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8: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

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由于行政体制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不确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为国家西部欠发达区域。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动迁库区百万移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移民工作有序推进。当前,库区三、四期移民搬迁工作已进入尾期,库区就业压力大,产业“空虚化”问题突出,移民出现新的贫困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面对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必须致力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国家“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的开发性移民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吸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工作开展情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抓住三峡工程建设与对口支援的机遇,在引进民间资本投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做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民间资本投资的良好氛围万州区委、区政府一是利用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区政府、区招商局及区级部门利用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及后期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了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与机关作风。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了“三个一批”政务环境整治工作,认真清理不利于投资环境的地方性文件,着力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从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入手,制定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拓宽企业投资的自主权,调动民间资本投资。

(二)借助三峡移民政策,为民间资本投资搭建平台在国务院、三建委、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州区成功举办了两届“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为民间资本进入库区经济社会建设搭建平台,区政府为引入民间资本投资,着重强化了三大措施。一是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利用国家出台政策,主动“走出去”循求对口支援;凭借对口支援和光彩事业两大平台,“引进”项目与资金。二是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评价与成果考核体系,完善对外窗口工作机制。强化各目标责任单位的奖惩激励机制。三是对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区级领导联系外来投资企业制度,设立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优化投资服务。2004年,引进到位区外经济合作资金20.5亿元,2005年签约区外经济合作资金89.5亿元。

(三)、强化产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快捷项目是民间资本投资取舍的载体。为了抓住国家支持三峡库区产业发展,解决产业“空虚化”和就业难题而专门设立3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机遇,区政府专题部署区级各部门作好产业发展项目策划、申报工作,通过筛选上报财政部。2004年获得核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项目35个,争取资金投资8437万元,带动民间资本投资214489万元,其结果是:国家投资1元带动民间资本投入30元,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四)、通过光彩事业渠道,聚集民间资本参与库区经济建设光彩事业是一项政治性、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统战工作,它不仅统一了民营企业主的道德行为,而且也规范了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万州区光彩事业促进会1996年成立,2004年3月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确定为重点联系地区。同年7月,中国光彩事业万州园奠基实施建设,一批民营企业陆续落户万州,为万州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移民“安稳致富”奔小康增添了新的动力。现已有会员1600余户,涉及企业2240家,累计实施光彩项目1062个。收效是带动万州经济总量提升,移民迁建任务完成、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企业机制转换、上岗就业,农民脱贫致富。2003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光彩事业所占经济总量,投资总量和实现税收都达50%以上,撑起了万州经济的半壁江山。2004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27007户,注册资金25877万元;私营企业2222户,占登记企业数的37%;注册资金237903万元,占登记企业注册资金40%;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达17.22万人,占当年从业人员的23%。本地民营经济和外来投资企业中的50户光彩企业通过兼并、合资、收购等方式促进了移民企业资本存量盘活。

二、引进民间资本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水平制约了民间资本的引进和投入从万州三次产业发展总体上看,总量偏小,产业竞争力弱,呈现小型化与分散化的特点。从产业看:工业企业虽然门类比较齐全,但规模较小,科技水平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二元结构”特点较突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优势尚不明显;商贸服务业传统型比重大,辐射聚集等功能尚不十分显现,现代服务业仍处于孕育启步阶段。由于受上述因素及产业发展现状左右,低水平产业结构及较低效益回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感召力不强。

(二)、现行政策与配套服务水平,阻碍了民间资本合理流动当前,库区民间资本引进投资格局主要局限于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洽谈,项目建设审批所提供的服务。而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支持、信用担保、资金融通、产权交易、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够,一定程度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

(三)、市场准入与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间资本供求错位目前,民间资本供求存在错位现象:一方面民间资本供应充足,却处于“闲置”和“游离”状态,2004年末,万州金融机构存贷款差达75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区生产总值的69%,大量资金滞留银行,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因融资不畅,资金短缺而陷入经营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受自上而下的行业垄断,市场准入和融资体制的影响。

(四)、民营企业管理弊端,有碍于持续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沿袭了作坊式生产,家长式决策的传统管理方式,相当一部分企业主科技文化知识和管理水平不高,不善于挖掘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不能自主、灵活地驾驭市场,其规模、质量、档次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与现代市场经济极不相称。从万州区看,产业分布以房地产、服务业为主,生产型企业相对缺少;规模以个体、私营中小企业居多,而大型集团公司企业甚少;质量档次低,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因此,民营企业发展波动幅度也较大。

