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数学论文

时间:2019-05-12 02:0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师数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师数学论文》。

第一篇:小学教师数学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之我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在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要精心设计对预习的提问

科学地组织课前预习,准确地把握预习情况,能充分调动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感知积极性。

1.精心设计预习问题

预习问题是学生预习自学时的基本“凭借”,预习问题设计得当是取得良好预习效果的关键。好的预习问题具有引导学生自学、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提出预习问题时,要有可操作性、要体现量力性、要体现启发性、要因课而宜把握好预习的适当性。

2.合理确定预习形式

“读”、“想”、“试”、“问”是小学数学预习的基本形式,但预习作业绝不能落入依葫芦画瓢的窠臼,一味重视模仿性做题。结合具体的预习内容,可以或以“读”为主,或以“想”为主,或以“试”为重点,或侧重于“问”。总之,预习的形式要多样性,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瞄准学生的兴趣点,确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二、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 1

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有效评价合作成果

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相互评价的机会,这是每个学生的发言应是代表小组意见的,表述不全面的本组学生可以给予补充,同时允许其他组学生提出异议,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在评价中,教师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既要问成绩好的学生,又要提问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可以根据其难度在不同小组内提问水平相当的学生回答,还可以根据各族的学习情况随机地及时予以评价,以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最后,依据综合表现来评定各小组的成绩。

五、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比如以下题为例:“小明有10元钱,先用6元买笔记本,剩下的钱买作业本,每本用0.4元钱,问可以买几本作业本?”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篇:数学论文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综述(8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摘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想中求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培养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想中求知

课堂引趣,一要“精”。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个书包,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礼物,谁能猜出来就给谁,你愿意试一试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知道老师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我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用手伸入书包中摸一摸。二要“妙”。即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最根本在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通过各种主动积极探索学得知识,增长技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参与创建条件。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首先出示若干个物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3.同样,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和正方体,圆形和球。与此同时,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4.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区分形和体,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5.最后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分别是哪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参与了教学,使学生能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表达,从而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保证

在教学的过程中,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够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被激发出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带着微笑进课堂

微笑只是一个小的肢体语言,但是我们不能小瞧了微笑的力量。把微信带进课堂是一种信念,是教师对自己的自信,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师生可以有效开展平等合作的有力帮助。从名家的课堂上,我们找到和得到最多的是微笑。那微笑是睿智,是磁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难发现是微笑伴随他们成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微笑面向学生,学生会感到如沐春风,心情愉悦,注意集中,奋发向上;如果教师的脸色不好看,学生则会产生畏惧,自卑心理,情绪低落,甚至导致逆反心理,丧失信心和上进的。

(二)带着竞争进课堂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如果我们能适时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三)带着鼓励进课堂

鼓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鼓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等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而会放弃学习。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安慰。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譬如“真棒”“很好”“不要着急”“慢慢说”“真聪明”“真了不起”„„作业批改写激励性评语,或者画个笑脸、大拇指„„此外,对于课余时间认真完成书上习题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表扬鼓励。教师这样做,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成长。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佳归宿。

参考文献:

[1]沈亚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16.[2]邹彩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学苑教育,2015(17):49.[3]马志刚.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小学),2016(5).[4]马爱华.我与新课程同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教育,2016(11):57.[5]张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215.[6]佘定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J].科学咨询,2016(28):71.[7]高树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J].南北桥,2016(8).[8]赖舒迪.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01.作者:刘青彦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年东街小学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文章从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分层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点内容。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但是,如何落实这项工作,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一、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基本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而很少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留有空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机会,然后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学利率及利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到银行存钱,亲眼目睹存钱及取钱的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利息是怎么算的呢?是不是存的钱越多、存的时间越久利息就越多?然后学生就会去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把问题以及自己探究中获得的知识带入课堂,向教师提问。通过自己的探究及教师的解答,学生更能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教学。对于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带给他们困扰,久而久之,就会消磨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相关知识的时,教师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后,可布置一道练习题:一个长为5cm,宽为7cm的长方形,请问它的周长是多少?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找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之后,就会找到三种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总结这三种方法,学生就能够加深对计算公式的记忆,从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2]。

