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遂宁国税建设六大工程力促征管服务创新转型
遂宁国税建设六大工程力促征管服务创新转型
该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六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征管服务创新转型。
建设品牌工程,实现征管服务跨越发展。把创新转型作为征管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创新干劲和创业激情,打造遂宁国税征管服务品牌;建设“两化”工程,实现征管服务减负增效。严格按照省局《操作规程》,逐步统一业务事项、税收执法、行为规范和办税设施,确保实现“三提高,一降低”工作目标;建设专业化工程,提升税源管理能力水平。科学划分岗位职责,合理调整管辖方式,统筹优化组织体系,探索实践符合丘区税源特点的专业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建设体系化工程,完善纳税服务整体布局。健全机构,加强服务型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涵盖纳税服务各项工作的制度体系,打造宣传咨询、办税服务、监督维权三大平台,优化流程,考评绩效,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一体化工程,促进征管服务协调运行。完善市局征管服务一体化运行平台和工作机制,在任务部署、资源配置、工作督导、绩效考评、风险管理等方面实现高度统筹和有机对接,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和效能;建设信息化工程,发挥基础平台支撑作用。扎实做好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工作,加快推进以“三网、一库、一站、一体系”为重点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征管服务系统的增值应用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分析、储存、管理工作,构建数据资源高度整合、信息高度共享的征管服务信息应用和支持体系。
第二篇:广元国税扎实推进征管服务创新转型
广元国税扎实推进征管服务创新转型 广元市国税局结合自身实际,把征管服务创新转型作为后灾后重建期税收工作转型的重中之重,将推进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两化”建设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征管服务创新转型的着力点,全市统筹规划,一体部署,深入推进。
全面夯实征管服务基础。夯实政策基础,准确把握和及时贯彻执行税制改革、税收政策调整及改进税种管理的方法,及时跟踪新政策执行效应,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夯实制度基础,按照“两化”建设要求,补充完善相应规程,分步推进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税收执法、办税设施、工作人员行为五个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夯实管理基础,抓好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征税面、税负、个性化服务等征管服务短板工作。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握分类分级管理、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管税几个核心要素要求,做到职责、岗位、人员、机制四个到位。在分类管理上,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分别实施不同管理策略,对不同行业、不同税种分别确定管理重点。在分级管理上,与优化税收管理员职责相结合,通过上收职责、优化岗位设置,建立立体化和分权制衡的税源管理职责体系。在风险应对工作中,将纳税评估作为重要方法,加快建立覆盖全市重点行业和大企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和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积极探索税种专业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在多税种、多部门、多环节联动上有新突破。
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研究征管服务“两同步”机制,在落实税收政策时,同步做好税政服务,推进征管服务操作一体化。推进办税服务工作规程、税法宣传工作机制等制度体系建设,加快12366、国地税联合办税等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纳税人需求收集分析、纳税信用评定工作机制等业务体系建设,推进包括内部服务绩效测算、服务质量回访、外部监督员评价、第三方调查暗访等多种形式组成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
推进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结合信息管税、专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求,巩固完善以市、县局为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成果,进一步调整、转变工作方式,主动适应省局一体化运行的新格局,实现有机对接。加大统筹重点行业(企业)税
源管理、重大风险应对、重要服务措施的力度,提高统筹能力水平和整体效能,从传统的行政领导机关转变为组织指挥征管服务工作的核心、枢纽和实体。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专业化团队管理,改变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画地为牢工作方式。建立以市局领导牵头的重点行业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推进重点税源、纳税评估、数据分析专业化团队管理。继续落实岗位练兵、岗位成才计划,培养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打造征管服务工作的“狙击手”,做到专才专用,防止人力资源浪费。
第三篇:加快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 大力推动征管服务创新转型
加快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 大力推动征管服务创新转型
在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市局要求严征细管,深化服务,完善征管服务一体化平台,将2012年确定为“征管转型年”。办税服务厅作为税务机关的窗口单位,是征纳双方的重要结合部,是征纳关系、征管服务的晴雨表。推动征管服务创新转型,首先应该提升办税服务厅的形象和机构效能,建设全职能办税服务厅。
全职能办税服务厅,是将纳税人申请办理的所有涉税事项集中到办税服务厅办理,实现“一窗通办、一厅办结、一次办完”,使办税服务厅成为集办税服务、日常管理、税法宣传、纳税咨询、涉税审批、权益保护等多种服务管理为一体的服务实体和管理主体。笔者将结合当前国税机关的实际,从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举措三方面对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进行论述。
一、建设的必要性
1、这是建设服务型国税机关的必然要求。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至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贯穿到政府各级机关的各项建设中。税务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必然要始终秉承服务宗旨,时刻想着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每一位纳税人。全职能办税务服务厅的建设,将整合各项工作流程,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于纳税人。
2、这是提高税收效率的必要举措。效率原则是税收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实现最大的税收收益。建设全职能办税服务厅,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人的成本,而且能整合税收资源,减少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
