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引产悲剧中被人忽视的帮凶[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制引产悲剧中被人忽视的帮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制引产悲剧中被人忽视的帮凶》。

第一篇:强制引产悲剧中被人忽视的帮凶

强制引产悲剧中被人忽视的帮凶

2011年11月,怀胎已超7月的龚起凤,在湖南省涟源市中医院被强制引产。今年6月,龚被诊断患精神分裂症,因此才被媒体广泛报道。除了常规的指责对象外,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充当了帮凶却被忽略。„[详细]

作为强制引产的最终执行者,医生(院)却少受责难

在强制引产事件,医生、医院明显违法违规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本是顺乎自然法则的事。而在湖南省涟源市中医院,这样瓜熟蒂落的自然节奏被强行打破,落得了生死两隔的结局。这起事件,不是最近发生的,它甚至比去年发生在陕西安康镇坪县的“怀孕7月孕妇被强制引产”案,还要早。之所以到现在才引起媒体关注,因为这位被强制引产的妈妈,在今年6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其家人怀疑和强制引产有关。

怀胎7月的龚起凤被强制引产后,精神变得不正常

2011年11月1日,怀胎七月的龚起凤,在湖南省涟源市中医院被强制注射了引产针,剧烈疼痛30多个小时后,她和丈夫见到了已经死亡的孩子,后者被护士装在一个白色塑料袋里。而在当天,龚起凤检查结果显示:“宫内孕7个多月,胎儿为活胎”。在术前诊断书上,有“干部吴谭清证实”的手书签字,而“吴谭清”为该镇政府工作人员。

2009年2月,21岁的湖南浏阳姑娘刘丹,在预产期即将到来之际,被当地计生部门强制引产,造成大出血,母子双双殒命。当时在医院的镇计生办主任,在家属拒绝在手术前签字的情况下,却坚称自己可以代表镇政府签字,出了事由他负责。

我们记忆犹新的安康镇坪县强制引产案中,在当地医院里,冯建梅(孕妇)被要求在术前谈话记录上签字,“我不愿意,他们就用枕头蒙住我的头,两个男的,一个捉住我左边,一个捉住我右边,右手被捉住写字,另一只手被强迫在按手印。”

上面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例如2011年1月18日临海新闻网就报道:白水洋镇仅在去年5月份,就组织外出追逃行动11次,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33.05万,落实补救措施11例,其中引产11例。

这些不停上演的强制引产悲剧本不该在医院发生。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如果医生和医院能依法办事,本不可能有强制引产这回事。„[详细]

从医学上讲,中晚期终止妊娠(大月份引产)属于风险性比较大的手术,仅限于自然终止或胎儿畸形、孕妇身体不适于继续妊娠等情形。对大月份孕妇强制引产,也有违医学伦理。干了不光彩的事,却很少受到舆论的指责

每当这样的惨剧发生,对计生政策扭曲执行的抨击少不了,对计生工作人员的愤怒少不了,但是,对医生、医院的责难几乎没有,更别说苛责了。

在医患矛盾严重的当下,这似乎不正常。遥想2007年,北京朝阳医院里“丈夫肖志军拒不签字手术致妻子难产死亡”成为热门新闻,人们还对一些医疗程序锱铢必较。而在那些基层医院里发生强制引产这样赤裸裸的违法违规行为,却进不了人们的视线。

医生(院)违法强制引产,源于没把被引产者“当人看”

按理说,哪怕是出于自我保护,医院也应谨慎对待强制引产

终止妊娠的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尤其是中晚期终止妊娠,容易出现很多意外,包括羊水栓塞、大出血、难产、子宫破裂、子宫穿孔、产后感染、继发不孕、甚至死亡等多种危害孕妇生命健康的后果。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将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

人们印象里,现在的医院和医生害怕医疗事故,如履薄冰,所以才会有上述朝阳医院不敢给孕妇做手术导致母子丧命的悲剧。

医院解释:“以前还跑别人家里揭瓦呢”

那么,为什么医生和医院会不顾最基本的医疗守则和医学伦理,甚至也不顾自己的风险,去施行强制引产呢?涟源中医院胡院长解释说:“过去几年可能操作不是很规范,以前我们涟源的计生工作,跑别人家里揭瓦的都有,但现在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了。”

套用《小兵扎嘎》里的一句台词,这样的解释言下之意就是:老子过去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要钱,吃你几个破西瓜还算个事。

在医院看来,那些被计生干部扭送而来的农妇,并不是医疗卫生守则中所指的“患者”,自然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医疗程序和医疗责任的问题。

