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州环保局长吴文群畅谈生态德州建设
德州环保局长吴文群畅谈生态德州建设
德州环保局长吴文群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守护一方净土,还一方净水,建立生态和谐的家园是长久之计,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为了进一步响应山东省环境保护厅进一步加强全省环境保护的号召,建立生态德州,吴文群主持召开全市的环保大会,提出反贪污廉洁从政,致力兴建生态德州。
抓生态德州建设,作为环保部门来说,应有之义是通过生态德州建设来促进德州环保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是party委、go-vern-ment的重点工作和社会系统工程,可以放到多个部门负责。环保部门要主动担当,通过生态德州建设这种先进的理念和高层次的重视,以及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来推动环保工作整体水平提高。不能就生态德州建设抓生态德州建设,应该把德州环保工作和当地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要方面都统统纳入到生态德州建设的范畴中,一同安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节能减排、治污工程、河流水质、空气质量改善等都要纳入到生态德州建设工作中去。要增加和扩大生态德州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叫响生态德州建设的口号,高举生态德州建设的旗帜,完成好环保工作的各项任务,从而推动环保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建立生态环保德州,就要把好关,上基层做调研,做调查,积极听取群众反馈的心声,反贪污廉洁从政建设生态德州。
要严明纪律,廉洁从政。吴文群认为,越是环保部门承担任务重、责任大、影响广泛的时候,环保部门越要树好形象,越要从严带好队伍,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要把环保单位party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高度重视,决不放松。希望各县(市、区)局以及市局各科室单位都要对以往的行风建设、民主评议的成绩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对取得的成绩要不断发扬光大,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找出原因和症结点,认真整改,迅速见效。德州吴文群提出反贪污廉洁从政,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才能更有效的建生态德州。
德州环保吴文群局长提出反贪污廉洁从政是从当前出发,大局出发,为老百姓着想;吴文群认为,只有反贪污廉洁从政,踏踏实实为民办事,才能建立好德州的生态家园。
第二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凸显德州模式
为发展尽力 为明天负责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凸显德州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科 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15日,山东省德州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建国在中国(德州)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德州市生态文明发展情况时说,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 更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
2007年以来,德州市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提升生 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出了以生态理念为先导、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文化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发展模式。
强化理念 巧破题
雷建国说,如何破解发展中地区普遍面存在的扩张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矛盾一直是德州市苦苦思 考的问题,究竟如何破解这一矛盾?2007年8月,新一届德州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重 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德州今后的发展,决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快速繁荣,更不能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必须立足长远、强化生态发展的理念。为此,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坚持以 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引导大家
走出发 展误区、强化发展理念。
通过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不断强化生态发展的工作导向;通过健全完 善一系列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各级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使各级切实认识到抓生态文明‚有 抓头儿‛、‚有盼头儿‛,形成了自觉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产业转型成支撑
雷建国介绍,德州市坚持把产业生态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和抓手,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 化升级,积极构建结构均衡、组织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 现代产业体系。到2009年底,全市经济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三年前增 长54%、53%和43%,而万元GDP能耗和COD、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却比三年前分别下降了16.7%、16.5%、25.1%,万元GDP碳排放量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9.2和20.6个百分点,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6个百分点。
一是推动农业由低效型向生态高效型转变。立足打造京津济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的品质农业。
二是推动工业由粗放型向生态集约型转变。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工业经 济总量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通过推行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
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循环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创建,形成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推动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生态现代型转变。围绕建设鲁西北、冀东南服务业区域中心,大力实施‚ 服务业拉动‛战略,整合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德州市着眼于打造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生 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擦亮了中国太阳城这块金字招牌。
治理环境强功能
雷建国说,德州市近年来着眼于建设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强化生 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功能。坚持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环保设施建 设、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力度,城乡环境承载力明显提高。
从‚碧水蓝天行动‛到低洼地、河滩地、湖滨带建设人工湿地公园利用和开发,再到实施绿色通道、防护林带、经济片林、农田林网四大重点工程的启动,让德州年减少SO2排放6.5万吨,中心城区空气良好天数达到80%以上。在海河流域7省代表城市和全国所有 9个流域33个代表城市考核中夺得‚双第一‛。并一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 利用示范城市‛、‚中国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低碳中国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等称号。
突出氛围重实践
雷建国介绍,近年来,德州市积极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态文化,大力组织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深入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增强人们建设 生态文化、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大力倡导崇尚自然、爱护生态的社会价值观,促使广大群众自觉承担 更多的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资源、自然景观的空间布局,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比较集中的地 区进行规划设计,打造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和‚田园牧歌‛为特色的德州生态景观文化。重点 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中注入低碳、生态理念,在文化活动中注重体现生态特色。在城市中心加大以‚水、绿、文化‛为特色的景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引导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生态文化内涵,在形象策 划、产品开发、商标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生态理念,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和推广环保新产品,鼓励产品以及 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积极引导企业、单位、家庭及每个公民注重生态环保、厉行节约,共同创建绿色家园,提倡健康 文明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实践证明,德州市以前瞻性视野、战略性思维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走出了一条有德州特色、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
