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
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聪明的做法是:
1.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
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
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 “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建议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有许多朋友向我请教,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
a.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断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换一种方式:“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b.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c.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b.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c.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到了上四年级以后,数学题都很难了,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我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第二篇:小学生家长如何得孩子检查作业
有许多的家长在检查孩子的作业的时候,往往只看孩子是否做完了作业,而很少去认真地看孩子的作业做得对不对。这种检查作业的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孩子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或为了下次上课做准备。家长检查作业也是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习。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检查孩子的作业,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呢?
首先是要看“字”。
如果孩子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的检查的话,他往往不会有那么好的耐心,去认认真真地将每一个字写得工工整整,而是会写得”龙飞凤舞”,仿佛自己是个大书法家一般。我们看到这样的作业,就应该考虑考虑孩子是否真的认真完成他的作业了。面对这样的作业,家长应该认真检查作业完成的质量,看看究竟做对了多少--如果做对的比较多,而题目又比较难,就证明孩子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知识,但是可能失去了耐心,这时候要教育孩子做事要认真,不可以因为自己已经会了就开始马虎。如果孩子做的作业很是工整,字迹清楚,就证明他做作业时心情比较平静、态度认真,这样他才会很自然地写好作业中的每一个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做错了许多,那么可能是他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辅导,帮助孩子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看是否全部做完、做对了题。
如果是填空题、选择题的话,首先要看看孩子填的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话,可以从中选出比较有代表性或是比较有难度的题目,让孩子给讲讲解题过程。如果孩子讲得完全正确,我们就可以判断:孩子已经认认真真的审题、分析题了;如果孩子讲不出所以然来,很有可能就是他”蒙”的,这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把解题方法想出来,同时不要鼓励孩子”蒙”答案的行为。如果孩子做错了,家长就要看看孩子是因为不会做而做错的,还是因为态度不认真没有很好的审题、分析题而做错的。对”不会做”的孩子,要帮助他”查漏补缺”,及时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对不认真的孩子,可以通过批评、讲故事等等方式,寓教于不同的方式中,是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缺点,以及时改正。
最后,我们还可以看作业整体布局。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作业应该有一个较合理的布局。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给孩子们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如果没有,孩子又将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话,则要指出孩子的不当之处。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时,要看整体布局是否美观、有条理。完美的布局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以及加强对孩子的美感的熏陶。
第三篇:家长们如何检查小学生的作业
家长们如何检查小学生的作业
1、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在孩子面前也会失去威信。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法是:孩子还处于低年级阶段,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是否干净整洁,原来字迹书否擦干净了;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2、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建议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3、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很多家长反映,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