(五)、库区受淹没搬迁影响,信贷业务严重受挫一是库区受淹没搬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建立影响,部分企业生存发展处于优胜劣汰的抉择,给金融部门造成了一定数额的不良贷款。二是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逃、废、赖贷款现象屡见不鲜,造成银行慎贷。三是库区部分银行受淹没搬迁牵制,内部垫付基础建设资金数额较大,自行消化难度大,授贷等级受到一度影响。四是地方政府乱开口子,不兑现承诺优惠税收政策或挪用银行信贷资金,造成部分还贷悬空。五是库区银政银企制度创新机制尚未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仍然较大。

三、吸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及民营企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靠发展,要深刻认识国家对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地方经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调控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建立公开、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

1、统一准入原则。建议国家放宽市场准入,凡属竞争产业,只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都应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凡属已经或将要对外开放的产业,对内也应开放民营资本进入,以达到国有、外资、民营资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2、统一准入办法。国家应明确制定和定期颁布投资方向的指南,规定哪些领域允许进入,哪些领域禁止进入,以此对民营资本提供可供投资决策参考,及其比有权威性的准入依据,这对于启动民间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统一准入条件。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逐步规范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进入同一竞争性领域的标准,重点放在规模效益、技术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实行统一的标准。

(二)、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公平投资服务体系

1、建立统一的金融服务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加强银政银企的协作,推广合作典范,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管理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要在融资、结算、汇兑、转帐、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无差别服务。在贷款审批、利率计算上应实行同等条件平等待遇;在贷款担保上采取统一的衡量标准;在确定股票债卷发行额度和选择上市企业上,坚持统一的价值标准。使各种经济成分都能享受市场经济准入条件下的合法服务。

2、建立统一的产业服务管理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在企业开办、项目招标、税费征收、土地使用、财政贴息、技术改造、资金投融资、信息技术、产品进出口、对外投资、招工等方面的政策,应不分所有制都能享受同等的服务待遇。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以效率作为考核的先决前置条件。

3、建立统一的企业资本营运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在民营企业兼并、参股、整体收购国有中小企业的具体工作中,要在审批手续、资产评估、债务处理、职工安置、退休职工待遇等方面,给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平等地位。使民间资本投资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保护民间资本投资的发展环境

1、切实改善法制环境。加快民营投资保护性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有效保护民间投资的法律保障,是创造平等法制地位、统一执法标准,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重要保证。建议国家细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用法律手段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而造成民营投资者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的弊端,加快法制社会建设,为民营企业家投资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2、改善投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快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变行政审批为备案制。对确需审批的,也要规范其审批程序和时限,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各级政府要支持、鼓励中介机构的发展,对那些既不宜由政府承办而企业又不好办的事,通过中介机构解决;要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消除不公平竞争;要逐步调整完善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反映的某些歧视性税收政策要认真研究,并做好政策修定工作。

3、改善机关办事环境。政府各组成单位,要切实转换职能,认真解决政府角色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增加办事机关的透明度,公示收费项目和单位,彻底根治“三乱”;加强收费管理,严禁搭车收费,用国家的税收政策逐步规范各种收费。

4、改善融资环境。地方政府要作好银政银企协调服务工作,建立政府、企业、银行多方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经营管理;整合相关担保机构,创造条件建立实力较强,运作规范,信誉良好的担保机构,切实解决部分产品结构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导向,调整地方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规范民营企业与银行诚信信贷往来。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按照国家政策,在企业股票上市、兼并收购资产等直接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四)、多渠道启动吸纳民间资金投入

1、创造产权多元化格局。产权单一不利于实现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必须遵循国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优化产权结构,发展股份制经济,使企业股东多元化、社会化,形成新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资。

2、开创融资渠道领域多元化。要突破库区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借助外力谋发展。政府要利用对口支援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合作、合资,或采取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等方式,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路子。二是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参股、控股或买断国有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拓展投资领域。四是支持民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物流业,发展产业集群。

3、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政府要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改革的指导文件,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信贷审批制度,小企业贷款定价体系,企业贷款考核体制,贷款风险化解与补偿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进一步拓宽担保渠道。

