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生早恋应对大全
浅谈学生早恋应对
学生陷入早恋一件容易和常见的事,对学生的伤害很大。首先要充分认清“早恋”对心理的冲击,对学习的搅扰,与其“闯入”后痛苦,不如早设警戒防线。那么,绑住自己的手脚,遮避自己的双眼,绝不与异性同学接触行吗?不行,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怎样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呢?以下是家里会提出了异性青少年交往的三宜三不宜:
1.宜泛不宜专青少年中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思想都有促进和帮助,也有利于情绪的振奋。而异性同学之间长期的专一交往,言谈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会由本来正常的同学交往发展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恋。广泛的异交往则能避免他们双双陷入早恋的误区。
2.宜短不宜长青少年中两个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有的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离,长此下去,从相聚到相恋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接触时间短些,范围广些,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使人有更多的受益。
3.宜疏不宜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正常现象,但一定不要一门心思地钻在里面。男女同学有性别之差,人的一些潜意识往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被发掘出来。过于频繁地与异性往会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冲动。所以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低一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于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与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或进行粗暴干涉。但也应该提醒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并进一步告诉孩子,当你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产生愿意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千万别越出友谊的界限,跨入早恋的误区。
总之,“度”的掌握要要讲究,恰当!
第二篇:如何应对学生的早恋问题
如何应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这应该是每位高年级教师都会面临的一重大问题吧,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春意盎然、春心萌动的季节,即将要毕业的节奏,学生怎么能不抓住这好时机“表白”呢?这不,上个周班里就发生了这样一桩事,正好被我碰上,几名学生凑到一起抢一张小纸条,当时我还全然不知,以为他们在那玩什么游戏,前排的课代表跟我说:“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一听来了兴致,我最喜欢听秘密了,哈哈,他说:“老师,二班XXX给咱班XXX写情书。”其实对于这种事应该是见怪不怪的吧,所以当时我也没有很吃惊。然后径直走到刚才很热闹的区域中去,问他们在干嘛?他们只是笑了笑,那位女同学面色紧张脸刷的一下红了,好像要掉泪的冲动。我示意一位男同学把纸条扔了,然后开始上课。上课时,我并没有点名批评某些人,强调一些事,只是说了句:上安全教育课时我讲过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年纪该做的事,现在你们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学习,多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至于早恋的问题我也理解,毕竟我也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时间长了肯定有自己喜欢的或者有好感的同学,但最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应对?坦然面对把这个当成是鼓励自己学习的理由,而不要当成耽误学习的理由,陷进去无法自拔,当自己领悟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针对最近发生的这种现象,我是否有必要拿出一节课来在班级内讨论呢?
第三篇:关于当代中职学生早恋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于当代中职学生早恋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所有中职生的管理问题中,早恋成为一个最敏感,恐怕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由于大多中职生处在15—16的年龄段,这一期间的少男少女大多数表现为对异性的追求上,是他们青春萌动、产生了爱的意识时期,而且急于表达对异性的爱慕之情。在我班级里的学生和我教的学生当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向我们倾诉了早恋与学习的矛盾。其中大部分的学生在恋爱方面已经有了个人的隐私或尝试,“早恋”已经成为干扰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分析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受家庭婚育观念影响,恋而有爱。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乡镇中职学校,有很多的学生家长是早婚早育。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自然也就是对子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农村的传统婚育观念——早养儿早得力。往往这类家庭中的子女早熟。于是,极个别的少男少女过早地萌生了爱恋的心理,在异性中搜寻自己的如意伴侣,然后便是铁了心的相亲相爱。任凭你老师百般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在爱的激流中感情益深。最终荒废学业。早早辍学,他们的父母往往思想愚昧狭隘,对儿女的如此行为持赞赏态度。结果为了爱,抛弃了理想,断送了美好人生。
其次,受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恋而无爱。
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红尘白浪、物欲横流,各种思潮并存。有部分学生的家长生活在灯红酒绿,歌舞花香之地,对他们的子女能没影响吗?再加上许多现代传媒中的过于开放的奢侈、靡乱的内容,直接影响了他们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尽管他们受
家长的约束,教师的管理,去不了这些歌舞繁华之处,但他们不妨在校园暗恋,妙恋,模仿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男追女,女伴男,他们似乎觉得这样很浪漫。他们的表现只在心理上的相亲相伴,并没有心灵上的相亲相爱。其中不乏有人朝秦暮楚,如稍有矛盾冲突,便更换自己的异性朋友。这部分学生如果被老师及时发现,经劝导教育,他们会很快改正自己这方面的错误行为的。
