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5篇)

时间:2019-05-12 18:1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

第一篇: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

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

转载日期:2012-7-18 21:30:00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田宗碧

摘要:重庆被定位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峡库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的人才需求方向和需求量都随之改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峡库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库区乃至重庆及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显突出,库区职业教育培养应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相结合而采取多种新型培养形式。

关键词:城乡统筹;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一、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对库区及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

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三峡库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在重庆“一圈两翼” 的规划中,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被确定为三峡库区,库区在承受重大的淹没损失和完成百万移民搬迁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快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完成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以实现重庆统筹城乡的整体发展。而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和科技进步,人才的簇集和科技的发展根基在于教育。重庆市将库区职教基地建立在万州,这一基地的建立已成为库区职业教育的推动力量,并已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不仅仅给本地带来上亿的消费资金,同时带动了库区餐饮、交通运输、文教用品、印刷、电子电信、建筑、商贸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而且各地新思想观念的汇聚,更凸显其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库区百姓观念的更新和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影响深远。职业教育对库区的产业效应已日趋明显,在支撑库区产业发展、服务移民安稳致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为库区及周边区县的城乡统筹发展培养了更高层次的兼具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

二、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库区未来发展及人才需求方向变化

三峡库区以柑橘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三峡风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国家确定的库区未来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07年库区人才需求情况已开始发生一定变化。2007年7月27日上午,万州区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双选会在区人才市场隆重举行。此次提供的岗位主要有文秘、计算机、财务、平面设计、经理助理、市场推广等数十类工种岗位,此次双选会用人单位对营销、文秘、教师、技工等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2007年6月21日《重庆晚报》上公布重庆成试验区需求技术人才:按规划,重庆要发展软件和动漫产业,有关人士预计,未来五年,需要软件外包人才大约4万人左右。其次,重庆大力发展汽车和摩托车产业,今后几年汽车、摩托车研究、设计、制造、维修以及相关的专业营销人才和制造业相关的技工技师缺乏,如数控、机电一体化、机械等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需求量将增大。此外,据我市相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后,我市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增长55%,需求总量达到216万人,短缺41万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增长46.8%,总量达到31.28万人,短缺4万人;人才短缺率分别为19.1%和14.1%。

据了解,2005年,万州全区企业在岗技工人数仅占企业在岗职工总数的18.5%;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企业技工总数的7.7%。在规模以上国有企业中,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只有1793人,占职工总数的4.2%;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140人,占职工总数的0.6%,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工人短缺,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

三、库区职业教育新型培养模式

过去几年,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库区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还应结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库区特色、根据“源于企业,服务企业”的宗旨,走适合于库区发展要求的多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第一,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教育培训。这是专门为企业的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岗位素质综合培训的一种培训模式,由专家进行调研、把诊,针对“病因”和目标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全员工定期上课,课程结束后按职业等级标准考核,并重新定级定岗,适合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因为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流的人才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基础。企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要求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结构要不断优化,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较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培训可以将地点安排在企业里,将老师派到企业去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和设施进行现场授课;如果企业与学校较近,也可以确定在学校进行培训。库区的企业,从整体看,就缺乏这种市场竞争力,所以应该有大量企业比较需要采取这种培训方式,以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

