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以下是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和相关材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从本学期伊始在学生和教师中,掀起学习《弟子规》的热潮。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做法和体会。
一、对《弟子规》的认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弟子规》一书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几点做法。
①以自己先学,带学生跟着学,不懂的字句问语文老师或上网查资料,课间或班会课与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没做到或没意识到,现在怎样做等,对照《弟子规》一书,哪些没做到位,或还需改进的学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②学懂了要求会背诵,可以在跑操时一边跑一背,既培养、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跑出节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几点感受。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①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 心灵净化了。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③觉悟增强了。学校发起《弟子规》教学活动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每同学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本文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将继续为您提供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
第二篇: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寒假期间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篇二: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
《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二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年**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篇三: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班学习后,听了许多老师的分享,听了很多有智慧的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我想,这一切,最初起步的基石皆在于《弟子规》的学习与力行。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推行和落实《弟子规》也快一年了,这一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起初我不知道《弟子规》的魅力,也不知道弟子规所讲的是什么。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也很茫然,压力更大的是我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贯彻学习弟子规,所以越学越觉得很烦,越到后面我面临的压力越大。不知道到底是要坚持还是放弃?
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要互相依赖,推卸责任,更不能互相猜疑,做到相互照顾共同做事。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和同学,它还教会了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规》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尤其是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是任道而重远。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
弟子规与我们同行,我们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最终达到正己化人。
最新精品推荐篇四: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班学习后,听了许多老师的分享,听了很多有智慧的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我想,这一切,最初起步的基石皆在于《弟子规》的学习与力行。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推行和落实《弟子规》也快一年了,这一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起初我不知道《弟子规》的魅力,也不知道弟子规所讲的是什么。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也很茫然,压力更大的是我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贯彻学习弟子规,所以越学越觉得很烦,越到后面我面临的压力越大。不知道到底是要坚持还是放弃?
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要互相依赖,推卸责任,更不能互相猜疑,做到相互照顾共同做事。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和同学,它还教会了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规》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尤其是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是任道而重远。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
弟子规与我们同行,我们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最终达到正己化人。
篇五: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篇: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篇二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
第四篇: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作业
学校:园洲中学 序号:105 姓名: 徐炳娇
我学《弟子规》的收获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012、8、30
第五篇: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教材,在对它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就像是良师,慈眉善目,心无阻隔,总能以涓涓细流通达到我的心灵深处,启以心智,给以警醒,传以震撼。。。它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的意思很多在学校指学生,在家指孩子,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有些人认为《弟子规》大人不用学,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弟子,所以孩子、大人都必须去学、去做。并且大人必须给孩子做一个典范。
《弟子规》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它告诉我们: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我在《妈妈给你追梦的翅膀》一书中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精神境界、行为习惯,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正如书中所说: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
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有不好的习惯不要紧,只要慢慢克服改正,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大大提高。
《弟子规》还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做人就要先立德,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做人要有良心、要敬老尊贤、谨慎、讲信用、乐观、宽容、实在、正直、公道、有智慧,这不正是《弟子规》中所讲述的吗?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我们要注重细小。并不是给父母足够的钱财,而自己却总也不去探望才叫孝,我们要时常带孩子去探望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电话问候,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我们现在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你所做的一切,身边人最先看到,你对身边人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对你的态度,你现在对父母、长辈孝,将来孩子也会效仿你,因为身边人是你最好的名片。《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感恩。“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要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爱是无法隐瞒、无法挽留、也是不该挥霍的、不该回忆的。做好当下,把我们的爱传递下去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使孩子的社会人格和心理人格都健康,令其 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给他们一个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