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语言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C语言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现代技术中心邵莉 实践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开展,新学期,面临新的挑战,虽然在上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实施经验基础上,我们本期的教学任务对我们这批刚踏足讲台的新人来说又提出了新要求,这学期我从事的是3个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班的的实践教学工作,从四月份开课以来,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这学期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各个项目都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顺利开展,四个项目将在本周结束,相较于上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我感触颇多,无论是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出现有新的变更,学生由最开始被引领入门至兴趣日益增浓,通过平日学生提交上来的报告册及项目成品中并存的优缺点,我觉得这门课程的开展直至本周新课结束,有很多值得回顾的点滴:
一、教学对象的改变,学生由被引领者到探究者(学习主动角色)的转变:本期我所教授学生层次与上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4个教学专科班的学生有所差异,通过一学期的教学课堂现场发现,两批学生间最大的差异是现在的学生有自我约束能力较强,课堂思维活跃,善于逆向分析特质,故在按时提交作业及实践报告册方面做得比较好!
前两个设计项目学生能按照老师课堂上讲解的思路,进行统筹的程序思路分析,再设计出自己的作品,项目批改时,发现第一、二个项目基本上有我的思维模式在里面,学生的思路有点被我上课的引导固化了,稍欠缺点灵活独特的自我想法,但这也和前两个项目的内容有关,Hellow World和烟花制作,涉及知识点非常基础,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想到让他们
顺利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点上的映射过渡,怎么避免学生项目成品中这种千篇一律现象?我们开始采取主动,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与创意是关键,在烟花制作中,我也发现了学生中个别自我探索的痕迹,从审美上,还有平时项目答疑时学生试探性的提问:“老师,我如果想达到**效果,可以不呢?”这些新的尝试,我们都不放过,通过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再让他们把自己想法给其它同学讲解,大家一致讨论,即便最后被否定也无所谓,这样做法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学会自主发现,合作探究,不断对我们所设计的项目原型思路提出新的挑战,直到第三个项目贪食蛇结束时,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中间突出创新的作品渐渐多了起来!然后在项目总结时,再把这些难能可贵的创意作品在班上展示,以激发学生们后继的探索。
教学现场中有源于学生的教学灵感的迸发:
四个项目顺利进行到现在,最初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还是继承上期的“案例驱动,引导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所以我们通过设计几个单项项目在课堂上分批分次引导学生完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形成互动交流----即“师-生”、“生-生”互动。本着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的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以教师为点,学生为面发散开来的,前面两个项目我们是在收,将学生的思维敛在具体项目流程和实施上,结果教学任务通过学生上交项目情况反映来看完成得很好,学生通过接受师助及优生助,都能将项目悟透,做出自己的成品,但学生的作业中同时出现了无批次的现象,小组教研中我们都认识到: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学生中的闪光点,将学生中稍纵即逝的个人想法,加以扩大渲染,或者干脆让他到台上将自己的想
法加以实现,比如:为实现同样一个计算,有同学换种语句编辑达成。这个时候,其实是我们尝试在放,放手让学生发散思考,不断地,贪食蛇有同学将自己的独特构思大胆讲解出来了,通讯录也有同学走在我课堂进度的前面,我想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上去讲他对完善这个项目其余功能的理解呢?于是出现了:我设计在通讯录中一条条的添加信息,学生出来的是多人信息同时添加„„
这些都是在学生中迸发出来的,因为他们我才做出了改变,这种突破其实是学生的突破。
教学质量控制,与学生反馈质量与日俱增:
学生报告册的填写,每学期都在做,但针对课程我们进行了调整,对于新格式的报告册,开始学生对各个实践条目的填写要求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比如实践功能与实践目的,其实这二者间的区别本很细微,怎么能够给他们充分理解,就项目二——烟花制作出发,我具体地细化每个条目的填写,还将学生中优秀的报告展示给大家,从中得到些许启示后,后面的填写反馈,我感觉到大家都有进步,不管是内容还是步骤、总结,述说着自己的切身实践所获与体会。在严厉的质量控制下,学生漏交情况几乎没有了,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准时提交。
项目中最开始出现的个别抄袭现象,是最令人头痛的,杜绝这种现象真的做不到滴水不漏,想要学生接受老师的监督,我们只能尽全力引导学生,让他发觉自己独立完成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是更具成就感的一件事,更能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肯定。渐渐地,从作业中发现网上抄袭及互拷现象都销声匿迹了。
课后辅导的多元化:
课堂上现场指导答疑,或者利用辅导时间在办公室或网上答疑,采用师答生问,它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遗漏,达到我们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的目标。随着项目的深入学习,越往后,学生前面的知识易遗忘,我们就得把握好:某些操作性知识点,在以后的项目中穿插反复指导操练以得到巩固和熟练。
教学感悟
整个学期的C实践教学即将结束,还记得刚开学时心里作好的拿下这门课程教学就要吃尽苦头的准备,一路走过来!心里有苦也欣慰,确实相较上期的基础实践,老师付出得要多很多,特别是辅导答疑这块工作量增在,学生迸发出的问题千奇百怪,缜密细致检查是手段!跟学生一路过来。发现自身提高了不少,不仅是教学上还是对本门课程的知识理解上,它们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给我,收获颇丰!相信我的学生也是!
第二篇:小班语言教学实践
小班语言教学实践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积极丰富幼儿的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呢?怎样使幼儿的语言训练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中,我总结出语言教育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为幼儿创造语言,从而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1、创设情景表演
