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9: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第一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4主题6学习心得

孙新艳

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4中,冯校长对德育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课堂要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德育同样要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那怎样的德育才算是适合学生的德育呢?冯校长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改进,他把适合的德育总结为:安排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地点,通过最恰当的人进行最恰当的教育。在内容上总结为: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冯校长在强调德育方法时,强调了体验,德育在一个微笑中,德育在一声问候中,德育在一次弯腰中,德育在……中,冯校长说,要为德育设置情景,要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其中,这种参与,不仅是学生参与,而且要让老师也参与进去。而在这方面正是我们德育工作中所缺乏的,现在我们的时间大部分被课堂所占有,有限的精力更多地用在文化课程上,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够完善的孩子,德育是他们成长最欠缺的,我们应该想法设法挤出时间,寻找良好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

工作中,我发现,无论哪个班级的问题生大都是家庭有问题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成为问题生,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他们的心理大都不健康,接受的都是来自父母的一些畸形的爱。我们就应给与这些学生适合的德育教育,除了及时与家长沟通反应孩子的情况商讨办法外,还要给与学生相应的教育,让他们的心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6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只有珍惜讲台,才能热爱讲台,只有热爱讲台,才能够享受讲台。

珍惜讲台,就要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要真正达到教书是种享受的境界,我们要做学生喜欢的精神需求的老师,还要修炼教师的个人魅力。冯校长认为,我们要竭力发展的是学术与人格的魅力。他说,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其身上就有学术的魅力。他在书中举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信息的差异。听到这里,也许大家会说:我们教的学生程度差,层次低。其实这不应该成为我们轻视阅读的借口。如果做老师的本身都没有学习的习惯,又如何去感染、影响学生,让他们成为快乐的读书人呢?我相信,我们坚持

读书,必能丰盈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学识修养,这样的我们,也必将能带给学生们以更多求真向善的力量。

冯先生认为,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平凡、具体、琐碎,但是具体平凡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他举的几个例子让人心里颇不是滋味。“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仅一字之差,境遇却有天壤之别。如何培养出能够进行“中国创造”的头脑?——这是中国当代教师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冯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需要教师队伍想大道理,做小事情。我想他所说的“大道理”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理想,而“小事情”就是我们每天平凡却实在的点滴工作吧。能够从平凡中发现契机,孕育伟大,这又何尝不是为师者的幸福呢? 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找准定位,自觉到位,主动补位,不能越位,不得错位。到位时你就享受讲台,不到位时你就会埋怨讲台,缺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烦恼,到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享受。

这点相信每位老师都感同深受。当班主任的最高追求是,让我的学生快乐地成长。当任何一个孩子没有任何一丝笑容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缺位了,教育无效;教育要有效,教师就必须具有把握学生心灵变化轨迹的能力,具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当一堂课下来,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反应积极,而且情绪愉快,并且作业巩固表现良好,相信我们都是愉快地走下讲堂,并且觉得刚才的时间是自己的一种成功享受,心情也会随之愉悦。假使一堂课,学生是漫不经心,甚至没有把你当回事,自顾自的在做着自己的事情,而且作业反应情况糟糕,那么我们就会非常沮丧地走下舞台,备受挫败感。

学生快乐了,教师才能快乐,只有快乐了,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我常与学生说的一句说是:老师每天的快乐与痛苦都是您们赋予的。如果我们只是把教书当作一份职业,那我们每天的工作就很可能演变成谋生的必需,我们无可奈何地做着份内之事,听天由命地循着日常之轨,这种情况下奢谈“享受讲台”恐怕只能是个笑话。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珍惜这三尺讲台,让我们把每一次登临讲台都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演出,倾注热情,全力以赴。当你的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一天最深切的期盼,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第二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1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读冯教授的书,不仅是感受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更能领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美国美术课《画马》,山东教师的“8分数学生举手”和冯老的钓鱼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谛是:实现在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从事教学的课堂担负着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任务,课堂由“谁来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偏少,虽然我的教学学生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因为三尺讲台而精彩。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是享受,如果老师走上讲台的感觉还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而教师要发展自己,就两条路:一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后者,更显得必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的每个对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复。这就需要老师有满腹的才思来应对各种学生的教育需求。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教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天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须的事了。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教师看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教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去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2

