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唐朝兄弟》影评
《我的唐朝兄弟》评价
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是从喜剧的分类之下找到的,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像周星驰那样让人忍俊不禁的搞笑剧,可是看完了整个影片后我想笑,却笑不出来。我不知道是谁将这部电影归入到了“喜剧”之下,不知道者出于什么目的,我们暂缺不去管它,可是平心而论您看完之后是否觉得它是一部喜剧呢?
如果您看完后笑得合不拢嘴,那就只能说明您的大脑皮层某个部位有点变质了:若果您再看的过程中觉得他摇头一丝丝的黑色幽默的感觉,那说明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观影者:如果您在一些喜剧元素的后面看到悲剧的成分甚至有了悲天悯人的怜惜和发自内心的痛楚,那您就是一个良知尚存的人。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影片交代说这是一个发生在唐朝中期的故事,稍微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那是中国古代鼎盛的时期。关于这个故事的本身是否存在我们先暂且放在一边,我们假定它是真实寻在的。“苦竹林”,一个遥远而且偏僻的小村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在这两个强盗来临之前生活生活还算是平静的,然而在平静之下还是可以看到人民生活的无奈和窘迫,而更让人痛苦的是这里的人们对于自己的这种处境一无所知或者说是一种深深地麻木,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农民,任何时候都没有真正的思想的解放。对于这个村庄的管理师一个里正和巡查的府兵,他们风别代表着政府行政和军事的统治。我们来看看这些统治者是如何统治的:里正负责着村子平时的正常运转,从电影中了可以知道没有了这位里正,村民们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了,而且在思想上,里正口口声声的大唐律法,从一个行政官员的校对来看,这是一位称职的好官,他是真心的为着村民谋福利的,虽然说他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整个村子的被毁,但是这个是不能怪到他的头上的。我们现在都知道历史上的君王们是怎么样的腐朽荒淫,怎么样的不顾百姓疾苦,可是这位里正并不知道,在他的心中,永远是那个辉煌的盛唐。而直接导致这场悲剧的应该是管理这个地方的军事官员和那些府兵,如果没有这些残暴的士兵和昏晕无能的军事将领,这样的悲剧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的。在最看是的时候就是几个府兵想要强暴额娘,而陈七和刘十三杀了那几个府兵,从这一点看来,所谓的军队还不如强盗呢,强盗只是抢劫一些财物,而当兵的就更加的可恨了。在股市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诗仙李白的路过,在那个夜晚这位神仙一般的诗人将两位强盗逮到了另一个世界,让他们知道另一种世界的生活,两个强盗并没有对这位诗人下手,说明他们虽然是强盗,但是良心尚为泯灭,这也暗示着以后总光明的未来,而在电影的最后傻乎乎的孩子和那位美丽姑娘美丽的微笑,更加预示着未来生活的美好。这无疑将人们印象了一种桃花源似的美好生活,然而,如果您了解历史,你就会明白,这是更大悲剧的铺垫,因为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国是一个更加黑暗的时代。情节在往后发展差不多就是这两兄弟和军队的战争了,而两兄弟和村民的关系则远远地没有那么的对立,甚至村民们都可以接纳着两个强盗流下来。
其实整个的看下来主题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官逼民反”!当然这是大主题,当然还有很多的小主题,比如说爱情,乡情等。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底层人民生活是那样的卑微,一面是悲痛统治者从思想上的禁锢,同时还要忍受强盗和军队的抢掠欺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在更加珍视我们现在的生活。(连刈)
第二篇:《我的唐朝兄弟》有感
《我的唐朝兄弟》有感
