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性角度看电影《电子情书》

时间:2019-05-12 19:2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互文性角度看电影《电子情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互文性角度看电影《电子情书》》。

第一篇:从互文性角度看电影《电子情书》

从互文性角度看电影《电子情书》

【摘要】互文性理论是一种诞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本文以其为依据,从影片的主题、情节、形象三个方面出发,对影片中的互文性特点进行解读,赏析该影片。

【关键词】互文性;《电子情书》;主题;情节;形象

法国符号学家薛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理论以其对文化作品的包容性,对文化作品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化作品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影片的主题、情节、形象三个方面来解读影片中的互文性现象。

一、主题互文性

众所周知,“爱”是众多艺术题材歌颂的永恒的经典主题,正义、温情、温馨、进取等也属于好莱坞影片的“主旋律”。在影片《电子情书》中,我们发现影片的主题与好莱坞的“主旋律”相互文。当凯瑟琳回望空屋,突然浮现童年的她和母亲翩翩起舞;当乔对凯瑟琳说Don’t cry,Shopgirl;Don’t cry,Kathleen;当凯瑟琳喜极而泣,哭着说I wanted it to be you.I wanted it to be you so badly…当这些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感到的是浓浓的爱,温情与温馨,这部影片正是向我们传达着这一主题。同时它也与《傲慢与偏见》的主题互文,当他们放下傲慢和偏见,认识到真正的对方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情节互文性

若你看过40年代的经典老片《街角商店》之后,你一定会对这部影片的某些情节感到亲切,这就是本影片情节的互文性所在。在《街角商店》中,詹姆斯·斯图尔特与玛格丽特·苏利文是从笔友发展成为恋人的,而本片中两人则是网友,一样是借助文字来进行交流,从友情渐渐升华为爱慕之情。同时在影片尾两人站在桥上时响起了《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这首歌也曾出现在《西雅图夜未眠》中,一样的面孔,一样的音乐,一样的在表达着爱情。虽然某些情节有些熟悉,但我们领略到了不同的韵味,既有对经典的重温,也有影片自己独特的魅力。

三、主演互文性

当你打开影片的时候,你一定会猜想自己看到是《跳火山的人》还是《西雅图夜未眠》,不过都不是,这是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安第三次合作的电影《电子情书》。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同的面孔。导演诺拉·艾芙恩曾说,他们虽不是夫妻却如出一辙,在她的脑海中总会出现他们俩。当他们站在一起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只有乔和凯瑟琳,还有乔班克和派翠茜亚,山姆和安妮,为他们之间流露的温情和爱深深感动。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安仿佛是世间恋人的代表,或许这就是导演选择他们俩来演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吧。

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影片进行了赏析,将其主题思想更好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放下傲慢与偏见,去认识真正的对方和自己,一切都还是美好的,你也会收获更多的温情和爱。

第二篇:从社会学角度谈从反思性到自主性

文章标题:从社会学角度谈从反思性到自主性

摘要:本文考察了社会学反思性意义的演进,布迪厄针对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的混乱提出了“社会学的社会学”,他对社会学的反思性的“单向度”理解实现了超越——其反思性具有学术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三重向度。同时布迪厄不是把反思性作为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前提性条件,而且其

反思是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前景和理性的政治前景的“双重忧虑”。

关键词:社会学的社会学、反思性、自主性、二元对立、“客观性陷阱”

