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平事迹(五篇)

时间:2019-05-12 18: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诸葛亮生平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诸葛亮生平事迹》。

第一篇:诸葛亮生平事迹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1-

中对》。[即今湖北襄阳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当时为南阳郡辖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诸葛亮年谱

年 号公元年龄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1810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1898岁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初平3年19211岁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19413岁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19514岁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19716岁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年19918岁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20726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建安13年20827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20928岁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21130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21433岁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21534岁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21837岁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22140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22342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22443岁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22544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22645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22746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22847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22948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230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蜀建兴9年23150岁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23352岁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23453岁(享年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一代贤相,两袖清风,打造三分基业,终四面楚歌,五丈原长星陨落,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禀赋八斗雄才,虽九死不悔,十里亭众生。

纱布糊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第二篇:诸葛亮生平事迹概述-Microsoft-Word-文档-

三国时期,周瑜和诸葛亮各司其主,因诸葛亮才学渊博,计高一筹,使周瑜十分嫉妒。周瑜总想找个借品杀掉他。

有一次在酒宴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就心杀头为罚。如何?”诸葛亮从容一笑:“君子无戏言,请都督先说。”

周瑜大喜,便开口念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有佳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笑笑,开口吟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周瑜听罢大怒,但有言在先,不好发作。沉吟片刻,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万

难千选挑一妞。

诸葛亮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黄阿丑长得丑,便应立刻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

操铜雀锁二娇。

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发冲冠,几欲发作,辛好鲁肃在一边说了一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槽,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诸葛亮生平事迹概述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思想家。诸葛亮字孔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一个仕宦家庭,(阳都故城在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诸葛村一带)。其父诸葛圭,字君贡,曾任泰山郡梁父县尉,后迁至泰山郡郡丞。诸葛亮八岁前父母双亡,诸葛亮兄弟三人,兄谨,弟均及两个姐姐,皆由叔父诸葛玄照料抚养。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诸葛玄被袁术署任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诸葛玄便携诸葛亮、诸葛均及其两个姐姐赴豫章任所。此时诸葛亮年十四岁。朝廷另委派朱皓任豫章太守,诸葛玄携家眷及诸葛亮兄弟姐妹投奔了时任荆州牧的老友刘表。不久,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兄弟姐妹移居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山(今湖北襄樊市),躬耕谋生。此时,诸葛亮年方十七岁。这期间,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出嫁,一个嫁于中庐县人蒯祺,一个嫁于庞德公之子庞山民,他自己娶河南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

当时的荆州战乱较少,北方不少世家大族迁徒于此。内有一些学识渊博者如颖川人司马徽等,还有一些好学上进的青年。诸葛亮师事司马徽与襄阳名士庞德公,与颖川人石广元、徐庶,汝南人孟公威一起游学。石广元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其大略”,善于抓住关键,独立思考。他身高八尺(相当于1.84米),常把自己比为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曾辅佐齐恒公九合 诸侯)和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曾率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他喜欢吟诵“梁父吟”(乐府诗,叙说齐国名相晏子运用智谋,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诸葛亮少年时期便志向高远,表露自己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经世济民能力的愿望。

被人称誉为“水镜先生”的知名学者司马徽(字德操)有知人之鉴,赞谓诸葛亮是“卧龙”,是识时务之“俊杰”。当时刘表据荆州拥兵十万雄据一方。刘表既为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之老友,又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同娶蔡氏之女(刘表后妻与黄承彦之妻为姊妹),但诸葛亮却未在刘表那里谋事求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经司马徽和徐庶推荐,时驻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见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感动,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既在“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予争铎,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形势下,尽力夺取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兵伐魏,以实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目标。此后,诸葛亮结束了十年的隐居生活,出山辅佐刘备,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从政生涯,时年二十七岁。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攻荆州,时为荆州之主的刘表次子刘琮降曹。刘备兵退夏口(现武汉市汉口),在此危难之时,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的对策,自请面见孙权。他分析了敌我双方态势,预测了抗曹破曹后“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的结局,促成了孙、刘联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趁此收取了江南数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率兵入蜀,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展开夺取益州之役。刘备决定留关羽守荆州,由诸葛亮率张飞、赵云溯江而上入川。不久,两支军队合围成都,刘璋投降。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刘备攻占汉中,称汉中王。此时诸葛亮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废汉献帝自立。第二年四月,诸葛亮等上表劝进,刘备称帝于成都,年号章武,国号汉。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五月,立刘禅为太子。六月,刘备为报关羽被孙吴杀害之仇,兴兵伐吴,张飞临行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张飞原任司隶校尉一职,由诸葛亮兼任。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失败后撤到鱼复,改此地曰永安。章武三年(223年)初,刘备病重,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二月,诸葛亮到永安,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逃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涕而曰:“臣敢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诏太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四月,刘备病故。五月,诸葛亮与太子刘禅扶柩达成都。刘禅即帝位,改元建兴,封诸葛亮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又领益州牧。

