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山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9月14日,我和学校的几十名学生一起去唐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活动。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位于河北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它是中宣部定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空旷的广场和8根功绩柱。上面记载着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进入大厅,能看到大钊同志的汉白玉坐像,神态沉静、深思。面容和蔼可亲。坐像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一路上,通过解说员的讲解,面对着一张张先驱的照片和珍贵的资料,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有了更深的了解。影像资料和珍贵的手稿让我们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走过了李大钊同志的一生,从童年祖父的教导,到之后投身于革命事业,再到最后英勇就义。作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勇气令人感动,他说:“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我才知道每一个踏上革命斗争道路的英雄,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由李大钊撰写的名联。这体现出他不仅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青春》一文让我感触颇深。他说青年者肩“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青年之辈当“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浃浴青春之恩泽,永续青春之生涯”。并对青年们寄以厚望。“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李大钊的青春哲学旨在发扬生命力,再造中国青春之期,他批判尊孔复古思潮是为将当时人的关注目光从古代拉向现实之中国,要求青年发起生命力创造历史创造新中华。中国的希望就是具有创造力之青年。他的青春哲学对世界对人对社会的思考使他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高远前瞻的世界眼光,从青春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发展之必然,青春哲学是走走向马克思主义必由之路,是与时俱进的先行者。
更让我感受颇深的一点,是他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对北大图书馆进行的管理改革,使其由一个封闭式的藏书楼转变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图书馆。让我看到了他对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对文化的传播的重视,并让我深有感触。
紧接着我们去参观了李大钊同志的故居。它是由李大钊的祖父李茹珍监造的,全局结构合理,古朴无华淡雅,让我们在感受李大钊童年生活的气息的同时,了解了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的典型的建筑风格。
下午我们一行人游览了仿荷兰风情建造的月坨岛,海岛上的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天一早,我们前往位于唐山市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它建于地上和地下,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了地下煤矿的探索之旅。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堪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在跨越三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历史文化和矿业遗存。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开滦博物馆。主体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整体造型设计既注重整体风貌的稳重典雅,也力求线脚细部的简洁利落,与工业主题相吻合,凝聚了开滦人对矿井的挚爱和对故旧的一份牵绊。馆内大型主题展览《黑色长河》堪称壮观,分为“煤的史话”、“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兴起”、“一座煤矿托举起两座城市”、“他们特别能战斗”和“百年基业长青”五部分十四个展示单元。追诉了煤的生成与由来、悠久的古代采煤史,展示了开滦煤矿首开中国近代路矿之源的历史遗踪,重现了因煤而兴的唐山难以抹去的城市文化记忆,讴歌了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几代矿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唱响了新一代开滦人薪火相传、让百年基业长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国企志气歌。
展览的方式别有风情,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高技术手段,亮点不断,精彩纷呈:青铜主题浮雕—“矿魂”摄人心魄;气势恢弘的大型多媒体景观向人们描述了植物成煤的嬗变;融知识性、趣味性、高科技于一体“古代采煤”幻影成像情景剧,生动再现了明清时期采煤场景; “开滦五矿大罢工”大型雕塑、世所罕见的唐山大地震的景观重现,生动地展现了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的顽强品格。正在建造中的地下咖啡馆别致又有情调。
如果说李大钊故居让我们回味了历史的沉重,开滦煤矿则是让我们体会到了现代技术的发展。行程的最后是唐山著名的抗震纪念馆。第一部分让我看到了地震发生后的残酷景象:内燃机车头起火,轨道弯曲、地面喷水冒砂,大面积农田被毁。但是接下来的展出影像资料看了就让人感到万分欣慰了。震后,国家领导人们十分关心唐山的民众,毛泽东同志在重病之中仍然非常关心唐山的灾情。解放军们也是出浑身解数,抢救被压埋的群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唐山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唐山获救的人民中,有45万人都是通过民众的自救、互救获救,让我感受到了人们的温情。在地震过后,树行、地基都错动了,唐山人开始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重建他们的家园。到了1986年底,经历了一番涅槃,新唐山成了废墟上重新崛起的凤凰城。他们采用吹沙造地的方法形成新土地,地震监测系统也实现了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传输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两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同学和老师一起在抗震纪念碑前合影,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大家都在回忆这次意义非凡的旅行给心灵的荡涤。
第二篇: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思政部李德良、祝运良、陈红英三位老师于2013年7月26日——8月3日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全面了解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斗争历程,深刻感受了红军战士百折不牢、敢于牺牲、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为我们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添了无限动力。
