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成影视王道

时间:2019-05-12 19: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成影视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成影视王道》。

第一篇: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成影视王道

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成影视王道

在众多影迷的千呼万唤之下,期待已久的3D《泰坦尼克号》终于在昨日凌晨登陆我国各大影院。10日各地影院的每一场都座无虚席,呈现出爆满之势。

1998年春天,《泰坦尼克号》于内地上映。在盗版影碟已先行多时的情形下,依旧收获

3.6亿元票房,占当年内地电影总票房的将近四分之一。《泰》的出现甚至催生了许多衍生现象:电影票上印制商业广告、与电影有关的图书、明信片、电话卡、纪念封的出现,以及全民影评狂热的出现等。《泰》因此被视为“中国融入全球文化消费品市场”的标志,尽管从1994年开始内地就开始引进大片,但直到《泰》登陆,电影为内地百姓制造一个与全球同步的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才开始凸现。

不可否认,《泰》之所以受到这般热烈欢迎,首先因为它是电影技术的里程碑,全球18亿美元票房,是对这个里程碑的印证。但在中国,它受到欢迎并被久久惦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那时的内地观众正处在某种程度的电影饥渴之中。女主角全裸镜头的一闪而过,于当时的中国影市来说,无疑是一股自由之风。

此外,《泰》格外受到内地人的偏爱,主要还因为《泰》显示的是一种大趋势的开始:“人”越来越不重要,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才是王道,那个宣扬明星个人魅力和价值的“巨星时代”已经慢慢结束。卡梅隆无疑是高瞻远瞩的,他重视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率先将工业上的CG技术用在了电影之上,从此开创了三维影视动画的全球风潮,在影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阿凡达》将这一风潮推至了巅峰。如今,卡梅隆携3D《泰坦尼克号》卷土重来,怀旧情怀与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定将再创奇迹!

3D《泰坦尼克号》在内地一经上映便再次引发影评热潮,尤其是Rose露点镜头被删遭到了广大影迷的质疑。由此观之,中国影视的自由之度还值得再努力。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本土电影制作技术的成熟与精进。面对国际3D电影主流的大环境与大趋势,中国影视也必将在CG技术上谋求新发展。从我国CG发展现状及在影视业中的普及程度来看,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技术上的不成熟及运用上的不精良、缺乏创新等毛病也不容忽视。作为国内知名的数字表现培训学校,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丝路教育一直在为能够为社会和企业输出高技能的合格人才不懈努力着。自成立以来,丝路学院一直秉承着“不走技术捷径”的原则,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教授学员影视动画方面的所有技能;从案例入手,边学边练,以启发或提问帮助学员思考,将浓缩的项目经验融入案例中,以浅显直白的语言分享给学员;此外,丝路集团在16家分公司设立实训小组,任命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项目经理为实训组长,带领丝路学院同步参与集团项目制作,通过真实项目流程的训练,全面提升丝路学员的实战能力,获得社会竞争优势。

当然,内地观众对《泰》的期待里,也不是没有感情成分,1997年后的十四年,对中国人来说,在时间的长度上,和世界各处都没什么两样,但在密度上却长于百年,所以,在与《泰》有关的微博、评论里,有那么多对照、怀念:“十四年前和你一起看《泰》的人是谁?” 《泰坦尼克号》是时间荒野里的一根纪念柱,拴系着一百年密度的往事?

由索尼哥伦比亚出品的经典科幻喜剧系列《黑衣人》最新续集《黑衣人3》于昨日在《娱乐周刊》曝光了6张最新剧照。我们可以看到由著名的特效化妆师里克·贝克(Rick Baker)创造出的上世纪60年代形形色色的外星生物。《黑衣人3》也玩了一把时下流行的“穿越”,为了拯救搭档K(汤米·李·琼斯 饰)的性命以及危在旦夕的地球,J探员(威尔·史密斯 饰)不得不穿越时空,回到1969年与年轻的K(乔什·布洛林 饰)合作。而里克·贝克制作的外星生物充满了复古质感和B级片的味道,其中有一个还借鉴了港片中经常出现的清朝僵尸造型。

影视特效这个从前十分陌生的字眼现在已经真真正正的走进了大家的生活,电影是体现它的载体,从《星球大战》到《阿凡达》,现在特效在影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渐渐起着决定影片成功与否的作用。《黑衣人3》与此前的《黑衣人》相比,视觉上更为丰富了许多。国外影视特效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这是场科技的革命,因为它和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完全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后期肯定将继续演绎它的光辉。到了80年代末,影视特效合成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影视合成在影视创作以及数字多媒体创作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数字影视技术引进到我国影视制作中。到90年代中后期,大型电影厂、各省级电视台纷纷引进国外最新数字影视软硬件设备,电影制作公司也逐渐接触到数字影视特效合成技术,从此影视动画飞速发展。

本文档资料由 丝路数码科技()提供分享!

