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几点思考
关于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几点思考
《律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律师违法执业或因过错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并且这种赔偿责任不能免除或限制。而律师执业责任保险是指以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依法应当对第三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而成立的保险,属于第三者保险。
律师业是高风险职业,尤其在当前,律师业务领域正在不断增加,新知识也不断出现,律师执业风险将会有增无减。国际律师业通常做法是将律师执业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承担,建立律师责任保险,这样既可降低律师执业的风险,使律师能积极大胆地开展新业务,又可强化律师社会信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迫于法院由于责任保险存在而作出有利于受害人判决的压力,保险公司会积极参与对第三人的索赔抗辩,寻求以诉讼外和解的方式终止诉讼。这样可使责任律师事务所在一定程度上免受索赔的劳苦,又使保险人承担了索赔抗辩的诉讼费用。目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律师协会已经连续几年投保律师责任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司法部从2000年起在全行业强制推行律师执业赔偿制度,并将其列为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发展所要抓紧进行的几项重要工作之一。
一、建立律师执业责任保险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我国目前律师责任险总体上处于开发、推广过程,律师界已经认识到责任险对律师执业的重要性,但对该险种一些基本问题仍存在疑问和不同认识,影响了律师责任险的推广和长远发展。
1、律师执业责任险中的“责任”问题。律师执业具有高度专门性,重视高度的职业道德和顾客信赖关系,并由专家集团维持一定的业务水平,因此律师民事责任是一种专家责任,对执业中的过错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负赔偿责任。但对律师责任性质的认定有违约责任说、侵权责任说等不同观点。根据我国律师法、民事法,律师在执业中的同一行为往往具有多重性质,如违反约定泄漏委托人秘密的行为既是一种违约行为,又是一种侵权行为,当事人有权选择按照何种责任方式要求损害赔偿。因此,对律师民事责任采取责任竞合说更为合适,即不论当事人是以侵权还是以违约要求损害赔偿均可纳入责任保险范围。
此外,律师因执业行为对与自己没有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能否纳入责任保险尚有不同认识。西方许多国家律师责任险已包括该赔偿责任。如英国法院判例就认为,与专家没有契约关系而非专家当事人之受害人,对因专家专业服务所受到的损害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例如死者生前代理律师出具的遗嘱有缺陷,影响死者继承人利益引起的损害赔偿。从《律师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来看,律师赔偿责任不仅来源于对委托人的侵害,还包括对对方当事人的侵害。例如原告律师因过失行为致使被告名誉受到侵害,被告对该律师提出的侵权索赔。目前我国律师责任险条款仅包括律师对委托人的损害赔偿,但律师责任险作为一种责任保险,不应仅限于律师因执业行为对委托人造成的损害。随着律师责任不断完善,对于律师因执业行为造成双方当事人甚至案外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赔偿责任,都可以纳入责任保险标的范畴。
精神损害赔偿是律师民事责任重要组成部分,但将其纳入律师责任险具有很大的风险,我国律师责任险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均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但随着律师责任风险的发展,对那些资质较好、信誉较高的律师事务所可先行承保律师精神损害赔偿,同时加强律师事务所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切实作好承保前的风险防范和承保后的风险监控,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限额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2、律师责任保险不会弱化民事责任制度的惩戒和教育作用,降低律师执业责任心。首
先,像任何法律制度都不能彻底遏制违法行为一样,民事责任制度本身对遏制侵权行为也是相当有限的,民事责任制度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于责任保险制度,其次,实践经验证明,基本的生活准则以及其他约束人们行为的机制会促使人们注意防范造成他人损害。就律师责任险而言,如果发生损害赔偿,责任律师首先要面对冗长的纠纷解决过程和索赔抗辩的紧张、劳顿,正常业务必然要受影响。再次,有意降低注意程度造成当事人损害,虽然责任险可使经济损失得以挽回,但来自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评价会使律师事务所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声誉一去不返。再其次,经济损失虽可部分弥补,但各种各样的刑事或行政制裁却难以避免。最后,责任保险自身机能会促使执业律师提高注意程度。律师如有不良记录,要获得保险保障是较为困难和昂贵的:确定责任保险的最高限额;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率;依照法律或约定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律师行使追偿权。
责任保险的实践证明,律师在投保后工作更认真、自律更严谨,因为谁也不愿在自已身上发生委托人索赔事件。
