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须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须知
一、接警。110指挥中心接到警讯后,应准确了解、登记报警人姓名、电话、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辆类型、号牌、人员伤亡、是否运输危险化学品及事故简要情况。
二、出警。事故处理民警接到出警指令,白天应在5分钟内离开备勤(勤务)地出警,夜间应在10分钟内离开备勤地出警。
三、事故当事人应主动向事故处理民警出示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身份证及相关证件,如实陈述事故发生经过及有关情况,配合事故处理民警做好询(讯)问笔录,并向事故处理民警提交书面自述材料。现场勘查完毕,有关当事人应在现场勘查图上签字。
四、当事人认为办案民警与本起事故有利害关系或其它因素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可以书面申请其回避。
五、事故处理民警可对交通肇事车辆、事故当事人及其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可依法扣留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及机动车驾驶证。对车辆所载货物的数量、重量,经核实后应予以放行。
六、对扣留车辆的检验、鉴定和评估工作,应在勘查现场后3日内,由事故处理部门委托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备案的检验、鉴定或评估机构进行,且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超过二十日。事故民警接到检验、鉴定及评估结论书后2日内,应将结论书复印件送交当事人。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交管部门应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及扣押物品。当事人对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应在3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书面申请,重新检验、鉴定以一次为限。
七、事故处理部门应自现场调查之日起10日内或确定事故车辆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根据当事人行为在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对事故处理部门做出的事故认定不服,可以自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向上级事故处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八、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10日内,如对事故认定无异议的,可向事故处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参加调解可以是本人,也可以是当事人委托的代理人、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但不得超过3人。调解前,当事人各方应准备好委托手续、赔偿依据,如医疗证明、抚养赡养人数及相关证明等。
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九、因交通事故死亡的,调解从丧葬事毕之日起开始;对伤者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十、事故处理部门调解的期限为10日。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未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当事人可据此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诉前保全。
十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直接财产损失。赔偿金额按照当年损害赔偿费用标准(每年公布一次)确定,并一次性估算。以上所称的日均指工作日。
第二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范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均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火车与车辆、行人在铁路道口发生的交通事故,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条 公安部是国务院处理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某地以上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是同级人民政府处理本行政区域内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
第五条 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是:处理交通事故现场、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
第六条 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具体标准由公安部制定。
第二章 现场处理
第七条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八条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
现场,收集证据,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第九条 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真实情况。其他知情者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情况。
第十条 在追缉交通事故逃逸者或者抢救伤者等紧急情况下,交通警察有权使用单位或者个人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用后立即归还;对造成损坏的,应当修复或者折价赔偿。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的车辆、物品、尸体、当事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及有关的道路状态等,应当根据需要,及时指派专业人员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检验或者鉴定。检验或者鉴定应当作出书面结论。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根据检验或者鉴定的需要,可以暂时扣留交通事故车辆或者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检验或者鉴定后应当立即归还。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也不准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驾驶员和货物。
第十三条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应当预付医疗费,也可以由公安机关指定的一方预付,结案后按照交通事故责任承担。交通事故责任者拒绝预付或者暂时无法预付的,公安机关可以暂时扣留交通事故车辆。
第三十三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后即行生效。公安机关应当将调解书分别送交当事人和有关人员。
调解期满后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由调解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分别送交当事人和有关人员。
第三十四条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六章 损害赔偿
第三十五条 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
前款规定的赔偿项目应当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并一次性结算费用。