也难怪医院如此,基层被引产妇女本就没有被视作正常公民

岂止医院,司法部门眼中,也没有把在这些被强制引产的妇女看做法律中可被侵害的客体。

湖南涟源市卫计委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此罪的,从重处罚。

把一个孕妇强制带走,摁在手术台上引产,从哪个角度看也触犯了刑法,但是从未有一起强制引产事件被追究刑责。在安康强制引产事件中,尽管全国哗然,上上下下的政府部门也出来表态要严肃处理,但最终结果也不过是几个干部被撤职、警告、记过。

在这种环境下,指望医生和医院有顾虑也不现实,毕竟连直接负责的计生干部也只是被罚酒三杯,哪还轮得到追究医生和医院。也难怪人们注意不到涉事医生和医院的责任,毕竟连老虎都看不过来,谁会注意到苍蝇?

该如何让医生(院)守住底线

现阶段,至少要让医生(院)感受到舆论压力,觉得“怕”

不可否认,有些情况下,医生选择走向强制引产的手术台,可能是医院领导的意思。而医院领导,就是当地的政府官员,自然更可能和计生官员、更高级的领导沆瀣一气。那么,在行政命令下,如果医生被要求做一些与职业道德或伦理相违背的事,会如何“抉择”?

让人触目惊心的安康镇坪县强制引产案

如果医生认为自己去做了,不用担责;而不做却可能受损害,那么他当然最大的可能是突破伦理规则去做,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俗人。

所以舆论一定要给医生和医院施加压力,让他们明白自己有可能会被追责,至少会被谴责,在下次面对“抉择”时要好好掂量下天平的另一端。就像涟源中医院胡院长所说,以前还去揭瓦,“现在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了”。这点进步,不就是在舆论多年的催逼之下才取得的吗?

结语

计生政策的畸形执行,是一个长长的链条,不批评作恶源头,当然是没抓住根本,但是即便要求链条中的每个环节守住底线,也可把伤害降到最低。

第二篇:企业审计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企业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其审计内容较为复杂。笔者通过对企业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容易被审计人员忽视,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

一、对企业内部往来的审计

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时对企业的应收帐款比较重视,但对企业内部往来往往忽视。一是内部往来长期不对帐。审计中发现不少

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年底不对账,有的根本不对帐。二是入帐依据不一致。有些单位内部往来挂帐随意性大,使用一些收据、白条、分配单或自制收据,有时入帐双方不能同时入帐,特别是费用接转,总厂直接挂帐,分厂不挂帐,有时为了完成指标随意挂帐,造成损益不实、帐帐不符;三是总公司与下属单位采用汇总报表核算,内部往来简单相加,不能相互抵消,造成虚增资产、负债;四是总公司与下属单位帐面差距大,如某集团总厂与下属十余个单位无一能对上帐、对清帐,其中与下属一公司差额达1300余万元,其一下属公司已经注消,但公司仍挂其他应收款1000余万元,未进行清算。

因此,应加强对企业内部往来核算的监督,督促企业及时对帐、清帐,以确保企业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损益真实、家底清楚。

二、对产成品的审计抽查

企业一般于年底盘点存货,审计期间与企业盘点时间不一致。由于现场审计时间紧,产成品数量大,查起来比较麻烦,有时往往只看看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表。在企业审计中通过对存货的抽查发现,不少企业产成品帐实不符,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经查主要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拖税、欠税、漏税的目的,在销售产品时,不按时开票或者根本不开票造成的。如某企业财务帐上产成品焦碳数量59000吨,仓库实际库存数量20000吨。此外,不少企业长期不盘点、不对帐;有些企业出入库手续不全,保管人员交接不清;有些企业对退货的产品管理不力,以及业务人员调动等极易造资产流失。造成企业收入不实、损益不真、家底不清。

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一要查清帐帐、帐实是否相符;二要对企业的盘点情况严格抽查;三要对企业库存成本的计价和结转认真把关。

三、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

固定资产由于价值高、不易移动,往往容易忽视对其真实情况的审计。通过审计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一是有些单企业不设固定资产明细账,或虽设有明细账,但登记不及时,不规范;有的数年登记一次,有的多年不盘点,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帐帐不符,帐实不符;二是有些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不作帐务处理。如一些单位多年前出售给职工的公有住房,至今不进行帐务处理;有些企业技改拆除报废的固定资产不作帐务处理;一些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早已完工,迟迟不决算;有些主体工程尽管已完工多年,仍以尚有零星投资未完为由不办理竣工决算。三是有些企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手续不健全,无原始凭证,只计总帐,不计明细账。有些根本就无任何手续。如某化工企业投资于联营企业的机器及设备总额近600万元,联营企业倒闭后,由于没有手续,损失的机器及设备也无法进行清理;四是某些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固定资产划转手续不健全,造成甲企业的资产由乙企业无偿使用,双方都不提折旧。