在读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时,不禁又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他的其他事迹及著作。认真读来,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思,每一个案例都透露出他作为一名教育人的独特见解。

1、做一名高尚的职业人。

这是冯校长在伦敦经历的一个案例。

有一次在英国酒店事先预定了出租车去机场。到了约定的时间出租车却没来,当他正不知怎么办时,酒店老板告诉他,他约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找他。当他见到那个人时,他吃了一惊。那人穿的西装折合人民币约十二万多的西装,开着一辆豪华的'房车。正当冯校长疑惑时,那人解释说自己是出租车公司的副总裁,由于公司出租业务繁忙,所以只好用自己的私家车来接冯校长。并且非常谦恭地帮冯校长灵拎箱子。当冯校长表示感谢时,对方的回答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这样做。由此,冯校长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职业人应具备的素养。

听到这个案例时,我便反思自己,自己具备职业修养吗?每天按时上下班,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对学生实行分层评价……做到这些就具有了职业道德了吗?如果按时上下班是因为学校的纪律要求;如果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担心领导的抽检;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考一个好分数为自己争脸……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职业道德岂不是变成了法律条文?

《道德经》谈到,德行遵从于“道”,而“道可道,非常道”,于是德就是在尊重规律中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德,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它是自然中的一种自觉,是自觉地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假如每天按时上下班,是因为自己对事业的敬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对教学的敬畏,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因为尊重生命,那么,这就是一名职业人所应有的高层位修养,是一种“秀外慧中”地对“道”的尊崇,对“德”的践行。

2、做一名高雅的读书人。

冯校长在谈到读书时有这样的观点“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他说他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过程来源于读书。“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书的不读书,还有什么人来读书?教书的不被书香浸淫,书的魅力如何传扬?冯校长儒雅的举止、博学的言谈,传递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气度,而这样的气度本该是教师都要拥有的。

反思自己,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人。也喜欢读书,但读书时激发出的灵感却总不能被记录下来,更不能有效地实施。

“脑袋富裕比口袋富裕更重要”,我该如何让自己的脑袋更富裕呢?这是我的目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3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4

本学期读了教育专家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颇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五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5

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他说,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使我很受震惊。说句实在话,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有问题。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从阅读中,我再一次明确了“如何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是教育的任务。”他自编的老虎当校长的故事更是精彩,并且寓意深刻——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学生会样样都会。我们平时也知道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可是总是还会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冯恩洪教授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可是,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急功近利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仍然有忽视学生差异灌输知识的现象。我们应该坚定我们当初当教师的选择,应该有信心终生面对差异。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教育现状。

新课程改进行到今天,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事实上,学生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就会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喷涌而出。基于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就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呢?我们平时都在自己努力奋斗。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网络的资源也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多数情况下,我们忘记了合作。与同事合作,与领导合作,与学生合作,与网络合作都是可以的。特别是网络,可以拉近了时空距离,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另外,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好的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投入情感,释放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弱势,什么样的老师是恩师,能发现孩子强势的老师才是恩师。他的这本书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节课,做一个能发现孩子优势的好老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6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就会成功。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进可以更好的事情。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对于做教育,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除了读书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这里说的合作除了教师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合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生。我已经打好了十足的精神来迎接一切挑战,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识,有能力,带给学生温暖的老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7

老虎年过半百,有权有势,想过瘾做回校长。为了招生,拉出了样样都会的口号,招来了大批学生。可是开学三个月不到,学生们要求退学,学校关门大吉。故事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了,这是一次业务学习中,由冯恩洪老师说起的。他生动有趣的将老虎做校长的故事说给我们每一个老师听,大家听得很开心,但也让我们所有老师陷入一片深思之中。