第三篇:在德上高速(德州段)两侧建设大型生态林场的建议
在德上高速(德州段)两侧建设
大型生态林场的建议
德上高速(德州段)施工已近尾声,年内即将通车,高速两侧的绿化提上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议将两侧绿化带建成大型生态林场,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德上高速G3W是国家京台高速公路G3并行线。我市为起点到江西省上饶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山东省“八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中“纵八”及“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贯穿武城、夏津两县,全长70公里,其中主线长41公里,支线长29公里,主线北起武城县鲁权屯镇辛厂村东,向南经武城、夏津,联网青银高速,终接夏津至聊城段。支线起于德州黄庄立交,在武城县漳南镇村东与主线相接。主线走向与卫运河(鲁冀交界)走向一致。预计年前将通车。
二、建设的必要性:
1、宣传生态德州的重要窗口:高速公路通车后,又将是一条南方省市进京的大动脉,车流量大,人员多,是宣传德州、扩大德州影响力的极佳窗口。
2、扩大森林面积的唯一途径:“三网”绿化(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主要是解决了全市绿化的框架问题,林场建设主要是解决 “片”的问题,解决森林资源快速提高的问 题。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林业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离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迫在眉睫。目前全市“三网”绿化已基本完成,再靠“三网”绿化提升森林覆盖率已经不可能,大规模的成片造林是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覆盖率的唯一途径。
3、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林场建设不仅可以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延长产业链条,还可以扩大就业容量。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仅土地流转金一项就高于农民自己种植获得的收益。同时,还能部分解决周边村庄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型。
三、建设的可行性:
1、有党委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德州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德州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要求林业建设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建设山东北部京津冀南部绿色屏障”。全市林业定位于“建设京津南部生态功 能区,构筑全域大绿网”。
生态林场建设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共同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2、有本地及外地市生态林场建设的经验:
禹城市傲龙生态园是一家民营企业,在禹城市二十里铺乡租地3000余亩建设生态园区,种植楸树、国槐、白蜡等树种,完全企业化运营,不仅企业获得收益,还开拓了周围农户的就业渠道,同时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东营市、滨州市从2011年开始建设生态林场,目前已经达到27个,面积达到了20多万亩,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生态效益外,还使周围农民脱贫致富。
3、有成熟的林业科学技术的支撑:从已建成的大型生态林场建设经验来看,目前的林业科学技术完全能够为林场建设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不论是土地改良、树种选择还是种植技术、管理措施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
四、建设思路:
总体思路是生态林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兴林富民为重点。生态效益为首,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多种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先期以政府投入为主,逐步实现收支平衡。建成一条生态景观带、采摘憩息带、科技样板带。
1、建设主体:德上高速(德州段)两侧大型生态林场由市政府统一调度实施,按地域分武城县、夏津县两个分场,由两个县政府建立林场管理机构分别具体实施。
2、建设规模:两侧各200米,可实现造林面积3万亩。
3、土地来源: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租赁等方法落实到林场。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和处置权,这是生态林场建设是否能够快速发展,并且做到今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4、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林业建设项目,寻求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根据《国家林业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林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生态林建设。我省东营市已经与农发行、国家林业局签订了60亿贷款发展林业的项目意向书,贷款期限30年。国家林业局将河北省张家口、邢台市等发展837万亩国家储备林列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利用农发行188亿元贷款。德上高速(德州段)生态林场建设期间(至2018年末)投资大约1亿元。
5、建设时间:2016—2018三年内建成,2016年夏秋组织发动,流转租赁土地,详细规划,冬季土方施工,冬季植树。2017年春季土方施工,春季植树,秋冬植树,补植。2018年春季植树,补植,秋季补植完善。
第四篇:中特等大学政治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结课论文,结合德州等地区产业发展,阐述其内涵,建设途径,注意问题等等
学号:201205****
2012级研究生中特课程论文
题 目: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与启示
——以德州市为例
学院(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业年级:*****************2012级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与启示——以德州市为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 要:德州是世界较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全国惟一一个被国家有关协会组织命名为“中国太阳城”的城市。在取得辉煌经济成就的同时德州市也正面临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阻碍与制约。为了整治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德州市近年来十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千方百计创新观念, 寻求方法, 以环保优先为统领, 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契机, 从源头上保护环境, 从生态上恢复环境, 努力探索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之路。德州市坚持把产业生态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和抓手,大力度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同时着眼于建设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城乡环境承载力明显提高。积极引导企业、单位、家庭及每个公民注重生态环保、厉行节约,共同创建绿色家园,提倡健康 文明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实践证明,德州市以前瞻性视野、战略性思维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走出了一条有德州特色、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本文经过对该过程进行研究,全面阐述了德州市的探索途径与对全国其他地域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德州;生态文明建设;途径;启示;清洁能源产业.Way and inspiration of promoting conservation culture ——Take Dezhou City for example Abstract:Dezhou is a large solar heater maker in the world ,and it is also the only city named as “solar city of China ” by related organization.As gain a ecologic prosperity ,it faces a severe stress and barrier from the local ecologic holding capacity.