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员工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企业员工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它是孔孟思想的根,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所以《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它的精髓要靠我们用心去领会感悟,《弟子规》的学习主要在于践行,我们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拥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看待人生,它的思想是一盏指明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弟子规教导我们的去做,生活一定会更美好,社会一定会更和谐,人生也一定会更进步。
在还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想我们先应该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什么观念?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
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
《弟子规》毫无疑问就是我们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培训员工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近年来,《弟子规》在全国各地都得到重视,许多企业招进很多学历很高文凭很硬的大学生,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大学生知识没问题,技能也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不怎么守规矩。那么,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人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呢?于是,选择《弟子规》进行员工培训,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它的有效性,已经被许多成功经验所证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懂规矩,将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那么《弟子规》里面,究竟为年轻人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再比如,最近不少企业在学习,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讲,引导员工形成“忠诚、敬业”的道德品质。但正如我跟很多企业老板说的一样,企业老板自己是否也在学,自己是否在亲自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真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在做?当这些问题问下去后,很多老板都回答,“没时间,做不到”。那我就很怀疑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推行这种道德教育的初衷,让员工都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员工”,当然可以便于管理,但如果不是老板和领导亲自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我认为企业很难真正地树立道德准则。
所以,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与企业员工都应该好好学习《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管理最难的是人心。尽管寻求专业团队支撑是一种途径,但内部培训才是发展的真正造血机制。在工作实践中,《论语》、《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人的修身处方面体现得更为精妙。“芳华于内,恭必于外,致和于中,谓之华必和,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弟子规》这本典籍中强调“孝悌”、“忠诚”,不夸张地说,学习弟子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巨大的意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几百年来《弟子规》这本小册子曾是做学生应有的标准,也是一个幸福人生的基础。依现代标准似乎很严格,但是古人觉得人从小就该有纪律及品德修养,那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纪律和品德修养,人长大后就不会有成就。譬如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怎么可能会遵守礼法?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夫妇之间的关系,已完全变形。父母不像父母,子女不像子女,人与人之间不再讲求伦理道德。我们的心理环境被污染,我们的家庭制度被破坏,离婚率有史以来已达到高峰。我们诵读《弟子规》,旨在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帮助我们首先以身作则改变我们自己,也由此改变我们的命运,并进而带领下一代走向一个和平的、和谐的社会与世界。《弟子规》的知名度虽不甚高,但其成就却比声名远扬的《三字经》要高出很多。仅就文字而言,它让我们看到,当今之世圣贤之言也未完全销声匿迹。在题为“真与信”的第二章中,我们还找到了在中文书中很少见的下列训诫: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还有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作者接着补充道: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可见,《弟子规》浓缩的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首先它教导我们该怎么孝顺父母和尊重敬爱我们的兄弟姐妹和领导。然后它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所有人、事、物,要如何保持小心谨慎,要我们做一个有信用的人。接着它教导我们应该要平等地去爱护一切众生,要亲近仁慈、有德行的人,向他们学习。每日晨起和入睡前各诵读一遍。三个月为一“疗程”。总的来说,企业员工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欧洲有欧洲的管理模式,美国有美国的管理模式,日本有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国在若干年后要成为发达国家,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觉得儒学完全可以与实践管理相结合,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且要中西合璧。也即是前面的标题——以礼治企”。
孔子将古人祭祀礼仪中的“礼”从宗教范畴推广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礼”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茅忠群在感性的“仁爱”基础之上,推行理性的“礼”,即为管理的规范与制度。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运用到国家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曾取得卓越的管理成效,深受儒学影响的国人,从思想上具备认同的基础,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肯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所以,不管是国学,还是礼仪,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素质——那么,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东西方文化的国家各有相近或相异的看法,作为中国式的企业家,以下条件和素质供参考:
◆ 政治思想素质: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顺应潮流和趋势。
◆ 道德情操素质: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风格是企业家发挥知识、才能作用的重要保
证。
◆ 个性、气质修养:特别是志气、毅力与事业心最为重要。
◆ 知识素质:企业家应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眼界开阔,思路敏捷,敢于
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
◆ 竞争素质:企业家的竞争素质是企业家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 能力素质:企业家要掌握管理企业的多方面能力和技能。如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分析
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及自制能力等。技能方面主要有:文字技能、语言技能、外语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等方面。
◆ 心理素质:坚忍不拔,富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在任何困境中勇于开拓进取是企业家
应具有的普遍心理素质。
◆ 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家做好领导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
◆ 社会活动素质:具有高超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的素质,特别是精通与灵活运用公关、人际
交往、礼仪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 善于利用“外脑”、重用专家的素质:善于发挥智囊组织的作用是提高企业声誉和竞争
力的重要手段。
◆ 只有具备以上现代企业家的素质,才能使企业家真正成为:事业的探险家、经营的战略
家、脚踏实地的实干家、管理的艺术家、学术渊博的科学家和颇具风度的外交家。
第二篇: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三)班
徐太东 201140613096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前言:《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李毓秀;《弟子规》;大学生人格养成
正文:人力资源学者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差距将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差距将更多体现在品性方面。而良好品性的塑成则有赖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伦理道德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所以说,人格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一味强调学生的知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格与道德伦理认知与实践,结果在品性教育方面出现了大学生补小学生、幼儿园的课的现象。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著名的童蒙读物《弟子规》即是很好的道德教育材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让学生熟诵《弟子规》,参与学习讲解《弟子规》,写作《弟子规》学习心得。很多学生写道:在没读《弟子规》之前,很多事是无法明白与理解的,很多细节是没有注意到的,很多礼仪更是不懂得。读了《弟子规》之后豁然开朗,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人了,懂得如何做到孝、尊长、勤学,明白了什么是穿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了。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体可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大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关于如何才能称为孝,孔子亦有论述。孔子弟子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这里,孔子指出,孝敬父母的关键不是仅仅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从精神上敬重、爱戴父母。至于具体如何做才能体现这种孝的精神,孔子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而《弟子规》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孝敬父母应体现在以下具体的行为中: 首先,要从行为上敬重父母,不能傲慢无礼。无论父母教责对错,做子女的都要敬听顺承,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弟子规》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很多人因此则误解儒家所谓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味地顺从,听任父母的呼唤与责骂,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处事立场。笔者却以为《弟子规》在此并不是要求做子女的做事一味顺从父母,不讲对错,不做争辩,成为一个听话听使唤的乖孩子,而是要求做子女的通过应、行、听、承来表现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人格尊重。在其看来,无论父母对错,要求有无问题,作为子女首先在态度上、人格上要敬重长辈,而不是无礼的不尊重的抗争与辩驳。其次,对亲人的过错要和颜悦色地劝谏,要真诚恻达,直到对方接纳为止。《弟子规》接着上文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作为子女在充分尊重父母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要明辨是非,不能因为对父母的敬重而忽视父母的过错,从而使父母走向更大的失误。如对父母的过错不加劝谏,则是陷父母于不义的做法。为人子女要真诚和悦地劝谏父母,使父母感觉到你对他的人格尊严是充分肯定的,你只是针对他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劝谏。即使这样父母不能接受也不能大发雷霆,相反更要真诚用心,以诚心感动亲人。再次,真正的孝子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做一位身体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弟子规》使孝亲上升为主体自身的人格修养,这是很有意义的。在其看来,孝亲不仅是主体的行为表现,更是由这些行为透显的人格精神,一个人只要培养起这种敬爱亲长的高尚人格,则其无时不再关心着父母的生活起居,心理感受,而孝亲的行为亦无处不在。
最后,孝敬父母,还应兄弟友爱。《弟子规》提出了兄弟相处之道在于重义轻财,为人兄长要有长者风范,要友爱弟弟,而为人弟则更要懂得尊敬兄长,只有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以情谊为重,看轻钱财,才能真正相处和睦,而兄弟和睦相处也是对父母孝顺的非常重要的表现。《弟子规》中具体列述了对待长者应有的各种礼仪,包括在长者面前的坐走言谈行止等要求。行为是人内心精神的体现,《弟子规》通过这些具体行为的规定告诉我们,作为晚辈,作为幼者要有对长者的恭敬忠诚之心,要将这种恭敬忠诚之心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日常行为中。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生活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所以,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使他们知道孝悌之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意识,健全人格。
二、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
