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征管质量,让税收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提高征管质量,让税收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xx市地税系统征管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首先,让我代表xx市人民政府预祝会议取得~成功!同时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征管质量事关税收质量,税收质量事关地方经济的发展。xx市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啊。xx市地税局今年在提高征管质量方面取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座的许多行家应该比我更清楚。我们xx市政府对他们的工作也是很满意的。刚才,xxx局长在报告里总结了他们的工作思路和七条工作经验,我特别注意了他们岗位目标考核的有关指标问题,里面所涉及的指标多达101个,考核小点241个,评分点356个,这样细化的岗位考核xx也没有几个单位啊。今年xx地税工作为什么会上了一个台阶呢?我想起码下面两个方面应该肯定:一是工作思路对头。今年,全国在拉动内需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态势良好,xx市300项目开工,xx市经济发展也不错,xx也有自己的300项目,象xx高速路、南渡至水汶二级路、高垌电站、鹰达不锈钢厂等工程的开工,这些项目都是投资千万以上,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也是税源增长的一个亮点。另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和区地税局都提出了要加强征管的要求。xx市地税局能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实际,及时的提出了“整合机构、集中征收、强化管理、重点稽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很切合该局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有一个好班子。xx地税组建十年,税收从当初的145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7550万元,增长5.2倍,今年,他们又提前十天完成了税收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团结向上,务实的班子是不可能的。今年2月,他们开始整合机构,实行中心分局管理,那就意味着要并掉三分之二的税所,既要考虑纳税人的服务问题,又要对不理解的部门进行解释,开始就有一些人到我这里告状,压力确实不小。但是xx地税班子顶住压力,团结一致,现在看来整合机构是走对了,既精简了机构,节约了征收成本,又把有限的人力集中起来搞好征管,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难题。还有就是地税的债务问题,历届班子都无法解决,现任班子甩掉等、靠的思维,主动出击,向上级多汇报,使上级终于帮助解决问题。全市地税干部卸下包袱,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税收工作中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xx地税提高征管质量工作还刚刚步入正轨,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还很艰巨。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
一、提高征管质量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提高征管质量就是要提高整个税收工作的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依法治税,增加财政收入。这个月中旬,洛湛铁路开工了。以后,随着铁路和高速路的开通,xx将成为广西桂东南陆路交通枢纽,xx的经济蛋糕将越做越大,地税的任务和管理必然会越困难,既要处理好应收尽收,又要杜绝又税不收和收过头税,这就必然要协调好提高征管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提高征管质量要与提高税务人员本身的质量并举。人的质量决定一切,再好先进的模式没有先进的人去执行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做好人员的培训,知识的更新和后备力量的配置。
三、提高征管质量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服好务是最终的目的,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嘛。这就要求在提高征管质量的过程中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纳税申报的方式,设立纳税资料的共享制度。使纳税人在接受管理的同时得到完善的服务。
第二篇:优化人本考核机制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优化人本考核机制 提高税收征管质
量
优化人本考核机制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2007-02-02 21:54:38
×县地处鄂南山区,地税征管工作基础差、底子薄、难度大,如何在落后中赶超,在困境中突破,努力提高地税征管水平和征管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适应税收征管工作新形势要求,我们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考核,以考核促改革,以考核促提高”的工作思路,根据国家总局和省、市局关于加强征管质量考核的要求,结合实际,完善了征管制度,落实了工作目标,硬化了质量考核,强化了责任追究,实现了税收征管水平的大跨越和征管质量的大提高,促进了各
项税收工作的全面完成。
一、细化考核内容,明确岗位职责,以“责”保“管”。
我们把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作为提高征管质量的前提。通过明确责任,细化考核,以考核驱动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以责任保征管,推动征管质量的提高。
一是细化征管规程,做到层级考核。根据新形势下税收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局采取“县局细化到事,分局细化到岗”的方式,对征管流程进行了细化。即县局对分局考核内容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核定、税负调整、停业复业、延期缴纳、税收保全、强制执行、征管资料等11项,每个项目又设定了若干个评分细则,使考核内容覆盖了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层层相接,每一个环节都实行量化考核。
二是细化岗位职责,做到能级考核。基层征收分局按照县局制定的《征管质量和行政执法工作规程》的要求,设置了税务登记、申报征收、执法督查、综合事务、发票管理、税收管理、资料管理等7个岗位,并按岗位制定考核目标,实行记分考核,每月向县局报送考核统计表和考核评分表。同时,在全系统全面推行能级管理,将所有7个岗位的人员分为5级,按照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的原则,以考定级,以能定岗,定责到岗,定岗到人,真正做到岗责结合、能级管理,实现了征管质量考核和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的有机结合,调动了每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是细化考核对象,做到逐级考核。在做到岗位职责明确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具体岗位又细化到征收组、管理组、综合事务组,将工作责任量化到每一个干部,使税收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干部工作有目标、评价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从而形成了县局“考”分局、分局“考”干部、一级“考”一级,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税收征管考核机制,使考核对象逐级细化。比如
在考核中发现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县局处罚分局,分局处罚管理员。
二、强化考核检查,狠抓整改督办,以“督”严“管”。
为确保各项征管制度的顺利实施,收到实效,我们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将检查考核贯穿于整个税收征管的全过程。
