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时间:2019-05-12 19:3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第一篇: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

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卫监督食便函〔2010〕370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从卫生部网站http://。

附件:1.《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

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第二篇:见的函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征求《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意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征求《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监督(法监)处(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监督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人社发〔2009〕182号),指导规范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根据卫生部统一要求,我局组织起草了《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单位意见,请认真组织研究,于2010年10月19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至我局法律事务与稽查处。

电 话:010-68792612

传 真:010-68792608

电子邮箱:wsjdjc@126.com

附件: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二0一0年九月二十日

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人社发〔2009〕182号),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待印发),现就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促进基层卫生监督服务能力均等化是落实医改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对卫生监督职责完成情况、工作效率、质量、水平、管理能力以及有关各方的满意度等进行测评和分析,科学评价卫生监督工作的成绩和效果,旨在激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和执法能力,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

实效”的基本要求,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和科学管理为重点,采取日常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内部考评与服务对象评议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卫生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逐步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卫生监督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和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要求。

绩效考核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绩效考核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确保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2.坚持依法依规、科学评估。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要充分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考核指标要科学合理,突出社会公益性,便于操作,考核方法要引入多方参与模式,进行科学评价。

3.坚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绩效考核工作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卫生监督机构发展不平衡,职能不完全一致的现状。

三、考核对象

全国各省、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四、实施方法

(一)组织管理。

1.卫生部监督局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对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辖区的绩效考核工作,建立考核制度,制定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开展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对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情况定期进行核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处、省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机构绩效考核的技术指导,培训技术骨干。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本级卫生监督机构考核工作,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做好本级的绩效考核工作,对县级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指导。

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本级卫生监督机构考核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做好本级的绩效考核工作。

(二)考核内容。

1.考核指标:

根据国家、卫生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能和目前实际,制定《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业务指标》(以下简称《业务指标》)(附件1)和《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以下简称《保障指标》)(附件2),作为开展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依据和保障措施。

《业务指标》包括:业务工作、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3项内容。根据有关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立了10个关键项。

《保障指标》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设备装备4项内容。根据有关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立了10个关键项。

《业务指标》和《保障指标》满分各为500分,在指标内容设置上,省、市、县三级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略有不同,考核评分时进行标化。

2.考核结果等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

优秀:《业务指标》得分≥450分,《保障指标》得分≥450分,无关键项得0分。

合格:《业务指标》得分≥400分,≥4个关键项得满分;《保障指标》得分≥400分,≥4个关键项得满分。

基本合格:《业务指标》得分≥300分。

3.考核结果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重要依据。

机构当年绩效考核获得优秀等级的,政府适当增加当财政拔款和绩效工资总量,其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的比例可提高到20%;绩效考核不合格的,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

(三)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现场考核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资料核查、知识技能考核、问卷调查、服务对象评议、综合评估等方式进行。

本级的绩效考核由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上级对下级的绩效考核核查采用专家组检查方式,专家组成员由卫生、人保、财政、编制、发改、医学院校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四)考核程序。

1.正式考核前,由各单位按考核指标进行自查自评,形成自评报告。

2.正式考核时,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负责考核工作,形成考核组意见报卫生行政部门。

3.考核结论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公示后予以公布。

(五)考核进度安排。

1.2011年6月前各省市按照试行方案完成一轮辖区内市、县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结果报卫生部备案;

2.自2012年起,省、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纳入常态管理(《业务指标》每年考核一次,《保障指标》每两年考核一次),结果报卫生部备案。

3.卫生部每三年对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情况核查一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辖区内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核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绩效考核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要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事关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精心组织部署,狠抓贯彻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亲自抓,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任务分解到人,确保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实施,把绩效管理与现有的各项考评体系结合起来,防止重复考核,提高综合考核管理水平。

(二)坚持求真务实。

考核工作要实事求是,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本机构工作实绩,相关数据资料要严格查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要重视绩效考核过程,通过考核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水平。要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把绩效考核结果与今后工作重点、评先评优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的标杆作用。对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

(三)抓好贯彻实施。

各地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将绩效考核的要求、目的和意义宣贯到每位职工。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制定本地区、本机构的考核实施方案和细则,研究出台配套的制度和文件,确保绩效考核目标顺利实现。

积极争取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落实《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完善机构建设的硬件条件,为推动做好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奠定基础。

附件:1.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业务指标

2.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

附件1

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业务指标(500分)

项目指标要求考核方法分值评分标准

业务工作 360

1.1 卫生行政许可(60分)★ 1.1.1 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开展相关卫生行政许可事项查阅许可档案,抽查20份审批材料;查看许可“窗口”公示材料和告知制度;查看许可信息公示网站10未依法(许可依据、项目、程序、时限合法)实施许可扣10分

1.1.2公示卫生行政许可范围、条件、程序和材料,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实行一个窗口对外10未公示相关材料扣2分,未一次性告知扣5分,未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扣3分

1.1.3 依法履行职责、程序合法;资料完整,文书规范,许可建档率、按时办结率100%201份许可资料不齐全或文书不规范的每件扣2分;1份未建档扣2分;1份未按时办结扣2分

1.1.4 许可信息(名录、证号、地址等)向社会公示10未公示许可信息扣10分

1.1.5 新改扩建项目预防性监督覆盖率100%10未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扣10分,1个项目未开展预防性监督扣1分

1.2 经常性卫生监督(190分)

1.2.1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有工作计划,重点工作(专项整治、食品抽检、重大活动保障、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等)有部署、有检查考核、有总结查阅相关工作台账、资料20缺少工作计划扣5分,重点工作每缺1项资料扣3分

1.2.2 公共场所直管单位监督覆盖率100%,建档率100%,量化分级实施率100%,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单位建档率100%抽查各业务类型许可单位各10家,现场查看并检查相关台账20缺经常性卫生监督文书有1家扣2分,未建档有1家扣2分,未实施量化分级有1家扣2分

