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市民集中休闲场所、广场的创建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我市市民集中休闲广场创建工作协调与管理
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的需要,而且历来是人们进行社交往来、休闲娱乐和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接触自然、陶冶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更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众空间,因此被誉为城市的“客厅”。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城市娱乐休闲场所和设施不断增加。如今分布于我市各处的市民集中休闲场所、公园越来越多,且各有特色。目前我市建成的休闲广场主要有XX风景区的市民广场(暂时名)、体育馆旁的科技广场、XXX超市前的XX广场、XXX中段的钟楼广场,还有长江外滩公园和分布于各居民小区和石化厂附近规模稍小些的市民休闲空间。然而仅建好这些休闲场所和娱乐设施是不够的,如何管理好这些城市“客厅”,抓好这些场所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其公益和服务功能,使之真正成为人们娱乐、休闲、交流、游憩的好去处,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状况
城市休闲广场是一个城市品味的具体体现。当华灯初上,夜幕微垂,我市各个休闲广场内便开始彩灯闪烁、人潮涌动。红色歌曲、健身秧歌、太极扇竞相登场,处处歌舞阵阵,激情飞扬,呈现出一片温馨、和谐、欢乐的气氛。但是-1-
由于部分广场自身配套设施的不足及管理上的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我们也看到这些市民休闲广场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如广场及附近流动摊贩密集、喧闹嘈杂、秩序混乱,从而也带来了影响环境卫生、危害安全、扰民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一是环境卫生问题:小摊小贩在广场及广场周围随意经营,宠物狗随地便溺等,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尤为突出。特别是夏季的夜晚,市民出门纳凉、交友,多选择在户外进行,人流量高峰时段过后,有些地方一片狼藉;各种车辆乱停乱放,纠纷时有发生。二是文明和社会公德问题:部分市民随意躺卧、践踏草坪;公德缺失,公共设施遭受破坏,喷泉受损、路灯被毁、石凳被破坏屡见不鲜。三是扰民问题:有些广场上进行的健身操、卡拉OK大家唱等活动,产生的高分贝音量严重影响附近人们的正常休息。另外有些休闲场所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广场上果皮箱较少,公厕少,治安管理薄弱,群众的安全感不强等,影响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氛围。这些问题也是我们进行城市管理和促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总量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整体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市民集中休闲广场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具有放大效应。反过来市民集中休闲广
场作为城市精神文明窗口,如果把它管理好了,城市广场也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高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市市民集中休闲广场主要还是松散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效果不明显。与政府在建设巨大的投入相比,其管理方面的投入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投入,轻管理的倾向。就我市现有的市民集中休闲场所的管理来看,市民广场、科技广场等几个大型广场,因为有专门的管理部门集约管理,相对状况较好。而处于我市繁华路段的钟楼广场、时代广场等多处中小型广场的管理问题较为集中,突出表现在缺乏管理的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现象。
城市创建工作需要多方协调配合,多头管理,笼而统之的管理方式肯定不能取得实效。分布于我市繁华路段的中小型广场、城市花园,一般具有全开放,人流量大的特点。而广场的秩序、环境卫生、治安、绿化等工作分别属于城管、市政、公安、园林等部门按常规来进行管理,缺乏统一有效地协调管理机制,难以保证管理效果。广场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表现在清扫、保洁与城管管理不够协调,各广场人流量高峰时段的脏乱与保洁和市容管理时段脱节的矛盾突出,缺少系统化的管理与协调。
三、思考和建议
一是理顺关系,加强管理。随着我市各类休闲广场、街
心花园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广场文化”的概念已逐渐形成,城市广场的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管理上,可参照其它一些城市的做法,出台《XXX城市广场管理规定》,建议明确指定一个部门,如文明办,统一管理协调,明确管理职责权力、措施和目标,完善机制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城市广场的绿化养护、环卫清扫、保洁作业不同于一般道路,作业量较大。在核定作业经费预算上应提高标准区别对待。在提高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频率的同时,要强化管理,依据有关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巩固绿化养护和清扫保洁成果。同时建议增加我市各广场的休闲设施和卫生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公厕,增加果皮箱投放数量。
三是合理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采取招投标方式,在城市广场建设和管理中,划出一定空间开展有偿服务和广告位,所得收益弥补广场管理经费,减轻政府投入压力。
四是提高市民素质,营造创建工作氛围。进一步宣传和提倡“八荣、八耻”教育,强化“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城市意识。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二篇:市场营销部资费管理与对外协调工作职责
1.负责督促检查公司贯彻执行国家电信资费政策和标准的情况。
2.负责公司各业务的开业审批、市场规范制定和管理。
3.负责组织制定业务支撑系统业务需求和配合系统业务测试验收。
