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循环经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1
县
2006年循环经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
根据市发改委有关通知精神,现将我县2006年循环经济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06年工作总结
(一)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部署贯彻落实情况
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后,我县高度重视,紧密围绕会议精神,强化五项举措加以贯彻落实。
1、更新理念抓决策。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形势下,围绕如何依托资源又超越资源、在加快发展中解决环境破坏等难题,我县及时更新了发展理念,即以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为主线,围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通过制度、政策和科技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生态县建设机制,把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的生态县城。围绕这一理念,成立了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缜密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2006年,我县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生态县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转变,突出三个重点。围绕一个目标,即2010年近期目标为生态工业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工业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实现清洁生产企业比例达20%,园区ISO认证率达20%,规模以上企业ISO认证率达5%。实施两个转型,即一是促进循环
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突出三个重点,即一是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二是在工业集中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不断延长产业链;三是在一定区域内,把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3、突出重点抓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我县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围绕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工业园区、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会四个层面,储备了工业园、啤酒厂清洁生产、垃圾处理等34项重点工程,总投资240.47亿元。此外,我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也将视角重点投向与我县目前重点产业相对接的上下游产业,并原则上将引进的项目,落户于相应的特色工业项目区,以达到延长产业链、产业集聚的目的。
4、健全机制抓配套。我县着重从产业、资金、土地、服务等方面,加大向循环经济项目倾斜力度,以达到示范带动目的。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限制类、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准建设,并对新上项目严格按照“六项必要条件”进行审查。在资金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上级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我县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核,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拟争取专项资金。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加大宣传抓推动。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一种意识,即: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引导企业树立生态经营理念,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循环经济理论的教育培训,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循环经济贯穿到区域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全过程。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
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二、2007年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广泛共识。多渠道宣传循环经济项目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所获取的优惠政策,以达到典型示范作用;
2、运用环保、电价、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手段,加大对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
3、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和优先发展的项目,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给予优惠。选择一批循环型示范企业,着力支持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努力实现企业内部的产品循环利用;
4、围绕循环经济的特点,进行各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工作;
5、紧密围绕延伸产业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
6、通过政府网站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和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平台,向企业提供环境良好的投资指南。
三、有关建议
1、健全政策法律保障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2、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规划指标的纳入、技术措施的纳入、资金平衡和建设项目的纳入等;
3、加强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决策水平;
4、完善经济措施,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
