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

时间:2019-05-12 18:4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话: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话: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

第一篇:讲话: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

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

暨平台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 徐冠华 2006.12.18

同志们:

今年是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第一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作为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第一年。今天我们召开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暨平台中心揭牌仪式,是平台建设工作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科技部党组对专家顾问组几年来对平台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这次新增进入顾问组的专家表示欢迎!对平台中心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平台建设工作的认识。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技大会,做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的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科技基础条件状况。我国现阶段科技基础条件发展水平、运行效率和管理机制与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在这样一个大的形势背景下,国家为了解决科技发展中面临的基础条件落后、信息渠道不畅、资源共享不足、管理体制分割封闭的问题,决定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大力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为全面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效基础条件支撑,为我国在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平台建设对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切实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认真做好平台建设的任务部署和组织实施工作。

《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确立了“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建设原则,特别指出有效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国家“十一五”科技规划也提出要“以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为主线,以共享为核心,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按照《规划纲要》的整体部署和“十一五”科技规划的任务安排,科技部经商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决定从“十一五”开始,把平台建设专项上升为主体科技计划之一,摆在与973计划、863计划和支撑计划并列的地位予以组织实施,这是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统筹项目、基地、人才发展的重要体现。当然,平台建设专项不同于一般的科技计划,具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组织实施经验,积极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各类创新活动的需要,按照不同类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为推进全社会科技创新提供稳定支撑。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保障“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科技部围绕促进自主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要求,先后出台了几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件:一是《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二是会同财政部制定了几个主体科技计划的管理办法(973、863、支撑计划);三是《关于落实科技部内设机构及职能调整工作的有关意见》。这些办法和意见的颁布实施,强调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重要目标,构建“权责明确、定位清晰、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科技

计划管理体系,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平台建设专项也要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总体设计,积极有序推进。组建平台中心是科技部加强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新组建的平台中心要在平台建设战略研究与政策制定、项目过程管理与运行服务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平台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做好整体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对今后的平台建设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是国家科技能力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新的工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对平台建设内涵的理解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化。因此,一定要把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置于平台建设的优先地位,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充分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系统总结近年来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力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平台建设任务框架和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要充分利用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几年前我们就已经建立了由16个部委参加的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是保障平台建设顺利、有序推进的重要协调工作机制。2004年我们通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去年四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这是今后一段时间有关平台建设工作的两个指导性文件。随着《规划纲要》的颁布,平台建设工作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平台建设专项的相关任务要根据《规划纲要》作适当调整。在平台建设专项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任务。

三是要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组的决策咨询作用,完善专家参与机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政府、专家和广大科技界共同关心、一起推进的事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得以启动,在座的各位专家功不可没。在近几年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过程中,专家顾问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一届专家顾问组,除了保留了上一届绝大部分专家以外,新增了一些年富力强的专家。专家顾问组既包括了宏观战略方面的专家,也包括了工作在第一线的各领域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管理专家。在今后平台建设专项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这支专家队伍在平台建设战略研究、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技术方案和经费评审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各位专家能够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大局,坚持原则,公正办事,积极为平台建设献计献策。四是按照科技部机构职能调整的总体要求,平台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平台建设的专业化管理机构。组建平台中心是科技部党组落实机构职能调整和管理改革的实际行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赋予了平台中心关于平台建设专项过程管理的重要职能。平台中心要在科技部、财政部相关司局的指导下,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建成平台建设政策研究、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国际合作的高水平专业化机构,为发展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事业贡献力量。

同志们,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提出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科技工作要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加倍努力,锐意进取,为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第二篇:张晓强主任讲话:“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与发展论坛”

刘燕华副部长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2006年6月20日

一、平台建设的背景,事物的回顾,建设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后一步的工作考虑。

同志们,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启动不是凭空而来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和进步,要求科学技术水平必须要上一个大的台阶,这个台阶怎么迈,是大家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议论的,我记得头一次见少春的时候,他就跟我谈个问题,就是说既要增加科技投入,又要解决提高科技的使用效率,说这两个是并重。提高使用效率怎么提高,少春长期以来有思考,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强,把增加投入和提高效率并重,利用增量来带动存量,我觉得科技界也有普遍的反映,希望能够加强整合,加强集成,加强共享,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也体会到,必须要有一定的改革,一定的调整,以石老为代表的科技界,大声的呼吁,然后推动采取了一些行动,我觉得这些工作,就是推动平台的一个基本的基础。由于又结合《中长期纲要》,我认为大家基本上有了一个共识,就是平台建设工作,不是搞项目,它是一项工作,按照工作来抓,它不是按照传统的计划来切块,而是更多的考虑按功能搞集成的整合,它不是解决个别问题,而是解决系统问题,特别要解决一个系统有效问题,它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工作,而更重要的是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一些调整,这就是我认为大家的这个共识已经基本达成了。