(五)、立足于库区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建议国家各银行金融机构,找准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针对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优化,着力化解产业“空虚化”问题,推动移民安稳致富等经济工作重点,深入研究创新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机制,进一步规范信贷运作方式,完善高效贷款审批程序及激励约束机制,努力营造中小企业信贷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库区开发性移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拉动民间资本投入。

第二篇:信用社民间资本新动向调研报告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民间资本新动向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县农村信用社民间资本情况,**联社对民间资本新动向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民间资本的存量与动向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县的民间资本存量比较小。存款中定期储蓄的比例近几年在上升。按金融部门掌握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储蓄不会被拿出来用于投资,剩余的小部分闲置资金,在外部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可能转为投资资本。

二、制约民间资本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

据**县联社对城镇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望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储户占**%左右。我们对本县近**名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将存款拿出来投资办实业、且须有前提条件的只有**%,究其原因,主要是“四怕顾虑”:

一怕担风险。调查表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占**%。他们担心的是项目不可靠、赚钱的把握性不大。他们认为:好的项目都搞得差不多了,现在没什么好项目了,不如把钱存银行稳靠,钱存银行,虽利息不高,但有安全感。投资办厂就要冒风险,市场变化莫测,投入的资金难以保证实现它的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信息,有了好项目、好机遇来了再说。

二怕惹麻烦。持这种心态的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资

本都不大,经不起折腾。但他们也有着投资兴业的冲动,但又怕市场风浪淹没,怕吃亏不讨好,不如“不打锣鼓图清闲”。这部分人仍在坐等观望,期盼发展环境更好。

三怕政策变。即怕准入变卦、怕中途卡壳、怕“三乱”反弹、怕树大招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十分之一。

四怕上当受骗。目前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少数企业代表陋习难改,随意践踏公司章程、随意处置公司财产、随意剥夺股东利益、随意挥霍股民资金,故小本经营者不敢合伙办大厂,担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无归。特别是那些“辛苦工作几十年、节衣宿食积攒钱”的工薪阶层最怕上当受骗。

三、激活民间资本的几点建议

要想让民间富余资本在兴工强县中充分涌动,应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思想禁锢,激发投资热情。激活民间资本,首先就应释放干部的投资热情。其次是要调动民众投资办工业的积极性,要解决小富即安、求稳求安、怕这怕那的问题。要大力宣传一些不等不靠、大胆创业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产业优势、可行项目和优惠政策,鼓励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上项目、当老板、挣大钱。

第二,要科学制订规划,实施项目带动。项目是民间资本合理投放的先导。要根据城内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经济基础,扬长避短,制定一套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围绕工业、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切实筛选一批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

强的可行性项目,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与各种会议、资料向全社会公布,以便投资者根据地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向。

第三,要放宽投资准入,拓展民营领域。要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平台。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多为改制民营,普遍先天不足,有时难免资金周转不灵、“捉襟见肘”,通过信贷支持“输血”再造,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比如,深化金融资本体制改革,通过建立投资咨询机构、服务代理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有效措施,引导民间“外溢”资本“回流”,启动大量的居民储蓄进行投资办工业。

如何激活民资,培植财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试图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必须拿出超乎寻常的决心、勇气,付出大量精力、力并施之以过硬的措施,方可有望可成。

第三篇:关于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组织调研组,就如何激活我市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沙县、大田县、三元区和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实地调研,并召开了6场由民营企业业主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初步了解了我市民间资本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激活民间资本的对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间资本的现状

我民间资本的使用范围较为狭窄,主要投向为:一是投向证券二级市场。2002年末全市证券公司统计的股民持有股票市值约24亿元;二是购买保险。2002年末全市保险公司人身险加家庭财产保险为5.47亿元;三是存储银行或信用社。2002年末三明市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37.3亿元;四是购买国债;五是进行民间借贷;六是投向生产和流通领域,作为民营经济的资本金。2002年末我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合计为36.55亿元。可见,我市民间资本的投向特点是:投资股票、债券、保险、存储银行或信用社的多,投向生产性项目的少。当前我市若不能以项目带动来激活民间资本,会导致民间资本外流。据了解,仅大田县投向厦门购置房地产资金就有1-2亿元。

