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很早就想读这本书了,但一直有各种原因没有去实践,寒假在家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读读这本名著。《梦的解析》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其实这本书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存于心中的道德观。读过这本书后,每当看到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这本书分可以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
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
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
四、分析梦的运作;
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
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梦不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我现在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一定可以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脚下的瀑布为终点时,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满足了。但梦却使他得到了补偿。”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于方百计要突破前意识的领域冒出来。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必须通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
《梦的解析》指出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因为他在闻释梦和神经病时都是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总结梦和精神病都符合潜意识的活动规律,得出的结论是:“潜意识比较喜欢和前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通过这种手法,狡猾的潜意识可以偷偷溜到意识领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过去人们所说的梦是来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启示,强调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
来自潜意识。梦既不是灵魂的显现也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虽然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而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们对于他的观点并不能全盘接受。《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
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第二,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也因
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有不少缺憾,但作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梦”的著作。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第二篇:梦的解析___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在社会学的课堂上,丘霞老师推荐了很多书目供我们选择阅读,比如《乡土中国》、《菊与刀》等等。在我听到《梦的解析》这本书时,顿时产生了想要阅读的强烈欲望。因为从小到大,自己都对梦有着很大的好奇,为什么我会梦到我骑在老虎的背上?为什么我会梦到爸爸妈妈?为什么这么有趣的梦在我醒来之后就不记得了呢?太多的好奇,太多的疑问,驱使我对《梦的解析》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兴趣。所以,我也选择了这本书来阅读然后写读书笔记。
首先,我先对我阅读的这本书做个大概的介绍(不涉及书里面的实质内容)。书名:《梦的解析》
书的著作者:奥地利 弗洛伊德
翻译者:周艳红、胡惠君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2008年1月第1版;印次:2010年12月第5次印刷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梦的解析》作为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著作,其重要性最终被人们认可,在弗洛伊德生前,一共出了八版。《梦的解析》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现在,一些西方学者把《梦的解析》称为“揭示人类心灵的奥秘”之作。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编者
有了粗略的认识后,接下来我将就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以我的视角和领悟进行分析和概述。
我将这本书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弗洛伊德对前人的理论以及观点进行收集和展示,它表现的是弗洛伊德对于前人对梦的研究的成果的熟知,以及他对这些成果的尊重。当然,这些重要的理论也为弗洛伊德自己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则是弗洛伊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一的展示和剖析,将梦的整一个过程清晰地向读者摊开。这两个部分可以说很完整地将一直以来人们所关注的梦的解析的成果告诉了读者,书中不仅有理论的陈诉和分析,更是有大量的实际案例的分析,使整本书内容相当的厚实。
接着,我将这两个部分分开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有关梦的科学文献
前面有提到这部分是弗洛伊德对前人理论和观点的陈诉,里面包含了不同学者对梦的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其中有完全对立的观点,也有相互依存的观点。弗洛伊德不带有主观色彩地对它们进行了充分地展示,体现了对前人的敬畏和尊重,也是对研究的一种严谨态度的体现。
这部分具体包含了以下的一些内容:
1.梦和清醒生活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虽然梦并不是源于另一
个世界,但确实把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布达赫、斯图吕贝尔等);
2.3.4.5.6.7.8.二是梦是清醒生活的持续,梦和我们不久前在于意识中存在的想法有关,梦的内容同他全部生活中的事件和经历有关(哈夫纳、莫里、詹森等);三是梦立足于显示,梦中情景往往是有规律地包含了梦者在清醒时所思考的事情(马斯、温特斯坦、拉德斯托克、卢克莱修等)。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梦中记忆功能呈现了一些特点:一是梦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拥有那些白天根本不进入记忆内容的事情;二是与记忆加强有关的梦,它常常在梦中有梦,而接下去做的梦会对最初出现的、含混的记忆做出彻底的鉴别;三是另一种梦经常采取的资料并在梦里不断出现的源泉是同年的经历;四是梦里记忆最显著和最费解的特征,体现在梦中复现的材料上。梦的刺激和来源 这部分是相当详细的,由梦的来源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外部(客观的)感觉刺激、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内部(器官的)躯体刺激、纯心理刺激源。然后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学者进行证实和阐述,详细地介绍了梦具体来源于什么,并用相关的理论和事实支撑。为什么醒后会忘记梦 这部分主要呈现了斯图吕贝尔和鲍纳特利的研究成果:白天清醒,会忘记大部分感觉和知觉(太微弱);大部分梦的意象只发生过一次,很难被记住;构成梦的内容的东西缺少实际内容;大部分人对梦没有什么兴趣(前四个由斯图吕贝尔提出);清醒状态和睡眠的存在,感觉的变化无益于两者间的互惠性复制;梦里有意念的材料的非凡安排使得它们难以转换到清醒的意识中(后三个由鲍纳特利提出)。梦的显著心理学特征 简单介绍了梦的一些心理学的特征,然后对比了梦与白天对应思想的区别,主要是将观念转化为幻觉。然后提到不能把因果律应用在梦的内容上,因为梦本身就是具有跳跃感的,有很强的扭转能力。且不连贯性是梦的主要特征之一。梦中的道德感 首先,对于梦中的道德,有两个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道德在梦中不占支配地位(詹森);二是认为在梦中人的道德特点也和白天一样存在与梦生活中(叔本华、费舍尔、萧尔茨、希尔德布兰特)。由此,也引起了对于梦的责任性和非责任性的争论。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在这章节中对梦的理论进行了分类,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白天的精神活动完全延续到梦中,心灵不入睡,它的机能依然是完整的,但由于处于睡眠状态中,有异于清醒,在睡时它的正常功能必然产生迥异的结果;二是与第一种相反的理论,认为梦是精神活动的贬低,是联系的放松,是材料进入的降低;三是凡是白天清醒时,心灵无法或根本无精神活动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说第一种理论是根据偏执狂的模式来构建梦的,而第二种则将梦类似于心里缺欠和精神错乱。梦和精神疾病的关系
这里主要是不同学者的认识,比如圣·德·桑克堤斯“梦是精神病的始作俑者”,康德“疯子是清醒的梦人”。虽然对于它们的关系有着不
同的说法,可是有一点我们不容置疑,就是它们两者之间有着一种神
秘的关系。
第二部分 弗洛伊德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的剖析
虽然梦的解析是个复杂又深奥的课题,里面有着很多很多的前提和结论。可是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将叙述的顺序安排得非常巧妙,使读者能够很清晰地跟着他的步调走。要研究一样物体,当你确定要实施,那么你必然有着充足的把握,即心里有着自己的研究方法。所以弗洛伊德在最始就搬出了他自己的梦的解析的方法。然后,你研究一样东西必定是对它所产生的意义有兴趣,所以接着弗洛伊德便给出了梦的最终目的——欲望的满足。这也是贯穿整一本书的结论,之后的很多梦的解析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之后关于梦的伪装,在我看来其实是对梦是欲望的满足的一个延伸,从侧面也证实了前面观点的正确性。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便开始了真正的主体部分,从梦的形成到梦的工作,梦的完成,按照清晰的顺序进行一一的解释分析。