7月26日,我们一行经长沙到达浏阳文家市。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前委和师部驻扎在里仁学校,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果断的否定了继续攻打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和蓄积革命力量,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7月27日,我们来到炎陵,参观了全国首座红军标语博物馆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地——炎帝陵。革命时期,红军官兵在炎陵县城乡写下了近万条宣传标语。如今,原保存在墙上的标语,通过高科技手段,已原封不动地“搬”进博物馆。我们仔细阅读这些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听取解说,一起重温光辉历史,立志传承光荣传统。我们一行还参观了炎帝功绩壁画、碑廊、碑林等景点,并向炎帝神农氏敬献高香、花篮,表达对始祖炎帝的追思、景仰之情。
7月28至30日,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哨口,参观了黄洋界哨所陈列馆、小井的“红军医院”、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以及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黄洋界上的哨所仍在,战壕依旧,大炮和滚木严阵以待,我们仿佛听到了往日的隆隆炮声和当年红军的喊杀声,感受到了当年战场的厮杀,更体会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和勇敢。在三年多的艰苦岁月里,黄洋界经受了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自巍然不动”。小井的“红军医院”是一九二八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在这里建的第一所医院。楼下是医生的办公室,但里面陈设当时极其简陋、原始的医疗器械,当时使用的伤口消毒药品“盐水”、“石灰水”,手术器械多是土法炮制的竹器制品。楼上全部是伤势较轻的伤病员住处。这里一切的一切,唯有亲历目睹,才能深深体会到红军当时生活、战斗、医疗条件的艰苦。
7月31日,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间的革命历程。我们目睹着井冈山怎么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们看到了当年厮杀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随后,我们参观了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
8月1日,我们来到英烈们长眠的地方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穿过党政领导、井冈山老战士和书法名流留下墨宝的碑林,我们站到了纪念碑前。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呈现出一幅前赴后继、奋勇激战的画面,一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搀扶着受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前进的队伍,激励着我们完成未尽的伟业。
走进纪念馆,导游告诉我们,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安息着一万五千七百四十四名有名烈士和四千多名的无名烈士。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和介绍安放在了纪念馆里,供参观者们敬仰。导游一一介绍,并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听了烈士们的事迹,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我们不一定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一定会记住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8月2日,经过4小时多的车程,我们来到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我们来到八一广场,瞻仰了南昌起义纪念碑,面对广场上一幅幅石雕,想起一幕幕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在革命时期的艰苦,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更加感受到了和平时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石雕给我的不止是视觉的感受,更多是心灵上的思索。
8月3日,我们顺道参观了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庐山,1959年7月2日—8月1日,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思想错误的开展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斗,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值得我们深刻的吸取教训。
9天的红色之旅是短暂的,但它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过去,我们对井冈山、井冈山精神认识了解往往仅限于书本上、电视里所给予的那一部分,更多是处于感性认识,很肤浅。通过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考察,我们精神上、心灵上一次次地受到强烈的震憾。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和工作斗志,把井冈山精神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切实履行好自身肩负的职责。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2013.10.11
第三篇: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红色之旅考察报告电业局这次组织我们党员代表赴西北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红色之旅考察活动。这次红色之旅的主要目的是重温红色历史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我们在自己的岗位更加努力勤劳的为党,为人民奉献。
红色旅游是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我们随团参加了这次考察,主要是参观了西北地区红军革命时期战员生活和指挥战斗的遗迹,如历史博物馆、红军墙壁标语、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指挥作战的遗迹,这些都是中国革命的一面丰碑。另外还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领略了我国先进科技的风采。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幅员辽阔。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我们首先考察了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气势磅礴,馆藏史料图片丰富,通过聆听讲解,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幅共产党与广大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寻找革命真理、参加革命斗争的可歌可泣场景,讴歌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讴歌了数以万计人民为此付出生命的感天动地的悲壮历史;讴歌了新中国时期人民翻身解放、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新进程。这给我们这些新时期的党员上了重要的一课。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我们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西依山,东临河,是当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建于1958年10月20日的酒泉东风航天城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火箭和卫星发射中心。听导游讲解得知,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
