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家庭教育学的认识
家庭教育学
小时候,我总认为父母不够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限制我这个,还要限制那个,所以我经常想如果我自己有了个小孩,我一定要做个好妈妈。我一定要给她她想要的,尊重他想要的,给她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所以,当知道家庭教育选修课的时候,我就立即报了。还记得老师上的第一节课,老师讲到,母亲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树立爸爸高大得形象,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管父母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但是绝不要损坏彼此在孩子间的形象。比如,爸爸在认真严肃的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说:“别听你爸的,你爸说的不对!”妈妈这样做就损坏了爸爸在孩子心里的形象。他可能会认为妈妈才是真疼他,爸爸则不是,这样他就会疏远爸爸,其实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还有老师讲到她妹妹用垃圾桶吓唬孩子的事,我也记得很清楚。妹妹不听话的时候,妈妈经常用长胡子的爷爷吓唬她,直到现在,她7岁了,但是一看见长胡子的爷爷就吓得哭。吓唬孩子的确不是好的教育孩子的手段。
这节课的确让我学到了很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但是最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妥善处理家庭事务也是一门学问。
第二篇:论对家庭暴力事件的刑事司法干预
一对家庭暴力事件进行刑事司法干预的必要性
(一)严重的家庭暴力状况需要必要的法律干预机制
1、家庭暴力的定义
随着新婚姻法的出台,“禁止家庭暴力”第一次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条文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引起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而且将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步入法律调整的范围。然而法律本身并没有对家庭暴力进行定义。对于家庭暴力的理解存在不同的看法。1993年联合国发表的《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宣言》第一次给“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下了定义:不论发生在公共场所或私人生活中,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我国家庭暴力项目组《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起草的专家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身体、精神、性或财产上损害的行为。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一条明确规定,婚姻法中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另外,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还采取了较为客观、严格的标准,没有把日常生活中偶尔的打闹、争吵理解为家庭暴力。
2、家庭暴力的现状
无论从何种定义出发,对妇女施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对女性施暴的现象,包括乱伦、性虐待、强奸以及殴打残害等已在全球泛滥,在某些国家,l/5至一半左右的女性曾遭到过家庭成员或性伙伴的虐待。美国司法部和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接近25%的女士曾被现任或前任伴侣强奸或殴打过。据估计,美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名女子被亲密的伴侣强奸或殴打。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一项调查表明,30%的妇女遭到过家庭暴力;12%的妇女报告过家庭暴力(报警);8%的妇女受到过武器的攻击;23%的妇女被男性伙伴强奸过。37%的妇女在离开或与实施过暴力的男人分手后仍受过他们的侵犯。在日本,有15.4%的妻子曾遭到丈夫的殴打,在遭丈夫殴打的妻子中,有4.6%的人感到生命遭到威胁。有鉴于此,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的问题引起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为遏制家庭暴力,维护受害者,尤其是受虐妇女的权利,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挪威等国家通过修改政策、制定法令加强对此类事件的法律干预。
家庭暴力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同样也是全国性的问题。虽然,对于家庭暴力的状况,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全国妇联200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竟有9000万个家庭笼罩在暴力的阴影之下。我国家庭的离婚率为1.54,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祸起家庭暴力。地方妇联提供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令人担忧的是,家庭暴力的数量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自动消减,与此相反,有迹象表明,家庭暴力的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行为则是对社会细胞的侵害,是对妇女人权的侵犯,是影响妇女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在缺乏有效的社会干预机制的情况下,家庭暴力的存在,势必对社会秩序形成冲击。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家庭暴力进行经验主义的研究以来,时至今日,很明显,若没有社会的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暴力案件将升级为更严重的事件。