第二篇:王道成:中日甲午战争与慈禧太后

王道成:中日甲午战争与慈禧太后

2012年09月11日清史研究王道成

本文摘自《清史研究》1994年第4期,作者:王道成,原题:《中日甲午战争与慈禧太后》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太后早已撤帘归政。照理说,慈禧太后与中日甲午战争不应该有什么关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不仅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而且在某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慈禧太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态度三个问题作一些考察。

长期以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影响了海军的建设,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此说的代表人物,就是康有为。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写道:“时西后以游乐为事,自光绪九年经营海军,筹款三千万,所购铁甲十余舰,至是尽提其款筑颐和园,穷极奢丽,而吏役展转扣克,到工者十得其二成而已。于是,光绪十三年后不复购铁舰矣。败于日本,实由于是。”

但是,当我们研究了有关资料之后,却发现康有为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首先,光绪九年,即1883年,清政府并没有为经营海军筹过三千万两的专款。不仅光绪九年(1883)没有,整个光绪朝也没有。

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决定创建海军,户部会议奏拨海军经费,每年南北洋各二百万两。但是,这四百万两的海军经费并没有兑现。

光绪八年(1882)/又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说:“昔年户部指拨南北洋海防经费,每岁共四百万两。设令各省关措解无缺,则七、八年来水师早已练成,铁舰尚可多购。无如指拨之时,非尽有着之款。各省厘金入不敷解。均形竭撅,闽、粤等省复将厘金截留。虽经臣迭次奏请严催,统计各省关所解南北洋防费,约仅及原议拨四分之一。”

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初二日,李鸿章在奏折中又说:“光绪元年,奉拨南北洋海防经费,名为四百万,大半无着,岁各仅得银数十万,只能备养船购器零用而已。”

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海军衙门成立后,每年四百万两的海军经费,拨给海军衙门。但是,报解的情况仍然不妙。总理海军事务奕譞等于光绪十四年(1888)四月二十一日的奏折中说: “查臣衙门部拨常年经费虽有四百万之数,而厘金向按八成拨解,并各关洋税及雷正给军晌。每有解不足数。通盘牵算,岁入不过二百九十余万左右。岁出之项,北洋用款一百二、三十万,南洋用款七、八十万。现在搏节度支,北洋仅拨银九十余万两。南洋仅拨银五十余万两,并三舰薪粮十八万余两,四快船薪粮二十二万余两,煤油修费二十余万两,东三省练晌一百万两,统计需款三百二十余万两。此就刻下用款而论,已属入不抵出。且三舰、四快船岁修经费有增无减,南北洋常年用款,现在搏节匀拨,已有告竭之势,设使全部拨放,更成无米之炊。”

从海军常年经费的收支情况看,要拿出三百万两来修颐和园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三千万两了。

其次,颐和园是由海军衙门“承修”的,颐和园经费也由海军衙门“筹画”,颐和园的经费和海军经费的关系,自然是十分密切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海军经费的全部或大部都用来修颐和园了。

从现有材料看,颐和园的修建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

1、从海军经费中拨给

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十一日,总理海军事务奕劻等在奏片中说:“臣衙门自开办以来,部拨各款原备南北洋海防经费,东三省练响。水操内外学堂,各项费用浩繁,本有入不敷出之势。又加以颐和园工程需款,亦属不货,又不能不竭力兼筹、用藏要工。通盘计算,海军经费果能按年全数解清,尚可勉强抱注。以今岁而论,即可每年腾挪三十万两,拨交工程处应用。”

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十六日,奕劻等在奏片中又说:

“颐和园自开工以来,每岁暂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但是,颐和园的名称,始见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而颐和园工程却在光绪十二年(1886)就开始了。这里说的“颐和园自开工以来”,究竟是从光绪十二年(l886)算起,还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算起?“每岁暂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持续了多少年?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就难以断定了。

光绪十四年(1888),海军衙门因经费困难,奏请由户部每年添拨洋药加税银一百万两,在奏折中,奕譞明确地讲了这一百万两的用途。他说:“臣奕譞本意,以三十余万两补放款之不足,以二十万两分年缴还赏借三海之款,其余四十万两,一半修颐和园等处工作,一半留为续办第二枝海军经费。” 这一请求,得到慈禧的批准。从光绪十五年(1889)起。由户部如数拨给。但是。海军衙门是否按奕譞原来的设想,将其中的二十万两用于颐和园等处工程。我们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资料。

二、海军巨款息银

海军衙门成立后,使奕遗等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海军经费历年拖欠。进出多有不敷、颐和园工程又给海军衙门增加了负担。为了备海军要需。同时也为了颐和园的修建、奕譞想出了一个主意:“筹一大笔银款,存诸北洋生息,本银专备购舰设防一切要务,其余平捐输二款。拟另款存储,专备工作之需。”光绪十四年(1888)冬。他将这一想法函告李鸿章。要李鸿章转商两江、两广、湖广、四川、江苏、湖北、江西各督抚,量力认筹。不久,各督抚先后电复:广东认筹银一百万两,两江认筹银七十万两,湖北认筹银四十万两,四川认筹银二十万两,江西认筹银十万两,直隶认筹银二十万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军巨款。这笔巨款,自光绪十五年(1889)_二月起,至光绪十八年(1892)五月止,陆续解往天津,汇存生息。“所得息银,专归工用。”这笔巨款的本银,直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都没有动用。但是,它究竟生出了多少息银?用于颐和园的又是多少?我们就不清楚了。

3、新海防捐垫款

海防捐的开设,始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期间。光绪十三年(1887),黄河郑州段决口,改为河工捐。光绪十五年(1889),海军衙门因筹款紧要,仍改为海防捐。这就是新海防捐。光绪十三年(1887)以前的海防捐,和颐和园没有关系,和颐和园有关系的,只有光绪十五年(1889)以后的新海防捐。

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十六日,总理海军事务奕劻等在奏片中说:“(颐和园)每年拨工之款,原属无多,各省认筹银两,亦非一时所能解齐。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至再,只有腾挪新捐,暂作权宜之计。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输项下,暂行挪垫。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数,陆续提解臣衙门分别归。”