第二,结合发展库区优势特色工业,与企业进行定单式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这是专门为企业培养特定的技术人员而提供的一种培训模式。因对企业特殊的人才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让在校学生与企业、学校三方签署就业协议,学员完成标准课程和企业特殊课程后,经过严格考核,合格者被企业录用,适合于是因扩大再生产急需符合本企业标准的技术人员的企业。根据政府规划要建设好万州盐气化工园区、长寿天然气石油和精细化工基地、涪陵化肥基地,抓好绿色食品、特色农副产品、纺织服装等加工工业的发展建设。而目前这类企业的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十分紧缺,这就为库区职业教育提供了培训项目和学生就业的市场前景,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化验室检验人员、技术员、食品卫生鉴别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等,并与这些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联系,保持广泛的良好的行业关系,确保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也为库区企业培养持续不断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建立广泛的实训实习基地,为实行差异化管理的企业进行定制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这种差异化管理培训模式,其明显标志是:在素质模型、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确定企业各岗位的素质胜任力标准,然后对从事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的差异性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各类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再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计划性的培训模块。这种培训是根据客户明确的技术培训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针对性强,见效快,适合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而目前企业新员工主要来自学校毕业的学生。对此,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毕业前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进行,以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我在参观中国高职教育的旗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得知:他们坚持以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深圳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第三产业以及一些特殊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设置专业。在校内外均建有实训实习基地,基地集实践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技能鉴定、师资培养以及研发、生产和新技术应用推广于一体。学校与遍布在深圳各行各业的200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基地不但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重要阵地,还成为学院人才培养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比如旅游业将成为库区支柱产业,政府力求构建长江三峡国际生态旅游试验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提高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而进行“灰领”骨干的职业教育培养。专门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而提供CAD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的一种培训模式,以案例为主,挑选在校学生中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培训对象,对他们进行专业性的强化训练。这有利于企业从新产品、新技术的角度出发,量身定做培养“灰领”骨干,从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广东揭阳学院与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公司培养了更多“灰领”专业人才。对于库区有优势的建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灰领人才,学校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配置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分享。对于学校而言,定单教育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高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在就读前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就读时也可到相应企业顶岗实践,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就业目标明确。大力培养灰领型职业技能人才,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库区企业产品开发和科研转化能力,促进库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推动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五,结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进行农业技术人员的定单培养。在重庆市政府制定的《统筹城乡重庆两步走总体工作方案》中提出“精心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发展特色专业,目的在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而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将会充分利用三峡库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增加移民就业,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将重点发展优质柑橘、草食牲畜、优质粮油、榨菜、中药材、蚕桑、笋竹、甘薯、无公害水产等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推动规模化种养殖生产和经营,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以上种种可见,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一线技术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为产业技术人员将是这些产业的首选方式。库区各所职业学校的优势专业和重点不同,所以可以根据产业规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做到既有生源,又为库区培养人才,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贡献。大量库区移民经职业技术培训后,既能进行就地就业,又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是重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解书睿.年度“双选”盛宴不容错过[N].三峡都市报,2007-07-28.

第二篇:结合职责对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结合工作职责,对城乡结合部发展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浅谈城乡结合部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城乡交错、村居混杂,不同管理体制交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转化快,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对统筹城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办事处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构成问题。城乡结合部农业人口较为稠密,文化水平偏低,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追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以其廉价的吃住和便利的交通,成为流动人口驻留的理想区域。如:办事处*村常住人口****人,外来暂住半年以上的*5**余人,每天的人口流动量约5***余人。*等村的情况亦然。大量流动人口的聚集,在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治安、教育、卫生、就业、计划生育等方面制造了难题。

(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住户村居混杂,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享有的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较差,虽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差异仍较大,特别是缺乏养老方面的保障。而村民、居民比邻而居,使得这些差异更加突出,容易激发社会矛盾。

(三)“城中村”和失地农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集合部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部分村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地“城中村”,众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农”。如办事处*等村已成为“城中村”,村民已成为“失地农”。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靠在地里刨食,收益也许不高,却可保证基本生活。失去土地,农民就失去了其最基本、唯一可靠的衣食来源。部分适应性强、谋生能力强的失地农民,很快融入城市,成为商人、工人、甚至企业家。但大多数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谋生手段单一,无力参与城市竞争。而征地过程中,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征地赔偿制度的不健全等,使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陷入贫困境地。加之人在城中,身份依旧,失地农民无法享有同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成为弱势群体,生活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剩余劳动力问题。土地的征用、人口的增加、国有企业的改制、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等,使失地农、下岗职工和部分青壮年脱离了生产资料。在巨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下,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者就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其中农业人口居多)。而城乡结合部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培训体系规模小、培训力度不够、劳动力转移渠道有限,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隐患。