引言

反思社会学并非形形色色的分支社会学中的一支,而是一种理论自觉以避免唯智主义偏见和学究谬误,同时又是扩展社会学知识范畴并增进其科学性、可靠性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效路径。古尔德纳(Gouldner)、布卢尔(Bloor)、伯杰(Berger)、加芬克尔(Garfinkel)、吉登斯(Giddens)等等都对反思社会学作出了精彩的阐述,但对社会学反思最为彻底的非布迪厄莫属。布迪厄针对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的混乱——唯智主义偏见和学究谬误、各式各样的二元对立、在各种政治倾向下左右摇摆的“学术人”,以及知识分子(以社会学家为代表)对这些混乱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布迪厄提出了以社会学和社会学家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的社会学”。布迪厄社会学的反思性具有学术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三重向度。在布迪厄看来如果说唯智主义偏见和学究谬误仅仅是一种学术无意识的话,那各种二元对立还不仅如此,在其背后还隐藏着很强的政治意蕴,尤其是当代。常人方法学等后继学说,无数次地摧毁二元对立的思维之网,但为什么这种思维却又无数次的重新修复,死灰复燃,一些学者又纷纷跌入“客观性的陷阱”之中?这种二元对立思维之网的修复机制到底是什么呢?布迪厄指出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社会世界隐藏的各种深层结构以及使这些结构得以存在和再生产的条件、机制。布迪厄认为在二元对立思维这张“有形之网”背后还隐藏着一张“无形之网”——利益动机和政治取向。只有超越这种无形之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思,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才可能获得自主性。

一、社会学反思性意义的演进

社会学的社会学在理解和界定上存在很大差异,一种看法把它视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这主要是受到科学哲学家库恩“范式”理论的启发,关注社会学的理论范式问题,而核心主题是后设社会学(Metasociology)。如福瑞德里的《社会学的社会学》(ASociologyofSociology)一书,就是借鉴库恩的范式来研究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并将社会学的范式划分为牧师性的(priestly)和预言性的(prophetic)两种。(Friedrichs,1970)而另一种看法则是反思社会学的一种提法,即把社会学和社会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布迪厄认为,“社会学的社会学它最具体而微的形式,就是体现为分析社会学家的社会学,这种社会学可以分析、探讨他的科研项目,他的宏图大业,他的失败挫折,他的勇往直前,他的萎萎缩缩,等等。”(布迪厄,2004:375)

布迪厄并非第一个提倡社会学的反思性的理论家。古尔德纳(Gouldner)、布卢尔(Bloor)、伯杰(Berger)、加芬克尔(Garfinkel)、吉登斯(Giddens)等等都对反思社会学作出了精彩的阐述。古而德纳在《西方社会学即将到来的危机》(TheComingCrisisofWesternSociology)中将社会学的反思性作为一种纲领性的口号,其反思性的对象是社会学家的自我意识,“社会学的历史使命……就是改造社会学家,深深地渗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将社会学家的自我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Gouldner,1970:489)而布卢尔“将反思性等同于学科性的自我指涉”;伯杰则认为“反思性促进了自我意识,并有助于确定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类学家和作为分析学者的人类学家之间角色的距离。”(华康德,2004:39)以加芬克尔为代表的常人方法学用“反思性”这个概念指的是:“因为人们普遍采用、而且必须采用各种‘常人方法’来赋予日常事务中的实践以意义,因此,社会行动必定是可说明的(accountable),并且,对现实的说明和现实本身互为对方的构成要素。”(华康德,2004:40)吉登斯的反思性是与现代性相关联的——现代性的反思性——“随着现代性的出现,反思性具有了不同的特征”,“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反思性,是对所有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人类总是与他们所做事情的基础惯常地‘保持着联系’,这本身就构成了他们所做事情的一种内在要素。”(吉登斯,2000:32-33)

布迪厄是当代对社会学的反思最为彻底的,他反思的对象是“社会无意识与学术的无意识”,而这种无意识既是学术性的也是政治性的,所

第三篇:互文性视角下安倍战后70周年谈话语言学论文

互文性视角下的安倍战后70周年谈话

(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市,410000)

摘要:安倍战后 70 周年谈话发表后在国内外广受关注,特别是在我国,政治、历史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它的 批判声不绝于耳,但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对安倍谈话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运用互文性 理论,通过分析安倍谈话中的隐性间接引用,提及等互文手段,探讨安倍谈话与其他文本的相互关系,揭 示了安倍是如何在缓解国内外要求继承村山谈话压力的同时,还向保守势力表明了自己并没有忠实地继承 村山谈话内容,以及如何向听众宣扬自己修正主义历史观的。