第二篇: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积极制定实施绿色标准 整体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太原市以制定实施绿色标准为重要工作抓手,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这次国家标准委组织考察组就我市申报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工作进行考察调研,是对我市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有力支持。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对国家标准委考察组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就我市近年来制定实施绿色标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循环经济标准化稳步推进,形成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工作基础
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实施开始,太原市就将“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作为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的战略着力点和根本途径,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以生态文明为根本取向、以生态资本为基础要素、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经济技术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为有效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强调充分发挥政府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把制定实施绿色标准
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新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人与自然、社会相和谐,经济与生态、社会相协调的绿色管理活动。主要工作进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定绿色标准,全力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科学发展标准化工程。在全国率先全面研究制定实施覆盖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和生产生活各方面的绿色标准,加快推行绿色标准的“无缝化”管理,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2007年,出台了《关于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制定和实施绿色标准的意见》,覆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框架,作为我市绿色转型一、二号标准正式发布实施,用于指导全市各个领域的标准制定。太原成为全国第一家开始系统制定绿色标准体系的城市。全市第一个专业标准《绿色建筑标准》也发布实施。2008年,在省、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第三部分实施、第四部分评价与改进和《太原市绿色工业企业管理导则》、《太原市节水导则》、《太原市绿色学校管理规范》、《太原市绿色医院管理规范》、《太原市绿色经济园区生态建设规范》、《太原市绿色交通管理导则》、《太原市组织机构办公区环境与节约 的要求》、《太原市经济园区再生水利用技术要求》、《太原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与使用规范》、《太原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与运行规范》、《太原市绿色商业零售企业管理规范》、《太原市绿色餐饮企业管理规范》、《太原市绿色旅行社服务等级评定标准》等15个绿色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09年开始实施,太原市成为全国拥有绿色地方标准最多的城市。
(二)大力实施绿色标准,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在加强制定绿色标准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绿色标准的实施工作,通过绿色标准的实施,使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绿色转型成为群众性的实践活动。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绿色机关、绿色工业企业、绿色农业企业、绿色服务业企业、绿色交通企业、绿色建筑企业、绿色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园区和绿色人物等12个领域,组织开展了“绿色十佳”创建活动,促进循环经济在重点领域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单位和个人自报、牵头单位推荐、市绿办创建组考察、市绿办初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市政府常务会审定、媒体公示等环节和办法,积极组织“绿色十佳单位”和“绿色十佳人物”评选活动。2007年评选出10个绿色十佳单位,7名绿色十佳人物,20
个绿色十佳创建活动先进单位,11名绿色十佳创建活动先进个人,市委、市政府进行了隆重表彰。2008年,我们评选出10个绿色十佳单位、10名绿色人物、15个绿色创建先进单位、12 名绿色创建先进个人。目前,评选工作已基本结束。绿色十佳创建活动的开展,对制定实施绿色标准、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清徐县、阳曲县、小店区的《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红枣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芦笋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中确定的责任目标,2008年,这三个示范区分别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起草了育苗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规程。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引深示范效果,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为有效地保护山西老陈醋这一民族精品,我们积极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山西老陈醋”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更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5年制订发布了国家标准《原产地域产品
山西老陈醋》
(GB19777-2005),2007年制订发布了山西省地方标准《山西老陈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细则》(DB14/T161-2007),形成了品牌—标准—专用标志“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
(四)创新政策法规,为推动绿色转型、循环经济标准化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一是在全省率先设置并严格实施“十高十低” 的“绿色高压线”政策。我们通过提高建设项目绿色准入门槛,严把信贷政策、环保执法和土地政策三道闸门,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建项目坚决否决,对小冶炼、小钢铁、小焦炭、小化工、小水泥等落后生产能力和设施坚决取缔,对布局不合理的污染严重企业坚决搬迁改造。通过实施必要的高压政策,使人们明白什么事不能干,什么底线不能碰,有所畏惧和依归。按照绿色高压线政策,2006年,先后否决了145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取缔了49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企业;2007年,共对58个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予以否决或要求另行选址,关停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383个,对古交市和清徐县实施了“区域限批”,治理取缔小机焦,削减焦炭产能252万吨;2008年,对76个达不到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要求或选址不当的建设项目予以否决,关停焦化项目21个,取缔淘汰高