人们经常引用的一份统计表明,若没有有效干预的话,32的受害女性将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再次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社会发展趋势已不再把家庭暴力视为“私人问题”,在法治社会里,法律制度,对于遏制家庭暴力事件,给被害人提供必要的救济,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严峻的现实表明,运用法律手段干预家庭暴力,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刑事司法干预机制对遏制家庭暴力事件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在对家庭暴力作出反应方面,刑事司法体系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1、承担刑事司法职能的机关,尤其是警察机关,具备对家庭暴力事件进行快速反应的天然优势。“人们普遍认为地方警察发挥着轴心的作用且通常最先与有暴力倾向的家庭进行联系,向他们提供免费服务,是高度可见的权利机关。它维持着一种中央派遣系统而且可能是唯一一个24小时提供快速帮助的公共机构。”在我国公安派出所处于打击家庭暴力的第一线,应向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2、承担刑事司法职能的机关,其依法享有的采取强制措施权、刑事处罚权,如果能够有效运用,对于保护受虐妇女、惩戒施暴者和阻断家庭暴力事件的升级,与其他手段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得执法机构的干预是制止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手段。在众多的家庭暴力事件中,虽然有其他社会机构的介入,但并不能阻止施暴者暴力行为的继续和升级。加拿大的司法实践表明,执法机构的有效干预将大大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如果现场拘留施暴者并对其提起公诉,使受害人再次遭其殴打的概率减少了50.如果不对施暴者提起公诉,受害人往往会再次受到暴力威胁或殴打。
3、司法机关对家庭暴力干预、处置的状况,对其他反家暴机构乃至公众有着重要的影响。除了刑法干预的直接影响之外,司法机关还可通过宣布暴力行为不在刑法范围之内的方式来限制允许干预的范围,从而赦免那些不会导致逮捕或起诉的行为。因此,刑法体系不仅充当了最初的响应者而且形成了其他社会机构将来可能作出的反应。
一旦司法机关重视对于家庭暴力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及时有效地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救助,则会向社会公众发出强有力的信息:政府对家庭暴力持积极的干预态度,家庭暴力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样的信息,不仅有利于其他反家暴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援助受虐妇女,亦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积极的反对家庭暴力的健康环境,与此同时,也会鼓励受虐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侵害时,寻求法律的救济,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相反,如果缺乏必要的刑事司法干预机制,不仅会抑制其他反家暴机构活动的有效性,助长消极的反家暴社会环境,而且会阻碍受虐妇女运用法律手段摆脱家庭暴力的侵害,而被迫选择其他为法律所禁止的手段“自我拯救”,衍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最典型的表现是,受虐妇女在无助的情况下,选择“以暴治暴”。
山西省妇联在对南通监狱女子分监进行调查时发现,女犯中有46.2%的家庭存在暴力现象;存在暴力现象的家庭中,有52.74%的女犯。
二有关国家刑事司法干预机制
20世纪70、80年代来,对女性施暴现象的泛滥,使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44个国家和地区明确规定了处罚对女性施暴行为的法律。在对的犯罪原因直接和家庭暴力有关。而在内蒙古女子监狱,关押着的“以暴制暴”杀夫的女人们,总数已经从58上升到了60.家庭暴力实施刑事司法干预方面,综合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扩大警察对施暴者的逮捕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14个州全部要求警官在执行无授权的逮捕之前需要亲眼目睹一种轻罪。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警察在找到发生重罪的可能原因时,有能力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执行逮捕令。
因为大部分的家庭暴力行为都被倾向于划分为简单的袭击和虐待——一种轻罪,这也就成了一个主要的局限性。在警官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重复这种行为,则不能进行逮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家庭暴力的轻罪行为的大部分这种法令限制已被消除。实际上,到1992年,有47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都已颁布了法令,授权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逮捕;在这14个州中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当警官判断发生了涉及家庭暴力的犯罪时,就要求进行逮捕。甚至是其他的3个州——特拉华州、弗蒙特州以及西弗吉尼亚州——法庭的规则或许会允许这种做法。