另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内尚有闲散资金约85亿元。测算依据为:①储蓄。2002年末三明市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37.3亿元,其中定期储蓄81.15亿元,可激活量占80%,为64.92亿元,活期储蓄56.15亿元,可激活量占20%,为11.23亿元。由于近年储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两者合计可激活量76.15亿元;②中小企业的定期存款。2002年末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余额为11.2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的定期存款约占30%,为3.384亿元。③证券市场股民保证金。2002年末全市证券公司统计的股民保证金为6.52亿元。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一旦有好的投资去向,可激活量占50%,为3.26亿元;④城乡居民手存现金。根据全市610户城镇居民家庭和770户农村居民家庭调查资料,结合全市常住人口推算,200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手存现金约21.64亿元,由于主要部分要用于生活和日常急需备用,可激活量占10%,为2.164亿元。

二、三县(区)激活民间资本的主要做法

三县(区)在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一是树立发展新观念,激活民间资本。沙县县委、政府早在1992年就提出要从“坐等靠要”的工作状态转到大胆突破、刻意创新、用好用活政策上来,确定“实说实干、敢拼敢上”为新的沙县精神。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实行“两留一脱产,轮岗闯市场”的改革,推动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民间资本的启动打下思想基础。二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三元出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方案》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定落实“四个一批”私营企业挂包联系制度,成立项目导办服务小组,提供办项目服务。沙县对民营企业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土地开发成本平均每亩7—8万元,而仅以每亩2万元出售给民营企业。三是搞好工业园区建设,聚集民间资本。沙县重点抓了金沙科技园和民营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开发面积达3350亩,入园企业156家,2002年园内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创利税总额7200万元。四是利用产业发展导向,调动民间资本。三元区利用地处市区地理优势,依靠民间资本发展民营机械制造工业和竹木加工中小企业。沙县以产业发展导向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形成小吃业年收入近3亿元,竹凉席年产值逾2.6亿元,板鸭生产加工年产值4000余万元的能力,还引进民营笋菜加工企业——三和公司,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财政支持,拉动民间资本。大田县采取财政贴息、拨补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作用,以较小的投入拉动民间资本的大量跟进。县农发基金每年安排一定额度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贷款贴息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县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安排50%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引导资金,县财政拨出专款60万元作为县个私经济贷款担保协会的启动资金。六是加强银企、银村合作,带动民间资本。大田县昌盛钢铁有限公司由于与建行签订了1300万元的银企合作协议,计划购买三个水电站。

三、激活民间资本的制约因素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滞后,是民间资本难启动的主要原因。投资主体受观念、心理、能力三大因素制约,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较浓的求稳怕险意识,一些人对公务员如何服务于经济、干部分流经商办企业存在诸多顾虑。一怕“犯规”,闯“红灯”,顾虑违反国家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到时候说不清、洗不白;二怕“损脸”,认为自己是个堂堂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做买卖搞实业丢“面子”、掉“架子”;三怕“错位”,认为一旦“下海”、“涉水”,机构改革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被分流对象;四怕“吃亏”,多数同志对办实体搞实业没经验、没信心,怕经营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

2、投资环境欠佳,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受制。一是民间资本注入没有享受国民待遇。如在税收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减三免二”的优惠,民营企业则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土地、规划等方面也是不平等待遇,如有些县土地价格对外商购买是一亩地2万元,对民间资本购买则是一亩地8万元,两者相差6万元

。有些行业只许外商进入,不许民营企业进入。激励机制也是如此,激活本地民间资本注入无奖励,引进其他内资投入却有奖励。二是收费项目繁多,费用负担较重。如有些地方还有22个部门向民营企业收取72种费用。三是效能建设还有待加强。部门之间许多不协调,有责的无权,有权的无责,有的报批一个项目要经35个环节,至少要288天才能办妥。四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的问题还依然存在,民营业主贷款难、社会融资难,兴办征地困难、用地成本高昂。五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民间投资难有安全保障,风险较大,部分投资者缺乏安全感。

3、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在目前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发展引导,造成民间投资领域比较狭窄,较多集中于商贸、饮食、娱乐、客货运输等服务业,电站、立体养殖等资源开发类项目,以及一般内向型、资源初加工型的工业品生产和民办教育、房地产开发等社会事业上。比较理想的投资项目不多,“两头在外”的工业项目较少,民间投资空间有限,客观上存在“有钱难找好项目、小钱难办大项目”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销售不畅,不少民间投资者出现了亏损,有的甚至破产,严重挫伤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欲望,民间资本所有者只得把钱存在银行或参与“地下金融”活动。