再其次,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寻爱觅恋。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代中职学生男女之间交往过密,形成一种早恋之势,探其源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周围的环境影响。有的学生看自己同学是成双作对,而自己没异性朋友的关爱,似乎觉得很没有面子,便也想寻找意中人以此抬高自己身价。我无意中曾听到两位女同学的对话。甲女生问:你有几个男朋友了?乙女生回答:我有四、五个。甲女生说:我一个都没有,我们班也没有象样的男生。把你的朋友匀给我一个行不?由此对话,我们可以窥见中职生之恋一班。实属无缘之爱,无本之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而已,问题还是在于我们教师的及时发现与疏导,让他们游出恋的激流,爱的漩涡。
最后,受学校的管理机制影响,求爱应恋。
十指伸出,有长有短;一树之果有甜有酸。任何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会有极个别的思想品质低劣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大的道理似乎不起什么作用,他们对学校的纪律熟视无睹,天马行空,不受拘束。某些学校在某方面的管理上又对他们无可奈何。他们生性顽劣厌学,于是借谈情说爱来寻找他们的乐趣。他们新寻求异性朋友,大
多数是某些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不得不与他们交往,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作为学校。应该严肃校风,校纪,擦去学生心灵上的灰尘。
对中学生来说,避免这种烦恼是可为的。首先要充分认清“早恋”对心理的冲击,对学习的搅扰,与其“闯入”后痛苦,不如早设警戒防线。那么,绑住自己的手脚,遮避自己的双眼,绝不与异性同学接触行吗?不行,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怎样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呢?以下是我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总结出了异性青少年交往的三宜三不宜:
一、宜泛不宜专
青少年中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思想都有促进和帮助,也有利于情绪的振奋。而异性同学之间长期的专一交往,言谈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会由本来正常的同学交往发展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恋。广泛的异性交往则能避免他们双双陷入早恋的误区。
二、宜短不宜长
青少年中两个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有的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离,长此下去,从相聚到相恋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接触时间短些,范围广些,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学生们有更多的受益。
三、宜疏不宜密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正常现象,但一定不要一门心思地钻在里面。男女同学有性别之差,人的一些潜意识往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被发掘出来。过于频繁地与异性交往会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冲动。所以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低一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与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
必大惊小怪或进行粗暴干涉。但也应该提醒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并进一步告诉孩子,当你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产生愿意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千万别越出友谊的界限,跨入早恋的误区。
总之,青春期“早恋”是中职学生学习上一个迷人的克星,也反映了该时段,中学生性爱渴求和知识渴求的矛盾冲突。在攫取知识的黄金时段,中职学生不应该过早地放纵自己的性爱,而应该全身心地为未来的事业夯实基础。只有未来准备了,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关于当代中职学生早恋问题及应对措施
东丽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张璠
2011年5月19日
第四篇:家长如何应对中学生早恋
家长如何应对中学生早恋
中学生早恋可分成三种情况:
1、在家中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怀,希望在异性身上得到弥补;
2、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日式意思,或者自己对对方有意思,因此逐步走进感情的漩涡之中,甚至于陷入单相思一发不可收拾;
3、精神空虚、寂寞,心思没有投入到学习中,或者是因为从众心理看到别人谈朋友,自己学着别人恋爱。
知道了原因,可以有的放矢,采取以下措施:
1、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要给孩子讲道理,要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
2、家长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能偷看孩子的信件,跟踪监视孩子,更不能去学校或对方家中。最好的方法是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
3、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
第五篇:如何应对小学生“早恋”问题
如何应对小学生“早恋”问题
一般提到早恋,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发育提前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已经在小学的高年级段出现萌芽。当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早恋。为什么在小学阶段出现早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前几天,我班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哭着找我“孟老师:甲同学给我写求爱信。”“怎么回事?”在我的耐心询问下,这位女生哽咽着跟我说:“甲多次给我写信„我爱乙‟”
“怎么办?”我心里也一直嘀咕着,一边安慰哭着的女生:“不要怕,老师找甲谈,保证以后他不会再这样了。”一边想着对策。“如果我找到甲就给他一顿训斥,他将会怎么样?会不会更加判逆?不行,得想一个较恰当的办法让他心服口服才对呀!”于是,我单独找到甲交谈,在此过程中,我了解到:甲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缺乏,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是人见人烦。在甲对我没有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我问他:“你喜欢乙吗?”他怯生生地回答:“老师,我真的喜欢她。”我追问:“你为什么喜欢她?”他说:“她长的漂亮,穿的好,穿的干净,成绩也好。”这时我又因势利诱:“老师很理解你的这种心情,如果你真的喜欢她,就可以把她当作榜样,努力学习,改掉自己的缺点。等你长大后有了工作,能挣钱,形象也改变了,她也许也会喜欢你的。但是你们现在都应该把这种喜欢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你说是吗?”