3、律师执业责任保险金运作模式。国外有保险公司运作模式和保险基金运作模式两种。保险公司模式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对律师业而言没有很大的资金压力。由专业保险公司运作自身腐败的可能性较少;缺点是律师业缺乏自身积累,易受保险公司控制。保险基金模式优点恰好是可以累积极大的保险金,提高整个律师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少受到保险市场的影响;缺点在于开始几年资金有限,赔付能力难以保证,对基金公司监督不力还易滋生腐败。
但两种模式并非相互排斥。以香港为例,大律师责任险由大律师公会强制代表其会员与商业保险公司签署保险协议,而事务所律师都必须向香港律师赔偿基金有限公司支付保险费,购买保险。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有类似做法。从我国实际出发,应以省、直辖市级律协为单位,由律协强制代表各个律师事务所按业务收入统一到保险公司为律师购买执业责任险。这样既便于管理,使每一个律师都强制上了保险;又可通过统一管理相应减少保险事故发生和保费的增加。同时,应由每个律师每年向律协交纳赔偿基金,积少成多,逐步取代行业外购买保险的模式。
二、我国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完善
责任险本身在我国尚未被充分理解和运用,从律师责任险推广、开发实践来看,许多地方律协和保险公司对该险的具体特征、操作方式、律师事务所与保险公司的关系、相应市场调查情况尚未取得明确认识,在这些地方律师责任险还处于开发阶段。已经推广该险种的地方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该险种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应从“大处着眼”,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律师责任险对现阶段我国律师执业的重要性和有关该险种的基本问题,摒弃投保该险种的投机心理。同时,应从“小处着手”,实实在在地解决律师责任险开发、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使该险种能够不断地向精致化、细密化、立体化方向发展,满足各个层次、各种各样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业务的需要。
1、根据《律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律师职务损害赔偿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包括故意和过失。律师过错主要是指过失。但是过错仅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客观上就表现为未尽应尽的义务。律师作为一种专家职业,义务主要有三类:一是高度注意义务,二是忠实义务,三是提供正确信息的义务。具体说来共包括七项:
1、遵守委托人指示的义务,但此义务履行必须与说明、建议义务相结合,因为律师是法律专家,而委托人往往不具备专门的法律知识;
2、对委托事项详细了解的义务;
3、对委托事项详细调查取证的义务;
4、建议说明义务;
5、法律文书的作为及证据文件的保管义务;
6、保守秘密的义务;
7、提供正确信息的义务。根据平安公司和中保公司律师责任险条款,要求“过失”或“疏忽或过失”造成委托人损失的才能予以赔偿。因此,执业律师在办理《律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七项业务时,只要客观上有违反上述义务的行为,并没有证据证明律师是故意所为,当事人要求赔偿的均应列入保险公司赔偿范围。
对故意违反律师义务造成的赔偿责任,我国律师责任险尚未将其列为保险标的,但责任险并非绝对排斥故意行为。国外律师责任险通常以提高保险费率、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等方式,对故意损害赔偿进行承保。我国律师责任险尚处于起步阶段,暂不宜包括律师故意损害赔偿。
2、律师执业责任保险承保方式。在美国,被保险人可以选择事故发生制或期内索赔制承保方式。我国律师责任险基本上采取期内索赔方式。它是指委托人只要是首次在保险期内提出赔偿请求,保险人均负责赔偿,而不管损害发生在保险期内还是追溯期内。而对于发生在保险期限内但保险期满后才发现并提出索赔的,保险人不负责赔偿。相比较事故发生制而言,期内索赔制相对地解决了律师责任风险遗留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纯粹的索赔发生制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巨大风险,是比较适合律师责任险起步阶段的。
3、保险公司代位求偿权问题。中保公司律师责任险条款赋予了保险人享有与普通财产保险合同相同的代位求偿权,并在对责任律师的代位追偿权受到妨碍时,可以拒绝赔偿及解除合同。笔者认为,这种条款违背了律师责任险的本来目的。因为责任承保的就是执业律师的执业责任,而不是一般财产险中的事故或自然灾害。这种条款对执业律师就意味着:保险公司赔偿仅仅是暂时代为支付,并且在保险公司代位求偿过程中,律师对委托人的抗辩权实际上已经丧失,在某种情况下所支付的赔偿可能会更高。国外强制责任保险合同大多规定,只有在超额赔偿、保险单失去效力、除外责任、被保险人故意等特殊情况下,保险人才能行使代位求偿权。因此对于此种条款应当予以限制。
4、保险费率与赔偿限额问题。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因律师业风险较大,律师责任险保险费率很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该费率目前不宜过高。可实行压年计费制,由基本保费加浮动保费构成,基本保费按上年度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如1?3%),前几年(如十年)只交纳基本保费,浮动保费则根据前几年保险公司赔偿支出总额与保险费比例对基本保费进行上浮或下调。同时,由于律师责任险一般都是由律协统一投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可以要求责任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承担更大比例或更大数额保险费。此外,平安公司和中保公司规定了6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个案赔偿限额,但现在律师处理的经济纠纷中许多标的都已超过此数,故应设有针对某一单独业务或单一标的的大宗律师业务责任保险种类。
5、保险人责任免除问题。平安和中保公司律师责任险条款都规定了保险人责任免除事由。从国外律师责任险保单来看,免责事由还包括:
1、被保险人依照合同而承担的任何数额违约金责任,产生于任何明示保证的赔偿责任,因任何不动产测量和评估报告而引起的索赔。
