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在延安

时间:2019-05-12 18: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在延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在延安》。

第一篇: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在延安

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在延安《梦回延安保卫战》实景演出现场举行

本报延安讯(记者刘剑)9月27日上午,“中国·陕西第二届金秋旅游节延安红色旅游” 启动仪式在枣园革命旧址西沟《梦回延安保卫战》实景演出现场地隆重举行。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依托境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延安把“红色旅游兴业”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确立了“红色圣地·魅力延安”的主题旅游形象,使红色革命旧址和古代文物遗址、自然生态景观、黄土风情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据了解,2006年4月份由延安市旅游局在枣园革命旧址西沟推出的《梦回延安保卫战》实景旅游文化娱乐演出首开了中国红色旅游大型实景文化演出的先进典型,引领全国红色旅游由静态参观型、呆板说教型向体验型、参与型发展,为延安更好的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作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被誉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一场革命”。

据了解,近两年来延安市每年投资2亿元支持“红色旅游”发展,使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为了打造一台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演出,延安市还特别邀请到国内顶尖导演陈维亚到延安考察,筹备大型实景演出《梦回延安保卫战》的制作。

第二篇: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

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希望我们相处的愉快。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现在呢,就让我带领大家去体会、感受延安红色革命精神。各位游客朋友,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延安革命纪念馆。1950年7月成立于延安市西北的王家坪,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初称为延安革命博物馆,1951年2月,文物陈列室正式对外展出。1952年纪念馆迁到城内凤凰山麓,并改为现名。该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的藏书、手迹石刻及办公和生活用品。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手枪,转战陕北时骑的马(已制成标本)为该馆的独藏。怀安诗社的诗画原稿,也是珍贵的藏品。整个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沙盘模型、多媒体展示等 现代化科技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党中央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该馆曾举办过“延安革命文物展览”、“延安精神展览”,并赴外地展出。

我们来到第二站是杨家岭,杨家岭是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从1933年到1943年十年当中居住、办公、会客、议事的地方。杨家岭红色根据地,设在两座山峰下。在山峰和绿树的掩映下显得特别隐蔽。我们进入大门,看到的是像电影里见到过的老式小礼堂,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礼堂内部的是按“七大”会场的原貌陈设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大幅画像和六面党旗,会场两边的墙上插着二十四面红旗,插旗的木座为V字形,是英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二十四年是胜利的二十四年。走出礼堂,沿着碎石头铺过的上坡路,来到四排高低不一的土窑洞外,大家都能看到每孔窑洞的门窗上都有一个五角星,那是老百姓在1921年前就修好的窑洞,坐西向东,当时没有围墙。每位领导的院内正面是三孔窑洞,窑洞内只有一张办公桌,一张床,只有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内才有一对像我们现在躺椅式的布沙发。此情此景使我们想象到到当时老前辈的作战环境有多么艰苦。

第三站我们来到的是枣园。枣园又名“延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中共中央来延安后,于1941年开始修建,至1943年竣工。共修窑洞二十余孔,平瓦房八十余间,礼堂一座。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4年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领导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并召开“七大”,领导解放战争。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从这里撤离,转战陕北。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现在我们来到延安的又一景观: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游客朋友,走过这座有三孔石拱的延河桥就到了宝塔山和凤凰山了。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每次来轰炸,都是在宝塔山附近。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名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

凤凰山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这里居住,是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进驻延安,当晚下榻在延安抗日救国会驻地罗家院。19日中共中央事务机关安排毛泽东离开罗家院,住进凤凰山下李建堂的石窑里。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会见了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与他通宵长谈,后来范长江将采访记录整理为《陕北之行》并发表。

清凉山在河的北边,宝塔山和凤凰山在河的南面。清凉山是延安市区内唯一的石头山,山上有万佛寺。清凉山下的石崖上,装有淡蓝色门窗的石屋子的墙上写着新华书店,这就是革命老区最早的书店,印刷、排版都在万佛寺弥勒佛庙堂里进行。庙堂,佛像都是在石窟下刻就的。弥勒佛庙堂地上方形的坑就是当时安装印刷机器的地方。游客朋友,再沿着小路往上走,会看到一个突出在石崖绝壁上的亭子,上面写着映月亭,走下两三节石阶,来到围着直径约二尺圆形的井口护栏上往下望,可看到深不见底的井下一弯月亮闪烁在井底,游客朋友请抬头看看,有没有月亮?呵呵,月亮是没有的,这是千百年来井口由于风蚀雨淋,脱落成椭圆形而形成的。沿着石窟下的小路手脚并用地往上攀登,就来到万佛寺的大殿。大殿的正中稳坐着释迦摩尼佛的塑像,两旁观世音菩萨及十八罗汉的石刻像栩栩如生,再看石壁上数万尊佛像或立、或卧、或嗔、或怒、或喜、或悲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地展现着世态万象。

