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津实验一校坚持德育为先提高育人实效
利津实验一校坚持德育为先提高育人实效
一是积极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根据“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阶段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普及道德规范,遵守社会秩序”教育等活动,通过小小文明纠察员、文明礼仪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引导广大师生争当文明标兵。
二是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学校德育养成工作方案,强化以年级部自主管理为核心的全员精细化管理,严格德育督查规程,挖掘年级部自主管理优势,发挥值班教师和全体教职工的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客观、公正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认真落实《利津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系列活动指导意见》,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月”活动,深入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创新德育思路,拓宽德育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恩和励志教育为主旋律,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为抓手,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活动育人目标。
(苟秀国)
第二篇:拓展育人途径 提高德育实效
拓展育人途径 提高德育实效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我们在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德育内容、积极研究德育工作规律的同时,重点以拓展德育工作途径为突破口,力求把德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其认识与做法如下:
一、健全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由中心小学、各学校、班、队组成的四级管理德育纵网络和由学校、家庭、村委会组成的三位一体德育横网络,明确了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村委会主任、班主任、家长代表、大队辅导员、班长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行成了上下联系,左右配合,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时时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格局。充分发挥了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活泼的德育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保证
众所周之,德育途径是实现德育目标、任务和内容的具体渠道,是贯彻德育原则的有效手段,要想改革单一枯燥的育人说教,必须探索寻找活泼多样的育人途径,使其成为最实在、最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
1、学科育人。我们不仅主张使学生在自己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得到思想品德教育,而且主张把德育寓于学生的各学科教学之中。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 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我们的各学科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深挖教材的德育内涵,把育人有机地融入教书中,使思想教育润物无声。一方面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阵地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按照德育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使各学科的课堂成为德育的有源之泉,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参与和承担德育工作,把教育和教学轻松自如地熔于一炉,达到“目的”和“手段”的和谐统一。
2、活动育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广泛地渗透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良好途径。一是利用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举行主题纪念活动,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建党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上,组织师生举办“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书画艺术展评、“我爱祖国”为主题的诗朗诵大赛、“和谐社会大联欢”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举行作文比赛、书信比赛、演唱会、运动会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春天是植树的大好时机,我们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外参加义务植树劳动,让学生感觉到劳动的愉快,并写好“小树长,我也长,我跟小树一起长”为主题的体会作文;公路旁、街道上处处有塑料袋乱扔,我们定期组织学生拣“白色垃圾”,实施“绿色行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严格升降旗制度,周一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周五举行降旗仪式,同学们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活动,自觉增强了爱国热情,从而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3、榜样育人。在德育工作上,我们的理念是“典型引路、榜样带动、整体提高”。一方面,我们在德育课内容中,选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和英雄的典型事迹,让学生学习领会感悟伟人的高尚品质,伟大精神,使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伟人名人树为榜样,让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鼓舞自己。另一方面,我们把学校内部的优秀同学,“三 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树为身边的模范,把这些优秀小朋友身上平凡而又值得学习的东西提炼出来,让全体学生比、学、赶、超,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孔子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德育工作者就是要培养学生向先进看齐,不断提高自己品德素质的上进意识。