2、对因关联关系引起的责任,如对被保险律师事务所有控制权的所或分所提出来的任何索赔,或者控制该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董事会提出的索赔,保险人均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若索赔是独立第三人提出的,则不在此限。
6、申请赔偿的程序。赔偿程序应充分体现多方参与和充分协商原则。北京律协与平安保险公司共同制定的理赔处理方法比较全面细致,值得借鉴。首先,责任律师事务所在知晓保险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应书面通知保险公司和律协,经保险公司初步审查明显不属于理赔范围的,应立即书面通知律协和律师事务所。如初步判断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由律协、律师事务所、平安保险公司三方本着与消费者利益兼顾的原则,共同协商处理方法。再由律师事务所根据处理意见与索赔方谈判,对确实不能协商解决的可通过仲裁或诉讼途径解决。对于人民币10万元以下的赔案由保险公司直接向被保险律师事务所赔偿,然后书面通知律协,10万元以上的赔偿支付应在律协参与的情况下进行。
第二篇:律师责任保险
律师责任保险的有关问题
组员:熊英丽黄荣清蔡泽锋陈涛光杨道强
1、律师责任保险
律师责任保险制度是律师机构在依法履行律师职业时,因工作过错给律师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时,依法应当承担律师赔偿责任的,属于律师责任保险合同规定的范围内,由保险人对律师机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金额及有关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一旦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由于失误造成当事人的损失,当事人提出赔偿要求的,由律师事务所申请保险公司代为赔偿,保险公司在查清当事人所受的损害确系律师的责任之后,即向当事人支付一定限额的赔偿金。
2、法律法规依据
《律师法》《侵权责任法》《合同法》以及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
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112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赔偿标准
第二十九条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
(一)对于每次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人在每次事故责任限额内计算赔偿,其中对每人 人身伤亡的赔偿金额不得超过每人人身伤亡责任限额;
(二)在依据本条第(一)项计算的基础上,保险合同双方在本保险合同中约定了免赔 额的,保险人扣除每次事故免赔额后进行赔偿,但对于人身伤亡的赔偿不扣除每次事故免赔额。
保险合同双方在本保险合同中约定了免赔率的,保险人在扣除本保险合同载明的每次事 故免赔率计算的每次事故免赔额后进行赔偿,但对于人身伤亡的赔偿不扣除每次事故免赔
额。
免赔额和免赔率同时存在的,两者以高者为准(免赔金额部分以按前款根据免赔率计算 方式得出的金额与约定免赔额两者中高者为准)。
合同法第114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4、发展渊源、在我国的开办情况
近十年来,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在各地律协的组织下纷纷投保,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海南、陕西、四川等省市的投保率较高。律师执业责任险投保在现阶段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一、各地律师执业责任险投保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投保率低;
二、除了几个直辖市以及个别省份外,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大多是在各个地级市律师协会的组织下购买,投保情况较为分散,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其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愿意提供律师执业责任险的保险公司较少。不少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存在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律师业是高危险行业。因此,愿意承保的保险公司少,使得律师在投保时选择余地小。其次,保险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目前保险公司并未针对律师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多种可供律师选择的保险产品。再次,保险条款格式化,限制了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的作用。最后,欠发达地区投保问题尤其多。欠发达地区投保律师执业责任险存在多重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一、欠发达地区律师数量少、业务量小,投保金额不高,保费少,对保险公司缺乏吸引力;
二、欠发达地区律师业发展相对迟缓、规模较小,面对庞大的保险公司,当地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缺乏对等的谈判实力,致使双方就律师执业责任保险事宜的谈判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最终导致律师执业责任险投保计划流产。
三、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业务量少,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投保律师执业责任险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是一个经济负担,致使律师不购买或以较低的标准购买律师执业责任保险。
5、《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对律师责任保险的影响、侵权法对于律师责任保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确定侵权责任的可能性和赔偿额多少这两方面。
(一)增强了律师责任风险的可保性
