头。走到腿肚子开始发抖的时候听见瀑布的落水声顿时和前面同学的欢叫顿时兴奋快走了几步,真是不敢跳下去怕是一跳小命不保。三叠泉得名于瀑布共分三节,像是一个三级台阶样,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但因为还没到真正的夏季所以水势还不是最大。我们几个胆大的在瀑布潭下租了条船想到划到瀑布底下,但最终因为水流汹涌,我们弄的一身湿透,最终回到岸上。来回二十公里的路程耗尽了所有人的体力。
下午的景点都是一个连一个,游走在其间让人感觉自己在一个巨大的盆景之中,特别是到了锦绣谷,像是到了盆景的的假山之中,山路就修在悬崖峭壁之间,中间仙人洞,御碑亭把整个大盆景点缀的有声有色,让游人穿行在景中不觉疲惫。第三天,五老峰——庐山博物馆——龙首岩——大天池——悬索桥——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
五老峰,听说其奇特之处在于远眺就像一个躺着的毛主席像。
庐山博物馆在芦林湖畔,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非常精美。还收藏了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以及蒋介石
五十岁辰时,官僚们赠送的佩剑和铜砚。此外,馆中还藏有青铜器、陶器、工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的珍品。
在庐山的三宝树景区,有着庐山瀑布群中以秀美纤柔为特色的两个瀑布——黄龙潭瀑布和乌龙潭瀑布。被人们誉为好运潭和晦气潭,而且在观赏的过程里我还听说了关于他们的民间传说。
第四天,庐山会议旧址
由于雨下的太大,我们十几个有导游证的同学随老师一起去参观了庐山会议旧址,它原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而我也在里面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故事,纵然雨下得很大,我很不情愿的来了,也总算不枉此行
实习收获与对景区的建议:
收获:
为期五天的庐山实习结束了,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不曾远去。而这次实习也带给我很多的收获与感想。我想,这是我永远都忘却不了的人生重要经历吧。
1.领略山体风光
此次实习,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体会到连绵不断的山脉,高耸入云的山峰。很多以前只有在书上看到的关于对庐山的描写,现在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神奇,三叠泉的壮观,五老峰的险峻,我们一一领略。而山和水相连,更描绘了一副人间山水图,烟波浩淼,无限风光。
而不仅是山水,还有花草植被。锦绣谷的景致是相当漂亮的,极目远眺,庐山美好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在花径,又知道了什么是花团锦簇的场面;在植物园,看到了高大的树木,油绿的草坪,进入了所谓的玻璃花房,见识到不同科类的花草,奇形怪状,生机盎然。
岩石,似乎是庐山上一大奇观。虽然我不懂地理,但我看到博物馆里陈列有那么多不同种类,不同时期的石头,还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我也大概了解到岩石在庐山上的重要地位。
庐山,不愧是国家首批4A风景区,来到这里,使我们对祖国的自然风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增长了我们的阅历和见闻,对我们专业是有益的。
2.对自己的专业更加了解
在没去实习之前,我对我们的专业了解的比较少,或者说有很大一部分与自己理想中差距很大。我们的专业有三个方向:导游、景区管理和酒店管理。三个方向的工作其实都有联系的,导游在整个旅游业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像我们学旅游管理的,不管以后做什么样工作,了解得东西都该多一点,而且我们毕业以后,都是从基本的做起。
3.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友谊进一步提高
这次实习给我带来很大收获的是,在团队活动中,同学们的纪律与精神。此次实习,我们以徒步为主,很多实习安排都要求我们爬山路。这对于我们这些从未习惯爬山路的同学来讲,无疑是一大考验。确实,山路陡峭又艰险,而且路程又长。登山是件很辛苦的事,我们一路走过,有同学扭伤,很多同学体力不支,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到了同学顽强的一面,扭到了,缓一缓继续走,没力气了,扶一把,落队了,前面的人会停下等待。这些都看出了同学们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体意识,这也是作为野外实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而恰恰的,这些精神在同学们的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对景区的建议:
通过我个人的观察我站在游客的立场上,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另外我也利用有限的专业知识站在专业角度也对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改进意见,我们对景区总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1.景区的安全保障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前提,只有在人身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旅游者才能尽情的享受旅游,在庐山风景区设有很多的停车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车辆停的到处都是,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车是到处可见的,另外在庐山弯曲有度的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过快,即使是在观赏区例如在含鄱口的时候,游人众多但是大小车辆却随处停放,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不便,2.特色景区防卫措施不当
每个景区都有它的特色,而庐山风景区的特色就要数三叠泉,锦绣谷和五老峰,五老峰每座山峰都有它独有的特色,登高而招,鄱阳湖的景色俯瞰眼底,山下一片朦胧,给人一种神秘感,但是当你真的站在上面得时候心里不免有些心慌山的边缘只有黄色的警戒线,不能起到一点防范的作用,锦绣谷的景色可乘的上是庐山上的一绝,锦绣谷景色怡人,游人众多。但是通往重点的路只有一条,路途狭窄只容得下两人并排而行,而且台阶小而陡峭,给游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极其容易发生危险,这无疑是对游客的不负责更是对景区的不负责。
人们常说不到三叠泉就没有去过庐山。可见三叠泉的景色有多么的喜人了,三叠泉正好夹在了两座大山之间。2000多个台阶对于游客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下山容易上山难,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在这里,就是所谓的‘人轿’。
3.景区存在叫卖,强卖的做法。