我们也说在平台建设中,要解决两个关键瓶颈,一个瓶颈就是“薄弱”,另外一个瓶颈就是“分散”,薄弱包括投入的问题,整合的问题,还有整体发展水平的问题,或者自主创新的问题,这些大家都很清楚了,对于分散来说,我觉得在座的各位专家,以及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有体会,分散成为我们在科研工作中一大障碍,缺乏统筹的规划,有重复,投入的来源比较单一,渠道又相对比较分散,社会参与少,小集团的利益是比较浓重。有些不应该花费的精力,由于不能共享,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经费。所以说这个形势是要发展的。这里面要有一个图,这个图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解释它,上边两条线应该说是代表国际的科技水平和国内的科技水平,从整体上、宏观上来讲,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是有一些差距的,也就是说最上边的那个箭头,下边两条线是代表着国际的科研基础条件和国内的科研基础条件,这个基础条件,我们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技术条件水平也相对比较差,可能差的水平是更多。这样做其它的类型比较,就是发达国家在他们科研基础条件上搞研究,要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就是第三条竖的箭头,他们可能比较容易达到,所以他们有些成果是是层出不穷,假如中国的科学家,在中国科研基础条件下进行研究,要想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付出的努力比发达国家国际先进水平付出的努力还要多,假如要是中国的科协家在我们的基础条件基础上搞研究,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那付出的努力可能就是要相当于发达国家几倍几十倍,这就是我们一个基本的解释,平台的研究不是搞一项研究和搞一项技术,他是想法设法使国内科研基础条件大幅度的提升,抬高,那就是我们讲的一句话水涨船高,水不涨船也高不起来,另外一个比喻是鲤鱼跳龙门,我们过去老希望中国的科学家能够从水面上一越而起,跳过龙门,由于这个水位与龙门相聚太远了,科学家再有本事他也跳不过去这个龙门,现在我们要把这个水位跳高,让更多的鲤鱼跳过龙门去,这就是这个比喻,这就是平台的基本思想。对于平台来说,大家谈认识都很容易,说应该这么做,但是实际过程中,是不是能够按照我们认识的方向发展,那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其它障碍了,我们需要集成整合,要打破产生的格局和运作方式,我们需要转变方式,要在改革完善提高的过程中,阻力在哪儿?我们工作人员都有体会,一个是习惯的观念,认为还是搞项目,对于这个新的问题很容易就滑到老路上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体制和机制障碍,就是我们想做这件事情,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我们做不成或者做不好,或者做的效率不太高,大家一边在工作过程中,在不断的探索,同时也要和传统的习惯、势力或者做法进行较量,这就是这三年我的一个基本的体会。

通过几年的磨合,大家还有一个实现了共识,就是平台的工作,集成在六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都有许多专家来进行工作,而且各个方面进行沟通,这六个方面工作基本上得到共识了。具体的我不念了,我们认为平台这项工作,它绝对不同于一般的科技计划,科技计划一般按阶段,按产业的环节或者按照什么领域,分问题,它有各种各样的坐标,比如说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这个坐标恐怕就不一样,评价体系就不一样,那个计划是往下分解的,平台的工作它是一种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那就要通过整体的设计,通过组装,各种坐标进行整合,他要实现的是一种系统运作,用存量和增量来相互协调统筹,以整合为主,建设为辅,要相结合,这六个方面我们都得到了共识。平台建设的实施原则也都比较明确了,就是有些目标,科协部署,部署要在先,要有一个系统设计,不是铺摊子,平台不是筐,什么都往里装,要有些目标,达到最终的目的,整合为主线,要调控增量,激活存量,特别是要激活存量。

另外一个通过政府的主导,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一种能力的构建,要多方来共建,也是通过各个方面共同完成,平台建设也准备提出一个基本的方向,这也是石老对这个很有信心的,到2010年平台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2010年大概是“十一五”的结束,他有一个支撑体系,这个体系的构架正常运行,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个管理制度符合自主创新的要求,要有一个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及服务机构,这三个就是我们一个愿景,或者是一个蓝图,或者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是汇报前一阶段第一个问题,就是大概的基本背景。

二、工作进展

通过三年工作试点,首先应该说,这三年工作里面凝聚了大批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这里也包括了许多科技界的激动,以及悲伤或者忧愁,不管怎么样?是磕磕碰碰的往前走,财政部的科教文司的很多同志,科技处的这些同志,真是把它看作非常大的重大事情来做,就是认真的研究。应该说在座的专家是专家,有许多的管理人员也都成为专家了,财政部在设计,机制改革方面下了大的力气,应该说他们对这个平台建设有很多的重要的贡献,科技部有大批的工作同志参与,他们做了一些服务性的工作,特别要提出的就是科技界爱这个问题上是积极采取行动,各个方面,就是各个部门,都是积极投入,结合自己的资源,结合自己的工作,徐平对这个平台工作是最忠诚的推动者,他不光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协调,在科学院内部也做了很多工作,其它部委同志也都是如此,就是没有众人拾柴这个火焰是高不起来,把这个工作往前推动了,都是大家的努力。