a.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挑战的。
b.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c.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对待做作业拖拉、爱玩的孩子,不能在一
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d.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4、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b.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c.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而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5、做作业时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坐姿。不翘脚,背挺直,不靠椅,最好只坐椅子的前面二分之
一。家长发现不当坐姿时需要及时提醒并给予纠正,这点需要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才能改正,所以一定要坚持。相信有一个好的习惯对孩子以后的路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篇:小学生家长应怎样检查孩子的作业
小学生家长应怎样检查孩子的作业
小学生的家长一般每天吃过晚饭,陪着孩子做作业,做一题检查一题,如果做错了,他就训斥:“你这个笨蛋,……。”接下来,他向孩子讲解正确的做法。孩子经常是轻则训斥,重则挨打,……。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时经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包办到底
家长不分巨细,从头到尾都要检查,哪个字写错了,哪道错题如何改,家长一一指出并订正。这样,孩子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会积极动脑,只能成为被动接受的容器。
2、就题论题
有的家长当孩子做错题或做不来题时,向孩子讲解时就题论题,不举一反三,不帮助孩子总结题型,下次遇到同类题目还是束手无策。
3、签字了事
有的家长因为忙,为了应付老师,不管孩子做得怎样就草草签字。有的家长只看数量,孩子做了多少题,写了多少字,不看题目对错,也不看字写得怎样、语句是否通顺。
4、重结果轻过程
家长在检查作业时,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具体表现有:
(1)重结果轻习惯
只要孩子把作业完成做对了,家长不管孩子的学习习惯,字写得潦草书面不整洁家长不问,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家长也不管。
(2)重数量轻质量
有的家长看孩子的作业关注是孩子是否按量完成,如果题目都做了即使质量不好家长也不在意。
(3)重答案轻方法
有的家长只关心对错,不关心解题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有的孩子上网搜答案或抄袭参考书或抄别人答案来糊弄家长。
5、重错轻对
有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错题,不关心孩子做对多少题。有的家长眼里只有孩子做错了多少题,然后批评指责孩子,不是从整体上看对错的比例。盯着孩子的错题不放,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专家支招】
1、签字要以激励为导向
丰富签字内容,改变公式化的“已完成”、“已背”、“已阅”、“已过关”,要以激励为导向,如“书面比以前工整”、“解题很有创意”、“如果再细心点效果会更好”。签字之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正面肯定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更易接受,把现在与过去比,比出进步。
2、知识要迁移归纳
比如孩子作业涉及到一道“鸡兔同笼”问题,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清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让孩子举一反三运用此题解法解答几个同类的题目,进行知识迁移,然后,家长要和孩子一道归纳总结此类题型的特点、一般解题规律。在指导孩子时,不要就题论题,要适当发散,把点拓展成面。
3、分级推进低年级孩子,家长在检查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作业拖拉,家长要限时鼓励,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适当奖励;态度马虎的,家长要培养其细心的习惯;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的,家长要培养其专心的习惯。中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在指导时要注重题解思路、解题方法,以优化思维、掌握学习方法为目的,引导孩子向一题多解方向发展。
4、留些缺口给孩子
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可以把做错的地方划圈或划横线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家长可以提出解题方向让他自己去尝试。讲解难题时,家长只讲关键点,不必面面俱到,让孩子抓住关键点去思考。
5、呵护亮点
不要紧盯错题,也要看看孩子在解对的题目中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解题方法。看错题也要辩证分析,寻找亮点,错题中也可能夹杂着闪光点,要玉中指瑕,也许方向正确计算失误,也可能部分正确,要抓住这些闪光点鼓励孩子,还要看看作业的整体格局,如错题与对题的比率、错题的难度等。
第五篇:一个优秀老师不允许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 大部分无能的老师凭什么给家长布置作业
一个优秀老师不允许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 大部分无能的老
师凭什么给家长布置作业