刘备去世后,南中诸郡相继作乱,诸葛亮虑国内新遭大丧,未便出兵,便派人使吴修好,以稳定局势,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部南征,当年秋,南中平定。在国以富饶治兵讲武的基础上,诸葛亮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出师表,决心“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达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的。他率军北驻汉中,开始了伐魏之役(即三国演义所言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发动了第一次伐魏之战。诸葛亮率军北出祁山,派马谡为前部。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因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故而大败。诸葛亮迁西县一千余户回到汉中,斩马谡后上表自劾,承担失败责任,要求自贬三等。刘禅下诏书任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是年冬,诸葛亮探知孙权大败魏将曹休,魏兵大量东调关中虚弱,乘机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围攻陈仓未下,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兵追赶,被诸葛亮部杀死。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收取了武都、阳平二郡。刘禅下诏恢复诸葛亮丞 相职务,是年,孙权称帝,诸葛亮派史往贺,复立盟约,约分天下。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用木牛运粮,粮尽退兵时,设伏射杀曹魏大将邰。

建兴十二年春(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斜谷,用流马运粮,占据武功县五丈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魏将司马懿结营对垒,闭不出战,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诸葛亮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岁。他遗令“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刘禅派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赴汉中吊唁,赠诸葛葛亮丞相武乡候印绶。谥忠武候。

诸葛亮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形象最好的传奇人物。因《三国演义》的宣扬和渲染,诸葛亮更成了亦人亦仙的传奇人物。千百年来诸葛亮所以能嬴得朝野咸敬、古今同钦,主要是人们认为他是“养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成功的典型。他超乎常人的才高志远,洞察潮流的远见卓识,安邦治国的卓著功绩,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智慧超群的传奇事迹,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嬴得了人们的尊崇。他被誉为集智勇忠诚等美德于一身的理想全人。

“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的思想人品节操业绩,都己沉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本人也早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象化的典范。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他谋划的两路出兵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未能达到,他一生事业中也有后世史学家们指出的某些失误及不足。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却感动了万千后人,诸葛亮早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却与世永存。他生活的年代距我们已很久远,但他的形象却就在我们面前。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著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麼才学 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麼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 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 」 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麼可以推诿呢 」 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麼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还是一样。

第三篇:诸葛亮生平事迹概述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诸葛亮生平事迹概述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思想家。诸葛亮字孔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一个仕宦家庭,(阳都故城在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诸葛村一带)。其父诸葛圭,字君贡,曾任泰山郡梁父县尉,后迁至泰山郡郡丞。诸葛亮八岁前父母双亡,诸葛亮兄弟三人,兄谨,弟均及两个姐姐,皆由叔父诸葛玄照料抚养。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诸葛玄被袁术署任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诸葛玄便携诸葛亮、诸葛均及其两个姐姐赴豫章任所。此时诸葛亮年十四岁。朝廷另委派朱皓任豫章太守,诸葛玄携家眷及诸葛亮兄弟姐妹投奔了时任荆州牧的老友刘表。不久,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兄弟姐妹移居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山(今湖北襄樊市),躬耕谋生。此时,诸葛亮年方十七岁。这期间,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出嫁,一个嫁于中庐县人蒯祺,一个嫁于庞德公之子庞山民,他自己娶河南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

当时的荆州战乱较少,北方不少世家大族迁徒于此。内有一些学识渊博者如颖川人司马徽等,还有一些好学上进的青年。诸葛亮师事司马徽与襄阳名士庞德公,与颖川人石广元、徐庶,汝南人孟公威一起游学。石广元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其大略”,善于抓住关键,独立思考。他身高八尺(相当于1.84米),常把自己比为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曾辅佐齐恒公九合诸侯)和战国时燕国名将乐