可保风险的一个要件是风险的可评估性,即风险事件发生所产生的预期损失是可以测定的。相对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责任风险显得更加复杂,既取决于侵权行为的发生,还取决于侵权责任的认定。在侵权责任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侵权损害赔偿往往难以预期,从而降低了责任风险的可评估性。可保风险的另一要件是风险的同质性,即要求有大量同质风险标的的存在,否则风险将难以有效集合与分散。侵权责任法的完善可能导致同类侵权责任案件的责任认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降低了责任风险的同质性。侵权责任法确立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侵权责任优先原则,使侵权责任认定有了明确的标准,有利于提高当前我国责任风险的可评估性和同质性,从而增加责任风险的可保性。
(二)有利于侵权责任的确定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被认为是侵权责任扩张的标志之一,对行为人的谨慎注意义务的标准有所提高,使得原来不构成侵权的行为而被认定为侵权行为,既而确定侵权责任。总之,无过错责任原则解决的是侵权行为发生后如何认定侵权责任的问题。侵权责任优先原则解决的是侵权责任如何承担的问题。两原则的分工合作,最终有利于侵权责任的确定。
(三)有利于计算赔偿数额的大小
随着侵权责任的不断扩张,特别是危险责任的不断扩展,与之相匹配的责任保险制度,尤其是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也随之增强。创设危险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新的设施、技术、物质或材料在带给人类巨大的收益和便利之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是未知的,也是无法预见的。为了平衡它们带来的利益和造成的损害,需要采用严格的责任形式来保护受害人。这种保护既体现在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上,又体现在督促加害人对于危险的预防和减轻上。而在责任保险的种类上,主要的强制责任保险几乎都与危险责任的领域相伴相生。同时,危险责任一般都设有赔偿的上限,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责任保险需要承担的损失数额,并且便于评估和计算责任风险的额度。
案例分析:
1、第一起是某所在代理一起债权债务纠纷案时,与当事人签定《委托代理协议书》,后
因律师事务所搬迁地址发生变化未能及时与当事人相互取得联系,使得委托事项过了诉讼时效,给委托人造成六万余元经济损失。律师所辩称:该所律师已经为当事人写好起诉书,只待当事人签字后到法院去起诉,但由于当事人一直未在起诉书上签字,而律师又未能与当事人取得联系,故无法到法院立案。法院最终判令律师所赔付上述损失。
分析:此案例中,律师事务所搬迁,应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通知当事人律师事务所的地址变更事宜,让当事人能够在诉讼时效内与事务所一起处理委托事项。在过去,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也许会导致责任确定的困难及保险公司是否赔偿的界定困难,但是因为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的完善,发生此类事件能够更明确的确定事故责任所在,也方便保险公司的理赔处理。
2、案件是北京律协投保以来索赔标的最大的一起理赔案。某所在1996年6月承办美国
某公司与北京某开发公司委托见证和代为保存票据的律师业务时,由于美国某公司未履行约定义务造成北京某开发公司420万元经济损失。据了解,北京某开发公司与美国某公司所签定一份进口白糖合作协议书,北京某公司负责白糖的起运费,先期将款项汇给美国某公司,但不承担风险和责任。美国某公司负责办理进口手续,将白糖从巴西运往中国港,并在事后给北京某开发公司纯利。合作期限为45天,超过3天视美国某公司违约。律师所一名律师作为见证人签署了《见证书》。签定协议之后,北京某开发公司按要求将此款汇入美国某公司指定的账号,美国某公司则开具了同等金额另加一定比例的外汇支票作为保证金交律师所保存。合作期满后,北京某开发公司找到律师所索要支票兑付,但被银行以存款不足而退票。遭到损失后,北京某开发公司将启明所与美国某公司列为共同被告,经法庭审理查找和公告未能找到美国某公司。因此,法院判决:律师所对美国某未能返回给北京某开发公司420万元承担赔偿责任。律师所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律师所对上述债务美国某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10%承担责任。
分析:此案件主要保护了律师事务所的权益。律师事务所作为见证,为北京某开发公司和美国某公司的交易做见证。但是在交易过程中,美国某公司的人间蒸发导致北京某开发公司的损失,责任应在于美国某公司。因为律师事务所不与美国某公司同谋,所以律师事务所没有责任赔偿因美国公司造成的所有损失,但因为其作为见证,律师事务所的见证是保证两家公司交易的公平公正性,律师事务所有义务查证美国公司和北京开发公司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见证之前,律师事务所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故北京某开发公司的损失,律师事务所应按比例承担一部分责任。在一开始的判决中,法院判决律师事务所需承担美国某公司造成的北京某开发公司的所有损失,无疑是侵犯了律师事务所的权益,因此律师事务所上诉后的结果改变对律师事务所的赔偿限额的判决。