(三)设立强制司法干预制度,增强警方对家庭暴力案件干预的主动性,减轻受虐妇女的举证责任。在加拿大,所有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都集中在《刑法》265条上。该款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故意冒犯他人的,不论程度如何,均属违法。此项规定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最轻微的接触到引起人身伤害的严重攻击都包括在内。其后果都是刑事制裁。尽管如此加拿大也曾出现这种情况,由于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事情,警方不太愿意介入家庭争端,致使受害者处于求助无门。1981年以来政府开始给警察和法官提供指导性文件,以培养他们的意识,鼓励警方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许多省份甚至作出硬性规定,必须对家庭暴力案件作出反应。并要求警官无论是否得到受害者的合作,都要对家庭暴力案件进行调查,提交报告,必要时还要作出指控。在这个过程中,警方也逐渐认识到让受害者自己提供证据是很困难的,因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家庭暴力案件之中。正因为有了执法系统的强有力支持,妇女受害者不像以前那样认为受伤害是可耻之事,而敢于面对暴力采取行动。一旦丈夫的暴力行为严重,很可能被判入狱。在审判过程中,妻子只是作为证人参加,无需提供任何证据。在挪威,1988年,一项重大的刑事诉讼控诉规则的修改出台。该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对配偶、儿童或其他亲密关系者的暴力侵害案件实行“无条件司法干预”(unconditionaljudicialintervention)的公诉原则。[7]具体来说,即便受暴妇女撤销了先前的指控,警察和公诉机关在没有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施暴者提起诉讼。这是一个政治上的信号,反映出国家对家庭暴力问题态度的转变:即家庭暴力不仅是犯罪,而且是严重的犯罪。
(四)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法庭可采证据,保证家庭暴力受虐者可以获得公正的审判。受虐妇女综合症原来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名词。在北美成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可采证据最早用于加拿大的司法实践,是在1987年。1990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在琳。拉娃莉案中,九位大法官们一致同意受理此案的上诉。经审理,该有关“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据被裁定为可采证据。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多数大法官们认为,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专家证据有二个可以互补的作用。其
一、证明根据刑法规定,受虐妇女以暴力进行自我保护的行为是合理的。其
二、澄清社会对受虐妇女的误解。可以证明受虐妇女不是因为喜欢挨打而是由于后天无助感才无法离开充满暴力的婚姻或同居关系的。受虐妇女综合症成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后,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不少被迫杀夫的受虐妇女因此得以无罪释放、减轻或从轻处罚。沃柯博士在她的《可怕的爱:受虐妇女为何杀夫,社会应如何看待她们的杀夫行为》一书中提到:作为专家证人,她曾出庭为许多被控杀夫的受虐妇女作过证。在她的当事人中,25的杀夫妇女获无罪释放,2/3的被告妇女没坐过一天牢。为了使所有那些有受虐史的杀夫妇女都能获得司法公正的对待,1990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州长赦免了20位因杀夫入狱的受虐妇女,其中包括一位死刑犯。1991年马里兰州长赦免了8位此类女犯。这些女犯在受审时都没有机会聘请专家证人向法庭证实她们患有受虐妇女综合症或曾长期遭受丈夫或男友的殴打和虐待。此后,其他州也纷纷仿效。有报告说,至1990年,赦免此类妇女的浪潮已在美国20多个州掀起。加拿大也不例外。加拿大联邦政府在1995年决定彻底复核在该判例之前被判入狱的女犯的案件。1997复核工作结束后,2名女犯获无条件赦免,2位女犯减刑,1名女犯的案子被子移送至上诉法院重新审理,以确定她杀人时是否有犯罪故意。
三、我国刑事司法干预机制及其不足
(一)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中还没有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但并不意味着,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无法可依。恰恰相反,许多法律、法规可以被理解为涉及到了对家庭暴力的问题,甚至可以直接援引作为施暴者的法律依据。
例如,我国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199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在人身权利一章对妇女人身权作了专门具体的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残害妇女”。1997年修订通过的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
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1)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2)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等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我国《婚姻法》修正案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条款,《婚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第四十五条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除此之外,各地也在制定相应的法规。1996年1月,湖南省长沙市出台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定。2000年2月,辽宁省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定》。此后湖南省、四川省、沈阳市均通过了类似条文,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打击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省11市出台了此类规定。
上述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在一定意义上,为司法机关对家庭暴力事件实施司法干预,保护受害妇女的权利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依据。
