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02:0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石阡民族中学徐泽贵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表现,得到以下的教学反思,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教学方案。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反映初中的数学学得还可以,但是一上高中就觉得数学课听得不是很懂,成绩也退步不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要想尽快适应高一数学学习,提高成绩,我对自己提出如下措施:

1.应该多看看初中数学课本及教材,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开学初,要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抓住重点,讲透难点,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对学生的学习

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测。

每周小测可以有针对性找一些学得不扎实的学生面对面辅导;每月大测可以检测自己一个月以来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课前准备是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课中要三个动:一动脑、二动笔、三动口,在课堂上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提倡学生准备错题集,搜集错题,好题,精题,好题在班里资源共享。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而且在高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大的兴趣,要让他们有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第二篇: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中小学数学存在巨大差异,初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普通的农村中学,大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五、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六、针对以上反思,出现了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课堂教学不但要要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尤其是自学。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我们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个任务来源于教材,同时不能拘泥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等方面各受到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重点,可以在板书时添加着重号等;对于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需要完成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传授与渗透。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

2.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完成有效课堂,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我们要将学生的时间归还学生,同时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及时的提醒,不要他们偏离课堂主题,一般要求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属于学生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分组讨论,小组之间练习比赛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丰收的乐趣。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教师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不仅知识,而且师生关系都会越来越融洽,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也会增加的。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4.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数学的教学特点,不是要求每一节都用课件的,而是在比如形象思维不能直观完成的情况下,或者是空间想象能力不易达到的情况下,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一切将会变得不再是那么的神秘,而是给人以更加直观的感觉,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感受到知识的来龙去脉。多媒体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板书任务,甚至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它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也就是说,多媒体往往是象放电影一样,它的完成不会象我们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完整,不可能一直显示在同一屏幕上,学生不易连贯性看完整个课堂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第三篇:新课标下对高一数学教学的探讨

新课标下对高一数学教学的探讨

太谷中学刘文武

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是高一。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一后,首先遇到的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其中又有很多对实际情境不熟悉的实际问题。使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许多初中或小学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一次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我认为:

一、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要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上的变化,特别是语言、思维、课堂容量等方面的变化。

第二点要注意改变初中学习时的依赖心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来学习。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其次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学生要做到课前要预习,提倡合作预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由于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要大的多,难度也大。因此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同时,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听课过程中做到五到:(1)耳到 即专心听老师对新课的引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听老师提出问题以及如何引导思考和探索、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启发。(2)眼到 即听课的同时看老师对重点、难点的板书,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老师的表情、手势及动作,以加深对关键点的印象。(3)心到 即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4)口到 即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参加讨论,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5)手到 即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作好要点记录,尤其是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课后做好复习与小结。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不留知识盲区。

.课下应留一部分研究性、探究性、应用性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课堂小结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课后分组讨论,下一节课各组派代表上来呈现出本组的做法。这样让学生自

己去发现,去理解,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课堂上教师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间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还要多表扬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是成年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更何况尚未成年的中学生?所以,对待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教师不要永不满足,而要学会发现,或寻找学生的特长与成功之处,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当学生正确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或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或者善举,我们都要用愉悦的语气给予他真诚的赞赏,教师不要吝啬赞赏语言。

四、重反馈抓落实

精讲精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练习。它能够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落实三基的不可替代的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形式。认真抓好练习、反馈与讲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抓以下几点

练习不能老是重复相同题形,量不能太大,以减轻学生负担,但是练习必须抓题形,然学生见多识广,知识的覆盖面要全。

练习抓重点,所谓重点指的是:高考中的重点题形、热点。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容易做错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计算中经常容易走弯路,有些结论、技能、技巧,只有让学生亲自练才能掌握,这是老师不可代替的。

抓综合、抓能力,数学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在练习上有意识的加强综合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考前要注意补漏,把曾经做错的题进行认真的训练,达到补漏的目的。

练习与讲评必须结合,重点要突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只练不讲等于没练,如果只讲不练等于没学,因为数学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教材要避免重复和过多的错误,特别是知识点上要前后保持一致。

2.教材信息量、容量太大,学生很难抽出时间来研究和探索,再加上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就

是填鸭式的,到了高中开始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难度很大,再说时间也不允许。

3.目前评价体系不完善,再加上高考指挥棒不改,新的改革恐难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会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只有教的主导与学的主体有机结合、共同进步,才能在课改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以上是我的几点做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同仁给以指教。

第四篇:《新课标》下的高一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标》下的高一数学教学体会

【摘要】数学新课改在内容上有删减、有新增,编排顺序与旧教材大不相同,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对老师是个全新的挑战。作为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完成课堂五个环节,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关键词】高一数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新课标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地引起我对课改前、后数学教学的对比、反思,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下面谈谈自己在新课改教学中的一些所得与体会。吃透新教材,活用新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用新教材,也不完全局限于新教材,有些地方作适当的补充,如实例引入时,我们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如必修1课本中函数单调性这一内容,例2直接要求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应用题,学生还不知道证明步骤,教师教学时应先补充难度小的证明题,如补充类似第32页练习题第4题,这些都需要对教材作出适当处理。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意图

高中数学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在内容上有删减、有新增。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新教材,通过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进一步把握新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内容是新增的,哪些内容被删去,哪些内容难度要求降低,哪些能力要求提高,哪些内容需做适当拓展,哪些内容虽被保留但导入方式和编排顺序与旧教材大不相同。如,必修4中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旧教材从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引入,而新教材是从三角函数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推导得出。还有对新教材中放在后面模块中的有些知识,如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解,对不等式的解法有要求,我们可以把“不等式”作部分调整,对不等式的解法提前进行讲解,以便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应用;也可以对含参不等式适当做些渗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吃透新教材的新增板块

