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高考招生考分权重下降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

时间:2019-05-12 19: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校高考招生考分权重下降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校高考招生考分权重下降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

第一篇:多校高考招生考分权重下降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

多校高考招生考分权重下降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

2014年高考招生一批次录取仍在进行中。据财新记者了解,已有多所高校在提前批中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招录到了自己满意的学生。

此种录取方式打破高考单一评价,成为业界所期盼的高考改革主流,且近年来各地试点规模悄然扩大。

高考考分评估权重下降

所谓综合评价,是高校统筹考虑学生高考成绩、高校自主考试成绩及高中学业成绩,将三项分数按一定比例折算得到综合分数、择优录取。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在内的四十余所高校,都拿出一定名额和专业,探索“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这一高招录取模式最早进入公众视野,乃是2012年。当时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率先提出的录取方案中,考生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60%、高中学业成绩占1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这些分数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并作为录取的依据,择优录取。

“6+3+1”的模式最终得到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肯定。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另外两所身份特殊的大学,西交利物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也开始在广东采用“综合评价”模式招生。

这两所学校所代表的,正是被称作“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学者杨东平介绍,近年来新成立的洋大学,如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都获得教育部批准,综合评价成为其招生的统一模式。

到2014年,已有7所大学在广东进行“综合评价”。和广东同样走在改革前沿的,还有浙江。浙江将综合三项指标的录取模式称作“三位一体”,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的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具体比例由试点高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确定,但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50%。

目前浙江省内参与“三位一体”录取的高校,已从2012年的两所增加到了34所,录取学生数则从260人增至今年的3470人。

一长串的试点名单中,除了南科大、“洋大学”这样一些身份特殊、带有改革意味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亦名校亦在其中。

打破“一考定终身”

在诸多高校看来,高考成绩的“门槛”作用仍然很重要,但并非唯一标准。

立校已十年的宁波诺丁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洋大学”,2004年便拥有提前单独招生资格。该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宁波诺丁汉大学曾一度“完全自主招生”,但现在却提出要参考高考成绩。他们发现,通过完全自主招生进校的学生往往“两头尖”,特别好和特别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都不在少数。而经过高考“把关”,参考高考成绩录取的学生,学习水平和成绩都更加稳定。

而高校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则能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体现高校的特色标准。浙江大学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今年的“三位一体”给每个院系高度自由,由各专业自行命题,老师们的参与度、积极性都非常高。如在医学类专业的面试中,专门提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如何解决看病难”等话题,以观察考生的价值取向和语言组织、逻辑思考能力。

至于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有的高校将其作为学生参加自主考试的门槛,有的将其折算进最终的综合成绩。在杨东平看来,对学生高中学业成绩、社会评价的重视,也有利于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

此种招生方式被看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主流模式。据了解,多所高校都有意在明年的高招中进一步扩大此种招生模式。

来源《财新网》

第二篇:高中会考综评或入高考评价 将改变一考定终身(范文模版)

高中会考综评或入高考评价 将改变一

考定终身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将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详见昨日本报报道),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重点会在哪里?12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3年会上,参与制订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杨东平透露,在即将揭晓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基本的方向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

一考定终身将被改变

羊城晚报:即将面世的全国高考改革方案重点会是在哪里?

杨东平:这一考试制度的总体改革方案还在制订之中,要等通过后才能做更详细的解读。但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其实在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很明确,改革的关键就是落实和细化。

羊城晚报:如何体现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所在?

杨东平:就是要平衡几个方面不同的利益,包括社会和家长强调的社会公正,高校强调的科学选拔人才,政府要引导基础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分分计较的评价模式肯定不是很好的方式,高考改革最主要就是要打破这种一考定终身制度,还有进行分类考试。

羊城晚报:怎么分类?

杨东平:至少分两大类,一类是高职高专,一类是普通高校,考这两类学校的学生不再绑在同一辆车上。高职高专可以大量改为单独考试或者注册入学,根据高中会考的成绩加上适当的技能测试即可。至于普通高校,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的招生跟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将有区别,有自己独特的选拔方法。

羊城晚报:大面积上本专科学生,他们的高考会怎么变?

杨东平:这类学生的高考将比较注重加强高中学业水平的评价。基本的方向是强化高中的会考成绩,还有高中的综合评价,再有就是高校的面试。把这三个方面纳入到高考的评价当中,从而改变单纯的一考定终身。当然,改革也要体现在中考、初中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方面。

羊城晚报:这样会不会导致压力下移?

杨东平:这个问题一直很纠结。很多人会说既然有高考,为何还要会考?但实际上只考一次的应试压力也并不会降低,所以分解成若干门学科来看相对而言有其合理性,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现阶段改善高考制度可能性比较大的选择。

改变招生录取制度更重要

羊城晚报:那以后的高考会不会一考变多考?

杨东平:首先是在科目上,最容易实现的就是英语,因为英语的多考有成熟的经验,比如GRE、托福等,所以英语具备多次考试的条件。如果英语取得突破以后,其他学科才有可能。目前来看,整体上搞两次高考的成本太高了。

羊城晚报:我们的高考改革都是集中在科目的调整上,价值大不大?

杨东平:的确过去那么多年我们的高考改革都是集中在科目调整上,但这次改革大家在讨论时都意识到,招生制度的改革比科目改革更为重要,这是核心所在。所以在科目问题上,英语一年多考、等级化评分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其他问题现在还不好说。

羊城晚报:当前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会否被打破?

杨东平:从最终追求上是要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改变依靠机器、分数的录取模式。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这违背了人才选拔评价的规律。改变的方式就是把一次性高考,加上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综合评价和高校面试。浙江正在探索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这显然比一次性考试科学得多。

改革录取模式高校缺动力

羊城晚报:十年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是招生改革的新模式,但还是备受诟病。下一个十年,你认为还能怎么改革?

杨东平:高校自主招生的目标和价值确实一直在游离。它的初衷是选拔特殊性人才,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偏才怪才。所以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个概念,变成新的掐尖,尤其是以书面考试为主变成了“小高考”,这些制度是需要改革的。今年教育部已经发文规定不允许自主招生进行书面测试。

羊城晚报:既然没有偏才怪才,为何自主招生的比例还扩大了?

杨东平:这涉及高校的自主权问题。有一种思路就是自主招生可以不经过高考直接录取,但这会引来对其公平性的疑虑。所以现在很多洋大学,或者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模式,都是把高考成绩占比例来录取,我个人认为这个模式会比较好,但这会完全改变招生制度。其实最理想的状况还要允许学生一档多投,自己可以做出选择,这个理想模式实现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羊城晚报:但可能高校不愿意这么干。

杨东平:没错,现在高校的录取一下子就完成,按照分数排队最简单,又没有争议,如果要面试,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在这轮以高考招生改革为重的改革上,关键是高校的积极性,同时今后的高考录取模式要逐渐过渡到以学科和专业为主,现在按学校录取为主是非常粗糙的。更科学的做法是学生和专业成为招生主体,而非只是招生办来决定。

羊城晚报:我们离这个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实现还有多久?

杨东平:最终实现是在2020年。可以明确的是不会“一刀切”,而建立在试点的基础上。比如英语的一年多考,要建立在标准化的考试条件上,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可能会率先推行,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教育的分类考试等。

下载多校高考招生考分权重下降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校高考招生考分权重下降 或打破一考定终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