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跨一步,就成功》有感大全
读《跨一步,就成功》有感
刘墉教授的书我听过很多,读的却很少,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这本书——《跨一步,就成功》,上网一查,大家都在关注它,买的人很多,对它的评论也多,我也就跟凑热闹似的买了一本回来。本以为书中是长篇大论的论述如何做到成功,在成功之前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拿到书后,刘老师与女儿一起摄影,一起谈论图画,一起阅读,为女儿化妆的照片,分明在告诉着我们自己怎样跨一步,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我为刘老师的智慧、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而折服。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作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书中从九个方面告诉我们要发现自己的天才点,要对学习、生活、为人处世都有所感悟,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实例,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与思考。
看到这个书名,首先让我联想到了刘老师之前的一本书《成长成功——献给我最爱的女儿》,书中的一句写给女儿的情真意切的鼓励,让我思绪万千:“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你没希望时,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很可能,这一次,你就成功了!”那是什么样的一步,这一步真的那么难跨出去吗?总结这么多年的经历,我们每一天都在跨着自己的步子,经历着成功与失败,心情也时而开心时而伤感。有的时候我们已经找到希望,但因为这个希望还有些遥远,在现实与将来之间也许充满荆棘也许是一路平坦,但无法知晓,就象一个蒙着眼睛的人走在喧闹的城市,内心充满了疑惑与揣测,如果我们大胆迈出去了,那我们就离成功进了一步,如果胆怯前面的路,选择放弃,那注定失败。我们时常感叹:我要是谁就好了;我怎么就不是他呢;要是给我同样的待遇,我就„„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相差了什么?是一年还是一段漫长的道路?是金钱还是信念?读了《跨一步,就成功》,我有了较为清晰的答案。刘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距离成功只差一步,迈出关键的一步,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一眼望去宽阔敞亮的未来。当然我们迈向成功的道路是需要我们自己踏出来的,一步又一步,要走的稳才不会时常跌倒,即使跌倒了,也要坚强地爬起来!这关键的一步不表示成功“一蹴而就”,而是要抓住自己,掌握自己,发现自己的天才点。短短一句话“发现你的天才点”让我对人生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许类似的励志语言从小到大常听,但以前都是被动接受,听多了甚至觉得有些烦,而这次是主动去读,给我的感受截然不同:原来这些话那么有道理!
“跨一步,就成功”发现你的天才点,当你悟了!突破心理的障碍,成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在一次电视广告里,我知道了中国调酒皇后——郑雯,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朝气的女孩子,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小小的年纪已经成为了著名的调酒师,在她一开始学习调酒的时候是刚刚可能上中学的小孩儿,家长完全不支持她。但她认为这就是她想要的,拿着空空的啤酒瓶不停地训练,忘记吃饭、忘记睡觉,练了整整十年,而且当时她学调酒的时
候,从不会说“累”、“辛苦”,一直抱着这个信念:喜欢,我就要把它做好。她发现了自己很适合这个,找到了自己的天才点,跨出了“关键”一步,并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取得了成功。她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舞台魅力,有着对调酒狂热的心和对花式调酒独特的见解。18岁时就被评为国家调酒技师,现在是调酒学校的教练。她获得过新世纪花式调酒大赛冠军,参加过很多电视节目的拍摄,日本NHK电视台还对她做了专访,2006年被日本富士电视台誉为“中国调酒皇后”。
我的经历没有郑雯那么轰轰烈烈,当也证实了跨出去,总会有希望。高三时积极参加了美术班的学习,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现在我都庆幸选择了美术,才有现在喜欢的工作,才有更为乐观积极的心态。
对于人生的选择需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天才点,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需要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天才点,每个孩子都有他令人称赞的一面。刘老师在书中一次次强调了这句:“没有笨的孩子,只有不能发掘孩子潜能的师长。” 他也告诉自己女儿:“每个人都能成功,每一种青春都五色斑斓,如果你懂得珍惜自己,懂得在最恰当的时候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天才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老师要做的就是发掘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在我的工作中,我从不放弃对任何一个人的教育,每时每刻都在观察着孩子们的表现,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举动、每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语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激励方式。