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俐落泪拥抱张艺谋真爱归来
巩俐落泪拥抱张艺谋真爱归来
(2014-05-23 08:32:15)
转载
标签:
戛纳影展
张艺谋
巩俐
落泪拥抱
归来 ▼ 分类: 娱乐◇八卦
廖小利/文
20日当晚10点,《归来》剧组盛大亮相第67届戛纳电影节红毯,这是时隔多年后张艺谋与巩俐的再度携手亮相国际电影盛会。该片放映后获得好评,而巩俐看完后更深受感动当场落泪,与张艺谋激动拥抱。
巩俐哭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张艺谋不只一次把巩俐弄哭了。此前的一次,是《黄金甲》的发布会,老谋子说,他曾发愿,要让巩俐当一次女皇。同在台上的巩俐当即就控制不住,流下两行清泪。
在中国娱乐圈,张艺谋、巩俐无疑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关于他俩的爱情,更是让人嘘唏不已。众所周知,张艺谋、巩俐曾经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为了巩俐,张艺谋
不惜丢下结发妻子,然而最终巩俐却嫁作商人妇,老谋子却只能在一个个后来的谋女郎身上寻找巩俐的影子。
1995年,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后一个镜头后,张艺谋宣布与巩俐分手。纵使两人分道扬镳,但从电影中我们依旧能觉察到张艺谋对巩俐的偏爱:所有电影歌曲都交给巩俐演唱,几乎后来所有的谋女郎都十分酷似巩俐。
在拍《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张艺谋邀请巩俐出演皇后,除了看好巩俐的表演才华之外,更是出于信守诺言。在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十年前,张艺谋曾答应过巩俐:有一天我要让你当“皇后”。张艺谋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实现这个诺言。可见,张艺谋对巩俐的一往情深和信守诺言。
同样,在巩俐的心中,她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曾让自己爱的死去活来的男人。我们都知道,去年一则超生的新闻几乎将年逾60的张艺谋击垮,当他试图东山再起的时候,巩俐挺身而出:“我觉得我只有演好了《归来》,我才能成为最好的演员。”
张艺谋果然不负众望,《归来》上映后好评如潮,媒体纷纷赞誉:王者归来。在《归来》中,张艺谋给了巩俐无数多的大特写,把她拍得很美。显然,多年之后,张艺谋对巩俐的一往情深依旧未变,他在通过电影的形式,试图找回旧时光的感觉。
戛纳影展上,在无数的闪光灯中,看到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男人,巩俐再次当场落泪,与张艺谋激动拥抱。那一刻,让我读懂了:有些爱,不一定要朝夕相伴。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明白,电影《归来》让张艺谋、巩俐真爱归来!
第二篇: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从两周前就打算看张艺谋的新作《归来》,而且十分强烈。因为看了之前的预告片之后,深深的感到这部电影就是我最喜欢的早期张氏电影,如大红灯笼,活着,一个不能少等等。十分质朴,没有大场面,十分走心。
今晚终于去1912中影巨幕观看了《归来》,果然,这部电影没有辜负我对它的期望值。
当焉识逃狱至家中敲门,婉瑜在屋中内心挣扎,是女儿未来重要,还是自己的爱人重要,最后她选择了不见。就呆呆的站在那里,哭泣,有喜悦,有无奈,有不甘。当看到焉识从门缝递进来的字条时,她彻底的崩溃了,开门后,焉识已经走了。她决定一定要赴约,去看一眼焉识。
终究,还只是看,由于女儿的举报,她俩十几年的分离只是有那短暂的“看”,眼神交流也基本谈不上,有的只是双方的呐喊,呐喊着憋了十几年的念想。
于是,焉识被抓走后,冯婉瑜的那句,“我再也不能把焉识锁在外面了”道出了她的所有。
文革结束后焉识平反归来,迎接她的是另一场不幸,她的爱人,婉瑜,因为被方师傅欺凌,以及对焉识的想念,精神出了问题,健忘,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不认得了焉识。
焉识听婉瑜诉说着对焉识的思念,却又不能让婉瑜相信自己是焉识。于是,焉识便和婉瑜共同踏上了漫长的相逢不相识,纯粹心灵沟通的生活,每个月5号去他们会一起去火车站接“焉识”,平时里焉识就跟婉瑜读“焉识”写给她的信。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于死的距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不能直面说出我爱你,只能通过虚拟的“焉识”来间接表达。
在社会中,作为普通百姓,在政治面前是渺小的。正常的生活因为上层的错误指示,彻底打破。一对恩爱夫妻,愣是硬生生的被分离了二十几年。
但是对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我们可能不可以撼动上层,但是我们可以保存着内心的一切。你可以羁押我,体罚我,打我,杀我,但是你不能改变我的内心。于是,焉识和婉瑜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我们夫妻对彼此之间的爱与思念,不随日减。