1.2.3 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直管单位监督覆盖率100%,建档率100%20缺经常性卫生监督文书有1家扣2分,未建档有1家扣2分,监测少1次扣2分

1.2.4 健康相关产品直管单位监督覆盖率100%,建档率100%20缺经常性卫生监督文书有1家扣2分,未建档有1家扣2分

1.2.5公共场所、供水单位等直管单位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持证率100%,“六病”调离率100%10有1人无健康证明未查处扣2分,有1人未调离扣2分

1.2.6 直管的存在职业危害申报单位建档率100%20未建档有1家扣2分

1.2.7 对直管的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监督覆盖率100%,建档率100%10缺经常性卫生监督文书有1家扣2分,未建档有1家扣2分

1.2.8 对直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覆盖率100%,建档率100%10缺经常性卫生监督文书有1家扣2分,未建档有1家扣2分

1.2.9 对直管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督覆盖率100%,建档率100%20缺经常性卫生监督文书有1家扣2分,未建档有1家扣2分

1.2.10 完成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方案、记录健全抽查1份重大活动档案10无方案扣5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未按要求完成卫生监督保障任务扣5分;发生责任事故扣10分

1.2.11 现场快检设备完好率100%抽查5件现场快检设备,并抽5名卫生监督员现场操作使用10有1件不能正常使用扣2分,操作不合格1人扣2分

★1.2.12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书写规范抽各专业共20份文书20有1份文书不规范扣1分

1.3 专项整治和抽检(30分)★1.3.1 完成上级下达的专项整治和卫生监督抽检任务查阅专项整治和卫生监督抽检相关资料15未按规定要求完成专项整治和抽检每项扣5分

1.3.2 制定专项整治和卫生监督抽检计划,并组织实施10无工作计划扣10分

1.3.3 按要求上报专项工作总结5每项未按要求上报工作总结扣5分

1.4 查处违法行为(40分)1.4.1 违法行为查处率100%结合经常性卫生监督、上级交办、转办、信访举报记录10有1起未查处的扣2分

★1.4.2 行政处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抽查不同类别行政处罚案卷共10件20有1起案件行政复议变更扣20分;有1起案件行政诉讼败诉或行政复议撤消行政处罚决定的扣20分

1.4.3 行政处罚文书完整、准确、规范5有1件案卷不符合要求扣0.5分

1.4.4 行政处罚办案时限规范,结案率100%5有1件案件未在规定时限内结案扣0.5分,1件未结案扣0.5分

1.5 宣传培训(20分)1.5.1 有工作计划,有相应的工作记录和宣传培训资料查阅相关材料和台账

查阅宣传资料、声像资料、展牌等2无工作计划或工作记录或宣传培训资料扣2分

1.5.2 开展卫生监督员经常性业务培训,新录用卫生监督员岗前培训不少于50学时;卫生监督员(经常性培训)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5无培训计划扣1分;无培训记录扣2分;未达到培训学时要求的每1人扣1分

1.5.3 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省级每年不少于1次,市级每年不少于4次,县级每年不少于6次3未完成扣3分

1.5.4 举办管理相对人集中培训班,省、市级每年不少于4次,县级每年不少于6次3培训班每少1次扣1分

1.5.5 媒体对卫生监督机构和执法工作的正面宣传报道情况7中央级媒体每报道1次加0.5分;省级媒体加0.2分;市、县级媒体加0.1分,加满即止(同一事项不重复计,内部媒体不予计算)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10分)1.6.1 有组织、有预案查阅相关台账资料、记录2无预案扣2分

1.6.2 内组织开展演练不少于1次5内未组织开展演练的扣5分

1.6.3 突发事件处置上报规范,有相应的处理记录31起未处置扣2分,未按规定程序上报扣1分

1.7 计划外任务(10分)1.7.1 按要求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结合日常检查的情况,查阅相关台帐10未及时完成任务每项扣5分;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每项扣5分

综合管理 70

2.1内部考核(20分)★2.1.1 对内设机构实行综合目标管理,有目标管理责任书和目标管理的实施细则查阅考核制度、考核指标、要求和档案10无目标考核责任书或实施细则扣5分,无考核记录扣5分

2.1.2 建立人员考核制度,健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和要求,人员考核记录健全10无考核制度扣5分,有1人缺考核记录扣2分

2.2 稽查管理(20分)2.2.1 制定稽查工作计划查阅相关台账资料;现场检查卫生监督员着装风纪;结合文书抽查检查监督员持证情况5未制定稽查工作计划扣5分

★2.2.2 对本单位卫生监督员行政执法行为是否规范进行稽查,每年不少于4次10每发现1名着装风纪不规范的扣1分;每发现1名无证执法的扣5分;稽查次数少1次扣2.5分;稽查内容不全1次扣1分

2.2.3 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员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稽查,每年不少于1次5未开展层级稽查扣5分

2.3 信访举报(10分)★2.3.1 建立24小时信访举报电话处理制度检查制度执行情况3未公示信访举报电话扣1分,未按制度接访扣2分

2.3.2 有专门部门负责投诉举报的受理查阅相关台账,抽查10份投诉举报案卷2无专门部门受理扣2分

2.3.3 规范处理,记录完整,及时反馈,按时办结率100%5记录不完整、处理不规范各扣2分;未按时反馈处理结果扣1分;未按规定办结的,有1起扣1分

2.4 档案管理(10分)2.4.1 档案室达到三星以上等级查阅相关台账资料5未达到扣5分

2.4.2 上档案按照归档要求在6个月内归档保存5未完成归档扣5分

2.5 统计报表(10分)2.5.1 按要求上报法定统计报表,数据准确并符合逻辑查阅相关台账资料10未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完成统计上报工作扣10分

精神文明建设 70

3.1 职业道德和惩防体系建设(20分)3.1.1 实行首问负责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卫生执法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查阅相关台账资料;结