记得那一天,我打开手机,看到一条充满感激的短信:“谢谢宋老师的鼓励,孩子前两天开心地告诉我,您给她的美术成绩打了最高分,现在她一回家就写作业,非常自觉,以便在写完作业画画。孩子最近学习积极性高了,我都不用再去督促她做作业了。谢谢您夸奖。”看完这条短信,我先是一愣然后又回忆着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夸孩子是常有的事,课堂上我会时不时夸孩子:你画得真不错;有进步;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居然能想到这些;我佩服你的创意„„课后在批改作业时,我也会随手写下几行点评,激励孩子下次画得更好。而这位妈妈居然亲自用短信来感激我,让我感觉很突然。后来才记起当时的情形:在课堂上我就注意到这位可爱的孩子,她细心、耐心地画着自己的画,画几笔拿起作品看看,脸上时不时表现出陶醉的神情,似乎在享受艺术。底稿画完了,我告诉她给自己出了难题,画面中有许许多多的纹样,画得很细,装饰效果特别强,跟其他同学的作业比起来明显提高了档次,但如果要在涂色时也要取得成功,就要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要耐心去涂好每个块面,一定要控制好笔头水分,根据块面形状变换笔触。孩子点点头便去画画了。下课时,别人要及时把作业交给我,而她不需要,我给了她“优惠”政策,让她下次课交给我。下次课前,我去找来了她,她从书包的夹层里取出自己的作品,但没有
完成,我有些生气,但看到孩子平时学习压力大的份上,我又一次给了她机会:下周一一定交给我,不然没有成绩了。交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孩子很主动,我看到孩子充满自信的表情,我当着她的面进行了打分,并把记分册拿给她看,以便证明孩子的成绩是全班最高。孩子看完后,很开心的跑开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是如此的普通,老师的方法也是这么熟悉:鼓励——交流——优待——给予机会——证明等一系列的方法结合起来,却帮助了我发掘出了孩子的天才点,从此,这个孩子在美术课都充满激情,作品一次又一次让我看到她的艺术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才点”。只要找准“天才点”,跨出关键的第一步,每个人都能成功。我们老师要努力做好这个发现者。
要想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其中一个就是有耐心。书中的字里行间还包含了父亲对女儿教育的“耐心”,简单的动作重复地做,简单的话重复地说,有的人有耐心做和听,有的人没耐心做和听,有耐心的人很容易成功,没耐心的人就很容易失败,教育需要更多的耐心。一直以为只要努力,孩子不好就告诉他,一次记不住就多提醒几次,就一定能做成一个有耐心的老师。但在一次中午小结,我仔细听了孩子们的心里话,当我询问孩子每天老师的话是否太多时,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不得不去反省。他们都知道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每一次提醒都是善意的,都是希望看到自己进步,但同样的话说的次数多了在孩子看来就等同于“唠叨”。在家里他们会用行动反抗父母,比如大声地关上房门,把爸爸妈妈关在门外;不管他们怎么说,只管听不行动;或者直接用“烦”字回击„„在学校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比较害怕老师,害怕自己的常规分比别人低,于是老师说什么他们尽量去做好,但总有令人不满意的时候,老师再三提醒,他们就嫌老师烦了,但不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只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于是他们选择用行动来抵触,有时做作业故意晚点交,让老师急;吃饭就不好好吃,让老师讲不成作业„„原来我太不了解孩子了!那怎么做一个有“耐心”的老师,难道做到“耐心”真就那么难吗?阅读着刘老师写给女儿的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女儿该如何学习和生活,如何为人处世,没有凌驾生命之上的那种盛气凌人,也没有那种没有节制的絮絮叨叨。那是父亲对孩子心灵的理解;那是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他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一步一步的把孩子引上进步的路途,而不是逼迫。作为孩子,在他的导引下,每迈出一步都是一次成功,因为每一步都包含了快乐。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和文明的习染,这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的真谛。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多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找寻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做好孩子们的助手,做一个真正有“耐心”的老师。