一是加强组织抓班子。分局成立了由分局长、分管副分局长和征管质量管理员组成的征管质量自查考核小组,按月对征管质量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县局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和综合业务股全体同志组成的征管质量工作检查小组,按季对分局进行检查考评。
二是内外结合抓检查。我们持之以恒地狠抓了征管质量的两级考核。即基层分局对征管人员的征管质量按月考核和县局对分局的征管质量按季考核。分局征管质量考核小组于每月底对分局所有人员根据其岗位职责,按照《××县地
方税务局征管工作规程及考核办法》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每月每个拿出100元津贴与征管质量挂钩,按得分多少实行奖惩。分局考核完毕后,将每个征管人员的征管质量考核情况报县局。县局于季度终后10日内对分局的征管质量情况组织检查考核。为做到准确、真实、全面,检查时做到:一是听、看、查相结合。即:听分局的征管工作汇报,与征管员座谈;看分局的有关征管记录及征管资料;到纳税户中抽查核对。二是内查外调相结合。对外主要是采取下户实地随机抽查纳税户登记管理情况;个体税负核定与征收情况;停歇业、注销、非正常户管理及企业税收的申报入库情况等,对走访每一纳税户的情况进行认真记录,作为对分局征管质量考核的原始依据。对内主要是检查分局内部管理及征管资料的规范管理工作,重点强调纳税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传递情况;从登记资料开始到资料的整理归档、从账表册到户管档案资料、从必备资料到
非必备资料都进行认真的检查,对征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作出评价。截止目前已组织征管质量检查42次,其中县局组织全县性的检查10次,考核征管员1000人次,走访纳税户近3000户,检查纳税人档案14000余份。
三是跟踪督办抓整改。考核工作结束后,现场反馈检查情况,肯定被查单位所取得的成绩,重点是指出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县局制作整改通知书下发到分局,并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如××分局2002由于分局领导变换频繁,征管工作比较混乱,个体户税务登记率仅为70%,县局征管质量检查小组于2003年4月15日向针对该分局存在的问题,向其主要责任人下达了征管质量整改督办通知单,限期于5月底前整改到位并要求报送整改情况,在整改过程中,县局征管质量考核小组随时抽查跟踪督办紧抓不放,促使该该分局很快整改到位,并成为我县农村分局征管质量的样板单位。两年来,县局及时发放整改建议书55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319条,并要求各分局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认真落实整改意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县地税系统共补办税务登记证548户,清缴漏征税款35余万元,规范添置纳税档案870个,资料2315份,纠正不规范文书568份,纠正执法偏差25起。通过严抓整改,促进了征管工作的提高。
四是上下互动抓提高。我们每次检查都要求被检查人一同参与,实行互动式的检查方法,检查人员边检查边指出被检查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被检查人征管操作水平和能力,将检查变成对各单位征管工作的一次业务辅导,力求检查一次,提高一次。
五是收集资料抓建档。每年底,我们将分局报送的自查材料和县局按季检查材料以分局为单位整理归档,作为对分局当年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依据。目前,我县城区分局档案管理己达省一级,五个农村分局的档案管理都达到了省二
级标准。
三、硬化考核追究,健全责任机制,以“罚”促“管”。
为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我局改变以前只奖不罚的作法,把征管质量考核、税收政策检查与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行政岗位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推行赏罚分明的责任追究制。我们重点对未办理税务登记证、提前预征税款、未按规定开具货运发票、未按规定收集整理纳税资料等过错行为和责任人进行追究,做到分局局长与税收管理员同奖同惩,考核兑现,奖优罚劣。具体做到“三个挂钩”:一是与经济利益挂钩。两年来,我们对征管工作不到位,资料收集不及时、整理不规范的个人罚款51人次,罚款金额达5000佘元。仅城区分局就对21人(次)罚款2700元,同时对征收管理规范的单位及个人奖励了7000多元。二是与政治待遇挂钩。将征管质量考核工作与文明单位的创
建、与干部评先、评优、晋级、提拔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征管质量一票否决。凡征管质量不达标的,一概不能评选。去年有28人因此被评为先工作者,4个分局被评为征管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的分局长也都在考核得分前3名的分局中产生。同时由于征管工作不达标,有13人在评先中被取消资格,2位分局长在竞选中落岗。三是与能级管理挂钩。我局全面推行能级管理后,县局规定连续两个季度征管质量不达标的征管人员,能级下调一个级别,工资降低50元。三年来,我局有11人在征管质量考核中被降级降薪。
实践证明,细化考核内容,强化检查考核,硬化责任追究的工作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地税征管质量上档次,征管水平上台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
一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实施岗位责任考核,对每个干部的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
求,收入任务不再成为衡量干部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全局干部学微机应用技术、学税收征管业务的热情空前高涨,营造了一个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一种你追我赶、不不甘落后的氛围中得到快速提高。
二是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由于工作质量与个人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严格奖惩兑现,从而彻底根除了过去“岗责不明,责任不清”的不良现象,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全局上下形成了勤勤恳恳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质量的良好风气。如在考核初期,有的片管员认为外勤人员比内勤人员更辛苦,考核标准比内勤人员更严格,因此考核得分较低是正常现象,单纯从考核机制中找借口,而不从自身工作态度上找原因。但随着考核力度的加大,这部分干部逐渐更正了这一错误认识,为了少扣分,多加分,力争在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他们纷纷自找差距,弥补不足,由被动接受考核
转变为主动完善征管工作,考核得分不仅不再低于内勤人员,而且有的超过了内勤人员。
三是管理秩序明显好转。实行征管质量考核、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管理办法、探索新的征管方式后,管理秩序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城区分局的销售不动产税收实行房管部门代扣代收后,一举征收71万元,同比增长34万元;工薪个人所得税收实行财政代扣代缴后,纳入委托代征的179户,入库税款77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摩托车的车船使用税与交警部门联合控管,征收了35万元。同时我局的征管档案资料日趋规范,征管“六率”不断提高。申报率和入库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了90%以上,各分局征管资料管理得到了加强,仅城区、白霓两分局就新增纳税户档案449个,做到了一户一档,加大了税源监控力度,有效地服务了税收征收工作。
四是部门形象明显提升。由于岗位职责要求每个地税人员都要按照规范