(二)主要的问题
尽管如此,由于大多数法律、法规较为原则,目前在中国对于家庭暴力的制裁,主要是套用《刑法》和《治安处罚条例》的故意杀人、伤害和虐待罪等条款。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刑事司法干预机制,在运用刑事司法手段遏止家庭暴力方面,司法机关的作为,与现实的需要相比,呈明显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任何的刑事法律及其解释或者统一的刑事政策明确地规定,将家庭暴力行为作为禁止的对象。
《婚姻法》在修正后增加了有关家庭暴力问题内容的条款,但是很显然用属于民法范畴的《婚姻法》来规范家庭暴力行为是很不够的。因为民事制裁的主要手段是经济赔偿,在夫妻共同财产没有分割之前,对受虐妇女而言,通常没有实质的意义,不能真正体现对弱者的法律救济。
虽然说,对于因实施家庭暴力暴力而导致受虐妇女重伤或者死亡的案件,可以依照其后果,直接援引《刑法》中故意杀人、伤害的条款予以处罚。但对于遏止家庭暴力而言,却远远不够。一是对于大量的尚未达到重伤或者死亡后果的家庭暴力,没有赋予司法机关及时介入的义务,从而未能有效保护处于此种困境之下的受虐妇女;二是家庭暴力具有反复性和逐步升级的特点,许多家庭暴力行为并非一开始实施即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后果,而是在经历一定周期之后,逐渐恶化。故意杀人、伤害罪刑法规范的设立,无助于司法机关采取措施,阻止家庭暴力事件的升级,从而有效防止受虐妇女遭受更严重的伤害。
由于我国刑事法律对家庭暴力犯罪没有明确界定,实际上,司法人员在是否运用刑事司法手段处置家庭暴力事件时,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任意地拒绝受虐妇女的求助。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男尊女卑”、“清官难断家务事”传统的国家里,更容易形成消极的影响:有的公安机关会认为这是家务小事,不用管;有的检察机关也会认为这是家务小事,无须公诉;有些法官在定罪量刑时考虑不到家庭暴力犯罪的特殊性,该从轻时没有从轻,该判刑时没有判刑。而当受害妇女到法院进行刑事自诉时,法官会尽量进行调解,而且调解时往往忽视妇女的人身和财产利益,劝妇女,“你把丈夫告到监狱里去,对你、对你们的孩子、对你们的家庭有什么好处?至于财产赔偿问题,现在没有离婚,他的财产也是你的财产,你要他赔还不是从你的左口袋拿到右口袋„„”
2、缺乏对受虐妇女予以人身保护的有效措施。我国没有任何针对家庭暴力事件的特别的程序性措施或者强制手段,用以限制施暴者对受虐妇女的接触,从而有效避免受虐妇女遭受进一步的伤害。理论上,行政拘留可以用于足止施暴者的进一步行为,但实践中,极少有因家庭成员间由于轻微的殴打行为而被处以拘留。受虐妇女在受到家庭暴力侵害时,往往在人身安全上得不到司法机关有效的保护,甚至遭受施暴者更严重的报复。法律干预的不足,反过来影响妇女寻求法律帮助。调查显示,当女性受到暴力侵害之后,虽然她们迫切需要得到来自社会的帮助、安慰和支持,但派出所治安处罚和通过法律诉讼的选择最低。
3、没有建立家庭暴力案件公诉的制度或政策。对于大量的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来说,用以保护自己遭受更严重的伤害的法律武器是《刑法》关于虐待罪的规定。然而,虐待罪第一款为自诉案件,需由受虐妇女承担举证责任,并且始终承担指证犯罪的义务。换言之,并未要求司法机关积极主动地调查取证。所以,实践中,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可能不予处理、或敷衍塞责;即使出警,也不会像处理刑事、治安案件那样仔细勘查现场、提取证据、询问当事人、证人和制作笔录文书,拒绝为被害人出具进行人身伤害鉴定的证明等。甚至可能责备受害者、对受害妇女造成二次伤害,如在涉及个人隐私或对当事人询问时,对受害人提问的态度、语言和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不恰当的、甚至是歧视性、侮辱性的。与此同时,由于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夫妻之间,没有第三人证明,受虐妇女在没有司法机关的主动干预下,自身难以完成证据收集任务,导致刑事自诉案件定性难、胜诉率低,加之受社会舆论和传统文化影响及资源匮乏的限制,受害妇女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忍受暴力而不能提出请求和告诉。法院认为证据不足或情节不够恶劣达不到虐待罪而使受害人权益得不到保护的例子比比皆是。沈阳市一妇女的鼻骨被丈夫打成骨折,鉴定为轻伤害,应受到法律的处罚,但由于其丈夫不承认,即不能认定,致使这个妇女一直上访,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据辽宁省妇联信访反映的情况看,90的家庭暴力事件不能被认定,其原因是证据难取。
4、尚未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刑事诉讼中的可采性证据。对于因遭受家庭暴力而被迫杀夫的受虐妇女而言,在定罪量刑时,考虑其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方能保证其受到公正的审判。然而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并没有明确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可采性证据,致使受虐妇女以“遭受家庭暴力”为由要求减轻处罚的主张,被法庭以“没有证据支持”为由拒绝。许多以暴制暴的受虐妇女难以得到公正的处罚。例如,河北省妇女董俊会因长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将其夫杀死。历经三次审判,二次一审均被判处死刑,二审被判处死缓。河北省妇联聘请的专家认为董俊会符合“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症状的意见,董本人提出自己遭受长期家庭暴力的辩护意见,均没有被法庭接纳。河北省另一长期遭受丈夫暴力虐待的妇女刘栓霞,在被迫将丈夫杀死之后,当地数百名村民要求对其从宽处罚。然而,法律援助律师提出对刘进行“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鉴定的主张,同样被法院拒绝。相应地,在法院的判决中,鲜有将遭受家庭暴力作为公开的判决理由的。
四有关建议
(一)颁布司法解释或者修改刑事政策,将家庭暴力行为明确纳入刑事法律规范或刑事司法活动调整的范围,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立法条件成熟的时候,制定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