我们前一段时间和赵露、秋岭一起谈这个平台,这三四年来,不光是三四年了,在这之前少春就开始推动了,三四年来有一些标志性的工作,也就是说有许多工作可以值得称道的。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专发了平台建设纲要,这个纲要不光是四个部委在一块的联动,国务院办公厅也跟着一块改,最后出台了这么一个纲要,04年11月四个部委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陈至利国务委员亲自参加的会议并且讲了话,平台建设已经纳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有相关的配套政策,也针对平台做起来了。05年7也四部委发布了一个实施意见,这个是在宏观层面上的部署,在这个工作同时,我们科技界的努力和奉献应该是特别提到的,全面调查了六大共享平台的近三十类科技技术资源状况,也就是说摸清家底,这里有多少科技人员投入到调查,统计、分析之中去,初步制定了各领域的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划共400余项,应该说过去家底不清楚,标准几乎没有,另外我们还汇编了2300万字的,关于国外的法规、体系和标准,这些系列从属也都出来了,这些工作标志着什么问题呢,就是平台工作应该说从无到有,从小多大,从没有规则到逐渐开始走向规则,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们同时在积极推进了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已经将科技条件资源管理的有关内勤,纳入了科技进步法的修订之中去。04年10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供了大型科协仪器设备管理条例,这个管理条例已经基本出台了,对于一个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说法。

总而言之,过去的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做的工作还不尽满意,跟我们的理想和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过去的那些工作,加强了沟通,加强了理解,在认识上逐渐区域一致,在行为和规范上,逐渐走入了正规,而且我们一些试点工作在一些领域,一些部门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不是说一个项目或者一个技术层面的影响,应该说影响了是我们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它是思维方式的一种转变。除了那些工作之外,还特别要提到,就是一些具体领域上的具体工作。比如说“种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段时间的整合,建立了全国的种子资源收集网络,而且收集种子资源的份数已经20多万份了,一个是农科院部分,还有其它的种子资源又增加了两万多份,以气象科学院,以中国气象局起步的数据的共享,以前大家都知道买气象数据这是科技经费一个重要的支出,现在大家不用考虑了,就是中国气象局把他们的气象数据对科技界公开,实现共享,在他们的带动下,其它部门的许多科技数据都共享了,那就是说我们的科技人员不用再花费很大的精力,花费很多的经费,去解决这些基本数据了,他就是带研究的初步阶段,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一个丰富的资源来开始进行研究了,节约了时间、精力和经费。

除了国内的工作之外,中国已经开始了和国际上的沟通,就是平台建设的思想,有些发达国家是做了,也是做的不错,有些发达国家它只做了一部分,有些发展中国家对这个思想也非常的推崇,借这个机会,我们也想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逐渐把我们的这种平台建设,和国际进行合作,我们更多的享受国际上的一些有效的资源,比如说我们和巴西的合作,和英国剑桥的合作,和美国马里兰的合作,现在和日本也在沟通,就是他们有些数据能够对我们开放,那我们也要做,国内的这部分做了,国内也开始起步了,这是谈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十五期间。

我最后说一句话,“十五”期间平台工作是一个试点,我们都在进行努力,努力的过程中有些是成功了,有些还不尽人意。我们希望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十五”期间起步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还有有情可原,假如“十一五”再有些问题不解决的话,那我们对不起全国的人民,对不起家乡父老,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我们应该赶快抓紧把工作做的更好。

三、平台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平台建设根据它自身的条件,他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个PPT上有,我就不说了,我只是强调一点,平台建设的评价体系,或者运作方式,它绝对不是像传统计划那么做的。然后我们想谈谈怎么评价平台工作的好坏,通过与财政部的同志商量,我们这是一个部署,就是平台的结果是什么,用什么来衡量的?你这个平台的搭建最后覆盖面有多大?受益面有多大?资源整合量是多少?效率提高程度是什么?节约成本节约了多少?可能还有一些类似的指标,这些指标跟科学技术项目的研究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所以平台要根据平台的特点,进行总体设计,过程管理,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这一届工作,不是请某一个科学家或者某一个领域来完成,这是要组织管理上完成的事情。和少春今天我们还说呢,管理方式和方法,机制调整的手段这些都要弄清楚,所以我们参加管理的人是义不容辞,必须把这些做好。我们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加强宏观管理,这些工作应该说没停,一直在做,现在还在落实之中。可能时间也要求我们不能等了,可能要尽快把这个制度建设、宏观管理有关的规则和办法很快出台。这样使我们的工作纳入一种正常化运作的轨道。