这部《我的唐朝兄弟》,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它剧情荒诞且情节荒淫,甚至认为导演狗嘴吐不出象牙,能拍出这么一部让人难以看懂的电影,同样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一部具有革新意义的电影,相当一部分网友给这部电影打了满分,认为它是对现实社会的暗讽,通过荒诞怪异的黑色幽默剧情表达出了一种对社会的无情批判。无疑,我是后者。这部电影究竟好在哪?且听我细说。
剧情的大概过程: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两个强盗抢劫了一批财宝,藏匿后,进入了一个叫苦竹林的山村,随后闯入马七一家进行抢劫,不料中途来了三个官兵,官兵头头儿看到马七的女儿罗娘貌美如花,遂起色心,企图强暴,被陈六用刀子戳死,随后两人想把官兵消灭干净,不料,被跑了一个,才发生接下来这一场离奇的剧情,村官里正这一个迂腐不堪的老头贯穿整个过程,也正是因为他才发生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剧,这个嘴里只有大唐律法的村官最后也不得而终,村民胆小怕事,三次把陈六和薛十三逮住,想要送官,不料一直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两个强盗也是一会被逮,一会逃跑,当官兵第二次来到村子的时候依然是如此霸道,荒淫不堪,想要对村里的妇女进行奸淫,接着,强盗在村民们的帮忙下,把一伙官兵都杀掉了,本来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村官里正却一直想方设法阻挠强盗离开,还是想把他们送官,呵呵,薛十三和陈六中间竟然还以一个黄段子就能逃脱村民的看守,而且中间也得到了屠户鹦哥的帮助,两人是鬼使神差的和这个村子的命运连接到一起,其实两个人都对村子里的两位姑娘产生了情愫,这也是一场悲剧的开始,陈六强暴了罗娘,并产生了感情,薛十三也爱上了鹦哥,不料在一起争端中,薛十三教训了村官里正,最后这个老奸巨猾的老头,装傻,然后伺机报官,他以为结局是以两个强盗被抓而结束,其实,这是一场真正的灾难,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危机,认为官兵就是抓坏人的,但是官兵要比强盗恶狠上千倍万倍,之后官兵到村子里是见人就杀。而最后,里正趁薛十三不注意,杀掉了薛十三,后来陈六抑制不住满心的愤怒,杀了里正和多个村民,最后罗娘带着孤儿长寿和陈六出去流浪,才出现了开头的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妪、一个傻子来到一个村庄祭拜一个死人。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极盛时期,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盛世朝代,却发生电影里那种叫人心碎的悲剧。天高皇帝远没有带给苦竹村民闲适安逸的生活,反而有一批官兵压榨他们,甚至在他们中间安插一个里正,来给他们灌输天朝思想,整天都拿谁也没见过的大唐律法来吓唬这些村民,而且这个村官也并没有真正的拥有自己的思想,而是封建皇帝的集权统治下一个小小的宣传工具,村民的幸福感来自这个村官的思想灌输,他们并没有想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只想着能过一个太平的日子,而他们得到的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官兵可以随意奸淫掳掠,强盗肆意横行,而这些村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糟糕,而是越来越麻木,甚至不知反抗。
其实片中两名强盗,大家都会觉得相当粗鲁,甚至是凶恶,但是之后会发现,比强盗可恶百倍的是官兵。这些官兵的职责是什么?是保护人民,而不是奸淫掳掠,但是片子里的官兵来了一拨又一拨,同时也一次比一次凶残。盗非盗,官非官。世人浑浑噩噩却自私冷漠,道貌岸然的统治者(里正),更是不明是非。官成了盗,盗反而在极力保护村民。女人在乱世只能无奈投奔一个摸的到有安全感的男人。
于是讲故事的人只能把自己化作诗人,虽然卖诗为生,却向往着自己的梦想(东海的神仙)但此时梦想已变成了神话……李白出现的这段也是本片中的神来之笔。圆月当空,有佳酿,有萤火虫,有修竹引清风。此时不吟诗,岂不负如此良辰美景。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殁。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可悲的是十三的梦被里正给糟蹋了,最后死在自己梦想驱壳里也就是那口缸,安葬他的却是一个心仪他却跟不了他的女人!
