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
(2008年12月11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绿城南宁繁花似锦,八桂大地万众欢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时刻,我们中央代表团带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美好祝福来到这里,与大家共庆佳节、共享欢乐。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广西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桂部队指战员、武警广西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所有为广西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广西是祖国南疆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里人杰地灵,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爱国情怀。近代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始终奋战在保疆卫国和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建立了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涌现了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尤其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始终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广西各族人民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党永远不会忘记,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全国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50年前,中央决定把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桂西地区与汉族人口集中的桂东地区联合起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又一伟大实践,是广西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经过50年的团结奋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生根开花结果,广西大地的面貌、各族人民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天的广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边疆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希望与憧憬的热土!
过去的50年,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广西深切关怀的50年。广西的每一步发展,都凝
聚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凝聚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几代中央领导同志足迹遍布八桂大地,为广西发展描绘蓝图、指引方向,鼓舞着壮乡人民满怀豪情建设美好家园,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过去的50年,是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50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产业;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业等不断壮大,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南昆铁路、龙滩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的建成,为广西现代化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各族群众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极度贫困到基本小康的跨越。
过去的50年,是广西文化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50年。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绩,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从当年风靡全国的电影《刘三姐》,到今天具有世界声誉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越来越突出,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卫生事业长足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广西体育健儿成长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尤为可喜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对国家和广西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思想观念更加解放,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过去的50年,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的50年。5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坚如磐石、稳如泰山,有力地促进了广西各项事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各民族、拯救各民族、团结各民族,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振兴各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50年发展历程进一步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我们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选择;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们发展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必须始终不渝地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是我们发展进步的坚实社会基础。对于这些宝贵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始终遵循、丰富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明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回顾和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广西50年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反映了新中国60年的奋斗历程,激荡着改革开放30年的时代节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切关怀广西各族干部群众,高度重视做好广西各项工作,对广西发展寄予厚望。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广西,对广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公布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还将研究制定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广西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广西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资源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央殷切期望广西各族干部群众以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为新的起点,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着力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在过去50年的基础上谋求更好的发展、争取更大的进步,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不断谱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广西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作用。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不断用解放思想的新成果、改革开放的新成效,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要按照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更加有利于发展创业和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全面落实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把北部湾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经济新一极,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基地,成为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使广西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的影响,勇于把面临的压力转变为前进的动力,善于把风险挑战转变为发展机遇,切实把确保经
济增长、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和大石山区的扶持力度,增强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广西青山永在、绿水长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更加重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着力解决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实现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形成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生动局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努力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迈出新步伐,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充分行使各项自治权利,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正当权益。要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进各族干部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夯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干部人才基础。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们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广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做好广西各项工作,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人民重托,不辱神圣使命,切实承担起建设广西、振兴广西的历史责任。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广西仍然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充分认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不忘“两个务必”,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广西改革发展新篇章。
同志们,朋友们,放眼今天的广西,左右江云蒸霞蔚,红土地春潮涌动,广西美好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祝广西壮族自治区兴旺发达!
祝广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第二篇:在单位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单位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成立50周年。我代表*党委、*领导和全*广大干部职工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广大干部职工、为*的发展建设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各有关单位领导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是*的基础,自成立以来,在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为促进*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经济工作中,*始终把发展经济和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经过50年的建设,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维护稳定上,*始终坚持劳武结合,寓兵于民,履行保卫边疆、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坚定地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经受了严峻考验,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开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维护民族*结、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干部职工所取得的成就和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全*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使*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成倍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总资产达到2.24亿元,种植面积13.1万亩,2002年全*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66万元,职均收入7938元。*小城镇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日益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平等、*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的地位不断提高,辐射力、吸引力大大增强,为经济的腾飞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的5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50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取得巨大成绩的50年,是*广大职工*结奋斗,艰苦创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50年。
50年的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5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只有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观念,把争先进位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只有牢固确立求真务实观念,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只有牢固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注重完善应对新挑战的体制机制;只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观念,努力代表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新的世纪,*正面临着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25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3.5番,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同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探索*企业股份制改造,提高*的整体效益和经济实力,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一产富民,二产强*,三产稳定繁荣的发展道路,来确保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千载难逢的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面前,我们相信,有*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有*广大干部职工的*结奋斗,*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一定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主题。*要进一步履行好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努力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屯垦戍边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为标准,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强烈的开放竞争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开拓创新,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兵*的使命、作用、现状出发考虑问题,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从总体上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在结构调整的竞争上。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既要重视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又要加强产业间的协作,在安排结构上有进有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要把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促进产业优化和产品升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
第三篇:在庆祝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北京XXX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在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各位长期关心和支持XXX事业发展的领导、嘉宾和校友们,带着深厚的情谊来到学校,给我们送来了真挚的祝福。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出席今天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向远道而来的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节日的祝贺!