(二)明确司法机关对家庭暴力事件予以司法干预的义务,制定对受虐妇女的特别人身保护程序,建立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刑事公诉制度,保证司法机关能够及时有效地介入家庭暴力事件,对施暴者予以有利地制裁,对受虐妇女予以有效地保护。
(三)修改证据规则,明确“受虐妇女综合症”可作为辩护的依据,将此方面专家鉴定或证词作为可采证据引入刑事诉讼,防止司法机关任意拒绝受虐妇女有关遭受家庭暴力的主张和进行鉴定的请求,以保证被迫以暴制暴的受虐妇女能受到公正的审判,避免过重的刑罚。
(四)广泛开展社会性别培训,促使立法和执法机关工作作风和性别意识的根本改变。“社会性别与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培训应纳入警察培训课程,法院、检察院等也应开展性别意识培训。
第三篇:教育学的认识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教育学的认识
一、教育学理念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教育学概念、社会属性及教学内容
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2、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三、教育学考试意义
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四篇:对教育学的认识
教 育 学 论 文
学
校 培训班级 培训学号 姓
名
对教育学的认识
教师资格证是成为一位合格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教育学的学习和培训对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意义重大。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程,同时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老师们组织了此次教育学课程的培训。通过为期三天的教育学的培训与学习,使我对教育学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不少的体会。
教育学这门课程主要围绕“教育”一词展开。课程从头到尾都提及了“教育”一词,同时还提及了 “教师”、“学生”、“班级”等与教育有关的词。在培训的课堂上,老师一边讲解书本,一边列举案例。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同学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有不少体会。主要体会如下:
第一,从总体上了解了“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理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第二,知道了“什么是素质教育”。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我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了解。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然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它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最后,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三,明白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社会文明的专职人员。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第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对待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贡献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人格。第三,要努力提高教师修养。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艺术、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影响,同时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加强自我修养。
第四,更加体会到了“学习教育学对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而言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素质,及教育理论水平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课程办学的思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师素质,掌握了教育的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二是有助于科学的培养人才。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讲究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的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做到科学的培养人才。三是有助于科学的教学管理。要使学校的管理建立在科学化、现代化基础之上,不懂得教育科学,不精通管理艺术,就不可能实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四是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种按照预期的要求以改进教育的实践,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尝试,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活动,是一项教育变革的系统工程。五是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其任务不是复述前人已解决的问题,而是要进行创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虽然这次学习的时间不长,但也使我获得了不少教育学知识。今后,我也一定会好好运用我学到的教育学知识,将其实践于我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去,使其物尽其用!感谢老师,感谢教育学!