化、程序化的流程开展工作。从而对内,规范了地税干部的行为;对外增强了地税工作的透明度。税收管理由单纯的“人管人”转变为“制度管人、程序管人、微机管人”的“多管齐下”的格局,征管考核只认数字“不认人”,约束了征管人员滥用权力,减少了税收征管的“弹性”,增强了税收执法的刚性,有效遏制了人情税、关系税,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廉政建设,行风建设也得到了加强。2002、2003被评为××县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征管改革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以促进征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一是继续抓好征管基础工作。要加强与国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漏征漏管情况,提高税务登记率;严格纳税申报,加强逾期申报户的检查处罚,促进申报率的提高;加强税源管理,严格税款的按期入库,提高征管效能。二是继续规范征管资料管理。要按照省局
征管资料管理办法,收集整理,保证各种征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提高资料利用率下功夫。三是继续做好征管工作信息化。要把征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现代化的征管信息网络,将纳税人的所有信息录入微机,逐步实现纳税申报的多元化、征管档案的电子化、征管工作的信息化。
第三篇:税收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征管质量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税收管理作为
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提高其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
管理”的问题,必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税收的精细化管理是指运用精细化的理念和方法,实现提
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管理。
前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
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
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从中,可以导引出税收精细化管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精细化管理是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突出特征是“精确、细致、深入”,目的是“不断
提高管理效能”,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税收管理始终是按照“目标→过程→达到目标
→新的目标”这样的循环方式前进的,其基本目标就是实现“两高两低”,即:提高管理质量
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与粗放式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在管理水平上有了大的飞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目标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是专业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典型的流程导向的专业化管理。目前,税收管理的精细化要按照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由流程导向代替职能导向,“明确职责分
工,优化业务流程”,在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三)精细化管理是强调重点的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
性地采取措施”。因而,精细化管理仍然强调重点管理,不是只抓细节,不抓重点,主次不
分,而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重点工作微观层次的监管,确保重点工作的落实。
(四)精细化管理是系统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协调配合”,注重的是精细化管理的系统
性。只有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环节顺畅,整个管理系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管理效能。因此,税收精细化管理不是依靠个别数据对整个工作进行机械地、割裂式地控制,而是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对税收工作实行灵活性与原则性兼顾的系统性管理。
(五)精细化管理是责任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完善岗责体系”,强调的是单位和个人基
于责任对自己的“产出”负责。其重要特点就是在过程控制中,辅之以系统化的绩效评估指标,以便对管理目标进行考核。精细化管理不是对传统税收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税
收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绩效指标的量化,将常规管理引向深人。
综上所述,税收精细化管理就是为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借鉴精细管理思想,依托信息技术手
段,运用科学的方法,再造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分工,强化过程控制,对税收征管活动全
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方式。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税收征管与现代税收征管的分界,是税
收征管改革道路上的里程碑。实行精细化管理,意义深远。
(一)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大势所趋。从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之
间不仅原理相通,而且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上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
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政府正积极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并在各级政府和公共管理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走到历史尽头。税务部门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提供的产品是政府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税务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的形象。税收管理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绝对不能脱离公共管理的一般性特征。精细化管理被引入税收管理领域,也就成了在此管理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臵手段的经济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必然要对投入产出的成果进行核算,借以比较分析投入产出的效果,并为新的投资决策服务。同样,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税务机关如何整合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管理起着决定作用。