三、分层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他们将所学知识巩固之后,可鼓励他们去试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没那么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掌握和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对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去尝试解决综合性更强且难度更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实施这样的分层训练,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及成功的体验,能够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在学分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练习题:五年级的女生有126人,相当于男生人数的2/3,然后再给学生列出三个问题:五年级有多少男生?五年级总共有多少学生?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5/3倍,六年级有多少学生?接着教师可要求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做完之后,可尝试解第二个问题;要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解答前面两个问题,解答完之后,可尝试第三个问题;要求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完成三个问题,完成之后,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3]。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实施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英.实施数字化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数学能力[J].数字化用户,2013(5):57.[2]郭小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人间,2015,172(13):71.[3]黄德富.小学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2,2(2):149.作者:张莉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曹务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机教育游戏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教育游戏是通过计算机实现操作的游戏化教育,这种教育手段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计算机教育游戏的有效运用,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达成了分层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载体,还可以与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课外拓展进行有机的整合,扩大教育教学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研究

计算机教育游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的一种游戏化教育手段,它能够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课外拓展训练的有效渠道,对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都非常有帮助。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就非常强,再加上其抽象性的特点,使得这门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需要计算机教育游戏的融入,进而达到教学与游戏之间相互渗透的目的。

1计算机教育游戏在学生学习中的帮助 1.1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减轻

只要是学生,都存在学习压力,这种学习压力不仅体现在学校教学任务和作业上,在教学课堂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在计算机教育游戏和教学课程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游戏所表现出来的除了娱乐活动以外,还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游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将传统严肃的数学课程逐渐转变为学数学和玩儿数学的教学课程。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从而创建一个轻松愉悦、自然的数学课堂,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得到极大的减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以外,课后练习也是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儿是天性,数学教师也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天性,在期末考试评价的时候也可以运用游戏教学这一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数学作业,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而且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进度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也能够在无形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1.2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小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是运用自身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此时小学生运用的一般都是左脑,而对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能力主导的右脑开发相对就少很多,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小学生的左右脑开发不协调。而当计算机教育游戏这一教育手段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时候,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开发了小学生的左右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在计算机教育游戏这一教育手段的引导下被调动出来。由此可见,计算机教育游戏对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非常有帮助。

1.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富于变化的物体非常感兴趣。在计算机游戏教学中,数学教师运用了很多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以及生动的动画视频,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没有办法比拟的教学优势,这种教学优势可以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够被最大限度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知识点,尤其是一些平时用语言都很难描述的语言问题,通过计算机教育游戏就可以很快的让学生掌握,这样也进一步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计算机教育游戏 2.1课堂教学与游戏的整合

我国教育游戏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能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游戏。数学教师将这些游戏运用在教学环节当中,不仅可以让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富有生机,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和活动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而且还能让小学生始终保持着一个积极饱满的情绪来学习数学知识。

2.2数学课外探索与游戏的整合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只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来讲解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也使得小学生想要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变得非常困难,而课外探索与游戏的有机整合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课外数学知识提供极大的帮助。由于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因素的参与,这些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还需要对小学生这方面的因素进行专项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重点注重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能力的训练和开发。

2.3课后练习与游戏的整合

将游戏融入在课后练习中,减少了部分的作业,将作业替换成了数学游戏,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游戏,学生都会喜欢,运用数学游戏来代替书本作业,可以减少学生作业带来的压力,也能够激发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计算机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小学生无节制的上网玩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3.1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

计算机教育游戏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选择的计算机教育游戏要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技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这一学科的真实特点,采用既有游戏性质,又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游戏,而且在选择的时候还要符合学生的真实认知规律。充分考虑游戏与数学教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以及所选择的游戏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2把握好游戏的尺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提倡单纯使用游戏进行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所以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教育游戏进行跟进,引导学生将游戏和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有了计算机教育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可以丢弃,不是这种概念,传统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游戏教学之间各有利弊,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3.3制定合理的游戏时间

数学教师要争取和家长一起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实践,对学生进行有节制的教育游戏操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引入游戏,但是不要以游戏为最终目的,而是将游戏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体验情感的工作。在数学课堂上,先是由数学教师来安排游戏的时间,在课后再由家长和教师一起引导学生安排好游戏的时间。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所以一般规定游戏的时间在30min以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小学生玩游戏不上瘾,而且还能够避免因长时间玩游戏而造成视觉疲劳,损坏视力。

3.4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育人先育德,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计算机教育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也是如此。在这一传授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和文化素养,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从而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路路,陈昌云,孙璐,等.因特网上化学游戏教育资源的分类与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2010.[2]黄玉山,王秋海,郭浙斌,等.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试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1):90-91.[3]张红霞,郑飞,文福安,等.我国网络教育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36-38.[4]马艳芳,刘建设.对专题学习网站内容结构设计现状的研究与建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7-59.[5]钱元香.如何创造小学数学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作者:刘洋 庄欢欢 单位:德惠市布海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探索

摘要: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性的应用类学科,更是一门艺术类教学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教师积极运用创新性手法拓宽教学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课堂的意义和方法,以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课堂;创设方法