我曾经害怕写作,因为三年级时没打牢基础,后来的多次考试都会因为作文扣分而影响总分,直到大学毕业谈到写作我都会打哆嗦。刘老师在书中谈了写作的心得,介绍了由搜集素材,抓住灵感,格物致知到陈述的方法。在书中我也了解到写文章有热笔和冷笔等之分。至于那些经过谋篇,先计划好写成几段,怎么导入主题,引申论述,如何下结语的,则属于冷笔。也可以说以情取胜、毫不遮掩地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常属于热笔,以理见长,经过再三推敲,精雕细琢的常属冷笔。发于至情,毫无保留地把内心话说出来,不事雕琢,也没有再三修饰,却能直指人心,属于热笔。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处处有文章”篇,刘老师以举例的形式让我感受到了细心观察多思考的意义,感受到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过国”真正含义。作者说,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事物去思考、去观察,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写文章也一样,很多人说写作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如,就可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想想我自己的经历,跟刘老师讲的很相似。我记得之前在备《画脸》这一课时,对京剧不是非常的了解,便上网查找资料,这一查就花了我整整半天的时间,在地址栏个输入“中国京剧”,跳出来一大堆内容,我一个个打开,真是收获太多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不同性格;了解到了中国京剧艺术的历史,在世界上的地位,感受到了脸谱艺术中的中国装饰之美;增强了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后来我很快就根据中国京剧写了一篇深刻的感受,现在如果有人问起我京剧,我一定会骄傲的告之其魅力。第一次感觉写文章是这么轻松。写好文章还要多读书,多记录。在一次教师培训时,我了解到了钱钟书,他的事迹让我感动至今,他的笔记那么包罗万象,写作水平如此经得起推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关键就在于他博朗群书。读的书多了,认真思考、总结了,那写作就不再是难事!
“世上没有不称职的员工,只有不会使用员工的老板,世上也没有不堪造就的学生,只有不懂得发现学生潜能的师长”。作为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努力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努力——跨一步,就成功!
第二篇: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偶然,在书柜中发现一本书,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先是粗粗浏览了一遍,没想到越看越喜欢,好久没有这种看书看到如饥似渴的感觉了,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那一句句的至理名言,一段段的人生感悟,仿佛我就是在跟一个智者谈话,听不到什么,看不到什么,只有脑中思索着的点点滴滴,对往日的思索与对未来的向往。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号’,有的人用的是‘感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有些人的生活平平淡淡,幸幸福福,为社会贡献了自己,所以是‘句号’。有些人则活的轰轰烈烈,或许他们功成名就,事业上经历坎坷,最后成功,或许他们参军,用自己的一生保家卫国,哪里最危险他们冲在最前头,用满腔热血来报答自己的祖国,纵然放弃舒适的生活,甜蜜的爱情,令人垂涎欲滴的名利,甚至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读后感《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他们是‘感叹号’。可这社会上更多的,是那些不知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活的人,他们没有人生的目标,没有生活的动力,犹如一句行尸走肉。还有些人比他们好些,但他们不是没有追求,而是盲目追求。从小就听过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走在一条大道上,突然,他幸运地捡到了不知是谁遗落在地上的一只红通通的苹果,他把它捡了起来,又走了会儿,他看见了一片无人看管的西瓜地,他欣喜若狂,扔掉苹果,抱起了一个大西瓜,又过了会儿,他看见了一只大白兔,他断然扔下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没追到,他却忘了回家的路。生活就像故事中的那条大道,只有永远盯着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才会成功。如盲目追求,只会为生命画上一个‘问号’。
“许多人再用时间上,都犯了‘杀鸡用牛刀’的毛玻等到了杀牛的时候,却发现只剩杀鸡的小刀。”思索过去,我好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暑假开始了,首先,用半个月时间预习下个学期的内容,学习搞好了,剩下时间玩起来不就没有顾虑了吗?一开始,我不禁为我的打算而得意。可过了2个月,要重新上学了,才发现,全忘了!一开始花了大功夫预习的一大半课程几乎全忘了!我不得不重新再开始学。这个计划聪不聪明?不聪明!因为我没有分事情的缓急轻重,没有把时间分成“大时间”和“小时间”。如果我能合理的把预习工作做在暑假结束前的半个月,那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所以当你有一段假期,别急着办小事。静下心想想,有多少需要“大时间”完成的大事。先把那些大事完成吧。
书中,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让我感受人生的美妙,用凝重的语言让我感受人生的意义,用激进的语言让我感受人生的动力,这就是《跨一步,就成功》。