为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力量,五十年前,新中国第一所XXX高等学府在这里正式宣告成立了。当初一片荒芜的土地,如今已变成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美丽校园。北京XXX大学走过了她辉煌的半个世纪,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写下了精彩的篇章。这是一段见证和参与中国XXX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这是一段艰苦创业、严谨求实、团结奉献、敢为人先的奋斗史;这是一段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出高水平成果为己任的创新史。
自诞生之日起,XXX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XXX就是国家最早确定的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又被列入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九五”期间,她首批进入“211工程”。新世纪伊始,XXX又正式进入了国家“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quot;,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工程院共建。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的办学格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已发展成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良好、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基地。
五十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在这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至今,学校已经培养了8万名毕业生,校友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XXX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奋斗和献身精神而为国人所称道。他们已成为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一大批XXX校友已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和高级技术人才,许多校友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更有数以万计的校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XXX的骄傲,XXX也以他们为荣!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海内外所有的XXX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五十年来,XXX始终以科研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突出XXX特色,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攻关方面,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XXX就研制出中国第一架轻型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北京五号“等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接近或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新中国XXX科技史上的壮举。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学校立足国防、服务社会,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创造了3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累计荣获国家级奖励100多项,省部级奖励800多项,在航空、宇航、发动机、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自动控制、新材料、精密仪器、机械工程、可靠性工程和管理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都位居国内或国际前列,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经过五十年的建设,XXX在综合办学指标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学术地位与水平,还是科研经费与成果,均居全国高校的前列。XXX已由最初的航空学院,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具有XXX特色,国内一流的工程科学技术大学,成为培养国防科技帅才和将才的摇篮,成为我国教育创新的重要基地。
五十年的奋斗,我们形成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可贵品质;五十年的发展,我们造就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五十年的求索,我们坚持了锐意进取、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五十年的建设,我们发扬了团结奉献、爱国荣校的精神风范。五十年来,我们无愧于党和国家对学校的关怀与支持,无愧于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期望与关注。
同志们、朋友们,XXX五十年的辉煌已永载史册,新世纪的华章要靠我们继续书写。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正身处于一场伟大的变革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继承和弘扬那些激励了我们半个世纪的奋斗精神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正视挑战,把握机遇,努力奋斗,实现XXX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学校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我们要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奋斗,使学校办学的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把XXX建成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具有XXX特色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
面对这一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分三个阶段,完成三方面的跨越式转变:这就是,从工程技术型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从以工为主向理工并重的转变,从多科性到综合性的转变。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在继续发挥我校XXX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批对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培养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建设一批在世界科技与工程界有影响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我们要做好重点学科群的建设,通过努力,要使学校的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高校前十名,并进入世界知名大学的行列。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特别重视营造优秀人才的培养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办学的现代化和规范化,要加快校本部、东南校区、新校区和学生公寓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宾们、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现代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所具有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要融入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融入历史发展的大潮流。一所大学在为自己定位和制定目标时,必须兼顾国家的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两个方面的需要,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自我,才能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我们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举行盛典,共同回首XXX光荣的历程,展望她辉煌的明天。我们要把XXX的五十华诞看作新的起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江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创新“的历史使命,努力建设一个”国内一流、世界知名" 的新XXX。