合平时工作检查有无违

法违规违纪行为10未实行首问负责制扣2分;未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扣1分,发现并经查实的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根据情节扣分,情节严重的扣10分

★3.1.2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制度;签订工作责任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违纪人员按有关制度处理查阅相关台账资料、职工座谈走访10未建立制度扣5分;发现严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情节扣分,情节严重的扣10分

3.2 满意度调查(30分)★3.2.1 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达85%以上召开管理相对人座谈会;查阅许可目录,抽取50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20满意度低于85%的,参照管理相对人座谈会情况扣分

★3.2.2 职工满意度达85%以上抽20名职工召开座谈会,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人数少于20人的机构全体参加)10满意度低于85%的,参照职工座谈情况扣分

3.3 创先争优项目(20分)3.3.1 获得市(厅)级以上党委、政府综合性表彰(文明单位、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章等);获得市级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查阅相关文件、证书、奖牌等20获省(部)级表彰加8分,获市(厅)级表彰加5分;获省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分别加6、7、8分,获市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4、5分;加满为止(同一项目同时获得省、市表彰的可以累计积分)

1、评分时对合理缺项指标进行标化。各指标项分数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2、直辖市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适用县级标准考核。

附件2

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500分)

项目指标要求考核方法分值评分标准

机构设置 110

1.1 机构建立1.1.1 当地政府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导,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并将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卫生建设规划查阅相关文件、规划、编制、组织机构代码证、财务及劳动工资报表10未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卫生建设规划,扣10分

★1.1.2 机构独立设置,人、财、物实行独立管理20未成立独立机构或机构独立但人、财、物管理未独立的,扣20分

★1.1.3 机构名称规范命名为“卫生监督局”10机构未按规范命名扣10分

★1.1.4 机构行政级别不低于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机构行政级别不符合要求扣5分

★1.1.5 省、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内设机构级别分别不低于副处、副科级、副股级5内设机构行政级别不符合要求扣5分

1.2 机构性质1.2.1 卫生监督机构是行政执法机构查阅人事、编制部门文件20机构行政执法职能未明确扣10分

★1.2.2 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未参照公务员管理扣10分

1.3 科室设置1.3.1 根据承担的职责设置综合管理、许可受理、监督检查、稽查等相应职能的专业处(科)室(主要业务处(科)室设置目录见附录1)查阅人事、编制部门批复、本单位有关内设科室职责的文件、人员名录以及工作台账等5科室设置与履行职能不相适应的,扣5分

1.3.2 科室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行协调5科室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理扣3分;科室无工作规范扣2分

1.4 派出机构(县、涉农区)1.4.1 每10万常住人口设立1个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查阅有关机构建立的文件、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人员名录、固定资产台账等材料;实地抽查1个派出机构查看运行情况6设立派出机构每少1个扣2分

1.4.2 工作职责明确,运行有序2派出机构职责不明确的,扣2分

1.4.3 人员配置合理,每个派出机构不少于3人;经费保障到位;有不小于120平方米的专用工作用房;有电脑、数码相机、机动车或助力车2人、财、房屋和设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扣2分

1.5 规章制度1.5.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卫生监督行为,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规章制度、规范参照目录见附录2)查阅台账资料20缺1项管理制度扣1分

人员配备 140

2.1 人员编制★2.1.1 根据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合理制定:

省级:辖区常住人口7000万以上,150人以上,辖区常住人口4000万以上,130-150人,辖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70-130人,辖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下,70人;

市级:辖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人以上,辖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60-100人,辖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150人,辖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50人;

县级:不少于辖区常住人口的1人/万人,并且最低不少于15人

调整因素:西部地区根据地形地貌因素上调10%,东部地区根据流动人口因数和经济水平因数上调10%,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上调15%;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地区上调15%查阅人事、编制部门文件、统计年鉴35未经人事、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扣35分;编制数少1人扣1分,未达到50%扣35分

2.1.2 实有在编人员数不少于核定编制数的80%5低于80%扣5分

2.2学历要求2.2.1 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查阅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机构人员人事档案、学历证明5无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扣5分,内容不完善按比例扣分

2.2.2 卫生监督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8%(省级)、95%(市级)、80%(县级)以上5学历构成每下降1%扣0.5分

2.2.3近两年内新进专业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15近两年内新进专业人员中无本科以上学历有1人扣5分

2.2.4 卫生监督员人数不低于本机构在职在编人数的85%15卫生监督员人数所占比例每下降1%扣1分

2.3人员录用2.3.1 新录用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管理规定进行查阅相关公开招考制度、招考公告及相关材料20无录用管理制度扣20分

2.3.2 有录用管理制度,并发布招考公告,进行考试考核10招考公告内容不全,每缺1项扣1分;未进行考试考核扣5分

2.3.3 发布录用公示10无录用公示扣10分

2.4卫生监督员聘任2.4.1 实行卫生监督员聘任制度,聘任率100%查阅卫生监督员聘任前培训和考试记录、有关管理制度、证件及相关资料10无卫生监督员聘任制度扣5分;聘任率下降10%扣1分

2.4.2 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10未经培训和考试聘任的1人扣2分

经费保障 150

3.1 人员经费★3.1.1 人员经费按照当地人事、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政府规定的工资、补贴标准,由同级财政纳入预算内全额核拨查阅人事、编制部门文件、预决算报告等50预算内未按标准全额核拨扣50分

3.2 工作经费3.2.1 公务费按照当地财政部门核准行政执法机关的定额标准,由同级财政纳入预算内定额核拨查阅规定公务费定额标准的财政部门文件及预决算报告等40经费核拨低于定额标准,每降低1%扣1分