与其它管理方式比较,精细化管理更能全面、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首先,精细化管理直接围绕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臵,缩短了目标与组织资源的距离,具备把目标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其次,精细化管理引入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保证管理质量有较高的信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资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税收管理涵盖税收工作的全部,税务机关选择精细化管理模式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都可以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统一配臵,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是解决当前税收管理问题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粗放的税收管理方式,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征管改革不到位带来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业务流程不顺、岗位责任不明,征、管、查衔接不紧,信息集中度不高,横向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利用不足,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源监控不够有力,基层税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的转变,人的能力和工作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制度制定方面的原因,也有执行方面的原因;既有税制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流程设计方面的原因。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深化税收管理改革,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大而化之”,做到“精于细微”,既重视“面”,又重视“点”,“点”、“面”结合。
(四)是做好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全面落实,“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实施,世界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这些都对税收工作特别是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税收征管工作在税收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强化税源监控,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金保障;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将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落到实处;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实现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税收精细化管理要以目标为指导,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以考核为手段,抓住重点环节,抓好重点工作,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水平。
(一)目标明确。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突出特征就是目标十分明确。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两高两低”。一是提高管理质量。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结合技术变革,不断改进征管手段,切实提高管理质量。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三是降
低管理风险。严格执法程序,注重工作细节,严密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制约,最大程度降低管理的各种风险。四是降低管理成本。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必须围绕上述基本目标,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更为具体、可以量化、能够比较的长期、中期、近期执行目标,使从事各项税收管理工作的每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不断以目标来进行自我衡量,自我纠正偏差,达到个人目标,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二)组织保障。一要规范机构设臵。本着依法、求实、精简、效能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强化管理、有利于优化服务、有利于降低成本”的要求,简化和规范内外部机构设臵,规范机构职能,减少管理中间层次,加大管理力度,增强税务机关的应变能力,横向上有利于规范业务流程和保持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纵向上便于上下级国税机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使税务机关对外反应时间最短,对纳税人的反应效果最大,从组织机构、征管体制上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二要健全岗责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合理界定征、管、查职能,做到职能不交叉、不重复;按照单位、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结合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职责清晰、责权分明、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三要优化工作流程。根据税收业务和信息化的内在规律,按照办税申请“一站式”、信息采集“一次式”、办税服务“一窗式”、税务管理“一级式”、档案管理“一户式”、业务运行“一网式”的总体思路,科学设计流程,把纵向的层级审批控制转变为横向的流程控制,使流程简捷、顺畅、高效,并以流程为导向,对整个税收业务进行系统梳理整合、简化优化,寻求最短路径、最少环节、最简程序、最优方案,形成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式作业,做到事前能预警、事中能控制、事后能监督。四要合理调配人员。设立合理的业务技术划分标准,将税务人员分为政工类、征收类、管理类、稽查类、法制类、信息类、后勤类、计统类、财务类、文秘类等,以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需求,做到人员安排妥当,组织保障有力。
(三)制度细化。税收管理主要涵盖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是税收精细化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应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细化的制度和办法,全方位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使所有税种的征收管理和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外要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源监控、个体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等基础工作入手,建立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规范有效的日常监控机制;对内要在税额核定、资格认定、税收减免、税务稽查等重点工作中建立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的分权制约机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实体与程序结合。既要贯彻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项管理的实体性法律、法规,又要贯彻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程序性法律,规范征纳行为,完善执法手段,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各项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既要注重实体也要注重程序,避免实体、程序违法或实体与程序脱节。