具体措施应该说有五项

第一项是分层管理,分级管理,分层建设我还特别强调一下,什么是建设?我觉得这种建设一方面是硬环境,更重要的是软环境,我们更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我们平台建设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这种方式,通过总体设计,设计蓝图以后,下面要有一个分工和流程,要有一个授权和实施,同时也要考虑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使这个平台管理真正与现代化接轨,与科技需求接轨。

措施之二是部分和地方建设实施的主题,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既然要搞整合,整合就是各个部门和地方共同来推动,认为主体还都是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我们共同来推动这件事情。每一个部门的或者负责人或者负责单位,应该在整合本部门的资源上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当然我们也要考虑通过这种推动,怎么能够促进大家有更高的积极性。

措施之三是明确经费投入渠道,经费增加很重要,但是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平台建设不能够仅仅依靠公共财政或者中央公共财政的唯一的渠道。平台建设是一种社会上的工作,是牵扯到方方面面,有些工作是属于部门的职责,它在职能事业费里面就涵盖了,有些建设工作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地方也应该投入。有些平台建设可能是通过这个公共平台的搭建,有些企业可以来享用的话,企业或者社会也应该有所投入,我们认为平台建设是以公共财政的经费作为引导,多元化的投入,社会积极参与,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想法。使共享整合,逐渐成为全社会和各个部门和地方的责任。

第四个措施,就要考虑长效机制,不能说是整合一次就完了,然后就不整合了,或者是不坚持下去了。我们都知道,有些落后的东西惰性也很大,就是不延续推下去,有可能就是回流或者反复,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这里包括建立管理方面专家库,项目储备库,然后是整合的体制和机制等等,使这项工作能够延续下去。

措施之五就是建立一种严格的监管和追踪问效制度,这种追踪问效制度是要按照新的评价体系来做的,这是汇报第三个有关管理,管理我还想再总结一下,管理工作是在探索,管理的过程中或者我们在制定的有关规范过程中,或者有关规则过程中,还有许多我们自己思想观念上没有到位的地方,就是许多工作没有推动的说是非常的完善,或者是满足于我们的需求,有很多的管理工作还要继续推下去,即便是“十一五”工作期间还在做,可能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新的东西需要进行调整,那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把它百分之百设立完美之后再启动,我们应该是大方向明确之后,一边做一边改,这样对我们管理工作人员是一种巨大的压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要征求专家的意见,在经验中总结。同时也对科技界,各位专家也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你们在工作中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调整的,就及时提出来,不管是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我们不怕改,只要是符合需要我们就改,所以我们都有这个决心,这些管理工作人员决心能够配合做好工作,把这个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关于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个观念还要转变。

第二个通过平台,为科学技术发展支撑条件或者是建立一种良好的环境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各个部门要协调,特别重要的是探索新的机制,我的汇报就是汇报到这里。

第三篇:组长在全院反腐倡廉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 组 长

在全院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3月 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院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11年全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下面,我受院党组委托作工作报告。

一、2011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回顾

2011年,我院在区委、区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为统领,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教育思路,全力增强廉政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把握时机,提高廉政教育的及时性。在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前及时下发通知,组织干警学习各项自律规定,防止接受吃请、送礼受贿等现象发生;在新录用人员入职或干部职务晋升提拔时,进行岗前廉政谈话,为走上新岗位的同志打下一个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在有情况反映时,进行个别廉政谈话,及时纠偏,防微杜渐;在上级下发新的文件规定时及时组织学习讨论,迅速贯彻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

1的需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了省高院制定的“五个严禁”实施细则,积极开展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坚持重点岗位重点教育,把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审判、执行法官和管人、管钱、管物关键岗位的干警作为重点,开展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审判执行工作纪律、财经纪律教育,并组织中层负责人参观“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最大限度地从思想上防范腐败和不廉洁行为发生。

三是改进形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上党课、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等形式,增强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通过举行法官宣誓、发送廉政短信、征集廉政格言、组织干警赴延安和韶山红色文化圣地学习、在《市中法苑》开辟法律沙龙、瀚海墨香栏目等形式,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其中,我院干警自创的12条廉政格言被中院采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深化关口前移,全面增强反腐倡廉预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一是实行廉政谈话制度。建立了警示性谈话、诫勉性谈话、沟通性谈话、任前谈话等廉政谈话制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廉政谈话的内容和形式。一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谈话的共计100余人次,使干警感受到了组织的帮助和关心,有效地将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强审判执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和政治处共同完成了任职回避和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摸底排查工作,确保上