现在大家立于清凉山上,一阵清风拂面,使人感到特别惬意。从山顶上俯首望去,延安市繁华的景象,宝塔山、凤凰山的全景可以尽收眼底。

第三篇:延安红色之旅

延安红色之旅

濉溪县实验小学 赵远利

六月三十晚上八点多,我们党员学习小组带着多年的崇仰之情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晚餐吃的是老八碗,其中最令大家感兴趣的是小米饭南瓜汤,因为这份汤含有特殊的意义,还有延安凉粉,据服务员介绍说,延安凉粉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功效。我尝了一口,果然清爽可口,和果冻类似。大家也许饿了,一眨眼的工夫桌子上的饭菜就一扫而光,而老张从家里带来的三箱子“口子窖”没有一个人喝,倒是南瓜小米稀饭,连着喝了几盆。可能大家是想体会一下当年红军闹革命时艰苦的生活吧!晚上我们就宿在延安交际宾馆,因为长途颠簸劳累,躺下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

七月一日早晨五点多,同室的毛哥老早就醒了,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是我们很久的心愿了。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我俩想先睹为快,于是我们两个一起到最近的延安凤凰山森林公园先逛一圈。出了宾馆,仰头看看天空阴云密布,空中还零星地飘着雨丝,让人感觉到空气湿漉漉的,听说陕北少雨,但是我们偏偏遇到了雨天,从延安市政府向北50多米,就是凤凰山森林公园。公园门口是一片广场,所谓的门其实就是左右两个沿着山势建成的大理石台阶,中间的靠山体砌起来的大理石墙面上刻着“延安凤凰山森林公园”几个闪着金光的大字,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顺着盘旋的石阶向山上攀登,因为山势太陡,石阶不是直接铺向山顶,而是“之”字形的,这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曲折蛇行”。大约攀登了几百米,山腰间有一个供游人休息的平台,我们喘着粗气,擦擦额头的汗水,停下来歇息,回首来时的台阶,似乎直上直下。近处山坡上灌木丛生,百草茂盛,郁郁葱葱,一路走来,最高的树木不过10米,我开始怀疑森林公园有点名不符实,也许是延安人的美好心愿吧!远眺延安新城四周被青山环抱着,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赫然出现在群山之中,翠绿的树木掩映其间。延安与内地城市的区别是,两边半山腰的民宅建筑仍旧有人居住在传统的窑洞里。城市建设在延河的两岸,周围满眼是各种各样的植被,漫山遍野的翠绿,若不是窑洞为证,还真的难以找到当年黄土高坡的影子。朝西北望去,只见一座高高的山峰之巅,屹立着延安的标志性建筑---盛唐时期建立的宝塔山,旁边还有一座三层的小亭子伴随着,据说是范仲淹这里做知府时修建的。正在欣赏美景之时,不知不觉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怕雨下大,只好匆匆地下山了。回到延安交际宾馆门口时,雨已经密密地打湿了全身,这时我忽然看到门的右边有一块石碑,上边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外交部下设的交际处旧址。我读完碑文才知道,延安交际宾馆始建于1938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其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下设的交际处。曾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无数贤客嘉宾。其中抗日战争时期有印度援华医疗队、华侨司机服务团,国际友人斯诺、乔治·海德姆、白求恩、路易·艾黎,著名华侨领袖陈漱溟,国民党战区司令卫立煌,爱国将领邓宝珊等。解放后有周恩来、邓小平、谢觉哉、彭德怀、叶剑英、陈毅、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下榻。这时宾馆里的同事们大多陆续起床了,当我们了解到这个宾馆有这么多的名人住过,也都惊叹不已。

上午我们去参观的是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此期间中共中央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和解放战争,领导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和部分中央领导人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毛泽东在杨家岭居住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闪着革命光辉的论著。下了车,我们看到的是中央大礼堂,整个建筑是用石材建成的,礼堂说大不大,坐满了座位可以盛下百十余人,主席台下是十多排木制长条椅子,抬头向主席台看去,那熟悉的工农红军的旗帜以及毛、朱的头像,让我想起了教科书上熟悉的画面,想起了毛主席指挥千军万马的那双有力的大手,想起了他老人家铿锵有力的演讲,想起了他那“看万山红遍”的豪迈诗句。