让我们以XXX人特有的豪迈向世人宣告: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在建厂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厂五十周年庆祝大会讲话 公司副总裁李德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员工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合力泰公司建厂五十周年。在此,受公司董事长文开福委托,我代表合力泰公司的干部员工,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公司无私支持、关心和帮助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各界表示真诚的感谢;向曾经为企业发展做出艰苦努力和杰出奉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也代表公司党委、董事会,向奋战在生产经营一线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合力泰公司的前身是1965年建厂的国有企业山东沂源化肥厂(1970年2月更名为山东东风化肥厂),五十年前,第一代创业者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水电不通的条件下,靠手拉肩扛在沂河源头、塔山脚下建起了我们这个企业。五十年来,靠着一代又一代企业职工的辛勤耕耘和无私的付出,企业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而不断成长壮大,企业是七十年代国内小氮肥行业的百面红旗之一,是原临沂地区化工工业的奠基企业之一。然而,企业发展的道路总是不会平坦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发展落在了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后面。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化工市场的疲软加上企业自身原因,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已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2001年5月,企业确立了“治理、整顿、充实、提高”的发展思路,掀起了“转变思想、强化管理、稳定生产、挖潜增效”的热潮,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企业全面革新劳动用工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在2003年4月成功进行了改制,成立了山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确立了“内涵充实提高,外延扩张壮大”的发展方针,于2003年7月对原沂源县化肥厂进行租赁经营,成立了沂源联合化肥有限公司。2006年2月,企业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20日,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年,公司在鲁南控股成立了山东联合丰元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兼并重组新泰宏达化工和泰安双丰化肥有限公司,成立了山东新泰联合化工有限公司,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10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税1.6亿元,是企业改革改制之前2001年的12.57倍和110.71倍。
2012年以来,因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持续发展,造成国内化工市场长期低迷动荡,并对出口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化工行业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持续大幅下跌,企业面临自2003年改制以来的重大挑战,自2012年开始,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为了扭转企业面临的危机,2014年5月,公司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加了触摸屏和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电子业务,实现了产品结构的成功转型,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克服公司化工板块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遇到的生产经营困难,自去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挖潜降耗和管理改革力度,公司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大幅降低,产出效益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KPI绩效考核机制,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出现了止亏为盈的良好势头。
回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经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四个当年”的创业成功,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小氮肥企业之一;创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远学大庆,近学东风”的辉煌业绩;遭遇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因面临发展困境而进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阵痛;收获了改革改制以后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当前也正在经受着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公司发展的五十年是历代企业职工艰苦创业的五十年,是风雨兼程的五十年,是不断战胜风险挑战发展壮大的五十年。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合力泰公司从建厂初期的资产只有五百万、员工只有几十名,到今天拥有资产70亿、6000余名员工,分别为创建初的1400倍和220多倍。公司产品从单一的农用氨水,到目前成为生产经营十几种基础化工原料和电子触控显示产品的跨行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产品种类和生产能力在化工和电子产品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公司的产品畅销国内并走向世界各地,凭借市场创新的力量,公司化工和电子产品走向了世界的四面八方。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成熟的经营管理体制,拥有了强大的资源保障能力,所有这些一定能够为公司应对当前化工市场遇到的困难,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五十年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我们深知: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努力的成果,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厚爱,给予了合力泰发展的力量和保障,使公司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曲折而不断进步。是所有供应商和用户的始终伴随和信任、社会各界朋友的持久关注和帮扶,铺就了合力泰公司迈向成功的坦途。对此,我们永远不会忘怀,永远心存感激。
五十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但是对合力泰公司而言,却是五十年的坎坷奋斗之路!它饱含了创业的艰难,成功的喜悦,逆境时的奋起。五十年,企业在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有这些是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机遇需要我们去把握,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市场环境面前,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我们将加快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快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五十年的发展是公司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同时更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历史给予了合力泰公司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奉献服务的机会,合力泰公司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迎难而上,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向国家向社会向客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坚信,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有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有客户股东的大力支持,公司一定能够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实现做大做强企业的宏伟目标,在企业发展史上续写更加宏伟的篇章。
第五篇:在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1952年10月11日,迎着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朝阳,*诞生在诗圣故里杜甫草堂西侧的“光华村”。历经整整半个世纪,今天,在欢庆建国53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自豪和喜悦的心情,隆重庆祝*五十周年华诞!芙蓉城里欢声笑语、彩旗飞扬,美丽的光华校园学友团聚、宾朋云集。在此,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和感谢光临盛典的各位领导、海内外嘉宾!欢迎各位归来的校友!