上述问题,一是造成企业固定资产帐帐不符、帐实不符,资产流失,家底不实,产权不清;二是企业不能正常提取折旧,使企业的生产耗费得不到及时足额补偿;三是利息资本化,虚增资产价值;四是造成企业效益不真,利润不实,影响了资产、负债、权益的真实性。因此,审计人员应通过总帐与固定资产二级帐的核对、现场抽查摸清家底,对管理混乱的企业应督促其建章、建制、建帐,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对企业票据的审计

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票据管理问题突出。有的单位收据无财政监制章,有的部门票据使用混乱,有的单位票据丢失严重。票据的使用和管理中有很大的漏洞。一是不少单位票据领用无手续,核销也无手续;二是票据使用混乱。有些行政单位大量购买使用无财政监制章的收据或自制收据,不仅脱离了财务监督,而且形成了大量的“小金库”;三是票据使用不规范。有些单位为逃避监管,利用大头小尾及外来收据套取现金形成“帐外帐”;四是票据保管不善。有些单位作废的票据不完整,如某公司作废的收据仅存两联,关键的收据联全都“不翼而飞”。

收据是重要的财务凭证。不仅是使用单位的收款和入帐依据,也是接收单位付款和记帐的重要凭据。从某种意义上说,收据的管理和现金的管理同等重要。但是,由于审查票据工作量较大,多数情况下,往往被忽视。因此,审计人员在加强对收据领用手续的审查管理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已使用过的收据的审查,特别是对那些无财政监制章的收据、自制收据更应重点审计。

审计人员在企业审

计中如果对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一定能更有效地回避审计风险,强化审计监督。此外,对防贪反腐,维护财经纪律,保护被审计单位和国家资产的完整,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论《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doc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

摘 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女主角苔丝是一位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能容忍,有着耐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这一角色一直被认为是文学历史上最出众的女性形象之一,从苔丝短暂的一生来看,我们能从深处发现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一手毁了她。生活在资本主义法权和国家机器之下的农村女孩这个身份也就注定了苔丝的悲剧和崩溃。

关键词

苔丝;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描绘了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性毁灭。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勤劳善良、美丽纯朴的农家姑娘,同时在她身上又有着可贵的坚强、自尊和大胆反抗厄运的品格。为了摆脱穷困,她的母亲打发她去有钱的“本家”亚历克·德伯家做工,结果遭到亚历克·德伯的蹂躏,失去了“清白”。此时的她不单要面对生活的贫困,还要抵御“道德”的压力。她来到牛奶场当女工与来自城里的具有“自由思想”的安吉尔·克莱尔真心相爱了。新婚之夜,苔丝为了忠实自己的丈夫,向安吉·克莱尔尔讲述了自己以往的“过失”。表现了很高的道德的勇气。当丈夫不能谅解,幸福已经破灭时,她又忍住痛苦,咬紧牙关,毅然地独立谋生。在对待的态度上,苔丝也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尊严。亚历克·德伯百般引诱,她不为之所动,并明确表示厌恶。最后,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死这个毁了她一生的仇人。这一切也导致了苔丝悲剧性的一生,并让她最终走向了毁灭。《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因素是深刻而又复杂的。所以本文就试从苔丝女性悲剧的社会、命运、性格等方面,对苔丝的女性悲剧进行探讨。