4、环境育人。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投资投力创建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尤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做文章,力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绿色、书香校园,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一是精选书写育人理念新、育人内涵深的校园标语,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改理念。二是在校园内醒目的墙壁上统一布置张贴名人名言瓷砖画,要求学生学名人、背名言,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让名言、哲理感化自己的心灵。三是各学校定期更换校园内的黑板报、教室中的学习园地,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发挥好宣传阵地的作用。四是统一定制橱窗,展示学生优秀的学习作业和艺术作品,展示师生的教学优秀成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五是大面积绿化、合理硬化校园,为学生学习提供优美的环境。另外学校领导、教师时刻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环境来感染学生幼小的心灵。
5、团队育人。小学生成长在学校中,更是成长在班集体中,成长在少先队组织中,因此团队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方面我们首先重视班团队建设,每学期,加强一次班委会建设,使班委会的成员在一个班集体中发挥好学生领导的作用。每学年,进行少先队员入队建设,做好少先队员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和少先队的任务考核。评选出优秀少先队员和队干部。其次是重视团队具体工作。每年一次的主题队会,完善队会程序、突出德育主题。三是在法制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班委会开好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四是办好队报,各中队有自己的队报,以黑板报为主要形式,板报设计要新颖、美观,色彩要明丽、和谐,内容要生动感人、有趣。五是每月搞一次“小手拉大手”的社会实践 活动。
6、一体化育人。以学校为中心以及相对封闭的学校德育体制,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困惑,并且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近几年,我们重视这方面的改革,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的横向德育网络雏形。一是建立了学校德育指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村书记、家长代表组成。二是有效地开展德育指导工作,每学期开一次由学校德育指导小组组织的家长会,在会上班主任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学生的作业等跟家长见面。三是德育指导小组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特教生进行定期的家访,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了“一体化”在一些特殊学生德育工作上的联系作用。
7、管理育人。德育工作的优化管理,本身体现了育人的科学性。我们所属的10所完全小学和4所初级小学,每学年都有详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包括周活动安排。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每学期都有重点突破的德育内容。而中心小学有总的德育工作思路,这样一个有分有总的德育工作计划体系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效目标。中心小学定期对计划内容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年终对各校的德育工作进行评估,评选德育工作先进的学校、班级、团队和个人。尤其重视班主任工作,每学期期中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把成功的经验向各学校扩散、推广,加强德育科研的指导。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经过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我校的素质教育取得显著的成绩。学风、校风日益端正,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成绩在全县19个单位评比中位居第四,所属光丰小学被树为市级示范性小学,有3所学校被树为市级环境示范校,另有3所学校被树为县级环境示范校,上学年共有213名学生的作文和书信在县级竞赛中获奖,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有53篇获省、市、县级奖励或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上报50余件艺术作品参加展评并获奖,全国英语竞赛能力竞赛实现了多年零的突破。
第三篇:做强德育特色,提高育人实效
引言:酝酿已久的《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于近期向市民公开征询意见。此举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积极为常州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掀起了一个讨论教育规划纲要的高潮。教育行政部门也为《纲要》的正式颁布和实施做好一切准备和铺垫工作。近期记者走进诸多活动现场,把教育行政部门各个条线上的具体行动呈现给广大市民,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常州教育更进一步的热情关注和深入思考。
《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全员化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融入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2月10日下午,常州市局属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现场展评会在实验初中举行,来自相关学校的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参加了活动。通过德育特色创建来提升德育质量、深化学校内涵已经成为教育的共识和常识。本次德育特色评选重在“特色”,分别从“特色理念”、“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和“现场答辩”四个环节对申报学校考评。展评各校厚积薄发,精彩的汇报展示和智慧答辩引发了全场的阵阵掌声。这是一次评比,更是一次展示和引领。