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让人佩服,是一个原本复杂的东西,清晰明了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这足以体现作者本身对这个事物熟识程度,以及他清晰和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就具体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这部分,首先先将很早以前科学界运用的两种解释梦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一是帮梦视为一个整体,并力图用另外的内容去取代它,这个内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就某种意义而言,带有象征性;二是解码法,把梦当做一种密码,在这种密码系统里,每一个符号都可以按固定的方法转化为另一种我们已确定其意义的符号。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两种方法都有着自身的缺陷,所以他继而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法:把梦当成一种症状看待,把梦的解析当接解除症状的方法。采用这方法,必须让病人有两种变化:一是加强对精神感受的注意力,二是降低对白天那些每天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种种思想的批判。为了证明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弗洛伊德为我们展示里一个具体梦例的分析。
2.梦是欲望的满足
这是梦最根本的目的,弗洛伊德通过对各种梦的分析,有成年人的,有孩童的,然后总结归纳得出了这一个结论。同时这个结论也在各种梦的解析过程中不断的被证实。这是本书最根本的结论,可以说是整本书的一个根基,之后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3.梦的伪装
梦的伪装就是梦的稽查作用。也许有人认为一些不愉快的梦并不是欲望的满足,但是这一章节,就清晰地解释了其实那些梦也是对欲望的一种满足,只不过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些欲望不想对别人说,甚至自己也不愿承认。因为对梦的主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欲望存在一种强烈的放,以及很想把它一直下去的欲望,所以梦就进行掩饰,使其伪装得无从辨认。这从某个方面来说,侧面验证了前一章结论的正确性。
4.梦的材料及来源
其实梦的来源在第一部分里面已经很详细地进行过分析了,也最后得出了
四个结论。所以这个章节主要是在分析梦的材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梦的近期和无关紧要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来自幼儿期的材料。然后对于梦材料在梦中的呈现的方式也做了说明:发生在近期,对于我们的思想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在梦中直接呈现;几个发生在近期的并且具有意义的经验在梦中结合成一个整体;一个或更多的重要经验会在相同时间内产生,但琐碎的记忆也会在梦中出现;一个内部的重要经验在梦中往往是以一个近期的但次要的印象呈现出来。
5.梦的工作
这是整本书的主体部分,也是整本书最具精华的部分。内容上的重要性和全面性都是无可比拟的。在这一章里面作者提出了很多的概念,如梦的凝缩作用、梦的移置作用、梦的变现方式、梦的认同作用、梦的表现力等等。凝聚作用:通过省略来体现的,换言之,梦并非梦念的忠实翻译或是它的不动的投射,而只是梦念的部分的、破碎的复制。
移置作用:梦能拒绝高度强调和受多方面强化了的那些元素,而选在属性上次于它们的那些元素作用的梦的内容。移置作用的结果是让梦的内容与梦念的核心不再有类似的地方,梦所呈现的只是存在与潜意识之中的梦的欲望的一种满足。梦元素具有多重决定作用。可以说,移置作用也是完成梦的伪装的一种方法。其中,梦念中能够进入梦的那些元素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它们必须脱离由抵抗施加的稽查作用。
梦的表现方式:梦表现因果关系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梦的顺序来呈现,二是意象的直接转变。
认同作用:和共同元素有关的单一一个人在显梦里出现,第二个或别人在梦中都好像受到压抑。
复合作用:能扩展到好几个人,梦中的情景有事把各种人的特征中和在一起,但不表现为一种相同的特征。
梦的表现力:梦的表现只是由模糊的词语表达结合而成的。梦对所使用的特殊精神材料表现力大都为视觉形象的表现力。梦只是利用潜意识思维中已存在的象征。
梦的象征表现:在梦中,共同象征比共同语言的使用更为广泛。象征的歧视性和梦能做“过度解释”的特征有关,即梦的单一内容可以代表性质上完全不容的思想和愿望。
梦中的计算和言语:梦的工作是将数字和言语作为表达目的的一种媒介。润饰作用:这是形成梦的内容的第四个因素。它将梦进行润饰,使梦不再荒谬和断裂,并和理智的经验模式相似。对梦的内容进行润饰的精神功能极有可能和清醒的思维活动是一回事。
6.梦的过程心理学
这一章节是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解析。梦的遗忘,心理学分析,主要在抵抗中出现,梦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夜间抵抗作用削弱了。所以提出了有助于梦的形成的两个因素:一是抵抗力量的削弱,二是对抵抗的逃避。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我们在白天所形成的思想旁支,只要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正在找寻的梦念什么,那么它的数量和性质是不重要地。这章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退行。书中通过两幅示意图进行清晰的展示这个过程的。如果我们把清醒生活中来自潜意识的精神过程的发展看做是“前行的”,那么,梦就具备一种“退行”的性质。有三种退行现象:地形学退
行、时间退行、形式退行。梦之所以会是愿望满足,心理学上认为,源于它们是潜意识系统的产物,而潜意识的活动,除了愿望满足以外,没有别的目标。这一章对于几组名词进行了对比解析,即原发过程和继发过、潜意识和潜意识。
对于整本书的具体分析就结束了,这只是我在阅读玩整本书之后,做的整理和一个梗概。书中内容当然比这些要丰富很多,里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大量的梦例的分析,这些梦例的存在,是对整本书里的结论最好的佐证。我在看完整本书后,虽然依然不能解析一个具体的梦例,虽然无法解释很多的疑惑,但是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我疑惑的东西。对于梦材料的来源以及梦的遗忘,还有梦具体在形成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我还是有了很深入的一个了解。这也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一个收获。我认为这样一部著作,值得我们去阅读,或许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因为里面有着太多的概念,太多的结论,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推敲和琢磨。由于我只看了一遍,可能还是对其中很多的东西处于半知半解状态,但是我想,我会继续阅读第二遍甚至是第三变。
第三篇: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我爱看造反的旧小说(读《水浒传》)
[毛泽东的谈话]
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
——摘自毛译东1936年在保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
[解析]
毛泽东上面这两段谈话,说的是他少年时代在韶山读课外书的情况。毛泽东是1902年9岁时正式入私塾读书的,先在其家近旁的南岸私塾发蒙,后又在韶山一带换了6处私塾读书。其间,1907—1908年他14—15岁时曾停学在家务农。在私塾所学的,自然是“四书五经”这类传统文化中规范的启蒙读物。但毛泽东说“不喜欢它们”,所以,上私塾时他背着教师读《水浒传》和历史演义这类被视为“禁书”和“坏书”的作品,即使辍学在家务农的时候,他也“继续读”。这一点,很鲜明地反映了毛泽东从小时候起就逐步形成的在文化选择上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小说,文言成熟于唐代,白话成熟于明代。“小说”这一称谓,被正史大家说成是源自先秦的“杂家”者流。一个“杂”字,把它排除在经史子集的文化殿堂门外,被世人目为消愁解闷的“闲书”。正统的文人士大夫自然不屑以为,只有那些落魄不得志的才子们才去营构。这与古典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有关。它既为杂家之言,自然较少去“宗经”、“载道”、“征圣”,去言修治齐平者们的“雅洁”情志,而是用“摆龙门阵”的方式去讲述些野史趣闻和怪异之事。于是在流播之间,渐渐成为大众百姓的文化娱乐形式,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情感愿望和价值取向。故著名的古典小说,除《红楼梦》之外,大多是源自民间的创造,与上层的雅文化分流,对正统者来说自然有些碍眼。就其美学形式而言,传统文艺样式,多属于表意和表现型,唯小说重写实,重描绘,这也是粗通文墨的人喜欢阅读,不识一字的人喜欢听讲的重要原因。所以,毛泽东说:“村里的老人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过。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
从文化环境来说,农家子弟毛泽东自小就喜欢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这类“杂书”,也有其必然性。此外在少年毛泽东身上,出现如此明显的逆反的文化和文艺选择,自然有带普遍牲的生理年龄方面的原因。就像神话艺术是人类儿童期特有的精神需求和创造一样,最富想象和幻想的少年时代,大都偏爱有曲折故事、形象生动的演义小说和魔幻小说,特别是以理性刻析的形式向他们灌输繁琐的礼仪之道,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更容易萌生逆反的文化接受心理。故毛泽东对斯诺说:这些书,“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当然,年龄因素对少年毛泽东的文化选择来说,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渐渐的,他从好奇的欣赏走向主动的自觉的接受。毛泽东所列举的爱读的“旧小说”中,实际上有两类,一是《水浒传》、《西游记》,有“造反”内容,一是《三国演义》、《隋唐》等,传播历史知识。但它们有明显的共同点,这就是颂扬英雄人物。应该说,这是毛泽东从小爱读旧小说的一个心理起点。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也叫《水浒全传》,传为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创作。描写的是发生在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在山东、河北、江苏一带地区,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情节,由南宋到元末愈传愈盛,反映人民爱憎分明,成为宋元时代许多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
(一)百回本。最早出现的百回本是明朝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的刻本。内容上在宋江等受招安后,又插入了征辽的故事。
(二)一百二十回本。现存最早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本是明末郁郁堂刻的杨定见本。在此之前,就出现了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和一百二十四回本。这些书都将百回本的原文大加删节,又平空插入平田虎、王庆的故事,就成为所谓“文间事繁”本。杨定见刊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以百回本为底本,增入平田虎、王庆的故事,就成了所渭“事文均繁”本。
