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最好的德育教材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 《弟子规》最好的德育教材。
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基;德是民族精神之魂。胡锦涛主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弟子规》对帮助儿童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它在教育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提醒家长和教育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孩子效仿的楷模。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的最好教材。它以圣人之道来作为我们的生活规范。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学习和落实圣贤教诲而获得幸福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弟子规》融读经与识字,为学与为人于一体,教导儿童诵读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他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待人处事的道理与具体方法。
下面我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我校践行《弟子规》的做法。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将要面临的严俊社会问题就是养老问题,而众多案例表明不赡养的现象与日俱增。对此国家已将养老问题纳入十二五规划。《弟子规》强调“百善孝为先”孝心教育应居德育教育的首位。我们绥中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德育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工作中我们以《弟子规》为指导教材,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并实践。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首孝悌,次谨信”我校这学期开学第一个月的德育训练重点就是孝心教育。我们以板报为宣传阵地,提高学生的孝心意识,利用班会这一课堂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亲身感受孝心的真正含义。学生通过表演歌谣、三句半,讲故事等感受到孝心就是帮父母倒一杯水,捶一捶背,听父母的话这么简单。
一次班会上,我引用一则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位中年妇女给母亲洗脚,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也吃力的端来满满的一盆水,喊“妈妈,洗脚”简单的视频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言教不如身教”这正是《弟子规》所倡导的。这就是提醒家长和教育者要时刻以圣人训修正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的点滴都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说只有在学好做人的基础上有精力才再习其它的技艺。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就是说要成才先成人。只有成长为有人性的人,读、写、算的能力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当代的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自残、轻生的现象更令人担忧,正对这一现象我校在学生中多次开展“珍爱生命”为主题的队会活动。“身有伤,怡亲忧”生命是父母所赐,无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坎坷,承受多大压力,内心多么痛苦,自己都没有权利伤害自己的身体,更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
《弟子规》为我们带来的益处举不胜举。要修身立德,从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培养,以实际行动倡导社会公德。要常为利人之事。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心灵的付出,有了社会的价值他才能够“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续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第二篇:《弟子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弟子规》,诚信做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跟着读起来。《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凡出言,信为先”。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是啊,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首劲歌,它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准则。
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诚信”二字,这也是《弟子规》所教会我们的。在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做到讲究诚信,提高个人修养,那么,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谢谢大家!
第三篇:弟子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的和谐。
学习《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四篇: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
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传统文化——《弟子规》
诚实的语言需要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善良的心灵来领会,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来发现,更需要道德的品质来支撑。而《弟子规》就是教我们要如何保持着这高尚的人格!
《弟子规》,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熟背里面的一字一句,简单的了解了它每句圣言背后的意义,我一直都把它看作为圣言,因为它确实就是这么神圣,它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只要我们还有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就要懂得该如何去学习好《弟子规》、该如何去孝顺长辈、友爱兄妹,在一切的言行当中,要学会谨慎„„
今天我所演讲的重点,就不放在意义上了,我想重点的来说说《弟子规》的作用。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学会做人
什么是人?仅仅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动物吗?不!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你的思想、感情,是由谁来决定的?是自己!是自己身上的德。有良好品德的人,他会对父母做到孝,会对兄弟姐妹做到悌,他会懂得爱天下人。而失德的人,他会很自私,让父母丢脸、让老师失望、让朋友远离他,甚至会让他的微博粉丝不再增加、人际圈子迅速的缩减,好了,开个小玩笑。总之有德的人,缘分好,而缺德的人,谁也不想靠近他,现在想想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该如何做一个有德的人、做一个更加有道德修养的人。
要做好一个有德有修养的人,其实很简单,但是又很难,简单的原因是它仅仅
在于由1080个字组成的一本《弟子规》里。难就难在《弟子规》里每个字背后都蕴藏着许多大德、大慧、还得看自己是否诚心实意的来学习。那在仅仅的1080个字里面,我们自己又有做到了几个字呢?大家可以翻开书本数一数,这将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对比数字。
二、成圣人、贤人
所谓读书志在圣贤,尤其是我们,从开学初到现在都在诵读《弟子规》学习着
圣贤的教会。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志向都应该是成圣成贤的,那么如何才可以成圣成贤,该怎样去做呢?谁能告诉我们?那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弟子规》,它可以告诉我们,指引我们通往圣贤的大道。
大家都清楚“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就是圣人用来教化自己的弟子的,我们学习《弟子规》,也就是直接接受着圣人的教诲,成为圣人的弟子,也只有按照《弟子规》里的做,我们才可以在圣贤的大道上走得更长远,这么以来,我们的人际好了,未来的路便会越走越宽敞。
三、解决问题
《弟子规》还可以解决问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当然不是解决“一加一等
于几”这样的问题,是指自身的心理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脾气,每天会开心也会有难过、生气的时候„„
你的悲伤、生气,这些烦恼是谁照成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对!就是自
己,是自己的心有想不通的问题了,所以大脑里才会显印出一系列的心理感应,所以烦恼啊,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这时候《弟子规》可以怎么帮我们解决问题呢?
比如说,我发现最近身边的同事对我越来越冷落了,所以我很不开心的用冷面孔面对他们,然后就会开始接连不断的发生些矛盾的摩擦,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可要是依照《弟子规》来想,哦,最近大家不怎么爱与我相处了,是不是我没有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呢?首先,不是责怪那些对你冷落的人,第一时间则是自责、反省,检讨自己,找出原因,之后再用自己的改进行为吸引更多的人与自己成为朋友。问题想通了,烦恼自然就会少了。
以上就是我对《弟子规》的作用所阐述的三点,把这三点联系起来就是《弟子规》教我们在圣贤大道上学会怎样做好一个人,如何解决自身问题的一门学问。
《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我们一定要将古圣人的教诲记在心里,拥有“孝、悌、谨、信、爱、仁”这些好品德。做一位真正的中华儿女,就算没办法为祖国报效,那么也能为自己争光、为父母添光。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黄南森
第五篇:《弟子规》演讲稿
照耀心灵的阳光
-----品《弟子规》
实验小学
熊炫华
巍巍章山脚下,悠悠石亭江畔,矗立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什邡市实验小学,她是我的母校。五年前,我读一年级,一踏入校园,最醒目的就是学校教学楼的根根石柱,上面刻满的字,我好奇的瞅着,只认识其中的几个字。从那时起,每天沐浴着清晨缕缕的阳光,我们就开始咿咿呀呀的吟诵那些柱子上三字一顿的《弟子规》了。
一晃五年过去了,那些柱子上的句子早已倒背如流,铭刻于心。我爷爷是个喜欢读书的老人,鹤发童颜,髯白且长。他常常让我和他背诵接龙《弟子规》。我们背得那样顺畅,背完后,爷爷总会和我说很久的话。有的话至今我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思。爷爷说:“《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闲暇之余,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细读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体味那也许需要一生去体味的意蕴。渐渐地,我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予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予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予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我知道,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升华的过程。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有人曾这样说过: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弟子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