焉识与婉瑜之间简单而强烈的爱,就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动力。
对焉识来说,虽然你不认得我,但我可以代替“焉识”去做“焉识”能为你做的事情,只要这样,做什么都无所谓。
在当今的时代中,讲求物质,不走心的生活节奏中。感情层面的生活受到了其严重的腐蚀,彼此能保持一份简单而长久的爱,是很困难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张导的电影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至少我已吸收了它。
爱,不是商品,不是物质,是信仰,是至高无上,也是质朴,简单。爱是哲学,只要有爱,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爱不是付出也不是回报,爱是自发,没有任何动机的。或者说唯一的动机就是爱本身。
我爱你,没有为什么,没有爱哪里,就是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的爱你。
第三篇:老去的张艺谋归来
老去的张艺谋归来,时代却已走远
在幽黯的电影院中看张艺谋《归来》,有一些影院中不常见的老年观众散落在周围,我突然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我好像回到了1979、1980年,那是我自己的青春时代,也是这样的“伤痕”故事在文学和电影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时刻。张艺谋的这个故事格外地和当年的“伤痕文学”时代的小说和电影相似。其实北岛有一篇小说的名字就叫《归来的陌生人》,其实格外准确地陈述了张艺谋的这部电影的主题,而那个北岛的故事也和这个故事有些相似。当时那些归来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地发生着。现在我们已经和那时有了三十多年的距离。依稀记起张爱玲的有名的关于绸缎的说法:料子是好的,但在箱底压得久了,有点陈旧了。似乎这个故事可以用这个说法来形容。
当然这也是张艺谋在奥运开幕式的高峰之后经过了多次尝试和一个较长的停顿之后,回到了他的电影的起点处的“归来”之作,连女主角都回到了《红高粱》里的巩俐。这既是张艺谋回到自己的电影的最初的起点的作品,也是他回到了我们共同的走向改革开放的起点的作品。在当年,这样的伤痕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集体的记忆,也是当时我们通过对于历史的感伤的凭吊来面对未来的努力,但今天,它似乎变成了已经老去的张艺谋对于自己的来路的那些经验的回溯。这些经验对于张艺谋或严歌苓来说都非常熟悉,但对于中国今天的以80后和90后为中心的电影观众来说,是一些相当遥远的故事。
这是一个仍然有张艺谋惯用的推向极致的美学追求的作品。这个关于记忆与遗忘的故事有似乎让人难以置信的强烈的感觉。失忆的母亲,归来的父亲和盲目而又天真的女儿,都在承受着记忆和历史的痛苦,在痛苦的故事已经过去的时候,他们却依然难以从伤痛中走出来和得到康复。这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无尽的苦难
中的平凡的一章,在那个时候,大历史是如此地横亘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以一种残酷的方式让他们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这是以伤痕的难以平复,美好的一切已经难以追寻为代价的。母亲的痛苦在于她忠贞于感情,由于记忆的过于刻骨铭心而不能不失去了记忆本身。父亲的痛苦在于他力图回到他已经离开生活,归来会让生活恢复常态,但这常态是永远不可恢复的。女儿的痛苦在于她由于正常的自我争取,却是以出卖父亲为代价的。这个故事的复杂性来源母亲对父亲的感情的坚持只剩下对于”陆焉识”的符号的坚持,但真实的陆焉识出现的时候,却无法和这个符号对应。陆焉识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来自古汉语的隐喻,“焉识”当然是一个疑问,“焉”在疑问句中是“哪里”“怎么”之意,这个故事的关键就是主体怎么认识他人,从何认识他人的创伤的陈述。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已经不可认识,是这个故事的核心。
母亲对于符号的执着,和对于“陆焉识”和方师傅的混淆和误认造成了绝对的痛苦。语言脱离了实在,符号脱离了现实。而那个以“恶”的面貌通过母亲的恐惧作为符号出现的方师傅,却也由于新一波的政治的变化而脱离了家庭,让父亲没有了复仇的机会和愿望,这是真切的悲哀。这里的大历史对于人的命运的捉弄让这些普通的生命变成了一段历史的牺牲。张艺谋其实是希望带着我们重回二十世纪的中国的苦难之中,他试图在这个新世纪里重述那个关于伤痕的老故事,也是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和中国人在二十世纪所承担的历史的痛苦相遇,在这里凭吊历史,让隐在心中的历史的伤痛得到一个超越的机会。
其实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更多地来自女儿丹丹的视角。这个女儿见证、争取、承受,但其实她正是和张艺谋等人是同一代人,他们的青春错失了许多,但在一个新时代找到了新的可能性。我突然想到这个新时代给了丹丹和张艺