第三篇:关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初探(模版)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存在着审计过失的风险。最近,平安保险公司在深、沪两地相继推出“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险种的成功开发,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规避机制,为有效解决事务所脱钩改制后的遗留题目、减少注册会计师诉讼案的发生提供了一条途径。作者试就这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是一种特珠险种。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对象是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其保险责任为摘要:在列明的追溯期开始后,被保险人注册会计师在其承办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过程中,因过失行为未能履行其业务上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造成委托人和利害关系人直接经济损失的,委托人和利害关系人在保险期内可向被保险人提出索赔。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责任条款的有关规定在约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鉴定由“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投票表决,全体委员的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委员会由9名委员组成摘要:注册会计师行业专家5名、政府代表1名、律师1名、保险公司理赔专家2名。
二、推广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具有现实意义。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委托者和事务所的利益,有效解除委托者与事务所的后顾之忧,意义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2、有利于落实《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摘要: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务院财政部分的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但是,多年来保险领域一直是一片空缺,事务所脱钩后,仍沿袭原来计提职业风险基金的方法,潜伏风险很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出现填补了保险领域的空缺,使《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得以落实。
3、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向合伙制过渡。固然,我国法律答应设立合伙制事务所,但由于合伙人需对债务承担无穷责任,大部分事务所仍为有限责任制。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建立为注册会计师执业在经济上提供了保障,可坚定事务所向合伙制过渡的决心。
4、有利于进步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事务所投保后,一方面,其执业风险由保险公司和事务所共同承担,保险公司为确保自身利益,会对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监视,以防止那些执业水平低、职业道德差的注册会计师故意转嫁风险;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成为被保险人后,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其审计行为起约束作用,加强其规范执业的意识,有助于审计质量的进步。
5、有利于进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信力。由于公众对审计责任的熟悉并不十分清楚,导致事务所放松了对执业质量的控制,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客观、公正”性也受到了广大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质疑。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推出,进一步落实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使用者应负的民事及经济责任,有助于进步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
6、有利于确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目前,由于相关的法律约束尚不健全,在诉讼中可能会出现***分对注册会计师判罚不当的现象,“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的建立可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进行鉴定,能使判决结果更公道、更科学。
7、有利于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是会计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无法与国际会计公司竞争。通过资本经营,可使一些有实力的事务所以执业责任保险为依托,迅速成长,能早日出现国际着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三、推广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题目。
固然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出现具有广泛的意义,但由于刚刚起步,还处在试点阶段,有些题目需要认真解决。
1、“过失行为”的概念模糊,不利于明确保险责任。到目前为止,我国相关法规和《独立审计准则》尚未对“过失行为”做出明确的界定,很多场合在涉及该题目时,多引用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教材中的有关论述。笔者以为,这至少存在以下题目摘要:首先,作为一本教材,虽在理论界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它只对“过失行为”进行了一般性描述,缺乏案例解释,可信度和说服力差,将其作为评判标准不够公道。此外,它未明确“推定欺诈”与“重大过失”的关系。“过失行为”相关规定的不够完备,无疑为开展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设置了障碍。