(三)七十回本,这就是清初出现的金圣叹的七十回本,又称贯华堂本。该本终于卢俊义一梦,无招按及招安以后的故事。金圣叹扬言得到了“古本”,说只有七十回,以后的回数都是后人加的。他在七十回的后半部分作了添写,前面又伪作一篇施耐庵的序,实际上是他作了删增。后人所谓金圣叹“腰斩《水浒》”,就是指的此事。金圣叹这样做,实出于他的思想倾向。他反对“招安”,希望把梁山泊的英雄好汉一网打尽。这个本子流行极广,很长时间代替了百回木和一百二十回本。因为它包括了《水浒传》的精华和主要部分。文字也比其他版本洗练和统一。此后,出现了许多影印、石印、排印、铅印的七十回本。
(四)七十一回本。这就是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该本把金圣叹的批语删除,他伪造的卢俊义的一个“噩梦”作为结束,亦予以删去。依照一百二十回本,恢复原来面目。又相应地把金木的“楔子”略加剪裁,改为第一回,并把最后一回回目“惊噩梦”,恢复为“排座次”。这样,全书的回次就有七十一回了。这是建国后最为通行的版木。到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印刷了20次。
对《水浒传》的版本情况,毛泽东也是很熟悉的。这从他1975年8月关于《水浒》的谈话中便可知道: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了几十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见《南腔北调集》)。”又说:“《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这段评语印在前面。”
《水浒传》中所展示的英雄好汉们形形色色的传奇经历和令人神往的个性、意志和品格,这对受到韶山冲那片封闭土地的束缚,受到逐步发迹而又有些专制的父亲的严格管束,以及耳闻目染半封建社会种种不平等现象的少年毛泽东来说,这些作品的内容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他对斯诺谈到:“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他敬佩和向往这些英雄好汉的义气、侠行、胆识、才干,多少是以艺术欣赏的方式,不自觉地在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和情感价值的认同。后来他还谈到过在与父亲发生冲突时,他把父亲比着《水浒》中的贪官,而自己无疑是梁山上那群“替天行道”的好汉。事有凑巧,这种转换和认同,就在毛泽东津津乐道《水浒》等小说故事的那段时间里,这些文学世界里的事情竟也在现实世界中发生了。梁山的故事在他的家乡接二连三的重演。而这些故事用他的话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
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他如数家珍似地讲起小时候听说和看到的一些事件。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在长沙有成千成万的人没有吃的。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济。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吃的?城里有的是。我就从来没饿过。”当抚台回答的话传到人们耳朵里的时候,他们怒不可遏。他们举行了群众集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巡抚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厅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后来来了一个新抚台,立即下令逮捕暴动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杀头,他们的头被挂在旗杆上示众,作为对今后的“暴民”的警告。几个卖兰花豆的小贩逃出长沙,把消息传到了韶山。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和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大多数学生都同情“叛乱分子”,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看问题。他们并不明白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人听闻的事件而感到兴趣,而毛泽东在回忆中却说:“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韶山一带还发生过一件事。一个秘密会社哥老会的会员们同本地的一个地主发生了冲突。他到法院去控告他们。由于他是个有势力的地主,所以很容易地通过贿赂得到了一个对他有利的判决。哥老会的会员们败诉了。但是他们并不屈服,他们起来反抗,并撤到本地一个叫做浏山的山里,在那里建立了堡寨。政府派军队去攻打他们。那个地主散布谣言说,哥老会打起反旗的时候,曾经杀了一个小孩祭旗。起义的领袖,是一个叫做彭铁匠的人。最后他们被镇压下去了,彭不得不逃亡。后来他终于被捕并被斩首;但是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英雄,因为大家都同情这次起义。毛泽东接着说,“这些接连发生的事情,在我那早有反抗意识的年轻的头脑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就在这个时期,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
于是,当他“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的时候,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视角,他发觉“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当主人公”。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阅读古典小说,主要是获得历史知识和少年幻想的直观满足,以及对艺术形象的美感愉悦,那么,这段思索则反映出他的思维开始走向社会内容的评价,不满足于情感的审美体验,还要寻求真和善的价值所在。他的标准自然十分浅近朴实,但却是一个根本的事实:他接触的都是长年辛劳的农民,而文学作品竟不以他们为主角,既然人的生存的首要条件是吃饭,种地的农民就应该是社会生存中最重要的角色,可在艺术美的天地里却没有他们的位置,而让那些不种田不耕地的人充当主角,这实在太不公平了。进一步,他阅读古典小说的收获开始超越文学命题,升华为社会学的命题:统治者拥有并控制着土地,他们“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原来,文学创作的不公平,源于社会身份的不均等。小说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就这样自然地在毛泽东心目中系结在了一起。于是,他常常对小朋友说:“我们长大了也要写书,写农民的书。”
如果提出,毛泽东最早是从上述表现替天行道的造反者形象的作品中感受到“革命”的,或许是不过分的。
关于毛泽东阅读《水浒传》以及受其影响的情况,后面还有条目叙述。这里再顺带说一下毛泽东后来读历史演义和其他“旧小说”的情况。
1937年1月31日,毛泽东刚进驻延安,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便专门给在国统区开展工作的李克农发了封电报:“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
1941年1月31日,在给远在苏联的毛岸英、毛岸青写信时,毛泽东又特地给他们寄了一批演义小说和传奇,据他所开列的书单来看,其中包括:《精忠岳飞传》2册,《兰花梦奇传》1册,《峨眉剑侠传》4册,《小五义》6册,《续小五义》6册,《水浒传》4册,《薛刚反唐》l册,《清史演义》2册,《洪秀全》2册,《侠义江湖》6册。
1944年7月28日,在给谢觉哉的信中,特地指点他到范文澜处寻找《明季南北略》及其他明代杂史之类的作品,并说“《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其他笔记性小说我处还有”。1947年9月12日在给儿子毛岸英的信中又说:“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范文澜40年代送给他的一部《笔记小说大观》,他一直保存,后来带到了北京。
1967年10月12日,在接见外宾的谈话中,他说,不学点帝王将相,不看古典小说,怎么知道封建主义是什么呢?当作历史材料来学,是有益的。这大体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一生爱读旧小说的原因。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毛泽东读施耐庵《水浒传》)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
二、阮小
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困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见《南腔北调集》)
《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
——毛泽东1975年8月14日关于《水浒》的谈话
[解析]
这段评论表明,毛泽东晚年对《水浒传》的评价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与他发动“文化大革命”,防止党变修国变色,提倡“继续革命”的特殊心理背景,有着某些联系。这样,他让人们注意《水浒传》后半部关于宋江投降的描写,是符合他的心理背景的。
其实,关于宋江形象的评价,即他是英雄还是叛徒的问题,在“文革”前17年古典文学界中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从1952年到1960年,曾有人三次在报刊上提出宋江是农民革命的叛徒,接受招安是背叛革命,从而引起讨论。但最后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认为他属于起义英雄,受招安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阶级局限以及为国效力的民族意识。到1964年以后,这方面的文章大多对宋江形象持否定态度,评其为阶级异己分子。《文史哲》1965年第3期上的《对宋江形象分析一点质疑》最有代表性。该文认为:
一、宋江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刀笔小吏;
二、宋江是一个念念不忘招安的投降主义者;
三、宋江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不少文章还受到史学界关于太平大国将领李秀成问题讨论的影响,将评价李秀成的基调移用于宋江身上,在评论中突出了阶级分析和立场问题,认为宋江比李秀成更为可恶。
1965年7月,《光明日报》总编室将上述情况以《古典文学界对<水浒传>及宋江形象讨论的若干情况》为题,编入“情况简编”。毛泽东阅读了这份综述材料,并在题目前连画了四个圈,表明他对这些评论是相当重视的,也表明上面所引的他在1975年8月14日关于《水浒传》的评价,同6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界的讨论,也有一定的联系。
毛泽东的这段评价,也非即兴之论,而是他晚年读《水浒传》所得感受的集中表述。1973年12月21日接见部队领导的谈话中,他劝人们读古典小说,提出:“《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据毛泽东晚年一直在其身边工作的一位同志回忆,1974年她在武汉读《水浒传》时,毛泽东也曾对她说过宋江是投降派,搞修正主义。(《中国青年报》1988年9月24日《毛泽东评<水浒>真相》)几次谈话,意思都是一样的。