我曾在5岁左右的小朋友美术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他们水平各不相同,我该怎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学,而且学得开心呢?我不可能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把颜色上得有多么工整、多么丰富,我只能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作业方案:这个孩子只需要把形打好就ok了;这个孩子可以让他尝试一下上颜色;另一个孩子再绘画上有一定天赋,因此我对他要有更高的要求。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设计,感觉他们在绘画兴趣上日渐浓厚了,进步也大了。面对差异,有些家长就不能理解了,都一样大,一样的学,我的孩子怎么比他家孩子画得就要差一些呢?是不是你老师没有用心教啊!面对这样的情况,做老师的应该和家长把孩子情况说清楚,同时更应该把自己的教学方案和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请家长配合。

天生我材必有用,虽说人皆有才,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全才,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寻找不同学生的'个性所在,再将其引导、提高、发展。面对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我们给他的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尤其可以在他的强项方面予以鼓励,让他也能发现自己的亮点,并且树立信心,从而让其发展更快。

我们老师是教书育人,是做教育的,是工程师。在课程设计上、内容安排上,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要能够为孩子们扬长避短,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才能个个有才啊!具体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去为孩子设计发展道路,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发展帮助,达到预期效果。

老虎做校长,错就错在了样样都会。样样都会看起来是一块美味,吃起来却是另一番滋味了!鸭子本是游泳能手,你要他练跑步,鸭子腿短跑步慢,你嫌弃他还跑得太慢了,再加把劲!受不了了,要退学。兔子本是赛跑能手,你要他游泳,这不是要他命吗?没办法,要退学!老鹰就应该在天空畅快昂翔,你要他学爬树,还不能用翅膀飞上去,哎,这不是扯淡么!退学!……你不抓住孩子们的长处,你偏去揪他的短处,这谁会痛快?谁会开心呢?唯物主义哲学中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点也没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这样才是让孩子快速成长的关键。

冯老师的课上的风趣幽默,很喜欢,希望后面有机会能够继续学习。

第三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变革要由教授走进合作》有感 利用寒假时间翻阅了冯恩洪教授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对其中《课堂变革要由教授走进合作》一节,很有感触。

书中提到:“教育社会学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你想提高教学质量吗?你想建设有效课堂吗?你想减负提职吗?它的出路很简单,请你由教授走进合作。而且这个问题是在教育社会学的诸多问题当中,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唯一没有争论的问题。课堂提效必须由教授走向合作。”那什么是合作课堂呢?冯教授的定义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老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一种课堂在国际上我们称为合作课堂。”

课改以来,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合作课堂的重要作用,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

二、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

三、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课堂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从低效走进高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广合作学习,这的确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好的方式,冯教授也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合作学习五步”:

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导学案的编制应更合理;

三、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对组长的培训应更加有效;

四、教师团队的培养;

五、改变评价方法。这五步是使合作学习有效、高效的重要方法,在我们课堂上,我们的合作学习所缺少的也正是这些,这对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帮助。

学习了冯教授的教育智慧,我想,我最敬佩他的地方应该是他的“实效德育”,不仅实效,而且人性化。“要提高学生,首先要满足学生,教育,就是要满足学生。”我想这句话也许不是完全正确的,但至少提供给我们一个有效信息,德育不仅是规范学生,更多的应该是满足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不好意思不规范”。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要学会反思”,做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奋斗吧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我们几乎每个人一生的最初的近二十年时光都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度过的。学校教育对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我们是否能拥有幸福的人生,这当然包括从上幼儿园开始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学校教育出的学生不应该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样,千人一面。冯恩洪先生认为,不是使学生适合教育,而是要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实施实效德育,为幸福人生奠基。同时,他揭示了一个被片面追求升学率所掩盖着的普遍真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帮助学生们获得社会职业,并且享受职业成就, 因此, 他努力践行合格加特长的培养模式。

学者余秋雨深刻地指出:中华民族有四大却失:公德却失,法制却失,诚心却失,感恩却失。无容置疑,社会的却失折射的是教育的却失,先有教育的却失后反映为社会的却失。今天中国的国家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的国民素质是不是跃居世界第二呢?