这一经费来源,不同于海军经费拨款和海军巨款息银,这是属于“挪垫”。是要用存津生息的海军巨款息银陆续提解归款的。

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十四日,户部在议复文廷式奏请停止捐例折中说:“自光绪十五年新海防开例以来,京外所收捐项不下八百余万,以常年通计,每年约收银一百七、八十万两”。但是,新海防捐项下究竟挪垫过颐和园工程银多少?由津生息巨款息银提解归还了多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从目前情况看,要想从海军经费的收支弄清颐和园的修建经费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通过别的途径求得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数字。

颐和园是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的。它基本上沿袭了清漪园的布局。前山前湖的建筑,有的按旧式重建,有的则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和名称。后山后湖的建筑,除了为安置原大报恩延寿寺的佛像,在原为三层高阁的香岩宗印之阁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一层的同名的庙宇之外,其他均未恢复。但是,为了新的需要,慈禧在颐和园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在东部兴建了一大批为行政和生活服务的建筑。从园林部分看,颐和园的规模不如清漪园。从总体看。颐和园和清漪园的建筑又是大体相当的。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乾隆三十二年(1767)大学士傅恒等查核万寿山(清漪园)等工用过银两折,万寿山(清漪园)自乾隆十五年(1750)兴修起,至二十九年(1764)工竣,历时十五年。共用银四百四十万二干八一百五十一两九钱五分三厘。由于情况不同,我们不能在清漪园和颐和园修建经费之间画一个等号,但是,它对于我们研究颐和园的修建经费是有参考价值的。

关于颐和园,我们没有发现象清漪园那样完整的材料,我们发现的是清代主管皇家工程的专门机构“算房”关于颐和园五十六项工程用工、用料、用银的估算,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预算。这五十六项工程,约占颐和园工程的一半以上,共用银三百一十六万六千六百九十九两八钱三分三厘。由此推算,颐和园的修建经费,当在五、六百万两之间。

还应该指出。这五、六百万两白银是在光绪十二年(1886)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之间陆续支出的。它对海军的建设影啊不大。事实上。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海军已有大小舰船二十五艘。这些舰船。全部是光绪二年(1876)至十四年(1888)之间购置的。光绪十七年(1891)李鸿章与山东巡抚张曜在校阅北洋海军之后,在奏折中洋洋自得地写道:“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有人说,当时的北洋海军是亚洲第一,不是没有根据的。

至于光绪十三年(按:应为光绪十四年)后没有添购舰船,并不等于这笔经费就用于颐和园了。因为当时清王朝的财政确实困难,而统治集团内部又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李鸿章在给郭嵩焘的信中就曾大发牢骚:“都中群议,无能谋及远大,担以内轻外重为患,鳃鳃然欲收将帅疆吏之权,又仅挑剔细故。专采谬悠无根之浮言。”在清廷对李鸿章心存疑忌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大力支持北洋海军的建设呢?我认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慈禧修颐和园。说慈禧修颐和园影响了海军的建设。不如说慈禧对李鸿章的疑忌影响了海军的建设更恰当些。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切入点:慈禧太后六十大寿 清朝必然忍让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六十岁是“一轮花甲”,非寻常的生日可比。对于这次生日,慈禧非常重视。早在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初二日,就委派礼亲王世铎庆郡王奕劻等总办万寿庆典。光绪十九年(1893)春,又成立庆典处,专门负责庆典事宜。为了在颐和园接受祝贺,慈禧对颐和园的修建工作抓得非常之紧。主管修建的官员,每五天要向她作一次工程进度的书面报告,甚至在春节期间也照常施工。仿照乾隆年间为皇太后祝寿的成例,自紫禁城西华门经西安门出西直门由石路至颐和园东宫门蹿路所经,分设六一t段点景,建造各种不同形式的龙棚、经坛、戏台、牌楼和亭座。每段点景,约需银四万两。江南、杭州、苏州三个织造衙门,特造彩绸十万匹,粤海关监督,采办足金一万两,以供庆典之需。慈禧的六旬庆典,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日本政府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动侵略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

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虽然主战,但是,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点景,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八月十五日,光绪诣慈宁宫,向慈禧恭进玉册、玉宝,在她原有的徽一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之后又加上“崇熙”_二二字,颁诏天下,对有关人员分别进行赏赐。第二天。清军在平壤失利、第三天,北洋海军在黄海之战中受到严重挫折,形势日益严峻,慈禧不得不于八月二十六日发布上谕:“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吵在大连陷落,旅顺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宁寿宫度过了她的六十岁生日。

按照原来的计划,十4月初几日至十七日的庆典日程是送样安排的:

“光绪二一十年十月初三日申刻。皇帝率领王公一百官诣仁寿殿筵宴。皇帝进爵初四日巳刻,皇帝率领妃缤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诣仁寿殿筵宴,皇帝进爵。初五日辰刻,还宫。初六日午刻,诣寿皇一殿行礼。初八日午刻,还颐和园。初十日巳刻,御排云殿受贺十二归卯刻,皇帝率近支王公百官等诣仁寿殿筵宴,进舞。十三日申刻,皇后率领妃殡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家宴。十七日辰刻,还宫。皇帝在万寿寺进膳。”