第三十七条 损害赔偿的标准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结案后确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必需的费用给付。
(二)误工费: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
助标准计算。
(四)护理费:伤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无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
(五)残废者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的,凭医院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
(八)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十年。对不满十六周岁的,年龄每小一岁减少一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均不少于五年。
(九)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为限,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对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抚养到十六周岁。对无劳动能力的人扶养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对其他的被抚养人扶养五年。
(十)交通费:按照当事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住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第三十八条 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计算,按照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分担,但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第三十九条 交通事故的伤者和残者需要住院、转院、护理的,应当有医院证明,并经公安机关同意。擅自住院、转院、使用护理人员、自购药品或者超过医院通知的出院日期拒不出院的,其费用由伤者和残者承担。
第四十条 因交通事故损坏的车辆、物品、设施等,应当修复,不能修复的,折价赔偿。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者死亡的,折价赔偿。
第四十一条 构成交通肇事罪,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由公安机关根据肇事者的交通事故责任提出赔偿意见,随同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公民因他人犯交通肇事罪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七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二条 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伤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十五日内,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医院证明和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在接到伤残评定申请书后三十日内评定伤残等级。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评定申请书后三十日内,应当作出重新评定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 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后,职工所在单位还应当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给予抚恤、劳动保险待遇。
第四十四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应当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但按照10%计算,赔偿额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地十个月平均生活费的,按十个月的平均生活费支付。前款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成自身伤害或者进入高速公路造成损害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 道路交通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经公安机关调查不能确认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其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六条 公安机关可以向重大和特大事故的交通事故责任者收取交通事故处理费。
交通事故处理费应当上缴财政部门。收费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检举和协助查缉交通事故逃逸者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道路”、“车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三条所称的道路、车辆。
(二)“有固定收入的”,包括非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和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两部分。非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单位按期得到收入的,其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及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奖金以交通事故发生时上一本单位人均奖金计算,超出奖金税计征起点的,以计征起点为限。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是指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在业人员,其收入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劳动力人均年纯收入计算。
(三)“无固定收入的”,是指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证明或者有关凭证,在交通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其收入能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包括城乡个体工商户、家庭劳动服务人员等。
(四)“无收入的”,是指本人生活来源主要或者全部依靠他人供给,或者偶然有少量收入,但不足以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
(五)“交通事故发生地”,是指交通事故发生所在的某某、自治区、直辖某地。
(六)“平均生活费”,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该地上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额或者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在本办法施行以前发生的交通事故,仍按照当地原有规定处理。
第三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图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图
编制:许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王超杰
当事人未在交 通事故现场报警。10 日 内 向公安机关交 通管理部门提供 交通事故证据。提供不出 证据 因现场变 动、证据 灭 失,无法 查 证 交 通事 故 事 实 的,应 当 书 面通 知 当 事 人向 人 民 法 院提 起 民事诉讼。提供 证据 公安机关 交 通 管理 部 门 自 接到 证 据 材 料之 日 起 进 行 调 查。