3.3 业务费★3.3.1 年人均业务经费省级:东部不低于2.5万元,中西部不低于2万元;市级:东部不低于2万元,中西部不低于1.5万元;县级东部不低于1.5万元,中西部不低于1万元查阅预决算报告;财政部门的卫生事业经费预决算报告等30省级:东部年人均业务经费低于2.5万元扣2分,低于2万元扣5分,低于1.5万扣15分,低于0.5万元或无业务经费扣30分;中西部年人均业务经费低于2万元扣2分,低于1.8万元扣5分,低于1.3万扣15分,低于0.4万元或无业务经费扣30分

市级:东部年人均业务经费低于2万元扣2分,低于1.5万元扣5分,低于1万元扣15分,低于0.2万元或无业务经费本项扣30分;中西部年人均业务经费低于1.5万元扣2分,低于1.2万元扣5分,低于0.5万元扣15分,低于0.2万元或无业务经费本项扣30分

县级:东部:年人均业务经费低于1.5万元扣2分,低于1.2万元扣5分,低于0.5万元扣15分,低于0.2万元或无业务经费扣30分;中西部:年人均业务经费低于1万元扣2分,低于0.8万元扣5分,低于0.2万元扣15分,低于0.1万元或无业务经费扣30分

3.3.2 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20增长幅度低于当地GDP增长幅度的,每低1%扣5分

3.4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县级)3.4.1 按省要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用于县以下(含县级)基层开展公共卫生监管和医疗服务监督等查阅财政、卫生部门的资料10用于卫生监督的资金占总额比例每降低1%扣2分 设备装备 100

4.1 房屋建设★4.1.1 省级:辖区人口3000万以下,总面积不少于2400平方米;辖区人口3000万以上,总面积不少于3600平方米;辖区人口5000万以上,总面积不少于4600平方米;辖区人口7000万以上,总面积不少于5700平方米。

地市级:辖区人口100万以下,不少于1500平方米;辖区人口100万以上,不少于1700平方米;辖区人口300万以上,不少于2000平方米;辖区人口500万以上,不少于2300平方米;辖区人口700万以上,不少于4600平方米。

县级:辖区人口10万以上,不少于500平方米;辖区人口40万以上,不少于1400平方米;辖区人口70万以上,不少于1800平方米;辖区人口100万以上,不少于2300平方米。查阅有关建设资料、房屋产权证或长期使用权证明文件,实地查看10总面积不足的,每少10%扣2.5分

★4.1.2 人均工作用房不少于40平方米10人均面积不足的,每少1平方米扣2.5分

4.1.3 具有办公室、会议室、办理发证大厅、投诉接待室、询问调查听证室、陈述告知室、快速检测分析室、计算机房、档案室、文印室和应急处置室、值班室、罚没物品暂存室、图书资料室、库房、司机值班室、更衣室、消毒室、车库等相应的功能用房,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运行正常10功能用房不齐全扣5分,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齐全、运行不正常扣5分

4.1.4 拥有相应的房屋产权证明或长期使用权证明10无相应的房屋产权或长期使用权证明文件及该房屋的产权证复印件的扣10分

4.1.5 无危房或临时搭建房10办公用房属危房或临时搭建房的扣10分

4.2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4.2.1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监督等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数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设备装备标准见附录2)查阅固定资产台账、凭证和规章制度;现场核查设备储存场所、调试相关设备,性能完好5每少1种必备设备扣0.1分

4.2.2 设备的保管和维护制度健全2规章制度不健全扣1分

4.2.3 设备能正常使用,完好率100%,3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每件扣0.1分;设备不完好,每有1件扣0.1分

4.3 车辆配备4.3.1 执法车辆每4-8名卫生监督员配1辆查阅车辆行驶证明,现场核查10每少1辆执法车扣5分

4.3.2 配备1辆现场快速检测车,车载设备满足现场工作需要(省、市级)5无现场快速检测车扣5分;现场快速检测车车载设备不能满足现场工作需要扣2分

4.3.3 车辆性能良好5每有1辆车不能正常运行扣1分

4.3.4 执法车外观标识符合卫生部统一要求51辆执法车外观标识不规范扣2.5分

4.4 执法取证工具及办公设备4.4.1 按标准要求配置录音、照相、摄像等相应执法取证工具及办公设备(设备装备标准见附录3)并能正常使用查阅固定资产台账,随机抽查设备配置、使用情况5每缺少1种扣1分;每种少1件扣0.5分;不能正常使用每件扣0.5分

4.5 信息化设备4.5.1 按标准要求配置信息化设备(设备装备标准见附录3)查阅固定资产台账,现场查看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3硬件配置不达标,每少1件扣0.5分(服务器可租用)

4.5.2 建立内部局域网络系统3未建立扣3分

4.5.3 使用卫生监督业务管理软件2未使用扣2分

4.5.4 建立门户网站(省、市级)2未建立扣2分

1、标注“★”的为关键项。

2、评分时对合理缺项指标进行标化。各指标项分数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附录1

主要业务处(科)室设置目录

1.综合管理处(科)室

2.卫生许可处(科)室(或归入当地行政审批中心窗口)

3.各监督处(科)室(各地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专业或地域分片设置业务科室,如按地域分片设置,各专业必须有牵头处(科)室)

4.队伍管理与执法稽查处(科)室

注:省、市级内设机构命名为处室,县级内设机构命名为科室。

附录2

主要规章制度(规范)参照目录

一、行政管理

1.政务公开制度

2.首问负责制度

3.人事管理制度

4.财务管理制度

5.物资管理制度

6.档案管理制度

7.考核奖惩制度

二、业务管理

1.卫生许可工作规范

2.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3.稽查工作规范

4.案件办理工作规范

5.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规范

6.投诉举报受理制度

7.重大案件查办制度

8.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9.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度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规范

三、行风、职业道德建设

1.卫生监督员行为规范

2.行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岗位轮换制度

4.执法回避制度

5.执法事务公开制度

四、信息管理

1.卫生监督信息建设管理与维护制度

2.卫生知识教育及法制宣传工作制度

3.卫生监督新闻宣传工作制度

4.重要信息保密工作制度

附录3

设备装备标准

1、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装备标准

项 目仪器设备技术参数装备数量

省级市级县级

固态、液态食品中各类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测定便携式红外固液分析仪定性,15秒内产生结果1台1台-

