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高考】如何把握最后的复习时间---考前磨枪不快也光
【2014高考】如何把握最后的复习时间---考前磨枪不快也光
今天距离高考只剩下23天了,高考前的各种考试基本上暂告一段落了,剩下的时间基本上由考生自己把握,这就意味着考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支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学科漏洞进行复习,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23天,考生可能会有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意外收获。
语文:每天上午九点钟,做一篇小阅读题
语文是长年积累的科目,把原先积累的知识整合,在高考时释放。学生们在最后复习的阶段,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整理错题,把错误弄懂。
针对现代文的小阅读题型,要看往年高考题,研究考点在哪。学生可以每天做一篇此题型,时间最好在早上的九点钟,高考时语文开考的时间段。答此类题型要控制好时间,不宜太快。相反,默写题要快,做到急缓结合。
每天看新闻、报纸,关心热点事件,作文的命题与生活相关度很高。除此之外,学生应该练习作文的审题、立意,看题目适合写哪种内容,可以练习列作文提纲。
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多看错题本,练习填空题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调整心态。在大型考试中,正常发挥的学生占到20%左右,超常发挥的占到25%。有的学生因为紧张,会把“2”看成“3”,有时候绊倒学生的恰恰是“3+2等于几”之类的简单问题,学生太紧张,背负的思想包袱太重,常常成为好学生“考砸”的原因。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临阵磨枪”需要从三方面入手,1、看错题本,因为犯过的错误,有可能还会再犯;
2、回归课本,捋顺知识;
3、练习填空题,提高计算能力。
英语:作文背句型,听力一定要提前看题
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主要是保持对英语的感觉,每天听点儿英文(歌曲也可以),读点儿文章(不一定是课本)。把完型填空的空词填进去,每天去读完整版。
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同学,做听力前一定要提前看题,因为如果是老师参加考试的话,不看题直接上来听,也会很受影响。做完听力,先做后面的填空题,再做阅读,这样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写作文要注意分段、整洁,最好分3段。
第二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
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
1.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
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
2.秦汉时期:公元前三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3——6世纪(220——580年)
4.隋唐时期:6—10世纪初(581—907年)
5.宋元时期:10—14世纪(960—1368年)
6.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5.抗日战争(1937—1945)
◆晚清、民国概念
1.晚清:1840——1912年
2.民国: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
3.北洋军阀政府民国:1912——1928年
4.南京国民政府民国:1927——1949年
◆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西学东渐过程)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十年代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
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
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年——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国共第一次内战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防御阶段:1937.7——1938.10(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2.相持阶段:1938.10——1945.4(南京国民政府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
3.反攻阶段: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苏、美、英盟军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
2.国共第二次内战阶段(1946.6——1949.10)
①1946.6—1947.6:防御阶段
②1947.6—1948.9:大反攻阶段
③1948.9—1949.1:三大决战
④1949.4—1951年: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三、中国现代史(1949——今)
◆按社会性质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至今
◆建国60年来可分为:
1.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年
2.新中国后30年:1979——至今
◆历史分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三大改造)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造。
②一五计划:1953——1957年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①中共八大:1956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错误表现: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④三面红旗后果:1959——1961年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⑤1960年冬——1962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
4.文革十年: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12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起步: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试点后推向全国。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现阶段提出城镇化改革方向,农业鼓励实行土地流转,朝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1984年,计划经济下的市场经济探索。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阶段:1992年——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对外开放:
①改革开放起步:1980年设四大特区——②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③三个三角洲开发区——④全境开放。(1988年设海南特区;1992年设上海浦东新区;2004年设天津滨海新区)——⑤改革开放全面进行:2001年加入WTO。
四、世界古代史(距今三四百万年前——1500年)
1.古希腊雅典时期: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罗马帝国时期:相当于中国秦汉时期
五、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
◆历史分期:
1.手工工场时代(资本主义童年时期):
14、15世纪——18世纪60年代
2.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早期
3.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上半期