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这些成果令我们这些参观者大为惊叹与自豪。
来到卫星基地,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聂荣臻烈士陵园。它坐落于发射场的东北方向,是航天城的人们和每一位访客必来拜谒的圣地。聂荣臻元帅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中央军委参谋长、红一军团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而这里,就是这位共和国国防科技事业奠基人聂荣臻元帅的憩园,也是几十年来为祖国航天事业而牺牲的人们英魂的归宿。六百多座墓碑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又像是卫星发射基地忠实的守护者。我缓步走过这一排排墓碑,默念着英烈们的名字,心情凝重而庄严。他们,正是这大漠腹地“生了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的身躯,构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支架,他们的心血,浇灌了干涸的土地上倔强生长的胡杨和红柳。我们在园地,向他们表示我们最真挚的敬意。
我们此行还参观看闻名国内的镇北堡古城,它坐落于银川市城区南北郊区空旷的荒野上。该城堡是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西部影视城所在地。被誉为“中国一绝,西北大观”。它是融合了历史遗迹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享誉海内外的以中国西部题材和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拍摄基地,镇北堡西部影城“借影视艺术之体,还民俗文化之魂”,再现了祖先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游乐方式,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以“继承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主线,逐步实现了从“出卖荒凉”
向“出卖文化及历史”的跨越。我们在此观看了有关地震的灾难电影。对于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党员有很深的教育作用。我们的敌人不是抗战时期的人祸,还有这些天灾。面对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广大人民一起,救灾区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敦煌莫高窟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它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第四篇:西柏坡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西柏坡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2011年7月9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自己很荣幸同党员老师们一同参观访问西柏坡这一神圣的革命胜地,使我无论是从身心上还是精神上都经受了一次洗礼,使自己更加感觉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来之不易,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先辈们的努力换来的,同时自己的肩上也同样感觉沉甸甸的,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后都要我们这一代来担负,责任和使命在我心心里油然而生。
在两天的行程中,我们参观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党中央的驻地等。此次考察让我充分感觉到,党性修养的提高,贵在一种自觉,无时无刻的牢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在无形中,在平凡的生活中,都要融入到社会中去,从北京再到西柏坡的这一路,我仿佛看到了在我党28年的武装斗争中,革命精神的永驻和历史的升华。我们在党校学了理论知识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切身的感受到我们党的光辉历程,这次的考察对我们的意义是深远的,这次教育对我来说是一生难忘记的。
下面,我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次考察中,给我留下触动较大的地方和革命史迹,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提高,使自己的思想离党组织更近一步。
1、西柏坡的历史与简介
西柏坡村始建于唐代,是平山县中部低山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原称柏卜村。因村北坡岭上翠苍郁且与东柏卜村苇地相对居西,取名西柏卜。民国时,始称西柏坡。西柏坡距平山县城5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90公里。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在位于太行山中的平山县。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这里是闻名中外的三大战役的作战中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生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
毛泽东旧居紧靠小山南端。原为农民住宅,曾被日寇烧得残破不堪,后经多次修补。该房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设有警卫室,甬道西边有磨盘和猪圈。夏日里,毛泽东同其他领导,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商讨军国大事。北院西房三间,两间为家属住房,一间为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两间分别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办公室内现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泽东使用过的原物。在这里三百多个日夜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著作,仅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多篇。《人民日报》的报头也是在这里题写的。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成为现实。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着我们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万众一心,矢志拼搏,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引向更加持久的辉煌!