——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丽华中学整合德育资源,将学生的教育置身整个社会环境系统中思考,“家长学校”进社区,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学校向每个社区提供讲座菜单,学校按家长所需每学期举行1-2次专题讲座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西藏民族中学则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加强藏汉文化的融合:融情爱生教育成为着力点,对藏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主线,常规管理成为主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主阵地,社会力量参与更是对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丰富与升华。
——大力提倡主体德育。北郊初中实施“发现教育”,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德性的成长,“校长助理团”让学生换个视角看学校,换种身份做学生,“诚信超前考试”让主动学习成为风尚。“发现教育”注重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在体验、探究中发展德性,德育活动的设计从“无设计—被设计—隐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的主角。正衡中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体验为核心的学生“自主教育”模式,设计了各年级的学生发展规划方案,命名为“追寻梦想,自主发展”:七年级制定自主发展规划之第一篇——对接正衡脉搏;八年级第二篇——放飞青春梦想;九年级第三篇——完美正衡生涯,引导学生畅想未来、计划现在,让学生产生“我的青春我规划”的强烈意识。市北实验初中围绕“教育从尊重开始”的理念,推行“尊重教育”,开发“尊重”系列校本课程:七年级以“学会自尊”为主题,八年级以“尊重父母”“尊重教师”“尊重他人”为主题,九年级以“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差异”为主题,环环相扣,不断深化。
——常年坚守生命教育。二十四中通过开放“心灵港湾”心理辅导室、设立“牟老师电子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激发生命活力。兰陵中学围绕“感恩、励志、尽责”的德育主线,以生命故事会、生命教育学生论坛为平台,开发并实施了6个系列40个课时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收集、制作了30余部生命教育视频资源,推行国学经典《弟子规》,帮助学生奠定生命的底蕴。
——用心经营德育文化。朝阳中学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每年举行校园民歌节、“唐宋名篇朗诵会”,学生通过诵名篇、唱民歌,参加京剧社、武术社、古筝社、书法社等,既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也培养了良好的人文素养。花园中学的“三名教育”以“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为主体,通过组建“我爱名著”俱乐部、小小画家社团和名曲社团,开辟“三名”之窗和文化长廊、各教室设有“三名读书角”,开设“三名阳光工作室”,定期举办“三名艺术节”、“三名”读书竞赛和“三名之星”评比等活动,让“三名”成为校园主体文化。田家炳实验中学坚持“仁”和“礼”,组织编写了《田中校园道德“三字经”》《田家炳之路》,通过五星级学生颁奖活动、田园文学社、文体俱乐部、科技俱乐部、体育科技艺术文化节、学生电视台,构建田中“以文化人、以德悦人”德育特色的美丽风景线。外国语学校以人文精神统领常外德育文化:班级每日寄语由名人名言改为教师、学生的激励格言,《常州文物保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礼仪课堂》、《精彩卷首语》、《走进校园植物》、《走进社会》等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德育含人文精神。
——积极建构多元评价体系。清潭中学在“关爱生命、唤醒生命,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续写“新三好”教育活动的新的篇章,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的实践体验中都能尽情的绽放生命的情怀,享受生命的快乐。蓝天实验学校开展赏识教育,用心赏识学生,赞美学生,激励学生,让流动儿童学会自强自立,乐观乐群,成为课堂的主人、班级的主人、校园的明星、和生活的强者。
——不断夯实心理教育。北郊高中“以心育德,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上的成长”,经过多年继承与发展逐渐形成特色,他们实施“全员心育”,提出“只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心态的学生”;开展心理节,以“四心”系列活动作为励志教育的载体:我励我心(心理铭言)、我画我心(心理海报)、我抒我心(心情故事)、我写我心(心理剧剧本)等活动,把磨练意志、承担责任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做强公民教育,为德育特色打底色。第五中学作为“江苏省首批公民教育项目学校”,通过公民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新途径,新思路,重在开展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教育学生关注社会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以自己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逐步增强公民意识,活动结束后,评委代表、武进区教育局包丽娜科长对整个活动作了精要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各个参赛学校在德育特色创建上做出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绩,并针对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对“德育特色”的内涵作了进一步解读:德育特色评选不是德育工作总结,而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为德育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一个纲举目张的切入口,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这个抓手和切入口,将德育做实做精做强。她还通过举例进行说明,给人启发很深。(曹奕 殷涛 奚萍 栾燕)部分学校德育主任活动感悟:
每一所学校的学生无法复制,那么每一所学校的德育也就无法复制。参加德育特色学校的考评,我想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交流和提升,在于借鉴和反思。我在准备的过程中有两点感触最深:一是尽早谋划,我们在校长室的带领下,从暑假就开始着手准备,搭好班子,明确分工;二是团队合作,现场汇报涉及到写、听、看、答四个方面,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一次次研讨、修改,甚至一幅照片的选取和一个词语的打磨,都很用心地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交流和分享。(北郊高中