级法院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积极推进刑事量刑规范化,不断增强案件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审判效率和审判结果的公信力。制定了《关于规范法官与中介机构人员关系的暂行规定》及《关于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的暂行规定》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法官与中介机构人员和律师的关系,有效杜绝了徇私舞弊行为。

三是加强反腐倡廉信息调研工作。全年共撰写信息调研10篇,被《鲁南法苑》采用1篇,被中院采用3篇,被省高院采用1篇。针对审判实践中存在虚假诉讼的现象,加强调查研究,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制定了《关于防范和查处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意见》,增强了干警的防范意识,维护了司法权威。

(三)探索监督新机制,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一是积极开展“双百”活动。为实现外部监督的常态化,开展了以邀请百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百案为主要内容的“双百”活动,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零距离、常态化的观摩庭审,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司法规范化建设。

二是强化自我监督。围绕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难点,要求每名干警将八小时以外参加的重要活动或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的时间、地点、事由等认真填写监督卡,纪检监察每月对填报的真实情况进行核对,强化了干警的自律意识。

三是严格推行审务公开制度。设置了审判监督台,印制了诉讼指南、举证须知等诉讼材料,公开了各部门的审判职能、人员状况及立案条件、诉讼收费标准等相关规定;开发了案件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及时快速地了解案件信息,查询、监督

案件进度;加强了法院内、外网站的建设,及时公开庭审排期、重大案件审判、活动部署等信息,增强了司法活动的透明度。

(四)完善责任网络,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全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层层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抓、部门负责人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一岗双责制度。要求院、庭两级领导带头执行廉政方面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切实履行自己的领导职责,加强廉政教育和管理,对出现违纪违法的人和事,在追究责任人的同时,追究庭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直至引咎辞职。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力度。配备了照相机、录像机、测酒仪等执纪用品,提高了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执纪的能力。联合政治处、办公室坚持定期、不定期对考勤、执行禁酒令、车辆管理、庭审规范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院予以通报,提高了广大干警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公务用车上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加强了对公务用车的管理。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保持录音电话、电子邮箱的正常运行,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件,对于群众反映的违法违纪行为,做到紧追不放,一查到底。严格落实案件质量评查、督查制度,对二审发回重审、改判及当事人反映强烈的案件,启动督查程序。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案件当事人调查回访活动,共对90起案件的107位当事人进行了回访,架起了法院与人民群众沟通、理解的桥梁。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个别干警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落实上还不够到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二是少数法官还存在吃、拿、卡、要,办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三是个别法官“慵懒散”现象还比较突出,久拖不审、久执无果、久调不结,案件超审限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五是纪检监察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毫不懈怠,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我院反腐倡廉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2012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任务

今年,我们将严格根据区委和上级法院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紧密围绕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司法作风建设,着力保护司法队伍的纯洁性,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是进一步深化司法廉洁教育。通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优秀案例宣讲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开设廉政课堂等形式,用身边干警违法违纪案例,教育广大干警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认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干警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查处法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枉法裁判、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案件。不

断拓宽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搜集干警执法执纪工作作风方面的预警信息和违法违纪线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苗头性、倾向性、带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对信访反映比较集中的同志采取离岗停职的方法,专门进行思想教育。

三是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实现对审判工作的全程、动态管理监控。严格落实任职回避、拒贿拒礼登记及经费开支申报、审批、签批报销制度,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室、政治处和办公室的监督检查作用,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四是进一步推进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征集、宣传和发送廉政格言、廉政寄语活动,教育干警增强廉政观念。在局域网、《市中法苑》开辟廉政文化专栏,将古今中外廉政方面的格言警句、廉政故事以及队伍中廉政勤政的典型事例,及时进行发布,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廉政理念。组织全体干警开展廉洁自律规定、审判纪律、法官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的答题竞赛活动,掀起学习廉政规定的高潮。

同志们,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区委和区纪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统一的思想、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人民法院全面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

第四篇: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会议讲话

文章标题: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会议讲话

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我市科技创城工作全面启动,非常及时、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市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市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紧紧围绕维

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行政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科技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持续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我市一直是全国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最好的城市之一。对创城工作,市政府十分重视,第70次市长办公会专门听取了汇报,研究了有关工作,形成了《纪要》。随后,市公安局召开了创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动员大会,对科技强警工作进行了动员发动,制定了有关方案。近日,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又向公安部、科技部汇报了我市科技强警工作,顺利通过了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的申报。

刚才,市公安局***局长介绍了目前全市科技强警工作现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今后两年公安科技工作的思路和主要任务,这些我完全赞同。希望会后抓紧落实。下面,我代表市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当前形势,切实增强抓好科技强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全市政治稳定,治安安定,经济迅猛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正处于对敌斗争复杂期、人民内部矛盾凸现期和刑事犯罪高发期,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特别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渗透破坏活动日益加剧,互联网已成为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各种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明显增多,发现、控制、处置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进一步加快,刑事犯罪的团伙化、暴力化、流动化趋势更加严重,智能犯罪、网络犯罪等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的各种刑事犯罪越来越突出,社会危害严重。人口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治安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在社会治安工作中,以往的手工作业、人海战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传统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远远达不到“整体防控、精确指导、精确打击”的要求。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