数学学习偏向于逻辑性和计算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一、情景课堂的创设意义

1.全面教学,目的明确在新的课程教育背景下,相关教育教学研究部对于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情景教学的创建设计需要来自于生活,天马行空的创意不仅不能在教学中引入课本内容,还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对多”的单人讲解式,学生在底下配合教师的讲课节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教师也难以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通过情景课堂的创设,不仅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将全部师生都纳入课堂教学中来,还有效实现了教学的全面化和统一化。同时,情景教学的创设模式多种多样,但总体呈现的是形式变、主题不变,也就是情景模式根据课程内容要求设定,教学目的明确性强。

2.鼓励合作,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数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认识与运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但是,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唯书”或“唯师”,仅仅通过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并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解题经验和解题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情景教学法,通过一定课堂情景的创设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场景纳入教学体系中,能够帮助启发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情景课堂的创建设立一般需要学生以小组成员的形式参与进来,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中,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增强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和体现。

二、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 1.实物教学。

情景课堂的创设主要是根据具体的课程任务和课程要求,在符合学生心理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场景设计,将现实中场景、事件或者物体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真实、形象的课堂还原情境中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知识。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课本中要求学习“加减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对于数字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加减法的概念更是难以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演示,比如拿出10颗豆子,给某个学生5颗,然后让学生算算自己还有几颗。之后,再从这位学生那里拿回2颗豆子,再让学生算算自己还有几颗豆子。学生在根据教师豆子增减的直观表现下,更加形象地了解加减概念就是事物增多、变少的情况描述。当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用手指头、铅笔、本子等实物模拟计算简单的数学加减题,具体化数学运算的基本概念。

2.表演教学。

表演教学就是在课堂上直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以表演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其中,为数学课堂讲学注入新鲜元素。例如,北师大版本的小学数学三年级有关“元、角、分与小数”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表演生活中自己买文具、买零食的场景,直接运用真实货币模拟交易,学生在买卖表演中需要对钱币基本单位元、角、分进行换算和计算。比如学生手上有5元,买一个本子2元5角,就需要先理清元、角的换算关系才能实现加减、兑换。这种情景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态教学,将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加上生活元素,整合加工后交由学生表演、展现出来。学生对于这种新颖、轻松的课堂学习参与热情较高,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3.故事延伸。

小学生接触数学的时间不长,一般多是简单的数字计算,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可以通过一些延伸性的数学故事开阔学生眼界,增加课外知识。这种故事延伸可以通过情景表演,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短片、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章节内容是“认识更大的数”,其中提到“近似数”和“从结绳记数说起”。关于“结绳记数”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画短视频,讲述的主要故事内容就是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还没有发明数字,但是需要对每天收获的猎物进行登记,于是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一个结代表一个猎物。演变至今,就是现代数学计数的产生。因此,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讲解这个小故事,就是为了拓展延伸“认识数”和“运用数”的学科意义与生活意义。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则更加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这也是课堂情景创设常用手法之一。