污染企业226个,90座9万吨以下煤矿关闭重组工作全部完成,尖草坪区、迎泽区率先退出煤炭生产领域。同时,将发展循环经济扶持资金列入年初政府预算,2008年列支5000万元,2009年列支1亿元。二是构建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为更有利地推进绿色转型、加快科学发展,使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法制化,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规范超前的推进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的地方法规——《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该条例已经正式通过省人大批准,于2009年5月1日实施。其中,实施绿色标准单列一章,构成转型条例的重要内容,把制定与实施绿色标准作为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科学发展重要抓手用地方法规保障和确定下来。太原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推动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的城市。三是制定实施对“绿色十佳单位”、“绿色十佳人物”的激励政策和动态管理办法。目前这些政策正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由政府常务会通过即可实施。
二、循环经济全面推进,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迫切需要标准化的强有力引导支撑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太原市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资源优势,多年来不断拓宽
发展思路,规划实施了一大批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推动了全市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制定实施绿色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呈五路推进态势 煤电材产业链。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煤层气)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规划和开工建设了一批项目,形成了以“矿井水—电厂发电循环水”、“煤层气—发电”、“煤矸石、粉煤灰—新型建材”、煤变电、电厂脱硫改造等为重要内容的煤电产业链,实现了综合利用。西山焦煤集团把以前向空中排放的矿井瓦斯进行发电,建成了杜儿坪矿、东曲矿瓦、官地矿、屯兰矿、马兰矿瓦斯发电厂。古交发电厂一期 2×30万千瓦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项目,采用了直接空冷、半干法脱硫、500KV超高压GIS组合电气开关等大量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其中,GIS技术在我国火力发电厂是第一次成功使用,占地面积仅为840平方米,比常规的电力输出系统节约土地22272平方米。辅机冷却循环水全部用的是古交矿区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和矿井废水。古交发电厂配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处理厂,每年可节约4000万元的水费,并能为缺水的山西节约1300万吨宝贵的净水。运用集中供热技术推进节能减排,该工程铺设管网35公里,供
热面积达到了260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该工程的实施,取代了72台燃煤锅炉,每年节约煤炭21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60.6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47.67吨,二期2×600MW机组建成后,年可燃用洗中煤400万吨,等三期全部建成后,古交地区的洗煤副产品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这种变“废”为宝的举措,相当于在几乎没有投资的情况下,为国家建起了一座1000万吨的大型煤矿。
太钢新上的7.63米新炼焦炉采用的是工艺最先进的干熄焦节能技术,通过焦罐车接红焦过来,到提升井架下部装入焦炭后,由循环风机带动循环气体对焦炭进行熄灭,熄焦以后的循环气体进入锅炉进行冷却,冷却以后由循环风机带动再次进入锅炉进行循环利用,而循环气体进入锅炉后,对锅炉内部水加热后形成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房进行发电。按一座炼焦炉110万产能算,回收余热的发电量每小时大概是50000度,一年能核算下来大概是4亿度。按照目前太原市工业用电每度电约4角钱计算,仅仅一项干熄焦节能技术每年就为太钢省下了大约1.6亿元。除此之外,太钢通过发展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吨铁发电达到40千瓦时;通过发展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吨钢回收转炉煤气达到103立方米,实现了负能炼钢;
通过实施余热利用技术,回收蒸汽量已占全公司蒸汽产量的36%,每年可节约动力煤约9万吨;通过推广蓄热式燃烧技术,不仅使低热值煤气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最大限度地回收烟气余热,减少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产生,综合节能率超过30%。太钢在处理利用粉煤灰方面也独辟蹊径。太钢每年产生的粉煤灰在30万吨左右,仅是处理粉煤灰每年就需要费用2000万元。现在用来生产加气混凝土,原来冲灰的场地成了存放加气混凝土的库房,加气砖保温性能好、重量轻,是粘土砖的最好替代品,从而减少了因使用粘土砖对耕地的破坏,不但每年为太钢节约2000多万元,而且还产生上百万元的利润。
大力发展与煤电产业相衔接,利用粉煤灰、废渣和脱硫伴生物作为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掺和料;利用水泥煅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建设发电项目。以双良水泥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利用产业链。钢铁行业中,最主要的废弃物就是钢渣、铁渣、粉煤灰。太钢在大量提取可回炉废钢再生产的基础上,用高炉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料,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成本15~25元;用钢渣替代石灰石、白云石等资源作钢铁冶炼溶剂,以利用技术成熟、利用价
值较高的高炉渣形式排出,用于生产钢渣水泥或作水泥掺合料,而电炉钢渣用于生产白水泥或彩色水泥。此外,他们引进技术利用不锈钢渣开发的高尔夫球场专用肥料、利用碳钢渣开发的建材速凝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向国际国内市场。渣山由此成为太钢的“第二矿山”,治渣治出了一条环保产业化之路,成为太钢环保的一个里程碑。