二是综合征管与专业征管结合。长期以来,由于综合征管与专业征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协调不够,造成一些制度、办法互相矛盾,影响了执行效果。必须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综合征管相对于分税种的专业管理而言,是对税收征管工作进行全面、总体和综合的管理。专业管理就是抓税种管理,必须符合税收征管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要求,遵循统一的征管程序和征管制度,各项管理措施必须与统一的征管制度相协调、相融合。综合征管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都应从全局出发,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是业务应用与技术支持结合。细化的制度和办法涉及大量的技术应用问题,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信息化手段要为业务运行提供切实保障,业务应用和技术保障既要分工,又要
合作。应建立需求提交机制和系统维护机制,切实抓好需求维护和数据维护工作。业务部门制定制度需要技术支持的,应事前告知技术保障部门,在取得技术支持后方可发布实施。对应用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业务部门应向技术保障部门提交业务需求,由技术保障部门统一进行维护。
(四)执行到位。决策之后不执行等于零,布臵之后不执行等于零。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税收管理精细化要围绕征收、管理、稽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规范征收。一要完善窗口功能。将办税服务厅窗口整合为“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统一归并到办税服务厅受理,由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税务管理“一级式”要求,规范行政许可,避免纳税人多级多头办税。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一窗式”管理和涉税服务的优化,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在办税服务中的窗口作用。二要严格申报审核。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加强金税工程报税、认证数据与纳税人报送的增值税申报表进、销项税额的比对,“四小票”和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比对,纳税人使用发票金额与申报金额或核定定额的比对。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和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完善审核、审批制度,加强出口退税审核。通过对申报资料完整性、数据逻辑性的审核,严密监控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三要严格欠税管理。依法做好减免税和延期申报、缓缴税款审批管理工作,加大催报催缴的力度,提高税款的征期入库率。加强与银行、国库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纳税人欠税情况,通过定期公告、严格加收滞纳金等措施,加大清缴欠税力度,控制新欠,减少陈欠。四要加强税收分析。认真研究税收收入与GDP、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各个税种与其相对应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加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主要税种、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及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微观分析,预测税源变化趋势,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2.严格管理。以构建新型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契机,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标准、时限、责任和行为规范,将管事和管户有机结合,突出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实现税收业务的“一网式”运行,并按照“一户式”要求收集和整理纳税资料,充分掌握纳税人与税收相关的动态信息,管理税源,监控税基。一是加强户籍管理。实行全面登记制度,强化税务登记管理,准确掌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加强对停歇业户、非正常户、注销户的管理,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做到纳税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源头控管有力。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定期交换信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摸清税源底数,解决漏征漏管问题。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在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的基础上,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对重点税源企业,要以掌握其基本情况,分析其物流、资金流等为主要内容,及时预测其税源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其纳税情况,实施重点监控;对小规模纳税人要依法规范征管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对个体纳税户要按照“管住户籍、电脑定税、申报纳税、盯住大户”的要求实施管理。三是规范信息采集。按照有效管理的原则,统一采集内容、采集方式和采集标准。对法定必须实地调查的涉税申请、预计将要发生的涉税申请和各部门在同一时段找同一纳税人采集信息的,应适当合并,设计综合信息采集调查表,集中下户,进行“一次式”采集,避免多头下户,重复采集;对法定需要纳税人定期报送的信息,采用电子化处理,实行“一盘式”报送。取消非法定的事前调查环节,强化事后监督和检查。四是开展纳税评估。采取专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人机结合的方法,以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和信息的集约化管理为突破口,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规范统一的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和分税种、分行业、分纳税人注册类型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数学模型,选准评估对象,采取“个案评估”、“行业评估”、“专项评估”等方式开展纳税评估,以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准管理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3.强化稽查。一是明确稽查职责。稽查局主要负责查处偷逃骗抗税案件、虚开发票案件和牵
头实施税收专项检查。不涉及立案的日常检查、发票协查由管理部门负责,确有偷逃骗税或虚开发票等嫌疑的,移送稽查局查处。二是规范稽查程序。完善选案制,主要从举报案件、日常管理过程中移送的案件、上级交办和外单位转办的案件中确定稽查案源。建立立案制,稽查部门查处所有案件,原则上都要先立案、后检查,有问题的,要依法处理;查实没有违法问题的,才可按规定的程序销案。实行全审制,已经检查的案件,要全部经过审理部门审理才能结案,重大案件必须移交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改进复查制,实事求是确定复查面,按照随机抽查的原则,选择复查对象。同时,建立首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稽查人员的责任意识。三是明确打击重点。重点查处各类涉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做假账、多套账或账外经营手段偷逃税款的案件,充分发挥稽查的打击职能。认真开展案例分析,发挥稽查对税款征收和税源管理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四是改进稽查方式。在确保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和综合征管软件稽查模块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稽查业务相关软件。积极拓展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发票协查的信息联动优势,为稽查办案服务。提高检查手段的技术含量,拓宽稽查信息渠道,推广税务稽查查账软件。加强稽查人员财务电算化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实现检查手段由凭经验查账向依托信息化支撑的转变。推行调账检查,统一专项检查,实行各方参与、一次进户、票税统查。