关键词:政治文本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

互文性

安倍战后 70 周年谈话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15 年 8 月 14 日安倍谈话1 发表后,日本国内外对它的批评声也随之而来。“原本希望 他能用第一人称说‘日本确实是侵略了,决不能再重蹈覆辙’”2,“殖民地统治、侵略、道歉等村山谈话的关键词都被稀释,给人的印象是他不想涉及”3,“其目的无非是要把日 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种犯罪行为一般化,分散世人对战争的性质、战争责任这两大焦点的关 注” 4,“隐藏着暧昧的闪烁之词” 5 等。但是据报道,安倍谈话发表后,日本国内舆论调查 中,内阁支持率不降反升。产经新闻社与 FNN(富士新闻网)在 15、16 日两天实施的联合 调查结果显示,有 57%的日本国民对安倍谈话给予了正面评价6。国际方面,美国、英国、印 度尼西亚等国家均明确对安倍谈话表示欢迎7。

综上所述,一方面,从各方对安倍谈话的批判来看,安倍谈话没有像村山谈话8 那样真

「安倍晋三内閣総理大臣談話」摘自日本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北岡氏「日本の侵略、明確に認めるべき」

戦後 70 年談話巡り『日本経済新聞』2015/8/31 付 http://

(2017年3月18日阅览)

美国表态:http://(2017年3月18日阅 览)

印度尼西亚表态:http://news.qq.com/a/20150815/009196.html(2017年3月18日阅览)「戦後 50 周年の終戦記念日にあたって」(いわゆる村山談話)摘自日本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 http://

(2017 年 6 月 29 日阅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安刚.安倍战后 70 年讲话:兑多了水的淡咖啡——专访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 [J].世 界知识 2015 年第 17 期 [2] 高洪.曖昧さ残す「安部談話」[J].人民中国 2015 年第 9 期 [3] 黄大慧.从村山谈话到安倍谈话日本在历史认识上失去的二十年[J].现代国际关系 2015 年第 8 期 [4] 吕耀东.“安倍谈话”后日本内政外交走向评析 [J].当代世界 2015 年第 9 期 [5] 延近充.戦後 70 年安倍談話の歴史観批判―歴史から未来の知恵を学ぶとは?[C].2015 延近ゼ ミ OB/OG 会講演原稿

2015.[6] 名嶋義直.安倍首相の戦後70周年談話について

批判的談話分析の試み[J].文化

2016.

第 79 巻 第 3・4 号 ―秋・冬― 別刷 [7] 小林美恵子.安倍首相の話法――「戦後70年談話」を分析する[J].ことば

2015.[8]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 [J].外国文学评论 2004 年第3期 [9]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年 第1期 [10] 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11] 郑庆君.引用:互文手法的时代“风情画”----新媒体语篇中的引用类型与模式 [J].求索 2011 年第 12 期 [12] 辛斌,李悦.中美领导人互访演讲中具体互文性的语用分析

[J].山东外语教学 2016 年第 1 期 [13] 蔡亮.论安倍内阁的历史修正主义 [J].日本学刊 2016 年第1期 [14] 杨漪漪、柴红梅 战后 70 周年“安倍谈话”的话语实践

[J].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 年第 3 期

70th Anniversary Speech after the World War I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Hu Maosen(Changsha,Hunan,410000)

Abstract: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e’s 70th Anniversary Spee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its announcement.Especially in China, the researchers in the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fields have criticized it a lot;however, there has not been much analytical research on Abe’s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Through analyzing the implicit indirect references in Abe’s discourse, mentioning and some other intertextual method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intertextuality theory to explor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Abe’s discourse and other texts, and reveal how Abe alleviates the pressure of inheriting Murayama’s discourse at home and abroad.Meanwhile, it also shows the conservative forces that do not faithfully inherit the content of Murayama"s discourse and how to promote their revisionist historical view to the audience.Keywords: political text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intertextuality Abe 70th anniversary speech