去年国人上演的抢购盐的那一幕是多么另人遗憾的不该发生的社会现象。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国民素质也要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而有所提高,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德育需要改进,更需要加强。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德育教育?冯恩洪先生认为,是规范和负责。他认为,规范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宝贵财富,行为要规范,规范要内化。规范什么呢?第一对己讲仪表,第二对人讲礼貌,第三学习讲勤奋,第四回家讲孝顺,第五社会讲公德。

对己讲仪表。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掌握着装的得体性,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塑造最佳的自我形象。有的学生扎耳钉、带彩色的隐形眼镜、高中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地染彩色的头发(在学校里可能是有那个心没那个胆吧),这些对健康有害的东西,他们却称之为时尚、酷。

对人讲礼貌。见人问候。作为老师,为什么偏要等着学生先来问候自己呢?老师也应主动跟学生打招呼,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呀!主动问候,微笑问候,有目的的问候,即使个人心情不舒畅,我们也能够抑制不愉快,把不愉快埋藏在内心深处,微笑礼貌,有目的的问候,这是对人礼貌的最高境界。

社会讲公德。我不禁想起发生在我的小区里的事情。我的房子在二楼,一楼住着一对外国夫妇,他们的花园里经常落下纸片、饮料瓶、食品袋,有一天我碰巧发现纸屑从天空飘落,赶紧探头观察,原来是四楼的女孩正倚在阳台上像天女散花一样向下抛垃圾!这对外国夫妇可能经常捡垃圾捡得不耐烦了,或无法忍受这种缺乏公德的行为,只好在防盗门上贴出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的便条,告知楼上住户不要再向楼下花园里丢垃圾!

事实上,只要你留心,类似缺乏社会公德的事情随处可见:从行驶的私家车内抛出零食袋、在医院病区抽烟……那些素质低下的国人甚至把中国人的脸丢到了国外!提高公民素质,人人讲公德,当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学校的规范教育尤为重要,毕竟,良好的素养、文明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渐渐地培养起来的。

冯先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实施规范教育、养成教育外,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负责。学会对自己、对亲人、对集体、对环境、对生命、对祖国负责。我认为,这样的德育的确可称为实效德育。想想看,有谁愿意排斥一个有教养、有担当、勤奋上进、富有责任心的人呢?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肯定会大受欢迎,拥有幸福的人生的。

作为教育家,冯先生心系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他认为,我们要培养的接班人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今天的教育承担的责任是培育能够出现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的头脑,以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我个人认为,作为人口大国,中国要想拥有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我们能否给学生更多自主?寒暑假去学习各种技能、发展各自的特长及参加户外活动等。

为幸福人生奠基,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

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

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

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

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

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

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

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四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徐立缨

童话故事里,恶毒的后母,善良的公主更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第一次有意识的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魔镜,让当时的好奇的我着实震惊,也羡慕不已,在多少个梦里,也一遍遍地问:“魔镜,魔镜你告诉我,天为什么是蓝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和我一起玩。”„„它能真实的反映这个世界,它视野的广阔,勇敢无谓,准确通透也给如今身为人师的我些许启发。冥冥之中,一直在寻寻觅觅,一面能指导我的教育实践,摆脱困顿狭隘观念束缚,引导我不断展望未来,亦师亦友的“魔镜”。

“当老师就要当中国最好的老师。”这 是冯恩洪校长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勉励年轻教师的一句话。听着访谈中的这句话,它每个字着着实实的落进了我的心里,我不禁抬头把他自信的脸庞收进眼里,忖度 着: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的自信,是什么思想,让他的光芒如此耀眼?偶然的机会,有幸捧起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专著,翻开细细品味,合上慢慢回 味,闭眼字字体会:他的呕心沥血、成就他人,发展自己的岗位爱;他的张弛有度、亦师亦友,“处心积虑”却润物无声的学生爱;他的先行者般的披荆斩棘的不断开辟中国教育的新天地,他的英雄般的毫不畏惧的为此实践着这一教育理想„„对了!这就是那面最值得拥有的“魔镜”。

教育是一种享受。

上古文明,唯尊师重道。由带有神秘色彩的巫、带有庄重色彩的师,带有开拓思想的子汇聚成了如今的“教师”。

“如同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一把刀,一个好的演员是一出戏,一个好的老师则是一堂课,一个优秀老师的每一堂课是用一生心血上出来的。”什么是心血,我的理解,除了竭尽全力更重要的是无怨无悔。这就是“享受”。