(五)环境问题。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都在管,又都管不全、管不好的特殊地带,且规划落后、设施不全、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成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地,自然环境善不容乐观。同时,村居民为增加收入,擅自改扩建房屋经商、出租、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违章建筑林立。基本无规划可言的人居环境增加了治安、消防、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城乡结合部城乡融合,村居民农工商兼营,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再加上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齐全、便利,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方针最有条件的实施地,城市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资源优势。城乡结合部地少人多,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城乡交错,乡村的自然资源、各种原材料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如能有效结合,必将能够形成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的局面。

(三)政策优势。城乡结合部处在社会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能得到各级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更多政策支持,为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二元化”管理体制。可以说,二元管理体制是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又是建立在二元户籍制度这一根基上的。因此,要尽快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消除体制性障碍导致的城乡差别,使城乡真正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投入,缓解因流动人口而加剧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的短缺,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成效差别。加强农村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及路网、公共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更大范围内延伸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城乡人民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使人人均等的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对于城中村,首先要做好征地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消除农民心中的抵触情绪;征地工作采取公开操作,让群众参与征地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研究制定出统一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征地补偿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整合土地资源,按城市整体规划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区、商贸区和工业区,规范管理。并允许城中村保留一定比例的集体用地用于发展集中经济,及时开展“村改居”工作,使失地农民真正成为市民,按照城市准则管理,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边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改造杂乱的人居环境,建设节能、环保、整洁的新型生活区。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青山绿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二、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村居民素质,培养实用人才。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教学质量,做到教育与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夯实新增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基础。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网络等国有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居民,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按照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使受培训者基本能掌握好一至两门实用技能。并积极和沿海发达地区联系、联合,合理有效地输出本地富余劳动力。

(五)发展城镇经济,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工农互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倾力培植龙头企业,依托其规模大、管理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农民增收、就业渠道,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继续按照“建立大市场,疏理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想,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上规模、上台阶,形成产业链,打造安顺的第三产业区、*的支柱产业。同时,健全劳动力市场,使其更好的发挥调配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水平,引导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真正实现城乡联动,共同发展。

结合职责对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探索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6.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 “三方联动”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杨和平)

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

“三方联动”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杨和平

一、学习9号文件的认识和体会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中高职协调发展作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战略任务。对职业院校来说,怎么理解9号文件?我的体会是要抓住以下几点:

第一,抢抓机遇,职业院校要行动。每一所职业院校要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不能等靠要。要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有力支撑,才能促进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进而触动相关政策改革。

第二,打造特色,因地制宜谋发展。东西部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水平相差悬殊。必须探索具有区域、行业特征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百花齐放,成为各自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三,突破障碍,敢闯体制的“禁区”.在三峡库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管理、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制度改革、新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校企深度融合的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存在有中高衔接的障碍。必须加以突破.第四,协调发展,教学衔接是核心。转方式调结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求学校发展转型:包括发展观由规模发展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为核心;办学观由学校主体向合作办学、合作育人转变;质量观由给学生机会获取就业技能转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两个服务并重;改革观由寻找正确方向转向在正确方向下探索正确方法。离开了教学的衔接,中高职协调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9号文件在三峡库区的贯彻落实 尽管重庆市没有被纳入全国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改革的试验区。但一方面贯彻落实9号文件是每一所职业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集团化办学改革、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在《9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教育部今年重点做好的“十个衔接”的内容①,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牵头,集合了库区15所中高职院校,自筹资金、自定项目,开展了库区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1.中高职衔接的背景: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民族地区为一体。以万州为主的重庆库区不但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要承担库区环境保护、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任务。这些都迫切需要职教支撑。但是,库区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还不强、地位不高,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等共性现象,同时也还存在着办学各自为政、水平不高、缺乏特色、与库区行业企业严重脱节、毕业生多在外地就业等个性现象。盼望中高职协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自身地位,这是库区职业院校共同的心声。

2.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是 “院校地”三方联动。这种模式是在整合三峡库区职教资源情况下,根据库区支柱和特色产业布局,结合每所院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专业方向、目标和层次定位,构建“以院带校、以校带地、1