第三篇:《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今天通读了台湾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书《跨一步就成功》,读完后感触颇多。
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与真实的事例很好地阐述了孩子教育中家长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变化,就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分析而不是横加干涉。努力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孩子身上的天才点并加以培养。只要跨出发现这一步,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加以培养,孩子离成功就不远了。
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教育上更要注意多元化,而不能还停止在以前的粗蛮干涉,以武力来解决的办法上了。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由孩子向青年转变的过程。他们已经产生了叛逆心理,不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儿童了。在教育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父母子女的关系。
早恋是困扰了很多家庭与学生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般父母采取的是压制,打击的方式。我认为只是“堵”,也有的父母能够平和心态,和子女平静地坐在一起来说,帮他明白在现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由于他们的情感世界还不是很完善,没有能够真正得明白感情背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我想一般这种办法是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不会产生叛逆的心理吧。这种办法我认为是“导”。比
较“堵”与“导”的效果,明显后者要好于前者,这就好比是在河上建一座拦河大坝,无论坝有多么结实,终有水满的一天,那只是时间的问题,到了那一天水终将会漫堤而去的。如果再有外因的诱发时间会更短,一旦爆发那将是凶猛的,不可抵挡的。反之如果能够时刻注意疏通河道,随时保持河道的畅通,无论有多大的水都会顺河而去,永远不可能有决口事件的发生,这才是百年大计。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就需要大批的人才。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才。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就我们只现在对人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家普遍认为人才就是高学历的人,我觉得不妥。我认为人才实现学会做人,再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叫人才,如果连起码的做人都不会,空有满腹经纶也枉然。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分清轻重,这样在他们踏入社会才能有所作为,而不至于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在这方面做父母的要身体力行,时刻为孩子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学习一切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自身独不能明辨是非,不可能教出好的子女的。
借用书中作者的一句话,“世上没有不称职的员工,只有不会使用员工的老板,世上也没有不堪造就的学生,只有不懂得发现学生潜能的师长”。作为父母,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将会更加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努力去发掘孩子的闪光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身素质,从而满足教育
孩子的需要,如果有机会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够读读这本书,在教育孩子上将会受益匪浅的。
第四篇:《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篇一: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前几天,妈妈向我推荐刘墉的《跨一步,就成功》,这本书是作者写给他的女儿的,我最喜欢“谈处世”和“谈时间”两个章节。
在“谈处世”这章中,有一篇文章叫《何必欺人太甚》,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作者夫妇去法国,旅行团没有安排去罗浮宫,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参观完回到团中,有人问他们门票价格,他们才想到自己是从出口“冲”进去的,那个问他们的人怕他们尴尬,就马上转移话题。如果那个人没有转移话题,反而穷追不舍,那作者一定会当众出糗,虽然那个人心里会觉得作者在吹牛。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同学吹牛,当同学被问得一问三不知时,我们是不是应该转移话题,如果打破砂锅问到底,叫对方认错,甚至当众落泪,对我们也没有好处。
“谈时间”中的《大时间和小时间》告诉我,不同的时间要做不同的事,《一时二用》告诉我,要懂得分配时间,做事才能快。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有道理的文章,等着我细细去品味。