煤焦化产业链。延伸、拉长煤焦化产业链,是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西山煤电利用精煤在炼焦时,产生的煤气、焦油、粗笨、硫胺、硫磺等副产品,经过深加工,衍生出10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比焦炭本身的价值高出几十倍,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价值。不仅如此,焦炭副产品还可以通过煤化工工艺,得到过去只能从石油、天然气中得到的产品,如乙烯、丙烯等。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国家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对此,西山煤电集团和山西五麟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汾阳工业焦化园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概算98亿元,园区建成投产后的主要产品包括冶金焦、甲醇、焦油、沥青、硫胺、粗苯、针状焦、醋酸等。目前,一期100万吨焦化已投产。
金属镁产业链。围绕金属镁产业的节能及综合利
用,发展工业废水—水煤浆—金属镁冶炼、废渣一建材及镁深加工产业链。以富士康公司为龙头,利用新型水煤浆冶炼法和蓄热式还原炉技术改革传统工艺,使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2倍,吨镁成本降低2500元,能耗和环保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镁合金压铸件、镁合金板材等镁精深加工项目以及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等项目。
不锈钢产业链。针对不锈钢这种寿命长、强度高、重量轻、可百分之百回收的“绿色环保材料”特征,太钢在品种结构调整中,集中力量发展不锈钢,使不锈钢这一绿色产品成为太钢的核心产品,同时建成集加工、物流、配送、研发、贸易于一体的门类齐全、专业化生产、关联度密集的新型工业园区,延伸了不锈钢产业链和价值链。现入驻企业53个,基本具备了不锈钢系列餐具、冷轧精密薄带、管材等的生产规模和年加工转化3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今年上半年部分投产的不锈钢无缝钢管,被广泛应用于电站、锅炉、石油、化工、国防、核电等高端管子领域。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单产生产能力最大的厂家。此外,园区内正在规划的、总投资10亿元的太原不锈钢国际物流中心,主要定位是服务区,通过现代技术开展钢铁物流交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不锈钢(钢铁)物
流交易中心。二是太原保税物流中心。三是不锈钢物流配送中心。
机械制造产业链。充分发挥太原装备制造的技术优势、原材料优势和配套优势,大力发展装备产业集群。今年以来,依托国家拉动内需重点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资源整合,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构建载重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煤机成套设备、铁路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四大产业集群和以“再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服务业,延伸原材料产业链,促进太原装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汾机铁路车轮精密修复再制造项目,通过运用先进的粉末冶金喷射成型技术,经过对废旧零部件清洗、修复和表面处理,使废旧零部件达到与新产品相同的性能,到2012年,形成年修复车轮20万只的能力,年节约钢材5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充分利用了废旧产品中的二次资源,节约制造新产品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
(二)农业领域循环经济在两个层面稳步发展 以沼气工程为轴心的循环农业。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型农业和集约生态养殖业。鼓励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以沼气开发利用为轴心,积极构建林-草-粮-菜-果-畜-渔等为主要内
容的复合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培育养殖业-蔬菜业-粮食种植业-林果业-各类沼气原料与沼气-生活能源与有机肥料-粮菜林果-养殖业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截止2008年底,全市农村已建设23座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站,农村户用沼气2.3万个,沼气工程已成为农村取不尽的农家肥、用不尽的煤气罐、填不满的垃圾池,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好帮手;涌现出不少像清徐东南坊村和孟封镇这样发展绿色农业产业的先进村镇典型。我们积极推行畜牧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以“种植—饲料—养殖—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粪便—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畜禽加工—下脚料—有机肥与蛋白饲料”、“秸秆青贮—畜禽粪便—沼气—发电(或生活用气)”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加工产业链。森泰牧业生态养殖产业化建设工程配套了14万吨牛尿粪和百万吨屠宰污水的处理设施,建设了一次性处理720立方牛尿粪的发酵车间与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生产线,9000立方米沼气站,向周边1000户农户集中供气,满足做饭和照明用气需要。年可节约冷冻电耗300万度,综合节煤2400吨,可直接带动周边10万多亩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
(三)园区循环经济加速发展
太原目前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区、不锈钢园区、清徐经济开发区等五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各开发区都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其中经济区被列为山西循环经济园区试点。
经济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机制,不断催生培育出以绿色经济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对有害固废实现了100%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产生的含铝污泥,在其他富士康工业园区都送到当地政府危废填埋场做深度填埋,我们经过反复试验,高温锻烧变为三氧化二铝,成为太原刚玉的原料,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富士康处理含铝污泥7000余吨,可节约大片的土地资源。这一成果被华北地区环保协会评为一等奖,并建议在全国推广。富士康的含镍危废,最早在狮头水泥厂掺烧,在国家不允许用此办法处理后,我们与湖北大冶一家专业处置厂商联系,由其免费收取,作为提取贵重金属再利用的原料。无害固体废物实现90%以上的循环利用,经济区内各种普通固废全部有了去向。比如富士康铝镁合金边角料重新回到了原厂回炉,联合啤酒的废玻璃送给交城玻璃瓶厂做原料,为了解决区内炉渣、粉煤灰的出路,引入相关建材企业,将集中供热产生的粉煤灰、炉渣和废水泥建材全部有偿回收,制成墙体填充
材料,广泛运用于建筑工程,同时还消化了小店区的部分废弃物。节能降耗、节约能源不仅成为企业的普遍行为,也使企业获得了绿色经济效益。