作者简介 胡茂森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日:1994 年 10 月 11 日

学历:硕士研究生 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 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专业:日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电话 ***)

邮箱:

1318205204@qq.com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美雅楼 邮政编码:

410082

第四篇: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的语篇互文性

摘 要: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的话语不仅具有强烈的对话性质,而且具有典型的多语杂存和多体裁混合即语篇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现象。文章试从Verschueren的顺应论的角度就该现象的生成过程加以阐述,以期找到不同风格、话语或体裁特色的语言能在这些演说辞中和谐共存却又不伤连贯流畅的内在原因,同时也期望对解读其他类似语篇有所裨益。

关键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 顺应性 语篇互文性

1·引言

作为美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总统就职演说历来是演讲者立足时事,就国家内政外交阐述自己施政纲领和方略,并以赢得广大国民拥护和支持为目的的一场重要政治演说。也正因为如此,历届总统的演说辞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字斟句酌,十分考究;就是在构文谋篇方面也是精雕细琢,可谓篇篇经典。也难怪很多语言学者热衷于对其进行文体分析,以求最大限度揭示其文体特征,挖掘其内在美学价值。然而,作为一种兼具文学性和非文学性双重特色的特殊语篇,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辞的研究价值显然不只在其文体特色。纵观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辞我们发现:其中的话语不仅具有强烈的对话性质,而且具有典型的多语杂存和多体裁混合即语篇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现象。虽然语篇互文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但在实际建构某一特定语篇时,要使不同风格、话语或体裁特色的语言都能在其中兼容并存,并最终达到和谐交融、连贯流畅却并非易事。那么,美国总统的演说语篇是怎样成功实现这一点的呢?这里我们试从顺应论[1]的角度对其中的语篇互文性的生成过程加以分析,以期找到答案并对解读其他类似语篇有所裨益。

2·语篇互文性

由于目前国内语言学界有关语篇互文性的研究尚少,这里有必要首先简要追述一下其历史渊源,以便展开随后的讨论和分析。“语篇互文性”这一概念可追溯到巴赫金Bakhtin[2]提出的异质语

(Heteroglossia)理论。巴赫金十分重视多语杂存和体裁混合的语言现象,提出任何话语都具有对话属性,任何话语都与过去和现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意义既属于自己也同属于他人。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转型时期,克里斯蒂娃Kristeva将巴赫金的理论介绍到法国并首创“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一词,她将语篇互文性看作是“文本与历史的交互穿插”,[3](39)即语篇互文性是一个历史载入语篇和语篇载入历史的过程。巴赫金和克里斯蒂娃都认为语篇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语境。费尔克兰福Fairclough继承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提出了话语秩序(order of discourse)理论和语篇互文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法国话语分析学派使用的术语,将语篇互文性区分为“明显互文性”(manifest intertextuality)和“建构互文性”(constitutive intertextuality)。[4](104)就前者而言,在一定语篇的语言层面中清晰可见其他语篇的痕迹特征,而对后者来说,这些语言特征则是隐含模糊的。相对而言,建构互文性比较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它包含了形成一定语篇的各种话语规约结构,诸如与不同话语实践相关的体裁、话语和文体等。[4](125)根据费尔克兰福[4](118)的分类,语篇互文关系可分为三种,即序列式(sequential)、嵌入式(embedded)和混合式(mixed)。序列式互文关系是指同一语篇内不同语句或话语类型的顺序使用;嵌入式互文关系是指一种语句或话语类型明显地包含在另一种语句和话语类型中;混合式互文关系是指不同的语句或类型错综使用,融合为一体。根据上述介绍,我们发现美国总统演说辞中的语篇互文性不仅十分常见而且十分明显。但问题是为什么不同风格、话语或体裁特色的语篇互文成分能够和谐共存于同一演说语篇。这里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语篇互文性的生成过程中,语篇生成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了这样一种原则———顺应性原则。