3、这是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的必由之路。税收是国家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由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以及纳税人纳税意识及纳税遵从度的影响,征纳双方之间的关系对于税款的征收就显得尤为重要。全职能办税服务厅的建设,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方便纳税人办理各种涉税问题,让纳税人感觉到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的尊重;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高这个零距离的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加强征纳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促进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和遵从度,最终构建和谐的征纳关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围绕着“征、管、查”三者的关系,随着经济体制及本身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变化。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信息专属、不能共享,征、管、查三权集于一身”的全职能、粗放型模式,到分税制改革后的“30字”征管模式,再到现在的“34字”征管模式。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在其中是基础性的工作,办税服务厅的建设对于征管模式的完善始终具有引领性的作用。对于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经过长时间对于征纳双方的观察了解和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问题:
1、制度规则缺乏固定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办税服务厅作为窗口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每时每刻都存在纳税人需求的可能。在办税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存在一些诸如职责界限模糊、人员懒散、人浮于事的问题。这就需要机构本身要有一套较成文性的制度,明确运转规则、岗位设置、职责分工以及监督考核,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体系,保证机构的正常顺利运转。
2、机构布局缺乏指示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当纳税人踏入办税大厅后,对于自身需要办理的涉税事项不清楚办理的窗口位置和办理的程序及所需的资料。在办理过程中,这种机构布局往往会给纳税人一种陌生感和形同虚设感。
3、制度设施缺乏配套性。全职能办税服务厅是要打破当前略显分散、多层、多头的服务模式,它的建设实施,需要制度上、软硬件上以及人员思想上的配套跟进。这样才能确保机构运行资源上的有保障。
4、模式转换的转型陷阱。所谓“转型陷阱”,是指改革和转型过程会造就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会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把过渡时期的体制定型化。作为征管转型的先遣改革,从全职能办税服务厅的建设看,它需要机构的合并活重设,这必然会带来一些人员上的变动。这种变动会因既得利益的存在及新的变化要求带来的不适应而面临阻力,可能导致执行人员阳奉阴违,消极对待,致使建设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政策的“流产”。
三、建设的出路
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内设机构的排他性建设,它是一个涉及到部门人员重整的系统建设。针对以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措施:
(一)事前做足准备
1、加强组织领导。这是一项全面的质变性转型。单位内部要组建一支领导过硬、综合素质过硬、执行性过硬的工作领导小组。这就要单位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组建,科室领导参加,保证工作建设的权威性。
2、做好宣传工作。一项新的建设的启动,需要有充分的宣传动员。一方面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让单位全体人员都能了解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的内容和
必要性,获取单位内部人员的支持和认同。另一方面是获取外部力量,让纳税人一起参与到这项与其切身相关的建设中来,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3、完善制度建设。全职能办税服务厅涉及到岗位设置、职责分工、流程更换以及监督考核等一系列的工作。在执行前,必须根据内外两方面的实际,制定一套合理全面的制度,这样才能明确职责和权限,保证执行的流畅性和有章可循。
4、保证配套需求。全职能办税服务厅的建设必定会有机构的合并或者新设。在这其中,就要统筹好人员的安排,以及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二)事中做实执行
1、确保责任到位。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能认真执行全职能办税服务厅的建设方案,可以采取目标管理方法,即责任制,让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最终保证每一项工作及纳税人的需求都能对号入座,责任到人。
2、做好工作记录。由于全职能办税服务厅的建设全国上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各地在建设过程中都是自身摸索进行,因此,即使事前做好了准备,也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执行的程中,积极地进行思考完善,将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在执行中完善,在完善中执行。
3、优化监督考核。在执行过程中还要做好监督工作,这不但要监督执行人的行为,也要监督整个建设的运行,及时收集执行的效果,了解执行的进展。同时,也要做好工作考核工作,奖勤罚懒,根据人的需要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事后做全总结
全职能办事服务厅建设是从实际出发,以税收征管为目标,以方便纳税人取向,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纳税人的需求变化而提出的。在实际中没有具体的现成模式,需要自我探索。因此,在执行后做好分析总结工作。
一是总结要细。我们在在执行的每一个流程及事项之后,根据纳税人及自身的总好总结,总结到天、周、月、年,让我们的建设工作一步步完善。
二是总结要宽。每一项行为都有主体和客体两个对象。在办税服务厅的建设,直接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纳税人,让纳税人满意。当我们办结完一件涉税事项时,征纳双方都会有所体会。因此,我们的工作总结既要记录自身的感受,更要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总结要透。看问题想事情不能光看表象,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本质是看不见的,需要人的理想思维去发现。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执行中取得的成果及出现的问题,只是此项建设中本质的反映,需要我们从工作的角度,管理的角度,纳税人的角度去总结成绩的经验和问题的症结。
加快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是保证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纳税服务,提高办税服务质效的必然要求。不仅能方面纳税人,提高办事效率,更是对征管服务创新转型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我们要加快推进全职能办税服务厅的建设,稳中求进,多快好省,让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建设成为征管创新转型的助推器。