当事人或知情 人报警。
接到报警,受理 人员应当做好接 警记录,按规定填 写《受理交通事故 案件登记表》。
不属于交通事 故的,书面通知当 事人,将案件移送 有关部门或告知 当事人处理途径。
说明: 本图所称的“1 日”“2 日”“3 日”、、、“5 日”“10 日”“20 日”、、,是指工作 日,不包括节假日。报警电话: 122,0374-2656849 110,0374-4364539
属于交通事故 的,按处置权限指 派交通警察调查 处理; 小时内办 24 理立案手续,填写 《交通事故立案 登记表》。接指令 快速出警
5 日内
需要进行相关 检验、鉴定的,五 需要延期的 日内指派或委托 专业技术人员、鉴 定机构进行相关 检验、鉴定。20 日 内 5 日内 2 日内
经地级公安交 通管理部门批准 超过时限的 可以延长 10 日。
须报经省级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 部门批准。
通知当事人领 取事故车辆和机 动车行驶证。
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 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或者未 查获逃逸人和车辆,损害赔偿 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 书的,办案单位接到书面申请 后 因交通事故当事人处于抢救 状态无法取证,而现有证据不 足 以判 明案 件事 实等 特殊 原 因,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 理部门批准,中止交通事故认 定;中止原因消失后,应当及 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组 织抢救,现场警 戒,疏导交通;通报有 关部门;控制肇事人,查找证人;勘查现场,保存证据; 及时询问讯 问,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勘查现 场之日 起 10 日内 10 日内
检验、鉴定完成
无异议 检验、鉴定结果 确定 5日 内
将检验、鉴定 结论复印件交当 事人。重新检验鉴定 完成;申请重新 检验鉴定以一次 为限;重新检验 鉴定时限与检验 鉴定时限相同。
当事人有异 议的,3 日 内提出申请
对弃车逃逸的 无主车辆或者经 通 知 当 事 人 10 日后仍不领取 的,依据《道路 交通安全法》第 112 条规定处理。
经县级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 部门负责人批 准应当另行指 派或委托重新 检验鉴定。
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收到认 定书起 10 日内 对检验、鉴定或交 通事故认定有异议 的,应当书面通知当 事人不予调解。也可直接向人民 法
第四篇:道路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申请书
道路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申请书
呼市交警支队新城区大队:
经各方当事人协商,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五条之规定,参照院方病情诊断书,我在事故中受轻微伤,特请求交警队依照简易程序处理本案,今后一切后果均由申请人承担。
申请人:
年月日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对事故责任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规定处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事故的处理由旗、县以上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事故处理机关)负责。在铁路道口火车与车辆、人、畜发生的事故,由铁路部门处理,当地事故处理机关协助。
军队在籍车辆发生的事故,由军队处理。涉及地方车辆、财物、人、畜的,由地方事故处理机关处理。
第四条 事故处理机关处理事故,要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分清责任,以责论处,作一次性处理。
第二章 现 场
第五条 发生事故后,有关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必须保护现场,积极救护伤者(移动时须标明位置),及时报告事故处理机关,听候处理。过往车辆的驾驶人员和行人,有义务协助报案,维护现场秩序,救护伤者,向事故处理机关提供证言,制止、检举肇事逃跑者。
第六条 事故处理机关接到报案后,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收集证据,尽快恢复交通秩序。事故处理机关有权暂时扣留与事故有关的车辆、物证和证件。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发生事故时,确系情况紧急,事故处理机关可记录在案予以放行,待执行任务后再作处理。
第七条 事故处理机关要对事故有关的车辆、物证、死者尸体和道路状况进行检验,必要时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或者聘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检验。
第八条 医疗单位要积极抢救事故受伤者,不得推诿,并有责任向事故处理机关提供所需要的医疗检查材料和诊断证明。殡葬部门或者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必须接受事故处理机关决定代存的事故死者的尸体。对事故死者的尸体,在事故处理机关检验完毕后,确无复查必要时,限期由死者家属或者所在单位处理;逾期不处理的,由事故处理机关强制执行。
第三章 责 任
第九条 事故当事人的责任,由事故处理机关根据对事故现场的勘验和调查的事实确定。
第十条 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事故完全由当事人一方违章造成的负全部责任,另一方无违章行为的无责任,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无事故责任。双方当事人都有违章行为的,由造成事故直接起因情节较重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情节相当的,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都发生违章行为的,由造成事故直接起因情节较重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其他各方负次要责任。对事故中的死者,只认定责任,不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有逃跑、破坏或者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谎报情况、嫁祸于人等情节的,负全部责任。
第四章 处 罚
第十二条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分为下列五种:
(一)警告。
(二)罚款:二百元以下。
(三)吊扣驾驶执照:一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吊扣驾驶执照的期限,从裁决之日起计算,裁决以前先行扣留的,扣留一日折抵吊扣期限一日。
(四)吊销驾驶执照:自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准重新考领。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律由事故处理机关吊销驾驶执照。
(五)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本条各项处罚可以单独适用,除第三项、第四项不能合并适用外,都可合并适用。
第十三条 事故责任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或者人民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的,仍由事故处理机关按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四条 事故责任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事故当事人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逃跑或者嫁祸于人的。
(二)酒后驾车肇事的。
(三)非驾驶员驾车或者驾车人员与驾驶执照不符肇事的。
(四)迫使、纵容他人违章驾车造成事故的。
(五)在道路及其上空,有意或者渎职设置障碍、陷坑,有意或者渎职放水冲毁道路,造成事故的。