4.培养动手能力。

数学原理都由一定的实践经验得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初,没有数学实验的概念,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对课本上提到的数学理念和数学定律提出质疑。情景教学法中在教学课堂上创设情景就是以灵活实验的方式揭示数学原理。例如,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中关于“圆”的章节,涵盖了圆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定律,如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再用细线绕圆一周量出周长,用这个周长值除以圆直径,看看是否约等于3.14,即圆周率。这种实验式教学手法也是数学情景课堂创设的一种,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数学概念切割,在实际中检验和推理。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实验一方面验证了书本知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数学学习的动手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多种方法,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可操作的实验,创建情景课堂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加深概念理解。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情景课堂的创建,旨在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注入更多生动元素,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继而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数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手法具有多种方式,教师需要在一定的教学要求下,结合经验、积极创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1]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02-203.[2]董兴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93-94.作者:赵丽梅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解放街小学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行业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现状,针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但是,数学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比较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很难适应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丧失等问题。此外,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而且多媒体的应用方法也比较单一。显然,这并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为此,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枯燥、单一的学习氛围。尤其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两者的有力结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制力,并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应重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听觉感受刺激学生感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时应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方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数学知识,从而改变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前自行制作一些图形,如三角形、五角星、四边形等。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可先让学生辨认各种图形,并不断减少图形的组成边数直至剩下一个角,从而让学生对角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包含了哪些情境,并从中找到有关的角。在学生完成角的寻找之后,教师可提问:“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哪些角?”这样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引领了整节课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从而落实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口述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帮助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快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导入课堂,并利用多媒体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首先,教师可以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然后给提供信息让学生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种形式的“猜图形”游戏导入,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个初步的认识。具体方法是课件展示校园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出有关的图形。接下来,教师提问:“那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呢?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最终的结果。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处验证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生动性。这样教学可使多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实现整个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数学知识。尤其是对于抽象的立体图形教学来说,利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由于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并不能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立体图像,导致无法理解有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体积、表面积等知识。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正方体和立方体的三维图形,并通过动画展示出正方体和立方体的长、宽、高以及侧视图、俯视图、正视图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有关正方体和长方体制作成动态过关游戏,将棱、顶点等知识作为关卡。每当学生完成一关,就自动开启下一关,使学生开展竞赛活动。这种游戏的教学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逐步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知识,还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获胜心理,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标。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应当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新颖化教学活动或者是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教师更应当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能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增强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并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数学课堂中,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1]徐博.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24):174-175.[2]张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4(32):95.作者:张艳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风清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文章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注重知识生成过程,合理评价课堂教学四个方面阐释了改变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效率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滞后,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力丰富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是摆在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心情更轻松愉悦,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进行课堂教育时,效果也将更显著。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当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天性特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情境创设的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数学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构建和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情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和乐趣,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学习钟表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孩子带闹钟到学校,对闹钟有一个基本认识,当对该章节知识进行基本讲解时,学生们能够基本掌握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读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2点30分18秒等具体时间,然后让每一个学生把闹钟调到教师所写的时间。同时,笔者还会询问孩子们每天早上起床的具体时间,然后让他们在下课之前都调好闹钟,方便第二天起床。因为闹钟等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也经常会用到的物品,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巩固知识点,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还是通过具象思维进行学习,而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掌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加减法基本运算的时候,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明有25元钱,去超市买笔和书本一共花了12元,明明还剩多少钱?当学生计算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有的学生用25元减去10元再减掉2元,有的学生则是用20元减掉12元再把剩下的5元加回来等。通过这个方法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学会从不同视角来分析、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应试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能听老师一个人不断地讲解,然后做练习巩固知识点,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新课改的推进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必须改变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小小的购物超市,可以先以自身举例,老师带了30元到超市购物:苹果3元一斤,一共买了2斤,铅笔5角一支,一共买了4支,另外还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10元钱,那么我花了多少钱买东西,还剩多少钱?这个计算当中就涉及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方便,等到教师在讲解了“先进行乘除后进行加减”等基本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自行到小超市进行购物,然后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同时,还要注意将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生成的具体过程。

四、合理评价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的赞许和信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使用积极性的语言进行讲解和鼓励,如果学生们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存有疑问,即便是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也应该有耐心的进行讲解和鼓励。若是遇到一些学生提出的有一定合理性的问题,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使用数学知识和策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让小学数学的基础教育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与其保持一致,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计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2012(32):126.[2]金秀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98-101.[3]杜慧.论小学数学兴趣教育[J].亚太教育,2015(6):47.作者:冯水平单位:冷水滩区通化街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最重要的学科。它对小学生的推理及判断能力、逻辑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面对如此重要的数学课程,大部分教师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却忽视了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目标来发展。这也就导致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作为重要课题来重视。然而,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构建新时期的数学高效课堂,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地位;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教与学的双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发展的实施者。一节数学课是否高效衡量的标准在于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两者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合作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已经成为现今教学活动实践中的一个必要的现实性课题。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励学生主体性的参与意识

比较好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温故而知新,在新的情境创设下不断实现学习目标。问题情境是指与学习材料和学生的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精确的把握新知的起始点、新旧知识之间的转折点和结合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具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励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去唤醒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并鼓舞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培养成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我紧紧抓住新知的起始点,将课件展示“时间王国”的画面并介绍说:看,这个王国多美丽啊,在这个美丽的王国里有三个宫殿,一个叫时针宫,一个叫分针宫,你们猜猜还有一个宫殿的名字叫什么?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都异口同声的都回答说是秒针宫,接着我又出示了秒针宫的课件。我顺势又介绍说时针宫和分针宫里藏着的奥秘大家已经知道,那么秒针宫里藏着什么奥秘,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最后,我用课件展示钟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认一认三根表针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在这样的气氛下为接下面的课堂做好了铺垫。这做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摆脱了“直观思维”所带来的那种思维定势,从而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认识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他们自主参与、自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活动的一个过程。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去,手去操作、动眼去观察、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创设条件。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长方体》这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我在课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件一个长方体;其次,在课堂上,我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展示作品,让学生们找一找,指一指,数一数,摸一摸,说一说,填一填等方法来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填写自主学习单;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并纠正自主学习单中长方体的主要特征。最后为了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小棒和彩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长方体。学生通过设计,将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实操互动不仅使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还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达到了既学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又一个因素