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由此,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精神失落,信仰倒塌的一代人。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追求时尚,宁勿说是没有自我的随波逐流。当代大学生很少有人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更不明白“人生信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更不要谈做人的标准问题!现时代是个诚信缺失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中也流行这样的看法,即“老实人吃亏,说假话者当道”。这种观念的流行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严重倾斜,大学生失信问题普遍存在。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更名换姓,逃避还贷。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如果将大学生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说假话者当道”。这种观念的流行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严重倾斜,大学生失信问题普遍存在。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更名换姓,逃避还贷。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如果将大学生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
不力行 但学问 长浮华 成何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大学里,读书仍然还是最主要的,不过读书厉害的也有正品次品之分,这在乎你是否已经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呢。学习重要,不过做人更重要,不过可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例如学习弟子规这样的良书。学习的时候专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一般都会到图书馆进行学习,因为一个良好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学习的心情,学习最好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是弟子规里教导我们的。如果有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在我看来这本好书就是《弟子规》,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渐渐地在发生改变,确实,学习了弟子规我无悔!
第三篇: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
《弟子规》作为一篇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书中所包含的许多伦理内容,诸如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与人为善、爱众亲仁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首先,《弟子规》强调道德品行的教育,把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首要的任务,强调学习知识技能,也只有在道德品行已经学有所成的前提下才进行,甚至学习知识技能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道德品质,并将其具体的化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次,《弟子规》注重家庭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家庭是他们最早的学校,父母则是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弟子规》重视早期教育,儿童时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十分强,并且小时候养成的言行习惯对一个人的毕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第四,缓解人际矛盾,《弟子规》强调孝敬父母,顺从长辈,爱护少年,关心儿童,这是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少家庭内部矛盾重重,问题丛生,社会成员之间情感淡漠,关系紧张,乃至反目成仇。故《弟子规》所强调的道德教育思想,无论对于维护亲情伦理,还是对于建构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学习弟子规意义论文_参考素材
机密--2013-4-4 机密--2013-4-4 机密--2013-4-4 机密--2013-4-4 机密--2013-4-4 机密--2013-4-4
第五篇:弟子规企业好员工演讲
有关弟子规与企业好员工的演讲
中国传统文化,它历久弥新,它是我们人生幸福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说,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2000年前的中国的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弟子规中的“弟子”不是指小孩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规范,“规”字,左面是“夫” 右面是“见”,他的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我们的德业日渐提升。
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弟子规》?
——企业也许存在以下状况:
1、员工的责任心不强;
2、职场缺少积极正面的工作氛围;
3、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提升;
4、员工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一些不良习性:忠诚度不够、敬业态度不好......《弟子规》作用:
1、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转向“自律”;
2、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更具责任心;
3、提升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对事业的使命感;
4、培养员工的同情心和仁爱心,增强员工互助协作精神;
5、解读中国儒学根本经典《弟子规》,打造企业战无不胜的卓越团队;
6、使员工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养成员工的虔敬之心,把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
一、《弟子规》概述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1、方太“孔子堂”
2、儒家“仁、义、礼、智、信”与员工德育
3、“三品合一”的价值理念:企品、产品和人品
4、员工四方面的要求:传统美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能力
第二部分:《弟子规》孝敬篇
一、孝敬篇解读:
1、关于孝
2、孝与中华文化的承传
3、“应勿缓”“行勿懒”与企业执行力
4、“冬则温,夏则凊”与心细如丝
5、“业无变”与“专注”
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7、“亲所好,力为具”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
8、“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9、“德有伤”与阳光的心态
10、“亲有过,谏使更”与兼听则明
11、“亲有疾,药先尝”与尽忠尽职
12、“丧三年,常悲咽”与经验教训
家和方能万事兴
1、孝是爱心的根源
2、温总理的孝亲及大孝天下
3、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4、和谐社会必须回溯到孔子的教育思想
5、案例:乞丐股票超人的约瑟夫.贺希哈如何孝敬母亲?