本片除薛十三和陈六外还有很有意思的人物:里正、李白、长寿。里正和李白就不再累赘,再讲讲长寿吧。他是个无亲的孤儿,并且是个傻子,而幸好善良的村民都待他有若亲小。他看到了十三和鹦哥寻欢,又看到十三把财宝另藏。几乎每个情节他都在场,可以说他是整个故事的见证人。而且,最后他跌倒在泥水里,漂亮MM冲他笑,新的故事又将在他身上延续。除了这些,还有更深的含义。片中除他外的所有人,是无一例外的所有人,全部非死即重伤。官兵全死了,十三死了,村民大都死了,幸存的几个村民也受重伤并且家园被毁亲人死绝。陈六,被踢中命根,也没有子嗣。在畸形的社会,只有像长寿这样的行尸走兽,才可以真正平安幸福的长寿。
片中充斥着黑色幽默,看第一遍时几乎从头开始暗笑,直到里正用木签杀死十三,开始悲情。心中一直有的却只有悲凉。到底法大还是情大?里正的儿子说了:法大还是情大,全凭里正一句话。
一点对电影的评价,近来值得评价的好电影已经少之又少。就算推荐一下这部电影吧,值得看两遍三遍的电影:我的唐朝兄弟。
电影网址:
第三篇:四海兄弟影评
四海兄弟影评
刚听到【四海兄弟】进入台湾,我还以為是【新天堂乐园】导演版热映的结 果,让塞吉欧李昂尼也曾被剪得乱七八糟的黑帮经典【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当年它在台湾上映的片名就叫「四海兄弟」)也捲土重 来了。后来搞清楚才知道,原来此「四海兄弟」非彼「四海兄弟」,相同的 是它们都以黑帮為主题,而这个2001年版的【四海兄弟】值得一提的,自然 是身兼编导演的日本传奇鬼才北野武,以及这是他首度尝试的跨国製作。合 作对象则是曾為好莱坞及英语影坛开创不凡品味的跨国电影先驱杰若米汤玛 斯(【俘虏】、【末代皇帝】﹍﹍)。
从本片第一个由倾斜角度而后扶正、北野武戴著墨镜佇立於洛城机场前的开 场镜头,「北野武式」的趣味即跃然银幕。他不倚赖连续而剧烈的剪辑和动 作场面来迎合观眾以為「黑帮=动作」的类型概念,反而透过沉默的主角、较多的远镜头和冷冽的剪辑风格,大多数时间把电影置於低调的氛围上,待 衝突真正发生时,因為情绪与节奏的强烈「落差」而会產生更巨幅的震撼。这有点像武士道「切腹」仪式的过程,从平静曖昧到惊人耳目的死亡,然后 又迅速回归原先的静謐。这种独特风格的一以贯之,也让他成為近十几年来 最受肯定的日本作者。
不过【四海兄弟】考验了北野武风格是否「放诸四海而皆準」!他在本片饰 演某个日本帮派的核心人物,当年纪花甲的老大被对手刺杀后,整个帮派也 随之瓦解。昔日战友為了生存、切指投入敌对帮派,并请求北野武离开日本,他则以一具被毁容的流浪汉尸体谎称已杀掉北野武,实际上北野武早已远 赴洛杉磯去找亲弟弟真木藏人。原意到美国留学的真木藏人,此时变成跟黑 人朋友一块贩毒的混混,北野武消灭了控制弟弟的帮派,加上过去得力助手 从日本到美国投靠他,迅速地在洛杉磯建立了另一个势力﹍﹍。
整部片子的前半部还是原汁原味的北野武。从机场到饭店、再去寻找弟弟这 段旅程上,北野武从头到尾不发一语,只有旁人(计程车司机、饭店小廝)不断对他发出惊呼,这是北野武非常擅长的「冷」笑话。后来我们才知道这 些人会如此欢迎这个看似凶神恶煞、右脸顏面神经不自主抽动的日本佬(北 野武自1994年骑著「小绵羊」去会女友而不幸发生严重车祸后,一直留有这 个后遗症),是因為根本搞不懂币值的他每此都给人一百块美金作小费。北 野武表面上的不假辞色与他发狠后的兇残直接,总是有办法吸引观眾的目光 又不落俗套。