梁山的胜利是短暂的。在朝廷不用武装的“思想镇压”(招安封官)下,宋江投降了,所向披靡的义军投降了,这种悲剧性选择的必然性是什么?这是毛泽东思考的重心所在。他的结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造反目标低下——“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历代农民起义的一个根本的普遍的局限。梁山泊义军竖起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这无疑是一个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口号。“天”的含义较复杂。一是“天神”,起义是“上天显应”,晁盖七人取生辰纲也假托一梦,说成是“应天垂象”,宋江遇九天玄女,得三卷天书,是领了玄女娘娘的法旨来替天行道的。二是“天理”,即正义与公理,义军是循天理来除暴安良,斩杀贪官污吏的。三是“天子”,即皇帝。宋江受招安带领义军进城时,队伍里便竖着“顺天”、“护国”两面红旗,他们理直气壮地去打方腊,就是因为方腊不能替这个“天”行道。头一个“天”无实在意义,只不过是义军领袖对自身行为寻求的唬人借口。第二个“天”,是他们造反的真实出发点,也是他们的目的。第三个“天”,是他们接受招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二,由义军领袖宋江的阶级本性决定——“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梁山义军整体上虽然是一支农民武装,但在一百零八位头领中,真正种田的也只有那个不太知名的以锄头为武器的陶宗旺,确实因受土豪劣绅迫害而上山的人也只有打猎谋生的解珍、解宝兄弟。一大批本属统治阶级中的人物迫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相继投入起义队伍,虽然壮大了义军势力,但却奠定了义军领袖的阶级思想基础,为其归宿埋下了伏笔。其中宋江上梁山的过程和上梁山后所推行的路线最具代表性。他根本上不是站在地主阶级的对立面来反抗斗争的,而是替放弃了统治责任、忠奸不分、失察民情的宋朝皇帝来行使维护“正道”的职能。用燕青在李师师处向宋徽宗替宋江表白的话来说,“宋江这伙,单杀赃官污吏谗佞之人”,“与国家出力”。赃官污吏谗佞之人,无疑就是地主阶级中的高俅、蔡京、梁中书等那一派而已。说到底,宋江把自己同权臣腐朽的冲突看成是“忠”与“奸”的冲突,他不把自己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造反只是以非常手段来实现统治阶级的正常职能,迫不得已的“权借水泊暂时避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以待日后“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第三,道德信条的局限——“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聚义”是无数个造反者个体间的平行结合,表明对纵向秩序的蔑视。“义”与“不义”,很大程度上指是否同情与支持受冤被压的人和事。鲁智深打抱不平,行的是“义”,东溪村七星小聚义,就是为了夺取生辰纲的不义之财。如果在“义”之上加一个“忠”字,以“忠”统“义”,则是对纵向秩序的认同,其意则和“孝”差不多了。宋江绰号“孝义黑三郎”,碰到“义”和“孝”发生矛盾时,是重“孝”而轻“义”。因此,“聚义”和“忠义”虽一字之差,在毛泽东看来,却是维系义军领袖道德思想的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早在1926年从事农民运动时,他就指出过,封建文化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忠孝主义”,这是有利于君王的道理。相反,对于“义”,毛泽东则在相当程度上给予了认可。1939年4月29日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说:同情大多数人民,对大多数人民利益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当,叫义,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才算是真正的行义者。所以他肯定水浒英雄劫富济贫,“取不义之财”还之于民的做法。显然,毛泽东一直主张扬“义”贬“忠”,并视之为农民革命造反的道德基础,而宋江以“忠”化“义”,则是他背叛革命的道德基础。
总之,从造反目的、阶级本性和道德团聚信条上,似乎都注定了宋江领导的这场尽管声势浩大,但没有自觉的、独立的、超越封建正统规范的政治思想纲领的武装反抗,其结局是悲惨的。其悲剧的实质,不属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体现的悲剧,而是由于造反者与被造反者之间在社会理想方面没有本质差异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所以,“宋江投降了”,自然“就去打方腊”,终于是奴才。在这里,与其说毛泽东表现了对宋江个人的厌恶,不如说他是力求对各种各样的造反者的阶级本性及其人格作出历史的分析,作出自己的评价。所以,尽管起义领袖不好,但“不愿投降”的李逵、吴用和阮氏三雄等,在毛泽东看来“是好的”;并认为金圣叹砍掉《水浒》后二十回的投降故事,“不真实”,掩盖了宋江投降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事实,于是指示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以期恢复小说的本来面目。
由上述可知,毛泽东晚年评《水浒》,确实是有感有思而发,从这部小说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所“发”也不失为精练明快的一家之言。毛泽东在迟暮之年,多次谈到《水浒》,且意思一致,不能说是“实出无心”,“顺口评《水浒》”,而是从宏观的历史文化角度隐约透露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忧虑。这也是他同意姚文元信中提议的“印发政治局在京同志”和“在《红旗》中发表鲁迅论《水浒传》的段落,并组织或转载评论文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订个计划”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毛泽东的评论是具体针对当时中央的政治斗争,更不能说有针对具体人物的影射含义。而姚文元等人搞的评《水浒》运动,无疑是利用这个机会来做一篇阴谋政治的文章。
就在毛泽东评《水浒》的当天,姚文元即给毛泽东写信说:“主席的批评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这不但对于古典文学研究,对于整个文艺评论和文艺工作,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无产阶级、贫下中衣和一切革命群众在现在和将来,在本世纪和下世纪支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下去,都有重大的、深刻的意义。应该充分发挥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他提出将毛泽东的这次谈话和他的信“印发政治局在京同志,增发出版局、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以及北京大批判组谢静宜同志和上海市委写作组”,并“组织或转载评论文章”。毛泽东对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评论经姚文元这样一发挥和运用,一下子升到无比的高度,具有了现实政治斗争的意义。
在江青、姚文元等搞的评《水浒》运动中,提出为什么宋江能起到高休所起不到的作用,很快瓦解起义队伍的问题;提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就必须识别投降派、反对投降派的问题;提出评《水浒》是当前政治思想路线上的一次重大斗争的问题;提出要批判那些要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投降派”的问题;等等。(参见:《红旗》1975年第9期《重视<水浒>的评论》;《人民日报》1975年8月31日《评<水浒>》;《人民日报》1975年9月4日《开展对<水浒>)的评论》)8月下旬,江青召集人开会说:“主席对《水浒》的批示有现实意义。评论《水浒》的要害是架空晁盖,现在政治局有些人要架空主席。”9月12日在大寨群众大会上她又强调,评《水浒》“要联系实际”,“敌人会改头换面藏在我们党内”,“党内的投降派,修正主义者,干的事情是公开的敌人做不到的”。9月17日,江青在大寨又召集文化、新闻单位和两校写作班子100余人谈话,说:“评《水浒》就是有所指的。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架空主席呢?我看是有的。”“有些文章不给主席送,是我批了送主席看。”“党内有温和派,有左派,左派领袖就是鄙人。”“在北京我跟他们斗了半年多了。” 江青的这些话,今天看来是多么的荒唐。但这在那个年代却是搞阴谋政治“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使毛泽东也无法接受了。他批评江青的话是“放屁,文不对题”,又说“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于是,一场借题发挥的政治闹剧才逐渐收场。
第四篇: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
二、早期篇
1、背得,可是不懂(读“四书”、“五经”)
2、我爱看造反的旧小说(读《水浒传》)
3、把西方的东西引进中国(读郑观应《盛世危言》)
4、经世要务——讲求(读顾炎武《日知录》)
5、有登高一呼之概(读梁启超主编《时务报》、《新民丛报》)
6、立宪君主为人民拥戴(读梁启超《新民说》)
7、我发现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读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
8、叹数千年来民智不开(读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9、进化论与救亡图存(读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
10、为学之道在是矣(读严复译斯宾塞《群学肄言》)
11、给我即象最深的老师(读杨昌济《论语类钞》、《劝学篇》等)
12、那时“很相信孔夫子”(读“四书”、“五经”)
13、博学于文,学者所宜遵循(读“四书”、“五经”)
14、气节之士,帝王之师(读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
15、我改变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读韩愈《韩昌黎诗文全集》)
16、见篇中人物,皆一时之豪(读牛运震《游五姓湖记》)
17、文贵义法,力避气单(读方苞《与翁止园书》、姚鼐《范蠡论》)
18、其痛惭之意见于诗中(读吴伟业《赠愿云师》等)
19、国学者,道统与文也(读姚鼐《古文辞类纂》、曾国蕃《经史百家杂钞》)20、贯通大本大源(读朱熹《朱子语类》、《四书集注》等)
21、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读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
22、心力与体力合行,无事不成(读谭嗣同《仁学》)
23、人处于不大同时代,而想望大同(康有为《大同书》)
24、越读越觉得有趣味(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25、吾国先儒之说与康德同(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26、道德实践先于道德哲学(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27、精神之个人主义(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28、人类一大我,利己为基础(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29、舍已为人是精神上利己(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30、善必须是自觉的道德行为(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1、观念造成文明(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2、从个人主义到现实主义(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3、圣人抵抗大恶而成(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4、大同说乃谬误之理想(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5、为善为恶,不图后世虚名(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6、从生到死,为别开生面之壮境(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7、吾甚盼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8、人格里的自然冲动与义务感情(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39、知识大有影响于人心(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40、服从神何不服己(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41、“义务”即发这自我之精神身体能力(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42、文艺创作就是实现自我(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43、宗教之功能(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44、认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读陈独秀主编《新青年》)