4.负责公司电信业务的申报和许可证的年检。
5.负责对省通信管理局、省物价局、省工商局、省税务局的协调工作,并负责处理相关文件。
6.负责资费报备和资费档案的管理。
第三篇:与项目管理单位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与管理措施
与项目管理单位、专业项目施工单位 的工作协调与管理措施
一、与项目管理单位的协调与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单位的组成必须有公司根据建设合同及工程具体实际需要选派有能力完成本工程的人员组成,保证能完成建设合同规定和业主满意的目标,建立健全各个岗位责任制,各种奖罚制度、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工程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文明及保护环境。
公司应与项目管理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确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目标,技术管理部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材料管理部门、预算部门应对所有施工组织设计内的各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查记录,当检查发现有不足情况存在时由项目管理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纠正,并将纠正检查记录反馈至检查部门,由检查部门派人进行复查。
项目管理单位应按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的落实情况,每月按书面报表的形式向公司主管部门如实汇报,一些大工程技术变更或拟采用的新技术应由公司技术部门共同研究探讨决定,由公司技术总工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应与项目管理单位不定期进行工程技术、质量、进度、资金等经常进行交流,相互积极配合,听取项目管理单位的正确意见,为做好生产工作共同努力。
二、与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与管理措施: 在选择专业项目施工单位时应由公司主管部门或项目管理单位共同组织进行,收集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考察评价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施工单位的以往业绩及现有劳动资源:如各分项工程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等。并根据评价结果报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后再按工程的具体要求与之签定有效协议书或施工合同。
协议书或施工合同的签定应由项目管理单位起草签定,其内容应包括:工作范围及内容、工期、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技术及经济指标要求,实施本企业的管理体系的控制,接受本企业的管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签定的协议或合同对专业项目施工单位实行中间平定与全过程控制,对其考核拟评价为合格、轻微不合格、不合格。规定:(1)质量、进度得不到合同、协议要求时定为轻微不合格;(2)质量、进度得不到合同、协议要求,经整改仍然得不到要求的确定为不合格;(3)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的确定为不合格;违反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的确定为轻微不合格;(4)违反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且整改仍得不到规定要求的确定为不合格;(5)发生过一起及以上重大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确定为不合格;(6)对完成指令不彻底的确定为轻微不合格;(7)严重不服从管理规定的确定为不合格;(8)经过评定为轻微不合格的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再进行评定,再次评定仍然达不到合格则确定为不合格,轻微不合格累计达到三次的确定为不合格。
公司主管部门、项目管理单位应对专业项目施工单位进行不定期考核、落实实施的考核情况应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公司各职能部门或项目管理单位应对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工程进度、计量和验收等实施监督管理。
主管部门或项目管理单位应随时听取专业项目施工单位的建议或意见,对一些好的建议或确实存在的问题应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积极支持专业项目施工单位各个环节的技术组织措施,对一些大或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公司应按需要进行技术人才支援。为专业项目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第四篇:运用沟通协调及创新能力完善外事管理与服务工作
运用沟通协调及创新能力完善外事管理与服务工作
国际合作局 张青松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开展了全院管理干部公共管理核心内容的培训,开设了《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课程。组织这样的学习培训意义重大,从国家这个宏观层面上看,开展这样的学习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1”的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人员队伍,有着重要意义。从实际工作这一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参加这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学习,对于提高个人行政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工作中的创新开拓能力,都大有裨益。