1毅(曾率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他喜欢吟诵“梁父吟”(乐府诗,叙说齐国名相晏子运用智谋,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诸葛亮少年时期便志向高远,表露自己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经世济民能力的愿望。

被人称誉为“水镜先生”的知名学者司马徽(字德操)有知人之鉴,赞谓诸葛亮是“卧龙”,是识时务之“俊杰”。当时刘表据荆州拥兵十万雄据一方。刘表既为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之老友,又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同娶蔡氏之女(刘表后妻与黄承彦之妻为姊妹),但诸葛亮却未在刘表那里谋事求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经司马徽和徐庶推荐,时驻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见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感动,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既在“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予争铎,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形势下,尽力夺取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兵伐魏,以实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目标。此后,诸葛亮结束了十年的隐居生活,出山辅佐刘备,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从政生涯,时年二十七岁。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攻荆州,时为荆州之主的刘表次子刘琮降曹。刘备兵退夏口(现武汉市汉口),在此危难之时,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的对策,自请面见孙权。他分析了敌我双方态势,预测了抗曹破曹后“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的结局,促成了孙、刘联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趁此收取了江南数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 2赋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率兵入蜀,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展开夺取益州之役。刘备决定留关羽守荆州,由诸葛亮率张飞、赵云溯江而上入川。不久,两支军队合围成都,刘璋投降。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刘备攻占汉中,称汉中王。此时诸葛亮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废汉献帝自立。第二年四月,诸葛亮等上表劝进,刘备称帝于成都,年号章武,国号汉。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五月,立刘禅为太子。六月,刘备为报关羽被孙吴杀害之仇,兴兵伐吴,张飞临行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张飞原任司隶校尉一职,由诸葛亮兼任。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失败后撤到鱼复,改此地曰永安。章武三年(223年)初,刘备病重,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二月,诸葛亮到永安,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逃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涕而曰:“臣敢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诏太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四月,刘备病故。五月,诸葛亮与太子刘禅扶柩达成都。刘禅即帝位,改元建兴,封诸葛亮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又领益州牧。

刘备去世后,南中诸郡相继作乱,诸葛亮虑国内新遭大丧,未便出兵,便派人使吴修好,以稳定局势,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部南征,3当年秋,南中平定。

在国以富饶治兵讲武的基础上,诸葛亮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出师表,决心“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达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的。他率军北驻汉中,开始了伐魏之役(即三国演义所言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发动了第一次伐魏之战。诸葛亮率军北出祁山,派马谡为前部。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因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故而大败。诸葛亮迁西县一千余户回到汉中,斩马谡后上表自劾,承担失败责任,要求自贬三等。刘禅下诏书任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是年冬,诸葛亮探知孙权大败魏将曹休,魏兵大量东调关中虚弱,乘机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围攻陈仓未下,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兵追赶,被诸葛亮部杀死。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收取了武都、阳平二郡。刘禅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是年,孙权称帝,诸葛亮派史往贺,复立盟约,约分天下。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用木牛运粮,粮尽退兵时,设伏射杀曹魏大将邰。

建兴十二年春(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斜谷,用流马运粮,占据武功县五丈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魏将司马懿结营对垒,闭不出战,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诸葛亮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岁。他遗令“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刘禅派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赴汉中吊唁,赠诸葛 4亮丞相武乡候印绶。谥忠武候。

诸葛亮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形象最好的传奇人物。因《三国演义》的宣扬和渲染,诸葛亮更成了亦人亦仙的传奇人物。千百年来诸葛亮所以能嬴得朝野咸敬、古今同钦,主要是人们认为他是“养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成功的典型。他超乎常人的才高志远,洞察潮流的远见卓识,安邦治国的卓著功绩,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智慧超群的传奇事迹,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嬴得了人们的尊崇。他被誉为集智勇忠诚等美德于一身的理想全人。