从这个日程安排,可以看出原定的六旬庆典,要往来于颐和园和紫禁城之间,与庆典有关的处所:乾清宫、慈宁宫、宁寿宫、颐和园、西苑以及长河岸边的万寿寺都修葺一新,并安挂架彩彩绸。颐和园仁寿殿前一座彩棚,所需各色彩绸,就是一万七千五百匹。既然六旬庆典仍在宫中举行,颐和园、万寿寺等处就不用预备,自西华门至颐和园东宫,’丁的六十段点景也可以停办了。

尽管如此,慈禧的六旬庆典,规模仍相当可观。

九月二十五日,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拉开了慈禧六旬庆典的序幕。从卜月初一起。内外臣工“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的祝寿活动正式开始了。十月初二日辰初,慈禧从西苑仪莺殿院内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内东三座门至蕉园门外彩殿降舆,乘金辈、光绪率王公等跪送毕,慈禧乘金晕、光绪步行前引,出外东三座门至北长街内跪送毕,乘八人孔雀顶轿进神武门、顺贞门由琼苑东门、东长街出内左门,由景运门至锡庆门外降舆,至黄握次等候。慈禧乘金辈至锡庆门外彩搬降金辈·光绪率王公等跪接毕,声禧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光绪步行前引,进锡庆门、皇极门、宁寿门,由皇极殿出宁寿宫东穿堂进养性们。光绪先至阅是楼等候,慈禧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至阅是楼院内降舆,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接,侍膳,进果桌。看戏。戏毕,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送,慈禧从院内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还乐寿堂。

西苑与紫禁城,虽然近在咫尺,但是,慈禧从西苑回宫的典礼却非常隆重,亲身参与庆典的翁同和,在日记中不禁赞叹道:“济济焉,盛典哉!”

十月初五日,慈禧升皇极殿宝座,光绪率领王公百官诣皇极殿筵宴,光绪向慈禧进酒爵。十月初六日,慈禧升皇级殿宝座,皇后率领妃殡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极殿筵宴,皇后向慈禧进酒爵。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六旬庆典的高潮。这夭,宁寿门外至皇极门外设慈禧皇太后仪驾。辰刻,慈禧御礼服,由乐寿堂乘八,、花杆孔雀顶轿出神武门。进北上门,至寿皇殿列圣前拈香行礼。又至承乾宫、毓庆宫、乾清宫东暖阁、天弯宝殿、钦安殿、斗坛等处拈香行礼毕,还乐寿堂。

巳初,慈禧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养性门,由宁寿宫东穿堂至皇极殿后福扇降舆,步行至东暖阁少坐;外边转传总管二名奏请慈禧步行,升皇极殿宝座。礼部堂官引光绪一于宁寿门槛外正中立,大学士于案上捧表跪进光绪,光绪跪受表文,接捧兴,由中门入。宫殿监侍二员前引至皇极殿槛外止。光绪进皇极殿,诣慈禧前跪进表文,宫殿监侍一员跪接表文,安于宝座东旁黄案上。宫殿监侍二员前引,光绪步行至宁寿门槛外拜褥上立,鸣赞官奏:“跪、拜、兴”。

光绪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跑九叩礼。礼毕、还宫。总管二名引皇后。瑾妃、珍妃步行至殿内拜褥上。诣慈禧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荣寿固伦公主、福晋、命妇等在槛外随从行礼毕、皇后退。曾、管二名引敦宜荣庆皇贵妃等位,祺贵妃等位步行至殿内拜褥上,诣慈禧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慈禧起座,从后福扇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宁寿宫东穿堂,进养档白刁,还乐寿堂,升宝座,光绪诣慈禧前跪递如意毕,皇后率瑾妃、珍妃诣慈禧前跪递如意毕,敦宜荣庆皇贵妃等位,祺贵妃等位率荣寿固伦公主、福晋、命妇等诣慈禧前跪递如意毕,总管二名奏请慈禧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至阅是楼院内降舆,光绪率瑾妃、珍妃跪接,进膳、进果桌、看戏。戏毕,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送,慈禧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还乐寿堂。十二日卯刻,慈禧升皇极殿宝座,光绪率领近支王、贝勒、贝子、公等诣皇极殿筵宴,光绪向慈禧进酒爵,进舞。

十三日申刻,慈禧升皇极殿宝座,皇后率领妃殡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极殿筵宴,皇后向慈禧进酒爵、进舞。

十五日,光绪御文华殿,美、俄、英、德、法、瑞典、比利时、日斯巴尼亚等国驻京使臣觑见,祝贺慈禧六旬万寿。

十七日辰初,总管二名奏请慈禧太后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养性门,至锡庆门外彩殿降舆,乘金辈,光绪率王公等跪送毕,步行前引至御箭亭跪送毕,乘八人孔雀顶轿由景运门出神武门,至蕉园门外降舆,至黄握次等候。慈禧乘金辈至蕉园门外彩殿降金辈,光绪率王公等跪接毕,乘八人孔雀顶轿进东三座门,由御河桥进福华门至遐瞩楼后角门降舆,步行至颐年殿等候。慈禧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至纯一斋后角门降舆,步行至颐年殿。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接,侍膳,进果桌,看戏。戏毕,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送,慈禧步行,从纯一斋后角门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还仪莺殿。慈禧的六旬庆典,到此结束。

前线的将士们和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紫禁城里却忙于为慈禧太后祝寿,歌舞升平。特别是初