而他以毫不囉唆的惊人魄力连闯洛城黑帮巢穴、另起炉灶的经过,却让不少 美国影评人看过以后訕笑他过份天真,不过我倒以為北野武的电影并不适宜 作為纯写实的电影加以解读。事实上从他的场面调度不难发现,他习惯让视 觉单纯化,镜头裡的远景从不会出现过於复杂或抢眼的顏色或人物,干扰前 景的主体;或者乾脆就将所有人物移到后景(只要有海边,他就一定这麼拍,让前景出现大量留白)。亦即这个银幕世界本来就是有点抽离的,因而显 得高度风格化,这也让久石让的音乐,摆在他的电影裡,显得特别「清楚」
。一如他所塑造的黑帮角色,总是个性鲜明,你很难说他们「面恶心善」,但确实是能為自己的信仰与忠诚两肋插刀、在所不惜的人。但另一方面,这 些「同一国」的男人下一场戏却可以像小孩一样在沙滩上玩些令人喷饭的游 戏。这部份,【四海兄弟】跟他1994年的【奏鸣曲】简直如初一辙。也因此,当【四海兄弟】最后真的正经八百地承认他们不可能斗得过义大利黑手党,意图玩起像【教父】那种史诗风格与写实对决后,北野武也不免乱了手脚,真的有点可笑了。
其实【四海兄弟】的先盛后衰是有跡可寻的。这可以从本片片名【Brother】 谈起,这原先指的是北野武与真木藏人这对亲兄弟,但北野武电影对男性情 谊的动人描写,则很清楚地将「兄弟」延伸成男人跟男人之间的歃血為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从日本跑来跟随他的手下,為了让北野武的帮派顺利跟加 藤雅也的「小东京帮」合併,而在加藤雅也面前举枪自尽、献出生命以换取 老大的最高利益。北野武也花了篇幅、幽默地詮释当老大有了女人的时候,手下心裡不是滋味的好笑反应。更曖昧的是当自己的女人死於非命时,北野 武的伤痛还不如面对手下為他而死的无语。尤其当他收到当初叛帮却有情有 义送他到美国的昔日同儕也切腹而死后,北野武根本已如行尸走肉。他的美 国帮眾在未经他授意而与黑手党结下隙怨,并引来灭帮之灾,只不过是加速 他肉身的死亡而已,他的槁木死灰早从跟他在日本就是「兄弟」的手下為他 相继而死后,宛如癌细胞快速地蔓延他的心灵。这个超出血缘的「兄弟」意 涵,到最后也从亲身兄弟弃他而逃,他则用计救了在美国收的黑人手下欧玛 艾普这个对比上,展露无疑。可惜北野武一方面并没适切呈现他与这名黑人 何来生死之交的情谊,虽然两人有不少对手戏,但说服力并不够。另外,本 片宛如狗尾续貂的尾声,不知道是否為了适应美国观眾习惯而尾大不掉,完 全破坏了北野武过去乾净俐落的风格,更是败笔。
总之,【四海兄弟】还是有它的可观之处;只不过这些优点是过去我们在【 奏鸣曲】就完整见识过的,【四海兄弟】只不过多了更多水土不服的癥状,而更凸显北野武的擅长与不足。
第四篇:影评《信义兄弟》
《信义兄弟》影评
半个世纪过去了,有一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了。那就是农民工的工资问题。
“人无信而不立”,一句喊了千年的话,现在听起来,却越来越迷糊了。
到底是社会的进步所致,还是诚信的丢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为什么信义兄弟的故事能感动九州大地?是中国人的情感泛滥,泪腺失调,还是诚信在神州大地确实已成凤毛麟角了?