有多年老同学从远方来拜访,刚一进门,就急匆匆地问我,“你家电脑在哪里”,我指给他后,立即扑上去,急匆匆地操作起来。我问他什么事情那么急,他苦笑,孩子老师要求上网上学校,得马上注册好。还有一次,在网上用QQ传东西给朋友,对方说,QQ一般不怎么用,只是现在孩子上学,老师成立了QQ群,经常在里面要发布指示,所以经常得上去看看。还有一位朋友的小孩刚上小学,朋友珍惜小孩子的天性,并未在学龄前教给孩子很多文化知识。今年进入小学之后,发现老师是按家长已经给孩子预习的前提进行讲课,速度非常快,讲解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孩子一时适应不过来,家长就只有担负老师的责任,在家进行课后辅导。这些现象都不是个别事例。现在,老师通过QQ群、微信群,或者电话,群发来短信给班里每个家长布置各种预习、听写、签字、劳作、手工、作文的事情已经非常普遍。有人调侃,老师除了每天给孩子布置作业,也要给家长布置作业,除了检查孩子的作业,还要检查家长的作业,除了批评孩子没完成作业,还要批评家长没完成作业。这不仅让我回想起“淳朴”的80年代。在那个时候,成绩是老师的事情,预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上课,也绝对不会按照家长已经辅导过一遍的预设来上。家庭作业即便需要家长帮忙,也最多是听写、背诵,十几二十分钟肯定可以完成。实际上,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合理。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的理由似有非常充分:学校仅在孩子整个生活的一小部分,学校教育必然只是孩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家长配合天经地义。不过,学校要求家长帮助教育小孩尊重老人、热爱生活、讲礼貌等等,都没有问题。在品格与道德等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与价值大过学校的灌输,这对每一个家庭,也是可行的,但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学校要求家长辅导却是不合理的,文化教育应由学校负担。现实的情况是,现在的孩子从早上8点到晚上4、5点,都在学校,时间已经足够完成教学计划。在学生减负改革中,低年级学生更是无需在家学习。其次,这对家长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现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有些已经需要动动脑筋,转上几个弯,学生家长素质必然存在差异,有些家长能够解决,但对于另外一些家长,很可能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这个时候,辅导、帮助预习的要求已经带有歧视性意味,对于家庭文化素质不高的学生并不公平。而且,在国家的教学规范上,并没有家长的强制性义务,但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却以教学大纲提出了条文化的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在家长不配合的情况下,老师也有义务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家长对此并不是没有怨言。学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社会分工的要求,如果家长如此万能,语文作文、英语听写、数学题目都能解,那还要学校干什么呢?但现实之中,没有家长敢于对此提出异议。这并不难理解。不可否认的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虽然并不具备很大的实际权力,但是,由于其工作具有不可量化、不可条文化的性质,老师仍然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这个空间,让老师可以在班级这个社会中调动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比如,如何安排座位,就是一桩有形的资源。需要调动座位的理由也许是因为眼睛近视,需要坐近一些;也许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离讲台近一些;或者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座位,比如第一排或最后一排。笔者小时候既坐过最后一排,也坐过第一排,但成绩总在年级前列,不管是自信,还是各科老师的实际态度都很好,但对于成绩并不好的学生,这种有形资源配置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在另外一些情况中,老师的经常性表扬,或者经常性的批评、讽刺,甚至只是一句话,就能让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大大下降,成为同学眼中的怪物甚至贱民,这种班级社会关系中的最极端例子,虽然极少,但并非从不存在。前段时间,老师因为没有收到礼物,而在班上公开大骂学生的例子,也证明了这种是无忌惮的极端情况是存在的。所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实际上就成为班级这个小社会中的绝对君主,这一点在小学低龄段尤其严重。这种情况一直要保持到初高中,学生逐渐有了权利意识,老师才慢慢退到一个与学生人格与地位平等的地位上。正是基于这种地位,老师在群里召集家长,布置各种作业,当家长进行了辅导之后,大多数难点与困难点,已经在家里被解决掉了,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就会更加轻松,所以,这种工作,实际上是把工作转移给家长。正如前面所说,从这种转移的权力来源、结果都是不正当的。在网易的一则新闻报道中,记者提到“到学生上了初中,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的现象大为减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推断,其原因就是:孩子已经大了,初步具有了权利意识之后,老师的权威度下降,转移工作的能力也减弱了。当然,另一方,这也与初中的课程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由于遗忘,都无法辅导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教育管理当局应该对班级这个特殊社会之中大量无形资源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老师对班级小社会影响的伦理规范,对老师的行为做出更为规范、更加仔细的规定,特别在小学中低年级中,由此,限制老师向家长转移工作,甚至进行各种利益诉求的能力。从技术上来看,老师之所以能转移工作,在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容易。过于紧密的联系会对家长造成负担与压迫,比如QQ群、微信群这样的全天候联系,对家长是存在压力的。实际上,向家长通报学生诸如没有做作业、迟到等异常情况,拨打手机就可完成。那么,既然如此,建立这种持续性的、不间断的联系是必要的吗?当老师仅仅通过学生日常书面途径联系家长的时候,他们对家长的影响力就会减弱,不管是转移工作量,还是利益诉求的程度都会大大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