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limit pollution ,Dezhou city made great effort and pay attention to conservation culture promotion.It has been on a long way searching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y making a better and conservative lifestyle.Dezhou insist on industrial ecology as the core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conservation culture, big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At the same time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dhere to a prominent position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ctively guide enterprises to the unit, the family, and every citizen to pay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y, and jointly create a green home, and to promote a healthy and civilized life and entertainment.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a forward-looking vision, strategic thinking, Dezhou development of eco-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ervation culture, out of a Texas road of development with remarkable results.In this paper, after the process to conduct a study and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Dezhou explore ways and other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Key words: Dezhou;conservation culture promotion;way;inspiration;clear energy industry.1前言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道德文明、生态消费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方面的全方位建设。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创建,大力弘扬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三部分。可以说,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不仅是对我国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且还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全世界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 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措施, 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
德州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带几何边界, 通过抓住三次大的发展机遇, 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市, 从工业市到经济强市, 再由工业强市到新能源产业市的跃升。在取得辉煌经济成就的同时, 德州市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曾给当地生态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经济的发展也正面临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阻碍与制约。为了整治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德州市近年来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千方百计创新观念, 寻求方法, 以环保优先为统领, 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契机, 从源头上保护环境, 从生态上恢复环境, 努力探索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之路。
2德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2.1 实行严格的区域生态环保制度,产业结构向着清洁能源等方向升级
第一, 在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平衡点上, 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优化发展的关系,对环保方面不达标的项目与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例如德州原造纸厂,化工厂等,政府对其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污处罚力度,直至停业关闭。加大对区域内现有工业企业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 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预警。第二, 发展以太阳能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群。德州市太阳能产业起步较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德州以太阳能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开始起步。2005年9月,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太阳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村能源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命名德州为中国太阳城,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热、光伏、光电为主的产业集群,太阳能及相关企业12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多亿元。特别是在太阳能扩大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太阳能每年生产并推广太阳能集热器70多万台套、累计推广2400多万平方米,约占全国的16%,是整个欧盟的总和。第三, 推进新城市与新农村规划, 建设一大批生态公园、生态农业园、生态农庄、葡萄种植园、阳光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 改善人居环境与公共生活品质。
2.2注重政府职能的调整,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新的战略举措, 事关全局, 事关长远, 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协作。近年来德州市组织实施了“百万屋顶”计划、“千村浴室”工程和光电示范工程,中心城区新建住宅太阳能集热器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城镇达到50%以上;中心城区太阳能灯超过1万盏,形成了独特的“太阳城”景观。全市每年推广应用太阳能可节约标准煤64万吨、节约用电2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71万吨。去年12月,德州市太阳能应用获得我国唯一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皇明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研发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供应商。
2.3加强科技支撑, 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
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文明, 实现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归根到底需要依靠强有力 3 的科技支撑。德州太阳能产业主要是光热领域,在该方面德州有竞争优势、很多方面掌握着行业话语权。比如在自主创新方面,目前德州市承担国家863等太阳能科研课题20多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太阳能领域相关课题德州涵盖了85%。重点发展德州大学等科研单位,依托科技力量,优化城市生态规划质量,提高科学支撑水平,为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4转变观念, 重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观念本质上来源实践, 会对具体实践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 打破只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 将城乡和周边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市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及其周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 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建氛围;另一方面, 组织开展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文明生活理念。另外, 以村庄整治为契机, 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着力优化农村水环境, 狠抓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沼气池等新的农村能源技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5创新生态环境投入机制, 确保资金来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证, 积极拓宽和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是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关键所在。德州太阳能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皇明、亿家能等为骨干的企业群。由皇明太阳能集团倾力打造的 “中国太阳谷”,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财政部列入我国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项目。目前,位于太阳谷的世界太阳城大会报告厅、展览厅、绿色五星级酒店等建筑已投入使用。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综合节能达到88%。中国太阳谷、绿色能源基地已然成为德州的招商名片。今年以来,德州已经引进了博硕太阳能、丹麦风力发电设备等新能源项目6个,总投资25.2亿元,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制造基地。