4、政策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生产积极性。据调查,企业经营所得利润再投入生产部分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企业认为不合理。如某县有的民营企业反映,冶炼定价的用电根本无法得到,无电“可炊”,只得高价购买。造纸企业反映,电价偏高,每度电0.55元,是全省工业用电最高价,比周边县和闽南造纸用电高出30-57%不等,使吨纸成本高出100-250元不等。再如某县民营企业反映,民间融资利息高于同期同档次银行贷款利息的,虽不属于高利贷,但有关部门不让进财务费用。

四、激活民间资本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各部门要把激活民间资本作为筹措资金、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常抓常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认识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促成共为,采取有力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引导民间投资者克服“自满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富而思进”的创业精神。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张旗鼓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主和其他有功人员,进一步激发投资热情,营造投资致富、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投资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成立较多股东参加的股份有限公司,有效集聚包括公务员在内的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公务员以各种形式入股参股办实业。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1)建议制定《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规定》,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放投资领域、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公平税费政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措施。(2)落实国民待遇政策。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投资领域,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都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3)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有收费机制、回报比较稳定的电力、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对以社会效益为主,投资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贴息和建立合理的价格、税费机制等办法,即按补偿投资成本加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让民间投资有利可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和经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引导农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通过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资源开发领域,投资于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业,参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繁育和推广。(4)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重要农产品进出口配额审核、审批、上报进口国外设备办理免税确认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按照规定申请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外金融机构贷款。(5)放开一批领域的经营权。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采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打破部门垄断,采取政企分开、取消特殊优惠等措施推向市场,民营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经营权。

3.正确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项目、科技、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城镇建设和社会服务业。要建立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办法和项目推介制度,并通过召开项目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方向引导,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传递有关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市场需求、项目规划等方面信息和预警信号,不定期向社会发布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民间投资逐步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聚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机制。(1)建立符

第四篇: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的调研报告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组织调研组,就如何激活我市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沙县、大田县、三元区和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实地调研,并召开了6场由民营企业业主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初步了解了我市民间资本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激活民间资本的对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www.xiexiebang.com收集)

一、我市民间资本的现状

我民间资本的使用范围较为狭窄,主要投向为:一是投向证券二级市场。2002年末全市证券公司统计的股民持有股票市值约24亿元;二是购买保险。2002年末全市保险公司人身险加家庭财产保险为5.47亿元;三是存储银行或信用社。2002年末三明市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37.3亿元;四是购买国债;五是进行民间借贷;六是投向生产和流通领域,作为民营经济的资本金。2002年末我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合计为36.55亿元。可见,我市民间资本的投向特点是:投资股票、债券、保险、存储银行或信用社的多,投向生产性项目的少。当前我市若不能以项目带动来激活民间资本,会导致民间资本外流。据了解,仅大田县投向厦门购置房地产资金就有1-2亿元。

另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内尚有闲散资金约85亿元。测算依据为:①储蓄。2002年末三明市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37.3亿元,其中定期储蓄81.15亿元,可激活量占80%,为64.92亿元,活期储蓄56.15亿元,可激活量占20%,为11.23亿元。由于近年储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两者合计可激活量76.15亿元;②中小企业的定期存款。2002年末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余额为11.2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的定期存款约占30%,为3.384亿元。③证券市场股民保证金。2002年末全市证券公司统计的股民保证金为6.52亿元。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一旦有好的投资去向,可激活量占50%,为3.26亿元;④城乡居民手存现金。根据全市治理发愣功户城镇居民家庭和770户农村居民家庭调查资料,结合全市常住人口推算,200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手存现金约21.64亿元,由于主要部分要用于生活和日常急需备用,可激活量占10%,为2.164亿元。