九、初十、十一三天,“听戏三日、诸事延搁”。这样的政府,怎么可能领导一场胜利的战争。

据户部奏称,这次万寿庆典,各衙门承办工程差务等项共需银五百四十一万六千一百七十九两五钱六分二厘三毫。而在战争过程中,户部给前线的两次筹款却只有二百五十万两(第一次筹款三百万两,第二次筹款二百万两,户部、海军衙门各筹一半)。还不到庆典支出的二分之一。如果光绪二十年(1894)没有慈禧的六旬庆典,全国上下、一心一意的对日作战,恐怕战争将是另一种结局。

慈禧太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当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光绪一力主战、慈禧亦主战,并“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清王朝的军队在朝鲜战场上不断失利,北洋海军又在黄海之战中遭受严重挫折之后,慈禧动摇了。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二十八日,她召见翁同和,要他去天津面询李鸿章;“俄人喀希尼前有三条同保朝鲜语。今喀使将回京,李某能设法否?”尽管慈禧表白自己,“吾非欲议和也,欲暂缓兵耳”。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慈禧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了。

十月二十四日,旅顺失守。美使田贝根据美国政府的指示,为中日调处,先令停战,若议不成,再开战。光绪认为,“冬三月,楼人畏寒,正我兵可进之时而云停战,得无以计误我耶?”不愿接受。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珍妃之兄礼部侍郎志锐“上疏画战守策,累万言。”并与文廷式等弹劫李鸿章、孙毓坟、徐用仪等主和派大臣。为了打击主战派,十月二十九日,慈禧以“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为借口,将进封不久的瑾妃、珍妃降为贵人。一天之后,又说珍妃位下太监高万枝“诸多不法”,交内务府杖毙。接着,将奉光绪之命在热河练兵的志锐召回北京,调充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并裁撤满汉书房以孤立光绪。但是,主战的呼声,并未因之停止。十二月初二日,御史安维峻上书,请杀李鸿章,并弹幼军机大臣。认为“此举非议和也,直纳款耳,不但误国,而且卖国。”并托之传闻说,“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尽管他表示,对于这样的传闻,“未敢深信”。而未敢深信的理由则是:“皇太后既归政。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把矛头直接指向慈禧。慈禧大怒,斥责安维峻“肆口狂言,毫无忌惮、若不严行惩办,恐开离间之端”,将安维峻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一月十三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及北洋舰队,利顺轮沉没,鱼雷艇十艘突围被虏,勇弃鼓噪哗变。而清廷派往日本议和的使臣张荫桓、邵友镰又遭到日本拒绝,要求另派十足全权、曾办大事、名位最尊、素有声望的人为谈判代表。慈禧决定派遣李鸿章。这时,李鸿章因未能迅赴戎机,以致日久无功,已被光绪拔去三眼花翎,被去黄马褂,革职留任。一月十八日,慈禧面谕军机大臣,“即著伊去,一切开复,即令来京请训。”奕诉说,“上意不令来京,如此,恐与早间所奉谕旨不符”。慈禧一听,便勃然大怒,说:“我自面商,既请旨,我可作一半主张也。”次日,发布上谕,李鸿章著赏还翎顶,开复革留处分,并赏还黄马褂,作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所有附属岛屿与澎湖列岛。称赔偿军费白银二万万两。

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这个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正在北京应试的举人康有为等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要求废约拒和,并发出改良政治,挽救危亡的强烈、呼吁。在讨论批约时,光绪沉痛地对军机大臣们说:“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联何以为天下主!”慈禧亦知道,批准这个条约,必将受到天下人的唾骂。当光绪要奕励和军机大臣请见皇太后面陈和战事宜的时候。慈禧却令内监传靓旨:“今日偶感冒,不能见,一切请皇帝旨办理。”第二天,又传旨:“和战重大,两者皆有弊,不能断,令枢臣妥商一策以闻。”娜到四月五日,慈禧“犹持前说,而指有所归。”姆初八日,光绪才“蟠然有批准之谕”,但是,“书斋入侍,君臣相顾挥涕,”砂光绪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批准了《马关条约》,是不难想像的。

由此可见,慈禧对和战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进程,她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

(本文部分小标题为编辑自拟)

第三篇:王道成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王道成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2010-03-02 11:33:34(2010年2月27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现在,我向五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报告协会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和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

2009年是我国战危机、保增长、强民生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也是我国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审计署正确领导和监督下,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主线,以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路子为重点,通过组织内部审计转型情况普查,开展践行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路径研究,推广内部控制审计最佳实践,扩大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试点等方式,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路子,引领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成绩。

一年来,协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总结内部审计25年发展经验,推动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2009年2月,协会以召开研讨会的方式,纪念新中国内部审计制度实施25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华和审计署董大胜副审计长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山东省审计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安部、中国建设银行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实施内部审计制度的做法和经验。会议畅谈了新中国内部审计25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新中国内部审计25年实践的宝贵经验,形成了政府推动和内在需求是加快内部审计发展的根本动力,内部审计与组织治理结合是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保障,职业道德与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审计机关的监督和协会的职业管理是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推进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等五点共识。进一步深化了内部审计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支撑。