(五)考核量化。一是量化考核指标。按照目标管理要求,制定考核指标,逐项加以量化。“执法规范”可量化为税务登记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许可审批错误率、复议撤销或变更率、行政诉讼败诉率等指标。“征收率高”可量化为税收增长率、GDP税收贡献率、税收与GDP增长弹性系数、入库率(或欠税率)、税收优惠到位率、税收流失率等指标。“成本降低”可量化为征收成本率、纳税成本降低率、直接征管成本降低率等指标。“社会满意”可量化为纳税人满意率、行风政风评议排名、投诉率、纳税成本率、网上申报普及率等指标。二是改进考核方式。按照“简化、量化、细化、硬化”的要求,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征管过程的考评,并通过信息手段,对业务运行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和自动考核。各项指标凡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考核的,一律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考核结果,以利于分析和应用,确保考核口径的统一,排除考核数据等指标的人为因素。三是实行绩效挂钩。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能级评定、公务员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在完善内部考核与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税务人员能级管理办法,推行能级管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标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税收管理精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将职级待遇与能级待遇分开,规范收人分配。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四、税收精细化管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精细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是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两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科学化管理属于方法论层面,精细化管理则属于应用层面;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应当遵循的本质要求,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方法集成的管理方式;科学化是实质,精细化是形式。科学化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的税收管理办法要符合征管工作内在规律,并将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完善征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实效;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度制定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督办,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制度制定、执行、反馈的良性循环。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二)精细化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精细化与以人为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精细化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能促进精细化的不断深入。精细化与以人为本能否有机结合,事关人心向背。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全体税务人员的主动参与,需要激发广大税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始终体现人性化。要十分注重“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坚
持分工产生效率的理念。专业化分工所激发的人的活力是精细化管理中内臵的“引擎”,只有将人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精细化管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要珍惜人力资源,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让广大税务人员从繁琐的、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精细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精细化是信息化的生命,信息化是精细化的平台,精细化通过信息化得以实现,信息化为精细化提供技术支撑。精细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要求税务机关依托信息技术,对纳税人的各类信息全面、适时、准确的掌握和使用。“全面”,就是对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登记认定信息、申报纳税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等涉税信息都要掌握,并建立固定的共享载体和规范的共享机制;“适时”就是要加强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做好纳税人信息的日常维护、及时更新,保证税务机关掌握信息与纳税人实际信息的一致;“准确”要求加强信息审核、比对,确保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突出信息的综合利用,在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纳税服务、调研决策、质量考核、复议诉讼等工作中,要及时查询、调阅、利用信息资料,使之为税源监控服务,为强化征管服务,为税收决策服务,为精细化管理服务。
第四篇:河南地税关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若干意见(豫政办[2012]51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地税局关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
税收征管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12]5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地税局制定的《关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核心,也是税收征管的基础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交易手段智能化、收入渠道隐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税源管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社会综合治税机制,不断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充分发挥税收组织收入、调节分配、调控经济等职能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各级地税部门要深刻理解税源管理的丰富内涵,既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跟踪新的经济业态、经济现象、经济特征,深入研究,创新方式,加强征管,依法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又要高度重视税源建设,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改善纳税服务,支持各类经济主体发展壮大,为保证财政收入奠定坚实的经济税源基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关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若干意见