张鹤)
纵观整个展评活动现场和流程,有不少让人欣喜的地方:每个学校的与会者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并给予汇报者以热烈的掌声;整个展评的流程,很顺利,也很公平,并且进行了现场观众投票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的评分方式。虽然每个学校是汇报自己学校的特色,但有些好的活动,好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展评的机会将它们推广开来,形成常州德育的特色,形成“大德育”。(花园中学
凌富艳)
今年我是刚刚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从一线班主任的岗位走到管理工作岗位,对我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带着非常认真的的态度和好学的心态来参加活动,希望通过这次观摩,认真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做法,积极准备,为下次的申报积累经验。整个展评活动我自始至终认真聆听,认真记录。许多学校的做法对我启发很大,我边听边思考自己的德育特色思路,思考如何围绕特色开展德育活动。包科长的讲话也为我打开了思路。我要以这次活动为起点,认真准备、思考自己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下次积极申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上一新的台阶。
(翠竹中学
屠国斌)
说实在的,从事德育主任工作也将近四年了,还真没认真地提炼过自己学校的特色到底是什么?恰逢教育局开展此项评比,给了我一个仔细思考的契机,从前期地梳理提炼到后期地修改成笔,到最后视频课件地制作,再到现场地陈述和回答专家的提问,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整个过程中,我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地认识;现场兄弟学校的展示也给我了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也带回了很多的思考,在今后的学校德育工作中怎样将特色工作开展的更好?怎样将德育工作这条路走的更宽?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德育工作者多学习、多积累、多交流,就能不断做到更好。(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于娟)
第四篇:构建快乐德育 提高育人实效
构建快乐德育 提高育人实效
鼎城区灌溪镇中心小学是一所花园式农村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抓住养成教育、班级管理两条主线,坚持德育常规,坚持抓好有特色的养成教育训练和主题教育,积极构建“快乐德育”,努力提高育人实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而又系统科学的德育工作路子,多次获得省、市、区的表彰。
一、建机构 立规矩 抓阵地 实现环境育人
为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学校成立了“三组一会”德育机构。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为成员;校外辅导员小组。由老干部、劳模、优秀企业家、交警为成员;学生自我管理小组。由少先队干部和各班班长组成;班级管理研究会。由班主任、家长代表和任课老师组成。并分别制定了与德育目标紧密结合的工作细则,从组织上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为让校园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努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柱成为育人的好帮手,达到了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效果。建起了一座象征着不断进取的“希望”雕塑和12个宣传橱窗。橱窗里各种内容主题鲜明,更新及时;布置了高标准的少先队室,每年一年级学生入队前,都要到队室参观,了解队史,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特别是表扬师生的通讯稿,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编好《春芽》队刊。该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每期的封面、封二都集中宣传了学校一些优秀学生。这一刊物一直倍受广大家长和学生们的关注和青睐,也获得了“湖南省中小学生优秀文学社”称号;“把英雄人物请进校园”。教学楼的墙壁上到处悬挂英雄人物头像和名言。校道旁、花园内竖起了警句格言匾牌,用儿童化的语言提醒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组建了腰鼓队和管弦乐队;建立了校外教育基地,我们把市新农村建设点村、中联重科起重机分厂、和谐园、敬老院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系列阵地的创设,大大增强了德育教育的可操作性,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为了使德育教育制度化。学校围绕“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制定了“灌溪中心校争创星 级文明班级管理方案及考评细则”,由教导处、少先大队、卫生室、体育室、后勤组五个部门每周考评班级“纪律安全星”、“精神文明星”、“卫生保健星”、“体育锻炼星”、“爱护校产星”五个星级类。量化打分,学校利用每周升旗时间对获星班级进行表扬,每月进行阶段性评比。期末结束,由学校颁发星级牌。
二、订计划 编教材 建体系 实现管理育人
学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教育与日常养成相结合并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去,建立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编写了《灌溪中心校学生德育逐月教育内容》,即:二月学常规,遵章守纪;三月学雷锋,乐于助人;四月讲传统,学做勇敢人;五月学礼仪,行为要文明;六月理想教育月;九月尊师长,孝心献长辈;十月爱祖国,立志成能人;十一月学规范,当好合格生;十二月比勤奋,学习攀高峰。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目标,形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系列化、层次化、重点化的工作特色。
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课》,从“天天佩戴红领巾,见到师长有礼貌,卫生保洁做到位,排队要求快静齐,升旗敬礼要严肃,两操动作求规范,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活动讲文明,坐姿端正专心听,作业工整速度快,食堂用餐有修养,爱护公物意识强”等方面,确保教育到位,训练到位,查评到位,管理到位。