(二)开展调查与理论研讨相结合,推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

为了总结内部审计在推进转型与发展中的典型经验,了解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对内部审计期望的新变化,促进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协会从3月起,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先后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建设银行、首钢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企业,实施转型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李金华名誉会长对协会开展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视,6月亲临座谈会,听取情况并发表了重要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增加价值和治理基石等新理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推进内部审计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现代内部控制审计转型与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内部审计机构的共同实践,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内部审计工作在稳固和强化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引入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和新拓展的运营审计项目中,采用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式方法,探索开展了内部控制适当性与有效性审计;各上市公司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普遍开展了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部分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了风险管理审计。通过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条以相关理念和方法提升传统审计价值,逐步将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相融合,在整合提升中实现内部审计渐进式转型的路线图。内部审计在转型中悄然的发生着变化,提升了地位和作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逐渐成为“聚光灯下的职业”,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实施战略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4月,为了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支持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协会会同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09年春季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名企业事业单位代表,围绕“应对危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主题,共同研讨了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与危机管理中有效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的推动者。通过研讨和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实施内部控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12月,为了支持和促进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推进现行内部控制体系升级换代,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联合举办了“中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高层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华,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两家协会的会员代表近200人参加了论坛。李金华名誉会长做了《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的主题演讲,石爱中副审计长做了《期待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成为审计的主题、主流和常态》的主题演讲。财政部、国资委有关领导做了《当前企业风险管理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的主题演讲。为推动企业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正确把握风险管理发展方向,积极组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

2月至10月,协会在全国内部审计系统以“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10月,协会召开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近200名内部审计工作者参加会议,会议收到218篇论文,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获一等奖论文8篇,二等奖论文26篇,三等奖论文78篇,优秀论文提名奖106篇。

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在南京审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组织机构,充实了研究队伍,开展了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在引进国际内部审计理论成果,传导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走势,研究我国内部审计转型路子,开展内部审计发展战略研究等方面,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三)开展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内部审计实践。4月和6月,协会对2008年审计署批准立项的《中外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实现战略并购价值的内部控制研究》、《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政府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业务分类研究》四个重点科研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和结项评审。8月和9月,协会对2009年审计署批准立项的《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或方式》、《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上市公司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审计》、《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务》、《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方法》、《股东审计与集团公司治理研究》等8个课题,进行了公开招标和定向委托,目前,4个公开招标课题和4个定向委托课题,已按计划开始了各项研究工作。

(四)推进准则建设和质量评估,促进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2009年,协会以制订实务指南和修订内部审计准则为重点,本着成熟一个发布一个的原则,7月,发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2010年1月,准则委员会通过研讨原则通过了《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指南》、《内部控制审计实务指南》和《信息系统审计实务指南》草案,进一步修改后提交理事会审议。

为了适应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需要,增强准则强制性和权威性,加快准则国际化、法制化进程,从9月起,协会成立了准则修订小组,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9个具体准则进行了梳理和修订。

为了推动实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协会增设了质量委员会,11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了有关质量委员会职责任务和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举办全国性的质量评估培训班、遴选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专家、推动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试点等工作安排。

(五)以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为主导,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和机制。

2009年,本着适应转型、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压缩了普及型培训班的规模,增加了高级培训班的比重。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新开设了注重提高能力的课程,继续坚持以实务界和高校知名学者授课为主的原则,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0期,培训人员5千多人次,由于培训内容新、授课质量高、实用性较强,得到了参加培训人员的好评。

2009年,协会首次推出《建设项目审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和《国际内部审计基础》三门网络后续教育课程,拓展了培训途径。同时,对CIA考前辅导网络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后续教育网络培训有了可喜的开端,CIA考前网络辅导的发展情况良好。

在培训教材建设上,完成了《内部审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新编写,对2006年以来协会编写的培训教材和采用其他渠道选择的培训教材进行了梳理,为下一步培训教材的编写、修订和选择提供了依据。

(六)以推广CIA考试为抓手,推进内部审计职业专业化建设。

目前,CIA考试已被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所认可,一些内部审计机构采取一些积极的政策,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考试,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协会加大了对考试工作的宣传力度,继续在《中国审计报》和《中国内部审计》杂志开辟专栏,以鲜活的事例宣传通过参加CIA考试,树立先进理念、拓宽审计视野、更新知识技术、提高审计水平的典范,进一步扩大参加CIA考试人员规模。2009年,有23884人报名CIA考试,较2008年增长了3823人,各科参考率均在70%以上,再创报名参考人数的历史新高。

(七)以倡导转型发展为主旋律,着力宣传转型发展典型经验。

2009年,协会以《中国内部审计》杂志和网站为主要媒介,大力宣传和交流国内外内部审计先进理念、最佳实践和先进技术方法,促进提升新理念、借鉴新实践,追踪新热点,推进经验共享,达到共同提高。

《中国内部审计》杂志,以宣传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实践经验为重点,一方面对专题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等重点栏目扩充新内容,另一方面新开辟了法规建设、风险导向审计、乡镇审计等栏目,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和宣传力度。杂志全年采用各类稿件计4000多篇,约1200万字。

协会网站建设,在巩固提高现有栏目的基础上,新增设了IIA资讯栏目,增加对国外内部审计动态和经验的宣传。2009年,网站采集和更新信息3040条,累计点击2288万人次。为进一步发挥网站的功能作用,从下半年开始,协会启动了网站改版工作,为2010的改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9年,为了研究内部审计如何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更好的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协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就有关金融危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4月底,协会和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召开了“金融危机下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发布会,新华社、《中国内部审计》、《第一财经日报》、《新京报》、《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等11家媒体参加了发布会。调查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使得企业主要领导提高了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为内部审计地位提升和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大多数企业表示会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日趋成熟并正在向纵深发展。同时,调查报告还研究总结了中国内部审计转型的一般模式,提出了将内部审计转型分为四个阶段的建议:即内部审计传统业务的规范化阶段,传统审计业务提升与扩展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全面化、常规化阶段,最后过渡到成熟的风险管理审计阶段。每个阶段对风险的关注程度(成熟度)逐步提升。这次调查活动和结果的发布,对全社会了解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和所发挥的作用,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指导广大内部审计机构正确把握转型时机和力度,与时俱进的调整职业关注点,加快实现我国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八)借鉴与宣传并重,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