第五篇:校长对家长报告
蔡站小学第二届家长会校长工作报告
颜秉慎
2011.6.17
各位家长:
我受学校第二届家长会组委会委托,做学校工作报告。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校参加这次家长会,就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此,我代表蔡站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对我校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把大家请来,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能够“一个方向一把劲”、“一个目标一条心”,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下面,我准备与大家沟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对学校一年来工作的简要汇报
一年来,我校牢牢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幸福学生的童年,精彩教师的人生”为办学价值取向,以“为千万个家庭培植希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未来”为办学承诺,努力使师生双向成才。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可以说,我校为师生的成长提供了充足阳光和肥沃土壤:
㈠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把我校建设成条件一流的园林校。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舒适、舒心、舒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加强了环境建设:
一是建设了凉亭、假山,这几处景点,集景物、艺术与文化于一身,恢弘、壮观、大气,春夏秋三季,校园内,绿草如荫,花海如潮,盆花、盆景争妍斗艳,雕塑小鹿好像在草坪中徜徉,雕塑仙鹤仿佛在绿草中嬉戏,鲜红色的观赏鱼在池中欢快地游弋,花树、校标与教学大楼相依相映,而白钢雕塑上金黄色的“求知”、“向往”,假山上的“山高人为峰”、“书山”、“学海”、“海韵”、“弄潮”字样更使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征;
二是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今年暑期,学校更新了教学楼内的宣传板,一楼的“走进古诗长廊”、二楼的“彰显艺术特长”、三楼的“领略名师风采”、四楼的“铭记先人伟业”都会让你一走进蔡小就感到,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是知识和精神的载体,感到一种浓厚的育人气氛。一句句名言警句,一幅幅照片图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人奋进,催人向上,真正达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时时处处都育人、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景点润人心的境界。
三是加强了校园的美化、绿化和硬化。今年,我校种植草坪2000平方米,用彩砖硬化学生活动区2200平方米,使学校真正成了师生全面发展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多姿多彩的花园。另外,我们还新建了幼儿食堂,很好地方便了学生中午的就餐问题,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㈡优化管理方法,进化管理模式,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校管理的标兵校。
本着“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品牌,向管理要特色.”的管理理念,我们不断改进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方式,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模式,使我校在管理上真正做到了人尽其能,时尽其效,物尽其用,财尽其力,努力使我校朝着小学管理标兵校的方向发展。
一是牢牢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所以,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依托力量和基本力量,抓住了对人的管理,就抓住了关键。一年来,我们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明确了管理的指向、地位和作用,在管理的具体运作中,我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及时,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合理竞争的和谐环境,这不仅很好地消除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消除了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而且得到了广大师生积极主动的配合与支持,使学校工作动力大增,阻力大减,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是实施了人性化管理模式,使我校形成了“以目标为导向,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以创新为途径”的管理模式,这种刚柔并济,情理相融,制度、感情与人文色彩共存的管理模式,整合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意见和建议,形成巨大的管理合力,从而张扬了学校个性,熔炼了品牌精髓,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基础,使我校领导和领导之间、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工作相顾、学术相通、感情相投、和睦相处的开放、团结、民主、严谨、周密、规范、高效的工作氛围。
三是出台了我校第一部《目标管理资料新编》。《新编》中包含了学校管理的方向性依据、政策性依据、策略性依据和权重性依据四个方面的内容,完善了学校整体、德育、教学、幼儿、师培、后勤、体育卫生、“两基”等8个系列65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行为,对各类人员怎么做做出了具体规定,界定了每个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对各类人员做些什么提出了具体要求。四个方面考核依据的制定,形成了我校规划—职责—方案—考核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有效地消除了学校管理中的“软区”和“盲点”。
四是构筑了精神平台。我们通过学习会、交流会、座谈会、讨论会等灵活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弘扬正气,展开了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使全体教职工树立了“为学校为自己干好工作,为学校为自己塑造形象,为学校为自己谋求发展”的思想,创造了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把学校建设成了师生文化交流、学术交流、感情交流的磁力场,形成了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工作相顾、学术相通、感情相投、和睦相处,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共存、共学、共享、共进的工作学习氛围。
上述四管理策略的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今年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县小学目标管理标兵单位、松原市德育特色学校、吉林省教育工会模范集体、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㈢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努力把我校建设成教育教学质量的品牌校。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确立了“让学生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得到机会,人人都主动参与,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成功,人人都成为精品”的教育理念,努力使我校向着“学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师师和特能,生生有特长”的目标迈进。