第四篇:创新推动农信社三大工程建设 服务农村经济
创新推动农信社三大工程建设 服务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由于多方面原因,形成了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环节。今年6月中国银监会召开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现场会,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三农”发挥在扩内需、惠民生、保增长、促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广大农村百姓享受更加阳光周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大工程”的基本要求就是占领农村市场,它是信用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指示器,抓住了市场也就抓住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关键。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起“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经营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抢占市场份额,加大“三大工程”建设力度。要转变经营作风,深入乡村,了解客户需求;立足服务“三农”,增加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投入;转变观念,创新营销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营销活动,激发市场需求,按照“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原理,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以优质的服务扩大市场,赢得市场;农村信用社要把经营的立足点放在集约化经营上,摒弃粗放经营、规模扩张等习惯行为,适当撤并经营网点、减少人员,使经营网点既能辐射到各村,又得到优化,走“效益兴社”之路。
“三大工程”的核心是立足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经济,它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出发点。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贷款业务品种,使贷款品种多样化,以适应广大农民、乡镇企业等各类客户的不同“口味”。要把小额农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起贷款超市,结合当地实际推出小额信用贷款、建房贷款、联保贷款、助学贷款、农机具贷款、经商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满足多种贷款需求。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逐步扩大代理、委托、信息咨询等低风险中介业务的市场份额,尽可能为社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加大代理力度,扩大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养老金、代缴保险、税款的范围。要走出去,调查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要,并根据调查情况,与农技等有关部门合作,向农民开展多种形势的信息咨询和宣传活动。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在传统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品种,加大营销力度,加快存款服务的多样化建设,根据农民的需求的现状,开办新的业务,吸收春节前后农村闲散资金,在农副产品收购季节积极揽储。
“三大工程”建设必须以科技投入为支撑,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覆盖农村社区。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知识和技术的竞争。特别是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谁抢占了技术的制高点,也就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以市场武装技术,以技术占领市场,走上市场和技术交替推动的持续发展之路,应当成为农村信用社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是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要把已经引入支付清算系统的计算机,积极疏通结算渠道,建立起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各种现金支付、报表提供、信息传递、小额农贷等新的业务和新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第五篇:聊城材料:实施科普惠农创新工程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科普惠农创新工程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聊城市科协副主席王延飞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战略部署,以实施科普惠农创新工程、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八大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构建农村科普“三个一”工作体系,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阵地。近年来,全市共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163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70万元,市场化运作资金308万元,建设乡村科普服务站974处、行政村科普宣传栏6577个,配备科普宣传员6700名,实现了“每个乡镇和中心村各一处科普服务站、每个行政村一处科普宣传栏、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的目标。在山东省科协2009和2010综合考评中,我市“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被省科协评为工作创新奖,受到省科协通报表彰。莘县科协和富源协会共同创办的莘县科普服务总站,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单位,在全国科普惠农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农村科普“三个一”工作体系的构建,为传播生态理念、普及科学技术、促进乡村文明提供了重要阵地。
二、实施“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增强基层科普组织服务能力,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自2006年以来,大力实施“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培育国家级示范项目35项、省级示范项目17项,争取上级科普惠农项目奖补资金750万元。加强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建设,在全市建立各类农技协960个,入会农户11万户,辐射带动农户40万户,其中鲁西毛皮动物研究会被评为“全国百强农技协”,20个农技协被评为省级 1