45、我钦佩胡适的文章(读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等)
46、颇想研究国语(读黎锦,熙《国语学之研究》)
47、在岳麓山建设新村(读周作人《日本的新村》)
三、政治篇
1、我只取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考茨基《阶级斗争》、柯卡普《社会主义史》)
2、人类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西方侵入带来了什么(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随时公开自己的政治见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5、不要怕发展资本主义(读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6、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读列宁《国家与革命》)
7、“左”与右同样有危害(读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8、必须消灭无纪律状态(读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9、中国寻找真理的过程同俄国相似(读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10、小生产产生着资本主义(读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11、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读斯大林《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
12、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读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
13、党要“布尔什维克化”(读斯大林《关于德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布尔什维克化》)
14、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读斯大林《论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
15、干部决定一切(读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6、新老干部取长补短(读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
17、最好书,劝各位多读几遍(读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18、依照列宁的精神去工作(读联共(共)中央特设委员会编、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19、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读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20、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1、无产阶级政党要站在民主革命的前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2、社会主义革命是一种客观必然性(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3、革命的两手政策[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4、落后国家的革命反而更容易[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
25、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可尖锐呢[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6、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7、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8、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9、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靠别国的帮助〔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30、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31、向共产主义过渡也是革命〔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32、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有许多阶段〔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33、群众能够创造出道路来〔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34、请研究我们的人民公社会不会垮掉(读赫鲁晓夫《合作化道路是农民最正确的道路——1959年7月18日在波兰波兹南省“普拉采夫”农业生产合作社群众大会上的讲话》)
35、用和平转变,腐蚀我们(读杜勒斯《对远东的政策》等)
36、很有意思,必读之书(读蒙哥马利《一种清醒的作法》)
37、提出了一个民主革命的简单纲领(读邹容《革命军》)
38、那时资产阶级最有生气(读《苏报》、《民报》、《大江报》、《甲寅》)
39、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读孙中山《三民主义》)40、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从何而来(读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41、是“伦理本位”,还是阶级对立(读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42、近代以来中西方社会文化的高低(读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43、摆脱中国社会文化危机的出路何在(读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44、要严正批驳伪三民主义(读叶青关于三民主义的文章)
45、两个中国之命运(读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46、让整个资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不合现实(读1952年1—3期《学习》杂志)
47、对读者帮助很大(读李达《胡适的政治思想批判》)
48、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读李汝祺《从遗传学谈百家争呜》)
49、每年署假回乡,极为有益(读王桂芹《署假归乡日记》)
51、此件也可看(读新华社《大胆的幻想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52、很有意思,是一首诗(读《山东范县提出一九六○年过渡到共产主义》)
53、一曰很有启发,二曰相当不足(读中共中央宣传部编《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
四、军事篇
1、他的话激发我研究军事(读孙武《孙子兵法》)
2、灵活用兵乃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读孙武《孙子兵法》)
3、知彼知己:不要看轻这句话(读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4、先让一步,是以弱胜强的法宝(读《左传·庄公十年》)
5、六国联兵,未必胜秦(读苏洵《六国论》)
6、杀降不祥(读陈寿《三国志》等)
7、彝陵之战刘备应打运动战(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
8、陆逊用司马懿敌孔明之计(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
9、韦睿为将,有刘秀、周瑜之风(读李延寿《南史》卷五十八《韦睿传》)
10、攻者愚,守者智(读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六十二《董璋传》
11、危急包含有转守为攻的机会(读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二十六《唐书·武皇本纪》)
12、兵书略通即可,多则无益(读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十二刘■传》、卷三十二《刘仁赡传》)
13、诸葛亮用兵“不二过”(读司马光《资治通鉴》)
14、蜀汉之误:始于荆州、西川两分兵力(读苏洵《项籍》)
15、四方皆反,刘或以寡胜众,可谓奇矣(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废帝之乱》)
16、审机独断,往往成功(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7、宋初屡败于契丹的诱敌深入战术(读脱脱等撰《宋史》卷
四、卷五《太宗本纪》)
18、十七战皆捷,只是避其锐气(读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占城安南用兵》)
19、莫如今之军区党委制(读冯梦龙《智囊》)20、秦败于反间之法(读冯梦龙《智囊》)
21、围魏救赵,千古高手(读冯梦龙《智囊》)
22、李世民用兵以弱当强,以强当弱(读冯梦龙《智囊》)
23、军队应学游泳(读王闿运《湘军志》)
24、战争是政治以特殊手段的继续(读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25、军事武器的历史作用(读恩格斯《反杜林论》)
五、经济篇
1、马克思为什么能写出这本书(读马克思《资本论》)
2、基本正确,引人注意(读张春桥《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
3、剩余价值跑到哪里去了(读郑季翘《谈谈削除资产阶级法权》)