二、三县(区)激活民间资本的主要做法

三县(区)在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一是树立发展新观念,激活民间资本。沙县县委、政府早在1992年就提出要从“坐等靠要”的工作状态转到大胆突破、刻意创新、用好用活政策上来,确定“实说实干、敢拼敢上”为新的沙县精神。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实行“两留一脱产,轮岗闯市场”的改革,推动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民间资本的启动打下思想基础。二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三元出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方案》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定落实“四个一批”私营企业挂包联系制度,成立项目导办服务小组,提供办项目服务。沙县对民营企业在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土地开发成本平均每亩7—8万元,而仅以每亩2万元出售给民营企业。三是搞好工业园区建设,聚集民间资本。沙县重点抓了金沙科技园和民营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开发面积达3350亩,入园企业156家,2002年园内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创利税总额7200万元。四是利用产业发展导向,调动民间资本。三元区利用地处市区地理优势,依靠民间资本发展民营机械制造工业和竹木加工中小企业。沙县以产业发展导向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形成小吃业年收入近3亿元,竹凉席年产值逾2.6亿元,板鸭生产加工年产值4000余万元的能力,还引进民营笋菜加工企业——三和公司,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财政支持,拉动民间资本。大田县采取财政贴息、拨补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作用,以较小的投入拉动民间资本的大量跟进。县农发基金每年安排一定额度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贷款贴息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县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安排50%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引导资金,县财政拨出专款60万元作为县个私经济贷款担保协会的启动资金。六是加强银企、银村合作,带动民间资本。大田县昌盛钢铁有限公司由于与建行签订了1300万元的银企合作协议,计划购买三个水电站。

三、激活民间资本的制约因素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滞后,是民间资本难启动的主要原因。投资主体受观念、心理、能力三大因素制约,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较浓的求稳怕险意识,一些人对公务员如何服务于经济、干部分流经商办企业存在诸多顾虑。一怕“犯规”,闯“红灯”,顾虑违反国家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到时候说不清、洗不白;二怕“损脸”,认为自己是个堂堂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做买卖搞实业丢“面子”、掉“架子”;三怕“错位”,认为一旦“下海”、“涉水”,机构改革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被分流对象;四怕“吃亏”,多数同志对办实体搞实业没经验、没信心,怕经营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

2、投资环境欠佳,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受制。一是民间资本注入没有享受国民待遇。如在税收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减三免二”的优惠,民营企业则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土地、规划等方面也是不平等待遇,如有些县土地价格对外商购买是一亩地2万元,对民间资本购买则是一亩地8万元,两者相差6万元。有些行业只许外商进入,不许民营企业进入。激励机制也是如此,激活本地民间资本注入无奖励,引进其他内资投入却有奖励。二是收费项目繁多,费用负担较重。如有些地方还有22个部门向民营企业收取72种费用。三是效能建设还有待加强。部门之间许多不协调,有责的无权,有权的无责,有的报批一个项目要经35个环节,至少要288天才能办妥。四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的问题还依然存在,民营业主贷款难、社会融资难,兴办征地困难、用地成本高昂。五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民间投资难有安全保障,风险较大,部分投资者缺乏安全感。

3、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在目前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发展引导,造成民间投资领域比较狭窄,较多集中于商贸、饮食、娱乐、客货运输等服务业,电站、立体养殖等资源开发类项目,以及一般内向型、资源初加工型的工业品生产和民办教育、房地产开发等社会事业上。比较理想的投资项目不多,“两头在外”的工业项目较少,民间投资空间有限,客观上存在“有钱难找好项目、小钱难办大项目”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销售不畅,不少民间投资者出现了亏损,有的甚至破产,严重挫伤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欲望,民间资本所有者只得把钱存在银行或参与“地下金融”活动。

4、政策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生产积极性。据调查,企业经营所得利润再投入生产部分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企业认为不合理。如某县有的民营企业反映,冶炼定价的用电根本无法得到,无电“可炊”,只得高价购买。造纸企业反映,电价偏高,每度电0.55元,是全省工业用电最高价,比周边县和闽南造纸用电高出30-57%不等,使吨纸成本高出100-250元不等。再如某县民营企业反映,民间融资利息高于同期同档次银行贷款利息的,虽不属于高利贷,但有关部门不让进财务费用。