2、民事责任确定原则不同一,增加了责任鉴定的难度。目前,职业界和法律界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判定的分歧主要在“过错”和“因果关系”两方面。就过错而言,职业界主张“主观过错说”,提倡程序真实;而法律界主张“客观过错说”,只要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就应承担法律责任。就因果关系而言,理论界以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客户在经营中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失不存在因果关系,可不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而法院则以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第三者的损失有因果关系。这些不一致,为鉴定审计责任增加了难度,不利于该险种的推广。
3、民事赔偿的相关立法亟待健全。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题目,除《注册会计师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证券法》、《公司法》等均未涉及。这不利于形成一个保护第三者的有效环境。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1994的《证券交易法》,日本的《证券交易法》都有相关规定。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者的起诉案件会日益增加,健全相关法规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出了“事故”能向保险公司索赔,在很多发达国家早已司空见惯。此次“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成功推出,堪称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行为规范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还很不完善,要全面推广该险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笔者呼吁相关部分应加快步伐,为“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在我国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迈向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免赔事项的认定
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免赔事项的认定
[作者] 袁秀挺 高增军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编者按:本文评析的案例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保险理赔纠纷。责任保险指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过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承保责任的一类保险,律师执业责任保险是其中的一种。我国律师责任险最早由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在京沪两地推出。此后,司法部在2002----2006律师业五年发展纲要中,亦将律师责任保险作为建立健全律师责任赔偿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律师责任保险对于转嫁律师责任风险,提高律师诚信,保护律师机构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评析的案例所涉《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统保保险合同》,是以被保险人律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人应负的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具体是指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由于过错造成委托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的,而由保险人负责赔偿的商业保险行为。本文评析的案例的争议焦点为:沪某所对虹乔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是否因执业律师私自对外接受业务而引起的,从而属于律师责任保险的免赔范围。通过承办该案的二审法官梳理本案,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免责内容的认识。
【案情】
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公司”)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市沪某律师事务所(化名,以下简称“沪某所”)
上海市律师协会与平安公司签订《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统保保险合同》,约定由平安公司统保上海市律师协会在册所有合法执业律师的律师执业责任。相关合同条款载明:被保险人为上海市律师协会所属的合法执业的全部律师事务所,被保险人的注册执业律师在中国境内以执业律师身份代表被保险人为委托人办理约定的诉讼和非诉讼律师业务时,在列明的追溯期开始后,由于过失行为,违反《律师法》的行为或委托合同的约定,致使委托人遭受经济损失,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提出索赔的,由平安公司负责赔偿;保险期限自2004年2月18日中午12时起至2005年2月18日中午12时止,追溯期为保险起始日期往前6年;平安公司负责赔偿经其书面同意支付的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诉讼费用与其他必要合理费用;但是注册执业律师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私自接受业务,造成委托人经济损失的,不予赔偿。
沪某所是上海市律师协会与平安公司签订的《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统保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2005年7月,沪某所与案外人上海虹乔停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乔公司”)签订《聘请律师合同》,约定由沪某所接受虹乔公司的聘请,并指派该所执业律师朱某对该公司有关房屋买卖事务进行诉讼。之后,朱某收取了虹乔公司提供的诉讼