在我班还有一部分小朋友的语言基础比较差,他们不会用一句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某一物体或某一事,偶然只会用一些简单的词来表述。如:老师手指动物小ji,问:“这是什么?(幼儿只会回答:小ji)幼儿只是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学习语言,这种形式虽然可以纳用,但是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幼儿就失去了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采用了情景表演的形式,为幼儿创造了语言的机会。如:在故事《小鸭和小ji》中,我找来两个木偶动物,即:小鸭和小ji,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观看表演中去学习语言,最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小鸭和小ji长得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们有什么本领?鼓励小朋友自由发挥想象,相互讨论,然后请个别小朋友来扮演小动物进行表演,鼓励他们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这样,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合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用哑剧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语言 所谓哑剧,就是用某一动作来表示一件事。现在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虽然他们有时候听不懂动画片中人物、动物之间的对话,但是他们对动画片中的一些主要情节还是能理解的。因此,在一些活动中,我采用了哑剧的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在一次谈话《我的心情》中,我用不同的动作以及不同的神态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刚才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每个孩子的思维 是不一样的,因此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他们在不同的交流中为自己创造了语言,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讲述能力。
第三篇: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通过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更加紧密,计算机编程能力已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1]。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由于C语言的功能强大和应用广泛,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课程首选的编程语言。与其它语言相比,C语言涉及的概念更加复杂、规则更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较难掌握C语言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与实践。
目前,C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归纳如下(1)计算机基础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我国非常重视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的普及教育,大多数高级中学都开设信息技术等课程,在进入高校前,大多数学生就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由于不列入高考范围,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2)教学案例。C语言涉及许多知识点,现有教材大多数都通过例子讲解每个知识点,通过例子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但问题在于往往不同知识点对应的例子不同,导致学生误认为知识点之间是孤立的,使学生无法将不同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学到最后,大多数学生会出现无法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来贯通多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3)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创新意识没有得到体现。在C语言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教师课堂授课。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真正反映教与学的相互性,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更不能提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以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通过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案例
刚开始对于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初学时,只要求看懂程序,编写简单的程序就可以了,然后逐步深入,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就能熟练掌握C语言。对于学时有限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有些较为难懂的内容可以通过选学或自学,把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学好基本功。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案例的选择不但要有代表性,而且要有趣味性,不仅与教学内容和目的密切相关,也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养成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便于以后学习其它编程语言,其基本规律和方法都是一样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与学生思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的理念,很容易将理论与实践脱离。相反,案例教学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于抽象的概念,往往使学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然而教学案例所引入的知识点,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分析和研究问题,使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会出现学生被动的学习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各章知识点,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进一步加深。学习程序设计,只要掌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就能学活用活,举一反三。