篇二: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昨晚,去同学的寝室玩,顺便向她借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刘墉的《跨一步,就成功》。因为以前读过他的书,很喜欢。昨夜,看到其中有一段写到,有位读者看到一本名著,自己也感到很激动,也想写点什么,但之后不久那段感觉便一去不返,他感到很疑惑,难不成那只是他的幻觉?对于这段,我深有感触。
今年5月,我独自一人利用周末的休假,用自己上大学后攒的钱来了一把首次独自旅行,尽管时间只有俩天三宿,但它对我的意义却是很大。回学校后,我打算写一篇以流水日记的形式记录这次旅行,但因为课业繁忙,一直找不到那么一段闲暇惬意的时光来完成。但我心里想,既然它对我的影响不是一点半点,那我就应该不会忘记其中的每个细节。谁知,我却和那位读者一样。
我现在只希望我对上海的记忆不要那么快地消失,我会尽快记录下我那残存的回忆。
篇三: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着手的。十分贴近我们这些即将步入高中的学生,因为我们现在正值青春期,所以总会在学习上,与人相处等方面遇到大大小小的烦恼,而《跨一步,就成功》这本书正像我们的一个朋友一样去开导我们,引导我们。
比如,书中谈写作这一章节给我的感触颇深。曾经的我非常排斥考场作文,因为我认为考场作文总是会禁锢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文章中只有华丽的语句,而缺失了真实的情感,这类的作文不应该得到高分,因为它缺少了“有血有肉”的文章所带给我们的感动。当读了“热笔与冷笔”这一小节后,我似乎对考场作文有了深刻的理解,精心雕琢的是佳作,投入情感的更是精品,这些文章同样都能体现我们的语言功底。
再如,“谈处世”这一章节,从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在家中与长辈相处,在社会与他人相处的几个方面谈及。其中并非是在教育我们圆滑,而是婉转,使我不仅对已经遭遇的麻烦一筹莫展,并且对未来走向复杂的社会有了一些铺垫。
这本书除了在内容上会给我们许多帮助,更多的是在它的写作方式上。刘墉在阐述每一个中心前总会举一两个实例来引出自己的观点,使我们更能够深刻的体会。这一方法在谈记忆这一章节里尤为突出,许多的记忆方法是不能够用抽象的定义去传达的,所以用实例说明显得更为生动。当然其中也举了爱因斯坦的例子,使所说的方法更具有说服力。
这本书之所以得到我们的青睐,我想和刘墉所在书中使用的语言密不可分。他不是以一个父亲严厉的口吻在警告孩子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的,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口吻在给我们一些善意的建议。循循善诱的言语使我们这些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更能够接受。
没有严厉的呵责,没有过分的溺爱,有的只是自然亲切的言语;没有眼泪,没有任信,有的只是欣然接受。这就是一本好书给予我的收获。
篇四: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第一次读刘墉的书,是在高一,别人送的生日礼物《下一站,成功》。读完第一遍的感受觉得这是很平凡的一本书,但是一本如此普通的书为什么会获得那么多人的青睐呢?于是,我将那本书拿出来,重新阅读。在我考试失败的时候,读这本书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宁静,一种放下所有东西,去品味一种经历的宁静,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我看到自己走向错误的原因,然后沉淀,努力;在我朋友生病时再看,体会到的是生命顽强的抗争,人——在顺境逆境中,小心的呵护着生命,同时又坚强的支撑着生命。一本书,无论在何时,都能给你积极向上的激励以及深层的体会生命,那么这就是一本好书。
这次,拿起另外一本,他为自己的女儿而写下的一本书,那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他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话要对我说的呢?回想起父亲欲言又止的神态,我知道,曾经,父亲也想对我说同样的话。
刘墉不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却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快乐、幸福、有成就,对于子女他或许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观察,但至少他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子女的个性特征、不满、缺陷,然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教材教育子女。尽管自己当时的处境与现今女儿的处境已大相径庭,但是但历史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从女儿一句抱怨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到女儿作业时的坐姿,都在他的关注范围之类,这样的琐事,也许在我们子女的眼中是不屑的,但是每一个父母却都时担忧着。
对于刘墉这样的名人,他没有直接向女儿说出“你不对,你应该…”而是该用建议的方式,不是利用成人权威,而是站在女儿的立场,讲道理、说理由,那我们天下的父母,是否应该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有所启发,有所改变。
刘墉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书,源自于对女儿的爱,进而投以关注、报以教导。作为子女,父母亲关心的对象,我们是否应该给父母以了解我们的机会,进而站在一个更为成熟、理智的立场,为我们提出建议呢?