科技强警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要弘扬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和服务群众等各项警务工作中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公安工作水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科技强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要以争创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为契机,按照公安部、科技部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制定规划,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确保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任务,扎扎实实地打好创城工作这一仗。

二、明确总体任务目标,各司其责,扎实推进科技强警工作。

这次创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的总目标,把握加强公安机关“四个能力”建设的总要求,从能力建设入手,以科技应用为重点,积极探索公安机关及基层所队科技强警的奋斗目标和有效途径,推动现代警务机制建立,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通过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强警综合优势,切实提高全市公安机关和基层所队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项警务工作中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为建立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型警务模式和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工作的着力点:一是提高全警科技含量,增强公安机关一线实战能力。二是推进金融企事业单位、机场、车站、邮政、通信、党政首脑机关,加油站等重点要害单位技术防范建设。三是推进辖区重点路段、居民小区、街头巷尾的治安复杂地区的监控系统的建设。通过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实现以下目标:民警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大大增强,以人为本的科技强警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公安科技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公安科技工作的综合效能在各项警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充分体现;公安机关利用科学技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驾驭治安局势和服务社会能力大大增强,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大增强。

创建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相关单位、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前期,科技强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已初步明确,刚才各部门的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从发言讨论的情况看,大家认识一致,态度积极,有决心、有信心,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希望大家认真履行好职责,按照公安部、科技部的创建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选择具有一定基础

和优势、关系整个公安建设的重点课题项目,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重点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技强警之路。各相关部门当前的工作我提示一下:

请市发改委牵头,对全市科技强警工作的整体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规划进行论证;按照市“十一五”规划对“金盾工程”的要求,落实市财政建设资金,为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保障,并针对各重大项目建设提出有关意见、建议。

请市财政局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创城工作的财务工作进行梳理、指导,把好资金使用关口,并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检查督导;要按照鲍市长在第70次市长办公会上的指示精神,在深入调查、测算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纳入明年财政预算,保障创城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组织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对同级公安机关的科技强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和支持。

请市科技局牵头,按照公安部、科技部在科技强警方面的总体要求,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从科技角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同时,组织各级科技部门对同级公安机关的科技强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并给予科研立项支持。

请市信息产业局牵头,结合我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加大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社会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我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市公安局要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组织人员对我市公安科技现状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年底前彻底摸清我市公安科技硬件、装备情况;制定科技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抓好创城日常工作措施的落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开展创城工作。同时,要制定完善科技强警工作的长效机制,整合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科技、信息资源,加强全市公安民警科技技能的应用培训,指导帮助基层建全、完善各项软硬件设施,全面提高公安科技水平。

三、强化组织领导,抓好组织协调。

能不能开创科技强警工作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公安科技在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分管公安工作的领导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强警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仿照市里的做法,健全领导机构设置,安排专人、成立专门班子,认真抓好科技创城工作措施的贯彻落实。各县(市)区公安局要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领导支持,解决实际困难。科技创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组织协调,建立协调督导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对全市科技强警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共商科技强警工作;要建立简报制度,每月通报工作进度,对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怠慢、停滞不前的通报批评。市公安局要加大对全市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工作的考核督导力度,让有限的经费使用好、保障好,使我市今后两年科技强警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全市的公安科技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同志们,科技强警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紧抓住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这一大好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会议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会议讲话。

第五篇:“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国科发财字〔2005〕295号)

【发布单位】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 【发布文号】国科发财字〔2005〕295号 【发布日期】2005-07-18 【生效日期】2005-07-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科学技术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

(国科发财字〔2005〕295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加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特制定《“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学技术部 财 政 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 育 部

二OO五年七月十八日

“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加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支撑,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与实施原则

(一)目标

到2010年,建立与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搭建由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平台为主体框架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

主要目标:建成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信息平台,率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建设和完善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推动全国仪器设备资源高效利用;新建一批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整合、优化各类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建成以20余个资源、环境等领域的观测、考察数据中心和科学数据网为主构成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外文科技期刊网上资源种类占国际主要科技期刊资源的50%以上,实时服务系统延伸到县市;在自然科技资源领域,农作物、林木、微生物等种质资源保存率和利用率实现大幅度提高;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科技成果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在能源、材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施原则

1.有限目标,科学部署。贯彻落实《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平台建设的有限目标,强化科学部署和严格论证,按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2.分层建设,分级管理。根据国家、行业部门(单位)(以下统称部门)、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分层次开展平台建设,国家层面的平台建设在部门和地方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分级加强管理;促进军民优势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有机结合和高效共享。