另外,在考虑教学案例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不能太易,也不能太复杂,需考虑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学案例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互动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代教学方式偏向于主张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5]。教学本身具有两面“教”与“学”,两者紧密相连,教师教的过程也能总结出如何教好学生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然而,旧的教学观念总是强调教师的教学,以为教的越多,学生学的越多,往往会忽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甚至没弄清楚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因此,学生一直以来都处于被动状态。实际上,“教”只是外部因素,“学”才是内部因素。教师的“教”是创造学生“学”的条件,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学生“学”的动力取决于“教”。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回顾知识,采用回答问题方式引入新的知识,然后讨论和演示验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新的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好这些问题从学生的背景知识中考虑,能启发学生,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
编程思想和方法
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编程语言层出不穷,对于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至关重要,在教学48课时和实验16课时,共64课时内,很难精通一门编程语言。因此,编程语言教学应该集中在使学生掌握编程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只有采取这种方式,学生今后就能以同样方式迅速的掌握其他编程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程序设计的关键是如何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俗称算法。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是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步骤。语法是编程的基础和程序设计的工具,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我们应该集中在算法设计和分析上。算法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开放思想,开拓新思路,归纳逻辑规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看懂程序,当他们单独编写程序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开始[4]。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申明、控制结构、基本思想和自上而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使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在讲完C语言基本知识教学时,例如数据类型和变量声明,我们可以使用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函数、数组和文件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编程的基本技能。即使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代码不同,但它们的思想和方法非常类似。当我们在C语言教学时,我们应该淡化语法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法上。语法规则不是通过孤立的学习而是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学到的。随着编程难度的逐步提高,算法和语法的学习同步趋于深入。学生在富有创意、引人入胜的编程中,学会了算法,掌握了语法,把枯燥无味的语法规则变成生动活泼的编程应用。
结束语
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考察类型题包括选择题(占总成绩的20%,涵盖整个教学大纲,下同)、填空题(10%)、编程填空题(30%)和编程题(40%)。学生最后的成绩信息表见表1。
综上所述,教学与改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
第四篇:《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述评
《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述评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已经超过了四个亿,而以英语为二语、外语的人也遍布全球,英语覆盖面之广不言而喻。学习英语不仅是提高语言素质(包括母语素质和外语素质)的要求,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国的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命运。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外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有效地传授外语知识。
由世界著名教育教学专家Jeremy Harmer执笔的这本《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就是十分有参考价值的外语教学指导书。本书从英语教学相关主题的基础理论背景入手,提出了平衡活动法的概念,并运用这个概念指导英语教学活动。
本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不但吸收了语言教学法、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还提供了丰富又实用的英语外语教学实例,为英语教师以及英语外语教学专业的学生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英语外语教学框架。
全书共有十二章,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理论为主,列举了应用语言学方面与英语教学有关的问题,包括:语言学习的动机;促使语言学习成功的因素;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语言技能;语言学习者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以实践为主,在第一部分提出的总的教学法——平衡活动法的指导下,重点讨论具体的教学技巧以及教材的使用,包括:教学和语言综合应用技能;在课堂引入的语言内容和引入的时间、方法;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语交际练习和书面交际练习的评价方式;接受性技能的教学原则。
第三部分与课堂管理、备课有关。作者阐述了教师组织课堂、学生的方式,以及备课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在本书的第四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较新的外语教学方法——平衡活动法。这是本书作者对外语教学的一大突出贡献。我将对这一点进行重点阐述。第四章首先介绍语言学习的一些理论以及语言教学的方法(这里列出的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方法对本书第二、第三部分有重要影响)。其中,行为主义认为语言习得是由条件作用引起的;而认知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利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则,培养创造性输出能力的过程。