材料原件,以及案件诉讼费。因朱某未及时起诉,致使超过诉讼时效,造成虹乔公司经济损失。虹乔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沪某所赔偿。该案经一、二审,法院认为,沪某所辩称的合同文本系朱某私自盗用、合同内容未经事务所审查等,属该所内部管理问题,不影响对朱某的行为为职务行为的认定。鉴于朱某承诺与沪某所共同承担涉案民事赔偿责任,故判决沪某所和朱某共同赔偿虹乔公司经济损失。上述沪某所赔偿案判决生效后,沪某所向平安公司报案并要求理赔,但遭拒。沪某所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平安公司给付沪某所相应款项。
被告平安公司辩称:沪某所曾在其与虹乔公司法律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陈述,朱某系盗用沪某所的《聘请律师合同》,且该合同未经沪某所审查,朱某系私自接受业务。据此,根据保险合同的除外责任条款,平安公司无须履行赔偿义务,故请求驳回沪某所的诉讼请求。
【审判】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虹乔公司诉沪某所法律服务合同纠纷案的一、二审判决均认定朱某接受诉讼委托的行为为职务行为,朱某的重大过失导致虹乔公司的经济损失应由沪某所赔偿,沪某所执业律师在受托办理诉讼业务时由于其过失致人经济损失,属《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统保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故平安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据此,一审法院判决平安公司承担保险理赔责任,赔偿沪某所相关损失。
一审判决后,平安公司不服而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虹乔公司诉沪某所、朱某法律服务合同纠纷案的生效判决判令沪某所就朱某的行为向虹乔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该生效判决并未对朱某是否私自接受委托作出认定。相关证据表明,朱某系擅自以被上诉人的名义与虹乔公司签订聘请律师合同。保险合同的理赔纠纷应当依据保险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判决。平安公司与上海市律师协会所签订的保险合同中约定因注册执业律师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私自接受业务,造成委托人经济损失的,不予承担理赔责任。故二审法院判决:
一、撤销一审判决;
二、对被上诉人上海市沪某律师事务所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评析】
关于本案的争议焦点,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本案被上诉人在另案中所作陈述不构成对本案事实的自认。本案审理中,平安公司曾辩称,沪某所在其与虹乔公司法律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业已承认朱某系擅自以被上诉人沪某所的名义对外签订聘请律师合同,属于私自接受诉讼代理业务,沪某所的态度不仅是对虹乔公司主张的抗辩,同时也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故应据此确认该事实。平安公司的辩称意见实际上即指沪某所已对朱某私自接受业务的事实构成自认。自认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就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己方的事实的承认,自认的事实无须当事人再举证证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
第8条就是关于自认制度的规定。一般认为,自认应具备下列要件:
(1)必须是当事人对事实的陈述;(2)必须是在诉讼过程中作出;
(3)必须与对方当事人的事实主张一致;(4)自认是一种于己不利的陈述。因此,当事人在诉讼外对某一事实的承认,只能作为一种证据资料成为法官综合判断的对象,而不具有诉讼中自认的约束力。即使是当事人在其他案件的诉讼程序中所发生的诉讼上的自认,对于正在审理的案件来讲仍然属于诉讼外的承认,不发生自认的效力。具体到本案,虽然沪某所在虹乔公司与该所法律服务合同纠纷案中,发表了朱某系盗用沪某所的合同文本,该法律服务合同未经沪某所审查,朱某为私自接受业务等诉讼意见,但这些陈述并非在本案的诉讼程序中作出,同时也非直接就于其不利的事实的承认,故不能看作是沪某所对有关事实的自认,不能据此作出对沪某所不利的判决。
其次,法院在另案生效裁判中未予评判的事实不能作为本案预决的事实。根据《证据规定》第9条第(4)项的规定,“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因此,对于同一事实,如另案生效裁判已查明,则客观上无再次证明的必要,为避免法院对同一事实作出相互矛盾的认定,除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一般不要求当事人对预决的事实再举证证明。但是,预决的事实必须是为另案生效裁判所明确认定的事实,而不能是仅涉及相关内
容,却未在判决理由中予以确认的事实。如本案中,虽然在沪某所与虹乔公司法律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法院明确认定朱某接受委托、签订合同、代收诉讼费的行为属代表沪某所进行的行为,即其行为是职务行为,但该认定只是从对外责任承担以及民事责任的行为主体和承担主体的角度对事实作出的评判,并未涉及对朱某与沪某所内部关系的认定。该案之所以判决沪某所就朱某的行为向虹乔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基于朱某系以沪某所的名义与虹乔公司签订聘请律师合同,而由此产生的损害后果,理应由合同的相对方即沪某所对外负担。事实上,法院也已指出,至于合同文本是否为朱某盗用、合同内容是否经事务所审查以及个人代收的诉讼费是否转交事务所等,均属于沪某所内部管理问题,并不影响对沪某所对外所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认定。也就是说,沪某所与虹乔公司法律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实际并未对朱某是否系私自接受虹乔公司诉讼代理业务作出相应的事实认定,因而本案最终认定朱某系私自接受虹乔公司诉讼代理业务,与前案的认定和处理并无矛盾。