(六)擅自挖掘、占用道路,或者虽经批准但未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擅自扩大占道范围,超期占用道路,新建、维修道路、地下管道缺乏安全措施,造成事故的。
(七)事故责任者,抵制交纳罚款和经济补偿的。
第十五条 事故责任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承担经济补偿费用外,可从轻或者免于处罚:
(一)限制行为能力者。
(二)盲、聋、哑者。
(三)后果轻微、诚恳认错者。
(四)肇事后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事故损失或者减少伤亡者。
第十六条 事故当事人对行政处罚裁决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借处理事故之机,寻衅滋事,扰乱事故处理机关或者肇事单位工作秩序,抗拒阻碍事故处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处理。
第十八条 对事故责任者的罚款,由事故责任者本人承担,不准单位用公款抵偿。罚款时应给被罚人开具收据。罚款一律上交地方财政。
第五章 经济补偿
第十九条 事故的经济补偿费包括:
(一)伤者的医疗费、护理费、就医路费和住院期间生活补偿费。
(二)残者的残疾用具费。
(三)死者的丧葬费和供养直系遗属的生活补偿费。
(四)伤、残、死者的直系亲属或者代理人,按规定人数在调解处理事故期间应支
付的误工费、路费、食宿费。
(五)车辆、物资损失费,牲畜死、伤折价费。
(六)其他确属需要补偿的费用。
第二十条 事故的经济补偿费,依照应负责任承担:
(一)负全部责任的,承担全部。
(二)负主要责任的,承担大部分。
(三)负同等责任的,各承担一半。
(四)负次要责任的,承担小部分。
(五)无责任的,不承担。
第二十一条 事故的经济补偿费的承付:
(一)经济补偿费,由事故责任单位或者车辆所有者承付。
(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造成事故的,由监护人承付。
第二十二条 对事故中无责任的伤者的经济补偿标准:
(一)医疗费用按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一项计算。
(二)护理人员的工资: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按本人标准工资计算;本人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机械二级工标准的,按机械二级工标准工资计算。无固定工资或者无劳动收入的,不超过当地机械二级工的标准工资。护理人员名额由事故处理机关根据医院意见确定。
(三)伤者住院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补助标准执行。
(四)误工费:伤者是在职职工,以本人的标准工资计算。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不超过当地机械三级工的标准工资。无劳动收入的,不超过当地机械二级工的标准工资。
第二十三条 对事故中无责任的残者的经济补偿标准:
(一)残者的生活补偿费和护理费的补偿年限:年龄不满二十五周岁的为二十五年,二十五周岁以上的为二十年,五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得少于五年。
(二)完全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的,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按本人标准工资补偿;本人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机械三级工标准工资的,按机械三级工标准工资计算。无固定工资或者无劳动收入的,按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四项补偿。由于残废,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护理的,护理费按当地机械二级工的标准工资计算。
(三)基本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的,按本条第二项补偿费标准的百分之八十补偿。
(四)部分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的,其补偿按本条第二项补偿费标准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补偿。
(五)残者的残疾用具费,按医院证明和事故处理机关同意购置的所需费用,并考虑以后更新所需费用,一次付给。
第二十四条 对事故中无责任的死者的丧葬费和死者供养直系遗属的经济补偿标准:
(一)死者生前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按本人标准工资计算。死者生前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机械三级工标准的,按机械三级工标准工资计算。死者生前无固定工资收入的,按当地机械三级工的标准工资计算;死者年龄不满十六周岁或者超过六十周岁的,按当地机械工二级的标准工资计算。补偿年限均按七年计算。
(二)死者直系遗属生活确有困难的,除按上述规定补偿外,可多增加补助费,但最多不超过二千元。
(三)死者的丧葬费不超过五百元。
第二十五条 事故伤者因伤势严重,需要住院、转院和护理人员的,须经旗县以上医院证明和事故处理机关同意。擅自住院、转院、自购药品、增加护理人员或者伤愈后拒不出院的,费用自理。
第二十六条 对事故残者的残疾程度,在治疗完毕后,由事故处理机关根据指定医院或者由公安、卫生、医疗单位组织的伤残鉴定委员会所出具的证明确定。
第二十七条 参加事故调解处理的伤、残、死者直系亲属或者代理人的名额,须经事故处理机关同意,最多不超过三人。其误工费参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四项护理人员补偿标准计算,路费按普通车、船票金额计算,住宿费按普通床位标准计算。
第二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责任者逃跑的,事故伤者的医疗费和死者的丧葬费,暂由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无家或者身源不明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社会救济。事故责任者被查获后,按本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事故经济补偿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事故处理机关申请复议。复议后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裁决的,由事故处理机关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1987年10月1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2009-01-01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对DB15/258—1997《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标准与DB15/258—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事实认定; ——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 修改了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 —— 删除了认定人权利和义务。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晋岩、袁玉琢、王葆元、李海升、闫荣、张建伟。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认定的主要依据、原则、步骤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认定。道路以外交通事故的认定,可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交通事故认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分析交通事故成因,确定当事人过错和交通事故责任的过程。
2.2交通事故事实 traffic accident facts 与发生交通事故有关的真实情况。包括交通事故车辆及当事人基本情况、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情节、后果、当事人行为事实等。2.3交通事故成因
有证据证明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观、客观原因。2.4交通事故当事人(以下简称当事人)