4.信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1945年——至今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
2.文艺复兴:14——16世纪: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物。
3.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加尔文。
4.启蒙运动:17——18世纪: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牛顿。
5.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1500年前后,哥伦布、麦哲伦。
对世界影响:标志着全球化的起步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19世界六七十年代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0世纪初,标志世界市场正式形成。1945年全球化趋势成为历史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对欧洲的影响: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
6.殖民扩展:16世纪——19世纪末,三角贸易
对欧洲的影响: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是掠夺与罪恶,也是警醒及传播工业文明。
六、世界现代史(1917——今)
(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变化
1.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对峙时期):1945——1991年。
①欧洲冷战: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舆论宣传)——1947年杜鲁门主义(政治上)——1948年马歇尔计划(经济上)——1949年北约成立(军事上)——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②亚洲热战: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
2.国际关系体现为民主化、体系化、制度化
3.政治多极化萌生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
③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4.多极化趋势阶段:1991年以来,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1917——1945年的世界经济概况:
1.苏联经济史一条线:
①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年)②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纯计划经济模式
③1921——1924年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④1925——1991年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927年工业化——1929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
⑤1953——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主,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⑥1964——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主。
⑦1985——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政治民主化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瓦解。
2.罗斯福新政:1933年,市场经济加计划经济。由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调整:(凯恩斯主义运用——国家干预经济)。
①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有四:办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及直接采购;财政税收手段调控经济。
②人民资本主义;
③经营者革命;
④福利国家制度:用和平理性手段打富济贫,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人类文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体系化、制度化、区域一体化)
1.战后美国掌控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驾马车: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和关税及贸易体系(1995年后改称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2.区域一体化组织:
①欧盟:1967年欧共体(经济一体化)——1993年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2002年欧元启动(金融货币一体化)
②东盟:1967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20世纪80年代
④亚太结合组织:1989年
3.新经济时代:1992年网络出现后至今
第三篇: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必记热点知识:倒数第2天 考前最后一篇——教你如何临场得“高分”
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必记热点知识:
倒数第2天 考前最后一篇——教你如何临场得“高分”
一、先易后难,向顺序要分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卷自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并不是每道题都很难,试题难易比例一般为:难题约占20%,中等难度的题约占50%,容易题约占30%.在考试时希望答出每道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答对每道题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 保证不丢容易题的分;
尽量不失中等难度题的分;
尽量多得难题的分.
答题的顺序是先做容易的题,再做中等难度的题,最后攻克难题.也就是按卷面顺序从前往后答题,会做的做,不会做的放,某一道题做到中间卡住了也可以跳过去,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克难题.
二、合理分配时间,向速度要分
根据题目的不同难易程度及其占总分的比例,我们采用不同的答题原则,以求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达到总分最高的目的.我们的答题原则及基本技巧是:稳中求快做易题,沉着应战中等题,“独辟蹊径”攻难题.
三、把握“做题三步曲”,向步骤要分
第一步:审题
审题一定要仔细,准而快,在准的基础上求快.仔细审题,迅速找到题眼,抓住题目的已知条件,搞清楚待求的内容,防止会而不对、答非所问、全题丢分.
对于能画草图的题,尽量一边审题一边画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图象,帮助记忆和分析问题,做理科的题时尤其如此.
第二步:答题
答题要准、全、快.
仔细审题后,一般能找准正确的答题方向,答题时要争取一次成功,字字准确,步步有据,努力提高解题的成功率.防止“方法全对,结论全错”.
答题一定要快而准,书写要规范清晰,答案要全面.避免对而不全,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第三步:检查
由于时间的限制,检查“以粗为主,粗细结合”.
首先看题目有无遗漏,审题是否准确,再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所得结果是否科学.
仔细检查的顺序应该是先检查有一点把握但又不十分确定的题,然后检查容易题,最后检查难题,达到稳操胜券的目的.
四、答好各类题型,向不同题型要分
Ⅰ.选择题
1.认真审题,确认已知
审题,看似老生常谈,实则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做题急于求成,读起题来“一目十行”,草率解答.往往忽略、误解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甚至按照自己想象的条件去解题,当然不可能做对.