篇五: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台湾作家刘墉先生写给女儿的书《跨一步就成功》,读完后感触颇多!
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与真实的事例很好地阐述了孩子教育中家长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变化,就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分析而不是横加干涉。努力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孩子身上的天才点并加以培养。只要跨出发现这一步,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加以培养,孩子离成功就不远了。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可以说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在无形中就对本来负担就很重的孩子身上又压了一副担子。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同样的教育方法在别人的孩子身上起到显著的效果,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见得能有用,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育了。
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教育上更要注意多元化,而不能还停止在以前的粗蛮干涉,以武力来解决的办法上了。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由孩子向青年转变的过程。他们已经产生了叛逆心理,不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儿童了。在教育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父母子女的关系。
借用书中作者的一句话,“世上没有不称职的员工,只有不会使用员工的老板,世上也没有不堪造就的学生,只有不懂得发现学生潜能的师长”。作为教师和父母的我,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将会更加注意观察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努力去发掘其闪光点,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同时也会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身素质,从而满足教育孩子的需要,如果有机会希望各位同仁,特别是做父母的能够读读这本书,在教育孩子上将会受益匪浅的!
第五篇: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篇一: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前几天,妈妈向我推荐刘墉的《跨一步,就成功》,这本书是作者写给他的女儿的,我最喜欢“谈处世”和“谈时间”两个章节。
在“谈处世”这章中,有一篇文章叫《何必欺人太甚》,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作者夫妇去法国,旅行团没有安排去罗浮宫,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参观完回到团中,有人问他们门票价格,他们才想到自己是从出口“冲”进去的,那个问他们的人怕他们尴尬,就马上转移话题。如果那个人没有转移话题,反而穷追不舍,那作者一定会当众出糗,虽然那个人心里会觉得作者在吹牛。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同学吹牛,当同学被问得一问三不知时,我们是不是应该转移话题,如果打破砂锅问到底,叫对方认错,甚至当众落泪,对我们也没有好处。
“谈时间”中的《大时间和小时间》告诉我,不同的时间要做不同的事,《一时二用》告诉我,要懂得分配时间,做事才能快。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有道理的文章,等着我细细去品味。
篇二: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昨晚,去同学的寝室玩,顺便向她借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刘墉的《跨一步,就成功》。因为以前读过他的书,很喜欢。昨夜,看到其中有一段写到,有位读者看到一本名著,自己也感到很激动,也想写点什么,但之后不久那段感觉便一去不返,他感到很疑惑,难不成那只是他的幻觉?对于这段,我深有感触。
今年5月,我独自一人利用周末的休假,用自己上大学后攒的钱来了一把首次独自旅行,尽管时间只有俩天三宿,但它对我的意义却是很大。回学校后,我打算写一篇以流水日记的形式记录这次旅行,但因为课业繁忙,一直找不到那么一段闲暇惬意的时光来完成。但我心里想,既然它对我的影响不是一点半点,那我就应该不会忘记其中的每个细节。谁知,我却和那位读者一样。
我现在只希望我对上海的记忆不要那么快地消失,我会尽快记录下我那残存的回忆。
