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代签的劳动合同挡住跳槽步伐
别人代自己签订了劳动合同,而自己在知情的情况下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该合同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近日,在某计算机公司担任程序员的张某就受到了这样的合同约束,在向单位辞职时,单位拿出了由其同事代签的劳动合同,并要求张某赔付违约金。
2年前,张某与某计算机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张某表现一直不错,合同到期后,公司打算与张某续签合同,但恰巧他因为一个项目,必须在外地做维护,暂时回不来,在征得张某同意后,该公司就委托张某在公司的好朋友替张某在劳动合同上签了字,合同有效期仍为2年。张某出差回来,公司把续签合同的内容告诉了张某,当时张某并没有任何表示。
几个月后,张某被另一家公司看上,打算跳槽,他向公司提出辞职时,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向他索要近万元的合同违约金。张某表示,自己并没有跟公司续订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拿出的劳动合同书,张某认为字不是他签的,合同应当无效。而公司则认为,张某虽然没有在续订的劳动合同上签字,但是找人代签是事实,而且他本人也知道。
对此,石家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他人代签的劳动合同,只要得到当事人委托或事后追认,合同就会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张某虽然没有委托他人代其续签合同,但他明知代签的事实,而且公司也已经告诉张某续签合同的内容同原合同内容一样,也就是说,事后得到了当事人的追认。对此,张某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劳动合同履行了几个月后,他也未作任何否认表示,因此,符合法律规定的默示同意,该合同应当对他有法律约束力。
此外,相关人士还提醒广大劳动者,别人代替自己签订的合同在得到自己的默许后,也是有法律效力的,它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的证明,不但保护着双方的权益,也规定着双方需要履行的义务。因此,务必谨慎处理,一定要在事后了解看清各项条款:合同期限、工作内容、违约责任等等,而公司盖章、本人签字都得一应俱全,有不同意的内容应及时提出,否则开头的疏忽,会造成以后的纠纷。
来源:燕赵都市报
第二篇: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代签
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代签?
2017-05-17中国劳动保障报 案例
妻子合同丈夫代签,引发仲裁
张某与妻子李某同在某纺织公司上班。2015年12月31日,李某与公司的劳动合同期满,公司向李某提出再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要求她次日办理相关手续,李某同意。次日,张某来到人事部,称李某生病住院,已经向车间领导请过假,自己可以代为签字。考虑到他与李某的关系,公司与张某办理了续签手续,张某将其中一份合同文本带回,交由李某保管。
2017年1月,公司因李某连续旷工5日,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单方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随后,李某提起仲裁申请,以公司没有与其续签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公司支付二倍工资差额。裁决
仲裁委驳回了李某的仲裁请求。焦点
代签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张某代李某续签的劳动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纵观 《劳动合同法》,除第40条、第84条使用 “劳动者本人”的表述以外,其他地方均使用 “劳动者”。因此,可以理解为 《劳动合同法》并没有禁止代签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 第3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在征得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由被委托人代签的劳动合同,只要遵循上述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应当视为劳动者本人的意思表示。
《民法通则》 第66条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本案中,虽然签字的不是李某本人,但她事先表示过同意续订,因此续签合同应视为她的真实意思表示。李某告知并要求同在公司上班的丈夫张某代为签字,双方即形成了委托与受委托的法律关系。劳动合同续订成功后,张某将其中一份合同文本带回,交由李某保管。这些都表明李某知晓张某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代签的行为,也知悉代签劳动合同文本的内容,但未作否认表示,视为同意。之后在公司工作的一年的时间里,她也未就合同提出过任何异议,应视为以实际行动确认了劳动合同。
综上,应当认定张某代为续签的劳动合同具备法律效力。作者:韦利 编辑:李明宇
第三篇:同事代签劳动合同有效吗
同事代签劳动合同有效吗
2013年5月,贵州男子石某入职东莞某家具公司,同年7月石某离开岗位。公司称石某经通知,才返厂补办离职手续,签字领取工资。2014年1月,石某申请劳动仲裁,称公司并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未支付足额工资和加班费,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及加班费共2.6万多元。仲裁裁决确认双方劳动关系已解除,公司应支付石某工资差额、加班费、高温津贴合计3000元。双方均不服,遂先后向东莞第二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石某向公司索赔1.7万多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家具公司提交了劳动合同签收公示表、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证明双方确实签订了劳动合同。石某称,所谓其名下的劳动合同并非自己签名,申请对该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家具公司确认该劳动合同中的签名非石某,但辩称系石某与同时入职的黄某交换了劳动合同签名,公司申请四名员工作为证人作证。公司要求对黄某的劳动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确认是否为石某所签。法院向石某释明,因公司主张石某与同事黄某相互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且该主张有证人作证,如石某拒绝对黄某的劳动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法院将依法推定公司的主张成立,认定石某与黄某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的事实。石某表示对此后果清楚,但仍拒绝做笔迹鉴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法院已向石某释明拒绝鉴定的后果,石某仍表示拒绝配合鉴定,因公司主张石某与同事黄某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的陈述与证人陈述相符,故法院依法推定公司的主张成立。即认定公司已在石某入职一个月内提供劳动合同给其签订,石某未在该劳动合同上亲笔签名的过错不在于公司,且石某与他人交换劳动合同签名的行为实为不诚信之举,则公司无需向其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公司提交的通知、快递回执、薪资代领单、内部联络单等系列证据可证明石某系自行离职,公司无需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公司应支付石某高温津贴及工资差额共2200多元,驳回了石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该条款目的在于杜绝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议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核实签名情况,减少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 Microsoft Word 文档
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由劳动者以外的他人代签引发的纠纷时常出现,而劳动法律法规对此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同一类型案件的处理结果各异,不利于劳动者利益的保护。
对于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实践中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根据该规定,若劳动者明知用人单位或他人为其代签劳动合同而不明示反对的话,将被视为追认该无权代理行为,使得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实践中,用人单位私自以劳动者名义代签劳动合同,若劳动者还想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便不可能明确表示反对,如果用人单位不告知劳动者的话,则劳动者连反对的机会也没有。显然,该观点对劳动者不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这一规定相对于劳动者而言较有利。但是,同样的代签合同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得出相异的结果,违背了法律“相同情况相同处理”的基本要求,不利于法律的稳定性与公正性。因此,在代签劳动合同问题上有必要统一认识,统一处理尺度。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该条款的“劳动者”包含了两种意义,一为“劳动者一方”,另一为“劳动者本人”。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全文的研究可知,第四十条、第八十四条共使用了三次“劳动者本人”,而其他各处均使用“劳动者”一词。因此,可以认为立法者在单独使用“劳动者”一词时,其规定意向应是指“劳动者一方”,包括劳动者的委托代理人。其次,本条作为劳动合同的效力规范,与该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相结合。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从该条来看,无效劳动合同包括因违法而无效与因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而无效两种。用人单位私下代签劳动合同可以归入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类,因为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的规定,同时也与劳动者本人的真实意思相悖。但代签的另一情形——劳动者本人委托他人代签系劳动者真实意思的反映,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该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并未禁止代签劳动合同。对于得到劳动者委托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代签的劳动合同,我们应当承认其效力;而对于实践中存在的用人单位私下安排代签,违背劳动者真实意思的合同,我们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否定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