2.通览选项、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各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联系.有时是从同一物理现象出发考查不同的概念、定律.有时是从不同的物理现象或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通览所有选项,先明确题目旨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并进而分辨出各选项的区别、联系.这样就容易选定“突破口”,就容易确定自己应该从哪个方向或哪几个方面去考虑问题,自然有了解题思路.
3.思维严谨,符合逻辑
有些考生做选择题之所以错选,有时不是因为物理知识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缺少必要的逻辑知识,犯“形式逻辑”方面的错误.
(1)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例如磁感应强度为零处的电流受安培力一定为零,但安培力为零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2)要注意题目中的“一定”和“可能”
所谓“一定怎样”,是指必然发生的唯一结果.而“可能怎样”是可能会发生的诸多结果之一.可能发生的同时也伴随可能不发生.
如果选项的叙述是毫不例外的、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如说“一定”、“总是”、“必然”„„,则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即可推翻.而对“可能怎样”,只要能找到一个例子,即可判定其正确.
Ⅱ.实验题
1.实验过程得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才是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些试题给出数据,例如实验记录的纸带给出数据,要求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结论.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有图象法、公式法、累积处理法等,尤其是图象法,对数据点的取舍要掌握好.
2.注意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近些年高考实验题已从考课本实验向设计性实验方面进行转移.但实验的原理、方法仍是课本实验中所学过的,关键是将课本实验的原理、方法转变为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是一种迁移能力.
Ⅲ.计算题
1.主干、要害知识重点处理
2.熟练、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审题技巧、分析思路、选择规律、建立方程、求解运算、验证讨论等. 技巧方法:指一些特殊方法如整体法、隔离法、模型法、等效法、极端假设法、图象法、极值法等.
(1)强调物理过程的题,要分清物理过程,弄清各阶段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选择物理规律、选用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2)模型问题,如平衡问题、追及问题、人船问题、碰撞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等,只要将物理过程与原始模型合理联系起来,就容易解决.
(3)技巧性较高的题目,如临界问题、模糊问题,数理结合问题等,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关键点”的突破、过程之间“衔接点”的确定、重要词的理解、物理情景的创设,逐步掌握较高的解题技巧.
(4)信息给予题.步骤:①阅读理解,发现信息;②提炼信息,发现规律;③运用规律,联想迁移;④类比推理,解答问题.
五、认真书写,向规范要分
1.强化解题格式规范化
(1)对概念、规律、公式表达要明确无误.
(2)对图式分析、文字说明、列方程式、简略推导、代入数据、计算结果、讨论结论等步骤应完整、全面、不可缺少.
(3)无论是文字说明还是方程式推导都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注意单位的统一性和物理量的一致性.
2.物理规范解题的要求
(1)要明确研究对象,如:以×××为研究对象.有的题目涉及的物体比较多,这时明确研究对象是很重要的,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2)作的必要的示意图或函数图象要规范.
(3)要说明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就不同,对不同的过程必须一一说明.
(4)列方程要规范.
首先,列方程依据的物理规律、定理、公式一定要加以文字说明,如由×××定理得. 其次,列方程的字母要规范,题设中没有说明的字母应用时必须加以说明,如:设物体A的速度为v等.
最后,所列方程必须是用题设中字母表示的原始式子,而不是变形式或带入数据之后的式子.
六、沉着认真,向心态要分
最佳的应考心态是:自信、沉着、适度紧张.
多次深呼吸可调整心态,放松心情.这些考试技巧已在考前准备及考试流程的注意事项
中有说明,这里不再复述.
七、正确面对监考老师
监考不是监视.高考监考老师的职责是为考生顺利、公平的考试服务.
监考一方面是在监督大家不得以任何形式舞弊,从而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另一方面监考老师同时也是为考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只要不涉及试卷答案,其他你不能解决的问题均可以举手示意得到监考老师的帮助.
只要你没有舞弊的企图,监考老师就是你的保护神,想想如果没有监考,别人把你的答案都抄去了,你岂不是为别人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