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欲望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源泉的话,那么学生能积极参与就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一堂精彩高效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性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参与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先用课件展示12个大小相同的边长为1cm的正方体,让学生也拿出了课前做好的5cm的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摆出一个大长方体,会有几种摆法?不同的摆法,长方体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吗?长方体的面积与哪些条件有关系?这些条件之间存在着什么特殊关系?你们能把这种特殊关系验证出来吗?我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和不断的深入,不断的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通过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不断被激发,真正发挥个人的主体性作用。总之,小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长远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巩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并且切实可行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班云.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

[2]郝永红.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成功:教育,2012(20):67.[3]王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新课程:上,2016(2).[4]刘金星.数学教学更应注重过程[J].福建中学数学,2008(12). 作者:李珍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年东街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可见,德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去,争取课课有德育,时时有德育。为此,小学数学应育德于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潜移默化

现如今,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德育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使得学校的德育低效。各种明令禁止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如今学校倡导德育,让学生们有更健康的发展方式,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应该更加参与其中。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本领,我们应该将德育与数学紧密结合,在课堂和生活中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掌握必须得生存技能,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做一个人,德育从娃娃抓起。

一、有机整合,自然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不明显,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数学,甚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使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通过老师、课堂,让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结合教学过程,启发学生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最后也回归于生活。作为数学老师,可以采取趣味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在其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比如,用情境故事让学生融入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然科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如教学珠算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算盘来上课,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算盘是怎么样进行算数,还有自己的计算方法,等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切入正题,向学生介绍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发明。

(二)利用课本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就小学课本的内容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掘或提炼德育的切入点:材料、定理公式、数字、图表、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的简介,并且要紧密结合课本内容,做到及时、精准渗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少有内容涉及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本结合实际的方法,将德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有些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思考角度,突破常规教学思维定势,使学生在对问题的不断探讨中,发展个性,培养自身性格及能力,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如有些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推理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与周长的关系,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变与不变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例如,通过“怎么才能使这条剪下的丝线正好为相框一周”的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加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情操陶冶,潜移默化

教师本身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直接的影响。教师满腔热血、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自己的言行举止、严谨的教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如写好教案,穿着干净整齐;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讲普通话、语言简明扼要、有逻辑性,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会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他们认为老师是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少数成年人,所以老师要以自己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德育教育融入老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的示范指导、榜样表现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在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同时,老师也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中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学生学习时由粗心大意的毛病,其实就是学习习惯没有被培养好。不同年级要讲授不同的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讲授过程中,更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全部接受。比如,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题及提出问题,写作业过程中认真细心,注意数学符号以及数学运算法则的使用,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多使用学到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小做到学以致用。这些从小培养的习惯,将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学生的思维是鲜活、灵动的,相信只要教师善于引领学生,给予学生展开思维翅膀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会真正变得精彩不断。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严谨的思维模式培训相结合,做到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例如,有些老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列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出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一类是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这体现了德育范畴中的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课堂最后,通过方程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未知数和方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体现了纲要中的爱国主义范畴。我们要充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了解以及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小注重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数学学科设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至行星运行规律的计算、下至生活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都会涉及数学学科的不同方面。由此可见,数学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基础,人们生活发展的基础。在小学生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及接受能力,结合现实生活,安排教育课程,循序渐进的将数学知识传授给每位学生,与此同时,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思维模式教传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用兴趣吸引他们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建立合适的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皆是以考核成绩为主,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该引入德育评价指标,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品德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动力培养学生的德行,同时小孩子也会重视良好品德的学习及养成,作为教师应该从小教会他们德性上的好东西,知识应该掌握,但是更应该有美好的德性,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些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小学生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解答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疑惑,让他们从数学角度解决问题,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对孩子们将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老师给孩子们的建议、评价及教诲,对孩子是一生的影响。寓德育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实现德育、智育的均衡发展。数学课上的德育不仅仅要教会他们必要的生存技能,还要教会他们用科学理性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对自然科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是小学中仅有的自然科学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小学生的自然科学认知,甚至对他们的做事态度及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将科技,2016,(08):157. [2]邰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09):163. [3]张萍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1,(15):16. [4]杨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神州教育,2013,(06):59. 作者:王彩凤 单位:青岛湘潭路小学