与交通事故有直接关系的人。包括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等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个人。2.5交通事故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和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的程度做出的定性、定量结论。2.6交通形态
发生交通事故时,在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组成的时空范围内当事人的通行状态。2.7通行权原则
交通参与者根据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道路通行规定,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享有使用道路进行通行等活动的权利。包括右侧通行、分道通行、优先通行和其他确保安全畅通的道路通行权。
2.8过错行为
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故意或过失的违法违规交通行为。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起作用的过错行为分为严重过错行为、一般过错行为和特殊过错行为。2.8.1严重过错行为
违反通行权原则的过错行为。2.8.2一般过错行为
严重过错行为以外的对发生交通事故作用较小的过错行为。2.8.3特殊过错行为
驾驶人不能合理掌控车辆,车辆存在安全隐患,道路、环境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骑(牵)牲畜或动物在道路上造成交通安全隐患,驾驶人不按操作规范驾车的行为是特殊过错行为。根据该过错行为在不同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应确定为严重过错行为或一般过错行为。3认定原则和要求 3.1认定原则
——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依法认定原则; —— 以交通形态分析因果关系原则;
—— 以影响通行权为起作用的行为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原则。3.2认定要求 3.2.1认定期限
3.2.1.1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10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
3.2.1.2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5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
3.2.1.3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10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
3.2.1.4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10日内对交通事故做出认定。3.2.1.5中止交通事故认定的,从中止认定的原因消失或中止期满之日起5日内做出交通事故认定。
3.2.2认定人资格
3.2.2.1具有1年以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经历的路面执勤交通警察,经交通事故处理岗位业务培训和考试合格的,可以认定适用简易程序的交通事故。
3.2.2.2具有处理交通事故初级资格的交通警察,可以认定财产损失事故和伤人事故。3.2.2.3具有处理交通事故中级和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可以认定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
4交通事故事实认定
4.1认定交通事故事实,应当以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检查、调查情况等为依据,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还应当有检验、鉴定结论等证据证明。
4.2数个证据证明同一事实,按照下列证据规则认定交通事故事实: a)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照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证明力优于其他书证;
b)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现场即时监控资料、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证明力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c)原件、原物证明力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d)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证明力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e)原始证据证明力优于传来证据;
f)其他证人证言证明力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g)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证明力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5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应当客观、科学、全面。在特定交通形态下,凡是对造成交通事故起作用的行为,不论其作用大小,都应当分析为交通事故原因。
5.1当事人的严重过错行为应当分析为交通事故的全部原因或主要原因。5.2当事人的一般过错行为应当分析为交通事故的次要原因。
5.3当事人的特殊过错行为可分析为交通事故的全部原因、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
5.4当事人虽有过错行为,但该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不起作用的,不分析为交通事故原因。6交通事故责任确定 6.1交通事故责任种类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6.2交通事故责任组合
6.2.1双方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组合 a)一方全部责任与另一方无责任; b)一方主要责任与另一方次要责任; c)一方同等责任与另一方同等责任。
6.2.2三方及三方以上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组合
a)一方全部责任与其他方无责任,一方主要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次要责任,一方承担同等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同等责任。
b)两方及两方以上共同承担主要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次要责任,两方及两方以上共同承担同等责任与其他方共同承担同等责任。c)几方各负相同责任。
6.2.3单方交通事故无当事人责任组合 6.3交通事故责任确定步骤
6.3.1按照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的通行状况,依次确定一种交通形态: —— 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或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 通过无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无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 会车;
—— 转弯、掉头; —— 借道通行; —— 变更车道; —— 未各行其道; —— 超车; —— 未让行; —— 车辆停放; —— 跟车; —— 倒车;
—— 未按规定行车、停车; —— 车辆载物; —— 行人; —— 乘车人。
6.3.2根据交通形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确定当事人的过错行为。
6.3.2.1按照6.3.1条确定的交通形态,对照附录A确定当事人的严重过错行为。6.3.2.2确定当事人的其他过错行为。6.4确定交通事故责任规则