(四)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绿色城市化 构建循环城市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循环型城市体系。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和可再生物回收、分检、处理物流系统,建立中水回用、雨水集蓄系统和城市循环经济基础设施体系。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投入运行的太原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每日可处理居民、商场、办公等城市生活类垃圾近1000吨,发电20万度,占我市每日生活垃圾总量的50%,全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3.3万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经净化、过滤处理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可直接排入大气;产生的污水经初步处理后由专用密封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后再进行深度处理;产生的灰渣填埋在附近山坳里,以后可用作道路垫层及建筑材料。另外,经焚烧后,垃圾的体积可减至原来的10%至25%,重量也仅为原来的20%左右,可大大节约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作为我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国瑞苑”工程项目,2007年成
功申报国家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实现了山西省零的突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污水源热泵制冷制热工程项目,财政部将该项目列入“国家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并给予393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2008年,又涌现出“汇都MOHO”大厦、山西省实验中学新校区、太铁白龙苑高层住宅等绿色建筑,其中“汇都MOHO”大厦、山西省实验中学新校区成功申报“国家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奖励资金504万元、788万元。2009年上半年,“金瑞苑”土壤源热泵项目也通过国家拉动内需可再生能源补助项目审核,中国煤炭博物馆80千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和娄烦县云顶山现代农业建筑3千瓦太阳能光电应用示范项目也均有望获得国家奖励补助。这些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我市多层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格局的形成,而且带动了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企业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总结材料
企业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总结材料
企业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总结材料 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总结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要求,区环保局把工业园区的东龙拉链厂确定为循环经济的试点之一。8月初,单位正式启动了对东龙拉链厂厂内循环经济的审计,成立了专门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通过宣传使得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取得了企业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在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完成的对东龙拉链厂厂内循环经济的审计工作,提出和筛选了多项循环经济方案,并且对各个已筛选出的方案的可行性做出了完整的分析。企业排污评价
东龙拉链厂的主要污染物有工艺废水、生活污水、锅炉产生的污染气体和废渣以及经压滤机压滤含重金属的污泥。年排放污水量约13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4t,污泥480t,炉渣方。企业非常重视环保设施的建设,已有比较完善的环保设施。公司在废水治理方面 较为突出,排放废水达到国家综合废水排放一级标准。监测结果表明,公司排放污水水质较好,回用潜力大。能耗分析显示,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亦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已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成果
东龙公司拥有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ycc”牌尼龙、塑钢、金属等高品质拉链系列产品,拥有英国uka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ycc品牌拉链,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大大超出规定标准,并处于稳定状态,是同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和英国uka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了东龙产品的信誉,由
此,公司获得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上海市计量合格确认证书,现在正全面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公司发展为契机,该厂在循环经济方面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成果简述如下:
l原料煤分区集中贮存,管理有序,基本无流失和混杂现象;
l厂房布局整齐合理,机器设备运转率有所提高,维修保养及时,基本做到无生产设备事故发生;
l污染治理设施较齐全,运行良好,废气和废渣均可达标排放;
l车间各工序操作规章制度齐全,员工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规准进行生产操作;
l全厂实行“无泄漏岗位”管理和工艺指标考核制度,同时进行清洁生产评比活动;
l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大大超出规定标准; l公司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充分利用漂
染废水的余热加热漂染工艺用水,在降低工艺用水加热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废水的降温,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在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利于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
l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铁屑用于漂染废水的处理,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开展以废治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持续开展循环经济
公司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开展循环经济的潜力非常巨大。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取得极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企业一直将节能降耗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头等大事考虑,目前正酝酿锅炉的改造与污水回用方案的制定。本次审计工作的实施,为企业在该方面的努力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的开展进程,利于企业持续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污水回用方案已基本成形,深度处理
工艺已确立;
l锅炉改造方案已经经过论证,筛选出了最佳改造方案;
l企业计划开展排放污水回用工艺用水的研究,实现生产废水的零排放。