第三,根据被保险人在诉讼和保险理赔中的相关表现,可以确认朱某系擅自以被保险人的名义与虹乔公司签订聘请律师合同。本案中,二审法院一方面否认沪某所在另案中的陈述构成自认,另一方面又不认为本案待证事实已为另案裁判所预决,而是从现有证据出发,对朱某的行为是否属律师私自接受业务,从而平安公司应否免责的事项作出了重新认定。具体而言,法院综合沪某所与朱某在另案中所作
陈述,沪某所与平安公司的保险理赔联系记录等,并结合朱某实际并未将虹乔公司委托其代缴的诉讼费交由沪某所收取的事实,最终认定朱某系私自接受虹乔公司诉讼代理业务,应该说更接近客观事实以及符合本案被上诉人沪某所最初的真实意思。
本案系保险合同理赔纠纷,相关事宜应以双方合同约定的条款为准。在平安公司与上海市律师协会订立的《律师执业责任保险统保保险合同》中,已明确将有关“注册执业律师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私自接受业务,造成委托人经济损失”的情况,列入除外责任条款。该条款的目的是保险公司为控制承保风险,督促律师事务所加强对所聘用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管理,以减少和杜绝因执业律师违规或私自代理法律委托事务而产生的额外保险理赔责任,属合法有效。故在沪某所执业律师私自接受业务的前提下,平安公司依据合同约定的该项除责条款,拒绝承担本案的保险理赔责任,于法有据,应予支持。
第五篇: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合作协议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合作协议
甲方:_________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_________保险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_分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使会计师事务所有效地防范执业风险,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偿付能力,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及保险事业的发展,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特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第二条 甲乙双方同意共同协商有关保险事宜。
甲乙双方签订本保险协议后,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其全部会员的有关资料,乙方向甲方提供有关资料。双方有相互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在坚持自愿投保的前提下,甲方为其团体会员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被保险人)推荐乙方授权的机构大型商业风险保险部为办理执业责任保险的保险人。第三条
执业责任保险适用条款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条款(B)》(附件一)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附加险条款》(附件二)。具体使用费率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条款(B)费率》(附件三)。乙方同意在标准费率的基础上为甲方会员优惠8%。第四条
乙方在与被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时,将根据具体情况与被保险人协商保险合同内容。对于经营管理良好,业务量大,风险相对较低或连续两年(不包括追溯期)未出险的被保险人,乙方同意在标准费率基础上适当调低费率或给予其他的优惠条件。第五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同意在甲方会员首次投保约定扩展追溯期时,追溯期费率给予优惠。如约定扩展的追溯期为一年,则应按照该追溯期内实际业务收入的60%计算保险费;如约定扩展的追溯期为两年,则应按照追溯期内实际业务收入的50%计算保险费;如约定扩展的追溯期为三年,则应按照追溯期内实际业务收入的40%计算保险费;如约定扩展的追溯期为四年,则应按照追溯期内实际业务收入的28%计算保险费。本条规定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附加险条款》费率不一致时,以本条规定为准。第六条
保险合同双方对保险赔偿事宜产生争议时,可委托甲方进行调解,达成一致的调解结果对保险合同双方具有约束性;各方对调解不能达成一致的结果时,应提交河南省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裁决。第七条 甲乙双方同意建立不定期联络制度,交流关于开展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业务的有关情况,协商解决保险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聘请有关专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并协助改进。第八条
乙方负责对甲方及其会员进行保险业务指导和培训,并设专人协助甲方开展工作。第九条
乙方在承保业务过程中,除了恶意欺诈及资信情况极差的被保险人外,不得拒绝承保。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甲方应要求各被保险人如实填写投保单,并配合乙方做好有关工作。
经双方协商同意,可对本协议的有关内容以书面形式予以变更和补充,变更和补充的内容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附件
1.《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条款(B)》(略)
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附加险条款》(略)
3.《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条款(B)费率》(略)
4.《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投保单样本》(略)
5.《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保险单样本》(略)
con_4452
文件提供: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