今天,我们亲身见证学校的盛世荣光,更加理解半个世纪成功的艰辛与欢愉。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经济和商科类院校与综合大学同步发展。新中国建立之初,高教部贯彻国家关于对“政法、财经各院系采取适当集中、大力整顿,加强和改造师资,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方针,将重庆大学、华西大学、贵州大学等综合大学的经济、管理类系科和成华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等共17所院校、系科,以成华大学为校址,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各前身院校悠久的历史沿革和丰富厚重的办学理念,在光华校园融合而成为一种新的大学信念与力量。“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优良校风影响至今。川财成立伊始,便成为当时师资力量强、办学规模较大的全国4所综合性财经院校之一。1961年,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文革”期间被迫停办,1978年*恢复,步入建校史上的第二次创业阶段。改革开放,春满神州,高等财经教育获得了空前快速的大发展,学校迈进发展的黄金时期。1980年学校交由中国人民银行为主管理,1985年更名为*,1995年起进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进入新世纪,面对着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和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学校实施了更艰巨、更辉煌的第三次创业。
50年风雨,50年沧桑,*与国家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经济兴则学校兴,经济衰则学校衰。**半个世纪的历史,就是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从起步、坎坷到兴盛的历史缩影,就是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经济、管理科学曲折前进与发展的见证史,就是*十万学子与祖国荣辱与共、无私奉献的爱国史,就是*人承前启后、不懈奋斗的创业史。
光华校园,名师荟萃,桃李芬芳。建校之初,马克思《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和早期传播者陈豹隐,经济学家彭迪先,经济史学家汤象龙,金融学家梅远谋、温嗣芳,会计学家杨佑之、李孝同,统计学家刘心铨、高成庄,财政学家许廷星,工商管理学家吴世经,工业技术专家杨声,农业经济学家王叔云,人口学家刘洪康等,都曾勤奋耕耘于光华校园,精心培育学生,关爱激励青年教师,为我国经济管理科学和高等财经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们的学术思想、治学精神、人品情操、执教经验已经成为**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50年学府,师生代代相继、薪火相传。如今,刘诗白教授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曾康霖教授在金融学说的系统研究及创立金融经济学的显著成就,何泽荣教授在国际金融领域及涉外经济专业建设中做出的突出建树,赵国良教授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做出的特殊成效,蒋明新教授在工商管理学前沿理论及其博士生培养上的优异成绩,等等,都已经成为**学科建设的可贵财富,显著地提升了学校的名誉和声望。他们亲自培养和影响的一大批中青年学者,承继传统、志存高远、团结奋斗、开拓创新、踏实苦干,已经成为今日**的脊梁。
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倾注心血,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届党政领导、全体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向辛勤培育人才、潜心科学研究的全体教师,向勤奋耕耘在管理、后勤岗位上的全体干部和职工表示衷心的感激和节日的问候!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光华校园这片热土上奋斗、奉献过的所有人!