四、激活民间资本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各部门要把激活民间资本作为筹措资金、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常抓常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认识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促成共为,采取有力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引导民间投资者克服“自满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富而思进”的创业精神。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张旗鼓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主和其他有功人员,进一步激发投资热情,营造投资致富、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投资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成立较多股东参加的股份有限公司,有效集聚包括公务员在内的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公务员以各种形式入股参股办实业。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1)建议制定《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规定》,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放投资领域、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公平税费政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措施。(2)落实国民待遇政策。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投资领域,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都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3)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有收费机制、回报比较稳定的电力、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对以社会效益为主,投资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贴息和建立合理的价格、税费机制等办法,即按补偿投资成本加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让民间投资有利可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和经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引导农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通过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资源开发领域,投资于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业,参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繁育和推广。(4)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重要农产品进出口配额审核、审批、上报进口国外设备办理免税确认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按照规定申请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外金融机构贷款。(5)放开一批领域的经营权。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采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打破部门垄断,采取政企分开、取消特殊优惠等措施推向市场,民营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经营权。

3.正确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项目、科技、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城镇建设和社会服务业。要建立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办法和项目推介制度,并通过召开项目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方向引导,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传递有关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市场需求、项目规划等

方面信息和预警信号,不定期向社会发布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民间投资逐步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聚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机制。(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项目融资方式,设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将分散的民间资本集中起来办大事。对预期有收益的、比较稳定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探索以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收费权和收益权为质押权益,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2)推进多元化的股权投资市场的形成。鼓励外资、民营、个人多元股权投资主体的参与,使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可以得到长期资金的支持。鼓励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有限合伙风险投资公司;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技术、专利、品牌作为股本投资。发展产学研之间的股权投资合作等。(3)推动信用担保发展,不断壮大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为民营企业增加贷款提供条件。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积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创立、信用担保、技术创新、专业化协作与发展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允许建立由加入行业协会和同业公会的民间投资企业出资的行业内融资担保机构,专门解决会员的融资担保问题。(4)支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民间投资的高科技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企业发行债券,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为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对民间拆借和民间资本投入所产生的财务费用,应允许列入企业生产成本。(5)积极推广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推出一批项目试行BOT(建设—经营—移交)融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经营;同时,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中,积极推广TOT(转让—经营—移交)融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回收资金用于新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6)加快县及县以下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学习浙江温州作法,早日争取县以下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上浮50%,贷款利率上浮100%,留住和吸引我市民间资本,防止外流,扩大贷款投入,也为民间借贷的利息合理纳入财务费用创造条件;(7)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向上申请开办委托贷款业务,为激活我市民间资本创造条件;(8)加大信贷品种创新力度,拓宽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空间。尝试开办经营者个人或第三人财产(不含外汇资产)抵押的担保贷款、保险公司保证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助业贷款等业务品种;开拓对中小企业发放以中小企业之间联保形式的贷款或以行业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在报人民银行备案同意后,积极试办中小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对优质民营企业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管理办法,发放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对外资出口企业,灵活运用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出口押汇、打包放款等多种融资方式。(9)加强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由政府牵头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信誉好的民间投资企业,商业银行可与之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一定的授信额度,在额度内简化贷款和担保手续,发放信用贷款。

5.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全面抓好我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充实、完善。对各种涉企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确保负担合理、竞争公平。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职能部门应坚持以服务为重,先发展后规范,多扶持少索取,多备案登记少前置审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检查申报制度,强化投诉中心建设,加大投诉查处力度,对阻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进一步改进干部考评方法,建立引进外资与激活地方民间资本并重的考评考核体系,对在激活民间资本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鼓励和引导成立无主管单位的民营经济行业协会,该组织由自然人、民营企业自由参加、自由运作、民主管理。采取自由进出、自己管理、自我约束、市场运作的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调研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资金供求状况,定期发布有关投融资信息,处理民营企业之间的经济事务。允许该组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或信托基金,吸引民间资本流入。在投资方向选择上,要尊重投资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体现竞争和效益两个原则。培育民间投资大户。从产业引导、政策扶持、科技先导等方面培育我市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大户和骨干企业,引导从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建立企业集团,形成生产能力聚集的生力军。

6.加大招商引资和山海协作的力度,充分吸纳市外民间资本到我市投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要务,切实把经济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招商引资上来,不断推出招商载体、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措施、优化招商环境,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努力走出一条以招商引资发展三明经济的路子。加大项目开发和推介力度,切实做到按照国际惯例准备招商资料、招商项目、编制招商引资说明书。进一步明确把项目业主作为招商主体,改变招商引资由政府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发挥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招商引资和山海协作的步伐。要依托现有的园区,把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市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山海协作,进一步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把基础设施做优,吸纳更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区外民间资本进入园区发展。把加强山海协作与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转移的机遇,通过外引内联,主动接受沿海的辐射和带动,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借助外在动力,挖掘内部潜力,壮大自身实力的目的。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情况调研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情况调研报告