在第三天见习时,景区内几个卖云雾茶的商贩在牯岭街追着我们促销他的云雾茶,我们已经说不要了但他们还是追着不放,这种做法很让人反感。价格也非常离谱,刚开始十元一盒,一会就降到了五元一盒,这种销售商品的方法不但没有把商品销售出去反而影响了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印象。景区对旅游商品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秩序的整顿才能真正的发挥旅游商品的价值,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
在庐山的几天里感觉时间真的很快,还没去深入的了解庐山,见习就提前结束了。当我们要回到学校的时候,我们都有总对庐山恋恋不舍的感情,庐山的一草一木都已经让我们深深的留恋。我们在这里的几天里学到了庐山的历史文化、风景知识,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更多的是增长了我们专业技能,懂得去如何规划和分类景区的管理建设。对旅游这个行业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有了新的认识。
总的来说,见习的圆满成功让我对以后的实习更加的期待,这样等我们告别校园生活,跨入复杂的社会,让我们磕磕碰碰的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曾接触也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多经历些阅历,多吃点苦,方能积累宝贵经验。
第三篇:庐山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11年10月9日至2011年10月14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10月9日:气象站——剪刀峡——王家坡谷底。10月10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军事基地——大月山水库大坝。10月11日:含鄱口——五老峰。10月12日:第四季冰川遗迹——羊背石——如琴湖——仙人洞——龙首崖。10月13日:月照松林——庐山大厦小路边——女儿城南坡小路边——庐林大桥——大窖场谷底沟口。
内容详述: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
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二、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三、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
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1、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
出现裂点和瀑布。
三、河流袭夺
1、地貌实习路线: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为期六天的庐山地理实习结束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也巩固了书本知识,总之是收获颇丰。
第四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层次 高度 米 胸径厘米 枝下高米 树冠幅写写帮文秘助手 实生或萌生 生活型 年龄 物候期 附注
中名 学名
表1 扁柏林 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 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XX年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
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 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 润润潮润潮润潮潮 松紧紧紧很紧 很多多少无无 多多少无无 无 无
5.15.45.15.15.4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XX年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
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 湿潮潮潮潮潮湿 松松松松紧 多多多多多 很多多多多多 无 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5
日期:XX年8月6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5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 0-77-2828-68>68 7.5YR2/27.5YR5/610YR5/8 黑棕淡棕黄棕
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砾)团粒小团块团块 潮潮湿湿 松紧紧 多少少 很多少很少 无 无 5.55.35.3
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日期:XX年8月6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6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水库下游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 地下水位:高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灌木、莎草、箭竹
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Ah1J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Ah1J 0-66-2929-61>61 7.5YR4/47.5YR2/210YR5/2 棕黑棕灰黄棕
轻粘中重粘中重粘 团粒小团块块状-棱柱状 潮潮湿湿 很松稍松紧 很多多中少 很多多少 无无锈斑 无无无 5.25.65.5
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在我们8月2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I
日期:XX年8月2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50米海拔1088米处。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古红土 指示动植物:松木、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hABB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hABBB1B2 5-2525-4343-7878-95>95
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 灰棕红棕淡红棕暗黄橙淡棕红 轻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团块块状大块状 润润潮潮湿潮润潮润 很松稍松稍松很紧很紧 多多中少少 很多多中中少无 无 无
5.25.55.35.55.4
由表I可知古红土的典型特征是有网纹层。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第五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