一、社会悲剧

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受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在《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1]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就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是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安吉 尔·克莱尔、亚历克·德伯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2]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作品里所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大奶牛厂、富农葛露卑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写照),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3]苔丝作为一个贫困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惨的。因此,苔丝的悲剧是时代、社会悲剧。而导致苔丝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女主人公因当时社会背景的压迫,而成为被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苔丝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长大,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她十分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4]第一次去德伯认亲,是她极不愿意的,可家里唯一帮助父亲维持生计的老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亲有时常酗酒,生活实在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个未出过门的姑娘,带着胆怯和羞愧的心情,终于去德伯家做帮工。亚历克·德伯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这个阔少爷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没有一个人帮助,没有一个人保护,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蹂躏、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尔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自己也做了牧师并打算变卖家产到非洲去传教,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碰见苔丝以后,邪念再生,几年的教诲前功尽弃,倒是苔丝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像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种人开心作乐的,只顾着自己了个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不管不着啦;你做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到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了去了。”③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历克·德伯皈依宗教的虚伪,亚历克·德伯行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此后,亚历克·德伯又百般来纠缠、胁逼苔丝,他骂她是傻老婆,欺骗苔丝说她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并威胁说:“你记住了,我的夫人,我一度做过你的主人!我还会再次做你的主人。如果你是某人的妻子的话,你就是我的妻子!”④但是,苔丝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历克·德伯,并接受他的帮助。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不得不辱含垢,接受了亚历克·德伯的帮助,做了他的情妇。从此,彻底断送了她终身的幸福。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亚历克·德伯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因为他有钱、有势,而且更主要的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苔丝一生都必得逆来顺受,忍辱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苔丝的悲惨遭遇,社会对苔丝的不公正,表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仁道和虚伪。以亚历克·德伯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和法律对苔丝的迫害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残害。苔丝受到亚雷的玷污、凌辱后,内心的自尊使她不愿屈居亚雷身边,作他的情妇,成为他享乐的工具。毅然决然离开亚雷,回到父母身边。然而世俗的舆论、传统的道德,像一支支利箭一样向她射来。为了躲避舆论,也为了躲避人类,她不出家门,只有等天黑以后,她才跑到树林里面,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她才好像最不孤独”,才能体验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苔丝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勇敢 地接受了一个不贞洁女人的地位,为了她的忍气吞声地活着。孩子死后,为了躲避舆论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时,她体内“没有消耗的青春”,“寻找快乐的本能”,对未来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离开故乡,受雇于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厂,当了挤奶工。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安吉尔,度过了她一生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安吉尔是与亚历克·德伯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不像他的两个哥哥那么庸俗。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更愿意从事实业——务农,安吉尔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纯朴、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姑娘为妻。这些都表明安吉尔思想上进步、开明的一面。在对待女性和恋爱问题上,他和亚历克·德伯也大相径庭。他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认为如果要爱,就要认真,就要负责任。这也显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正是由于安吉尔身上这些闪光之处和他对苔丝锲而不舍的追求,使苔丝在经历了一个时期情与理的内心冲突后,改变初衷,答应了他的求婚,狂热地爱上了他。然而,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孕育着悲剧因素。安吉尔爱苔丝,却不像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栽了多少跟头”,“都要一样地爱”。“他爱的是真火少,虚火多”,更趋于理性和“轻灵”。因此,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暇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像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 然而,一旦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那么安吉尔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残酷”的愚弄,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 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⑤这种从理性、从观念出发的爱,不仅扼杀了他心中真实的感情,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当然,这只是造成安吉尔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他们的爱情悲剧另一重要原因是安吉尔心理深层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是却不肯原谅、饶恕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级的印记;他卑视出身,瞧不起大户人家,但从传统出发,仍旧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 [5] 他说:“我不愿娶有身份、有财产、通达世务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弃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个天然美丽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纯洁的女人了„„”⑥正道出了她的心曲,他正是从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安吉尔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如果说是亚历克·德伯毁坏了苔丝的肉体,那么安吉尔带给她的则是精神上的毁灭打击。贞洁的丧失带给苔丝深深的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被情人的遗弃,爱情的挫折,则摧毁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万念俱灭,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历克·德伯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历克·德伯身边,则是安吉尔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在安吉尔抛弃苔丝后,饱受生活磨难,才真正的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回归”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 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安吉尔的归来,两人的重逢。让苔丝一次次面对残酷的现实,亚历克·德伯的丑恶,安吉尔的背弃与回归,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最终复仇的火焰变成利器与仇恨使之杀死了亚历克·德伯。苔丝用自己的行为,挣脱一切枷锁向安吉尔证明了自己炽热的爱情,用最后的生命之火证明自己的清白,尽管恶人遭到报应,却将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虽然亚历克·德伯的毁灭平息了苔丝的仇恨,但资本主义依然笼罩于社会顶端。依然有千千万万个“苔丝”遭遇着社会的迫害,并以悲剧的形式告终!