4、要结合中国经济实践,用心读三遍(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创造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我们有先例”(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6、经济法则是一个“客观法则”(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7、还需要商品生产(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8、商品生产不限于个人消费品(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9、搞出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一大功劳〔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0、政治经济学不能不接触生产力〔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1、对资改造创造了许多新经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2、干革命,是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道路〔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3、中国要有自己的经济体系〔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4、将来的城市可以不要那么大[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5、要注意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6、不能把工业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7、经济学家们最好算算土地的价值[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8、我们历来讲公私兼顾[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9、技术发展,生产关系要跟着变化[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0、人民的需要是逐步满足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1、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2、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六、哲学篇
1、祸福相生,先予后取(读《老子》)
2、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读《论语》)
3、用孔子的教学方法(读《论语》)
4、我们也会变成鲲鹏(读庄子《庄子》)
5、了不起的唯物主义(读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天说》、刘禹锡《天论》)
6、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读戴圣编纂《礼记》)
7、普渡众生,解除受压迫的痛苦(读《六祖坛经》、《金刚经》、《华严经》)
8、道家之言(读潘尼《安身论》)
9、使佛教中国化了(读慧能《六祖坛经》)
10、身教与言教(读李贽《李氏文集》)
11、给以历史的唯物论的批判(读陈伯达《孔子的哲学思想》)
12、对孔子的长处应该说到(读陈伯达《孔子的哲学思想》)
13、“过犹不及”是反对极端的思想方法(读陈伯达《孔子的哲学思想》)
14、知、仁、勇“三达德”新解(读陈伯达《孔子的哲学思想》)
15、反对孔夫子的书,我都注意看(读赵纪彬《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源及其矛盾调和论的逻辑归宿》等)
16、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读陈伯达《墨子的哲学思想》)
17、用马克思主义清算经学这是头一次(读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
18、不读西方哲学,就不懂马克思主义(读西方哲学史书籍)
19、学“猴子变人”(读郭烈失编、成嵩译《从猿到人》等)20、不容易读,但必须读(读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21、辩证法的本质即对立统一法则(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2、从理论出发不是辩证法唯物论(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3、把握事实总体(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4、认识随客观现实的发展而发展(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5、认识能改造世界(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6、改变外界,又改变自己(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7、认识主体是社会的阶级
28、认识的两阶段有区别但可逾越(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29、感性认识:片面、现象、外的联系(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30、理性认识:全体、本质、内的联系(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1、概念比感觉更深刻(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2、感性认识中已有论理认识的萌芽(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3、感觉解决现象,理论解决本质(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4、实践贯穿认识的全路程(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5、研究从辨异入手(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6、过程的许多特性中有根本特性(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7、要认识过程各阶段性质的差异(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8、世无无量之物(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39、质不同,量也不同(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0、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引起新量变(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1、过程与阶段有区别(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2、质变就是飞跃(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3、两种发展观是对立的(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4、不认识矛盾,便不能认识规律(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5、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发展(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6、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7、认识矛盾诸方面的特性(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8、对立面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9、矛盾与对抗有区别(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50、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51、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52、外力通过内力起作用(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53、否定不是破坏一切(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54、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读米丁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
55、有用非即真理,真理必是有用(读米丁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
56、认识史没有结束(读来丁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
57、辩证唯物论从现实出发,从发展上把握现实(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58、从现象看本质,效果看动机(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59、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动性(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60、大的政治错误都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读艾思奇《哲学选辑》)61、不能从外面去应用马克思主义(读艾思奇《哲学选辑》)62、诡辩论就是折衷主义(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
一、哲学篇
1、承认相对的均衡(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2、不承认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就要陷入不可知论(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3、矛盾双方的量变引起质变(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4、坟墓都是自己掘的(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5、中庸思想反辩证法(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6、战争辩证法:和平——战争——和平(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7、根据即基本矛盾(读艾思奇《哲学选辑》)
8、书斋中不能发展理论(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4版>)
9、中国主观主义者的“一般”是脱离“个别”的(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4版>)
10、中国的斗争如此伟大丰富,却不出理论家(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4版〉)
11、先行后知知难行易(读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
12、对立的东西都有同一性(读尤金等《简明哲学辞典》)
13、差别就是矛盾(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
14、没有永远停滞的东西(读艾思奇《思想方法论》)
15、由思维到物质即检验与再认识(读李达《社会学大纲》)
16、用通俗言语宣传唯物论,极好(读李达《<实践论>解说》)
17、颇为新鲜(读潘梓年《逻辑与逻辑学》)
18、我看不错(读周谷城《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王方名《论形式逻辑》)
