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工作原理[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9:4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工作原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工作原理》。

第一篇: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工作原理

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

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采用了微波多普勒效应、光谱分析、光量子探测等尖端技术的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通过对人体发出的远红外光谱,及人体走动产生多普勒频移进行智能分析、量化计算,准确地对人体移动作出报警,采用“微波+红外+微处理器”三鉴综合探测分析技术,使探测器更加稳定、更省电、能更有效防止误报。

一、主要功能特点:

1、超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电击保护;

2、自动脉冲调节;

3、多工作模式:

1)测试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10秒)

2)普通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60秒)

4、红外微波双重监测、微处理器分析,超强灵敏、稳定,远离误报;

5、精细的全范围温度补偿;

6、具有防宠物功能;

7、红外灵敏度、微波范围可调节:

8、内外供电,防止市电停电不能工作。

二、工作原理:

1、将DC12V电源接入标有DC12V的接线端子,把电源开关拨至ON,红、黄、绿三个指示灯亮,并发射一次信号;

2、自检60秒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3、当敏感区内有人体移动,如黄色指示灯亮,则表示微波已探测到;如绿色指示灯亮,表示红外已探测到;只有黄、绿二个指示灯都亮才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亮红色指示灯;

1)在10秒(测试模式)时,只发射一次报警信号,10秒钟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2)在1分钟(普通模式)时,发射二次报警信号,即:10秒后发射第二次报警信号,1分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4、在无外电情况下,微波不工作,此时只要红外探测器探测到有人体在敏感区内移动,则发射报警信号,且自动调节到节电模式。

三、技术指标:

工作电压:DC 12V 内置电池电压:DC12V(1节CR23A电池)工作电流:正常探测电流30mA

发射频率:315MHz ± 1MHz

发射距离:≥150米(无障碍、无干扰)

探测角度:110°

覆盖范围:图

3探测距离:二级可调:10m、13m

感应器:特制低噪双元结构

抗电磁干扰:≥30V/m

抗白光干扰:≥6500LUX

自检:上电自检(上电有60秒钟自检时间)

定时自检(每隔12小时自检一次,并发射自检码)

工作环境:工作温度-10 ℃~60 ℃、相对湿度5%~95%无霜 保存温度:-20 ℃~70 ℃

外形尺寸:126× 64×41mm

微波装置:(见图3)

工作频率:10.525GHz

覆盖范围:15 X15m

灵敏度:50%、100%二级可调

第二篇:平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平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一)碘化铯/非晶硅型:

概括原理:X线先经荧光介质材料转换成可见光,再由光敏元件将可见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最后将模拟电信号经A/D转换成数字信号。

具体原理:

1、曝光前,先使硅表面存储阳离子而产生均一电荷,导致在硅表面产生电子场;

2、曝光期间,在硅内产生电子-空穴对,且自由电子游离到表面,导致在硅表面产生潜在的电荷影像,在每一点上电荷密度与局部X线强度相当。

3、曝光后,X线图像被储存在每一个像素中;

4、半导体转换器读出每一个素,完成模数转换。

优点:

1、转换效率高;

2、动态范围广;

3、空间分辨率高;

4、在低分辨率区X线吸收率高(原因是其原子序数高于非晶硒);

5、环境适应性强。

缺点:

1、高剂量时DQE不如非晶硒型;

2、因有荧光转换层故存在轻微散射效应;

3、锐利度相对略低于非晶硒型。

(二)非晶硒型

概括原理:光导半导体直接将接收的X线光子转换成电荷,再由薄膜晶体管阵列将电信号

读出并数字化。

具体原理:

1、X 线入射光子在非晶硒层激发出电子-空穴对;

2、电子和空穴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做反向运动,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与入射的X线光子数量成正比;

3、这些电流信号被存储在TFT的极间电容上,每一个TFT和电容就形成一个像素单元。

优点:

1、转换效率高;

2、动态范围广;

3、空间分辨率高;

4、锐利度好;

缺点:

1、对X线吸收率低,在低剂量条件下图像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而加大X线剂量,不但加大病源射线吸收,且对X光系统要求过高。

2、硒层对温度敏感,使用条件受限,环

境适应性差。

(三)CCD型

概括原理:由增感屏作为X线的交互介质,加CCD来数字化X 线图像。

具体原理:以MOS电容器型为例:是在P型Si的表面生成一层SiO2,再在上面蒸镀一层多晶硅作为电极,给电极P型Si 衬底加一电压,在电极下面就形成了一个低势能区,即势阱。势阱的深浅与电压有关。电压越高势阱越深。而光生成电子就储于势阱之中。光生电子多少与光强成正比。所以所存储的电荷量也就反应了该点的亮度。上百万的光敏单元所存储的电荷就形成与图像对应的电荷图像。优点:

1、空间分辨率高;

2、几何失真小;

3、均匀一致性好。缺点:

1、转换效率低(原因是CCD系统采用增感屏为其X线交互介质,它的MTF调制传递函数和DQE量子检测效能都不会超过增感屏。另外,由于增感屏被X线激发的荧光通常只有小于1%能够通过镜头进入CCD)。

2、生产工艺难:CCD面积难以做大,需多片才能获得足够的尺寸,这便带来了拼接的问题,导致系统复杂度升高可靠性降低,且接缝两面有影

像偏差。

3、像素大小由CCD的最小体积决定,而CCD体积制造工艺受限。

以上CCD技术的这些固有缺陷,使其已经不能代表DR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逐步淘汰中。

第三篇: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是通过管道空气采样来分析判断烟雾粒子浓度的一种烟雾探测器。可以在早期发现火灾。

探测器由吸气泵通过采样管对防火分区内的空气进行采样收集。空气采样到主机由主机里面的激光枪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空气中的烟雾粒子的浓度。如果超过预定浓度,主机便会主动进行报警。一般报警会分为四个阶段:警告、行动、火警

1、火警2。高灵敏度烟雾探测器是仪表级的悬液计,它可以在360度的范围内接收激光照射到烟雾粒子上而产生的散射光。其实际灵敏度为0.001%obs/m,是传统探测器的2000倍。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采用了尖端的技术科技,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以及可靠性,能够用于矿厂、LCD制造、通讯机房、矿厂、监狱、仓库、信息产业、电站、通讯机房、矿厂、信息产业、LCD制造、半导体无尘室、监狱、仓库、冷库、肮脏及危险的环境、列车、古建筑、博物馆,以及医院和住宅等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极早期烟雾探测报警,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远离火灾困扰。

空气采样式感烟探测器由吸气泵、过滤器、激光探测腔、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等组成。吸气泵通过PVC管或钢管所组成的采样管网,从被保护区内连续采集空气样品放入探测器。空气样品经过过滤器组件滤去灰尘颗粒后进入探测腔,探测腔有一个稳定的激光光源。烟雾粒子使激光发生散射,散射光使高灵敏的光接收器产生信号。经过系统分析,完成光电转换。烟雾浓度值及其报警等级由显示器显示出来。主机通过继电器或通讯接口将电信号传送给火灾报警控制中心和集中显示装置。

艾华牌(AVA)空气采样式烟雾报警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作者:纠结的小白鼠标签:极早期空气采样2011-04-07 14:12 星期四 晴

空气采样式烟雾探测系统跟常规的(点型)烟雾探测器有所不同。很独特地,空气采样系统由在天花板上方或下方每隔几米平行安装的管道组成。在每根管子的上面,每隔几米就钻有一个小孔,这些小孔很均匀的在天花板上分布,这样就形成了一组矩阵型的空气采样孔。利用探测主机内部抽气泵所产生的吸力,空气样品或烟雾通过这些小孔被吸入管道中并传送到达探测主机内部的高灵敏度烟雾探测腔检测空气样品中的烟雾颗粒浓度。

艾华系列空气采样报警器使用“短波长蓝光”为探测光源,因此对火灾在酝酿阶段时固体受热升华产生的微小烟雾颗粒较为敏感,可以在肉眼看不见烟雾的阶段发布预警信号,其最高灵敏度可达0.005%obs/m,是传统局限型探测器的1000倍以上。

它的空气采样方法是通过空气采样装置(也就是主机内部的抽气泵)而进行空气取样,透过延伸至侦测区域的空气采样管路将空气样品抽回侦测室进行检测,当空气样品中检测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即发出警报。

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的空气采样管路可依保护区域或对象做弹性的配性,以保证能达到最佳的火灾侦测效果,采样管路配置在天花板下方,而在适当的位置开采样孔,如此空气样品即可透过采样孔及采样管路而送回侦测主机。当保护区域内有空调或机械通风系统在运转,使得火灾产生的烟雾流动方向可能会受到影响时,采样管路亦可配置在烟雾可能的行进的方向上,以捕捉含有火灾烟雾的空气样品。而当火灾的可能发生源被保护在一密闭空间时,亦可利用一分支出去的采样软管,将采样孔伸入此空间内,将空气样品抽回侦测主机进行检测。

事实上,空气采样管路配置方式具有非常大的弹性,相较于传统将火灾烟雾探测器配置在天花板下面的规定,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采样管路随保护区域及对象调整采样位置的做法,才能真正的达到火灾侦测的效果。

第四篇:巾管家智能卫浴宝工作原理

巾管家智能卫浴宝工作原理

巾管家智能卫浴宝的热源,是高效率的PTC发热块。发热块表面采用高温铁弗龙喷涂。它具有安全、节能、使用寿命长、耐腐蚀等优点。

消毒工作时,PTC发热块加热水产生高温蒸汽,毛巾/衣物静态悬挂。蒸汽灭菌具有穿透力强、传导快、无死角,能迅速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蒸汽消毒的方式还可让我们用上舒适的热毛巾。