现实很悲剧,由不得我们不相信,诚信正在离我们远去。
而电影《信义兄弟》的出现,就像雪中送炭,让国人早已冰冷的心,得到了一丝温暖。所以,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不怕大家笑话,看完这部电影,我哭了个稀里哗啦。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简单,既没有福尔摩斯式的扑朔迷离,也没有金庸武侠式的惊心动魄,简单到只剩下一辆车,一群人,一个破旧的房子。而且,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来自二零一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孙水林兄弟,连名字都没变。为何一经播出,却还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只因为她道出了许多农民工兄弟的心声,而且将“信”和“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个人,将一句诺言,兑现一次,不是难事。而要去兑现一
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可要是身体力行二十年,能够做到的人,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孙水林做到了。然而,话又说回来,对于有钱人,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孙水林有钱吗?孙水林,黄陂人,家里上有年过六旬的父母,下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后来,为减轻父母压力,也到工地上给人家打工去了),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做装潢工人,也就是木匠。片中有一段,他(这时孙水林已是包工头)为了给农民工兄弟发工资,不惜将自己刚买的房子贷给了银行。对于一个拥有三、四个孩子的中年男人,房子意味着什么?用他妻子的一句话:“你要房子,就是要我和孩子的命。”面对妻子的逼迫,这位在工地上铁打不倒的汉子在众人面前给妻子跪下了,只说了一句:“当年,工头不给咱们发工资,咱们是怎么过的?”
一个人守信义,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素养较高,但是,如果这个人能够将信义传播开来,让身边的人也有信义,那么,我该怎样评价他呢?而孙水林就是这样一个人。马上就要过年了,而孙水林给工人的工钱却还没有凑齐,于是,他去向他的弟弟孙东林借钱。当他得知弟弟还欠人家的工钱时,立刻就要将钱还给弟弟,而且还严厉地批评了他,而此时的弟弟东林却还不理解哥哥心中的信义,显得有些不服:
“今天的酒今天喝,明天的事明天办。开年我一定将钱给结了。”
东林不屑的说到。
“你这是什么话,拿人家工钱,坏了自己的信誉呀!你现在是领工了,绝对不能拖欠人家工钱了!你就应该在年前把人家前结清楚了!月娥,东临的钱咋不能要了,咱回黄陂,把车卖了。”
哥哥水林愤怒地训斥道。
“哥,你是小看我,我保证开年就将钱给结了。”弟弟仍然不明就里,带着满腔的委屈。
“东林,我不是小看你!”水林语气变得平缓,“咱们临出来的时候,咱爸咱妈,怎么跟咱说的,你是不忘了,我再告诉你一遍,‘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咱们就是再难,能坏了这个做人的规矩吗?哥活了半辈子还是觉得这世上好人多,咱哥俩做人做事,就讲个信义,走在路上腰直,晚上睡觉踏实。”
而最感人的却还不在于此。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死账烂”。也就是说,人死了,他身前欠的债也就没有了。但是,“我哥哥的账却不会烂”。他的弟弟,为了完成哥哥的心愿,终于赶在新年之前将工人的工资发放完毕。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曾这样写道: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我记得朱镕基总理曾提过一句话,“不拖欠工资”。这么多年
过去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却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说些什么,我只想告诉那些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雇主,有空好好看看这部电影,摸摸你们的良心还在不在?
第五篇:人并不想理性,斯德哥而摩效应 我的唐朝兄弟影评
一些事情,看起来很不顺心,可是,我有隐约的感觉,自己是可以控制局面的。