第八篇: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传统“灌输式”“讲读式”教学模式过于生硬、单一与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而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较好地迎合学生爱玩爱闹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助于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教育游戏指的是,可培养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技能、智力、知识的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一种计算机游戏。将教育游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下学习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还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学生开展竞争,从而逐渐增强自身的数学技能、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最终显著优化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教育游戏组织课堂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在课堂活动中应用教育游戏的策略

教育游戏的主要特点是互动性、挑战性、趣味性及奇幻性,而这些特点正好与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契合,有快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因为大多数教育游戏均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所以其同时还拥有一定的激励性与竞争性,这就使得学生在教育游戏中不仅可开展自我竞争,还可与参与同一游戏的其他人进行竞争,借助竞争的形式,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游戏内容的兴趣。在参与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自由组建小组,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完美闯关。从这里可以看出,教育游戏包含有多维的合作与竞争学习关系,而这一系列关系都可激发出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及数学奥秘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与问题的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整数加法运算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将《攻城魔法阵》作为教学游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把原本生硬、乏味的整数加法运算渗透到激烈的攻城活动中,而学生只有恰当选择一定的计算方法与战略部署,才能攻破魔法阵以获得最终胜利。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在该游戏中为了获胜,都能竭尽全力优化自身的计算技巧,从而使得他们不仅可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享受到收获的快乐,最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习题训练中应用教育游戏的策略习题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有效与主要途径,而传统纯粹、直白的题海战术极易给学生带来疲劳感,不利于学生参与习题训练积极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用教育游戏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得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模式可较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用有趣的教育游戏活动替代常规的书面作业的习题训练形式,可快速激发并维持学生在课后努力参与数学知识学习与巩固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优化自身学以致用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并还会显著提高小学生后期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口算乘法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就可用教育游戏为学生设计习题训练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对基本的乘法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就可为学生设计或者选择一些教育游戏,比如《拼翅膀》《点唱机》《种花能手》等,使得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扎实掌握口算乘法的内容,并加深对乘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在游戏活动中真切感觉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最终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教师用教学游戏设计的习题训练活动中,都具有很高的训练积极性,思维都十分活跃,并可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最终的训练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三、在课外拓展中应用教育游戏的策略

数学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具有抽象、艰涩、枯燥等特点。要想让小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教材内容,单单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大胆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实践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及数学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普遍具有自控力不强的特点,因此,要想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全身心地学习数学知识,还有较大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将课外拓展学习活动与教育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教育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得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他们课外拓展学习的需求与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运用教育游戏设计数学课外拓展学习活动时,应依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其合理分层,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多种层次的教育游戏内容与形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一定进步并可促进个性发展,最终切实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用教育游戏设计的小学数学课外拓展活动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拓展学习内容,并都能在学习中感知到快乐与收获,有助于其学习自信心的增强,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总之,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先进的、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丰富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可推动学生个性快速发展,还可优化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度探究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技巧,并积极将其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显著提升,最终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关键词:

[1]王倩,赵玉清.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2013(3):194-195.[2]苏晓慧.浅谈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131.[3]庄淑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85):64-65.[4]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101-102.

第三篇:数学论文

浅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混合运算练习引发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感兴趣,就会用心去做,就能把事情做好,学习也不例外。班上学生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计算有困难。所以,做口算时,班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都会借助数手指来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明显比直接心算的同学慢很多。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跟上教学进度,经常有过半的同学完成以后就开始催促没有完成的算快点。基础不扎实的这些同学为了赶上进度,不得不拼命追赶。完成的质量大打折扣,这里不错就是那里出错。长期这样,学生就不喜欢上数学课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深刻反思,明白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于是,我学会耐心等待,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虽然速度是慢,正确率大大提高了,我就对计算进步了的同学全班表扬,给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大大的100分。看着自己得了满分,孩子们开心在笑容挂在脸上,还把这份喜悦跟好朋友分享。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你们这样的水平离满分差远了。可是我不能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他们,我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我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只要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了,慢慢就会对数学感兴趣。一旦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不担心他们学不好了。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我更要相信他们。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有耐心。多看孩子的长处,抓住他的优点就好好表扬,多多鼓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学生学习中的缺点,我们不能不管,更不能放任自流。我曾直接指出学生缺点,但是改正的效果却不好。我就换种方式,比如先说说他身上的优点,让他心情愉快,然后巧妙指出他的缺点,这样孩子们乐意接受,改正缺点的效果也好很多。