6.4.1一方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
6.4.1.1单方交通事故,确定有过错行为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6.4.1.2交通事故有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确定有过错行为一方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方无责任。
6.4.2双方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
6.4.2.1当事人在按照6.3.1条确定的交通形态下发生的交通事故,一方有严重过错行为,确定其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6.4.2.2双方当事人均有严重过错行为,确定兼有一般过错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6.4.2.3双方当事人均有严重过错行为,同时兼有一般过错行为时,确定一般过错行为多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6.4.2.4双方当事人均有严重过错行为,或同时兼有一般过错行为,且过错行为相当时,确定双方当事人分别承担同等责任。
6.4.3三方及三方以上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 三方或三方以上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参照6.2.2条和6.4.2条确定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7推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则
7.1当事人有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行为的,推定该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7.2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造成交通事故现场变动、证据灭失,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推定该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按照6.4条确定各方当事人责任。8交通事故证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调查仍然无法查清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的,应当按照3.2.1条规定的期限出具交通事故证明,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9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
9.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向当事人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时,应当告之当事人如果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的权利以及法定期限。
9.2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交通事故复核案件,复核以一次为限。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当事人严重过错行为、特殊过错行为 本附录中《安全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条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A.1严重过错行为
A.1.1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或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a)未按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的;[《安全法》第38条,《条例》第38、40、41、42条] b)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未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的;[《安全法》第38条]
c)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划有导向车道的交叉路口时,不按规定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的;[《条例》第51条第一项]
d)机动车通过路口遇放行信号不依次通过的;[《条例》第51条第四项]
e)机动车通过路口向右转弯遇同车道内有车等候放行信号时,不依次停车等候的;[《条例》第51条第六项,《条例》第68条第五项]
f)机动车准备进入环形路口不让已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的;[《条例》第51条第二项] g)红灯亮时,右转弯的车辆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条例》第38条第三款] h)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未让直行的车辆、行人先行的;[《条例》第51条第七项]
i)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机动车未让左转弯车辆先行的;[《条例》第51条第七项]
j)非机动车通过路口,转弯的非机动车不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的;[《条例》第68条第一项]
k)车辆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放行信号时,未让先于本放行信号放行的车辆先行的。[适用《条例》第51条第四项]
A.1.2通过无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无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 a)机动车不按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的;[《条例》第52条第一项] b)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机动车不让右方道路来车先行的;[《条例》第52条第二项] c)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转弯的机动车不让直行的车辆先行的;[《条例》第 52条第三项]
d)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机动车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不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的;[《条例》第52条第四项]
e)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未让行人先行的 ;[《安全法》第44条] f)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非机动车不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的;[《条例》第69 条第一项] g)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非机动车不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的;[《条例》第69条第二项]
h)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非机动车不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的;[《条例》第69条第三项]
i)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非机动车转弯未让直行车辆、行人先行的。[《条例》第69条第一款] A.1.3会车
a)车辆违反右侧通行规定的;[《安全法》第35条]
b)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未减速靠右行驶的;[《条例》第48条第一项]