l企业计划开展应用炉渣进行烟气脱硫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炉渣的利用效率; 总之,东龙公司已节能降耗方面已经做了相关的努力,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在巩固己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公司以本次审计工作为契机,保证按计划继续实施本轮审计提出的方案;以节能降耗为核心,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手段,开展污水的回用与锅炉的改造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而努力。
开展本次审计工作的意义 本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立了东龙公司作为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模范作用。节能降耗减污的核心思想决定了开展循环经济审计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能源消耗与污水排放两方面。东龙公司是
一家既燃煤又排放污水的大企业,这使得本次审计工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利于向其它企事业推广,利于循环经济从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层次向工业园区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以及工业园区之间的大循环层次的渐进式开展。循环经济审计小组 附:审计小组概况
姓名职务专业挂职单位项目分工
第四篇:企业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总结材料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要求,区环保局把工业园区的东龙拉链厂确定为循环经济的试点之一。8月初,单位正式启动了对东龙拉链厂厂内循环经济的审计,成立了专门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通过宣传使得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取得了企业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在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完成的对东龙拉链厂厂内循环经济的审计工作,提出和筛选了多项循环经济方案,并且对各个已筛选出的方案的可行性做出了完整的分析。
(1)企业排污评价
东龙拉链厂的主要污染物有工艺废水(主要来源于漂染车间)、生活污水、锅炉产生的污染气体和废渣以及经压滤机压滤含重金属的污泥。年排放污水量约13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4t,污泥480t,炉渣方。企业非常重视环保设施的建设,已有比较完善的环保设施。公司在废水治理方面
较为突出,排放废水达到国家综合废水排放一级标准。监测结果表明,公司排放污水水质较好,回用潜力大。能耗分析显示,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亦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2)已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成果
东龙公司拥有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ycc”牌尼龙、塑钢、金属等高品质拉链系列产品,拥有英国uka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ycc品牌拉链,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大大超出规定标准,并处于稳定状态,是同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和英国uka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了东龙产品的信誉,由此,公司获得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上海市计量合格确认证书(—),现在正全面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公司发展为契机,该厂在循环经济方面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成果简述如下:
l原料煤分区集中贮存,管理有序,基本无流失和混杂现象;
l厂房布局整齐合理,机器设备运转率有所提高,维修保养及时,基本做到无生产设备事故发生;
l污染治理设施较齐全,运行良好,废气和废渣均可达标排放;
l车间各工序操作规章制度齐全,员工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规准进行生产操作;
l全厂实行“无泄漏岗位”管理和工艺指标考核制度,同时进行清洁生产评比活动;
l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大大超出规定标准;
l公司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充分利用漂染废水的余热加热漂染工艺用水,在降低工艺用水加热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废水的降温,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在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利于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
l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铁屑用于漂染废水的处理,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开展以废治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持续开展循环经济
公司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开展循环经济的潜力非常巨大。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取得极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企业一直将节能降耗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头等大事考虑,目前正酝酿锅炉的改造与污水回用方案的制定。本次审计工作的实施,为企业在该方面的努力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的开展进程,利于企业持续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污水回用方案已基本成形,深度处理工艺已确立;
l锅炉改造方案已经经过论证,筛选出了最佳改造方案;
l企业计划开展排放污水回用工艺用水的研究,实现生产废水的零排放。
l企业计划开展应用炉渣进行烟气脱硫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炉渣的利用效率;
总之,东龙公司已节能降耗方面已经做了相关的努力,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在巩固己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公司以本次审计工作为契机,保证按计划继续实施本轮审计提出的方案;以节能降耗为核心,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手段,开展污水的回用与锅炉的改造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而努力。
(4)开展本次审计工作的意义