在70 年代后期推出的监控理论中,Krashen提出了习得-学习假说。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包括习得与学习两种途径。习得是下意识的过程,而学习则是有意识的过程。学生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因而习得也常被称为“隐含性学习”或者“自然学习”;学习则指对第二语言的明确认识,即了解和通晓第二语言的规则并能表述这些规则,因而学习还被称为“明确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这就启示我们,外语教学应该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进行,既要有意识地学得语言知识,又要无意识地习得某种言语交际能力。寻求“学习”与“习得”的某种平衡,是平衡活动法的理论根据之一。
接着作者介绍了最新的强调习得的方法论、课堂交际性活动、以任务型学习和人本主义技巧为基础的方法论,并且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引出了他的输入-输出理论。
Harmer认为,课堂活动主要应包括两大种类,即输入和输出。输入,指的是学生所接受的信息;输出,则是学生所产出的语言。一堂成功的外语课离不开输入与输出。Harmer强调,在课堂上只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老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因为只有当学生能够产生语言时,才表明他们对所接收到的输入信息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再者,语言输出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语言运用,并且及时地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得到反馈,以调整、纠正刚接收的语言输入。Harmer 在这里重视语言输入的真正动因是为了强调输出,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Harmer 的输入-输出理论强调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统一。
总之,Harmer认为,学生参与到任务型活动中,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来习得语言,比有意识地去学习语言项目要有效得多。学生既需要大量粗调输入,也需要精调输入;学生既需要通过交际性活动来提高交际能力,也需要参加半控制性的语言练习。他提倡使用平衡活动法——以交际性原则为理论基础,从学生所进 2 行的课堂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这些活动中达到一种平衡。
平衡活动法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导的传统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有意的学习活动和大量的语言输入,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无误,而对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却重视不够。而在流行的交际法等直接法中,教师又过于强调无虑的习得过程和语言产出过程,往往只重视了语言的流利性,而忽略其准确性。无论是语法-翻译法还是交际法,对于提高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而言,都存在片面性。然而,平衡活动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教学计划应该在语言输入练习和交际输出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它克服了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存在的某些弊端,很好地作到了顾此而又未失彼。
另一方面,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时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动机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动机的外语学习和无动机的外语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法往往需要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平衡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任何单一的教学法通常只提供某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不可能让学生一直保持并提高其兴趣、动机以及积极参与的热情。而平衡活动法则平衡、统一了多种教学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Harmer指出,平衡活动法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动机,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外部动机和长远目标的学生而言,尤为有利。平衡活动法还体现了因对象不同教法不同的原则。其他教学法多多少少都存在对学习者自身特点考虑不足的缺点,而平衡教学法克服了这一点,在语言教学课堂上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本书在第二、第三部分中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都是在平衡活动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些活动要求教师熟知各种教学法理论,分析其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根据课堂的需要适时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活动的开展,给课堂注入活力,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平衡活动法克服了语法--翻译法及交际法等的片面性,非常符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除了以上提到的优越性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平衡 3 活动法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平衡活动法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Harmer明确指出,无论学习的形式如何,所有的外语教学活动都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而自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制定了五个英语教学大纲,都提出要培养交际能力。我国英语教学的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点上,平衡活动法满足了我国外语教学的要求。
其次,平衡活动法体现了因对象不同教法不同的原则。中国学生数量大,师资力量相对缺乏,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采用只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学法,因学习者而异的教学法显然在中国是不现实的。如前所述,平衡活动法克服了其他方法对学习者自身特点考虑不足的缺点,在课堂上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所受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一本英语课堂教学指导用书,更是作者Harmer对平衡活动法这一方法论的具体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摆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论证思路清晰、有逻辑,并且用大量的外语课堂教学实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成功地建构起了平衡活动法这个模式。