3.整合为主线,共享为核心。贯彻“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按照不同类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与国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互补、共享。

4.调控增量,激活存量。有效调控新增经费,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协调涉及平台建设的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有效调控新增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

(一)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1.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对全国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总价值超过150亿元的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八个中心城市现有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依靠各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性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相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科学仪器的综合使用效益。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各级分析测试中心集聚了我国各类先进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这些中心的能力建设,提高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整合和推广工作,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发展、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在综合集成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新建若干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2.研究实验基地

进一步强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国家、部门、地方现有实验室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生命、海洋、医学、农业、林业、地学等重要基础学科和部分前沿学科领域,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为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设若干为多学科研究服务并具有强大支撑能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支撑新兴学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与突破。

3.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体系

按照不同类型野外台站的特点,结合不同学科领域和区域科学发展的需求,以现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为基础,遴选出百余个具有代表性的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在“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阶段稳步实施”的原则下,进行整合与布局,改造并完善野外台站动态观测与研究所需要的野外仪器设备、站内试验室、标本和数据存储等实验研究基础设施,分别形成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台站网络、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网、特殊环境和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网,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4.计量基标准体系及检测技术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体系,重点完善长度、力学、光学、热工、无线电、时间频率、电学、电离辐射、声学、化学等计量领域的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强重要标准物质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计量基标准。解决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的关键技术,建立完善计量基准标准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检测资源共享体系。重点解决涉及国家与社会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食品安全、公平贸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在线、快速测试技术及检测技术标准;着力解决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信息工程、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大型工程等领域重要参量的有效测量;建立完善国家检测/校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二)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1.植物种质资源

重点开展农作物、林木、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热带作物、牧草植物、药用植物、野生植物等种质资源整合共享体系建设。加强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条件建设,形成新型共享机制,提高保存设施的水平,实现约45万份植物种质资源实物共享。

2.微生物菌种资源

整合具有一定科学意义、有实际或潜在研究应用价值的细菌、真菌、病毒及相关的信息资源,重点开展农、林、医、药、食品、兽医、海洋基础研究及教学实验用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和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微生物菌种资源约10万株。

3.人类遗传资源

结合我国人种特点和民族众多的国情,以我国各民族生命健康和人种安全关系密切的少数民族遗传资源、特殊健康体质人群遗传资源、亚健康人群遗传资源为重点,整合共享人类遗传资源约15万份。

4.动物种质资源

根据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充分调研我国动物种质资源的发展现状,筛选、整合现有的畜禽、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寄生虫、经济昆虫等种质资源,开展珍稀、濒危动物的种质资源库建设。选择具有种群数量优势的单位,进行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5.标本类资源共享体系

重点开展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菌物标本等生物标本资源的整合共享体系建设,实现约1000万号生物标本的整合共享;开展岩矿标本、化石标本和国家紧缺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矿床模型整合共享体系建设。

6.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及实验细胞库

整合目前国内已有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开展常用实验动物品种资源的种子中心建设,建立以7~10个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中心及20~30个功能独特的实验动物种源单位共同形成的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不同方式,不断扩大资源种类。建成细胞株(系)近千种、容量超过5,000份、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实验细胞库。

7.自然科技资源虚拟博物馆

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规范,对植物、动物、人类遗传种质、微生物菌种、生物标本、岩矿标本和矿床模型、实验材料等资源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实现约1,100多万份(号)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形成自然科技资源虚拟博物馆,推动我国的自然科技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

(三)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1.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针对国家长期布局的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采集系统持续积累的科学数据,重点对观测性、考查与监测性数据汇交整理,按照行业特点整合集成规模化的主体数据库,建设和完善包括气象、测绘、地震、水文水资源、农业、林业、海洋、国土资源、地质与矿产、对地观测等领域在内的10余个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实现数据采集、加工、保存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科技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科学数据,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2.科学数据共享网

在数据资源管理相对分散的科学技术领域,集成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科技人员拥有的数据资源,按照学科领域构建主体数据库,在地球系统、医药卫生、基础科学、能源与交通等领域建设约11个科学数据共享网。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科学数据共享信息发布系统;开展科学数据元数据资源目录库建设及其检索等系统的开发;形成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信息系统。

(四)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1.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主体,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扩大科技期刊、图书、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声像文献等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服务;到2010年外文科技期刊总量达到约30,000种以上;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网络服务系统为基础,加强与高校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国家图书馆等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与对接,实现外文科技期刊网上资源种类占国际主要刊物的50%以上;向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和可定制的文献信息服务;实施精品战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影响力。