篇三: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着手的。十分贴近我们这些即将步入高中的学生,因为我们现在正值青春期,所以总会在学习上,与人相处等方面遇到大大小小的烦恼,而《跨一步,就成功》这本书正像我们的一个朋友一样去开导我们,引导我们。
比如,书中谈写作这一章节给我的感触颇深。曾经的我非常排斥考场作文,因为我认为考场作文总是会禁锢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文章中只有华丽的语句,而缺失了真实的情感,这类的作文不应该得到高分,因为它缺少了“有血有肉”的文章所带给我们的感动。当读了“热笔与冷笔”这一小节后,我似乎对考场作文有了深刻的理解,精心雕琢的是佳作,投入情感的更是精品,这些文章同样都能体现我们的语言功底。
再如,“谈处世”这一章节,从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在家中与长辈相处,在社会与他人相处的几个方面谈及。其中并非是在教育我们圆滑,而是婉转,使我不仅对已经遭遇的麻烦一筹莫展,并且对未来走向复杂的社会有了一些铺垫。
这本书除了在内容上会给我们许多帮助,更多的是在它的写作方式上。刘墉在阐述每一个中心前总会举一两个实例来引出自己的观点,使我们更能够深刻的体会。这一方法在谈记忆这一章节里尤为突出,许多的记忆方法是不能够用抽象的定义去传达的,所以用实例说明显得更为生动。当然其中也举了爱因斯坦的例子,使所说的方法更具有说服力。
这本书之所以得到我们的青睐,我想和刘墉所在书中使用的语言密不可分。他不是以一个父亲严厉的口吻在警告孩子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的,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口吻在给我们一些善意的建议。循循善诱的言语使我们这些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更能够接受。
没有严厉的呵责,没有过分的溺爱,有的只是自然亲切的言语;没有眼泪,没有任信,有的只是欣然接受。这就是一本好书给予我的收获。
篇四: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戈文丽
第一次读刘墉的书,是在高一,别人送的生日礼物《下一站,成功》。读完第一遍的感受觉得这是很平凡的一本书,但是一本如此普通的书为什么会获得那么多人的青睐呢?于是,我将那本书拿出来,重新阅读。在我考试失败的时候,读这本书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宁静,一种放下所有东西,去品味一种经历的宁静,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我看到自己走向错误的原因,然后沉淀,努力;在我朋友生病时再看,体会到的是生命顽强的抗争,人——在顺境逆境中,小心的呵护着生命,同时又坚强的支撑着生命。一本书,无论在何时,都能给你积极向上的激励以及深层的体会生命,那么这就是一本好书。
这次,拿起另外一本,他为自己的女儿而写下的一本书,那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他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话要对我说的呢?回想起父亲欲言又止的神态,我知道,曾经,父亲也想对我说同样的话。
刘墉不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却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快乐、幸福、有成就,对于子女他或许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观察,但至少他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子女的个性特征、不满、缺陷,然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教材教育子女。尽管自己当时的处境与现今女儿的处境已大相径庭,但是但历史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从女儿一句抱怨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到女儿作业时的坐姿,都在他的关注范围之类,这样的琐事,也许在我们子女的眼中是不屑的,但是每一个父母却都时担忧着。
对于刘墉这样的名人,他没有直接向女儿说出“你不对,你应该…”而是该用建议的方式,不是利用成人权威,而是站在女儿的立场,讲道理、说理由,那我们天下的父母,是否应该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有所启发,有所改变。
刘墉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书,源自于对女儿的爱,进而投以关注、报以教导。作为子女,父母亲关心的对象,我们是否应该给父母以了解我们的机会,进而站在一个更为成熟、理智的立场,为我们提出建议呢?
篇五: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还是意犹味尽。虽然有许多情节俺们农村人现时遇不到,但还是长了许多许多眼界。
摘自书:刘墉,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