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测定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仪 1台--

酒类中甲醇测量便携式甲醇速测仪半定量1台1台-

食品中心温度测量食品中心温度计-50℃-150℃5套3套3套

食品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测量微型激光测温仪-20℃-200℃5台3台2台

环境湿度测量便携式温湿度计-20℃-70℃5-95%RH5台2台2台

食品酸碱度测量食品酸度计(带校准试剂)pH=1-145台1台2台

酒类中甲醇测量便携式甲醇速测仪半定量1台1台1台

紫外线强度测定便携式紫外线强度计10-1-199.9×103µW/cm22台2台1台

物表洁净度快速测定ATP荧光检测仪半定量2台1台1台

生产车间面积测定测距仪0.3-100m±5mm2台2台2台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便携式,适用多种检测项目5台2台3台

采样箱便携式,适用多种食品采样5台2台3台

冰箱 5台3台3台

冰柜 3台3台3台

粉尘数字式测尘仪0.01-100mg/m3;TWA/STEL/MAX值2台1台-

防爆型数字式测尘仪0.01-100mg/m3;TWA/STEL/MAX值2台1台-

有毒气体便携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定性,20秒内产生结果1台--

50余种毒气及有害气体气体检测仪定性,20秒内产生结果-1台-

可检测200余种挥发性有机气体光离子化检测仪PPB级-2台-

脉冲积分声级/频谱仪声级/频谱计30-140db;(A/B/C/Linear);140dB滤波器;MAX/STEL/TWA;数据存储2台--

噪声声级计35-130 db(A)-2台2台

微波微波漏能检测仪0-3、10、30、100、300、1000mR/h1台1台-

低频场强工频场强仪30-2000Hz1台1台-

高频场强高频场强仪20-30MHz1台1台-

超高频场强超高频场强仪1-2060MHz1台1台-

激光激光测定仪-1台-

照度照度计0.01-20000 LUX;四个量程2台2台2台

热指数仪黑球温度、干球温度、风速计、辐射热2寸黑球,6寸黑球,WBGT值1台--

温度黑球温度计、留点温度计范围:20—120℃;精度:-各2台-

辐射热辐射热计0-10KW/m2;分辨率:0.02 KW/m2-2台1台

风速风速仪0-10m/s-2台2台

压差压差仪-2台-

车间洁净尘埃粒子计数器最小粒径0.5µm

测量范围:100级~30万级1台1台-

温湿度直读式干湿温度计-20C0-+600C、0-100%RH-2台2台

α、β、γ和χ线测量便携式电离室巡测仪自动调零,自动转换量程,自动点亮背景灯,同时测量剂量率和剂量、峰值读数保持功能、可下载储存数据、可编程的声光报警1台--

α、β、γ和χ线综合测量便携式高级辐射污染探测仪具有手机式的菜单导航多功能键、高亮显示屏、自动更换量程、数据保存下载功能、峰值保持功能、错误操作指示功能、声响测量功能、响应时间可调、LCD时钟显示、内置GM管1台1台-

α、β表面污染测量便携式表面污染仪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自动更换量程;报警1台--

监督员现场剂量水平个人剂量报警仪(腕式)瑞士 RONDA763石英运动表;防水可深达100m;可调阈值报警;具有累积剂量功能4台2台2台

个人防护辐射防护服 4套2套2套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析仪0-50000ppm2台--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分析仪0-50ppm 精度±0.1ppm2台--

一氧化碳、氨、甲醛、硫化氢气体检测气体检测仪CO:0-50/1000PPM、NH3:0-50/500PPM

CH2O:0-20/200PPM

H2S:0-10/200ppM-1台1台

总挥发性有机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PID和FID)0-2000ppm,0-5000ppm,最小检测:100ppb2台--

空气微生物采样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2台1台1台

甲醛甲醛分析仪0-3ppm2台--

臭氧臭氧检测仪0-1ppm;0—50 ppm1台2台-

可吸入尘可吸入颗粒分析仪0.01-100mg/m32台1台1台

氨氨0-50ppm/1ppm2台--

电导率便携式电导仪0.00-199.9µs/cm-2台1台

浑浊度浊度仪0-50FTU-1台1台

水质速测水质速测箱检测项目包括:水温、臭和味、色度、浑浊度、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总铁、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尿素、氟化物、漂白粉有效氯、余氯等1台1台1台

pH值便携式酸度计0.00-14.00pH-2台-

水质项目多参数水质测定仪铝、砷、钡、苯、苯并三唑、硼、溴、镉、氯离子、氯、二氧化氯、铬、钴、色度、铜、氰离子、清洁剂、DEHA、氟离子、硬度、碘、铁、铅、锰、钼、镍、硝酸根、亚硝酸根、氮、溶解氧、臭氧、钯、PCB、酚、磷酸根、磷、钾、硒、硅、银、铬酸钠、硫酸盐、硫化物、TPH、丹宁、浊度锌、锌等1台1台-

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仪 1台--

余氯余氯测定仪0-2mg/L1台2台-

环氧乙烷残留量环氧乙烷分析仪0-19.99/199.9/1999ppm1台1台-

2、执法取证工具及办公设备配置标准

取证工具及办公设备名称配置数

省级、市级(东部地区)市级(中西部地区)县级(东部地区)县级(中西部地区)

数码照相机1台/2名卫生监督员

数码摄像机1台/科室

采访机按照需要配置

录音笔1支/2人

暗访摄像机2台1台

台式电脑1台/人1台/2人

笔记本电脑3台/业务科室2台/业务科室2台/业务科室1台/业务科室

传真机1台/业务科室3台2台

复印机2台1台

打印机2台/业务科室1台/业务科室

投影仪2台1台2台1台

扫描仪2台1台2台1台

速印机1台

碎纸机1台按照需要配置

3、信息化建设标准(省、市级)