2.专利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文献资源为主,收集我国相关部门和世界各国的专利文献信息,使专利文献收藏数量占全世界出版专利文献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立联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构建从目录到全文的检索和传递公共服务系统。

3.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以国家标准文献资源为基础,整合行业、部门与地方标准文献,提高我国标准文献收藏比率;建设标准文献全文数据库;开发标准检索、阅览和服务系统,形成完善的标准文献的检索与传递公共服务系统;推动我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标准文献信息网的链接,拓展标准文献的资源和服务范围。

(五)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1.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

以全国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络为基础,集成科技成果信息、技术交易服务、工程化中试、创业孵化相关的信息资源,完善成果信息资源库、技术交易数据库及创业孵化服务数据库,构建基本覆盖全国主要行业和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深入到基层中小企业和农村。

2.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

建立行业技术评价推广服务体系,制定重大共性技术、公益性技术推广绩效评价体系;整合重点共性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产品测试等领域的基础条件资源,在国家安全、社会公益领域和能源、材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每年选择建立10个左右公益与共性技术转化中心,提高公益性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集成、配套能力和工程化技术服务水平。构建国家、部门和地方在公益性技术、共性技术转化方面的协同工作网络平台。

3.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开展农业、能源、环境、公共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标准研究和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开展与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工作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撑性研究,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构建全国技术标准研究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建立与技术标准相配套的研究和验证的工作体系,提高技术标准研究能力。

(六)网络科技环境平台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应用服务支撑系统

围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制定统一的平台信息系统标准规范,集成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平台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的互联与对接,向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信息服务。

2.网络计算应用系统

依托成熟的网络计算技术,在全国范围规划建设若干个计算节点,在气象、地震、医药等领域开展网络计算环境系统和网络计算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为重大科学发现和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突破提供重要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3.网络协同研究与工作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网络基础设施, 建设分布于全国的视频、音频及数据交互服务系统,开发便捷的网络协同研究工具软件包,形成网络协同研究公共支撑系统;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远程操作应用示范系统,打破科研工作中的地域和时空界限,促进我国科研方式的变革。

4.全国科普数字博物馆

联合有关部门,汇集国内现有的数字博物馆资源和相关科技资源信息,通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征集活动、择优购买版权、扶持开发创作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可利用的社会科普资源进行数字化入库,制定规范要求,综合集成,实现与相关科技信息资源的连接,形成全国科普数字博物馆,为我国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全民素质教育提供基础性支撑。

5.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

整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建成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国家级科技信息资源库,提供分类科学、实用有效的科技信息;形成以1个国家级、30个省级科技信息服务节点及部分地区科技信息服务节点为支撑的全国科技信息资源加工处理、共享利用体系;建立县(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试点示范,扩展基层科技信息的推广应用渠道。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务院有关综合部门成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工作,对平台建设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联合审定平台重大建设任务,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发挥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和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的作用,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

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设在科技部。

2.各部门、地方是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的主体,负责本部门、地方平台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

各地要根据本地特点和需求,成立本地方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采取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明确投入渠道

1.各级财政根据需要安排平台建设资金;原有用于支持文献、数据、种质等资源采集,仪器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的经费渠道保持不变,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2.各地方财政负责地方平台建设的投入,各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平台建设的经费,中央财政平台建设专项经费主要支持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建设。

3.政府资金要发挥引导、调控作用,调动有关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等为平台建设投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4.各级财政应根据需求安排平台运行经费,运行经费要与绩效考评挂钩。具体管理由科技等相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

(三)强化监督管理

1.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实行对平台建设项目和运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2.建立以绩效考评为基础的奖优罚劣制度,对执行良好的项目、运行服务效果好的平台和在平台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表彰,及时调整或中止执行不力的项目,充分体现“谁先共享,谁先受益”。

3.平台建设工作要公开透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行情况数据库,及时将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行情况向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财政部门、科技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强化牵头部门(地方)的权利和责任。平台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及滚动支持的机制,对于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确定拟实施项目的牵头部门(地方),由牵头部门(地方)负责,联合各有关部门、地方根据整体框架和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方任务和责任,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保障平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

2.实行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以及队伍建设三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平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度规范、标准规范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具体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平台建设同时开展,项目验收时,每一个建设项目成果都应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

3.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资源共享平台必须建立、健全资源汇交管理制度,制定可行的共享服务方案,保障一定规模的相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持续增加、不断汇集和对社会开放服务,有一批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和稳定的工作场所;组织管理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成立用户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对平台的运行服务加强监督指导。

4.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式。建立符合科技基础条件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设置相应的岗位,在有条件的领域推行上岗资格认证工作;设置与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相关的学科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开展从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有关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基础条件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

(五)营造共享的社会环境

1.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宣传和弘扬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

2.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的公平机会;与科普活动相结合,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支撑。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讲话: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话: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会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