享 受讲台。上课铃响,我们随步走进教室,学生坐定,师生问好,他们的目光流连在外,声音慵懒敷衍,老师便厉声要求,重新再来,且要求学生面带微笑。戏剧般的 下课也如此。你认真听,仔细听,你听得到拉扯着嘴角时,孩子们皱着眉头说的心里话:上课好难受啊,不如在外面玩呢!是啊,曾今的我就是一般视若无睹,刻板 地要求着这些字一定得写对,课文一定要背完,作业得做全对,而后便是一次次的不满意,一次次的暴跳如雷,一次次重复着,一次次的质疑自己,质疑孩子„„这 就是教育吗?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捧着书,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你享受着你的岗位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总是处在埋怨的深渊无以自拔。我想,我们每 一个老师都想上出一节自己最满意的好课。如果你自己的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学生又怎能面带微笑的迎接每一次的课堂呢?走进教育的天堂呢?

“魔镜”明确地告诉了我:珍惜讲台才能享受讲台,珍惜讲台能就需要发展自己,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是 啊,老师的魅力在于学术的魅力,人格的魅力。我们只能在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用心与学生交流。重新拿起了书,使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是种外驱力也 是一种内驱力。在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教材时,我了解了学生因渴望关注而打小报告,明白了课堂上他们因注意力容易转移而需要我们教学环节上做调节,明 确了什么是行为强化法,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等等;在放眼古今的教坛,我认识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霍懋征,提倡愉快教学的魏书生,关注普通人教育的法国启蒙教育家爱尔维斯„„有了这些方向标,我每天利用课堂,课间,午间时间在班上“察言观色”,经常“客串”学生的“心理医生”、“倾诉对象”、班级的“爱卫巡检员”、“小小神探”等。通过每天和学生心灵的接触,心对心的撞击,一步步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精心备课,也同时打开了学生与知识的大门,下课时,他们是快乐的,上课时,我们更是幸福的。这就是一种满足的享受。

教育是一种发现。

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的传递吗?把书本上的想方设法地倒进学生的脑袋里,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地去反复咀嚼撕扯吗?面对我的困惑,魔镜把答案呈现在我的眼前: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记得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他的这个提法并不是先例,回溯起来,孔子的因材施教也沉淀了几千年了,培养了72贤人。但在推广实践中,却显得势单力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急于当下的现状。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冯校长很著名的《老虎当校长》的故事对许多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我想针对于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单纯要求“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当鸭子,成兔子,变老鹰,这才是适合他们发展特长的“发现教育”。“为师者善导”,冯老师说。这就是要求我们做一名智慧的老师。不少人都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一章《光荣的刷墙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的心态变化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做事态度。把一件事赋予积极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我们对“苦差事”的看法。第一次交作业,你可以发现一批“小书法家”,一场故事会,你可以发现故事家;一次赛跑,你可以发现几个“小刘翔”,一次手工,你可以发现许多心灵手巧的“裁缝”„„

教育是一种智慧。

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建平学校的“特色三好生”、“美食街”等活动成功在无形之中实现了教育目的,且效果显著。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他就是我们的“无字天书”。

夸 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 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 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 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 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 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 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魔镜”深深地镶嵌进了我教育的白板,我不会止步„„

第五篇:《_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变革要由教授走进合作》有感

一直以来,总觉得只要能把学生教会、教好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不然读了了冯恩洪教授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对其中《课堂变革要由教授走进合作》一节,很有感触,越来越觉得自己落伍了,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你是教会了学生,但你的效率又如何?他们又有几个能真正得知其所以然?又有几个是在爱学、乐学中学会了呢?。你的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吗?冯恩洪教授提出课堂提效必须由教授走向合作。”那什么是合作课堂呢?冯教授的定义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老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一种课堂在国际上我们称为合作课堂。”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多让学生互相提问,少让学生模糊讨论;多让学生做中交流,少让学生做前磋商;多让学生各持己见,少让学生统一口径;多让小组之间竞争,少让小组单答独白;多让小组合伙做事,少让小组围坐议题。采用小组捆绑评价,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有同学给本组扣分了,其他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就不那么死板、沉闷,而且也能让失分的同学积极改正错误,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2、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