二、性格悲剧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之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它自我的原因。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破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⑦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 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安吉尔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的不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安吉尔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说,苔丝的悲剧特质在命运悲剧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

三、命运悲剧

苔丝生于有姐妹7人的穷人家中,就决定了她的悲苦命运。作为长女,苔丝要替醉酒的父亲驱车赶货车上路,命运之神却捉弄她,使货车同一辆邮车偶然相撞,偏偏撞死了构成她家唯一生活来源、拉货车的老马。偏巧这时,在特兰特里奇也住着一位姓德伯的有钱人家,母亲为了攀富贵本家,命苔丝前去拜望。本心不愿去的苔丝 鉴于自己撞死了老马,有些自责,只好违心地去到亚历克·德伯家的庄园,干上了养鸡的活儿。在这里遭到了亚历克·德伯的奸污。这个不幸的姑娘,受到极大的挫折后,来到无人知晓她经历的威瑟伯里。她本渴望在这里平静地生活,可遇见并爱上安吉尔·克莱尔。她决心用理智抑制情感,拒绝安吉尔·克莱尔的求婚,但命运和爱情又使她答应嫁给安吉尔·克莱尔。苔丝不愿欺骗安吉尔·克莱尔,用写信的方式告诉他自己的过去。偏偏命运捉弄她,她的信却塞到了安吉尔·克莱尔房间的地毯下面,安吉尔·克莱尔并未在婚前了解她的真诚,以至于新婚之夜,遭到丈夫抛弃。这以后,又陷入绝境的苔丝前往埃姆大教堂找安吉尔·克莱尔的父母,未能遇到老克莱尔夫妇,却无意听到安吉尔·克莱尔哥哥刻薄的言辞,自尊心使苔丝不愿再等下去而返回棱窟槐,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在返回途中又和亚历克·德伯相遇。偏巧此时,丈夫不归,父亲去世,三代人典房的契约到期,一家人无处安身,面对重重困难与窘迫,百般无奈的苔丝在亚历克·德伯的利诱、花言巧语和威逼下,又落入亚历克·德伯的圈套。突然,安吉尔·克莱尔觉醒,又回到英国,并在了解苔丝的现状后,惆怅离去。绝望的苔丝在惨烈地痛苦不幸的命运时,不能忍受亚历·德伯的嘲弄,用餐刀杀死亚历克·德伯,飞快去追赶安吉尔·克莱尔。逃亡中的苔丝是躲不过命运之神追踪的。在荒原中多难的夫妻最甜蜜之际,苔丝被捕了,最后被处决了。苔丝的一生充满着戏剧性,仿佛在她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因为偶然的因素,有命运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悲剧的结局。托马斯·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⑧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因当时的社会所造成的。托马斯·哈代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种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从而可见,导致苔丝悲剧的不是盲目的无从追究责任的命运,而是环境和社会的力量,却也有着必然性。假如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她逆来硕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她想要挣脱命运的摆布时,才有真正的悲剧,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命运所操纵的扯线木偶。哪怕她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省略、激情和灵感,是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的诠释在于她对灾难的反抗。当不幸和苦难降临时,苔丝仍然做殊死的抗争,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超越它们,显示出超常的精神力量和抗争的精神,把人的生存本质、自由意志和生命力提升到超然的高度。[6]虽然命运使纯洁的苔丝被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打入深渊,却仍然没有放弃自身的信念。[7]不屈服于命运的操纵。却始终无可避免的走入悲剧的漩涡。托马斯·哈代以满怀的同情和高度的良知给我们诠释了苔丝这一饱受社会压迫的女性悲剧形象。哈代笔下生动的人物将我们代入了那个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以为男权中心,在社会铁蹄下苟且偷生的妇女所生存的状态。[8]

四、总结

综上所述,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命运的因素也和她的性格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逃避的。正如苏联文学批评家阿尼克斯特所说:“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是属于现实的性质,女主人公的贫苦和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社会风习——这些情况都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这句话也正指出了苔丝悲剧的根源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

注释:

①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英国文学史1870-195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② 《早年的哈代》第230页

③ 郑大民译.《苔丝》.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316页.④ 郑大民译.《苔丝》.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341页.⑤ 郑大民译.《苔丝》.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23页.⑥ 郑大民译.《苔丝》.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165页.⑦ 郑大民译.《苔丝》.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104页 ⑧ 郑大民译.《苔丝》.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2页

参考文献:

[1]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英国文学史

[2]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3]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4]托马斯·哈代.《苔丝》

[5] 秦玲.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南阳师范学院.2005 [6] 王梅兰

[7] 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8](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下载强制引产悲剧中被人忽视的帮凶[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制引产悲剧中被人忽视的帮凶[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