以院带人、以人带人、以人带地”的“院校地”三方联动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②

通过对项目的研究,探索产教结合、校企一体,产权融合、领导班子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实训基地融合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探索适应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道路和规律。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

3.中高职衔接的实施策略:由于库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准备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先汇聚库区职教力量,成立职教联盟,抱团求发展、争取职教地位,系统进行专业对准产业设置调整、系统内部的教学改革和衔接改革等,在课题研究上,重点探索中高职内部教学衔接。

第二步:积极争取、广泛利用人脉、并用自己的实力吸引企业参与、行业指导和政府主导,成立三峡库区职教集团。并在集团内实施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四个融合”的集团运行机制改革实践和探索。在课题研究上,重点探索集团办学模式和教学与产业分片、分区域、分产业对接等,使库区职业教育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4.中高职衔接的工作进展:一是搭建平台,2011年9月28日,三峡库区15所院校成立了三峡库区职教联盟,并签署了《三峡库区职教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③并推进实质运行。包括制定联盟章程、成立联盟组织机构、确定联盟发展定位和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确定重点工作和重点合作项目,制定经费保障制度等。二是开展研究,我们将《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作为研究课题和实践探索项目。15所院校共同承担了三位一体、三大板块、十二个模块的子课题的实践和研究。④

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是在三峡库区这个环境中孕育产生的,更是为了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提供服务和支撑,同时,我们也想通过三峡人的不懈努力,为9号文件在三峡库区的贯彻落实作一点工作。我们渴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并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三峡库区和库区人民的厚爱!2

①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

②“以院带校”是以高职加强自身建设,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在中高职院校之间建立职教集团共享教育资源,探索合作办学模式,更好地促进职教又好又快的发展;“以校带地”是以学校的发展为地区或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更好的服务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在职业院校、政府、行企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建立库区职教联盟,共同推动职教发展。“以院带人”和“以人带人”即通过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或者培育一批优秀师资队伍和团队,以人育人的方式带动其他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即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环境,也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人带地”是有人才的支撑与劳动就业服务地区,创造价值,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致富。“以校带地”和“以人带地”共同的目标都是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带动移民致富。

③职教集团暂时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重庆经济贸易学校、重庆三峡师范学校、万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云阳县职教中心、奉节县职教中心、巫山县职教中心、巫溪县职教中心、开县职教中心、忠县职教中心等库区的15所中高职院校组成。正在积极争取库区行业指导和骨干企业加入。

④上位板块主要解决城乡统筹与院校联动问题。子项目有: 1.三方联动:重庆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定位。2.三峡库区职业教育“院校地”三方联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中位板块主要解决职教集团的构建和发展问题。子项目有:

3.引领与联动: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六位一体” 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构建。下位板块主要解决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子项目有 4.三峡库区高职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体制与机制研究。

县校合作:巫溪给事业单位指标,农业服务站定点培养人才,共同组建畜牧兽医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与诗仙太白集团联合组建“诗仙太白生物技术学院”、试行招生招工一体化。参与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5.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发挥学校优势,分别对接不同的产业,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形成系统培养。6.第三课堂: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中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7.职业教育“双向交叉” 课程模式的构建。保证职教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

8.从建构走向运用: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9.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管理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

与麦可思合作,将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价等作为重要依据。

10.三方联动与招生就业一体化改革——职教集团背景下的招生就业一体化改革构想。2007年开始单独招生试点,在市教委和移民局的领导下,探索了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三峡移民定点培养等改革措施。

11.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平台建设。12.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社会服务模式。

第四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对重庆三峡移民监理公司在监理工程师注册工(模版)

【发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办市[2008]32号 【发布日期】2008-05-15 【生效日期】2008-05-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对重庆三峡移民监理公司在监理工程师注册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的通

(建办市[2008]32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总后基建营房部:

经查,重庆三峡移民监理公司在办理监理工程师注册过程中,提供并使用虚假证明材料为已调离人员办理注册手续。经研究,决定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