因为甲在老师这里找到了契合点,所以他信服而羞怯地说:“老师,我一定照你说的去做。”后来,这位男孩真的很努力,而且逐渐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虽然“早恋”这个词在中学校园里已经不算什么新的词了,但像甲在小学就敢大胆地表达恋爱的却不多。但对待孩子早恋的萌芽,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依我担任班主任十几年来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种是对异性好奇。小学生到了高年级精力旺盛,一部分孩子未能把充沛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对异性感到好奇。于是,早恋便来到了他们空虚的心灵之中。向同年级的几个女生同时展开猛烈的“爱情”攻势,弄得几个女生也分了心。这样的孩子一般缺乏家庭的温暖,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更不讲什么道德。
第二种是爱慕虚荣。这种类型以女孩子居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流行的爱情歌曲和表现性爱的影视和书籍的诱导,少男少女的潜意识里也产生一种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甚至被追求的冲动需要。如果她平时在学校里因成绩好或表现好常受到表扬,或在家里能得到家长的肯定,这种需要就能得到满足,分心的危险也就小些。如若不然,加上外部因素的诱惑,比如,有人向她表示好感,甚至自认为别人在向自己表示好感,她就会分心。这些女孩还有
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爱听港台流行歌曲,爱看言情小说,这跟现在学生题材的健康文艺作品极度贫乏有关。
孩子出现早恋现象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家长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果您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不要如临大敌,一味斥责孩子,而应分析他(她)早恋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张扬,要冷处理,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一般说来,对精神空虚的孩子要加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并且要加强远大理想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的数量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一方面让他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另一方面应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孩子转弯是需要时间的,有时还会有反复。另外,优化家庭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生活环境里,那么,他是很难形成健康心理的。
作为教师我想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供家长朋友和同行们参考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学生出现早恋的萌芽本身来说是不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的活动中去,自然而然就会淡化这种感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班级活动,这些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心理调节游戏、说说自己的烦恼等。在活动中,要安排问题学生的角色,让他们担负一定的责任。通过系列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当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班级活动和学习上去后,早恋的萌芽就渐渐枯萎了。
2、建立和谐的大环境:
班级中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环境,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要教育学生宽容、热情、保持旺盛的进取心。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会放松,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的心情平和不走极端,这些对早恋的抑制有极大的作用。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小团体,是早恋产生的最好温床;而同学之间的嫉妒、讥讽是早恋的最好催化剂。如果,班级中出现了小团体的现象,需要教师往健康的方向引导。
3、对友谊的正确引导:
小学生的“早恋”开始一般都披着友谊的外衣,当友谊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这个人产生崇拜和迷恋,眼里只有他,心里只装着他,这就不是友谊了,而是“早恋”的萌芽。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友谊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友谊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不论生活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你要明白,你的朋友有什么特点,你要学习他什么;你的朋友,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事你需要从他身上吸取教训的。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我课余的时间什么时间用来学习,什么时间用来和爸爸妈妈交流,什么时间和朋友交往。当学生明确了这几个问题后,就会剥去崇拜的浮华外衣,把友谊界定在健康的纯洁的标准上。
4、家长的正确配合:
对于学生早恋的问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但是,切忌简单粗暴的处理。家长应该做的是多与孩子交流,消除他的寂寞感,让他感觉家长是关心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表现,推测陷入的程度。可以委婉的表示自己对这类事情的态度。许多的时候,教师的矫正已经初见成效,家长一知道,大发雷霆,问题迅速激化,把孩子推向了早恋的泥沼。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我想,青少年将不再出现令人担忧的“早恋”问题。
愿所有的孩子都一个充满阳光的童年,不要让早恋的小雨撒到他们的青青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