国际合作局的工作性质管理与服务兼备。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事部门,国际合作局必须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外事工作方针,按照外事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重心是学术科研,国际合作局的工作也必须以科研为中心,树立为科研人员服务的宗旨,协助我院相关机构和学者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我院在海外的影响力。因此,管理干部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对于工作在管理与服务岗位的外事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一、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有效运用沟通协调能力,改善外事管理工作质量 行政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规划能力、实施能力、评估能力等方面。规划能力也就是计划和决策的能力,实施能力是指运用协调和合作能力有效利用资源和适当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推进工作的能力,而评估能力则指的是工作状况综合评估并寻求改进的能力。
外事工作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涉密性,例如对日学术交流工作。众所周知,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波折不断,中日间存在较多敏感问题,如历史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以及钓鱼岛等2。我国政府为改善中日关系做着不懈努力。作为一直重要的学术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改善、促进中日关系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院研究所以及学者对日交流日益频繁。目前,从交流人数上看,对日交流占全院对外交流总量的40%。因此主管国际业务的国际合作局为我院对日学术交流、配合国家外交方针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如此大的交流量中,要保证对外交流不出事故,外事工作者需要对全院的外事工作具有规划性,在推动外事中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程序,自觉维护民族尊严、国家形象和国家安全。外事工作者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已有制度规定的基础上,需要与院属各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理解和配合。对于外事工作要随时进行客观评估,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外事工作管理水平。例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院很多单位和学者对外事工作不了解,片面认为我们的严格要求管理就是刻意刁难、设障碍,有些人在在情绪上表现为不配合,甚至出言不逊。因此,这需要我们在和这部分人进行沟通协调时,态度一定要诚恳,感情要真挚,取得他们的理解,以平静的心态,向学者解释前因后果,并阐释不遵守外事纪律有可能给学者个人以及国家带来的 1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人民网:http://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
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保证我院外事工作顺畅进行
我院的外事工作紧张繁忙,在日常国际合作事务中,外事干部需要“内外兼修”。“内”要培养很强的外语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更要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个人的学术科研水平,以便更好地把握学者的学术需求。“外”要实时把握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学界动态。因此,面对这些压力,外事干部需要很强的心理调试能力。例如,作为外事干部,通常会同时负责几个重要代表团和重要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学术翻译工作以及外事接待工作,头绪众多,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外事工作无小事”这种无形的压力通常会压得外事干部喘不过气来。因此,外事干部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心理调:一)通过采取适当方式,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放松自己的心情;2)借助外部力量进行调适,例如与其他同事进行谈心、学习前辈经验等。通过将外事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做好工作计划,通过这些方式来缓解工作的压力,保证外事工作不会发生任何“小事”,保障我院的外事工作顺畅进行。
五、通过沟通协调,创造和谐的外事工作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顺各种矛盾,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是保证外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凸现出来,对利益的追逐经常引发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加之紧张的工作节奏,往往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
因此,国际合作局工作人员个体,应学会正确看待自身利益,处理好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同事关系,提高个人修养,注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及人格和自尊心,学会鼓励他人。其次,国际合作局也应发挥沟通协调职能,注重化解各类矛盾,理顺各种关系,进而促进国际合作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此外,针对国际合作局年轻同志多的特点,应大力加强能力建设,人事部组织管理干部培训,就是希望通过提高行政能力、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培养合作的公务员。因此,应积极培养年轻同志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开展研究活动,进而把国际合作局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和谐氛围、充满活力的集体。