3·语篇生成的顺应性原则

由于这里要谈的顺应性原则是完全建立在Jef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这里很有必要对该理论也作一简介。JefVerschueren将进化认识论应用到语言研究中,并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iatics一书中提出顺应性理论。根据顺应论的观点,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不断

地对语言形式和策略作出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对语言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特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指语言可供选择的一系列可能性;协商性指人类对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死板的,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以上两个特性意味着语言选择的不确定性。既然如此,我们的交际为何得以成功呢?原因就在于语言的第三个更重要的特性:顺应性。顺应性能使人类从许多可能的选项中作出协商性的语言选择,以便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三个特性不可分离,共同构成语言的基本属性。JefVerschueren指出,要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必须考虑四个方面: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作出的选择必须与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是指从多方面对语言作出选择:选择语言、语码、语体,选择话语的构建成分,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以及选择话语的构建原则。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是语言选择过程的内容,即言语交际中的语言与非语言要素的总和。而动态顺应是指如何在语言选择过程中使语境和语言结构相互作出顺应,从而动态生成话语意义。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则指出,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语言选择都是在同等意识程度下作出的,有些选择是不自觉的,而另一些则可能目的性很强。由此可见, Jef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实际上给我们描述了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的一种原则,即顺应性原则。该原则在描述和阐释人类话语或语篇生成方面具有普遍性意义。用它来分析和解释广布于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中的语篇互文性现象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

4·美国总统演说辞中语篇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纵观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语篇互文性突出表现为:政治语篇浸染《圣经相关论文》风格和书面文本兼具口语特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Jef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搞清其内在原因。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我们仅撷取众多总统就职演说语篇中的典型实例来加以分析。首先,我们讨论政治语篇浸染《圣经》风格这一语篇互文特性。纵观历届美国总统演说辞,我们发现,在迄今为止发表过就职演说的38位美国总统中,除了威廉·哈里森、格兰特、海斯和本杰明·哈里森四位总统外,其他34位总统的演说辞中从形式到内容都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不仅在在演说辞的开头和结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圣经》风格的语言,或被用来祈求神灵保佑,或被用来以上帝之名呼吁行动,就是在演说辞中也常常看到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话语来为自己的施政方针和观点立场作解释的语篇互文现象。例如: Andmy fellow Americans, aswe stand at the edge of the21th century, let us begin anew with energy and hope, withfaith and discipline, and let us work until ourwork is done.The scripture says:“And letus notbeweary inwell-doing, forin due season we shall reap ifwe faith not”.这是克林顿在1993年初上任时,面对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许多大工厂倒闭,失业人数高达美国人口的7.8%这一社会历史境况,为了动员美国民众在这严峻时刻重鼓斗志、坚持到底、力争胜利而直接引用《圣经·新约》中的“加拉太书”第六章第9节中的话语。那么为什么在克林顿的演说辞中会出现这样的语言选择呢?我们知道,语言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其社会文化特点,打上其社会风貌的烙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英国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5]也竭力主张把语言放在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研究。那么,对于一个国民普遍具有基督信仰的国度来说,新上任总统要想通过演说来赢取广大民众对其施政纲领的认同和对其行动号召的积极响应,很自然他会考虑国情,顺应社会文化语境,以增强其政治演说的有效性。而借助《圣经》中的话语更容易打动民众和增强其言辞的说服力,这也就难怪总统的演说辞中大量借用宗教风格的话语来阐释自己的施政方针和观点立场了。当然,这样的话语选择,绝非语言生成者机械遵守语言规则的结果,而是顺应语境,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动态协商完成的。因为只有这样,演说者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其交际目的。类似上述情况,即通过借用《圣经》中的话语来增强演说辞的说服力,从而打动民众,赢取支持的例子在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辞中还有很多,但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言阐释。对于语篇互文性在历届总统演说辞中的另一突出表现———书面文本兼具口语特色来说,我们认为同样也可以通过顺应性理论找到解释。下面我们就通过综合分析演说辞中的句子特点来加以阐述。细观历届美国总统演说辞,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句子是长短兼有、繁简皆备,而且所使用的句子通常都是完整的,省略或不完整的句子非常少见。而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一个语篇中的句子平均长度越大,该语篇就越显得正式[6]。而美国总统演说辞的平均单句含词量为19.2个,明显超出了各类文体的平均句长17.8个[7]。这说明演说辞中的语言要比日常会话正式得多和复杂得多。那么为什么“演说辞”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在非常正式、庄重和严肃的场合下进行的,并且演说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阐述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政策,为此,就需要用句式相对较长且较为复杂和逻辑性强的语言来精确表达概念和信息,以便能够使民众清楚领会、容易接受和积极支持政府主张。

