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回彩虹为何眩目且听统计描述
第三回彩虹为何眩目且听统计描述
如果人总是从一滴水中观察光线的反射,他就很难理解美丽的彩虹现象
——凯特莱
有一句歌词写的挺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好就好在写得有些道理。
第一,这句歌词写清楚了风雨和彩虹的关系。风雨在前,彩虹在后;风雨是因,彩虹是果;风雨是
解释变量,彩虹是被解释变量。
第二,这句歌词还告诉我们,透过一滴雨水是看不见彩虹的。虽然歌词没有讲清楚能够看见彩虹的雨是中雨、大雨、还是暴雨,但必须是有足够多的雨滴组成的雨。词作者可能不懂统计,但他有大数定律的朴素思想。
但是,歌词写得虽好,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自然现象中,风雨一般是结伴而行的,有一句话叫―风雨交加‖嘛。但经科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风和彩虹没什么相关关系,将风雨加在一起写进歌词,好像风和雨对彩虹的出现各有50%的贡献,与事实不符。显然,词作者在这方面的知识不如凯特莱,至少他不懂变量筛选技术。更严重的问题是,词作者遗漏了一个更重要的变量,即雨后的阳光。不论雨量
大小多么适合彩虹出现,如果雨停的时间正好是后半夜,也绝见不到彩虹。
如果笔者写这句歌词,绝不会出现上述的不严密。
比较准确的表述是:雨后的天空,当雨滴还飘散在空气中,来自远距离的太阳光线投射在雨滴上,产生一系列的彩色圆弧,可分解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此时天空中的景色异常美丽,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彩虹现象,简称彩虹。有时在彩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彩虹稍淡,称为霓。虹和霓的色彩排列次序正好相反。虹的色序是外赤内紫,而霓的色序是外紫内赤。以上表述便是彩虹的比较全面的定义。此定义虽比原歌词严密,但估计谱上曲子唱出来,可能没有原歌词上口。
多少年来,在人们看来,彩虹是美丽而神秘的。史书有记载,民间有传说,少女借其抒情,词人借其咏志。早年间,希腊女神Iris把彩虹作为警示和希望的征兆;在非洲的神话中,彩虹被认为是暴风雨过后出来掠物的巨蟒;我国殷代甲骨文中,认为彩虹是龙在雨后的显形,所以虹字带上了―虫‖字旁,并一直
沿用至今。
科学家,这里主要指物理学家和统计学家忒不会浪漫,他们非要打破人们对彩虹的七色梦幻,还其以一个用科学解释和变量描述的本真。经过他们几百年的努力,彩虹的谜团正在解开。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彩虹的出现,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七种颜色为什么又有特殊的排列,彩虹为什么在当空舞成一个抛物线,即一段圆弧,―当空‖到底有多高,即什么决定了彩虹的高度,为什么虹出现以后,有时还会出现霓,等等。从十四世纪开始,科学家包括笛卡尔、牛顿等一些科学巨匠就开始捉摸这些问题。逐渐地,人们开始认识到彩虹与雨滴对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关。
任何一门应用统计,都是统计理论与方法和所应用领域学科的结合。经济统计学就是统计理论与方法和经济理论的结合。彩虹问题也不例外,应当是光学与统计学的结合。但笔者的光学知识甚少,只停留在光线太暗了什么都看不见,光线太强了刺眼的水平上。所以,在彩虹问题上笔者出现的系统误差请读者
不要太挑剔。
远在1657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概率统计的奠基人费尔马(Pierre de Fermat,1601—16
65)提出了著名的Fermat原理。费尔马发现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又能拐弯,由于介质不同
或不严格地说障碍物不同,光线的拐弯可分为反射和折射。
我们假定天空中的雨滴是一个球体。太阳光从远处通过空气射到雨滴,由于远处很远,所以可以假定太阳光线是相互平行的。阳光从空气穿过雨滴的过程中,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折射而进入雨滴内部,进入雨滴内部的光线又经过反射和折射,最后再折射回空气中,便形成了虹。如图所示:
α α
B
α
C
A
α
Α
Β
A点为光线的照射点,即光线通过空气和雨滴的交接点。一部分光线经过A点反射出去,其余光线通过雨滴而折射,α是入射角,β是折射角,当光线折射到B点,再B点光线又经过反射通过C点,最后
在C点折射回到空气中,这一过程称为一次反射途径。
如图所示,只要A点在雨滴的左侧上方任何一点,它都在雨滴的下半部离开雨滴。虹的出现与光线离开雨滴时的方向折射情况有关,即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有关。若光线是沿着圆的直径方向进入雨滴,则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是0°,最后光线从雨滴的后面反射出来退出雨滴,从顺时针方向来看,总的折射角是180°。由于圆是对称的,因而只需考虑左上部的四分之一圆上的点即可,即对于。在A点经折射,折
转了,在 点经反射又折射了,最后在C点再折射,设 为光线折射的角度,则:
根据折射定理: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常数,即有,称 为折射率。因此,令,得
由可以得到,即
实验证明,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由于雨滴是水,折射率,所以有。并且有:。
由于。其中。
所以,故,这表明在 时,取得最小值。这就是虹出现的位置,射入角为59.6°的光线为虹光线,42.5°=180°– 137.5°为虹角。因此,雨滴在观测者的特定角度下,它将呈现较亮的光线。如果观测者处于顶角为二倍虹角的圆锥顶点处,这时用垂直于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就会得到一个圆形的截面,每个锥表面
上的雨滴都构成虹角,于是观测者就看到了天空中一条明亮的圆弧,这就是虹。
虹出现的高度依赖于太阳的高度。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虹最多是个半圆。如果观察者能飞行
到一定高度,虹则是一个完整的圆。
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呢,因为光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连续的波长光谱。波长在6470—7000,看到的是红色,波长在4000—4240,看到的是紫色,其它颜色的波长介于二者之间。而且,水的折射也依赖于所通过的光的颜色,红光的折射率为1.3318,紫色的折射率为1.3435。针对不同颜色的光,可以重复计算最小折转角。红光的最小折转角为137.7°,相对应的虹角为42.3°,紫光的最小折转角为139.4°,相对应的虹角为40.6°。也就是说,观测者在观看彩虹时,看到的红光圆弧略高于紫光圆弧,混有不同波长的阳光射在雨滴上,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圆弧,顺序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我们构造的彩虹模型只是一个理论模型,相当于回归分析中设定的理论曲线。在实际观测中,我们会发现彩虹的高度是有时高有时低,长度是有时长有时短,亮度有时明有时暗,弧度是有时弯有时缓,更接近一幅散点图。很多年来,时有学者对其进行观测和计算。牛顿经过测算,更正了―平行光线‖的假定,得出了太阳直径允许有0.5°的偏差,虹的宽度约为2.2°的结论,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虹是由阳光的第一次反射形成的,而霓则是由第二次反射形成的,建立模型的基本道理一样,只是
更复杂一些。为避免言多语失,让物理学家看见笑话,恕不赘述。
读者看罢此回,可能产生不满,统计是有用处,但彩虹用处不大。它
不顶吃,不顶喝,远在天边,只有视觉享受。不如将有用的统计用于我们身边。笔者十分理解读者感受,我们不仅要将统计应用于我们身边,还要应用于我们身上。请看第四回:君欲减肥成功 统计授你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