我想说什么呢?比如她不高兴了,她要闹事了,我要怪她吗?我也已经看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她有影响。我可以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一些事物,你要避开,因为你没有时间,也不太感兴趣。有些事情,你不要躲开,你可以影响它。
以前,我认为自己吃亏了,我被蒙在鼓里了。现在,我知道,是我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它一直都存在,而我假定它是某个样子,虽然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却视而不见。今后还是要看清人性点。防范是很重要的。
说防范,也不是你整天就那么提心吊胆的,而是当麻烦出现时,你要正视它,好好地认识它,改变一下思路。别那么认真死板地按照自己认定的世界看问题,自己还是要做个新鲜者,也就是你得承认这个世界你并不知道,你要象到了国外,象对待那些你根本不认识的人那样,保留一些学习和重新认识事物的心理状态。
把自己的疑问都说给她听,是很愚蠢的。我应该去影响她,而不是抛给她很多的思考和疑问。这就象很多人只想知道怎么做,而不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比如,我想跟她说我的一些困惑,去问她很多的问题,她本来就是个多疑的人,她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我只是想提出一些问题给她,可是,却伤害了她。我自己也想,如果有人这样给我提问题,我也很烦,而且,在我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也很不愿意思考一些复杂的深刻的问题,我只是想愉快简单。何必去打扰他人的愉快和简单呢?你只
要能把事情处理好,不要太要求别人太多,放给他自己去做吧。
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本人感觉父母对我有了不好的影响,他们的状况干涉和影响到了我,那我该怎么办?以前我总是想安排他们,想让他们按照我设想的情况进展。可是,他们明白不了我的意思。我很生气,结果搞得他们不愉快,我自己也很难受。其实,我也可以默默地把事情给处理了,让他们也很舒服地接受。虽然,我也有那样的感觉,就是好象我欺骗了他们似的。可是,如果我把事情都讲得那么清楚,非但他们不理解,于事无补。
有时候,我也有那样的感觉,就是怎么过都无所谓,只要开心舒服就行了,是否理性,是否正确,都懒得管。这何尝不是很多人的想法?在调节矛盾和治病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把真相告诉了病人,反倒使事情难办了。所以,安慰剂的使用,是不能告诉病人的,同样,暗示和催眠,如果你说得太清楚,这个事情就办不了了,或者效果就打折了。
古代,有很多治病的方法都不说明理由,包括易经,都不说明真相,这样反而对很多人很有用。就象开车和吃饭,非要搞明白车的原理和饭的营养成分吗?我只要知道怎么开,和我只要知道它有营养就行了,不想知道太多。我也不知道古人是真的不知道他们的一些做法的真实内涵,只是知道这样作有效,还是,他们知道内涵,而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呢?但是,我知道一定有一部分人是知道他们的噱头的,但是他们就是不讲明白。就比如魔术,他们把人搞得很神奇,但是,搞魔术的人自己知道,他们只是搞了个很无聊的把戏而已。
并非人人都愿意理性,还有个原因,就是理性很麻烦,如果事事理性他
们也无法生活了,所以,不那么理性,其实也是个明智的做法。所以,理性现在的条件还不够。
再何况,连荣格,都说,潜意识占很大的比重。潜意识,其实只是一些经验,甚至有很多是古代的经验的遗传,是些没有理解的东西,但好象它给了人一些启迪,所以,又由于认识不清,所以,就成了潜意识。所以,潜意识往往能给人重大的启示。因为它们,往往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的经验。
我看鸡,它们在被翻了身的时候,竟然会象死了一样,不动了。我认为,它们是经验的总结,那就是,当被捕猎的时候,它们就认为自己必定会死,所以挣扎是没有用的,徒增痛苦,所以,这个时候它们就给自己催眠了,毫无痛苦,甚至带着上天堂的感觉而死去,倒也是件美事。斯德哥而摩效应就是这么回事,其实是受害者对自己的自然保护。那些濒死的人,都有一些美好的感觉,并没有痛苦,其实也是自我保护。这样的自我保护,也是我们的祖先看到一些死亡无法抗拒,他们就认可了这样的死亡,事先就有了应对的办法,等到死亡真的来临时,那样的美好感觉就出来了。这样的应对,已经遗传给我们了,所以,虽然我们并没有作过这样的应对准备,但是,我们潜意识里是有这样的因子的。上面的这些发现,其实都是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的。
影片评论
2这部《我的唐朝兄弟》一开始就号称高仿黑泽明,我就想看看他能模仿到什么程度,结果没想到,不光形似,还真有点黑泽明的神韵。开始挺可乐的,后来笑不出来了,感觉导演是在想说些和所谓“江湖”“诗人”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而且根本就没唐朝