(省地税局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为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税收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国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趋弱逐步向我省传导,对省内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
困难。各级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把培育和扶植税源放在税源管理的首要位置。要认真贯彻中央和我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落实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科技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就业再就业以及调高营业税起征点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民生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密切关注资源税改革、房产税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完善地方税体系等税制改革动向,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站位全局,密切关注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产业集聚区发展、大招商、重大项目建设等重要经济活动,深入挖掘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潜力,促进税源持续增长、不断壮大。
二、大力推进依法治税
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深入推进“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全面贯彻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税收执法程序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强化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落实“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税收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依法治税的整体合力。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下的信息双向交换制度和机制,努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共同构筑依法诚信纳税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查处各类税收违法行为,营造各类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三、不断改善纳税服务
牢固树立“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现代纳税服务理念,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统筹抓好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等纳税服务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税源服务能力。以开展“双百企业服务行”活动为载体,按照“重点扶持、动态管理”的要求,对百户规模优势企业和百户高成长性企业逐一走访,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纳税服务需求,构建企业涉税问题响应机制,开通“双百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纳税辅导,及时解决中小型及微
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收难题,支持中小型及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纳税服务“提效能、创品牌、树形象”实践活动,巩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成果,充分发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作用,建设网上办税服务厅,简化征管环节,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效,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主动遵从税法的意愿和能力。
四、切实加强税源控管
规范税收秩序,强化税源管理。针对税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源控管,不断提高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与国税、工商等部门进行信息比对,核实税务登记户数,排查差异户。组织开展税源巡查,开展对失踪户、非正常户、失效户、突击注销户的清查比对,大力清查漏征漏管户。加强对纳税申报信息的审核,对零申报、低申报以及长亏不倒等纳税异常企业进行重点审核和评估,对涉嫌偷逃税的及时进行税务稽查。加强对营业税起征点临界纳税人的税收管理,一方面严格落实营业税起征点调高政策,严禁为完成税收任务随意调高纳税定额,另一方面对经核实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及时加强税收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税源管理,完善重点税源管理台账,建立重点项目税收管理台账,对建筑、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对资本交易、股权转让、私房租赁、高收入个人等税源隐蔽、不易控管的应税行为、应税群体开展重点检查,对委托代征、欠缴税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环节开展清理检查。坚持查票与查税相结合,严肃查处制售假发票、违规使用发票以及开具“大头小尾”发票虚列成本、隐瞒收入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
五、构建管控长效机制
切实加强全流程税源管理,结合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工作思路,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各环节入手,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手段,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根据大企业实行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集中化核算等特点,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培养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人才及
工作团队,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大企业对税源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税收管理手段创新,完善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加强税源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开发和综合利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信息化条件下科学管理税源的能力。
第五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