“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的思想人品节操业绩,都己沉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本人也早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象化的典范。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他谋划的两路出兵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未能达到,他一生事业中也有后世史学家们指出的某些失误及不足。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却感动了万千后人,诸葛亮早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却与世永存。他生活的年代距我们已很久远,但他的形象却就在我们面前。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著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 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麼才学 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麼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 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 」 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麼可以推诿呢 」 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麼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还是一样.诸葛亮与武当山诸葛亮,三国时人,出生於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十四岁时,他姐弟三人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不久,又随叔父到了襄阳投奔刘表.叔父逝世后,诸葛亮姐弟三人就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置了田产定居下来.诸葛亮天资超凡,居於隆中之卧龙岗,躬耕之余,博览诸子百家,显示出很高的知识才华.据《诸葛亮集》载,诸葛亮当时曾结交过许多荆州名士,谦恭请教,知识愈加广博.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在襄阳一带传授道业,收有很多门徒.据《仙鉴》记载,司马徽因见诸葛亮有经世之才,便向他说:「以你的才华,应当再访名师,充实你的学问.汝南灵山萼公玖熟谙政治,军事之雄韬大略,我常常向他请教,他的知识我们永远也学不完,你可以向他虚心求之.」诸葛亮很高兴,就随司马徽拜萼玖为师.诸葛亮在萼玖处住有一年, 萼玖却什麼也不教,但诸葛亮仍旧恭恭敬敬奉侍老师,直到萼玖认定诸葛亮确实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时,终於将《三才秘篆》,《兵法阵图》,《孤虚相旺》诸书一一传授给他.这些书有道学的,有天文气象的,有兵法的,大多是诸葛亮以前未曾涉及到的学问,这使他受益颇大.数月之后,萼玖见他已能领会到所授著作的奥妙,就向他推荐说:「南郡有个武当山,此山有七十二峰,三十二岩,二十四涧,风景奇异,该山天柱峰,紫宵峰为最高,这两峰之间隐修的道家高人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北极教主,精於《琅书》,《玉册》,《灵符》等六甲秘文及五行道法.你在我这里学的主要是兵法,而未精学道术,这深显不够,长此下去会落入偏激的左道之流,所以,我将带你拜北极教主为师,再深研道法.」於是,诸葛亮随萼玖便上了武当山.北极教主收诸葛亮为徒后,也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每日令他砍柴担水,食以黄精.这样住了很久,见其果有诚心,方授之以道术.然后令其下山行世.这以后,诸葛亮也曾再访萼玖及北极教主,但终无所获,於是,继续隐耕隆中.司马徽因知诸葛亮大器已成,所以后来刘备向司马徽访问世事时,司马徽向他首先推荐的治世人才就是诸葛亮.这以后就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拜为蜀相,终於显示出政治,军事天才的一系列动人经历.【按】后人考隆中,卧龙岗,似有南阳,襄阳之争.据《诸葛亮集》「亮家於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所记,当以今襄阳为确.原因有二:一,襄阳当时归南阳郡所辖,当有南阳之称;二,襄阳接壤今之宜城县,宜城有地名曰邓林,其名久远,三国时可能以邓林名邓县,隆中归此邓县所辖极有可能.又【按】道家者流有出世,住世,隐修,治世之不同,汉之张子房,三国时诸葛亮可谓住世,治世一派之代表.从诸葛亮一生的事迹来看,他於萼玖和北极教主处学得的道门学问很多,其中广博及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医药,符篆等等,这在他辅助刘备打天下的生涯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他唯一未能学得到的就是神仙炼养之术,使他终未得享天年而病逝.或许这也是他道门师长看他是个治世的料子,且有治世的抱负,因而因材施教的结果吧!4

第四篇:李白生平事迹

李白生平事迹

一、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有三个老婆,第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第二个,不详其姓。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 ;另一子名:天然,小名“颇黎”。李白之所以为子女取名如此,是与他家曾居碎叶有关。西亚、中亚当时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但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钱的。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但是,也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她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赐金放还的详情: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五篇:沈从文生平事迹(推荐)

沈从文生平事迹

坚忍不拔 独立自学

在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学史中,沈从文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受到世人的关注。他早期出版的《鸭子》、《阿丽思中国游记》、《入伍后》、《雨后及其它》、《神巫之爱》等作品集,深受鲁迅先生开拓的“乡土文学”影响,包含着对湘西故土生活的叙写,作品题材新颖特异创作初露才情。30年代以后,中篇小说《边城》、《阿黑小史》、短篇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新与旧》,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以及长篇小说《长河》的创作,不仅为他赢得了“多和作家”的称誉,而且为他确立了现在文学史上别人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埃德加? 斯诺编译的第一次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新文学成就的作品集中就收入了沈从文的作品,并将他与巴金齐名,称“这两位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有过巨大贡献”。