由此可见,我们所看到的演说辞之所以非常正式和复杂,正是因为在语言选择上动态地顺应了上述交际语境和交际目的而使然。那么,为什么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辞又具有口头语言特色呢?我们知道,虽说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辞都是以“书面文本”的形式精心打造出来的,但它们毕竟要以“口头演说”的形式来发表,这就决定了语篇生成者在语言选择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另外我们知道,虽说演说辞要清晰、准确地阐述演说者的政策和主张,但毕竟他要以赢取民众的支持为主打目的。因此,当他要鼓动和激发民众响应号召时,他又必须诉诸于简洁有力、口语化极强的句子,因为这样的句子可以使他的演说具有极强的对话性和现场感,同时也会使听众感到亲切生动,易于接受。另外,演说辞中句子长短交融,不仅可以增加行文的美感,也可大大降低或避免演说的单调和沉闷。我们之所以看到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具有口语对话特色,正是由于语篇生成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注意到了上述因素,或则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了上述交际语境因素而使其语言上的选择上有了相应的体现。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两大语篇互文特色外,我们在美国总统的演说辞中还可发现许多其他形式的语篇互文性现象。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常夹杂有来自美国宪法或历史上权威人物的话语等。当然,我们同样有理由认为,在这些语篇互文性现象的生成过程中,语篇生成者的语言选择也是经历了协商和顺应的动态过程,从而使最终的演说辞在话语类型和体裁风格方面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相互契合、协调,进而完成语用目的。同时,我们还应指出,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辞中虽然包含有林林种种的语篇互文成分,整个语篇却仍然和谐自然,流畅自如,也恰是语篇生成者在语言选择过程中没有机械固守语言规则,而是始终保持高度灵活而使然。

5·结束语Jef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在描述和阐释语言使用方面具有普遍性意义。用它来分析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的语篇互文性现象,我们得以知道,不同风格、话语或体裁特色的话语之所以能在其中和谐共存却又不伤连贯流畅是因为:在演说辞的生成过程中,语篇生成者为了实现其交际目的(如增强演说的劝说和感召力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顺应了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在语言选择和语用策略方面做了动态协商和顺应的结果。本文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个案分析,但希望能对解析其它类似语篇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 Arnold, 1999.[2] Bakhtin, M.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C].Austin: University ofTexas Press, 1981.[3] Kristeva, J.Word, Dialogue and Novel [A].In T.Moi(ed.)The Kristeva Reader [C].Oxford: Black-wel,l 1986.[4] 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http:///yylwfw/

[5] Halliday, M.A.K.& Hason, R.Language, Contextand Text [M].Victoria: DekinUniversity, 1985.[6]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7] 熊莉.从就职演说辞看肯尼迪演说的文体风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6).

下载从互文性角度看电影《电子情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互文性角度看电影《电子情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