先进农技协。建立健全了市级科普惠农项目库,其中被纳入省级项目库的优秀农技协18个、科普示范基地15处、科普带头人12名。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增强我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实施科普惠农“八个一”提升工程,提高受表彰对象科普服务水平,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载体。我市在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普惠农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中,按照“建设一处科普惠农服务站、建立一处科普宣传栏、配臵一辆科普服务车、建立一处专家工作站、组建一支科普服务队伍、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举办一批科技培训活动、带动一批农民增收致富”的“八个一”标准,进一步提升受表彰对象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建设质量和工作水平,各县(市区)普遍完成了工作任务,尤其是高唐、莘县实现了建站的标准化、规范化、高档化,东昌府、临清、茌平、冠县、阳谷、东阿等县(市区)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实施“科普工作联系点重点培育工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长效机制。自2011年启动实施了“科普工作联系点重点培育工程”,这是我市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支持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科普资源,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新举措。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培育科普工作联系点至少300处,其中市级50处,每个县(市区)30处,经济开发区10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社会化科普服务体系和科普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据统计,目前全市科协系统已建立科普工作联系点120处,其中农村科普联系点占绝大多
数。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支持、资源倾斜等措施,增强了这些联系点的科普服务能力,促进了基层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山东省科协2011综合考评中,我市“科普工作联系点重点培育工程”被省科协评为工作创新奖,受到省科协通报表彰。
五、实施“科技助农致富”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开展“科技下乡村村到”、“万名科技人员进万棚”等科技下乡活动15000多次,组织科技下乡服务队200多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50余处,开展科技咨询服务5000多人次,举办科技大集320多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100多期,受益农民300多万人次。先后从中科院和省农科院引进丰花1号、3号花生、济薯18彩色地瓜、商薯19高淀粉地瓜、鲁糯6号玉米、西星西葫一号、雪莲特藕、无公害脱毒大蒜、鸡腿菇、越夏西红柿等50多个优良品种和80多项新技术,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引进高产优质小麦良种“潍麦9903”,培育“0501”小麦新品种和“丰聊20号”早熟高产玉米良种,为农民累计增收过亿元。
六、实施地暖炉示范推广工程,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途径。为解决农村冬季取暖难题,我市老科协会员杨俊生同志发明了地暖炉技术,主要使用农田废弃物做燃料,其构造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效果明显,既节约能源资源,又净化农村环境,十分适合在农村住宅和学校推广使用。该技术于2011年6月份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在聊城市和阳谷县科协、老科协的支持帮助下,地暖炉在阳谷农村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其影响已经延伸到周边县(市、区),甚至扩展到外省、市。去年冬季,市科协、市老科协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实施地暖炉示范推广工程的意见》,在全市新培育20个示范乡镇、200个示范村、2000个示范户,并以这些示范点为骨干,进一步带动了地暖炉
在全市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地暖炉用户达十万余户,预计每年为国家节约煤炭十万余吨,为农民节约资金上亿元,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引起了上级科协、老科协的关注。山东省科协、老科协已经确定今年十一月份在我市召开全省地暖炉技术推广现场会。
七、实施大众传媒科普惠民工程,提高农村科普受众面,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手段。市科协会同聊城有线电视台开办了“三农”信息频道,开设了走进科学、农产品信息、致富经、乡村文明、农村新天地、乡村季风等涉农专栏和《科普大篷车》栏目,搭建起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的新平台。市委宣传部会同市经信委、市广电总台、聊城日报社等有关单位,分别在聊城政务网、聊城信息港、聊城视窗网、聊城新闻网和聊城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批科普专栏,介绍生态科普知识。高唐县科协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广播电视局在县电视台远程教育频道开辟《科普知识》、《致富向导》、《实用技术》、《农村百事》、《专家播报》等科普宣传栏目,大力宣传农业种植养殖技术,适时邀请农艺专家、科技特派员讲解农民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有效扩大了科普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每年播放科技宣传类节目95期。东昌府区投资80万元在电视台开通了远程教育频道,每天10:30和17:30两个固定时间段播出由区科协提供片源的生态科普知识栏目,涉及走进科学、百科探秘、科学漫谈、生态文明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视性。阳谷县在远程教育频道开辟了《科普知识》和《致富向导》栏目,为巧借远程教育平台狠抓科普推广、建设生态文明开辟了新路子。
八、实施科普宣传教育工程,提高科普示范创建水平,为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连年举办以提高科学素质、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
为主题的“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举办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大型科普展览以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基因与纳米”、“预防爱滋病”、“预防禽流感”、“世界昆虫科普展”等10余项专项科普展览。编印了《大众科普知识手册》、《节能与环保科普知识手册》、《为水呐喊》等科普读本10余种、30万册,制作 “八荣八耻”荣辱观等科普宣传挂图3万余幅,制作节能环保等科普展板500多块,赠送科普图书50余万册,发放科普资料200多万份,受益群众300万人次。群众性科普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全市共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8个、“山东省科普村村通百强乡镇”5个、三星级以上“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4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84个、科普示范村142个、科普教育基地42个、科普示范学校47个。目前,我市是山东省所辖县(市区)全部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的仅有的两个市之一,也是全省创建科普示范县数量最多的市。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实施科普惠农工程、助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再创辉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工作的实际成效为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