2009年,协会本着既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先进经验,又宣传中国内部审计成果的指导思想,积极的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5月,协会派团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IIA第68届国际大会,了解了国外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7月,协会承办了“2009年亚洲首席审计执行官论坛”,来自亚洲内部审计师协会联合会成员协会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以“内部审计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主题,分5个专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国内部审计在应对危机中的经验,彰显了内部审计潜在的职业能力。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华,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分别会见了IIA执行主席理查德·钱伯斯先生,双方就内部审计近年来的发展,以及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交换了意见。

9月,协会主办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内部审计研讨会,以“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作用”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方式方法”为主题,进行了理论研讨和实务经验交流,展现了两岸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发展态势,达到了相互沟通、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10月,协会派团参加了在吉隆坡举行的“2009年亚洲内部审计大会”,大会主题为“先进经验——向可持续的成功发展”。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亚洲内部审计师协会联合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执行委员会成员。

(九)做好书刊发行工作,为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为搞好书刊发行工作,协会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现场问卷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听取各方需求,使书刊发行工作更贴近内部审计工作实际。5月和9月,协会分别召开了省区市内部审计协会和中央单位参加的专门会议,交流了通联宣传工作的经验和作法,查找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工作措施。同时,与400多个相关单位建立了联系,进一步拓展了书刊发行的领域和渠道。2009年发行《中国内部审计》杂志42146份,比上年增长2.18%。发行各类图书13万册,支持和促进了内部审计职业知识体系建设。

二、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协会“2005至2010年”工作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制定协会“2011至2015年”工作规划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协会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倡导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内部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引领内部审计肩负起后危机时代新使命,关注风险、关注危机、关注组织战略目标,关注可持续发展,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升级;坚定不移的以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重点,以开展全国内部审计“双先”评选活动为动力,以推动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为抓手,以筹备承办2015年国际内部审计大会为契机,以创新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为保障,为全面实现协会五年工作规划目标,开创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新局面而努力。

新的一年,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协会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力度,与时俱进的提出指导意见。

目前,风险管理已成为全球重视的热点议题。为了应对风险成为公司治理的中心要素,内部审计应从控制导向转向风险导向,协助组织管理风险,应成为内部审计的重心。协会应以“立场公告”的形式,对内部审计提出指导意见。当前,内部审计职业关注点:一是应积极支持和参与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帮助组织升级和完善现行内部控制体系,推进组织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促进组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二是行政部门和事业组织应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审计重心逐步由“防弊查错”转向评价和改善组织治理能力,促进控制环境的持续改善,帮助组织强化和维护控制的有效性;三是企业单位应积极探索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监督和评估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帮助组织管理和控制风险,逐步实现审计重心由事后评价控制转向事前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四是积极组织和推动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充分调动组织内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企业全员的自觉活动;五是大力推进内部审计技术信息化,积极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逐步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自动化;六是认真开展内部审计自身有效性评价,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提升职业社会认可度。

(二)开展全国内部审计“双先”评选,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内部审计系统内,开展“2008年至2010年”全国内部审计“双先”的评选活动。评选工作要坚持自下而上,全面覆盖,形成氛围;要以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为标准,以转型发展的业绩为依据,以审计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支持,以提升内部审计整体素质为目的。通过评选,全面总结近年来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经验,检查评价内部审计准则落实执行情况,推动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双先”评选的社会认可度,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升级。

(三)以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为路径,指导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2010年,围绕“风险导向审计实务探索”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理论研讨活动。加强内部审计分类和发展战略研究,继续与相关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合作举办高峰论坛。通过广泛的理论研讨与交流活动,使内部审计人员树立“内部审计新功能应以协助组织风险管理为重心”的新理念,明确内部审计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釐清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中的定位和作用,指导企业逐步构建起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同时,对2009-2010年科研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评审,适时启动2011年科研课题的招标工作,编辑出版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及内部审计论文汇集,扩大理论研究成果的共享面。

(四)以适应内部审计新实践为导向,完善修订内部审计准则。

2010年内部审计准则建设,一是继续对《内部控制审计指南》、《经济责任审计指南》和《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进行研讨和完善,力争年内定稿,提交理事会审议通过后发布;二是继续对《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修订,为修订“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加快准则国际化、法制化进程打好基础。

组织专家完成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的起草,举办质量评估人员培训班。同时,加大对开展质量评估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充分认识到开展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要性,适时选择先进单位开展质量评估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和实施以质量评估为抓手的内部审计准则执行机制。

(五)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化。

总结近年来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按照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需求,本着提升高级培训班比重、扩大与企业集团合作办班范围、推广系统自办、协会协助的办班形式,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个性化、差别化教育培训格局,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化。同时,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培训,创新网络教育形式,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扩大网络教育规模。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80期、培训人员6000人次。

(六)加大CIA考试推广力度,加强获CIA资格人员后续教育。

总结创新CIA考试的宣传方式,积极采取以举办考前培训班、组织获得CIA资格人员报告会、印发CIA考试知识手册等形式,继续加大CIA考试的宣传推广力度,力争报名参考人数达到25,000人。2010年要结合协会网站改版,推行CIA考试网上报名,网上传输考试信息。同时,要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试考场管理,维护国际考试权威性。继续完善CIA后续教育制度,探索创新后续教育机制,真正做到规范有效、不走过场,充分发挥CIA考试的职业支柱作用。