本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立了东龙公司作为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模范作用。节能降耗减污的核心思想决定了开展循环经济审计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能源消耗与污水排放两方面。东龙公司是一家既燃煤又排放污水的大企业,这使得本次审计工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利于向其它企事业推广,利于循环经济从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层次向工业园区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以及工业园区之间的大循环层次的渐进式开展。
第五篇:企业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总结材料
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总结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要求,区环保局把工业园区的东龙拉链厂确定为循环经济的试点之一。8月初,单位正式启动了对东龙拉链厂厂内循环经济的审计,成立了专门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通过宣传使得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循环经济审计工作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取得了企业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在企业领导层
和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完成的对东龙拉链厂厂内循环经济的审计工作,提出和筛选了多项循环经济方案,并且对各个已筛选出的方案的可行性做出了完整的分析。
(1)企业排污评价
东龙拉链厂的主要污染物有工艺废水(主要来源于漂染车间)、生活污水、锅炉产生的污染气体和废渣以及经压滤机压滤含重金属的污泥。年排放污水量约13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4t,污泥480t,炉渣方。企业非常重视环保设施的建设,已有比较完善的环保设施。公司在废水治理方面
较为突出,排放废水达到国家综合废水排放一级标准。监测结果表明,公司排放污水水质较好,回用潜力大。能耗分析显示,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亦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2)已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成果
东龙公司拥有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ycc”牌尼龙、塑钢、金属等高品质拉链系列产品,拥有英国uka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ycc品牌拉链,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大大超出规定标准,并处于稳定状态,是同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和英国uka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了东龙产品的信誉,由此,公司获得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上海市计量合格确认证书(—),现在正全面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公司发展为契机,该厂在循环经济方面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成果简述如下:
l原料煤分区集中贮存,管理有序,基本无流失和混杂现象;
l厂房布局整齐合理,机器设备运转率有所提高,维修保养及时,基本做到无生产设备事故发生;
l污染治理设施较齐全,运行良好,废气和废渣均可达标排放;
l车间各工序操作规章制度齐全,员工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规准进行生产操作;
l全厂实行“无泄漏岗位”管理和工艺指标考核制度,同时进行清洁生产评比活动;
l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大大超出规定标准;
l公司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充分利用漂染废水的余热加热漂染工艺用水,在降低工艺用水加热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废水的降温,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在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利于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
l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铁屑用于漂染废水的处理,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开展以废治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持续开展循环经济
公司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开展循环经济的潜力非常巨大。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取得极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企业一直将节能降耗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头等大事考虑,目前正酝酿锅炉的改造与污水回用方案的制定。本次审计工作的实施,为企业在该方面的努力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的开展进程,利于企业持续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污水回用方案已基本成形,深度处理工艺已确立;
l锅炉改造方案已经经过论证,筛选出了最佳改造方案;
l企业计划开展排放污水回用工艺用水的研究,实现生产废水的零排放。
l企业计划开展应用炉渣进行烟气脱硫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炉渣的利用效率;
总之,东龙公司已节能降耗方面已经做了相关的努力,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在巩固己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公司以本次审计工作为契机,保证按计划继续实施本轮审计提出的方案;以节能降耗为核心,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手段,开展污水的回用与锅炉的改造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而努力。
(4)开展本次审计工作的意义
本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立了东龙公司作为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模范作用。节能降耗减污的核心思想决定了开展循环经济审计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能源消耗与污水排放两方面。东龙公司是一家既燃煤又排放污水的大企业,这使得本次审计工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利于向其它企事业推广,利于循环经济从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层次向工业园区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以及工业园区之间的大循环层次的渐进式开展。
循环经济审计小组
附:审计小组概况
姓名职务专业挂职单位项目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