一是更新观念,树立品牌意识。首先,我们通过座谈会、讨论会、年初教学工作会等分析了我校教育资源中现存的优势,给我校的特色发展方向定位,其次,我们通过学习、看录像资料、外出学习等方式,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给自己“洗脑”,确立新观念、新目标、新思维、新方法,使每位领导和教师都确立了“我要塑造品牌,我能塑造品牌,我必须塑造品牌”的坚定信念。使全校各个部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牢固树立了“把打造品牌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和生命线”的教育教学意识。
二是跨越规范,实施品牌工程。今年年初,我校在“品牌”意识的引导下,实施了“四特工程”即:打造“特色学生、特色教师、特色班级、特色学校”工程。首先,我们制定了“四特”标准。其次,我们严格管理、规范实施,使学校沿着“完善——规范——特色——品牌”方向发展,使班级沿着“调整——过渡——特点——品牌”的方向发展。使教师沿着“胜任——骨干——知名——品牌”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沿着“合格——优秀——特长——品牌”的方向发展,对特色班级、教师、学生我们一年一考核,一年一确定,实行动态管理,宁缺毋滥。现在这项工作仍在实施中,到年底,我们将评出结果。
三是实现超越,打造品牌形象。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中,新课标、新教法、新视野、新手段、新策略、新境界已成为蔡小教师的新追求。学校的教学也实现了从“苦干”向“科研”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 转变,从“传统型”向“创新型” 转变。课堂教学中较好地树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了学生“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了学生“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了学生“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了学生“人人成功”的喜悦。再加上远程教育的实施,更加开拓了学生视野。
四是积蓄底蕴,历练精品队伍。一年来,我们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抓好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分管领导得力,中层干部努力,基层干部尽力的管理运行机制,使每位领导都做到了:思考工作越位,本职工作到位,各项工作补位;其次,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年初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就明确提出了“蔡站小学的老师要有鲜明的个性,比如,有底蕴、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应该是我县自己所教学科的领军人物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选苗子、指路子、压担子、挂牌子、给位子、发票子”等方法,有效建立了“凭本事吃饭,靠实绩取胜”的培训和管理机制。
㈣兴育人之风,强成长后劲,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德育工作的示范校。
“育人先育德”,在德育工作中,爱心,在蔡小涌动。学校要求教师做到“五多”、“四尊重”、“三个一”。“五多”即对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心、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信心;“四尊重”即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三个一”就是学校倡导老师: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一片温暖,一片真情,同学们在教师的关心、鼓励中树起了信心,鼓起了干劲,扬起了做人的风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不仅是蔡小人的口头禅,也是领导、教师率先垂范、倾心育人的真实写照。为了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学校本着“小一点、巧一点、实一点、新一点”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典型队会、家长会、六一汇演、运动会、等活动都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智慧,练就了才干,陶治了情操,净化了的心灵。
我要与大家沟通的第二个问题是:给各位家长提几点建议: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与希望,是我们生命的延伸,“子成龙”、“女成风”是每一位家长的夙愿,因此,我们学校希望家长能够积极与学校配合:
一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沟通才能增进了解,沟通才能更好地合作。作为学校有很多工作都要求家长支持,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家长应该主动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希望家长改变以往那种“把小孩送到学校,一切事情都是学校的事”的思想。现在的社会极其复杂,家长如果不配合学校,学生很容易染上社会的一些坏习惯。希望家长能一如既往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如果家长对学校某些做法有不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直接与学校领导沟通,可以打电话给学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我希望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把实小办得更好。二是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我们的家长都很忙,但不管怎么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多抽时间陪一陪孩子,了解一下他的心理,了解一下他的朋友,做到既是父母又是朋友。要想把孩子培养好,沟通非常重要,要教育子女热爱学校,要树立“校荣我荣,我为学校争光荣”、“今天我以实小为荣,明天实小以我为荣”的思想。
三是要正确对待成绩。一个学生家长不关注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仅仅关注成绩又是绝对不可取的。考试成绩与做人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自明,因此考试成绩无论好坏,都不要过分看重,重要的是了解你的孩子有哪些长处可以发扬,帮助孩子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解决,从而为孩子指明方向和道路,让孩子充满信心或更有信心的学习下去。要从孩子的基础这一实际出发,要多肯定,多鼓励,即使成绩考得不好,也要从其他方面找出闪光点。有句话说得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不妨试试。
四是培养孩子会学习的能力,不 “强压作业”。为了训练能力,提高成绩,适当的多做一些作业是必要的。但当前有一种不良倾向,认为学校作业压得多就对孩子有利,孩子在作业的重负下身心疲惫,怕学厌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也全然不觉,这是很不正常的事。在此,我建议孩子要做到“五个一”首先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温习功课、完成作业;其次每天搜集一条新闻信息或是语数英等方面的知识,完成好这些学科所布置的开放性作业;再次每周读一本好书,写好心得感悟、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四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和家长一起旅游观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等,并写出感言、随笔等,从而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特见解的能力;第五是让孩子每天帮家长做一件家务活,教育孩子养成勤劳、节俭的好品德。