2、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西柏坡陈列馆以时间为序,分为5个展室。在陈列馆里可以看到40年代破败荒凉的西柏坡,让人不由感叹短短五十年内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完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我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我党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掌握国家机器和大量军队的国民党,极为重要的一点是
共产党执行了一条正确的土地改革路线,从而取得拥有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在西柏坡短短的日子里,我们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农民的关系可以说是鱼水情深。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农民,付出最大牺牲的也是农民。而今天,虽然他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不少农民的生存条件仍然非常艰苦。
来到领袖们的故居群,第一感觉是他们的简朴,一道矮矮的土墙与其说是起保护作用,倒不如说是用来装饰。这些开国元勋的房屋都是普普通通的小院落,三两间房子往往既是卧室也是办公室。院子里栽的树木、修竹显示出主人在工作之余的生活情趣。较为特别的是朱总司令的故居,是河北农村所罕见的窑洞式建筑,似乎默默地诉说着领袖们对于延安的怀念。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的得知这原本是为毛主席建造的,但是毛主席认为朱总年龄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就让给他居住。小小一件事,不难推想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最后我们来到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这是一座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房子,屋子正面墙上挂着两面鲜红的党旗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房间的陈设极为简单,只有十几张条长凳和木桌。然而就是在这里,我党做出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的决定,中国革命的果实终于成熟了。
怀着深深的敬意,瞻仰伟人的遗迹,我深深体会到,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在西柏坡,我们党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土地革命运动”,斗倒了一批批恶霸“黄世仁”,救出了一批批“白毛女”,使耕者有其田,人民更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建设方针。毛主席谆谆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遵守“六项规定”纪律。西柏坡是我党“农村包围城市”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共产党走出西柏坡进京,新中国迎着曙光从这里走来、新中国迎着朝阳从这里诞生。西柏坡、延安、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的斗争中,各个时期的党的领导核心地,它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直至夺取全国胜利。每一次的胜利都是正确决策的结果,一次一次胜利的取得,说明我们的党是一个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的党,是战无不胜的党,是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的党。她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先进方向的领路人,正如歌中唱到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要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回想当年我们的党就是在这里做出改变中国命运的无数重大的决定,其效率之高,其决策之英明,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这不仅仅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今天,我们拥有相对安定的社会局面,拥有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没有理由不用我们全部的力量,从自己做起,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汗水和努力。
以上就是这两天的西柏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和感触,回来后自己总在想一个问题:到底西柏坡给我们年青人留下的这么多的精神该怎样去用文字表达呢?到底这种精神我们有多少同学呢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呢?什么是真正的西柏坡精神?首先是蕴含着优良的革命传统。西柏坡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55年前,党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培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个务必”又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是保证我党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其次,西柏坡精神,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是我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当时有力地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可靠坚实的精神基础,而且还滋养培育了几代共产党人,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最后,西柏坡精神,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无不如此;因而,惟有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从崎岖小道走上胜利坦途,即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而在胜利后,只有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不犯胜利后骄傲自满的错误,不当虎头蛇尾的李自成,“赶考”考出好成绩,答好人生答卷。总之,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个人还是团体,学习发扬西柏坡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都会受益无穷,不断进步。
通过这次考察,我深深感觉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到“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角色转换。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整装待发、以“进城赶考”的心态开始了新中国的创建和治理工作。在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史进程中,西柏坡充满了神秘和崇敬色彩。
虽然这次考察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印象是难忘的,我以后会牢记历史,从点滴做起,身为一线教师,一定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进步,为青龙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党小组:陈立珠
2011年7月11日
第五篇:红色之旅 实践考察报告
走长征路·树长征魂
——记赤水、遵义红色之旅
班级:物电学院2008级1班
姓名:陈 军
学号:20080341047
摘 要: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并促进其全面发展。7月10日-12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的带领下,由十三个学院推荐的33名优秀学生代表赴贵州赤水、遵义,参加2010年暑假“走长征路,树长征魂”的“红色之旅”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会址纪念馆、战斗遗址,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与社会实际接触中更深刻地回顾党史,了解国情、民意。
关键词:精神 全面发展 重温革命 历史 教育
7月10日—7月12日,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老师的带领下,由十三个二级学院组成的共33人的我们,踏上了“走长征路·树长征魂”的红色之旅,来到具有悠久革命传统文化的赤水、遵义,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这些地方,我们重温了峥嵘的革命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众多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红军在这里艰苦转战、遇挫弥坚,足迹踏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留下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和财富,像闻名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具有革命重要转折点的“遵义会议”等等,意义深远!