19、足以为今日参考资料(读章士钊《逻辑指要》)20、早日汇编印出,不胜企望(读《逻辑学论文集》、《逻辑丛刊》)
21、各阶级间没有充足理由律(读朱波《形式逻辑同一律客观基础的探索》、《充足理由律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
22、很想多懂点机械运动的矛盾规律
23、很欣赏,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读权田昌一《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24、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读自然科学著作)
25、这几篇文章,已如凤毛麟角
26、要在日常工作中讲哲学(读1965年第6期《哲学研究》“工农兵哲学论文持辑”)
27、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读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册>)
28、不必抄斯大林(读李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册<唯物辩证法>)
29、骗子闹出大笑话(读陈伯达编《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
二、历史篇
1、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读《二十四史》)
2、读历史的人不一定是守旧的人(读《二十四史》)
3、史学一家言(读《二十四史》)
4、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会变质(读刘向编《战国策·赵策·触詟说赵太后》)
5、受到错误处理,可锻炼意志(读司马迁《报任安书》)
6、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读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7、陈胜有二误(读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8、老粗出人物(读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等)
9、不要当楚霸王(读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0、不可沽名学霸王(读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1、儒孝治国,乃衰国之君(读班固《汉书》卷九《元帝纪》)
12、坚持真理,充分说理(读班固《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13、人贵有自知之明(读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一《黄琼传》、《李固传》)
14、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读范晔《后汉书》卷九十二《陈寔传》)
15、要立这个志气(读《东观汉记·梁鸿》)
16、不能贴魏武大字报
17、袁绍多端寡要,得计迟(读陈寿《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卷六《魏书·袁绍传》等)
18、刘表“虚有其表”
19、五斗米道有原始社会主义色彩(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八《魏书·张鲁传》)20、郭嘉多谋善断,很值得学习(读陈寿《三国志》卷十四《魏书·郭嘉传》)
21、行伍出身的人,不可不读此传(读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
22、郭象无行(读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郭象传》)
23、封建时代,少数民族非乱不可(读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六《江统传》)
24、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读李延寿《南史》卷七《梁高祖本纪》)
25、臧质是“豪杰之士”(读李延寿《南史》卷十八《臧质传》)
26、袁氏子弟,一个无能,一个死节(读李延寿《南史》卷二十六《袁觊传》、《袁粲传》)
27、此种推论是错误的(读李延寿《南史》卷二十七《孔靖传》)
28、曹景宗“亦豪杰哉”(读李延寿《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传》)
29、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读李延寿《南史》卷五十八《韦睿传》)30、再读此传,为之神往(读李延寿《南史》卷六十一《陈庆之传》)
31、王建庸人,不知政治(读李延寿《北史》卷二十《王建传》)
32、隋文帝的做法蕴藏大乱(读魏征等《隋书》卷二《高祖本纪》)
33、李渊遇事无断制(读刘昫等《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34、名将冤死(读刘昫等《旧唐书》卷六十九《盛彦师传》等)
35、李世民的工作方法(读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二《李百药传》)
36、笑里藏刀李义府(读刘昫等《旧唐书》卷八十二《李义府传》)
37、朱敬则是政治寨、历史家(读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朱敬则传》)
38、刘幽求能伸不能屈(读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七《刘幽求传》)
39、史识就是要善于辨别风向(读刘昫等《旧唐书·刘子玄传》)
40、唐太宗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八十《李恪传》)
41、马周的才德(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九十八《马周传》)
42、以身殉志,不亦伟乎(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一三《徐有功传》)
43、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
44、两个好将军(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四八《田弘正传》、《王承元传》)
45、大历十才子只有一个进士(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二○三《卢纶传》)
46、朱温狡猾(读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梁书·太祖本纪》)
47、习水能泳是好事情(读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十七《雷满传》)
48、叙事有法,写得好(读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49、观人要论大节(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七《汉纪》)50、“善人少,恶人多”是谬论(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齐纪》)
51、策略分析很重要(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
52、有令不行,今犹存此弊(读张廷玉等《明史》卷九本纪《宣宗》)
53、我喜欢左派海瑞(读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二十六《海瑞传》)
54、吾疑赵风子、刘七并非败死(读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平河北盗》)
55、我很想学徐霞客(读徐霞客《徐霞客游记》、郦道元《水经注》)
56、黄老、申韩、孔孟的治术(读工夫之《读通鉴论》)
57、采通识之最多者(读地理书籍及地方志)
58、用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读李健侯《永昌演义》)
59、当作整风文件看待(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60、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读郭沫若《十批判书》)61、商纣王是很有本事的人(读郭沫若《青铜时代》)62、彭和尚的下落(读吴晗《朱元璋传》)
63、我看了很高兴(读范文澜《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
64、这个案要翻(读翦伯赞《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
65、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读高二适《<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郭沫若《<驳议>的商讨》等)66、地主阶级对农民有让步政策吗(读孙达人《应当怎样估价“让步政策”》)
三、文学篇
1、心里没气,他写诗(读《诗经》)
2、我们也会感动上帝(读《列子·汤问》)
3、骚体有民主色彩(读《楚辞》及枚乘《七发》)
4、有所领会,心中喜悦(读屈原《离骚》)
5、有阶级斗争的意义(读宋玉《风赋》)
6、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诡辩(读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等)
7、有很大的说服力(读李斯《谏逐客书》)
8、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读贾谊《治安策》)
9、此深于情(读汉乐府民歌《上邪》、《盘中诗》)
10、是真男子,大手笔(读曹操《观沧海》)
11、讲养生之道的,很好(读曹操《龟虽寿》)
12、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发端(读曹丕《典论·论文》、萧统《文选·序》、陆机《文赋》等)
13、故土之思,感情很深(读王粲《登楼赋》)
14、古诗词里的地圆说(读张华《励志诗》、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5、此人一辈子矛盾着(读谢灵运《登池上楼》等)
16、好文宜读(读萧统编《昭明文选》)
17、“迷途知返”,可以一阅(读丘迟《与陈伯之书》)
18、体会山水闲适诗(读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苏轼等山水名句)
19、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读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20、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读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
21、不足证明古代官吏禁带眷属(读贺知章《回乡偶书》)
22、这里有意志(读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23、我喜欢李白,有脱俗之气(读李白《梁甫吟》等)
24、好诗(读李白《将进酒》等)
25、主要是艺术性高(读李白《蜀道难》)
26、赠庐山常委诸同志(读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7、秦始皇作为,远胜书生意气(读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三)
28、政治诗,然也有比、兴(读杜甫《北征》等)
29、对韩愈一分为二为宜(读韩愈《韩昌黎全集》)30、劳动者中贤人多(读韩愈《与崔群书》)
31、这些话前人大多说过(读韩愈《谏佛骨表》)
32、要有这种气概(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33、白诗高处,在有平等心情(读白居易《琵琶行》)