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1万各层次经济管理人才,他们中间有一批优秀的银行家、工商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为国家金融、经济事业及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更有大批毕业生在全国金融部门、工商企业、党政机关、各类学校和研究机构辛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同样令人赞叹的业绩。校友是**的品牌和声誉的有力见证人,学校为校友而骄傲和自豪!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为国家经济建设事业奉献青春和才华的全体校友,向海内外所有**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注重经济与管理、经济管理与法学、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交融发展,成绩突出;注重提高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名声远扬;注重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成就卓著;重视依托国内经济学界、金融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支持,先后邀请了几千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党政领导到校讲学,聘请了200多名学校及学院兼职教授,成效显著;重视加强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与几十个海外大学、国外金融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几百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影响不断扩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赋予财经院校历史性的机遇与条件,*紧紧抓住这种机遇和条件,在一个较短的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根源于**独特的大学精神。
多年来,学校历届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熔铸成了一种具有强烈感召力的奋斗精神——深切关怀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热忱关爱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高度关切*和学校自身的进步与振兴,从而凝聚成了“励精图强、团结拼搏、朝气蓬勃、争创一流”的炽热而隽永的**信念。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是半个世纪锤炼而成的大学精神。
正是凭着这种独特而可贵的**精神,学校几代师生齐心协力,历经50年的奋斗与探索,经过2次艰辛创业的历程,特别是经过“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改变了学科类别单
一、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的面貌,将**建设成了一个拥有2万名各层次学生,基本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体,以金融为重点,经、管、法、文、理、工多学科相互交融,部分学科国内领先,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初具现代大学风貌的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金融经济人才和西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财经各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始终立于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发展的潮头,创造了若干个位居前列的业绩: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财经类院校;金融学科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申报评审中名列第一,政治经济学是全国财经类院校该专业唯一的重点学科,也是西部地区高校唯一的理论经济学重点学科;西部地区首家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的高校;西部地区首家设立经济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后同时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地区首家试办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并获国务院学位办评审正式取得办学资格的学校;*地区唯一的全国本科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财经院校唯一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规模以及到金融部门就业的毕业生规模,居全国高校之首;国内首家与外国保险公司合作培养我国保险硕士生的高校;西部地区首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财经类院校;全国高校金融学科唯一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1993年以来承担的国家社科研究基金经济学类课题总数居全国财经院校和西部高校之首;中西部地区首次(2002年)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冠军的高校;拥有*地区经济、金融类文献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全国首批实现网络光缆连结校内所有教职工家庭和学生宿舍的高校;学校出版社在西部地区高校中唯一连续3届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全国首批、*首家以银行贷款新建学生公寓和食堂的高校;*万人以上规模高校中首家实现学生公寓“421标准”;*省内唯一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的高校,等等。学校党委先后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这些骄人的业绩,彰显着**位居前列的整体办学实力,真实地记录了**人“建名牌大学,创一流业绩”的奋斗与成长的足迹,这是我们的荣耀与自豪,更是我们乘胜前进,再铸辉煌的基础!
半个世纪的成就与荣光,不但凝聚着所有*人的智慧和心血,更是党和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的亲切关怀、社会各界与广大校友热情支持的结果。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接见我校领导,希望学校加快建设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金融、经济管理人才;李岚清副总理1997年为我校题词,勉励我们“为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作贡献”。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学校20年,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特别对我校“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给予了宝贵的财力支持;教育部全方位地指导和支持学校办学工作,按照高等教育“国家队”的标准,全面促进我校面向未来的发展;*省和成都市党政领导热忱关心、积极支持学校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校“211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及当前的温江新校区建设。在这举校欢庆的日子,我们要深切感谢各级领导!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说,*没有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1952年创立的*如今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一所重要学府,成为完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支生力军。
相聚今日,是难忘的回忆和自豪的欣喜;今日相聚,更是希望的播散和力量的聚集。50年时光,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实属短暂。五十周年校庆,恰逢学校新创业的开端。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时代和新形势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的经济和管理科学必将在世界上愈益产生独特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管理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欣逢盛世,激励进取,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充分发动全校教师酝酿筹划,提出了建设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重点大学,进而跻身于国际知名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思想,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地谋划学校的现在与未来,以国家“211工程”建设为龙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要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学科结构,努力提高学科整体水平;要更加卓有成效地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培养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坚持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开展科研的优良传统,为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做出我们的重要贡献;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拓展与国外大学合作交流的领域,不断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要加紧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注重提高教师的国际经济、金融与管理的知识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科学管理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最后,要继续加大教学科研设施投入,抓紧温江新校区建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新世纪、新*、新长征。我们深感使命之宏大、肩负之沉重,工作之艰难。天行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君当自强不息,**人历来有坚忍不拔、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需要我们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弘扬**精神,奋勇开拓,扎实苦干。有教育部和地方党政的领导、十余万校友鼎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必将全面实现新创业的奋斗目标!
光华日月五十载筑基础,盛世豪情新世纪写华章。我们正在书写着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历史,书写着勇于探索和进取的西部高校的历史。让我们共同祝愿*在第二个50年里,在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管理科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更加骄人的辉煌业绩!
再次衷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