小组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可行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不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3、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

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选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题目给他们。如果回答不上来就立刻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对于这些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尽量多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5、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我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有可能一些老师解答不上来的问题学生就能把它解决了。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几乎每个人一生的最初的近二十年时光都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度过的。学校教育对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我们是否能拥有幸福的人生,这当然包括从上幼儿园开始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学校教育出的学生不应该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样,千人一面。冯恩洪先生认为,不是使学生适合教育,而是要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实施实效德育,为幸福人生奠基。同时,他揭示了一个被片面追求升学率所掩盖着的普遍真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们获得社会职业,并且享受职业成就, 因此, 他努力践行合格加特长的培养模式。

学者余秋雨深刻地指出:中华民族有四大却失:公德却失,法制却失,诚心却失,感恩却失。无容置疑,社会的却失折射的是教育的却失,先有教育的却失后反映为社会的却失。今天中国的国家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的国民素质是不是跃居世界第二呢?

去年国人上演的抢购盐的那一幕是多么另人遗憾的不该发生的社会现象。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国民素质也要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而有所提高,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德育需要改进,更需要加强。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德育教育?冯恩洪先生认为,是规范和负责。他认为,规范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宝贵财富,行为要规范,规范要内化。规范什么呢?第一对己讲仪表,第二对人讲礼貌,第三学习讲勤奋,第四回家讲孝顺,第五社会讲公德。

对己讲仪表。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掌握着装的得体性,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塑造最佳的自我形象。有的学生扎耳钉、带彩色的隐形眼镜、高中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地染彩色的头发(在学校里可能是有那个心没那个胆吧),这些对健康有害的东西,他们却称之为时尚、酷。

对人讲礼貌。见人问候。作为老师,为什么偏要等着学生先来问候自己呢?老师也应主动跟学生打招呼,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呀!主动问候,微笑问候,有目的的问候,即使个人心情不舒畅,我们也能够抑制不愉快,把不愉快埋藏在内心深处,微笑礼貌,有目的的问候,这是对人礼貌的最高境界。社会讲公德。我不禁想起发生在我的小区里的事情。我的房子在二楼,一楼住着一对外国夫妇,他们的花园里经常落下纸片、饮料瓶、食品袋,有一天我碰巧发现纸屑从天空飘落,赶紧探头观察,原来是四楼的女孩正倚在阳台上像天女散花一样向下抛垃圾!这对外国夫妇可能经常捡垃圾捡得不耐烦了,或无法忍受这种缺乏公德的行为,只好在防盗门上贴出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的便条,告知楼上住户不要再向楼下花园里丢垃圾!

事实上,只要你留心,类似缺乏社会公德的事情随处可见:从行驶的私家车内抛出零食袋、在医院病区抽烟……那些素质低下的国人甚至把中国人的脸丢到了国外!提高公民素质,人人讲公德,当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学校的规范教育尤为重要,毕竟,良好的素养、文明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渐渐地培养起来的。

冯先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实施规范教育、养成教育外,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负责。学会对自己、对亲人、对集体、对环境、对生命、对祖国负责。我认为,这样的德育的确可称为实效德育。想想看,有谁愿意排斥一个有教养、有担当、勤奋上进、富有责任心的人呢?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肯定会大受欢迎,拥有幸福的人生的。

作为教育家,冯先生心系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他认为,我们要培养的接班人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今天的教育承担的责任是培育能够出现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的头脑,以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我个人认为,作为人口大国,中国要想拥有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我们能否给学生更多自主?寒暑假去学习各种技能、发展各自的特长及参加户外活动等。

为幸福人生奠基,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

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

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

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

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

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

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

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推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做一双适合学生教育的舒适“鞋子”,还是挑选一批适合我们“鞋子”的学生?似乎是后者更为多些。那么,该去 哪里寻......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在寒假里,当我再次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地读完剩下的部分。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又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读后感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读冯教......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心得体会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本学期学校组织学习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收获很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

    课堂决定效率老师成就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撬起教育质量的篇章读书心得 新嘉中学孙新艳 冯校长的这一篇章告诉我们: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5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了冯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触动很大。 冯校长说,好老师不但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