接着我们参观了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飞机楼旧址,我们沿着一条树丛掩映的弯弯曲曲的土路朝上走去,大约二三十米,就看见四座紧紧相连的窑洞,窑洞的四周是一米多高的土院墙,我站在院墙跟前可以尽览院内一切,院墙中间有一座两米多高的门楼,上面是青色的小瓦覆盖。走进小院,只见南面的三口窑洞都是用石头圈起来,据说是当时最豪华的居所,其中中间一口窑洞为毛泽东的卧室,右面的为他的办公室,左面的是警卫人员的住所,最右面的上方有一口很小的土窑洞为毛泽东夫人和女儿李娜的居室,几口窑洞内部相连,窑洞内有一通往后山的隐蔽地道,山后有多个安全出口,为临时避难之急用。窑洞内陈设简单,卧室内一张双人床,上设一蚊帐,床上散落几只香烟,有卧椅和书柜等物品。办公室内有长方桌、藤椅以及他生前写的一些论著。出了毛泽东旧居朝北走几米,可见一张石方桌,四块方形石凳,这就是世人知晓的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经常休息的小石桌,在这里他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症”,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从毛泽东故居出来,窑洞对面是十多米深陡峭的深沟,那便是毛泽东当年亲手种植的菜园,里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蔬菜,亦可见当年自力更生的硕果,也使我想起了吴伯萧笔下的《菜园小记》。接下来我们陆续参观了统战部旧址、刘少奇旧居、周恩来旧居、任弼时旧居、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展馆里那一张张不太清晰的老照片都在诉说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一件件朴素的昔日物品都在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你看,毛主席旧居里那张宽大而破旧的办公桌,周总理旧居内那绑着铁丝的木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车,仿佛把大家带回了上个世纪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

中午参观结束,导游说带领大家车览延河和宝塔山,汽车在飞速前进,近了,近了„„那平时心目中闪着金光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此刻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大家都赶忙让司机师傅开慢点,好多看一眼延安革命圣地。只见延河大桥如长龙横卧于宝塔山脚下,与宝塔山共同见证了革命历史。仰视那耸入云端的巍巍宝塔,我的心中热血澎湃,久久无法平静,宝塔千百年屹立于山巅,看世间沧海横流、风起云涌,作为延安革命圣地的象征,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座不可磨灭的巍峨丰碑。

第四篇:延安红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2011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厂里组织的赴延安参观学习的红色之旅,有机会亲身感受了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含。

这次延安红色之旅,我们共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三个地方。当我游走于杨家岭、枣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憧憬着革命老区的朴实和神奇,缅怀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真是感慨万千。就是在那些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坚定了我的信仰,感慨多多,一言难尽!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当时的延安,黄土高坡,贫瘠荒凉,堪称中国内地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缺吃少穿,物资十分匮乏,有时只能实行供给制,困难重重。毛主席根据当时情况,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丰衣足食”的口号,延边军民积极响应号召,立足自力更生,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最终依靠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丰富的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我

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必须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对比延安时期,我们的时代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于我们的革命前辈,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要珍惜现今的生活,把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作风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起来,以更好地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延安红色之旅

暑期社会实践感想

一.7.6号我们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革命纪念馆中陈设最多的是红色抗战时期革命前辈们的武器装备和日常生活用品,和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相比更显简单低级,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客观力量对比下,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凭着乐观的心态和吃苦的精神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我们还采访了纪念馆中的游客,他们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年龄层,但每个人都在这里感悟到了许多。枣园是1944至1947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先后在此居住,每个领导人房间内的摆设都很简单,而且基本是相同的,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张床、一张革命形势的地图,我们党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

二.7.7号去了宝塔山和凤凰山。宝塔山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历史文物和革命旧址合二为一,凤凰山周围有很多的窑洞,在此了解了石窑、土窑的建筑特点。此行让我想到七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全力奋斗着,让世界每个角落都看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

三.7.8号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和杨家岭之行,同样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艰苦环境,建党的丰功伟绩是靠这些革命者的吃苦流汗换来的,所以我会更加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7.9号在离开之前我们采访了延安大学的学生,和他们交流了对延安精神的认识。

在这几天的活动中,每个地方都传播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我们立志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红色精神,让它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下载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在延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启动在延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延安红色之旅总结

    红色之旅总结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周年,为庆祝党的生日,同时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青年学生发出的“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的讲话精神,密切党群......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前不久,公司组织党员去延安学习,虽然在夜色中历经了近8个小时的翻山越岭直至临晨3点才到达目的地,但是大家的精神依然很亢奋,稍试休息第二天早上我们便开始了......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虽从未去过,却对她神往已久。恰值机关党委组织延安红色之旅,有幸赴革命圣地,接受传统革命教育。一路上参观了黄河壶口瀑布、杨家坪、......

    延安红色之旅总结

    西 行 记 ——赴延安、西安异地教学侧记 春分已过,清明未至。古老的关中大地上已是群岭吐翠,春意盎然。我作为带班工作人员,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起,满怀对革命圣地的崇敬,追寻着......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弘扬延安精神 践行“两学一做” ——参加延安红色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2017年7月31日,我参加江铜集团干部学习培训班并有幸来到了心中久仰的革命圣......

    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心得

    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心得 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心得一: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心得 延安,是红色之火的发源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

    延安红色教育有感

    延安红色教育有感 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学员 陈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中学课文读过的贺敬之《回延安》。 跟随......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

    延安红色旅心得体会 为了重温红色历史,加强党性教育,更好地落实“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要求,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检验工作热情,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