6、案例:《南方周末》刊登华为总裁任正非《2010新年献词》“不要忘了给爸爸、妈妈洗次脚”
第三部分:《弟子规》悌睦篇
1、弟子规与人脉管理
2、人际关系建立的依据
3、与同事、尊长、领导相处之道
4、如何让沟通更“顺溜”?
5、案例:南京小厨娘用《弟子规》打造和谐企业
第四部分:《弟子规》谨慎篇
一、谨慎篇解读:
1、关于谨
2、“朝起早,夜眠迟”与时间观念
3、“晨必盥,兼漱口”与健康管理
4、“冠必正,纽必结”与外在形象
5、“对饮食,勿拣择”与营养均衡
6、“步从容,立端正”与形体礼仪
7、“缓揭帘,勿有声”与专心、细心、恭敬心
8、“事勿忙,忙多错”与时间管理
9、“勿畏难,勿轻略”与勇于承担
10、“斗闹场”“邪僻事”与玩物丧志
11、“将入门,问孰存”与销售素质
1、人要学会敬畏
2、一时之忿忘及身的代价
3、案例:安隆集团案例分享
4、“超市狂人”华洲:我已经学会谨慎
5、看《反恐24小时》,学职场时间管理
第五部分:《弟子规》诚信篇
一、诚信篇解读:
1、关于信
2、“凡出言,信为先”与诚信管理
3、“话说多,不如少”与少说多做
4、“见未真”“知未的”与处事态度
5、“事非宜,勿轻诺”与三思而行
6、“不关己,莫闲管”与心无旁骛
7、见贤思齐,以人为鉴
8、“闻誉恐,闻过欣”与谦卑处世
9、“无心非,名为错”与“过能改,归于无”
1、晋商与诚信
2、诚信价值千金
3、案例:白银帝国与晋商诚信故事
4、案例:同仁堂:“德诚信”令老字号永葆青春
5、案例:海信40年真经:技术、质量、诚信、责任
6、分享:一场明目张胆的欺骗:从“欧典事件”看诚信缺失
第六部分:《弟子规》博爱篇
一、博爱篇解读:
1、关于爱
2、“凡是人,皆须爱”与250法则
3、“行高者,名自高”与人格魅力
4、“己有能”与“人所能”
5、“勿厌故,勿喜新”与坚持不懈
6、“人不闲,勿事搅”与察言观色
7、“道人善,即是善”与注意力
8、“善相劝,德皆建”与建设性批评
9、“与宜多,取宜少”与付出精神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恩欲报,怨欲忘”与感恩的心态
12、“待婢仆”“慈而宽”与亲和力
1、交友之道
2、修养自身
3、案例:“家电下乡”中的“格兰仕现象”
4、“对上不嫉妒、对下不傲慢、同级不争斗”
5、分享:成功女人的必修课: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
6、案例:掌讯董事长何曙波——做好企业需以博爱面对社会
第七部分:《弟子规》亲仁篇
一、亲仁篇解读:
1、关于仁
2、仁者无敌
3、“能亲仁”与“近朱者赤”
4、“不亲仁”与“近墨者黑”
1、儒家学问的中心
2、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
3、通用电气: 为富必仁
4、案例:汇仁——“仁者爱人”的核心理念
5、案例:刘迎霞——才女商人承诺富不忘仁
6、案例:苏宁仁帅张近东——“仁”的力量
第八部分:《弟子规》学文篇
一、学文篇解读:
1、关于学文
2、“但力行,不学文”与学以致用
3、“心眼口,信皆要”与学习的心态
4、“方读此,勿慕彼”与目标管理
5、“房室清,墙壁净”与从自我做起
6、“勿自暴,勿自弃”与自我激励
1、文化和知识
2、学历和修养
3、平凡和平庸
4、案例:屈臣氏管理——该如何学习?
5、分享:关于打造学习创新型银行团队的几点思考
6、案例:三晋国际饭店用《弟子规》塑造企业文化
本文改自谭小芳老师的培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