目前,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以往的“人员互访交流”为“合作研究”所取代,中外双方共同出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日趋成为国际合作的主流。然而国外研究机构的资金运用方式与我国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有不相匹配之处,中方学者在利用我方经费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对等交流合作中存在极大的不便。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发挥沟通协调能力协调科研局、财务局等机构,共同发挥创新能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合理运用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将有助于我们完善外事管理与服务工作,巩固、深化、拓展既有合作关系,拓展外事工作领域,加强与国外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发挥在对外交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加快外事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进而为我国总体外交和我院对外学术交流服务。
第五篇:医务科长在医院管理中的工作协调与领导艺术
医务科长在医院管理中的工作协调与领导艺术
在医院里,一般认为医务科科长是个苦差事,这是担心管事多了有争权之嫌,管事少了有负院长重托。其实不然,医务科科长在医院的地位和职责具有一种显著的非均衡性,医务科科长是领导班子成员,却无最终决策权,分管医疗工作,却要承担超出分管医疗工作范围以外的某种全局责任。在医疗工作实践中,各种问题和矛盾是很多的,但是,当其中的矛盾处于相互统一、协调的关系之中时,工作人员往往感觉不到问题和矛盾,从而感到舒畅坦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即平衡关系变为不平衡时,立即会表现出明显的对立,这时,即感觉到不平衡。医务科科长在整个医疗工作的管理中,如何才能把握好医疗管理过程中的平衡?笔者从事卫生管理工作十多年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正确把握医疗活动中的平衡点
平衡就是解决问题,协调矛盾,使矛盾诸方面都在平衡点附近达成共识。平衡点就是矛盾各方面的共同利益、共同意志等共同点。
1.1 把握医疗工作矛盾中“质”的平衡
在抓医疗管理工作过程中,把握好矛盾中“质”的平衡,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点。能否搞好平衡,首要的是弄清医疗工作中矛盾着的是非界限是什么,不是什么;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或是对错参半的。这是搞好平衡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医疗工作内在规定性尚未完全把握,不能马上搞平衡,因为医疗工作中的“质”有其特殊性;第二种是有些医疗工作即使已判明了性质,应该得到医务科长的支持,但事实上由于反对力量太强,暂时不具备搞平衡的客观条件,如制定的奖金分配方案,虽然符合机关管理要素要求,但大多数基层领导都反对,这就要进行调查。
遇到第一种情况,医务科长应将问题“拖延”一下,作冷处理或“模糊”处理,等把握了事情的性质再去搞平衡。面对第二种情况,医务科长应该义无反顾地支持正确的方面,如果正确的方法或方案暂时得不到大多数基层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医务科长应深入基层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因为,此时医务科长的“思想工作”带有业务性质,比政工干部的思想工作要有效,使正确的方面逐渐积累起一定的量,为搞好平衡创造条件。
1.2 测量出医疗活动中“量”的比重,防止运用“均衡论”
抓医疗工作中的平衡点,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制定医疗工作某项方案时,如果忽视了量的绝对值,方案执行起来说服力不强。在评价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存在主要矛盾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在量上的对比时,可区分出各种因素的强度。如果把强的因素估计过高,超出它在问题中的分量,或把弱的因素估计过低,忽视了它在问题中应有的作用,都不容易找出平衡点,也不可能在处理问题时进退有度。为了搞好平衡,突出医疗工作中量的比重,往往需要解决一些小问题,改变双方在量上的对比,便于矛盾的解决。在矛盾出现以后,切忌用均衡论处理问题,不管矛盾的双方错与对,各打五十大板,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平衡作用,相反,则可能导致矛盾双方量的变化。
1.3 找准医疗工作中的平衡点与弹性原则
搞好医疗工作中的平衡是一种高难度的领导活动。每所医院的矛盾都是千变万化的,随时都可能产生,而一旦出现问题,矛盾的各个方面为求得问题的解决,不是不承认其中对于双方都合理的平衡点,就是希望把平衡点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拉”。作为医务科长,绝不能忽视事物内部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问题中自己喜好的某种因素为基准来把事情“摆平”的做法不仅不能起到平衡作用,反而会加重问题的严重性,导致不平衡因素的积累,成为日后出大问题的祸根。医疗工作中所有的平衡问题都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在这些复杂的、时常难以控制的人为矛盾变化中力争平衡的主动权,医务科长必须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留有余地。因为平衡一般不会一次到位,它是一个过程。所以,搞好医疗工作中的平衡,不能把话说死,要保留充分的弹性原则。对待院长、副院长,要把握好工作与感情关系的平衡
医务科长与院长、副院长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除了院长、副院长的“水平”原因之外,往往是医务科长对工作关系与感情关系定位不当:首先,诊断自己是组织定的,有自己独立的职权,不是院长、副院长的附庸,时刻表现出公事公办的架势,对院长、副院长缺少一种感情上的尊重和礼节上的周全,令院长、副院长感到尊严受到冒犯,权威受到挑战;其次,摆不正位置,特别是业务能力强,时常出现越权行为,工作不配合,引起院长、副院长的不满;再次,企图以自己卑微的情态来取悦院长、副院长,博得院长、副院长的容纳,而该讲的话不讲,该办的事不敢办,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久而久之,医务科长的领导职权既被部属小瞧,也被上级和院长、副院长所忽略。医务科长正确的做法是:
2.1 要时刻意识到医务科长的“佐理”地位
既要把对院长工作上的服从融合到感情的尊重上,同时又要把感情的尊重融合到工作的服从上,在服从上体现出“诚”的真意,在尊重上体现出“礼”的不俗,既退而为欢,又不失医务科长的在班子成员中的身份。
2.2 在医疗工作上要把握好“刚”“柔”结合
医务科长在医疗的工作上要体现出“刚”性,对医疗的工作能拿得起,放得下,担得起责任,不给医院工作拖后腿,让院长、副院长放心、省心;在大局工作上要体现出“柔”性,对全局性工作多动脑筋,多提合理化建议,少发或不发牢骚,少自作主张,表现出高姿态和灵活性,令院长、副院长感到既得力又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