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切实掌握好“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基本情况,引导和规范其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我市对“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情况进行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扎兰屯市行政区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设4乡、8镇、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4乡、7镇、4个街道办事处有126个行政村,1009个村民小组,耕地297万亩。

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扎兰屯市经营范围涉及农牧业领域的企业有3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49个。

二、“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情况

(一)“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方式

根据调查,我市“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取得农村土地,直接从事生产经营。2014年,蓝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大河湾镇暖泉村签订协议,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长期租赁荒山1000余亩,种植黄太平沙果,既有效开发了“五荒”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吴昊万寿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和租赁方式取得耕地153余亩,建大棚温室,为万寿菊种植农户培育种苗,推动了蘑菇气镇和周边地区万寿菊产业的发展。

二是“工商(社会)资本”通过领办或参与合作社的创办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2008年,润田农资经销部作为“工商(社会)资本”与大河湾镇金星村52户农民实行股份合作,创办富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耕地5000亩,通过集中连片经营,获得了很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工商(社会)资本”通过订单农业方式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鸿巍公司以创办利民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与达斡尔民族乡、卧牛河镇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建立了长期的杂粮订单合作关系,通过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杂粮,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保障了公司生产原料的供应。

四是个人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一些闲置的城市个人资本通过与农户个人协商,租赁或转让农村土地的方式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从事种养业生产。这种模式在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推动作用不明显。

(二)“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小。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工商(社会)资本”还没有在农牧业生产领域形成较大的规模,直接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企业数量很少,个别企业虽然租赁了土地,但是规模不大。

二是自发性。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都是从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出发,自发产生的行为。由于这种现象很少,政府尚未制订推动“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

三是投资方式原始。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为了保障本企业生产原料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或是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而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受投资规模限制,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上的突破,对农牧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

(三)“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原因

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积极的政策导向。中央连续多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搭建起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措施不断加强,营造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这些使得工商资本看到了投资农业的希望

二是企业原料供应和生产成本压力的原因。我市的农牧业生产有分散性、自主性的特点,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都是由农户自己作主,受市场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部分农副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不够稳定,对企业生产的原料和成本形成压力,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部分企业将资金直接投入到农牧业生产领域。

三是城市闲散资金寻找新投资方向的需要。由于宏观经济影响,二、三产业内多数行业竞争激烈,投资效益不稳定,而农牧业生产领域市场环境相对稳定、投资规模要求不高、投资安全系数较高,成为一些城市闲散资金投资的优先选择。

四是农牧业市场前景的良好预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牧业正在步入高价时代,优质、安全、方便的农副产品需求旺盛,只要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创造出好的品牌,不愁销路,而且利润相对丰厚和稳定。

五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不断巩固、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规范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工商(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提供了契机。

三、“工商(社会)资本”的进入对农牧业生产领域的影响

虽然我市的“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规模不大,但是对农牧业生产的一些影响已经初露端倪:

(一)“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积极作用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牧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难题。分散经营的农户依靠原始积累,很难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工商(社会)资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工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通常要求土地连片经营、集中管理,直接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户成为了流转的受益者,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通过企业生产的示范带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使用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

四是有助于推动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直接从事的农牧业生产,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组织化程度更高,通过更合理的分工和更有效的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水平。这势必会对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总之,“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对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允许“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并对其加以规范,是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关于“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工商(社会)资本”流转或租赁农村土地的准入机制。要对“工商(社会)资本”在农牧业领域的生产经营能力、履约能力进行审核,并指定相关部门对其备案,把好“准入关”。

2、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补助金制度和村级土地流转保障金制度,在企业无法履约时,对转出耕地的农户进行补助,降低其损失。

3、建立和完善“工商(社会)资本”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监测机制。加强对企业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动态监测,重点监测流转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流转土地500亩以上),防止企业改变土地使用用途,或变相圈地。

4、建立和完善“工商(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领域的引导和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项目扶持,引导“工商(社会)资本”向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农产品精加工、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议方向引导,带动本地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下载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