为了更好地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德育工作。开办家长学校,一期对家长进行两次面授,培训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教育专家陈红女士和赏识教育专家李晓玲老师等来校给家长做讲座。学校建立《家校联系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学校还把文明礼貌、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内容和《灌溪中心校学生一日活动规范细则》印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协助搞好教育。最大限度地拓展德育工作影响面。学校获得了“省级示范家长学校称号”,其省级家长学校课题《孩子的爱心——快乐心态的培养与家庭指导》,获省级二等奖。
三、借平面 抓常规 重细节 实现活动育人
我校化大为小把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定在课堂、定在“三会”。坚持围绕行为规范的教育,制定 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大、中队主题教育方案,坚持有特色的养成教育训练。设立“文明礼仪示范岗”,每日早晨迎师进校,礼仪示范,检查规范学生仪表。“红领巾巡视岗”、课间检查纠正学生不文明行为。经常检查,反馈及时,发出“表扬单”、“友情提醒单”、“整改单”等。
为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每期请法制副校长、灌溪派出所教导员廖立和到校给学生上法制课,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了我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知法守法,做一个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好少年。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每年“六一”,学校组织全校学生投票,评选表彰“十佳少先队员”和“优秀少先队员”。
学校融常规训练于主题教育之中,从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环节抓起。真正体现“严、细、实、恒”的养成教育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道德修养。
抓好升国旗仪式等活动,规范制度和内容,坚持国旗下讲话、呼校训、演唱爱国主义歌曲等。将每个活动都当成对学生进行养成和品德教育的良机,精心准备,认真落实,使之系列化、专题化和规范化,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让学生受教育的目的。
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三五”学雷锋纪念日,学校开展了“一个水果一颗心”活动,学生们自愿带来水果、鸡蛋并写上对老人们祝福的话语,送给敬老院、烈军属和退休老师。清明节时,校少先大队组织优秀队干部到革命烈士公墓,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六一”大型文艺汇演。做到文艺搭台,德育唱戏。国庆前后,开展了参观新农村,感受祖国大变化体验活动。通过“看一看”、“访一访”、“谈一谈”、“写一写”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让学生从活动中感悟到爱祖国必须从爱家乡、爱校园做起。爱人民必须从爱身边的人做起。学校还编写了《崛起的灌溪》乡土教材,列入校本课程计划,形成了学校一大特色。建队日,学校开展了“学队史、敬队礼、唱队歌”比赛。
“手拉手”活动是我校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品牌。我们先后与灾区和贫困学校小学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为他们捐款捐物,征订队报队刊、寄贺卡交朋友、鸿雁传书、两校举行联欢。学校获得了“全国手拉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针对现今外出打工家长多的特点,为了给留守孩子更多的爱,学校开办了“亲情聊天室”、“建 立了谈心小屋”,得到了团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被全国《少先队活动》杂志刊发推广。
学校认真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本着“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宗旨,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大队部制订了“两个阶段、三个步骤”的达标争章方案。两个阶段即把一至三年级划分为初级段,四至六年级划分为高级段。初级段的队员主要争夺课程章、自学章、友谊章、礼仪章、节俭章、自理章、服务章、保健章、自护章、队章、自律章;高级段的队员主要争夺先锋章、国情章、国防章、历史章、艺术章、环保章、科普章、探索章、社会考察章、体育章。三个步骤即争章、考章、颁章。队员们按照手册上的达标要求,积极争获每一枚奖章。学校每期组织一次规格较高颁章活动,给在“雏鹰争章”活动中的优秀学生佩戴奖章。
学校把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编印了“三字经”读本下发给每一名学生,开展了千人共诵“三字经”、“课本剧”表演,把德育教育和新课改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们自编自演了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课本剧,寓教于乐。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 “社会实践”、“阳光小义工”等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超市,走上街头,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其活动在全省、全市有一定的影响,资料图片被团市委选送到团省委编辑成册。
近几年,学校德育工作已初见成效,先后获得常德市“名优学校”、“德育特色学校”、“绿色学校”、“合格化学校”、“湖南省四星级红领巾示范学校”、“省示范性家长学校”,校少先大队两次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学校也多次获得省、市、区的表彰并介绍经验。
学校德育工作已形成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的好学生。学生铁爽、文劲涛被评“全省十佳少年队员”,黎安司琪同学被评为全省“文明少年”,文劲涛、洪盈盈、周鑫宇、廖晶等同学也先后被评为市区“十佳少先队员”和“优秀少先队员”。
第五篇:巩固和提高“一校一品”德育品牌效应的实践和思考
巩固和提高“一校一品”德育品牌效应的实践和思考
“德育首位”、“德育为先”是人们对学校德育地位的认识和明确要求。然而,受升学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往往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无位”(首位不到位)的尴尬境地,导致德育呈现出“无力”(软弱无力)、“无效”(缺乏效果)、“无用”(作用不大)、“无为”(无所作为)和“无奈”(无可奈何)的状态。一直以来,中小学德育似乎都在这“六无”怪圈中打转。德育缺位,必然导致德育本体功能的整体弱化而出现德育低效、知行脱节的现象,这些成为困扰学校德育的老大难问题。德育工作年年搞,不能总是老一套。要使德育工作本体功能得到强化,价值效应得以增值,必须打造优质高效的德育品质。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积极推进德育工作“一校一品”的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