设备名称用途省级市级

数据库服务器存放数据1

数据库备份服务器备份数据1-

防病毒服务器安装防病毒系统1

DNS服务器域名解析1

WEB应用服务器为外部/内部用户提供Web应用,包括查询、统计等等1

业务应用服务器业务应用1

网络管理服务器运行网管软件1

百兆VPN网关防火墙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控制1

不间断电源(UPS)提供在线服务器不间断电源主机、电池1

交换机内部计算机设备连接2

路由器网络出口1

SQ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1

光纤接入10M以上接入Internet1

4、信息化建设标准(县级)

设备名称用途数量

服务器上报数据和业务应用2

VPN/防火墙网关和省级平台对接,并且保护本地局域网1

不间断电源(UPS)提供在线服务器不间断电源主机、电池1

交换机内部计算机设备连接1

宽带接入接入Internet1

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

(讨论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的必要性

(一)绩效考核是落实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有关政策的措施。

卫生监督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在新医改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强化政府卫生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近年来,卫生部高度重视卫生监督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通过绩效考核对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检查,可以进一步督促各地落实国家和卫生部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机构建设。

(二)绩效考核是科学评价卫生监督工作成绩和效果的手段。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许多国家广泛用于政府和公共部门管理。当前,国家在卫生事业单位试行绩效考核工作,是转变考核管理模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卫生监督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行政执法工作,集卫生技术、法规标准、行政管理三位一体。虽然有些地方对卫生监督的绩效考核做了一些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考核体系对卫生监督机构和工作进行有效的考核。迫切需要研究出台一套绩效考核指标,对卫生监督工作效率、质量、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各类满意度等进行分析、判断,科

学评价卫生监督工作的成绩和效果,形成人尽其才、积极向上、奖优罚劣的激励竞争机制。

(三)绩效考核是提升卫生监督机构履职能力和水平的方法。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与体系建设的政策框架逐步完善,财政对卫生监督投入不断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管理水平和卫生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机构在建设发展中,仍存在着地区、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有的地方存在着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落实不力、现有资源分配和使用不够合理、卫生监督工作中薄弱环节凸显等现象。这些现象影响了卫生监督机构履行法定职责和卫生监督队伍的稳定,制约了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开展绩效考核,可以明确查找出卫生监督工作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有针对性的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素质,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影响,争取政府重视,强化和促进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基本公共职责。

二、关于《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和制定依据

(一)起草过程。

根据卫生部监督局2010年6月10日的《关于开展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项目研究的通知》(卫监督稽便函〔2010〕186号)要求,成立了由江苏省卫生监督所和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两家单位牵头,7家卫生监督机构参加的机构绩效考核项目工作组。

工作组参考江苏省卫生监督体系评估方案、深圳市卫生监督机构绩效方案、全国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方案,以及有关文献资料,起草了《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初稿)》。7月8-9日,卫生部监督局在南京召开项目研讨会,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医学院校的领导和专家30人参加了会议,对工作组起草的《(初稿)》进行了讨论。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工作组对《(初稿)》进行调整和修改,将《(初稿)》中的附件《考核指标》分为《业务指标》和《保障指标》两块。7月22-23日,江苏省卫生监督所在苏州召开项目研讨会,来自江苏省各市、部分县(市)卫生监督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议和意见。工作组再次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讨论稿)》。会后,江苏省的3个市级机构和3个县级机构根据《(讨论稿)》进行了绩效考核自评。7月31日,江苏省和苏州市卫生监督所根据自评情况,对《(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二)起草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3.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人社发〔2009〕182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号)

5.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01〕112号)

6.中组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组通字〔2006〕27号)

7.关于印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通知(财社〔2000〕17号)

8.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00〕第16号)

9.关于印发《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76号)

10.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卫监督发〔2006〕223号)

11.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令第39号,2005年)

12.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8〕9号)

13.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0号,1992年)

14.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233号)

1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制、着装管理的通知(卫办法监发〔2003〕103号)

16.2005—2010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卫监督发[2005]75号)

17.全国卫生监督工作规范(2001版)

18.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

19.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待印发)

三、关于《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正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定本《实施意见》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制定本《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和指导要求,第三部分明确了绩效考

核的对象,第四部分为绩效考核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组织管理、考核内容、方式、步骤、结果判定、时间安排等,第五部分为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有两个附件做为实施绩效考核的具体考核指标,分别是:《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业务指标》和《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保障指标》。《业务指标》侧重于机构的业务工作和软件管理方面,包括3项内容:业务工作、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满分500分,设立了10个关键项。《保障指标》侧重于机构的设立和人、财、物等硬件保障指标,包括4项内容: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设备装备。并根据有关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立了10个关键项。

《业务指标》和《保障指标》中量化指标制定原则:

1、参照卫生部有关文件中要求确定。

2.对于无国家统一标准的,参照卫生部监督局既往的研究成果或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客观需求确定。如经费、编制数、监督员占职工比例、内设机构级别、派出机构数量等。

3.对于业务工作指标,根据卫生监督机构目前工作现况确定。如宣传培训次数、稽查次数等。

4.充分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在装备、经费等一些指标上,在卫生部文件要求总框架内,对东、中、西部提出不同要求。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一、概述

1、何谓食品添加剂? 《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原则

(1)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

(2)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3)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4)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管理法规与标准的发展

1960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卫生部、轻工部制定的《食用合成染料管理办法》

1967年,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联合颁布了《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1986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3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1994年,《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2年,《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现行管理法规与标准体系 食品卫生法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规格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规定: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该法是我国唯一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与使用的卫生问题作出规定的国家法律。

管理规定包括以下方面:

1、使用;

2、生产经营;

3、审批;

4、立法与制标;

5、罚则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第十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第十一条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第二十四条食品添加剂,其生产者必须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第三十条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3、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批