以笔代枪

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原名沈岳焕,家庭的熏陶使他自认为总有一天能当上将军,所以14岁就离开学校进了军队,几年中,辗转各种各样的部队,浪迹黔北、川东,湘西各地。1922年,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读点书„„读好书救救国家”。就是在这一信念支撑下,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中,自学、创作,最终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的创作之路,以多产的著作而置身于现代作家的行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靠自学而取得辉煌成就的罕见的作家。

我只想把我生命所走过的痕迹写到纸上

沈从文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到北京后无法进入大学成立正式学生,他就在北京大学作旁听生。最初的两年半时间里,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一身单衣,两条棉被,这就是沈从文的全部财产。吃饭是他最主要的问题,开始的学习就是在有一顿没一顿的情形中完成的。他就是在这种简直令人无法想象的环境和条件下,去追求自己的信念。同时,也开始了他最初的创作,在他那间“窄而霉小斋”的公寓里,留下了无数个他无日无夜伏案写作的身影。然而在较长的一段日子里,他投出去的稿子如泥牛入海。可是,他依然“简单愚直”、“坚忍不拔”,在窘困但却独立中埋头写作。为了生计,他曾经以每千字 5毛左右的最低市价卖文为生。1925年初,沈从文的散文《遥夜??五》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发表在《晨报副刊》上,在这部作品中,他倾诉了自己窘迫处境和内心感受到人生痛苦和孤独。沈从文早期的创作都带有鲜明的“自叙传”性质,这部作品虽然在艺术上还缺乏深度,但是它的情感的真挚和天真的自然之趣赢得了称赞,并形成了沈从文独有的风格。30年代后,他以乡土为题材的全部创作,展示了一个延伸很远的人生视野,塑造出“乡下人”的形象系列,这既是他对生命形态的考察,又是他生活轨迹的回顾。

我们实在需要具有独立的思想的作家

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创作风格是沈从文一生追求的人生境界和创作理想。

沈从文将重造民族生机的希望寄托在非党派、非集团、学有所长、有“理性”的知识分子身上。他认为这种知识分子应当“游离”于国内的任何政治党派与集团之外,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沈从文在政治上不与任何人结盟,他是一个彻底的非派别、非集团主义者,沈从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摆脱政治、集团拘束,摆脱人身依附,争取人格的独立。

在文学创作上,沈从文同样要求文学自身的独立性,他认为,文学在表现人生社会的同时,必须烯烧起作家个人的生命之火,“我们实在需要些作家!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够追求这个民族一切症结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他决不允许作家“只知道求进髦”而“走上了一条共通必由的大道”,“结果把自己完全失去了”。30年代中期的那场“京沪之争”就是沈从文为了追求创作个性和独立性所进行的一次努力。所以,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决无趋炎附势、迎合时尚之笔。

沈从文走过的创作之路是一条遍满荆棘的崎岖山路,而沈从文就是一名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的攀登者,他以锲而不舍的惊人毅力,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更创造了文学上的奇迹。

谢坤山失去了两只手,但他说,还有腿;

谢坤山失去了一条腿,另一条腿也有残疾,但他说,还有眼睛;

谢坤山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说,还有心。

因为有心,他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

因为有心,他能“走”遍世界上任何一个想要去的角落;

因为有心,他能看清人世间的冷暖无常……



见到谢坤山之前,只是知道这是一个台湾画家,而他的特殊之处在于16岁那年他失去了双手、一条腿、一只眼睛……这让记者好奇,到底他在以怎样的状态生活着?在他的新书《我是谢坤山》的封面上,他开朗地大笑着,而笑容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痛苦?本周,记者终于在涵芬楼书店里见到第一次来京演讲的谢坤山,感慨从心底油然而生,这世界上不知还有没有旁人,失去这么多之后还能如他一样快乐着、幸福着、奋斗着……

母亲没有放弃我年过不惑的谢坤山,曾经荣获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国际特殊人才艺协会视觉艺术奖等等。他的自传《我是谢坤山》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即将拍成电视连续剧,由谢坤山自己饰演主角,因为演艺界无法找到这样残障的替身演员。美国《读者文摘》获悉他的事迹后,特地对他进行人物专访,用十多种语言推出他的感人事迹。