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究”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材中的“探究”是:“选取底数的若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相应的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老师自己首先要明白:对数函数的性质已不是旧教材中通过由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再由指数函数的性质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新教材已不提反函数,而是通过画图形、观察图形归纳得出。只有老师吃透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变化。我们也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老师们各抒己见,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正确把握例题、习题的选取与讲解

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精心挑选练习题,使它们中既有重在数学知识建构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又有重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性训练。教材中的练习、习题较多,难易程度相差也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例题,如必修2第122页的例5,学生还没有学过求点的轨迹的步骤和方法,学生难以接受这样难度的例题,可跳过。习题也不必一题不落地演练、讲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布置。学生基础较好、理解到位,可跳过几道基本题,反之则加强基础,较难的习题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对于教材中个别习题配备不足的知识点,教师应及时地在其他资料中搜集质量较高的对应练习题,如必修3中的《随机抽样》,我认为应补充针对性更强的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重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例如,求方程lgx=sinx的解的个数。很多学生认为通过解方程看有多少组解从而知道解的个数,这个误区不太容易走出来,如果教师能用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示两个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此方程解个数即函数y=lgx的图象与函数y=sinx图象的交点个数。由图,可直观地看出两曲线有3个交点。再如必修1中的第89页《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借助多媒体可很快做出对应函数的图象,计算有关函数的值,找到近似解。必修4中正弦函数图象的变换,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示图象的变换,方便又直观。

教师需多花时间学习新教材,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五篇:新课标下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师

初中新课改己经实行了两年了,高中今年实行新课改。新课改己经成为历史的潮流,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使新课程理念得以很好的实施和惯彻,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区别:

1。新教材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

如数的产生:由记数,排序,产生1,2,3,…。由表示“没有”,“空位”

11产生数0。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负数的产生,来源于一些量的23表示:如零下3℃,应记作:-3℃。现实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些量须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小学里减法计算,只有大的数减去小的数,而小的数减去大的数该如何计算呢?数学本身由须要有新的数出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须要和数学本身的须要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是自己本身的须要。

2。新教材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的学习习惯。如地图中的海拔问题,存折中存、取问题。从生活的实例引出数轴的意义。有理数的加法、减、乘法都由实例引出。数学是研究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用方程的方法加以解决。

3。新教材注重古今中外资料的收集。

如介绍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正负术”的算法。介绍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的《对消与还原》引出方程的解的问题。从“买布问题”说起列举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家庭教师》中,写了一位教师为一道算术题大伤脑筋。还有一些课后练习,也不时地编排一些诸如此类的题目。教材是焕然一新,但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我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觉得教材中有几个地方欠妥,希望同仁们共同商榷。

1。课时编排欠科学,如数轴,有理数的加法。数轴是学习有理数的工具,后面的相反数,绝对值都离不开数轴。而且画数轴,用数轴也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我觉得应安排两个课时。同样有理数的加法非常重要,特别是异号两数两数相加,学生很容易算错。我觉得应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介绍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第二节课尝试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计算习惯,做到步步有据。

2。知识衔接欠科学,如去括号与合并,方程的引入等。去括号和合并是整式加减的基石,也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课程在乘法分配律后面安排去括号和合并,虽然它们都依据乘法分配律,但是仍然是比较突然。学生不懂得代数式,不懂得系数的定义。我安排两个课时,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两个特征。去括号是正向运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是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方程的引入,不是先由数到式到方程的过渡,而是直接从算式到方程。众所周知,从数字到字母是数学的一次飞跃,也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重要标志之一。新教材只在相反数,绝对值中提起字母,作为揭示规律。学生学习没有很严谨的系统,因此有些学生对于字母往往会感到困惑,觉得很难入手,难理解,难运用。列代数式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步骤之一,而新教材只在第一章复习题中出示一道题,作为过渡。我认为是一个严重的脱节,给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

3。课程的重难点分散。如字母的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教材专门提出在P72页中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要使学生真正地弄懂字母的意义,至少需要2个课时,如果只花十来分钟讲一下,效果甚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感觉中重难点难把握。有的知识点要不要拓展,要讲到什么程度,有时会感到困惑。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新教材中几乎一半是安排分析找相等关系,一半安排如何解方程,导致有一些学生既不会列方程,也不会解方程。列代数式不过关直接影响到列方程,去括号和合并不过关直接影响到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和移项学生往往会感到混乱。与小学己经学过的加法逆运用公式“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产生负迁移。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一会儿是等式的性质,一会儿又是移项。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不知道移项就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

4。课后练习量甚少,学生负担的减轻的同时,其实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使每一位同学当场消化。迫使教师减少讲授时间,腾出一些时间当场练习。因此,新教材也是对一线教师一次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寻找一条适合于自己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方法,尽量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收获。思维水平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最后,我有两条希望。1。备课组要加强交流,老教师要不吝赐教,新教师要畅所欲言。老中青和谐发展才会创造一流的教育。2。语数英三科全面发展。谐调发展才会获取更好地成果。

下载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高一物理教学阶段反思

    新课标下高一物理教学阶段反思 今年是淮阳中学南校区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年,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

    高一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王婷婷 高一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二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那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刘永仙 学好新课标历史,提高学习成绩,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范文大全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在新课程的阳光下,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改变,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需要在......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要能“做”,还应当......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宣汉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侯促新 2013-9-18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一、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一)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