二、帮助学生弄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例如:计算下列各题

24+12÷6 35-63÷7 48-18÷3

=36÷6 =35-65(不够减怎么办?)=30÷3(不会计算)=6 看着学生的计算结果,我立即让他们背诵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大家就叽里呱啦地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我就觉得纳闷,明明知道计算顺序,计算结果却不如人意。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曾经产生“怎么会这样?”的无奈。对学生的表现感到非常失望,接着就呵斥学生,一方面发泄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试图靠批评警示避免再次犯错。然而这样却于事无补,根本无法找到问题的原因,只会加剧学生的恐惧情绪,导致学习被动,助长厌学情绪。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转移视线,看向窗外同时做深呼吸,同时思考如何处理,避免发火。

面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以往我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是运算顺序不对,没有认真听讲,粗心大意等。然后,自以为是地全班一起改错24+12÷6这道题正确的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35-63÷7这道题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48-18÷3这道题也是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不难看出做错的同学思维还停留在同级运算:按

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评讲后,再出类似的题练习,采用这种“补缺漏—讲方法—巩固练习”模式强化训练,力求大的进步。尽管师生都付出了大量精力,仍然有不少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我真想破口大骂这些再次犯错的学生,可是骂了他们就弄清问题了吗?我冷静分析,到底是学生太笨?还是我的方法不对?我真的弄清学生问题了吗?

于是我就换种评讲方式,让做错的同学自己当老师来评讲。首先读题,把题读清楚,读明白;其次说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打算怎么做?让学生的思维暴露出来,据此“诊断”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如果学生思路不对,就及时引导,让他从自己的错误中走出来;最后就是动笔把自己的思路表示出来,即正确做题。让错误的学生经历走出错误的过程,这样的亲身经历远比被拉着走出错误的效果好。学生真正弄清楚错误出在哪里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快进入状态。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要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帮助。

四、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内容适量。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则要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讲解时也要放慢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例如:计算下面各题。

52-45-6 23+5+8 2×4×7 48÷6÷4 8×7-34 5×8+39 23+56÷8 32÷8-4 90-3×9 8×7-34 65-7×8(23+49)÷8

我先讲了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让学生记住,然后抽问,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说出来。计算结果交上来,错得一塌糊涂。究其原因,跟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有很大关系。我就只考虑我把内容灌给学生,他们是否真正听懂了,是否真的理解了,所讲内容过多或过少还是刚好合适,没有考虑全面。所以,提高课堂实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认为: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搞好学习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要想提高课堂实效,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上课前的自学,学生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批注,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作笔记。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处理好听讲与作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条理,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学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要想提高课堂实效,听课尤为关键。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1、带着问题听课;

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条理;

3、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

4、踊跃回答老师提问。

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它将完成预习和上课所没有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使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

第四步是正确对待作业。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分解题目;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独立完成作业;第四要学会检查。检查的方法很多,可以用验算法检验计算结果;也可以重新读题,认真思考再做,看两次计算结果是否一样;还可以跟同学交叉检查等。

六、提高课堂实效,需要多种保障。

第一,身体保障占首位。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注意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时要达到“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小学生每天保证至少10小时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基本要求。

第二、保持学习热情,主动学习。

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连学习的热情都没有,何谈提高学习效率?这时,我就鼓励他们

虚心请教,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样才会进步。保持学习的热情,主动学习,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第三、保持愉快的心情,快乐学习。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在新的一天里,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我们将有新的收获。不断有新知识充实我们的大脑,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所以,我们要天天都有好心情。认识了一个新概念是快乐的,学会了一种新算法也是快乐的,每天都有所收获更快乐。课前微微笑,带着好心情进教室,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就会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实效,不是老师在主演,也不是学生的独角戏。提高课堂实效,需要老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为提高课堂实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四篇:2011数学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从而更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运用;优化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容量较小,不够直观生动,没有趣味性等等。适当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有效的解决这些难题。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从而更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可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一副水果图幻灯片展示后,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图片的展示过程中学生虽然处于接受地位,但是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利用课件还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可视化、具体化,通过一幅幅幻灯片上的动画展示给学生。比起老师枯燥的说教,学生更乐意这样接受新知识。例如:在“Z+Z”智能教学平台里,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 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他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可以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例如:利用“Z+Z“进行”24点游戏”,在游戏中,计算机自动出示4张牌,你可以通过鼠标拖动各张牌并添加和括号进行运算,计算机除了给你作出评判外,还会告诉你所有的解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训练的效果。又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起来都有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度。这无疑大大地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的欲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时,利用投影仪让先完成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结论,或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等;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件,如抛硬币,掷骰子等。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及时有效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

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节中,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知识的检测与反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等,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的有效途径。

5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课堂资源,扩大师生的信息 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是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如今,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海量素材,例如数学家的故事,丰富的图形,数学与艺术的的结合等等,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同时在网络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耕耘、涉猎,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掌握许多终身受益的方法。