c)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靠右行驶未与其他车辆、行人保持必要安全距离的;[《条例》第48条第一项]
d)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有障碍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有障碍一方未让无障碍的一方先行的;有障碍的一方已驶入障碍路段而无障碍的一方未驶入时,无障碍一方未让有障碍的一方先行的;[《条例》第48条第二项]
e)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狭窄的坡路,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下坡一方未让上坡一方先行的;下坡一方已行至中途而上坡的一方未上坡时,上坡一方未让下坡一方先行的;[《条例》第48条第三项]
f)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狭窄的山路,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靠山体一方未让不靠山体一方先行的。[《条例》第48条第四项] A.1.4转弯、掉头
a)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地点掉头的;[《条例》第49条第一款] b)机动车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路段掉头的;[《条例》第49条第一款]
c)机动车在转弯、掉头时妨碍正常行驶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条例》第49条第二款] d)非机动车转弯时未减速慢行,伸手示意,突然猛拐的;[《条例》第72条第四项] e)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条例》第82条第一项] A.1.5借道通行
a)非机动车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在受阻的路段借用不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的;[《条例》第70条第二款]
b)非机动车横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时,未确认安全后通过的。[《条例》第70条第一款] A.1.6变更车道
a)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机动车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未依次交替驶入的;[《安全法》第45条第二款、《条例》第53条第三款] b)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变更车道的机动车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条例》第44条第二款] A.1.7未各行其道
a)机动车违反规定进入非机动车、人行道通行的;[《安全法》第36条] b)非机动车违反规定进入机动车道、人行道通行的;[《安全法》第36条] c)行人进入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法》第36条]
d)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的;[《安全法》第67条] e)行人进入高速公路影响高速公路车辆正常行驶的。[《安全法》第67条] A.1.8超车
a)在没有道路中心线或同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从前车右侧超车的;[《条例》第47条]
b)机动车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从前方车辆两侧超越行驶的;[《安全法》第45条第一款、《条例》第53条第二款] c)在前车左转弯、掉头、超车时超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一项] d)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超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二项] e)超越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三项]
f)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交通流量大等路段、地点超车的;[《安全法》第43条第四项]
g)超车时,后车未确认有充足安全距离超越的;[《条例》第47条] h)超车后,与被超车辆未拉开必要安全距离驶回原车道的;[《条例》第47条] i)非机动车超车时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的;[《条例》第72条第四项] j)在高速公路匝道、加速车道、减速车道上超车的。[《条例》第82条第二项] A.1.9未让行
a)驾驶车辆未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安全法》第53条第一款]
b)驾驶车辆未避让正在按规定进行作业的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辆的;[《安全法》第54条]
c)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安全法》第47条第一款] d)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未避让的;[《安全法》第47条第二款]
e)行人横过没有人行横道或者没有过街设施的道路,未确认安全后通过的;[《安全法》第62条、《条例》第75条]
f)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机动车未减速让行的;[《条例》第70条第二款] g)机动车在单位院内居民居住区内未避让行人的;[《条例》第67条] h)车辆进出或者穿越道路,未让在道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行人先行的;[《安全法》第38条]
i)借道通行的车辆未让所借车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先行的;[《安全法》第38条] j)车辆行驶未避让清扫、设施维修等正在按规定作业人员的。[《安全法》第38条] k)机动车从匝道进入高速公路时未让已在高速公路内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条例》第79条第一款] A.1.10车辆停放
a)车辆在道路上临时停车未紧靠道路右侧或在车行道停放难以发现,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的;[《安全法》第56条第二款、《条例》第63条第三、五项]
b)机动车在车行道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未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夜间未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的;[《安全法》第52条、《条例》第60条]
c)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临时停车的;[《条例》第63条第一项 ]
d)在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临时停车的。[《条例》第63条第二项] A.1.11跟车
a)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后车与前车未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安全距离的;[《安全法》第43条]
b)在高速公路上未按规定保持行车间距的。[《条例》第80条、第81条第一、二项] A.1.12倒车事故
a)机动车倒车时,未察明车后情况倒车的;[《条例》第50条]
b)机动车在铁道路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隧道中倒车的;[《条例》第50条]
c)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的。[《条例》第82条第一项] A.1.13未按规定行车、停车