烘干工作时,硅胶发热线将热量传导到独有的纳米聚热板上,依靠聚热板上大量的凸点,将热量充分的散发到毛巾上,实现恒温快速、安全节能的烘干效果。

第五篇: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微波物位计的工作原理

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微波物位计的工作原理

FMCW是取英文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的词头的缩写。FMCW 技术是在雷达物位测量设备中最早使用的技术。

FMCW微波物位计采用线性的调制的高频信号,一般都是采用10GHz或24GHz微波信号。它是一种基于复杂数学公式的间接测量方法,由频谱计算出物位距离。天线发射出被线性调制的连续高频微波信号并进行扫描,同时接收返回信号。发射微波信号和返回的微波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与到介质表面的距离成一定比例关系。

如果我们认为被线性调制的发射微波信号的斜率为K,发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频率为rf,滞后时间差为rt,发射天线到介质表面的距离为R,C为光速。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rt = 2R/C

由于采用的是调频的微波信号,因此我们可得:rf = K×rt; 两式合并后,我们得到公式: R = C× rf/2K(公式2)

根据公式2,我们可以看到,天线到介质表面的距离R与发射频率和反射频率差rf成正比关系。

信号处理部分将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合信号频谱,并通过独立的快速傅立叶(FFT)变化来区分不同的频率信号,最后得到准确地数字回波信号,计算出天线到介质表面的距离。

实际上,FMCW信号是在两个不同的频率之间循环。目前市场上的FMCW微波物位计主要以两种频率为主:9到10GHz和24.5到25.5GHz。

采用FMCW原理的微波物位计都具有连续自校准的处理功能。被处理的信号与 一个表示已知固定距离的内部参照信号进行比较。任何差值会自动得 到补偿,这样消除了由温度波动或变送器内部电子部件老化引起的可能的测量漂移。

2.2、脉冲

脉冲雷达物位计,与超声波技术相似,使用时差原理计算到介质表面的距离。设备传输固定频率的脉冲,然后接收并建立回波图形。信号的传播时间 直接与到介质的距离成一定比例。但是与超声波使用声波不同,雷达使用的是电磁波。它利用好几万个脉冲来 “扫描”容器并得到完整的回波图。

通常,采用脉冲方式的微波物位计的精度和可靠性都不如FMCW微波位计,但是脉冲物位计因为价格较FMCW低很多,因此是目前市场应用得最多的微波物位计。当然,很多生产厂商通过增强回波处理功能等方式大大提高了脉冲雷达的可靠性。

2.3、导波雷达

也被称作时域反射式雷达,即TDR。导波雷达是非接触式雷达和导波天线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微波信号发射到导波杆或缆上,使微波能量集中在导波杆或缆周围而不会“扩散”。它一般都是采用脉冲波,但也有采用连续波的。这种工作原理的测量方式使它具有了能够测量较低的介电常数的介质、能够有效的避开容器内干扰物的影响、不受水蒸汽的影响、可以用于测量固体等优点,但同时它像所有的接触式物位测量设备一样,具有易粘附、易磨损,甚至造成断缆、受粉尘影响较大的缺点。

2.4、技术评论

我曾经在用户处,听说一种说法,采用脉冲技术比连续调频原理的雷达要好得多。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科学。固然,FMCW技术的雷达存在着:成本相对较高,功耗较大等缺陷,但是它的工作方式保证了它的可靠性更优,信号的失真度也会降到最低。因此在一些工况较复杂的应用,依然能体现出它的优势来。当然,脉冲雷达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克服了很多技术上的缺陷,可靠性也大大地提高了。

前段时间我们有家代理商跟我说,有某雷达供应商的销售跟客户提到,脉冲雷达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安装多台雷达,而信号不会相互影响;而FMCW技术的雷达就会有问题。但是没有解释因为什么原因。我听了之后,觉得很诧异,市场竞争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其实,安装在同一个仓上的雷达信号相互影响,恰恰是脉冲雷达的一个缺点,由于它的工作状态是相当于通讯里面“单工”方式,因此容易把其他同规格雷达发出的信号接受到而产生错误测量信号。因此需要通过做“同步”功能的设置来修正个问题,而大部分脉冲雷达都具备这个功能,就相当于将多台雷达的工作状态协调起来,同时发送或同时接受。而连续调频的雷达由于采用类似通讯中“全双工”的工作方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各种不同的技术,存在就有价值,否则市场就会淘汰它。所以,我的看法是,在市场上能生存的各种技术也好,品牌也好,都有它的价值,不存在单纯意义上的好或者不好,这要看具体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就好比麻将牌,任何一张牌都可能是好牌,也可能是坏牌,就看你怎么打了。

下载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工作原理[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线智能红外微波三鉴探测器工作原理[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