一、德育“一校一品”的内涵探究
“品”即品牌。品牌一般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德育品牌,不是硬件,不是外在形式,而是独特文化,是丰富内涵;德育品牌不是昔日辉煌,不是历史陈列品,而是传统积淀与传承创新;德育特色不是简单模仿,不是仿制品,而是制造品、生成品;德育品牌不是追求时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与众不同。可见,德育的“一校一品”是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全校师生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与示范效应的德育模式与经验。必须指出,“一校一品”固然倡导“原创”,力求避免“趋同”,但也不必苛求“品”之唯一性、排他性。比如,襟江小学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抓师生古诗文诵读,已经形成德育品牌,其他学校也能创书香校园特色,**镇中心小学、新街小学同样搞得风生水起;古溪小学书法育人特色彰显,济川小学、南沙小学这方面也业绩斐然。“人无我有,人隐我显”可以成“品”,“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更能成“品”。别的学校虽然做了,但我的学校发展的确需要从这个或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具备这方面的师资、设施等的条件,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有所作为。只要取得的成效更明显,就可以谓之学校的德育之“品”。品,不仅仅是学校的特色,更是一所学校的个性品位,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是校园的特有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
“品”界定的依据。“品”不是自封的,必须符合这样几个“特质”:一是独特性。德育之“品”是在针对本校实际,挖掘、利用本校显性或隐性资源,着眼学校传统积淀、现实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基础上做出的符合学校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离开了学校实际,德育之“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优质性。优质性是品牌的本质要求,学校在“品”的选定、培育、提炼和升华上精心着力,将其打造成优势项目和强势特色,为他人、他校所认同,甚至成为学校的代名词,具有一定的美誉度。一所学校的德育之“品”,就是这所学校的骄人之处,就是这所学校的精神财富。三是广泛性。“一校一品”不是学校少数人的“专利”,获得的成果也绝非供少数人“享用”,它要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认同的发展目标,注重激发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师生成为德育之“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四是稳定性。“一校一品”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间的延续,经验的积累,文化的积淀,一旦形成,相对稳定才能“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学校领导班子的不断调整以及调整后特色定位的“中断”,都事关“品”的成效、成色。五是持恒性。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做好了就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不平凡。德育之“品”的确立说难也难,说易亦易,关键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切不可一曝十寒。
“一品”与“统一”之间的关系。学校德育内涵外延、方式方法、载体途径非常丰富且不断发展。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法制法纪、传统美德、经典诗文、公民意识、生态环境、网络行为、国防观念、全球视野等都是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体验德育、叙事德育、对话德育、精细德育、心灵德育、网络德育等都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显然这些为“品”的多样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种“品”都必须得到尊重,但同时“品”又有统一性,即统一在促进内涵发展、优化道德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上。强调德育的“品”要防止为特色而特色,防止忽视、放弃其他的德育内容,要在抓好常规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凸显品牌。德育之“品”不只是专门教学生书法,能写一手好字,也不只是单纯让学生吟诵,背得出若干诗文,或者是习得某种技能以实现一定的功利目的,而应该是通过“特色”的学习培养,让学生养成高尚品德,促进精神成长,享受人生幸福。
二、德育“一校一品”的条件分析
必须看到,如今的教育已经开始迈向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学校优质化发展与均衡化教育时代,即从“人人受教育到人人受良好的教育”,从普及教育走向“人人享受优质、公平教育”的时代。通过“挖角”(引进人才)和“挖潜”(加大工作量和作业量)的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营造出来的优质学校,在同类型学校比例越来越多、彼此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其质量优势会日渐减弱,步入发展的“质量高原期”。而通过德育创新,营造德育品牌,“迂回”促进学校改革,则成为引领学校突破“质量高原期”围栏的一匹黑马,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寻求优质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办学策略和学校改进的有效的实践模式。综观许多新型名校的创建历程,主要策略就是“突出特点,以特制胜”,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必须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这是先进学校的基本经验。有学者指出:中国学校普遍的缺陷是没有个性。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发展亦然。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就会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而你一旦找到了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德育项目,那么,学校的活力就会被激发,管理的水平就会提升,办学的自信就会增强,学校的魅力就会展现,学校的面貌就会焕然,甚至整个学校的命运也都改变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省道德模范刘绍安是蒋华镇人,蒋华小学大力弘扬身边典型的崇高精神,做足、做好诚信教育的大文章,打造学校的特色德育,成为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联系点学校(泰州市仅三所学校),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就是典型的例证。