(七)以宣传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促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

2010年协会宣传工作,要以宣传风险导向审计实践为重点,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新的内部审计功能,应以协助组织管理风险为重心,内部控制应与风险管理相融合,传统内部控制体系应升级换代等理念;另一方面宣传借鉴国际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成熟经验和技术方法,宣传国内企业转型发展路径和实践。要以宣传国内最佳实践为主,增强宣传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内部审计》杂志,要以“巩固老订户,发展新订户”为原则,发挥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和中央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两方面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宣传,使发行网络逐步向社会各界延伸,力争杂志的征订数量达到5万份的目标。适时召开通联宣传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以开发和提升网站功能为目标,加快网站改版工作,充分发挥网站的信息宣传、培训教育、会员沟通、协会管理等功能,为实现协会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打好基础,力争网站点击率有较大提升。

(八)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提高境外培训和考察的效果。

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IIA国际大会和亚洲内部审计大会以及亚洲首席内部审计执行官高峰论坛,组团赴境外培训和考察,学习国际风险管理先进理念,借鉴发达国家风险导向审计经验。同时,也要借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考察的机会,大力宣传我国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取得的进步和成效,积极参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修订工作,提高我国在推进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话语权。

积极组团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内部审计研讨会,创新拓展两岸内部审计交流合作新形式,增进两岸内部审计同仁的共识和互信,扩大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共享面,推动两岸内部审计交流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

(九)研究制定2011至2015年规划,确立内部审计发展目标。

组织全国内部审计系统,对协会《2005年至2010年工作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总结。组织专门工作组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凝聚全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智慧,起草《协会2011年至2015年工作规划》(草案),今年年底前在网上征求全体会员意见,2011年初,提交五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

(十)启动“北京——2015年国际内部审计大会”的筹备工作。

协会成立大会筹备组,在学习借鉴近年来国际内部审计大会的举办经验、研究未来五年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走势、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研究拟定大会的主题及演讲专题,确定筹备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确保大会如期成功召开。协会要以举办“北京——2015年国际内部审计大会”为动力,推动我国内部审计加快实现转型升级,以国际先进的形象迎接大会的召开。各位理事,同志们,我国内部审计由于起步晚、基础弱等多种原因,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球内部审计成熟度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作用,推进内部审计升级换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由控制导向转向风险导向的基础日趋成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实施《企业内部

第四篇:杨受成与成龙携手为慈善 关注港影振兴铸银幕丰碑

杨受成与成龙携手为慈善 关注港影振兴铸银幕丰碑

杨受成:交友之道就是从来不怕吃亏

早在杨受成儿时,其父亲杨成就曾教导过他:所谓业内探花,就是在千家店铺之中,突围而出,一枝独秀则代表这个行业气数已尽。如果一个行业没有能和自己比肩的竞争者,那么就算再会当临绝顶,在一个黄昏产业中成为王者也不值得自豪。正因如此,世代从事钟表业的杨受成并不满足在港九钟表珠宝业界的卓绝地位,而是致力于开拓各项新兴产业,保持企业常新常变,也正因这种令企业时刻保持活力的经营作风,才令杨受成没有成为一枝独秀,而是保持着业内探花甚至业内状元般的竞争力。也正因为涉及的行业很多,杨受成的很多朋友都是商场上的竞争对手,如珠宝业有郑裕彤、报纸业有何国柱、电影业有成龙等等,但这些对手也因折服于杨受成的敦厚人品,渐渐成为了杨受成的合作伙伴。杨受成觉得不怕别人做的比自己好,只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成龙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家都基于这样的心态,和对方相交,不怕为对方担当又能互相尊重。在此基础上,双方建立起了深厚情谊。杨受成曾说自己与成龙相识于危时,大家经历无数次考验,建立了稳固的互信基础。

成龙杨受成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

正是因为杨受成与成龙多年来的情谊,以及双方均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2004年时,成龙、杨受成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成立。这个由成龙和杨受成捐款1200万人民币创建的基金会,主要用于支持和帮助中国的老人、妇女、儿童、贫困人员等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成龙表示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做个带动者、领头人,并呼吁各界人士都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其实成立联名基金会只是两位公众人物慈善事业的管窥一叶,杨受成与成龙作为公众人物,每每在祖国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长期以来,杨受成始终坚持“千年经典,公益慈善为先”的原则,多年来为祖国内地地区捐款两亿多元。

杨受成、成龙携手振兴香港电影业

除了杨受成和成龙的慈善事业,公众谈到这二位长者时,印象最深的自然是两位多年深耕香港电影业,为港片复兴所尽的一份心力。两人对香港电影都有着特别的执爱,曾联手为两岸三地的影迷奉献出多部精彩的电影作品。如成龙主演的《新警察故事》、《十二生肖》、《新少林寺》等,都是杨受成投资出品的经典佳作。其中《十二生肖》更是意义重大,不但创下华语贺岁片首日票房新记录,同时这也是成龙多年来拍摄的第100部电影作品。两人合作这部具有史诗意义的影片,足能证明杨受成和成龙回馈香港电影市场的一番苦心,更是两人友谊的绝佳见证。

。‘[.p[‘po[lo;lkp[0-090-

下载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成影视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技术创新和银幕奇观成影视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