a)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造成乘车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条例》第62条第一 项] b)车辆未停稳前开车门和上下人员的;[《条例》第63条第四项] c)开关车门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条例》第63条第四项] d)城市公共汽车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时,乘客与其他车辆发生事故的;[《条例》第63条第六项]
e)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未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通过的。[《条例》第64条] A.1.14车辆装载
a)车辆装载长度、宽度、距地面高度、载质量、载人数违反规定,造成交通事故的;[《安全法》第48条第一款、第50条、第55条第二款,《条例》第54条、第55条、第56条、第83条]
b)机动车载物遗洒、飘散过程中,造成交通事故的。[《安全法》第48条第一款] A.1.15行人
a)不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过人行横道的;[《安全法》第62条,《条例》第38条第二款、第39条]
b)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的;[《安全法》第63条] c)扒车、强行拦车的;[《安全法》第63条]
d)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行为的;[《条例》第74条第三项]
e)行人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散发宣传品、兜售或发送物品、打架、乞讨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安全法》第31条、《条例》第74条第二项] f)行人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的;[《条例》第74条第一项] g)行人进入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法》第36条] A.1.16乘车人
a)在机动车道上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的;[《条例》第77条第二项] b)开关车门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条例》第77条第三项] c)在机动车行驶中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的;[《条例》第77条第四项] d)在机动车行驶中跳车的;[《条例》第77条第四项] e)向车外抛洒物品过程中,造成交通事故的;[《安全法》第66条] f)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的;[《安全法》第66条、《条例》第77条第四项] g)在机动车未停稳时上下车的。[《条例》第77条第四项] A.2特殊过错行为
A.2.1驾驶人不能合理掌控车辆 a)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
b)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驾驭畜力车的;[《条例》第72条第三项]
c)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驾驶机动车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 d)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仍继续驾驶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 e)驾驶机动车时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条例》第62条第三项]
f)机动车驾驶人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安全法》第22条第二款、《条例》第62条第七项]
g)驾驶车辆时疏忽大意、采取措施不当的;[《安全法》第22条第一款] h)驾驶车辆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第58条,《条例》第45条、第46条、第81条]
i)下陡坡时熄火、空档滑行的;[《条例》第62条第四项] j)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安全法》第19条第一款] k)驾驶与驾驶证载明准驾车型不相符机动车的;[《安全法》第19条第四款] l)学习驾驶人员无教练员随车指导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条例》第20条第二款] m)实习期内驾驶公共汽车、营运客车、特种车辆、载有危险物品机动车、牵引挂车的机动车的;[《条例》第22条第三款] n)在高速公路上学习驾驶机动车的;[《条例》第82条第五项] o)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的;[《条例》第72条第十项]
p)未满16周岁驾驶、驾驭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畜力车的;[《条例》第72条第二项、第73条]
q)未满12周岁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条例》第72条第一项]
r)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时不下车推行的;[《条例》第70条]
s)驾驶非机动车攀扶车辆的;[《条例》第72条第五项] t)驾驶非机动车双手离把或手中持物的。[《条例》第72条第五项] u)驾驶非机动车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曲折竞驶的;[《条例》第72条第六项] v)使用未经驯服的牲畜驾车。[《条例》第73条第四项] A.2.2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a)驾驶已达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安全法》第14条第三款] b)驾驶拼装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的机动车的;[《安全法》第16条第一项]
c)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的;[《安全法》第21条,《条例》第56条第一项]
d)驾驶加装动力装置的自行车、三轮车的;[《条例》第72条第九项] e)不按规定牵引车辆的。[《条例》第56条、第61条、第72条第五项] A.2.3道路、环境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a)道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等损毁,养护部门或者管理部门未设置警示标志、未及时修复的;[《安全法》第30条第一款] b)未经许可,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的;[《安全法》第31条] c)擅自占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的;[《安全法》第32条第一款]
d)施工作业单位未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安全法》第32条第二款]
e)施工作业单位施工作业完毕,未迅速清除道路上障碍物的;[《安全法》第32条第二款] f)道路养护施工单位在道路上进行养护、维修时,未在绕行处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条例》第35条第一款]
g)道路施工需要车辆绕行,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设置标志的;[《条例》第35条第二款] h)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安全法》第28条] i)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的树木、其他植物或设置的广告牌、管线等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妨碍安全视距影响通行的。[《安全法》第28条第二款] A.2.4骑(牵、领)牲畜或动物上道路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A.2.5驾驶人不按操作规范驾车的行为[《安全法》第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