另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要注意时效性与灵活性,不能为了用而用,或为了提高课堂档次,刻意去用;也不能过多使用,忽视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课堂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将更方便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同时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坚实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

[参考书目]:

1.何克抗教授 《综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数学学习论与学习指导.章建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数学教育展望》.徐斌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卢海峰

2011.3 3

第五篇:如何写数学论文

如何写数学论文

随着教学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教师希望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写成论文.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先粗保存,再归类保存,整理中顿生灵感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就中学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信息的采集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

(二)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

(三)电子形式,比如网络。

这些信息采集后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先粗保存。主要有四种方式:

(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

(2)做摘记,写在本上;

(3)复印或收藏;

(4)电子信息存盘。

电脑的使用可以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全部化为电子信息存盘,并整理归类。整理归类的过程,即便是文字输入的过程都能够使你顿生灵感,我记得一位台湾女诗人创作了一首诗《一生都在整理一张书桌》,我想,做学问人都应该“一生都在忙碌中整理一张书桌”。这样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众多的珍贵例子,从而萌生对某一题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撰写成了论文。所以论文不是谁刻意写出来的,有一点瓜熟蒂落的感觉,无病呻吟成不了好文章。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论文还自教研始,处处留心皆学问

“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自己提高的过程;

(2)课后反思;

(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还提示我们教研的改革方向;

(4)考试总结;

(5)解题分析,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

(6)调查反馈,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发现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理由不充分的就要敢于质疑;

(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三、立足实践,提炼新意——“冷点”、“热点”

初中数学教师都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最清楚教学中的困惑和喜悦,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进行着实践和改革,这些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门所难以具备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再比如,教学中的一些“冷点”问题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使学生无从插手。论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

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

四、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先文章、再论文,从小中见大好成文 写论文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照一般情况,初写者先尝试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练习写学习辅导类的文章.这些虽然一般称不上“论文”,但是进行这样的写作,既可以当作练笔,又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视为一次小小的课题研究,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与教学同步。

第二步,进行教学研究类论文的写作,先侧重于解题方法研究等实践性强的,由浅入深,不要急于写理论性太强的论文.可以先探讨解题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后深究素质能力,进而分析命题原则,预测趋势走向等。

如果写有些理论性的文章,可以从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新课题,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论文的范围不求广,但求分析透彻,凝练精华,小中见大;论文篇幅不求长,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类论文与学习辅导类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规范得多,应认真研读报刊风格。

五、技巧和经验——复制、删除、添加

当文思涌动,意欲写作时,先应确立文稿的题目,用小标题清晰地表达想写的几个方面。

(1)为了借鉴别人的成果,有必要复制相关的文章段落,作为你的理论依据或论述的素材、旁例。但要讲究文德,切勿剽窃抄袭他人论文。这就要参考多遍文章,复制多款内容,不怕内容多,只怕内容不全,然后去粗取精,大刀阔斧地删除。留下的骨架再添加自己的思想,教学实践中的例证,自己平时积累的成果等,但文章一定要有更多自己的东西,这样才是真正自己的文章。

(2)做有心人。经常阅读,选择有关书刊放在床头、沙发边或办公桌上,只要有空经常翻阅。一旦有想法,及时记录,并经常向这个方向思考和研究,再参考他人成果必能成就自己的文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功夫不负有心人”。

(3)抓住热点、冷点。

下载小学教师数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师数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论文[大全]

    三角形的稳定性 所在城市:河北省石家庄学校:高新区第一小学班级:四年级二班姓名:张玉宁指导老师:吴永倩摘要:为什么人们用三角形来固定物体?经试验得出结论: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关......

    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是一种潮流,一份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充实学科内容,拓......

    数学论文

    经济类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高等数学是经济类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掌握好其专业课程知识和从事本专业更高层次的研究起着关键作用。为使该专业学生学好这......

    数学论文

    数学与生活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

    数学论文

    给学生一双“生活的眼睛”去打开他们智慧的心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滴领悟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学,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但在许多成人印象里,人生的读书......

    数学论文.

    在问题的研究中学习“周长的认识” 乌溪中心学校丁常贵 周长是反映封闭图形特征的计量概念,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周长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数学论文小结

    2017会计系 税务2班7号 余翰霖 函数极限与联系论文小结 数学作为现代理性文化的核心,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包括:抽象化、运用符号、建立模型、逻辑分析、推理、计......

    数学论文luo

    对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麻江县宣威中学 杨涵治 在中西部普通农村初中,生源普遍较差,数学无效学习时刻困扰着农村初级中学有效教学水平的综合提升。“如何转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