什么事,平时我们说起唐明汉武,都说得如何如何辉煌,“强汉”“盛唐”什么的,可这部片子里有体现吗?两强盗抢到黄金财宝依然横行霸道、当兵的一露脸不是强奸妇女,就是烧杀屠戮、那么大一个村村长不说话(电影里面不叫村长叫“里正”)全村人就不知道该干嘛了,不光蠢还没骨气,这哪里是唐朝盛世的感觉?唯一的一个正面点的形象就是导演客串的李白,但是这个小插曲其实在我看来不是导演编剧心血来潮戏瘾来了加进去的,而是少了这段这电影就不完整了。我看了下百度词条对这电影的介绍,看形式应该是官方宣传写的文案,不过这文案到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写的啊,还是故意写得避开重点?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我在过度联想穿凿附会,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个野心要模仿黑泽明的导演来说,只是模仿个壳只会招来嘲笑,就比如张谋财的《英雄》。要知道黑泽明最牛逼之处不在于画一般唯美的镜头(当然他的镜头也很牛逼就是了),而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说白了就是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要有尊严,当年张谋财就是看了李安靠《卧虎藏龙》拿奥斯卡了嫉妒了结果拍出来个《英雄》,结果成了说要大一统不怕牺牲点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很东方化很集体主义的东西,恰恰是奥斯卡评委最痛恨的东西,傻子都不会给你奖啊。扯远了……拍《唐朝兄弟》的导演杨树鹏要学黑泽明的皮肯定也要他的骨,所以我比较有把握这不是穿凿附会。
一开始陈六在院子里看到官兵就拉着罗娘往屋里跑,注意这里,陈六和十三是强盗,见到兵就躲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为什么要抓罗娘一起呢?观众一般反应就是怕罗娘告发,但实际情况是罗娘出来后十三才和罗娘他爹马七说打劫的,罗娘不知道,而陈六又第一眼看到罗娘眼睛都直了,这样唯一的解释就是陈六在外面粗闯荡江湖知道这些当兵的不是啥好东西(电影后来剧情也挑明了),他们是强盗名正言顺地抢劫,官兵那是更名正言顺地烧杀劫掠,老百姓那完全是肥肉。
然后是村民的蠢和村长的迂腐,村民完全是靠村长指挥干活的,没村长啥事也不会干,那个村长一副讨嫌样,自以为是的嘴脸,对强盗嘴里喊着“大唐律例”见到当兵的强奸却不敢放一个屁,这里村民和村长都表现出一个特点:没有独立人格。
电影最亮最点题的地方其实就是看似不着边际的李白出场,李白那段陈三问了一句话:“你们这些诗人不耕地,不打劫,靠什么为生?” 李白回答:“卖诗为生,长安那些达官贵人,看到我的诗,觉得喜欢,就出钱买。”(大意是这样)这里才是我们的大唐盛世,有显贵,有李白,有诗歌,这才是我们被灌输出来的大唐盛世的概念,可是这个场景,却说得明明白白,这些所谓达官贵人,这些文人知识分子,这些上层人士,已经和中国的下层社会完全脱节了,达官贵人不为民请命,知识分子不开启民智,社会上层在风花雪月,下层却要面对民贼官匪,这里才是导演的用意所在,那就是:所谓的盛世,已经和这些普通人完全没关系了!
另一个亮点是十三的结局,陈六为了罗娘要留下来,给马七做农活,实际上已经是村里人了,十三虽然不愿意,但也没对村民有敌意,在村长引来官兵的时候,陈六和十三知道这群当兵的不是好东西,着急地喊村民离开的时候,这两个土匪强盗其实已经把村民看做是自己人了。等当兵的烧杀完之后,幸存的几个人围在火堆旁,村长的眼神都变了,我以为是他觉悟了,要反抗了,结果根本没想到,他居然趁其不备对
十三下了毒手。
看到这,我想起一件事,在饭否这个网站上,有很多讨论政治的人,经常发表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当然也有更多的只是在上面拉家常的,在饭否上经常能看到这些拉家常的人对说政治的人的攻击,理由是为了不让饭否被和谐,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饭否至今还死着,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事谁的错呢?难道是那些讨论不和谐话题的人的错?把网站的被和谐归罪于那些讨论政治的人这个逻辑有个术语来形容很适合,那就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样的逻辑不光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在中国现实中更多,现在看了《唐朝兄弟》,才知道原来唐朝时这种统治传统就已经源远流长了。电影的开头与结局是一起的,都过了50年了,这村还是一个模样,甚至更落后,见到生人居然认为是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