推进德育一校一品的建设,就是要引导各校善于“扬长”,注意“避短”,追求不同风格,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品牌,“你我不同,你我都好”。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一种长效机制,没有一种品牌,没有一种特色,就没有了生机和发展活力,就不能持久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可见,创设德育的“一校一品”是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特色学校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拥有充分的时代条件。
事实表明,打造“一校一品”并不需要具备特殊的条件,只要植根于学校现实的土壤,比如学校原有的基础、传统、校风、教师队伍素质、生源状况等,精耕细作,持衡不懈,就能有所收获,就能绽放奇葩。黄桥镇东街小学有老师行伍出身,学生多为农民子女、留守孩子,该校在市、镇人武部门支持下创建少年军校,全面践行“立正、向前看、齐步走”的特色育人理念,学习“军营文化”,弘扬军人精神,积极探索“以军养德、以军促智、以军健体、全面育人”的德育模式,师生从精神风貌到行为习惯都有较大改观。学校无论规模大小,生源优劣,条件好差,进步快慢,都可以因地制宜建设德育之“品”。元竹初中地处偏僻,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学习中心户”;南沙初中发现不少孩子依赖性强,坚持实施“五自”工程——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交往自信、健身自觉;马甸小学针对施教区家长实际,开辟、用好“家长阅览室”;七圩小学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的特点,活化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德育活动;黄桥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传统教育资源丰厚,作为这个地区“龙头老大”的学校,黄桥中学着力打造“红色引领人生”的德育特色。溪桥是“小提琴之乡”,姚王是“减速机之乡”,根思乡是著名国际主义战士杨根思的家乡,这些乡镇的学校都立足实际,已经或正在打造自己的德育品牌。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都有优势的德育资源,写文章避免“万人一腔”,搞德育切忌“千校一面”,完全可以因校施策,独辟蹊径,重点突破,走多元发展之路。如果把特色比作是一缕阳光,是百花丛中一点红,那么品牌就是彩霞满天,就是万紫千红满园春,区域内学校德育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工作格局就会形成。
三、德育“一校一品”的路径选择
任何一种品牌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时期奋斗的过程。学校德育品牌的营造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形成:理念指导——理念是特色品牌的灵魂,学校德育品牌的营造是在现代德育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模式构建和自主创新实践;资源诊断——在对学校德育的各要素和资源全面调查与科学分析基础上,找出特色与优势资源,为创建特色品牌奠定目标和方向基础;目标定位——确定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目标取向,明确其对引导与促进学校优质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主题提炼——依据特色品牌营造的主要理念、资源诊断得出的特色优势和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目标定位,进行整合思考,提炼出特色品牌的核心理念与主题概念;整体规划——依据核心理念与主题概念,对德育特色品牌创建进行整体构想和系统设计,制定总体创建思路和实施方案和具体策略;行动研究——通过开展校本行动研究,落实特色品牌创建方案,同时保障创建活动在科研引领下更科学地达成预期目标;模式构建——模式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德育特色模式是德育特色品牌的载体,学校德育特色模式构建是实现从特色到品牌目标跨越的主体工程;营造文化——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构建的全过程,实质是学校德育特色文化营造和形成的过程。
原**镇迎幸小学京剧进校园“品”的打磨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校在**镇中心小学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根据自身实际,经过充分研讨论证,确定京剧进校园为适合本校德育工作实际的新优势,于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组织教师多次去昆山、北京、天津等地参观取经,挖掘本校、本地“京剧票友”爱好者的资源,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普及开来,借助京剧名家的专业引领,在课余时间如火如荼高效率地训练,通过多种途径组织现场观摩、汇报演出、交流研讨,不失时机地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的赛事,取得了累累硕果,涌现了一批特长学生,建起了高品位“百科全书”式的京剧艺术展览室,特色成效之显著,连业内人士也惊叹不已。如是,学校的“品”也就基本形成了。
四、德育“一校一品”的环节把握
“品”不会凭空产生,也不只是他校做法的简单移植或模仿,它需要培育,孵化。从我市学校德育品牌打造的实践来说,搞好这项工作,加强领导是保证。凡事要取得成效,没有领导的支持是不行的。在德育品牌创建过程中,学校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强化指导,稳步实施,逐步形成“特色带动、全面发展”的格局。教育主管部门要健全督学机构和制度,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检查、督促和评估,逐步创造条件,发挥中小学德育研究机构的智力支撑作用。创新思维是基础。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学生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民主、平等”的方式,强化德育渗透,不搞硬性灌输,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之间要相沟通,纪律与情感要相融合。建设队伍是关键。在德育品牌创建中,要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学校党支部要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并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健全机制是动力。