除了提出平衡活动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两点,本书还有一个鲜明特点——与时俱进。从本书的序言我们可以看出,本书在1983年第一次出版。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语言学习教材以及新的教学技巧。而本书再版时,作者没有沿用之前的思路,而是根据语言教学实践的新变化对本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作者不仅使用了新的课堂教学实例,还突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人本主义教学、自主学习、学习者训练、发现技巧、词汇教学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一点。要知道,语言教学是一个无止境的、需要人们探索的世界,一味守旧,踌躇不前,是得不到进步的。
书中有一个细节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序言中,作者指出,虽然书中的很多内容也可以运用到二语教学中,本书针对的是外语教学,而非二语教学。显然,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学习过程和目标都不相同,因此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教学目标是使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这一门国际通用语,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作者在序言中特别指出本书针对的教学类 4 型,也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提供了从事外语教学实践者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课堂教学实例,是一本很好的外语教学指导书。而作者在本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学术精神——敢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同时,书中提出的平衡活动法,是一种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适应我国培养多层次外语人才的需求,值得英语教学工作者研究,并进一步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Harrner, J.1998.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ork: Longman Publishing.[2] 王秀卿,2001年,外语教学中的平衡活动法[J],《外语教学》第22卷第2期:49-51。
第五篇:中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
中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
姜湾中心幼儿园:付更进
时间荏冉,这个学期我在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中度过了,回顾这学期的语言教学工作,收获颇多。有取得成绩的喜悦也有看到孩子们学到本领的欣慰,同时也在工作中找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顺利完成了语言领域的总目标:
通过上学期的的语言教学,小朋友们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能说一些简短的话语,但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欠佳,不爱多说话。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经验,活用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们乐意与人交谈,并且讲话有礼貌,能认真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课的教学,晨读课的学习以及区域活动,孩子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读古诗、并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
儿歌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既形象又生动,朗朗上口、易记易读,小朋友在儿歌中懂得了道理,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增强了,如这个学期学的儿歌有《雨点种子》、《种向日葵》、《小老虎长大了》、《夏天在哪里》、《宝宝乖》、《宝宝不挑食》、《小剪刀》等,小朋友能够流利背诵儿歌,还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创编儿歌。
引导幼儿在听说游戏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巩固发音,扩展词汇量,提高幼儿的倾听水平和反应能力,带领幼儿玩游戏《请你猜猜在哪头》、《高高山上一条藤》、《荷花荷花几月开》等。课堂上鼓励幼儿自然、大胆、有礼貌地与人交谈,提醒幼儿别人说话时不插嘴、认真倾听,培养幼儿分析倾听的能力,这个学期进行了有效的谈话是《这是谁的工具》、《我收到的六一礼物》、《谁的本领大》。小朋友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观点。
指导幼儿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独立构思讲话的内容、顺序、重点和中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的逻辑性使幼儿能有条理、有重点、有顺序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有效地组织了看图讲述《小红伞》、《小马和小驴》、《小熊折纸》和排图编故事《春游》。
鼓励幼儿主动阅读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引导幼儿理解并表达作品所包含的情感特征,指导幼儿在适当的时候迁移文学作品,使幼儿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仿编和创编作品,如本期和幼儿一起探讨学习了早期阅读《小花猫的铃铛》、《下雨啦》、《坐轮椅的兔兔》《农场里的叫声》《小小饲养场》,童话故事《好朋友电视台》、《春天在哪里》、《神奇的树》、《快乐火车》、《树荫》,散文《好消息》、《滑吧滑吧,小雨点》《欢欢喜喜过六一》。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学习正确使用铅笔,学习了多个笔画名称,并会按格式书写。
三、反思不足之处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1、老师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善于应变、灵活把握教学活动流向,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2、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特别是对那些内向,少言的幼儿应给予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练习运用语言。
3、由于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难免会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上出现错误,老师应及时纠正,作出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