34、盖棺才能论定(读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35、一个很好的教训(读柳宗元《黔之驴》)
36、英俊天才,搞点幻想(读李贺《李长吉集》等)
37、做事要干到底(读杜牧《题乌江亭》)
38、不要一概而论,存疑可也(读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39、值得同情的诗人(读罗隐《罗昭谏集》,《甲乙集》)40、光靠秀才造反不行(读章碣《焚书坑》)
41、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读范仲淹《苏幕遮》、《渔家傲》,辛弃疾《稼轩长短句》等)
42、君王听言用人之难(读欧阳修《为君难论》)
43、傀儡皇帝、权臣与朋党(读欧阳修《朋党论》)
44、书生空话(读苏洵《谏论》)
45、临终索要之书(读洪迈《容斋随笔》)
46、愚公尽招餮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读陆游《示儿》)
47、击节沉吟南宋词(读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张孝祥《于湖词》、陈亮《龙川词》等)
48、年轻的小人物见义勇为(读王实甫《西厢记》)
49、把颠倒的历史再重新颠倒过来(读施耐庵《水浒传》)50、没有法子,才上梁山(读施耐庵《水浒传》)
51、干革命要学拼命三郎(读施耐庵《水浒传》)
52、武松打虎和人民民主专政(读施耐庵《水浒传》)
53、梁山好汉的政策(读施耐庵《水浒传》)
54、解决矛盾的方法论事例(读施耐庵《水浒传》)
55、拦路打劫有义与不义之分(读施耐庵《水游传》)
56、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读施耐庵《水浒传》)
57、没有知识分子,就不能胜利(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等)
58、看战争,看组织(读罗贯中《三国演义》)
59、罗贯中为什么以蜀汉为正统(读罗贯中《三国演义》)60、共青团员为什么不能挂帅(读罗贯中《三国演义》)61、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读高启《梅花》)
62、主和的幕后是宋高宗(读文徵明《满江红·拂拭残碑》)63、幻想的同一性(读吴承恩《西游记》)
63、孙悟空是反官僚主义的英雄(读吴承恩《西游记》)65、行善即除恶,除恶即行善(读吴承恩《西游记》)66、唐僧师徒的“个性”(读吴承恩《西游记》)67、《红楼梦》的老祖宗(读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68、旧的民歌里有许多极好的东西(读《汴省时曲·锁南枝》等)69、要教人改过(读冯梦龙《智囊》)70、史家之严细(读冯梦龙《智囊》)71、小知识分子有用(读冯梦龙《智囊》)72、儒术伪耳(读冯梦龙《智囊》)
73、写了很多国内和国际斗争的故事(读冯梦龙《东周列国志》)74、评“学”与“仕”(读沈廷松《明人百家小说》)75、借鬼狐说教(读蒲松龄《聊斋志异》)
76、际关系应该这样(读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77、歌颂李克用父子(读严遂成《三垂冈》)
78、看出兴亡(读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等)
79、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读曹雪芹《红楼梦》)80、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读曹雪芹《红楼梦》)
81、不用阶级斗争观点,就讲不通(读曹雪芹《红楼梦》)82、诗话中的关注(读吴景旭《历代诗话》、王士旗《分甘余话》、袁枚《随园诗话》等)83、掌握音韵格律,就自由了(读《诗韵集成》、《增广诗韵全壁》、《新校正词律全书》)84、从古未有,别创一格(读梁章钜《楹联丛话》)85、供消遣之用(读梁晋竹《两般秋雨庵随笔》)86、冲破万马齐喑的沉闷(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87、谴责小说给人的即象不好(读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88、中国的第一等圣人(《鲁迅全集》出版前读鲁迅著作)89、我就是爱读鲁迅的书(读鲁迅《鲁迅全集》)90、研究他的杂文的战斗方法(读鲁迅《鲁迅全集》)91、反对八股,文章神气(读鲁迅《鲁迅全集》)92、不觉悟农民,本质是好的(读鲁迅《阿Q正传》)93、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读鲁迅《鲁迅诗集》)
94、艺术上也需要统一战线(读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95、老百姓也可以创造文学(读鲁迅《门外文谈》)
96、扫掉“党八股”的好文章(读高克林《鲁忠才长征记》)97、夸得过高,发表不好(读续范亭《赠毛主席》等)98、为什么会出现这篇文章(读王实味《野百合花》)
99、希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检查作品(读罗烽《高尔基论艺术与思想》等)100、对我也是上一课(读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序言》)101、可起教本的作用(读艾青《秧歌剧的形式》)102、庆祝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读丁玲《田保霖》、欧阳山《活在新社会里》)103、你的文章,现在更好了(读肖三《第一步》)
104、读之使人感发兴起(读柳亚子《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等)105、鸦鸣蝉噪,可以喷饭(读棫林等《沁园春》)
106、第一次向红学权威错误观点开火(读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
107、描写好,但有些落落寡合(读姚雪垠《惠泉吃茶记》)108、应该多写些这样的诗(读袁水拍《摇头》)109、搞点民歌好不好(读《红旗歌谣》)
110、不能打动我,但能打动青年(读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等新诗)111、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读何其芳主编《不怕鬼的故事》)112、这几首诗好(读吴研因《赏菊》和钱昌照《芦台农场》、《藁城农村》)113、解诗之难,由此可见(读郭沫若《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114、谁的论点正确,由读者考虑(读姚文元《评周谷城先生的矛盾观》,金为民、李云初《关于时代精神的几点疑问——与姚文元商榷》)
115、文学要形象,不能搞抽象(读郑季翘《文艺领域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形象思维论的批判》)
116、颇有新义,可谓解柳全书(读章士钊《柳文指要》)117、文事随经济、政教而变化(读章士钊《柳文指要·跋》)118、我们记住了这个农夫的遗嘱(读《伊索寓言·农夫与蛇》)119、神话与现实(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20、没有实际经验写不出马鞍之微的事(读法捷耶夫《毁灭》、曹雪芹《红楼梦》)121、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读A·考涅楚克《前线》)
第五篇:中国梦读书笔记
放飞中国梦从我做起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而每个人的星空都不一样;星光共聚洒在我们的脸上,照亮每个人的人生,也照亮了灿烂的中华民族,照亮了绚丽的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力,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梦想。”回首历史过往,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从来不曾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们甚至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正是有了无数先驱们对梦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翻身解放。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人怀揣着梦想以稳健的脚步踏入世界大舞台,也成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从发射卫星到'神
八、神九"遨游太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入列,这都一一见证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道路上大步前进!
170多年来,中华儿女们就执着于这个梦,为民族复兴而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征程上,总书记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2011年姚明在退役会上发表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中,要做有爱心的舞蹈老师的完玛草,想要把太极推向世界的李连杰,花样滑冰冠军庞清、修建,“我再试一次!”的马云,以及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杨孟衡、刘伟和试飞英雄李中华„„这些都还历历在目。不只是感动与震撼,更多的是理解与领悟
断臂钢琴王子刘伟,命运对他是如此残酷,而他用信念与坚持做到了!他用脚趾,弹奏出了人间最美的音乐,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时,不必伤心,就像杨孟衡说的那样“用行动去疗伤”!要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坚持每一个脚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话叫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如此!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也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太久了,我们可能忘记了梦想生长的土壤”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得益于自己的奋斗。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并没有为我们做什么。
然而百余年前,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这就在于“中国梦”
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根植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梦的自由。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自己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回顾百年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个道理简单而深刻——— 国强与民富,国泰与民安,是如此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更加富于感召力。这,使得蛇年春节更加不同寻常,更加富有魅力。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让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变得更加实在而具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美好“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