第二十条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生产经营企业在投入生产前,必须提出该产品卫生评价和营养评价所需的资料,以及样品,按照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4、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与标准的制定

第十四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颁发。

(1)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2)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96)(3)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1994)第十六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中有卫生学意义的指标,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5、罚则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不标明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规定事项的,或者违反规定不标注中文标识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第四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

(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3月28日发布,同年7月1日实施。

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章

第二章审批

第三章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第五章卫生监督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第二章审批

审批对象

1、未列入GB2760和GB14880以及卫生部公告名单的新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2、已列入标准和公告名单,但需扩大使用范围和/或使用量的。

审批程序

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

(一)申请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第六条或第七条的规定提供资料;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30天内完成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卫生部审批;

(三)卫生部定期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会技术评审意见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第九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提供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第三章生产经营与使用

1、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2、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

3、检验合格出厂;

4、经营与使用单位应索证;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1、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2、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

第五章卫生监督

1、卫生部对可能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修订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或作出禁止使用的决定,并予以公布。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3、应当按照卫生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

(三)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最大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与使用。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添加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

(四)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强化营养素的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为增加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的营养素。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营养强化剂的含量。

标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品种:A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B维生素类C矿物质类D其它类

(五)卫生部公告

1、公告内容

已获卫生部批准,但未列入GB2760或GB14880的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等。

2、公告效力

等同于标准

(六)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申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时,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名称及其来源

4、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和理化特性(来源于动植物的,若无以上资料应提供主要成分)

5、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6、生产工艺

7、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及编制说明

8、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9、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CAC)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10、食品中该种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1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三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卫生学检验报告

12、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13、使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卫生部认可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及安全性评价资料

14、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另附食品添加剂样品30克

(二)申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拟添加食品的种类、使用量

4、生产工艺

5、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6、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7、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8、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9、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

第七条申请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时,除提供第六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

(三)受委托申报单位应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 新资源食品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6号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2月2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规定的新资源食品包括:

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新资源食品的审核批准

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在产品首次上市前应当报卫生部审核批准。

卫生部建立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估、实质等同等原则。

卫生部对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以名单形式公告。根据不同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公告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包括拉丁名)、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采用工艺、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食用人群、食用量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对微生物类,同时公告其菌株号。

根据新资源食品使用情况,卫生部适时公布新资源食品转为普通食品的名单。

实质等同,是指如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同,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具有实质等同性。

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1.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2.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前,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进行核实,保证该产品为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或者与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3.生产新资源食品的企业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生产其它食品的企业,应当建立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每年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发现新资源食品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新资源食品以及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其产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签标示的新资源食品名称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一致。5.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者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新资源食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卫生监督

1.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辖区内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卫生部及时研究分析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3.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企业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食用安全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对食用安全信息隐瞒不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4.生产经营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或者将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篇:12[6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卫办医管函„2012‟60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精神,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我部组织起草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从卫生部网站“医疗监管”栏目下载)。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2年2月10日前将反馈意见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联 系 人:卫生部医管司 郭江伟、范 晶 联系电话:010-68792622、68792791 传真:010-68792790 电子邮箱:qkysjd@163.com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全科基地)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和考核考试的主要场所,包括临床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

第三条 全科基地原则上设臵在三级综合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实践基地原则上设臵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 1 中心、乡镇卫生院,下同)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科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每个全科基地应当与2所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所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培养关系,作为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践训练,实践基地应当具备相应的培训条件。

第五条全科基地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部门负责制订全科基地标准、认定和管理办法,组织抽查督导。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管理等部门负责全科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督导评估。

第二章 认定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全科基地应当具有满足全科医生培养需要的二级学科设臵,个别专科设臵不全的,可与1-2家专科医院联合,作为协作基地共同完成培养全科医生的任务。

第七条申请认定为全科基地的医院(以下简称申报医院),应当符合全科基地标准(见附录1),收治疾病种类基本覆盖相关学科常见疾病(病种名单见附录2),具备能够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师资队伍。

第八条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全科基地认定申请。

第九条全科基地认定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一)自评与认定申请。申报医院依据有关文件和标准,对本院、协作医院、实践基地进行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填写《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二)形式审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标准》及本办法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于接到申请后的3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回复。

(三)实地评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行业协会,依据全科基地标准,组织相关专家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医院进行实地评审,形成 2 认定意见,根据培养能力确定培养规模。评审结果分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其中达标基地具备全科医生培养资格;基本达标的,应当根据评审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整改并择期进行再次评审;不达标的,待条件完善后重新申请。

(四)结果公示与公布。全科基地评审结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在卫生信息网站进行公示。通过评审的全科基地名单及招生规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并上报卫生部备案。

第三章 基地监督与管理

第十条全科基地实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全国全科基地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辖区内全科基地认定和管理,制订、实施培训规划,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培训考核,监控培训质量,维护培训工作秩序。

第十一条全科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认定周期为3年。全科基地应当在周期结束前6个月提出复核认定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复核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作出复核认定结论,并上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二条全科基地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加强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相关条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培养质量评价。

第十三条全科基地应当按照规定做好培养过程管理。通过填写全科医生培养登记手册,记录日常临床医疗活动内容、自我学习评价、指导医师观察评价、基地主任评价、出科考核、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保证培养质量。

第十四条经评审认定的全科基地方可招收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开展规范化培养工作。未经认定或认定不合格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未及时提交复核申请及复核认定未获批准的基地不得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

已列入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单位,在具备全科基地认定条件的基础上,经认定获得全科基地资格的,省级相关部门应当明确其培养全科医生的责任及义务。

第十五条对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申报医院,应当立即终止评审,且3年内不再受理认定申请。

第十六条全科基地擅自扩大全科医生培养规模、不按照培养标准实施培训活动、组织管理混乱、不能保证培养质量、学员意见反映强烈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情节特别严重或未及时改正的,取消其全科基地资格,3年内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十七条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全科基地认定情况及开展全科医生培养质量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