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德育工作子目标,严格考核奖惩;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协调指导,培植典型学校、品牌工作,引导“一校一品”工程有序实施;建立文明委负责人联系点制度,结合各自分工和部门职能,挂钩学校,靠前指挥,引领“一校一品”工作;建立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把德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由校长负总责,建立全员化工作队伍,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努力发挥学校在“一校一品”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社会化共建机制,各相关部门寻找结合点,创造有利条件,联合开展“一校一品”争创工作。经常采取现场展示、经验交流、专题报道等多种方式,切实激发基层学校创建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帮助并促进学校打造德育的特色品牌。
品牌,在实践中积累,在推广中引领,在运用中升华。2008年,我市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创建工作被泰州市文明委总结推广;2009年,荣获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案例奖;2009年11月,**市荣获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的称号;2010年4月泰州市教育局在襟江小学召开泰州市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工作现场观摩会。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群众》、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江苏教育台等媒体都对我市德育“一校一品”建设的经验做过广泛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五、深化“一校一品”的策略设想
尽管我市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地讲,学校之间还存在不平衡性,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能够“叫得响”的品牌比例还不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将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促使更多的学校德育品牌涌现。
制定科学实施规划。学校要在认真学习、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开展调研和充分研讨论证基础上,从教育发展的趋势认真审视本校办学特点和优势,制定科学可行的“一校一品”实施规划:①背景分析。包括学校传统优势、办学理念,所在区域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等。②具体目标。构建科学目标体系是形成学校德育品牌的重要途径。目标的明晰性和正确性,都将直接影响品牌打造的结果。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这一阶段目标,分步设定具体目标,达成目标的工作措施,成果的体现方式等。③可行性论证。围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领导、师资现状及其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等进行论证。
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是德育“一校一品”建设的内在动力,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品牌项目创建中的引导、促进作用。实施德育课题带动,围绕德育特色和品牌发展方向确定学校德育主课题;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和拓展研究,使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密切与科研院校、教研部门、教育专家的联系,借专业引领,确保学校德育特色和品牌发展方向。
开发独特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德育课程,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校、服务本校”的原则,充分体现学校德育特色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学校要建立与特色项目建设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显性与隐性并行的课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开发校本课程为突破口,以“一校一品”创建为抓手,做精做优品牌项目。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学校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要素,它是学校成员智慧、经验、精神、作风的积淀和提炼。优秀的校园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各校要抓住有利资源,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培育精良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是“一校一品”建设的主体力量。深化“名师名校长”工程,校长(园长)首先带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先进办学理念、扎实工作作风、务实治学态度、科学管理方法和高尚人格魅力影响人、团结人、引领人。加快教师培训培养,通过名师结对、外派挂职等途径,培养一批名、特、优骨干教师。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练就一两项专长“绝活”,努力追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特色育人的本领。
构建评价激励机制。教育评价是“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导向、激励机制。根据“一校一品”创建实施规划,每学期确立发展性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提出工作举措,推行自主发展评价。市文明办、教育局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创建工作进行评估,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德育工作品牌学校”,保证“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各校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形成德育品牌创建“你有我优”“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从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