16岁时,受到高压电的袭击,失去了双手、一条腿和一只眼睛。这种打击,大多数人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或者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谢坤山却一直都乐观地走了过来。一次,正值冬天的演讲,谢坤山只穿一件短衬衫。演讲开始前,有听众关切地问他冷不冷。谢坤山笑笑说,“不冷。”接着又加上一句,“至少我不用担心两只手会冷着。”听众被他的幽默风趣逗乐了。到底他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振作并且乐观以待的呢?谢坤山的回答很简单:“天性使然!”谢坤山是父亲40岁后生下的孩子,他的童年家境并不好,每当看到年迈的父亲谋生活的背影,他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来分担家庭的负担。于是小学毕业的假期,他就开始四处做苦工,12岁的瘦小身体在饲料行每天背五十多公斤的重物来回,从早到晚持续十个钟头,晚上回家几乎倒头就睡,第二天浑身就像裂开一样。少年谢坤山的梦想就是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这样有关责任心的思考越多,他就更多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谢坤山表示,受伤之后,自己确实非常难过,毕竟身体的改变太大。当时因为他的受伤家里更加陷入困境。“父亲的忧愁、母亲的眼泪……全部都摆在了我的面前。”谢坤山特别提到当旁人都劝父母放弃他时,母亲的一句话让他深深地感动,母亲说:“无论如何,只要坤山能再喊我一声妈妈,都要救他到底!”“家庭那么困难,连母亲都不放弃,我有什么理由不乐观面对呢?”第一次用嘴写名字

在翻看谢坤山的画作时,记者非常惊讶,因为那些画风相当细腻精致,怎么也无法看出是一位身有残障的画家用嘴描绘的作品。而失去双手的谢坤山怎么会选择了绘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呢?“是的,可能所有人看见我失去双手,都认为我从此就完了,我再也不可能做些事情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确实在找寻生命的出口。”谢坤山相当坦白,没有人能够告诉他未来的道路如何去走,所以他开始思考,如何发现自己还拥有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其实选择画画也是因为小时候的兴趣。”谢坤山说自己从小就很喜欢涂鸦,家附近的墙壁、空旷工地甚至书本白纸上都是他的“杰作”。虽然有浓厚的兴趣,但是没有人指导,所以种子一直埋藏在心里。在受伤之后,以前和正常人一样能够信手拈来的文字、图画似乎都成了一种奢望。这些刺激让谢坤山第一次用嘴衔起了笔,在颤颤巍巍和无法控制的状况下,完成了受伤后的第一次文字写作——自己的名字。“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想很久,但我往往是做的比想的多。”无论是16岁开始用嘴代替手写字画画还是24岁决定重新返回学校学习,这些决定都面临太多的障碍,谢坤山表示:“如果总是想,那么面对的都是问题都是障碍,永远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了,因为这些困难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我来说,我只是去做,遇到了问题不躲避、不逃避,只是去解决,跨越障碍和困难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感和鼓励!”



现在谢坤山就是靠着自己的绘画来支撑自己家庭的开支,他对记者介绍说,自己现在是国际口足画艺协会的董事,他们利用自己绘制的图画制作成卡片或者是挂历,销售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绘画者都能够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说到自己的画作,一直自信开朗的谢坤山开始含蓄羞涩起来:“实在不好意思这么说自己,但是我的画在台湾确实卖得相当不错,而且没有人用另类的眼光看我,都是用专业视角去评审我的画……”

下载诸葛亮生平事迹(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诸葛亮生平事迹(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总理生平事迹

    1 非洲有个国家总统差点被刺杀`总统叫他先不要去 他毅然去了 2 在非洲那天下着大雨 他站在那演讲 助手给他打伞 他不要 非洲人民全掉下眼泪 3 万隆会议 也是本来有人要刺......

    陶渊明生平事迹

    陶渊明(365~427) 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生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

    雷锋生平事迹

    雷锋生平事迹: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

    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生平事迹 诺尔曼·白求恩(全名亨利·诺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

    雷锋生平事迹[最终定稿]

    雷锋的生平与事迹 一、雷锋生平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

    雷锋生平事迹

    雷锋生平事迹简介 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1949年参加了儿童团,担任儿童团团长。195......

    曼德拉生平事迹

    一生要走多远的路程经过多少年才能走到终点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 才能慢慢实现天地间任我展翅高飞谁说那是天真的预言风中挥舞狂乱的双手 写下灿烂的诗篇不管有多么......

    诸葛亮(推荐阅读)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成长于南阳郡邓县,立业于益州成都,埋骨于汉中定军山。诸葛亮4密友: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