谋这样的人新的机会,让他们在新的历史中扮演新的角色,于是才会有《红高粱》和《英雄》,才会有奥运会的开幕式。故事的最后母亲没有康复,她和真实的陆焉识仍然到车站的大门前等待一个符号的陆焉识。当那扇大门关上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2013年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在那里,一扇大门打开了,这是为成东青和他的两个同伴开启的大学之门。从那时开始展开了一个天翻地覆的中国故事。陆焉识夫妇停在那个关闭的大门前,但新的大门从此为中国人开启。于是我们走到了今天。
我突然觉得,经历了这么多的张艺谋老了,他愿意终于有机会回去看看那扇关闭的大门,去厘清他的记忆和过去。他已经历经沧桑。和黑泽明或安东尼奥尼一样,在老年时回到自己的记忆去讲述。但他所面对的今天的中国电影却是有《中国合伙人》和《小时代》的新格局。这其实也是历史的变迁带来的,我们终于有机会有了更为平常的人生,更为世俗也更为具体的生活。
张艺谋老了,他可以面对自己,时代却正在向前。
第四篇: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读过小说《陆犯焉识》的人就会知道,根据这部小说去改编电影有多难。太多的细枝末节和心理活动,放到影片中去表现难免琐碎不堪。而张艺谋的新片《归来》却用出人意料的回溯方式,讲了一个与小说相较似是而非的故事。从改编的角度来看,老谋子交出的答卷并非十分准确,但以一部电影来说,《归来》无疑是感人的。
理解不一样
一百个人看《归来》会有一百种理解。年轻人看到的或许是无望的爱情长跑,平反归来的陆焉识急于进入爱妻混沌的记忆世界,苦苦守候的冯婉喻坚持自己的回忆和等待,两条相互守望的爱情轨道注定无法在清醒的现实中重合,辛酸而令人揪心;年长者或许能读出故事背后的隐喻:浩劫后的重生,苦难中的希冀,不幸的往昔以千百种方式影响着每个人,被碾碎的过去紧紧啮合着普通人的当下与未来。故事呈现的只是小说的冰山一角,却因两个人互相的不离不弃而呈现出极强的张力,足以在2个小时里把人摁牢在座位上,直到结束,都会因沉浸于剧情而久久无法起身。
含蓄不张扬
和张艺谋以往的张扬镜头不同,《归来》的叙述和场景极尽朴素:没有观众熟悉的“中国红”,没有想象中的花前月下,主人公连形体接触都很少,但平静内敛的表象下,是张狂汹涌的情感暗潮。一个背影、一次拥抱、一个凝视、一段《渔光曲》,都让人耸然动容。最典型的桥段是在最后,面对缓缓关起的铁门,夫妻二人在雪中默默等待。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毫无意义,一个时代的残酷和荒诞,成就了片中人物的无奈和承担,就是这份承担下的坚持和忍耐让人肃然起敬。
片中唯一的一次尖叫,是丁嘉丽扮演的“老方妻子”发出的。陆焉识拿着“饭勺”去复仇的结果,是看到仇人妻子哭喊着质问“专案组什么时候能放了他?”略带诙谐的调侃,好像是在一棵大树上嫁接了一朵花,令人有些意外。在“报应不爽”的默契中,温良之外的爆发让人回味良久。
表演不含糊
和饰演陆焉识的陈道明比起来,扮演冯婉喻的巩俐更令人印象深刻,她把自我打成粉末,揉捏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的人——一个平静、忧伤、克制的中国传统妇女。她身上似乎总笼罩着一层薄雾,看上去淡淡的,毫不张扬,但一蹙眉、一转身都是戏。那个严歌苓笔下“安静本分、精巧细气、偶尔一瞥又‘艳丽大胆’”的冯婉喻,在她身上活起来,跳出来,所有的深情和刻骨的伤痛,不动声色地尽情挥洒出来。她的表演好像蚕丝织就的细密茧笼,缠绕住自己和观众的情感,密封发酵,内劲十足却毫不张扬。银瓶乍破水浆迸,情感便发酵成观众的眼泪,影厅中不时能听到吸鼻子和抽纸巾的声音。张艺
《归来》剧情梗概
陆焉识与妻子冯婉喻多年未见,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两人却失之交臂。等他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他。繁华落尽,他们怀着各自强烈而执着的爱,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
第五篇:张艺谋是否能真的“归来” 修订
近日,乐视曝光了张艺谋新作《归来》的首款概念版预告片。
“归来”这个片名很有意思。除了代表男主角陆焉识在电影中的归来之外,也代表着“两张”分道扬镳之后,张艺谋在文艺情怀上的“归来”。
张艺谋的电影,早期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菊豆》中透露着深刻、质朴、淳厚和真诚。中期的《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尚有结结实实的人文关怀。后面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则走上商业化道路。《三枪》之后,有人便评论说,“张艺谋已经完全堕落了,已经彻底迷失了”。
张艺谋重归文艺,对于影迷而言,无疑是值得期盼的事。如今,影视进入市场经济,商业题材大行其道,对于张艺谋和新东家乐视影业公司来说,选择文艺题材,是需要有勇气的。回归文艺,会不会是张艺谋的权宜之计呢?或者说他想借此机会把文艺拍成大片,从而达到票房口碑双丰收呢?最终又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呢?张艺谋和第一代“谋女郎”巩俐时隔七年的再度合作,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