第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对本地区全科基地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培养工作规范、质量优良、有创新特色的全科基地和指导医师给予表彰。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九条 中医全科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制订。

第二十条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国家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标准 2.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收治常见病种名称

附件1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标准

一、临床培养基地标准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臵齐全,至少设臵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医学科(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传染科、职业病科、医学影像科(含放射、超声和核医学)、医学检验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臵妇产科、儿科、精神科、传染科、职业病科的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

2.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1200张;年门诊量≥150万人次,年急诊量≥8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5万人次。

(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全科医生培养标准细则要求。

(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符合全科医生培养标准细则中的各项要求。

(4)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

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学科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二)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受训者比例为1∶2。

(2)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

2.指导医师条件:(1)基地所在科室的指导医师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实习带教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资格。

(3)有临床带教实践,掌握和熟悉培养细则要求。(4)有较强的责任心。

(三)组织与管理要求

1.组织机构:有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包括医院、科室两级全科医生培养管理机构和人员)。

2.管理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熟悉全科医学理念,接受过相关培训,且有医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管理制度: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纳入住院医师培养体系,有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大纲,有完善的培养管理制度和全科医生培养轮转计划,对实践基地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二、实践基地标准

(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 1.基本条件:

(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臵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医学科。服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管理,按照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以及临床培养基地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

(3)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完善,能够采用全科医学理念,运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负责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5)有社区健康促进网络,能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卫生服务。(6)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7)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有较高的病人和服务人群满意度。(8)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

6(9)医疗设备应满足全科医生培养标准的各项要求。2.师资条件:(1)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能够实施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具有全科医学教学意识和实践;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和带教工作;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与教学能力。

(2)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

(3)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5)至少有10例以上全科医疗典型教学案例。3.组织与管理要求:(1)有专人负责全科医生实践基地日常管理工作。(2)有规范的全科医生实践培养管理制度。(3)与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分工明确、协作紧密。(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

1.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职业病防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健康检查和教育、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

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4.具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甲醛测定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精密电子天平、全自动水质分析仪、B超机、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等设备,有装备完整的冷链系统。

附件2 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收治常见病种名称

一、内科

(一)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等。

(二)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急性肺梗死等。

(三)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急、慢性腹泻、感染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肝硬化、肝性脑病等。

(四)泌尿系统: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五)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蛋白异常血症、痛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危象等。

(六)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七)血液系统: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等。

(八)老年疾病:骨质疏松、前列腺增生、痴呆、尿失禁、便秘等。

(九)神经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其他疾病(如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面神经麻痹、偏头痛、脑肿瘤、脑膜炎等)。

二、儿科

(一)小儿生长发育。

(二)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出血症等。

(三)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症、小儿贫血、佝偻病及婴儿手足搐搦症等。

(四)各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包括上感、哮喘、喉炎、肺炎等)、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惊厥、癫痫、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糖尿病、小儿急性白血病等。

(五)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猩红热等。

三、外科

(一)外科感染:败血症、脓血症、破伤风、局部化脓感染、气性坏疽等。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

(三)颈部疾病:甲状腺肿物、颈部肿块等。

(四)乳腺疾病: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乳腺增生、乳头溢液、乳腺癌等。

(五)腹部疾病:腹外疝、阑尾炎(包括急、慢性阑尾炎及小儿、妊娠、老年、异位等特殊类型阑尾炎)、肠梗阻(包括单纯性、绞窄性及急性肠梗阻)、溃疡病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壶腹部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六)肛门直肠疾病:肛裂、肛瘘、痔等。

(七)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部静脉炎、囊状淋巴瘤等。

(八)泌尿系统疾病: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等。

(九)骨与关节疾病:腰腿痛、颈肩痛、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退行性骨关节病、骨结核、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等。

四、妇产科

(一)常见妇科疾病:宫颈和阴道炎症、阴道异常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二)导致急性腹痛的疾病: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三)围生期保健:妊娠早、中、晚期诊断、孕期保健、产后保健、高危妊娠、异常产褥、产后抑郁症等。

(四)更年期保健:包括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等。

(五)计划生育:各种避孕方法、避孕失败后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术及其并发症、药物流产及其常见并发症等。

五、传染科

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其他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霍乱、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常见寄生虫病、麻风病、新发传染病与地方传染病)等。

六、急诊急救

心脏骤停、急性气道梗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自发性气胸、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休克、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癫痫持续状态、中毒与意外伤害(包括常见中毒、中暑、淹溺、动物咬伤等)、急腹症、创伤(包括多发创伤、颅脑外伤、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颈椎外伤、脊椎外伤、合并截瘫、四肢骨折、手外伤、烧伤)等。

七、皮肤科

湿疹(含重症湿疹)、接触性皮炎(含重症接触性皮炎)、药疹(含重症药疹)、荨麻疹(含急、慢性和特殊类型)、银屑病(含寻常型和特殊型)、皮肤真菌感染(包括浅部真菌病、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甲癣及花斑癣等)、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各种疣(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等)、日光性皮炎、痤疮等。

八、眼科

睑腺炎(麦粒肿)、睑板腺囊肿(霰粒肿)、结膜炎、白内障(主要为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等。

九、耳鼻咽喉科

鼻外伤、耳鼻喉异物、鼻出血、鼻炎、鼻窦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及其并发症、突发性耳聋、中耳炎、腺样体肥大、耳鼻喉常见肿瘤等。

十、精神科

常见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谵妄状态等)、焦虑症、抑郁症、典型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药物中毒、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酒与药物依赖等。

十一、康复医学

脑血管疾病所致功能障碍、骨关节病、各种常见损伤等。

十二、中医科

常用社区中医适宜技术、中成药的适应证和使用原则、中医诊断思维和治疗基本规律、临床常见症候的辨证施治、中医的饮食和养生常识。

下载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