2.6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培养, 营造浓郁的生态文明共建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对于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的一种反省式选择,它集中于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重新认识, 并且从社会秩序的角度寻找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主张公众参与社会政策决策讨论和制定, 增加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一是加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参与力度,新的基地集太阳能光热高科技孵化、相关配套产业于一体,涵盖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照明、太阳能建筑、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温屏节能玻璃、太阳能空调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众多门类。二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镇、先进集体以及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反之,对于受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的集体与个人则将定期在公共媒介上公示。通过打造和树立生态典型, 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文明齐抓共管意识, 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从而促进生态环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3德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
3.1坚持机制创新与群众参与
首先, 政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把保护环境与保持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观念、理论、体制与机制的不断创新,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其次, 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尤其是要树立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广大企业在接受广泛社会监督下,还应该自觉地转变企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不断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 积极主动地将节能降耗真正落到实处。再次, 激发更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共建意识。要更好地满足基层民众的生态需要, 必须注重提倡生态文化、生态文明, 从弘扬生态文化的意义上来认识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重要性。3.2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德州是世界较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全国惟一一个被国家有关协会组织命名为“中国太阳城”的城市,在太阳能产业发展和综合利用产业集成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皇明集团建成了目前世界太阳能光热领域检测项目最全、标准最高、设备最先进的专业检测技术中心。全球首个顶级太阳能科研机构国际太阳能技术科学院落户德州。目前,位于太阳谷的世界太阳城大会报告厅、展览厅、绿色五星级酒店等建筑已投入使用。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综合节能达到88%。中国太阳谷、绿色能源基地等集群发展模式已然成为德州的招商名片。依托中国太阳谷,正在建设世界级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检测中心、制造物流中心、科普教育中心、观光旅游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3.3加强法律监督作用
完善生态监管体制,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的环境监管力度, 应努力建立和完善对危害公众健康和损害生态环境各种违法行为的监控体系, 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对于那些对生态环境存在重大影响和破坏的行为主体进行严格的市场追偿制与法律问责制。3.4 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创新办法, 进一步拓宽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尤为重要。德州市继续保持财政上的增加投入和优先投入。政府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财政投入规模的同时, 继续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引入市场机制, 研究探索资源税费、环境税费构成的绿色税收 体系以及资源、环境使用权的交易制度, 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运行机制。在提高企业参与环境污染责任险 比例的同时, 增加环境污染责任险发挥的实效。同时继续加大生态环境的社会共建力度。政府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和项目前期经费、政府投资股权收益适度让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 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3.5 建立正确的政绩评估和绩效评估体系
摒弃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 也要求政绩与绩效评估体系做出相应的变动。一方面, 建立起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 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 将企业的生产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与贡献程度加入生态环境考察指标, 加强企业生态目标责任考核, 并制定有关惩罚和激励措施, 加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4结语
德州市坚持把产业生态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和抓手,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 化升级,积极构建结构均衡、组织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 现代产业体系。德州市近年来着眼于建设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强化生 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功能。坚持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环保设施建 设、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力度,城乡环境承载力明显提高。积极引导企业、单位、家庭及每个公民注重生态环保、厉行节约,共同创建绿色家园,提倡健康 文明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实践证明,德州市以前瞻性视野、战略性思维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走出了一条有德州特色、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11/01/18728717_0.shtml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bdd33140b307e87101f696fd.html 德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无忧建材网:http://news.51zsjc.com/html/20106/81692.html 中国能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show.php?contentid=213704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和谐发展 [M].德州日报, 2010, 12, 26.为发展尽力 为明天负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凸显德州模式[M].德州出版社, 2011.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曾凤括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 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董迎春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