7月10日一大早,按预定安排,在学校大门口集结,整装待发。早上6点40分,随着客车的发动,我们也正式踏上了本次红色之旅的征程。从内江出发,经过泸州,直达赤水。终于,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跨过赤水大桥,进入贵州赤水。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
北边城”之称。另外,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赤水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同时,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扬名中外。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首先参观了位于赤水市赤水河畔的大同古镇,参观了当时的石顶山武装起义大同战斗遗址。大同古镇现存建筑建于明末、清初,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后殿、吊脚楼、岩穴等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古墓、古碑、古牌坊则结构严谨,绘画雕刻、书法文字一应俱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西方人称为“石头写成的历史”。
来到大同镇,当然还要看一下素有“万竹之园”之称的四洞沟风景区。所以,在景区外的一个苗寨用完午餐,稍作休整以后,在导游的引导下,前往四洞沟,去感受大自然所蕴含的魅力。景区是由四洞沟一段约四公里的山溪间,按大致相等的距离排列着四级跌水瀑布为主体,由低到高依次为水帘洞瀑布、月亮潭瀑布、飞蛙崖瀑布和最大的白龙潭瀑布。站在瀑布下面,感受瀑布飞泻而下的雄壮气势,在那一刻你会充分发现这大自然所展示出来的无穷魅力,其乐无穷!几个小时的四洞沟之旅,让我们大家在疲惫的同时也感受了那一份大自然的美丽,也为红色之旅第一天的征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接着第一天的旅程,第二天我们沿着赤水河上游前进,途经了全国唯一的红一军团陈列馆——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参观了红一军团当时作战的一些武器、工具,以及生活用品,回顾着当时的一些情景场面,感受着那里面所蕴含的大无畏精神!
离开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继续沿赤水河上游前进,进入遵义,来到位于遵义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的四渡赤水纪念馆。纪念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四渡赤水纪念馆展馆、实地的青杠坡战斗遗址、一渡赤水土城渡口及其它四渡赤水战役旧址文物点,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同时,四渡赤水纪念馆还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展,比较全面、生动、形象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
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并突出了“土城战役”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作用。在解说员一步步地引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展馆、实地的青杠坡战斗遗址、一渡赤水土城渡口及其它四渡赤水战役旧址文物点,深刻重温着当时这一场红军在遭受重重围困的情况下,四渡赤水,神出鬼没,巧妙周旋,歼敌数千,反败为胜,从而使这场战役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红色经典战役;四渡赤水战役,也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战争棋盘上的一次对弈,处于绝对劣势的毛泽东,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将拥有绝对优势的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上,成为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参观完四渡赤水纪念馆,大家合影留念之后,还前往了青杠坡战斗遗址参观,宏伟的烈士陵园让我们大家都感受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回顾着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至此,第二天的行程也基本结束。接着发车前往遵义市,为最后一天的征程做准备!
本次红色之旅之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穿过了红军街,还参观了邓小平等革命领导人当时的住所,此外,还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更深入细致地了解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接着,我们还前往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以及红军山,三百四十步的台阶更显出它的雄伟„„此情此景,散发着一种强烈的革命年代气息,让人回味无穷、感慨颇深!
至此,本次“走长征路·树长征魂”红色之旅圆满结束。尽管只有短短 3天,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无数的热血儿女铺路。一路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葱茏绿树、潺潺流水,透过历史的时空看到的是当年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的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誓死拼搏的豪情壮举。从中所流露出的红军精神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弘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时代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继续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成才。
参考文献:
[1]龚自德、任昭坤.《重走红军长征路》(四川红色旅游系列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年8月出版.[2]《踏上红色之旅》(人文旅游之历史文化系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3]《红军长征大事记略》,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