五是重视孩子的品行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首先不要迷恋网上游戏,不私自上网吧,要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其次教育孩子端正审美观,言行、仪表要时刻铭记自己是小学生,要举止文明、着装美观大方,要考虑到实用性;第三是做好青春期教育。受当今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媒体影响,有些学生在情感方面过早成熟,这时,家长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平时与孩子加强沟通,经常与他们交心,做孩子值得信赖的朋友。并且有针对性地传授科学知识,指导其正常交往。
六是特别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孩子是家庭的欢乐,孩子更是家长奋斗的支撑,保障孩子的安全是家长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要教育孩子关爱生命,提高防范意识。即防交通事故、防火、防气、防盗、防电。为保证孩子上下学及校内安全,家长要求孩子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按时上下学,不迟到、不早退,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疯闹、不玩耍。二是乘坐机动车的学生,要选择车况好、司机水平高车辆,严禁乘坐“三无”车辆和超员、超载车辆。三是严禁携带刀具等凶器上学,以免戳伤自己或他人。四是上下楼不拥挤、不跑跳、不跨越台阶,自觉右侧通行。五是课堂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六是课间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活动。七是不随意吃零食,不吃过期、变质食物。另外,要求接送孩子的家长和车辆,不要在校门口停留、等待,要在学校北门东西两侧“十”字路口以外等候。
各位家长:现在的蔡站小学已经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校风,但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各位家长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更希望您平时多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的思想与学习状况,我们愿与您共同营造一个育人的良好氛围,我们愿与您携手共铸孩子的辉煌人生!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诚祝各位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珍爱生命,安全成长
同学们:
我们千万不可忽视了自己的安全问题。安全工作不可麻痹大意,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关系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为了让大家都能在安全中度过,我在此跟大家简单讲一些安全法制常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注意活动安全。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环境里,家里受到父母的关心 , 校园受到老师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和校园生活、学习活动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l .防磕碰。目前大多数家庭的居室空间不是很大,又放置了许多家具等生活用品,所以不应在居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有些居室铺上地砖 , 滑倒受伤很危险 , 上几年就有户人家小孩室内吵闹滑倒 , 后脑碰撞在地砖上,而致死;特别是学校上下楼道、走廊都是坚硬的水泥或砖石,如果追逐、奔跑很容易跌倒受伤,发生安全事故。3 .防坠落。住楼房,特别是住在楼房高层的,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特别在清扫教室卫生时,同学们擦玻璃一定要注意安全。.防火灾。居室和教室内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课桌、书籍等等,因此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室内玩火,更不能在室内燃放爆竹。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时,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有关煤气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防意外伤害。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乱放,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二、注意饮食安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 病从口入 ” 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注意:、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 “ 病从口入 ” 的可能。2 .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3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就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卫生质量往往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三、注意交通安全。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其中的 “ 行 ”,要涉及交通问题。同学们平日里上学、放学,节假日出、旅游,除了步行以外,还要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交通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 .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3 .我们没有交通民警指挥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不要乘坐柴三机,车况不好、超载的车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从保证交通安全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而当你已经达到法定的骑车年龄,准备骑车时,则必须认真地学一学有关骑自行车的规定,要掌握骑自行车的基本要领。要在非机动车车道内顺序行驶,严禁驶入机动车道。骑车至路口时,应主动地让机动车先行。骑车转变,要伸手示意。骑自行车不准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竞驶、扶身并行,更不准一手扶把,一手撑物骑车。
四、注意社会生活安全。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社会。目前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象,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等。.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如遇到特殊情况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报警电话的号码是 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2)拨打 110 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同学们,安全工作事关我们家庭幸福和健康生命,希望大家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对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芦峪河小学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